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时间:2023-03-23 12:03:55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汇编15篇

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 品读《燕子》,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2. 略读《古诗两首》,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3. 品读《荷花》,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4. 略读《珍珠泉》,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单元导读课

  一、出示“单元导读”(让学生明白这单元的主题)。

  二、课例展示: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有数不清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都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让我们一起阅读本组课文,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在学习中留心观察家乡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二)、感知课文

  1、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看看第一单元给我们介绍了哪些 景色?

  2、小结:孩子们读书都非常的认真,也很仔细,我们一起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物。

  (三)认读课文生字词

  1、认读课文1-4课生字,并要求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加一加,减一减??),相机引入“语文园地一”的“读读背背”,说说发现了什么。

  2、出示课文1-4课生词,学生认读,相机引入“语文园地一”的“我的发现”(解决单元的反义词)

  第二课时 品读《燕子》和《古诗两首》

  一、品读《燕子》

  (一)回忆有关春天的古诗、名句

  师:在这万物复苏,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赞颂春天的诗句。

  2.配乐读诗句和朱自清《春》节选。

  这种写法是多么奇特啊!

  (二)朗读、记诵描写春天的语段。

  1.出示语段,学生自由读。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段文字,也是描写春天的,自己轻声读一读。

  出示:阳春三月,下了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2.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长句。

  师范读:“阳春三月,下了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这句话是长句,读的时候要注意有换气的地方。 学生个别读,交流读。

  3.借助图片,记诵语段。

  男女生分别读这段话。

  师:文章要多读,多读就能把美好的语言印在脑海里。来,让我们试着背一背。

  出示春天的图画,师借助图画上的景物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话。

  4.通过理解词语“赶集”,再次记诵。

  师:作者说红的花,绿的草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引读时凸显“赶集”一词)集就是集会,包括庙会、灯会、集市等。(随机出示相关的图片) 看看图片,联系文章内容,想到了什么,同桌交流。

  师再次引读描写春天热闹场景的这段文字。

  (三)梳理作家不同的写作角度,引出作者和课题。

  1.出示诗句,引出课题。

  师:春天是具有生命力的,古往今来,有很多作家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春天,有的作者抓住了春天的风来描写,贺知章的《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有的抓住了春天的花朵来描写,朱熹的《春日》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还有的抓住春天的江水来描写,像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而我国现代散文家郑振铎(出示相片)却抓住了——燕子(板书:燕子)来描写春天。他觉得(出示文字:“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学生读。) 板书:添趣。

  2.引背描写春天的语段。

  师:这是怎样的百花争艳的盛会呢?引背“阳春三月~春天。”

  (四)学习作者对燕子的描写。

  1.朗读1、3、4小节,理清脉络。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燕子》一文中的第二小节,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其余三小节,品味一下燕子是怎样为春天增添生趣的?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这3节,请你边听边想,作者郑振铎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分别请三名学生读一读。

  师归纳:从外形、飞行时和飞倦了三个方面来描写。

  板书:外形飞行飞倦

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说课文中“意外的成功”指的是什么。

  3、想像“我”听到赞赏后心里的想法,并能跟大家进行交流。

  4、积累词语,会用“继续”造句。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到遇到困难与挫折时,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有时会有意外的收获。

  教学难点:

  能结合课文的内容说一说“意外的成功”指的是什么。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课时)

  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自主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方法、寻找学习伙伴、选择学习内容等,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所见的。我在教学时本课时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去自由的去学习,让学生知道做事要善于动脑,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有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初识生字,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说课文中“意外的成功”指的是什么。了解课文内容,想像“我”听到赞赏后心里的想法,并能跟大家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到遇到困难与挫折时,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有时会有意外的收获。

  教学难点:

  能结合课文的内容说一说“意外的成功”指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墨渍。(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后标上自然段的序号,并同桌互查生字。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是否读正确。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

  1、课文中“意外的.成功”指的是什么?

