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数学函数的教案

数学函数的教案

时间:2023-03-06 16:14:59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数学函数的教案 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函数的教案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函数的教案 15篇

数学函数的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三角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用计算机处理有关的近似计算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是待定系数法求三角函数解析式;

  难点是选择合理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三角函数能够模拟许多周期现象,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自主学习探索研究】

  1.学生自学完成P42例1

  点O为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平衡位置,取向右的方向为物体位移的正方向,若已知振幅为3cm,周期为3s,且物体向右运动到距平衡位置最远处时开始计时.

  (1)求物体对平衡位置的位移x(cm)和时间t(s)之间的函数关系;

  (2)求该物体在t=5s时的位置.

  (教师进行适当的'评析.并回答下列问题:据物理常识,应选择怎样的函数式模拟物体的运动;怎样求和初相位θ;第二问中的“t=5s时的位置”与函数式有何关系?)

  2.讲解p43例2(题目加已改变)

  2.讲析P44例3

  海水受日月的引力,在一定的时候发生涨落的现象叫潮汐,一般的早潮叫潮,晚潮叫汐.在通常的情况下,船在涨潮时驶进航道,靠近船坞;卸货后落潮是返回海洋.下面给出了某港口在某季节每天几个时刻的水深.

  (1)选用一个三角函数来近似描述这个港口的水深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并给出在整点时的近似数值.

  (2)一条货船的吃水深度(船底与水面的距离)为4米,安全条例规定至少要有1.5米的安全间隙(船底与海底的距离),该船何时能进入港口?在港口能呆多久?

  (3)若船的吃水深度为4米,安全间隙为1.5米,该船在2:00开始卸货,吃水深度以每小时0.3米的速度减少,那么该船在什么时间必须停止卸货,将船驶向较深的水域?

  问题:

  (1)选择怎样的数学模型反映该实际问题?

  (2)图表中的最大值与三角函数的哪个量有关?

  (3)函数的周期为多少?

  (4)“吃水深度”对应函数中的哪个字母?

  3.学生完成课本P45的练习1,3并评析.

  【提炼总结】

  从以上问题可以发现三角函数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而待定系数法是三角函数中确定函数解析式最重要的方法.三角函数知识作为数学工具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将经常有所涉及.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通过学习我们逐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P46习题1.3第14、15题

数学函数的教案 2

  ●知识梳理

  函数的综合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函数内容本身的相互综合,如函数概念、性质、图象等方面知识的综合.

  2.函数与其他数学知识点的综合,如方程、不等式、数列、解析几何等方面的内容与函数的综合.这是高考主要考查的内容.

  3.函数与实际应用问题的综合.

  ●点击双基

  1.已知函数f(x)=lg(2x-b)(b为常数),若x[1,+)时,f(x)0恒成立,则

  A.b1 B.b1 C.b1 D.b=1

  解析:当x[1,+)时,f(x)0,从而2x-b1,即b2x-1.而x[1,+)时,2x-1单调增加,

  b2-1=1.

  答案:A

  2.若f(x)是R上的减函数,且f(x)的图象经过点A(0,3)和B(3,-1),则不等式|f(x+1)-1|2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f(x+1)-1|2得-2

  又f(x)是R上的减函数,且f(x)的图象过点A(0,3),B(3,-1),

  f(3)

  答案:(-1,2)

  ●典例剖析

  【例1】 取第一象限内的点P1(x1,y1),P2(x2,y2),使1,x1,x2,2依次成等差数列,1,y1,y2,2依次成等比数列,则点P1、P2与射线l:y=x(x0)的关系为

  A.点P1、P2都在l的上方 B.点P1、P2都在l上

  C.点P1在l的下方,P2在l的上方 D.点P1、P2都在l的下方

  剖析:x1= +1= ,x2=1+ = ,y1=1 = ,y2= ,∵y1

  P1、P2都在l的下方.

  答案:D

  【例2】 已知f(x)是R上的偶函数,且f(2)=0,g(x)是R上的奇函数,且对于xR,都有g(x)=f(x-1),求f(20xx)的值.

  解:由g(x)=f(x-1),xR,得f(x)=g(x+1).又f(-x)=f(x),g(-x)=-g(x),

  故有f(x)=f(-x)=g(-x+1)=-g(x-1)=-f(x-2)=-f(2-x)=-g(3-x)=

  g(x-3)=f(x-4),也即f(x+4)=f(x),xR.

  f(x)为周期函数,其周期T=4.

  f(20xx)=f(4500+2)=f(2)=0.

  评述:应灵活掌握和运用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

  【例3】 函数f(x)= (m0),x1、x2R,当x1+x2=1时,f(x1)+f(x2)= .

  (1)求m的值;

  (2)数列{an},已知an=f(0)+f( )+f( )++f( )+f(1),求an.

  解:(1)由f(x1)+f(x2)= ,得 + = ,

  4 +4 +2m= [4 +m(4 +4 )+m2].

  ∵x1+x2=1,(2-m)(4 +4 )=(m-2)2.

  4 +4 =2-m或2-m=0.

  ∵4 +4 2 =2 =4,

  而m0时2-m2,4 +4 2-m.

  m=2.

  (2)∵an=f(0)+f( )+f( )++f( )+f(1),an=f(1)+f( )+ f( )++f( )+f(0).

  2an=[f(0)+f(1)]+[f( )+f( )]++[f(1)+f(0)]= + ++ = .

  an= .

  深化拓展

  用函数的思想处理方程、不等式、数列等问题是一重要的思想方法.

  【例4】 函数f(x)的定义域为R,且对任意x、yR,有f(x+y)=f(x)+f(y),且当x0时,f(x)0,f(1)=-2.

  (1)证明f(x)是奇函数;

  (2)证明f(x)在R上是减函数;

  (3)求f(x)在区间[-3,3]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证明:由f(x+y)=f(x)+f(y),得f[x+(-x)]=f(x)+f(-x),f(x)+ f(-x)=f(0).又f(0+0)=f(0)+f(0),f(0)=0.从而有f(x)+f(-x)=0.

  f(-x)=-f(x).f(x)是奇函数.

  (2)证明:任取x1、x2R,且x10.f(x2-x1)0.

  -f(x2-x1)0,即f(x1)f(x2),从而f(x)在R上是减函数.

  (3)解:由于f(x)在R上是减函数,故f(x)在[-3,3]上的最大值是f(-3),最小值是f(3).由f(1)=-2,得f(3)=f(1+2)=f(1)+f(2)=f(1)+f(1+1)=f(1)+f(1)+f(1)=3f(1)=3(-2)=-6,f(-3)=-f(3)=6.从而最大值是6,最小值是-6.

  深化拓展

  对于任意实数x、y,定义运算x*y=ax+by+cxy,其中a、b、c是常数,等式右边的运算是通常的加法和乘法运算.现已知1*2=3,2*3=4,并且有一个非零实数m,使得对于任意实数x,都有x*m=x,试求m的`值.

  提示:由1*2=3,2*3=4,得

  b=2+2c,a=-1-6c.

  又由x*m=ax+bm+cmx=x对于任意实数x恒成立,

  b=0=2+2c.

  c=-1.(-1-6c)+cm=1.

  -1+6-m=1.m=4.

  答案:4.

  ●闯关训练

  夯实基础

  1.已知y=f(x)在定义域[1,3]上为单调减函数,值域为[4,7],若它存在反函数,则反函数在其定义域上

  A.单调递减且最大值为7 B.单调递增且最大值为7

  C.单调递减且最大值为3 D.单调递增且最大值为3

  解析: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在各自定义区间上有相同的增减性,f-1(x)的值域是[1,3].

  答案:C

  2.关于x的方程|x2-4x+3|-a=0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a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函数y=|x2-4x+3|的图象,如下图.

  由图象知直线y=1与y=|x2-4x+3|的图象有三个交点,即方程|x2-4x+3|=1也就是方程|x2-4x+3|-1=0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因此a=1.

  答案:1

  3.若存在常数p0,使得函数f(x)满足f(px)=f(px- )(xR),则f(x)的一个正周期为__________.

  解析:由f(px)=f(px- ),

  令px=u,f(u)=f(u- )=f[(u+ )- ],T= 或 的整数倍.

  答案: (或 的整数倍)

  4.已知关于x的方程sin2x-2sinx-a=0有实数解,求a的取值范围.

  解:a=sin2x-2sinx=(sinx-1)2-1.

  ∵-11,0(sinx-1)24.

  a的范围是[-1,3].

  5.记函数f(x)= 的定义域为A,g(x)=lg[(x-a-1)(2a-x)](a1)的定义域为B.

  (1)求A;

  (2)若B 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1)由2- 0,得 0,

  x-1或x1,即A=(-,-1)[1,+).

  (2)由(x-a-1)(2a-x)0,得(x-a-1)(x-2a)0.

  ∵a1,a+12a.B=(2a,a+1).

  ∵B A,2a1或a+1-1,即a 或a-2.

  而a1, 1或a-2.

  故当B A时,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2][ ,1).

  培养能力

  6.(理)已知二次函数f(x)=x2+bx+c(b0,cR).

  若f(x)的定义域为[-1,0]时,值域也是[-1,0],符合上述条件的函数f(x)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f(x)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设符合条件的f(x)存在,

  ∵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x=- ,

  又b0,- 0.

  ①当- 0,即01时,

  函数x=- 有最小值-1,则

  或 (舍去).

  ②当-1- ,即12时,则

  (舍去)或 (舍去).

  ③当- -1,即b2时,函数在[-1,0]上单调递增,则 解得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函数有两个,

  f(x)=x2-1或f(x)=x2+2x.

  (文)已知二次函数f(x)=x2+(b+1)x+c(b0,cR).

  若f(x)的定义域为[-1,0]时,值域也是[-1,0],符合上述条件的函数f(x)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f(x)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

  x=- ,又b0,- - .

  设符合条件的f(x)存在,

  ①当- -1时,即b1时,函数f(x)在[-1,0]上单调递增,则

  ②当-1- ,即01时,则

  (舍去).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函数为f(x)=x2+2x.

  7.已知函数f(x)=x+ 的定义域为(0,+),且f(2)=2+ .设点P是函数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分别作直线y=x和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

  (1)求a的值.

  (2)问:|PM||PN|是否为定值?若是,则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3)设O为坐标原点,求四边形OMPN面积的最小值.

  解:(1)∵f(2)=2+ =2+ ,a= .

  (2)设点P的坐标为(x0,y0),则有y0=x0+ ,x00,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知,|PM|= = ,|PN|=x0,有|PM||PN|=1,即|PM||PN|为定值,这个值为1.

  (3)由题意可设M(t,t),可知N(0,y0).

  ∵PM与直线y=x垂直,kPM1=-1,即 =-1.解得t= (x0+y0).

  又y0=x0+ ,t=x0+ .

  S△OPM= + ,S△OPN= x02+ .

  S四边形OMPN=S△OPM+S△OPN= (x02+ )+ 1+ .

  当且仅当x0=1时,等号成立.

  此时四边形OMPN的面积有最小值1+ .

  探究创新

  8.有一块边长为4的正方形钢板,现对其进行切割、焊接成一个长方体形无盖容器(切、焊损耗忽略不计).有人应用数学知识作了如下设计:如图(a),在钢板的四个角处各切去一个小正方形,剩余部分围成一个长方体,该长方体的高为小正方形边长,如图(b).

  (1)请你求出这种切割、焊接而成的长方体的最大容积V1;

  (2)由于上述设计存在缺陷(材料有所浪费),请你重新设计切、焊方法,使材料浪费减少,而且所得长方体容器的容积V2V1.

  解:(1)设切去正方形边长为x,则焊接成的长方体的底面边长为4-2x,高为x,

  V1=(4-2x)2x=4(x3-4x2+4x)(0

  V1=4(3x2-8x+4).

  令V1=0,得x1= ,x2=2(舍去).

  而V1=12(x- )(x-2),

  又当x 时,V10;当

  当x= 时,V1取最大值 .

  (2)重新设计方案如下:

  如图①,在正方形的两个角处各切下一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如图②,将切下的小正方形焊在未切口的正方形一边的中间;如图③,将图②焊成长方体容器.

  新焊长方体容器底面是一长方形,长为3,宽为2,此长方体容积V2=321=6,显然V2V1.

  故第二种方案符合要求.

  ●思悟小结

  1.函数知识可深可浅,复习时应掌握好分寸,如二次函数问题应高度重视,其他如分类讨论、探索性问题属热点内容,应适当加强.

  2.数形结合思想贯穿于函数研究的各个领域的全部过程中,掌握了这一点,将会体会到函数问题既千姿百态,又有章可循.

  ●教师下载中心

  教学点睛

  数形结合和数形转化是解决本章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用函数的图象及方程的曲线去处理函数、方程、不等式等问题.

  拓展题例

  【例1】 设f(x)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且对任意a、b[-1,1],当a+b0时,都有 0.

  (1)若ab,比较f(a)与f(b)的大小;

  (2)解不等式f(x- )

  (3)记P={x|y=f(x-c)},Q={x|y=f(x-c2)},且PQ= ,求c的取值范围.

  解:设-1x1

  0.

  ∵x1-x20,f(x1)+f(-x2)0.

  f(x1)-f(-x2).

  又f(x)是奇函数,f(-x2)=-f(x2).

  f(x1)

  f(x)是增函数.

  (1)∵ab,f(a)f(b).

  (2)由f(x- )

  - .

  不等式的解集为{x|- }.

  (3)由-11,得-1+c1+c,

  P={x|-1+c1+c}.

  由-11,得-1+c21+c2,

  Q={x|-1+c21+c2}.