  2、听到同学的赞赏后,“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先想一想,再跟同学说一说。

  3、是什么原因使被破坏的画最后获得意外的成功?(是妈妈的鼓励。)

  A、读妈妈的话,说说哪句话对你最有启发?“继续”是什么意思?(困)

  B、从妈妈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困难不放弃,最后获得意外成功的事?在小组里说一说,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在班内说。(小组发言,选发言人,班内发言,大家评议。)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学习了课文,还懂得了遇到困难不能轻易放弃,要及时寻找补救措施,以把损失降到最低的道理。

  六、作业:朗读课文,预习生字。在“采蜜集”中摘抄下好词、好句

  七、板书:

  3、墨渍

  意外成功——

  继续——

  课后板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很到位,知道文中所说的意外的收获指得是什么,能用自己的话简单的复述课文内容。只是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意外的成功或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6个字,积累词语,会用“继续”造句。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积累词语,用“继续”造句。

  教学难点:用“继续”造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继续学习第3课。

  二、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是否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听读、评议)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读准字音。(带音节)并组词。

  注意读准:置、弃、渍的音。

  2、记字形(由小老师组织)

  独体字:布、业,按笔画记。

  合体字:置、作、突、弃、继、续、等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等方法记

  重点指导:置,下面的“直”内为三横。弃,上边是“云”的变形。

  3、指导书写。

  4、学生写字:

  要求:认真观察每一个字,记住字形(每一笔的位置)一气呵成,把字写好。

  (观察,书写,对照范字找出不足,再写,一个比一个有进步。)

  四、读词、造句:

  1、读读词语:

  2、用“继续”造句:

  A、找出课文中用到“继续”的原句,并说说“继续”的意思。

  B、在生活中你什么时候用到这个词?(一件事情没做完接着做。)(困)

  C、试着说句:吃完晚饭,我继续写作业。

  D、试着写句。

  五、作业:抄写课后三题

  板书:

  3、墨渍

  突像

  课后反思: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小组学习生字效果很好。

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3

  一、引入

  你们知道我最小时候的愿望是什么?最想干什么?(科学家)当这个愿望不了,我就只好当一名老师来间接实现我的愿望。猜猜,今天我想让你们在课堂上做什么?(做研究)研究什么?在研究之前,我们先要有一种极为美好的心情,才能愉快地做好研究,对不对?猜个词怎么样?(妙到极点,无法用言语表达)你有过妙不可言的感受吗?说给大家听听。

  二、板书:妙不可言的位置

  大家昨天读了文章,“位置”是指谁的位置,在哪里的位置?出示太阳第行星图,谁能找出地球>

  那么我们贪玩研究什么?

  三、今天一切以你们为主,首先你们自己确定学习这课的`目标,分组读,每个人说说这课你研究目标,评最佳组合F4组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目标。

  四、学生研究

  ㈠为什么只有地球出现了生命?

  ㈡金星为什么没有生命?

  ㈢火星为什么没有生命?

  ㈣为什么说地球所处的位置妙不可言?

  根据学生作答板书。

  五、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太阳第还知道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看谁查找资料最多,知识最丰富?我们评一个四(3)班天体物理学博士。

  六、今天大家研究得很好,饶有兴趣。目前世界对地球外到底有没有生命,最感兴趣的是火星,恰逢美国这几天把“漫游者一号”火星探测器送往火星,你想象一下你俩以火星看到的情景。

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4

  教学内容

  第八单元练一练8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2、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有话可说。

  3、教育孩子有礼貌。

  4、培养学生认真听话、认真说话的习惯。

  教学重点说话流利,交流时有礼貌。

  教学难点培养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提出要求:

  了解家里长辈的生日是哪一天?

  回想家里是怎么给长辈过生日的?

  二、认真读题,观察图画:

  说一说图中是什么场面?

  三、小组中交流:

  当家里长辈过生日的时候,自己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四、各组交流,同学评议。

  五、老师总结:

  鼓励发言的学生,激发全班同学说话的兴趣。

  适当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同学评议。

  奖励表现好的同学,树立典型。

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

  教师:

  挂图,生字词卡片。

  学生:

  收集寓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题。解题(结合预习):“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

  二、感知全文

  自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

  ⑴ 过渡:

  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

  ⑵ 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

  ⑶ 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可表演)

  2、第二、三、四自然段:

  ⑴ 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⑵ 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

  (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⑶ 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3、第五自然段:

  ⑴ 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一读,勾一勾。

  ⑵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

  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七、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丢 劝 又丢 修 再也没丢

  (后悔)

  有错 就改 不算晚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朋友 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

  在南边 马跑得快

  越远 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盘缠多

  …………

  (板书)

  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

  讨论:

  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五、学习生字

  重点提示:

  “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拓展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6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二.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课前预习、准备

  1.学生自渎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收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学生说说课前自渎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二.重点检查读书情况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便。

  2.在学习小组内份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

  三、深入理解课文,探研文章的思想感情

  1.分角色朗读课文,这篇课文在写作上很大的特点是对话很多。从人物的对话中,你们体会到什么?

  (1)高尔基喜爱小男孩。

  (2)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

  2.默读课文,自读自悟

  (1)从那些地方看出高尔基喜爱小男孩,用“”画出有关句子

  (2)从那些地方知道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用“ ”画出有关句子。

  3.学习小组交流情况。

  4.全班反馈交流。

  5.老师小结板书。

  这篇文章通过人物的对话,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及孩子们对他的崇敬、热爱。

  四.开展讨论

  这两个人物,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五.课堂作业

  读、背、写一句高尔基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男女生、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感。

  2.教师范读,在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

  二.课堂实践活动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

  三.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 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a.读一读

  b.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

  c.各小组以竞赛的方法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学生瞄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

  四.扩展训练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形成了宣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地配合他的拍照 ,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这是懊悔,这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五.板书

  6小摄影师

  喜爱

  高尔基 小男孩

  热爱

  对话、细节描写

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7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在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同时,表达了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本文语言浅显、生动,学生初读课文,大致理解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怎样将 其表达清楚的。这一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首先是翠鸟外形上的特点。

  第二,翠鸟动作上的特点。

  翠鸟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关系密切,正是由于翠鸟在外形上具有上述的特点,它在抓鱼时才会如此的敏捷、迅速。这一点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格外注意。作者之所以将翠鸟的特点写得如此细致,是与其日常的认真观察分不开的,进而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作者在仔细认真的观察基础之上,运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描写翠鸟的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在正确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准备:相关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板书设计:

  翠鸟 爪子----------小、红

  头-------橄榄色、翠绿色

  翠鸟羽毛背-------浅绿色颜色鲜艳

  腹-------赤褐色小巧玲珑

  眼睛-------------透亮灵活

  嘴巴-------------尖、长

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瑰丽” “酷似”“盛誉”“快慰”“姗姗来迟”“屡屡夺魁”“奉为至宝”等词语的意思。

  3、读课文,弄清楚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生动形象,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我”在发现中国石的过程中的表现及大家看到后的做法,抓住“我”的表现——“注视”、“不禁喊”,连长拿出装军功章的盒子,文书在上面写上金字,嘱咐我要精心保管等,体会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战士们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并从中受到感染。

  三、学校及学生情况分析

  1、这篇课文距离学生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老师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充分使用所有的识字方法识字。采用不同的读文方式,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再采用自读,同桌、小组合作读的方式读准读通课文。重点指导:“姗、视、酷、偎”在书写时要多加指导;“戈、繁、存、览”指导学生找准部首。

  2、课文重难点突破: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我”是怎样发现中国石的句子画下来,说说哪些词语是重点,由于文中多处使用引号,可以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老师注意恰当的引导,把战士们对祖国的爱表达出来。

  四、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生字词卡片、中国地图。2、学生准备:查找戈壁滩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看了《中国石》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中国石”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么叫它“中国石”?它是谁发现的?怎么被发现的等等)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将课文朗读一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我”拣到一块酷似祖国版图的

  中国石”,“我”和战友们都很珍爱它。)

  (三) 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的字。

  生:学生大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按“预习”要求,了解戈壁滩上的一块石头,边防军战士称它为“中国石”,这是为什么?看看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拣到“中国石”的经过的,哪些句子是描写“中国石”的样子的,画上记号。

  (驻守在戈壁滩的解放军战士,拣到一块形状和祖国版图相似的石头,十分珍爱它,所以称它为“中国石”。)

  3、自由读课文。在老师的辅导下结合句子的意思,通过查阅工具书,自学(可同桌议论)生字新词,并正音正字。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学生能否读正确。