  ∵PQ= ,

  1+c-1+c2或-1+c1+c2,

  解得c2或c-1.

  【例2】已知函数f(x)的图象与函数h(x)=x+ +2的图象关于点A(0,1)对称.

  (1)求f(x)的解析式;

  (2)(文)若g(x)=f(x)x+ax,且g(x)在区间(0,2]上为减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理)若g(x)=f(x)+ ,且g(x)在区间(0,2]上为减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1)设f(x)图象上任一点坐标为(x,y),点(x,y)关于点A(0,1)的对称点(-x,2-y)在h(x)的图象上.

  2-y=-x+ +2.

  y=x+ ,即f(x)=x+ .

  (2)(文)g(x)=(x+ )x+ax,

  即g(x)=x2+ax+1.

  g(x)在(0,2]上递减 - 2,

  a-4.

  (理)g(x)=x+ .

  ∵g(x)=1- ,g(x)在(0,2]上递减,

  1- 0在x(0,2]时恒成立,

  即ax2-1在x(0,2]时恒成立.

  ∵x(0,2]时,(x2-1)max=3,

  a3.

  【例3】在4月份(共30天),有一新款服装投放某专卖店销售,日销售量(单位:件)f(n)关于时间n(130,nN*)的函数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函数f(n)图象中的点位于斜率为5和-3的两条直线上,两直线的交点的横坐标为m,且第m天日销售量最大.

  (1)求f(n)的表达式,及前m天的销售总数;

  (2)按规律,当该专卖店销售总数超过400件时,社会上流行该服装,而日销售量连续下降并低于30件时,该服装的流行会消失.试问该服装在社会上流行的天数是否会超过10天?并说明理由.

  解:(1)由图形知,当1m且nN*时,f(n)=5n-3.

  由f(m)=57,得m=12.

  f(n)=

  前12天的销售总量为

  5(1+2+3++12)-312=354件.

  (2)第13天的销售量为f(13)=-313+93=54件,而354+54400,

  从第14天开始销售总量超过400件,即开始流行.

  设第n天的日销售量开始低于30件(1221.

  从第22天开始日销售量低于30件,

  即流行时间为14号至21号.

  该服装流行时间不超过10天.

数学函数的教案 3

  教学目标

  1.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三要素.共3页,当前第1页123

  2.通过对函数抽象符号的认识与使用,使学生在符号表示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

  3.通过函数定义由变量观点向映射观点得过渡,使学生能从发展与联系的角度看待数学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在映射的基础上理解函数的概念;

  难点是对函数抽象符号的认识与使用.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与启发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引入

  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是函数的概念.函数并不象前面学习的集合,映射一样我们一无所知,而是比较熟悉,所以我先找同学说说对函数的认识,如函数是什么?学过什么函数?

  (要求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话描述初中函数的定义,并试举出各类学过的函数例子)

  学生举出如等,待学生说完定义后教师打出投影片,给出定义之后教师也举一个例子,问学生.

  提问1.是函数吗?

  (由学生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有的认为它不是函数,理由是没有两个变量,也有的认为是函数,理由是可以可做.)

  教师由此指出我们争论的焦点,其实就是函数定义的不完善的地方,这也正是我们今天研究函数定义的必要性,新的定义将在与原定义不相违背的基础上从更高的观点,将它完善与深化.

  二、新课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50页,从这开始阅读有关的内容,再回答我的问题.(约2-3分钟或开始提问)

  提问2.新的`函数的定义是什么?能否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概括一下.

  学生的回答往往是把书上的定义念一遍,教师可以板书的形式写出定义,但还要引导形式发现定义的本质.

  (板书)2.2函数

  一、函数的概念

  1.定义:如果a,b都是非空的数集,那么a到b的映射就叫做a到b的函数,记作.其中原象集合a称为定义域,象集c称为值域.

  问题3:映射与函数有何关系?(函数一定是映射吗?映射一定是函数吗?)

  引导学生发现,函数是特殊的映射,特殊在集合a,b必是非空的数集.

  2.本质: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映射.(板书)

  然后让学生试回答刚才关于是不是函数的问题,要求从映射的角度解释.

  此时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到满足映射观点下的函数定义,故是一个函数,这样解释就很自然.

  教师继续把问题引向深入,提出在映射的观点下如何解释是个函数?

  从映射角度看可以是其中定义域是,值域是.

  从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出,映射观点下的函数定义更具一般性,更能揭示函数的本质.这也是我们后面要对函数进行理论研究的一种需要.所以我们着重从映射角度再来认识函数.

  3.函数的三要素及其作用(板书)

  函数是映射,自然是由三件事构成的一个整体,分别称为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当我们认识一个函数时,应从这三方面去了解认识它.

  例1以下关系式表示函数吗?为什么?

  (1);(2).

  解:(1)由有意义得,解得.由于定义域是空集,故它不能表示函数.

  (2)由有意义得,解得.定义域为,值域为.

  由以上两题可以看出三要素的作用

  (1)判断一个函数关系是否存在.(板书)

  例2下列各函数中,哪一个函数与是同一个函数.共3页,当前第2页123

  (1);(2) (3);(4).

  解:先认清,它是(定义域)到(值域)的映射,其中

  .

  再看(1)定义域为且,是不同的;(2)定义域为,是不同的;

  (4),法则是不同的;

  而(3)定义域是,值域是,法则是乘2减1,与完全相同.

  求解后要求学生明确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同应看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完全一致,这时三要素的又一作用.

  (2)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同.(板书)

  下面我们研究一下如何表示函数,以前我们学习时虽然会表示函数,但没有相系统研究函数的表示法,其实表示法有很多,不过首先应从函数记号说起.

  4.对函数符号的理解(板书)

  首先让学生知道与的含义是一样的,它们都表示是的函数,其中是自变量,是函数值,连接的纽带是法则,所以这个符号本身也说明函数是三要素构成的整体.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例3已知函数试求(板书)

  分析:首先让学生认清的含义,要求学生能从变量观点和映射观点解释,再进行计算.

  含义1:当自变量取3时,对应的函数值即;

  含义2:定义域中原象3的象,根据求象的方法知.而应表示原象的象,即.

  计算之后,要求学生了解与的区别,是常量,而是变量,只是中一个特殊值.

  最后指出在刚才的题目中是用一个具体的解析式表示的,而以后研究的函数不一定能用一个解析式表示,此时我们需要用其他的方法表示,具体的方法下节课再进一步研究.

  三、小结

  1.函数的定义

  2.对函数三要素的认识

  3.对函数符号的认识

  四、作业:略

  五、板书设计

  2.2函数例1.例3.

  一.函数的概念

  1.定义

  2.本质例2.小结:

  3.函数三要素的认识及作用

  4.对函数符号的理解

  探究活动

  函数在数学及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我们身边就存在着很多与函数有关的问题如在我们身边就有不少分段函数的实例,下面就是一个生活中的分段函数.

  夏天,大家都喜欢吃西瓜,而西瓜的价格往往与西瓜的重量相关.某人到一个水果店去买西瓜,价格表上写的是:6斤以下,每斤0.4元.6斤以上9斤以下,每斤0.5元,9斤以上,每斤0.6元.此人挑了一个西瓜,称重后店主说5元1角,1角就不要了,给5元吧,可这位聪明的顾客马上说,你不仅没少要,反而多收了我钱,当顾客讲出理由,店主只好承认了错误,照实收了钱.

  同学们,你知道顾客是怎样店主坑人了呢?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只要你注意观察,积累,并学以至用,就能成为一个聪明人,因为数学可以使人聪明起来.

  答案:

  若西瓜重9斤以下则最多应付4.5元,若西瓜重9斤以上,则最少也要5.4元,不可能出现5.1元这样的价钱,所以店主坑人了.

数学函数的教案 4

  一、课前准备:

  【自主梳理】

  1.对数:

  (1) 一般地,如果 ,那么实数 叫做________________,记为________,其中 叫做对数的_______, 叫做________.

  (2)以10为底的对数记为________,以 为底的对数记为_______.

  (3) , .

  2.对数的运算性质:

  (1)如果 ,那么 ,

  .

  (2)对数的换底公式: .

  3.对数函数:

  一般地,我们把函数____________叫做对数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__.

  4.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a1 0

  图象性

  质 定义域:___________

  值域:_____________

  过点(1,0),即当x=1时,y=0

  x(0,1)时_________

  x(1,+)时________ x(0,1)时_________

  x(1,+)时________

  在___________上是增函数 在__________上是减函数

  【自我检测】

  1.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

  2.化简: .

  3.不等式 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__.

  4.利用对数的换底公式计算: .

  5.函数 的奇偶性是____________.

  6.对于任意的 ,若函数 ,则 与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活动:

  【例1】填空题:

  (1) .

  (2)比较 与 的大小为___________.

  (3)如果函数 ,那么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

  (4)函数 的奇偶性是___________.

  【例2】求函数 的定义域和值域.

  【例3】已知函数 满足 .

  (1)求 的解析式;

  (2)判断 的奇偶性;

  (3)解不等式 .

  课堂小结

  三、课后作业

  1. .略

  2.函数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

  3.函数 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

  4.若 ,则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5.设 则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

  6.设函数 ,若 ,则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

  7.当 时,不等式 恒成立,则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

  8.函数 在区间 上的值域为 ,则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

  9.已知 .

  (1)求 的定义域;

  (2)判断 的奇偶性并予以证明;

  (3)求使 的 的取值范围.

  10.对于函数 ,回答下列问题:

  (1)若 的定义域为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2)若 的值域为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3)若函数 在 内有意义,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四、纠错分析

  错题卡 题 号 错 题 原 因 分 析

  高二数学教案:对数与对数函数

  一、课前准备:

  【自主梳理】

  1.对数

  (1)以 为底的 的对数, ,底数,真数.

  (2) , .

  (3)0,1.

  2.对数的运算性质

  (1) , , .

  (2) .

  3.对数函数

  , .

  4.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a1 0

  图象性质 定义域:(0,+)

  值域:R

  过点(1,0),即当x=1时,y=0

  x(0,1)时y0

  x(1,+)时y0 x(0,1)时y0

  x(1,+)时y0

  在(0,+)上是增函数 在(0,+)上是减函数

  【自我检测】

  1. 2. 3.

  4. 5.奇函数 6. .

  二、课堂活动:

  【例1】填空题:

  (1)3.

  (2) .

  (3)0.

  (4)奇函数.

  【例2】解:由 得 .所以函数 的定义域是(0,1).

  因为 ,所以,当 时, ,函数 的值域为 ;当 时, ,函数 的值域为 .

  【例3】解:(1) ,所以 .

  (2)定义域(-3,3)关于原点对称,所以

  ,所以 为奇函数.

  (3) ,所以当 时, 解得

  当 时, 解得 .

数学函数的教案 5

  教材分析: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更注重函数模型化的思想.

  教学目的:

  (1)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

  (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4)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函数的定义域;

  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教学难点:符号“y=f(x)”的含义,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复习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

  2.阅读课本引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

  (1)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3)“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备用实例:

  我国xxxx年4月份非典疫情统计:

  日期222324252627282930

  新增确诊病例数1061058910311312698152101

  3.引导学生应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4.根据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判断各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

  二、新课教学

  (一)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

  注意:

  ○1“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

  ○2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3.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4.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讨论

  (由学生完成,师生共同分析讲评)

  (二)典型例题

  1.求函数定义域

  课本P20例1

  解:(略)

  说明:

  ○1函数的定义域通常由问题的实际背景确定,如果课前三个实例;

  ○2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

  ○3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巩固练习:课本P22第1题

  2.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

  课本P21例2

  解:(略)

  说明:

  ○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

  ○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巩固练习:

  ○1课本P22第2题

  ○2判断下列函数f(x)与g(x)是否表示同一个函数,说明理由?

  (1)f(x)=(x-1)0;g(x)=1

  (2)f(x)=x;g(x)=

  (3)f(x)=x2;f(x)=(x+1)2

  (4)f(x)=|x|;g(x)=

  (三)课堂练习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2)

  (3)

  (4)

  (5)

  (6)

  三、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从具体实例引入了函数的的概念,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了函数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介绍了求函数定义域和判断同一函数的典型题目,引入了区间的概念来表示集合。

  四、作业布置

  课本P28习题1.2(A组)第1—7题(B组)第1题

数学函数的教案 6

  第二十四教时

  教材:倍角公式,推导和差化积及积化和差公式

  目的:继续复习巩固倍角公式,加强对公式灵活运用的训练;同时,让学生推导出和差化积和积化和差公式,并对此有所了解。

  过程:

  一、 复习倍角公式、半角公式和万能公式的推导过程:

  例一、 已知 , ,tan = ,tan = ,求2 +

  (《教学与测试》P115 例三)

  解:

  又∵tan2 0,tan 0 ,

  2 + =

  例二、 已知sin cos = , ,求 和tan的值

  解:∵sin cos =

  化简得:

  ∵ 即

  二、 积化和差公式的推导

  sin( + ) + sin( ) = 2sincos sincos = [sin( + ) + sin( )]

  sin( + ) sin( ) = 2cossin cossin = [sin( + ) sin( )]

  cos( + ) + cos( ) = 2coscos coscos = [cos( + ) + cos( )]

  cos( + ) cos( ) = 2sinsin sinsin = [cos( + ) cos( )]

  这套公式称为三角函数积化和差公式,熟悉结构,不要求记忆,它的.优点在于将积式化为和差,有利于简化计算。(在告知公式前提下)

  例三、 求证:sin3sin3 + cos3cos3 = cos32

  证:左边 = (sin3sin)sin2 + (cos3cos)cos2

  = (cos4 cos2)sin2 + (cos4 + cos2)cos2

  = cos4sin2 + cos2sin2 + cos4cos2 + cos2cos2

  = cos4cos2 + cos2 = cos2(cos4 + 1)

  = cos22cos22 = cos32 = 右边

  原式得证

  三、 和差化积公式的推导

  若令 + = , = ,则 , 代入得:

  这套公式称为和差化积公式,其特点是同名的正(余)弦才能使用,它与积化和差公式相辅相成,配合使用。

  例四、 已知cos cos = ,sin sin = ,求sin( + )的值

  解:∵cos cos = , ①

  sin sin = , ②

  四、 小结:和差化积,积化和差

  五、 作业:《课课练》P3637 例题推荐 13

  P3839 例题推荐 13

  P40 例题推荐 13

数学函数的教案 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能运用对数函数的相关性质解决对数型函数的常见问题.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数函数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

  对数函数的性质向对数型函数的演变延伸.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复习对数函数的性质.