  [评析: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小组合作学习,逐步解决了不认识的字。]

  (四)精读课文

  1、默读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2、具体写拣石和发现“中国石”经过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课文可分为几段? 讨论归纳。

  3、 通观全文,在了解本课主要事件基础上,读懂每个自然段,练习概括自然段段意。

  提示:一种方法,确定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一种方法,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

  步骤:先了解自然段共几句话;再了解每一句话说了什么;再看哪一句是主要的,并画上记号。概括自然段段意时,可以摘录原句,可以把重点词语、短句拼凑成一两句话,或根据主要内容,编写段意。

  [评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的培养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但是学生如果在教师的有序的指导下那么这种能力的形成就变得容易的多了。]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战士们常常拣石头,还举行“赛石会”。

  第2自然段:一个初夏的早晨,我奔出营房拣石头。

  第3自然段:我把可心的石头一颗颗拣起来。

  第4自然段:赶车的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头。

  第5自然段:我们舀泉水洗石头,发现一块像祖国版图形状的“中国石”。

  第6自然段:“中国石”正像祖国版图——傲然挺立的雄鸡。

  第7自然段:“中国石”表面皱痕与祖国大陆地貌相似。

  第8自然段:大伙精心保管“中国石”。

  第9自然段:“赛石会”上,“中国石”赢得了“宝石”的盛誉。战士们感到祖国就在我们身边。

  (2)引导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①内容一致或紧密相关的应归并为一大段。(一般表现为相关的地点、相同的时间或较集中的情节。)②个别自然段跟其他自然段既不好保持一致,也不紧密相关,有独到的意思,就单独“提升”为一大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战士们常常拣石头,还举行“赛石会”。

  第二段(第2~8自然段):我拣到一块“中国石”。

  第三段(第9自然段):战士们喜爱并精心保管“中国石”。

  (3)议论一下为什么这样分段:

  ①第1自然段为什么需要独立成段(第一段)?

  (第1自然段是文章的开头,它交代了两点:战士们驻守的戈壁滩上,沙海和碎石是环境特点。因此,战士们拣石、赛石就成了他们的重要活动内容。这一段既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环境特点,又总括说明课文的主要内容,给“中国石”的故事做了铺垫。)

  ②为什么第2~8自然段可以归并为第二段?第9自然段为第三段?

  (第二段从第2~8自然段,写了拣“中国石”的经过及大家对它的珍视。第三段,也就是第9自然段,写了“中国石”成为大家的至宝。从时间和地点的转换上,也不难看出两个段落的不同:前者是一个初夏的.早晨,地点在营房以外的大漠之上;后者是在“我”拣到“中国石”之后,已经回到了哨所,以及“在以后”的“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取胜和对大家的鼓舞等,是哨所里的活动。)

  [评析:不单单让学生了解怎样分段,而是在多种形式的配合下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这样分段,即方法比结果更重要。]

  (4)小结。

  根据表达的需要,文章一般都要分段。学习分段,归纳段意,是读懂全文,领会内容的必要手段。练习好分段、归纳段意,重要的是要先通观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再认真读懂每一个自然段,通过归并自然段,划分段落;再从自然段的归纳、提炼中,抓住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出大段段意。

  (5)质疑问难后,指名读课文

  评析:注意自然段、特别是大段之间,停顿时间要长些。]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交待了什么?(交待了我是什么人,我们生活的环境,“我”成为石头迷的原因。)

  2、我们驻守在什么地方?(戈壁滩)戈壁滩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谁能用课文中的词句来回答?联系上下文想想“举目”是什么意思?(抬起眼睛看)“漫滩”换个词语来说就是什么?(遍滩、全滩)

  [评析:把生活中的感知带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介绍自己掌握的有关戈壁滩的知识,使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我”怎么会成为石头迷的?