  2.回答下列问题.

  (1)函数y=log2x的值域是 ;

  (2)函数y=log2x(x≥1)的值域是 ;

  (3)函数y=log2x(0

  3.情境问题.

  函数y=log2(x2+2x+2)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如何求呢?

  二、学生活动

  探究完成情境问题.

  三、数学运用

  例1 求函数y=log2(x2+2x+2)的定义域和值域.

  练习:

  (1)已知函数y=log2x的值域是[-2,3],则x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2)函数 ,x(0,8]的值域是 .

  (3)函数y=log (x2-6x+17)的值域 .

  (4)函数 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

  例2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 (x)=lg (2)f (x)=ln( -x)

  例3 已知loga 0.75>1,试求实数a 取值范围.

  例4 已知函数y=loga(1-ax)(a>0,a≠1).

  (1)求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2)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练习:

  1.下列函数(1) y=x-1;(2) y=log2(x-1);(3) y= ;(4)y=lnx,其中值域为R的有 (请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2.函数y=lg( -1)的.图象关于 对称.

  3.已知函数 (a>0,a≠1)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实数m= .

  4.求函数 ,其中x [ ,9]的值域.

  四、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

  (1)借助于对数函数的性质研究对数型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2)换元法;

  (3)能画出较复杂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数形结合).

  五、作业

  课本P70~71-4,5,10,11.

数学函数的教案 8

  教材: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反正弦,反余弦函数)

  目的:要求学生初步(了解)理解反正弦、反余弦函数的意义,会由已知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求出 范围内的角,并能用反正弦,反余弦的符号表示角或角的集合。

  过程:

  一、简单理解反正弦,反余弦函数的意义。

  由

  1在R上无反函数。

  2在 上, x与y是一一对应的,且区间 比较简单

  在 上, 的反函数称作反正弦函数,

  记作 ,(奇函数)。

  同理,由

  在 上, 的反函数称作反余弦函数,

  记作

  二、已知三角函数求角

  首先应弄清:已知角求三角函数值是单值的。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是多值的。

  例一、1、已知 ,求x

  解: 在 上正弦函数是单调递增的',且符合条件的角只有一个

  (即 )

  2、已知

  解: , 是第一或第二象限角。

  即( )。

  3、已知

  解: x是第三或第四象限角。

  (即 或 )

  这里用到 是奇函数。

  例二、1、已知 ,求

  解:在 上余弦函数 是单调递减的,

  且符合条件的角只有一个

  2、已知 ,且 ,求x的值。

  解: , x是第二或第三象限角。

  3、已知 ,求x的值。

  解:由上题: 。

  介绍:∵

  上题

  例三、(见课本P74-P75)略。

  三、小结:求角的多值性

  法则:1、先决定角的象限。

  2、如果函数值是正值,则先求出对应的锐角x;

  如果函数值是负值,则先求出与其绝对值对应的锐角x,

  3、由诱导公式,求出符合条件的其它象限的角。

  四、作业:

  P76-77 练习 3

  习题4.11 1,2,3,4中有关部分。

数学函数的教案 9

  一.学习目标

  1.经历对实际问题情境分析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体会二次函数意义。

  2.了解二次函数关系式,会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中各项的系数。

  二.知识导学

  (一)情景导学

  1.一粒石子投入水中,激起的波纹不断向外扩展,扩大的圆的面积S与半径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2.用16米长的篱笆围成长方形的生物园饲养小兔,怎样围可使小兔的活动范围较大?

  设长方形的长为x 米,则宽为 米,如果将面积记为y平方米,那么变量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3.要给边长为x米的正方形房间铺设地板,已知某种地板的价格为每平方米240元,踢脚线的价格为每米30元,如果其他费用为1000元,门宽0.8米,那么总费用y为多少元?

  在这个问题中,地板的费用与 有关,为 元,踢脚线的费用与 有关,为 元;其他费用固定不变为 元,所以总费用y(元)与x(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二)归纳提高。

  上述函数函数关系有哪些共同之处?它们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有什么不同?

  一般地,我们称 表示的函数为二次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 函数。

  一般地,二次函数 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你能说出上述三个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吗?

  (三)典例分析

  例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如果是,指出其中常数a.b.c的值.

  (1) y=1— (2)y=x(x-5) (3)y= - x+1 (4) y=3x(2-x)+ 3x2

  (5)y= (6) y= (7)y= x4+2x2-1 (8)y=ax2+bx+c

  例2.当k为何值时,函数 为二次函数?

  例3.写出下列各函数关系,并判断它们是什么类型的函数.

  ⑴正方体的表面积S(cm2)与棱长a(cm)之间的函数关系;

  ⑵圆的面积y(cm2)与它的周长x(cm)之间的函数关系;

  ⑶某种储蓄的年利率是1.98%,存入10000元本金,若不计利息,求本息和y(元)与所存年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

  ⑷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和为26cm,求菱形的面积S(cm2)与一对角线长x(cm)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巩固拓展

  1.已知函数 是二次函数,求m的值.

  2. 已知二次函数 ,当x=3时,y= -5,当x= -5时,求y的值.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1.6倍,写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S与宽x之间函数关系式。

  4.一个圆柱的高与底面直径相等,试写出它的表面积S与底面半径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5.用一根长为40 cm的铁丝围成一个半径为r的扇形,求扇形的面积y与它的半径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这个函数是二次函数吗?请写出半径r的取值范围.

  6. 一条隧道的截面如图所示,它的上部是一个半圆,下部是一个矩形,矩形的一边长2.5 m.

  ⑴求隧道截面的面积S(m2)关于上部半圆半径r(m)的函数关系式;

  ⑵求当上部半圆半径为2 m时的截面面积.(π取3.14,结果精确到0.1 m2)

  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是二次函数,若是,请指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y=2-3x2; (2)y=x2+2x3; (3)y= ; (4)y= .

  2.写出多项式的.对角线的条数d与边数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某产品年产量为30台,计划今后每年比上一年的产量增长x%,试写出两年后的产量y(台)与x的函数关系式。

  4.圆柱的高h(cm)是常量,写出圆柱的体积v(cm3)与底面周长C(c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课外作业:

  A级:

  1.下列函数:(1)y=3x2+ +1;(2)y= x2+5;(3)y=(x-3)2-x2;(4)y=1+x- ,属于二次函数的

  是 (填序号).

  2.函数y=(a-b)x2+ax+b是二次函数的条件为 .

  3.下列函数关系中,满足二次函数关系的是( )

  A.圆的周长与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 B.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与所挂物体质量的关系;

  C.圆柱的高一定时,圆柱的体积与底面半径的关系;

  D.距离一定时,汽车行驶的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4.某超市1月份的营业额为200万元,2、3月份营业额的月平均增长率为x,求第一季度营业额y(万元)与x的函数关系式.

  B级:

  5、一块直角三角尺的形状与尺寸如图,若圆孔的半径为 ,三角尺的厚度为16,求这块三角尺的体积V与n的函数关系式.

  6.某地区原有20个养殖场,平均每个养殖场养奶牛20xx头。后来由于市场原因,决定减少养殖场的数量,当养殖场每减少1个时,平均每个养殖场的奶牛数将增加300头。如果养殖场减少x个,求该地区奶牛总数y(头)与x(个)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C级:

  7.圆的半径为2cm,假设半径增加xcm 时,圆的面积增加到y(cm2).

  (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圆的半径分别增加1cm、 时,圆的面积分别增加多少?

  (3)当圆的面积为5πcm2时,其半径增加了多少?

  8.已知y+2x2=kx(x-3)(k≠2).

  (1)证明y是x的二次函数;

  (2)当k=-2时,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数学函数的教案 10

  教学目标:

  ①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

  ②应用对数函数的性质可以解决:对数的大小比较,求复

  合函数的定义域、值 域及单调性。

  ③ 注重函数思想、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思想的渗透,提高

  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对数函数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⒈复习提问:对数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⒉开始正课

  1 比较数的大小

  例 1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⑴loga5。1 ,loga5。9 (a>0,a≠1)

  ⑵log0。50。6 ,logЛ0。5 ,lnЛ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⑴中这两个对数有何特征?

  生:这两个对数底相等。

  师:那么对于两个底相等的对数如何比大小?

  生:可构造一个以a为底的对数函数,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大小。

  师:对,请叙述一下这道题的解题过程。

  生: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取决于底的大小:当0

  调递减,所以loga5。1>loga5。9 ;当a>1时,函数y=logax单调递

  增,所以loga5。1

  板书:

  解:Ⅰ)当0

  ∵5。1<5。9 1="">loga5。9

  Ⅱ)当a>1时,函数y=logax在(0,+∞)上是增函数,

  ∵5。1<5。9 ∴loga5。1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⑵中这三个对数有何特征?

  生:这三个对数底、真数都不相等。

  师:那么对于这三个对数如何比大小?

  生:找“中间量”, log0。50。6>0,lnЛ>0,logЛ0。5<0;lnл>1,log0。50。6<1,所以logЛ0。5< log0。50。6< lnЛ。

  板书:略。

  师:比较对数值的大小常用方法:①构造对数函数,直接利用对数函

  数 的单调性比大小,②借用“中间量”间接比大小,③利用对数

  函数图象的位置关系来比大小。

  2 函数的定义域, 值 域及单调性。

  例 2 ⑴求函数y=的定义域。

  ⑵解不等式log0。2(x2+2x-3)>log0。2(3x+3)

  师:如何来求⑴中函数的定义域?(提示:求函数的定义域,就是要

  使函数有意义。若函数中含有分母,分母不为零;有偶次根式,

  被开方式大于或等于零;若函数中有对数的形式,则真数大于

  零,如果函数中同时出现以上几种情况,就要全部考虑进去,求

  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分母2x-1≠0且偶次根式的被开方式log0。8x-1≥0,且真数x>0。

  板书:

  解:∵ 2x-1≠0 x≠0。5

  log0。8x-1≥0 , x≤0。8

  x>0 x>0

  ∴x(0,0。5)∪(0。5,0。8〕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这个不等式。

  分析:要解这个不等式,首先要使这个不等式有意义,即真数大于零,

  再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求解。

  师:请你写一下这道题的解题过程。

  生:<板书>

  解: x2+2x-3>0 x<-3 x="">1

  (3x+3)>0 , x>-1

  x2+2x-3<(3x+3) -2

  不等式的解为:1

  ⒊小结

  这堂课主要讲解如何应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希望能通过这堂课使同学们对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思想加以应用,提高解题能力。

  ⒋作业

  ⑴解不等式

  ①lg(x2-3x-4)≥lg(2x+10);②loga(x2-x)≥loga(x+1),(a为常数)

  ⑵已知函数y=loga(x2-2x),(a>0,a≠1)

  ①求它的单调区间;②当0

  ⑶已知函数y=loga (a>0, b>0, 且 a≠1)

  ①求它的定义域;②讨论它的奇偶性;

  ③讨论它的单调性。

  ⑷已知函数y=loga(ax-1) (a>0,a≠1),

  ①求它的定义域;

  ②当x为何值时,函数值大于1;

  ③讨论它的单调性。

数学函数的教案 11

  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更清楚以下事实:

  (1)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是一种互逆关系;

  (2)分解因式的结果要以积的形式表示;

  (3)每个因式必须是整式,且每个因式的次数都必须低于原来的多项式 的次数;

  (4)必须分解到每个多项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活动5:应用新知

  例题学习:

  P166例1、例2(略)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用提公因式法共同完成例题。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活动6:课堂练习

  1.P167练习;

  2. 看谁连得准

  x2-y2 (x+1)2

  9-25 x 2 y(x -y)

  x 2+2x+1 (3-5 x)(3+5 x)

  xy-y2 (x+y)(x-y)

  3.下列哪些变形是因式分解,为什么?

  (1)(a+3)(a -3)= a 2-9

  (2)a 2-4=( a +2)( a -2)

  (3)a 2-b2+1=( a +b)( a -b)+1

  (4)2πR+2πr=2π(R+r)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通过学生的反馈练习,使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对因式分解意义的理解是否到位,以便教师能及时地进行查缺补漏。

  活动7:课堂小结

  从今天的课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明白了哪些道理?

  学生发言。

  通过学生的回顾与反思,强化学生对因式分解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清楚地了解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的互逆关系,加深对类比的数学思想的理解。

  活动8:课后作业

  课本P170习题的第1、4大题。

  学生自主完成

  通过作业的巩固对因式分解,特别是提公因式法理解并学会应用。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15.4.1提公因式法 例题

  1.因式分解的定义

  2.提公因式法

数学函数的教案 1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指数函数的性质;

  2.能较熟练地运用指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指数函数的平移问题;

  教学重点:

  指数函数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

  指数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复习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练习:函数y=ax(a0且a1)的定义域是_____,值域是______,函数图象所过的定点坐标为 .若a1,则当x0时,y 1;而当x0时,y 1.若00时,y 1;而当x0时,y 1.