  4、齐读第一段。

  (六)识记生字字形,书写生字

  [评析:让学生选自己认为难写的字练习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写的很有兴致。]

  (七)作业: 朗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9

  【课前透视】

  本课由《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两篇寓言组成。课文分别勾勒出了古代两个可笑的人物形象。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是对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不认真做事,结果一事无成。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裁。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信息资料】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或课文插图、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观察谈话:

  出示《揠苗助长》插图,启发谈话: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这两则寓言,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引出课题)《揠苗助长》 。

  2、解题引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学生交流)。教师介绍: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发学生的交流讨论。自然引出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寓言的常识性知识,丰富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对话平台

  学习《揠苗助长》

  一、初读

  1、读题思考:

  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相机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zhang”。

  2、出示课件或录像资料,变“话”为“画”,引导学生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

  由题引入,变文字为画面,激发学生的热情,了解故事的内容,为学文奠定基础。

  3、自读课文:

  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讨论。

  4、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

  教师充分鼓励学生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时地强调重点字词。

  5、游戏巩固识字:

  采用“字词大转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强调自读自学,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掌握。通过交流丰富识字经验,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二、朗读

  1、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出朗读体会:

  你为什么这样读?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教师相机启发、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如:

  指导读第一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

  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

  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

  种田人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他又是怎样做得? 理解“终于,筋疲力尽”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

  3、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初步体会寓意。

  抓住事情发展的最终结果,联系农夫的表现,进行鲜明的对比。从强烈的反差中,理解寓言所要揭示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讨论

  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发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意。

  升华对寓意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概括性,在对寓意的理解中,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情,促进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

  四、拓展

  1、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给这个农夫起个名字,你认为他应该叫什么?说出自己的理由。

  2、 你还知道什么寓言?讲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从寓言中你有哪些收获?

  开阔学生思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问题设置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融合学生个性化的见解,丰富了语文积累,促进了学生想像能力、思维水平及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焦、费、望、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如:

  “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费”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写“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笔有变化。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

  3、学生自主练写,写后互相评议。写得不好的多写几个。

  抓住生字特征,加强范写指导,自主写字评议,提高学生书写能力。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回顾

  1、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回顾。

  2、启发交流:

  从《揠苗助长》的学习中,你得到了哪些收获?教师相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

  关注基础知识,实现自然引入。

  二、初读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 利用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交流识字记字方法,教师肯定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并适当点拨重点字在记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⑵ 分段指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3、启发思考:

  通过读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以学生自读汇报为主,组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抓好基础的同时为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研读

  1、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读文和自己的理解,学习这则寓言你想提出些什么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梳理学生回答,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种田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他是怎么守株待兔的?结果怎么样?这个人做得对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结合着学生学习第一则寓言的基础和课文内容短小,语言平实的特点,充分放手。引导学生根据读文提出问题,教师梳理指导,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像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结组学习:

  引导学生围绕着梳理出的问题研读课文。教师巡视,适当提示,比如: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等。

  3、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读书汇报,适时地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丰富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蕴含道理的感悟和体验。如:

  抓住“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引导学生体会“白”字,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捡了便宜心满意足的语气;捡了野兔后,他想些什么?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期盼的心情;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指导学生读出惋惜的语气等。

  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交流:

  这个人做得对吗?

  合作读书,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点拨,提高了学习效益。互动的形式,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研读氛围,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加深了对寓意的感悟。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

  1、讨论:

  读了这篇寓言,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

  在生活中,你见过像课文中的种田人一样的人和事吗?

  3、思考:

  种田人正坐着等待兔子,假如你经过看见了,你会怎么样来劝说他?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结合自己的认知实际,创设情境,创造新的思维发展点,引发学生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守、丢、此、桩、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

  2、教师示范书写。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揠苗助长:揠:拔。比喻不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也作“拔苗助长”。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灵活变通。也比喻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或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巴望:盼望。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也作“精疲力尽”。

  〖相关链接

  1、寓言:文学体载的一种,是含有讽谕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人民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少数是哲学家与作家个人的创作,多数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

  〖阅读在线

  鹤和狼

  狼吃东西特别馋。在一个宴会上,他吃得太急,把一根骨头鲠在嗓子里,差一点送了命。很幸运,这时刚好一只鹤从那里经过。狼便向她做手势,请她过来帮帮忙。

  女大夫立刻开始做手术。她以高超的技术为他取出了骨头,然后,要求付给她一定的酬报。

  “你的报酬?”狼说,“我的好大嫂,你是在开玩笑吧!我让你从我的喉咙里缩回脖子,难道这还不够厚道么?快滚吧,你这没良心的东西,千万别再落到我的爪下!”