  2.情境问题:指数函数的性质除了比较大小,还有什么作用呢?我们知道对任意的a0且a1,函数y=ax的图象恒过(0,1),那么对任意的a0且a1,函数y=a2x1的图象恒过哪一个定点呢?

  二、数学应用与建构

  例1 解不等式:

  (1) ; (2) ;

  (3) ; (4) .

  小结:解关于指数的不等式与判断几个指数值的大小一样,是指数性质的运用,关键是底数所在的范围.

  例2 说明下列函数的图象与指数函数y=2x的图象的关系,并画出它们的示意图:

  (1) ; (2) ; (3) ; (4) .

  小结:指数函数的平移规律:y=f(x)左右平移 y=f(x+k)(当k0时,向左平移,反之向右平移),上下平移 y=f(x)+h(当h0时,向上平移,反之向下平移).

  练习:

  (1)将函数f (x)=3x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可以得到函数 的图象.

  (2)将函数f (x)=3x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可以得到函数 的图象.

  (3)将函数 图象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所得函数的解析式是 .

  (4)对任意的a0且a1,函数y=a2x1的图象恒过的定点的坐标是 .函数y=a2x-1的图象恒过的定点的坐标是 .

  小结:指数函数的定点往往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定点与单调性相结合,就可以构造出函数的简图,从而许多问题就可以找到解决的突破口.

  (5)如何利用函数f(x)=2x的图象,作出函数y=2x和y=2|x2|的图象?

  (6)如何利用函数f(x)=2x的图象,作出函数y=|2x-1|的图象?

  小结:函数图象的对称变换规律.

  例3 已知函数y=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x0时,f(x)=1-2x,试画出此函数的图象.

  例4 求函数 的最小值以及取得最小值时的x值.

  小结:复合函数常常需要换元来求解其最值.

  练习:

  (1)函数y=ax在[0,1]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3,则a等于 ;

  (2)函数y=2x的值域为 ;

  (3)设a0且a1,如果y=a2x+2ax-1在[-1,1]上的最大值为14,求a的值;

  (4)当x0时,函数f(x)=(a2-1)x的值总大于1,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三、小结

  1.指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2.指数型函数的定点问题;

  3.指数型函数的草图及其变换规律.

  四、作业:

  课本P55-6,7.

  五、课后探究

  (1)函数f(x)的定义域为(0,1),则函数 的定义域为 .

  (2)对于任意的x1,x2R ,若函数f(x)=2x ,试比较 的大小.

数学函数的教案 13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灵活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综合利用物理杠杆知识、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2.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交流,并积极发表意见.

  2.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物理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教学重点

  掌握从物理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

  教学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物理问题,建立函数模型,教学时注意分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1

  问 属:在物理学中,有很多量之间的变化是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物理学中的问题,这也称为跨学科应用.下面的例子就是其中之一.

  在某一电路中,保持电压不变,电流I(安培)和电阻R(欧姆)成反比例,当电阻R=5欧姆时,电流I=2安培.

  (1)求I与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电流I=0.5时,求电阻R的值.

  设计意图:

  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物理学中的一些相关问题,提高各学科相互之间的综合应用能力.

  师生行为:

  可由学生独立思考,领会反比例函数在物理学中的综合应用.

  教师应给“学困生”一点物理学知识的引导.

  师:从题目中提供的信息看变量I与R之间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可设出其表达式,再由已知条件(I与R的一对对应值)得到字母系数k的值.

  生:(1)解:设I=kR ∵R=5,I=2,于是

  2=k5 ,所以k=10,∴I=10R .

  (2) 当I=0.5时,R=10I=100.5 =20(欧姆).

  师:很好!“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动.”这是哪一位科学家的名言?这里蕴涵着什么 样的原理呢?

  生:这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名言.

  师:是的.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著名的“杠杆定律”: 若两物体与支点的距离反比于其重量,则杠杆平衡,通俗一点可以描述为;

  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如下图)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例子.

  二、讲授新课

  活动2

  小伟欲用撬棍橇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分别为1200牛顿和0.5米.

  (1)动力F与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1.5米时,撬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

  (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题(1)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长多少?

  设计意图:

  物理学中的'很多量之间的变化是反比例函数关系.因此,在这儿又一次借助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物理学中的问题,即跨学科综合应用.

  师生行为:

  先由学生根据“杠杆定律”解决上述问题.

  教师可引导学生揭示“杠杆乎衡”与“反比例函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此活动中应重点关注:

  ①学生能否主动用“杠杆定律”中杠杆平衡的条件去理解实际问题,从而建立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

  ②学生能否面对困难,认真思考,寻找解题的途径;

  ③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和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

  师:“撬动石头”就意味着达到了“杠杆平衡”,因此可用“杠杆定律”来解决此问题.

  生:解:(1)根据“杠杆定律” 有

  Fl=1200×0.5.得F =600l

  当l=1.5时,F=6001.5 =400.

  因此,撬动石头至少需要400牛顿的力.

  (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题(1)中所用力的一半,即不超过200牛,根据“杠杆定律”有

  Fl=600,

  l=600F .

  当F=400×12 =200时,

  l=600200 =3.

  3-1.5=1.5(米)

  因此,若想用力不超过400牛顿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如长1.5米.

  生:也可用不等式来解,如下:

  Fl=600,F=600l .

  而F≤400×12 =200时.

  600l ≤200

  l≥3.

  所以l-1.5≥3-1.5=1.5.

  即若想用力不超过400牛顿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长1.5米.

  生:还可由函数图象,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求出.

  师:很棒!请同学们下去亲自画出图象完成,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释:在我们使用橇棍时,为什么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生:因为阻力和阻力臂不变,设动力臂为l,动力为F,阻力×阻力臂=k(常数且k>0),所以根据“杠杆定理”得Fl=k,即F=kl (k为常数且k>0)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当k>O时,在第一象限F随l的增大而减小,即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师:其实反比例函数在实际运用中非常广泛.例如在解决经济预算问题中的应用.

  活动3

  问题:某地上年度电价为0.8元,年用电量为1亿度,本年度计划将电价调至0.55~0.75元之间,经测算,若电价调至x元,则本年度新增用电量y(亿度)与(x-0.4)元成反比例.又当x=0.65元时,y=0.8.(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若每度电的成本价0.3元,电价调至0.6元,请你预算一下本年度电力部门的纯收人多少?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各部门,经常遇到经济预算等问题,有时关系到因素之间是反比例函数关系,对于此类问题我们往往由题目提供的信息得到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进而用函数关系式解决一个具体问题.

  师生行为:

  由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完成.

  教师应给予“学困生”以一定的帮助.

  生:解:(1)∵y与x -0.4成反比例,

  ∴设y=kx-0.4 (k≠0).

  把x=0.65,y=0.8代入y=kx-0.4 ,得

  k0.65-0.4 =0.8.

  解得k=0.2,

  ∴y=0.2x-0.4=15x-2

  ∴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15x-2

  (2)根据题意,本年度电力部门的纯收入为

  (0.6-0.3)(1+y)=0.3(1+15x-2 )=0.3(1+10.6×5-2 )=0.3×2=0.6(亿元)

  答:本年度的纯收人为0.6亿元,

  师生共析:

  (1)由题目提供的信息知y与(x-0.4)之间是反比例函数关系,把x-0.4看成一个变量,于是可设出表达式,再由题目的条件x=0.65时,y=0.8得出字母系数的值;

  (2)纯收入=总收入-总成本.

  三、巩固提高

  活动4

  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其体积y(m3)是密度ρ(kg/m3)的反比例函数,请根据下图中的已知条件求出当密度ρ=1.1 kg/m3时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V的值.

  设计意图:

  进一步体现物理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

  师生行为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师:若要求出ρ=1.1 kg/m3时,V的值,首先V和ρ的函数关系.

  生:V和ρ的反比例函数关系为:V=990ρ .

  生:当ρ=1.1kg/m3根据V=990ρ ,得

  V=990ρ =9901.1 =900(m3).

  所以当密度ρ=1. 1 kg/m3时二氧化碳气体的气体为900m3.

  四、课时小结

  活动5

  你对本节内容有哪些认识?重点掌握利用函数关系解实际问题,首先列出函数关系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 析式,再根据解析式解得.

  设计意图:

  这种形式的小结,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每一位学生都创造了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机会,并为程度不同的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从而使小结不流于形式而具有实效性.

  师生行为:

  学生可分小组活动,在小组内交流收获, 然后由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

  反比例函数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特别是为讨论物理中的一些量之间的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用数学模型的解释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浅显易懂,同时不仅要注意跨学科间的综合,而本学科知识间的整合也尤为重要,例如方程、不等式、函数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板书设计

  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三)

  1.

  2.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释:在我们使 用撬棍时,为什么动 力臂越长越省力?

  设阻力为F1,阻力臂长为l1,所以F1×l1=k(k为常数且k>0).动力和动力臂分别为F,l.则根据杠杆定理,

  Fl=k 即F=kl (k>0且k为常数).

  由此可知F是l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k>0时,F随l的增大而减小.

  活动与探究

  学校准备在校园内修建一个矩形的绿化带,矩形的面积为定值,它的一边y与另一边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下图所示.

  (1)绿化带面积是多少?你能写出这一函数表达式吗?

  (2)完成下表,并回答问题:如果该绿化带的长不得超过40m,那么它的宽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x(m) 10 20 30 40

  y(m)

  过程:点A(40,10)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说明点A的横纵坐标满足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代入可求得反比例函数k的值.

  结果:(1)绿化带面积为10×40=400(m2)

  设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kx ,

  ∵图象经过点A(40,10)把x=40,y=10代入,得10=k40 ,解得,k=400.

  ∴函数表达式为y=400x .

  (2)把x=10,20,30,40代入表达式中,求得y分别为40,20,403 ,10.从图中可以看出。若长不超过40m,则它的宽应大于等于10m。

数学函数的教案 14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y=f(x),使f(x)=0 的实数x叫做函数的零点。(实质上是函数y=f(x)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2、函数零点的意义:方程f(x)=0 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y=f(x)有零点

  3、零点定理: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至少有一个零点c,使得f( c)=0,此时c也是方程 f(x)=0 的根。

  4、函数零点的求法:求函数y=f(x)的零点:

  (1) (代数法)求方程f(x)=0 的实数根;

  (2)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y=f(x)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5、二次函数的零点:二次函数f(x)=ax2+bx+c(a≠0).

  1)△0,方程f(x)=0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f(x)=0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f(x)=0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二、二分法

  1、概念: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2、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步骤:

  ⑴确定区间[a,b],验证f(a)f(b)0,给定精确度ε;

  ⑵求区间(a,b)的中点c;

  ⑶计算f(c),

  ①若f(c)=0,则c就是函数的零点;

  ②若f(a)f(c)0,则令b=c(此时零点x0∈(a,c))

  ③若f(c)f(b)0,则令a=c(此时零点x0∈(c,b))

  (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ε:即若|a-b|ε,则得到零点近似值为a(或b);否则重复⑵~⑷

  三、函数的应用:

  (1)评价模型: 给定模型利用学过的知识解模型验证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2)几个增长函数模型:一次函数:y=ax+b(a0)

  指数函数:y=ax(a1) 指数型函数: y=kax(k1)

  幂函数: y=xn( nN*) 对数函数:y=logax(a1)

  二次函数:y=ax2+bx+c(a0)

  增长快慢:V(ax)V(xn)V(logax)

  解不等式 (1) log2x x2 (2) log2x 2x

  (3)分段函数的应用:注意端点不能重复取,求函数值先判断自变量所在的区间。

  (4)二次函数模型: y=ax2+bx+c(a≠0) 先求函数的定义域,在求函数的对称轴,看它在不在定义域内,在的话代进求出最值,不在的话,将定义域内离对称轴最近的点代进求最值。

  (5)数学建模:

数学函数的教案 15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

  3.使学生结合y=ax2的图象初步理解抛物线及其有关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初步理解。

  难点: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在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一次函数?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1)y=x/4;(2)y=4/x;(3)y=2x—5;(4)y=x2 — 2。

  2.什么是一无二次方程?

  3.怎样用找点法画函数的图象?

  新课

  1.由具体问题引出二次函数的定义。

  (1)已知圆的面积是Scm2,圆的半径是Rcm,写出空上圆的面积S与半径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已知一个矩形的'周长是60m,一边长是Lm,写出这个矩形的面积S(m2)与这个矩形的一边长L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农机厂第一个月水泵的产量为50台,第三个月的产量y(台)与月平均增长率x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何表示?

  解:(1)函数解析式是S=πR2;

  (2)函数析式是S=30L—L2;

  (3)函数解析式是y=50(1+x)2,即

  y=50x2+100x+50。

  由以上三例启发学生归纳出:

  (1)函数解析式均为整式;

  (2)处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

  我们说三个式子都表示的是二次函数。

  一般地,如果y=ax2+bx+c(a,b,c没有限制而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请注意这里b,c没有限制,而a≠0。

  2.画二次函数y=x2的图象。

【数学函数的教案 】相关文章:

数学函数的教案03-06

初中数学函数教案01-03

函数的概念的数学教案02-07

数学教案:函数与方程02-25

数学函数的教案 (15篇)03-06

函数数学教案11-27

高一数学函数的教案08-26

初中数学函数的图象教案01-29

数学《指数与指数函数》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