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初步把握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一些启示,引导学生对时间的意义有所感悟。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师:(自编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有哪些谜语?说来让大家猜猜?老师自己编了一个谜语,你们想听吗?听好--什么东西有的人觉得充裕?有的人总觉得不够用?什么东西你珍惜它,就会给你带来财富?什么东西你浪费了它,也就等于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生说自己的见解,师引到时间上)

  师:同学们,对时间,你有什么看法呢?

  (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对时间的看法。)

  师:同学们,时间是摸不着,也看不到的,但又是时时存在的,并且一去不复返的,有个人,在他外祖母去世的时候,和我们想法一样,认为时间一天天过去,是很可悲的事情,可是后来,他却又同时间赛跑(板书课题)。你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生读书,时间要充裕,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完)

  师:(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师:刚才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

  (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三、再次读书,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了解了课文大意。我们知道,学贵有疑,读了这篇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要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得认真读书呀。

  (生再次认真读书,注意发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问题?你觉得哪写句子不好理解呢?

  (生发言,师生共同补充)

  四、三读课文,重点探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好,正是老师想提出的问题呢。那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靠老师吗?对,得靠我们认真读书。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认真读一读,看能不能解决一些问题。

  (生读书,教师与学生个别交谈)

  师: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读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读书,谈感受。师生共评,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总结:

  这节课,你读了这篇课文,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写出来。(学生写,教师巡视,写完的站起来念给大家听。)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

  2、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和时间赛跑,我们看看,哪些人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好吗?先看看你昨天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把。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词和优美的语句呢?

  (把生字词写在练习本上)

  二、学生选择,深入探究

  师:请你找出认为难理解的语句,和大家一起研究好吗?

  (生读书,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和难理解的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看法。)

  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小组交流后,各组选出本组的.语句,在班上交流。主要是针对含义深刻的句子和难理解的句子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展开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看法,谈感受。)

  三、延伸,深化中心

  师:同学们,我们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觉得本文的作者写这篇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你又读了课文,又有怎样的感受呢?师: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和时间赛跑。咱们身边,有哪些同学和时间赛跑,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呢?珍惜时间的名言可多了,你收集了哪些呢?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咱们一起看看,读一读吧。(出示幻灯)最后,让我们也来写名言怎样?请你把自己珍惜时间的想法,自己的感受用一句话写下来吧。(生写,师巡视,指导,写完的先念)

  师总结:虽然时间一去不回头,但我们和时间赛跑,一定会成功!

  四、作业

  写读后感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情。

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11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太阳。同学们,看到在这个词语,说说你的感受。太阳这个词语给你怎样的感觉?

  是啊,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太阳是属于整个世界,是属于我们大家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大家一起读课题:太阳是大家的。

  2、从课题,你读懂了什么?

  (简单说说,在上课之前初步体会“大家的”)

  3、这个课题,该怎么读得好听?想想,试试。

  (学生自己读课题)

  指名读课题。你认为该怎么读?强调“大家的”。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这是一首诗歌,请大家打开课本106页,自己大声地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老师指导)。

  课文里的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出示词语

  趁、陪着、晚霞、红彤彤

  (提醒:红彤彤的变调)

  这些生词在那些诗句中,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

  这是课文里的两个的生字,其中这个“陪”和我们学过的“部”非常像,不要混淆了。

  我们可以一起记:太阳不是属于一部分人的,她总是愿意陪着大家。

  (学生写字)我们一起读读这两个句子。从这两个句子里,你看出太阳是属于大家的吗?(说)

  三、深入研读

  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课文,找找划划,你从哪个诗句读出:太阳是大家的。

  你找到哪个句子,让你体会到太阳是大家的?谁愿意来读读。

  反馈

  1、第二节

  太阳为哪些人和事物做了哪些好事?

  (注意:理解“拔”此处的含义)

  关注“……”说明太阳还做了很多好事。你试着来说说太阳还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

  读好这一节。关注“红彤彤”是否读正确。你能说这样的词语吗?( ABB式)你能用上 ABB 的词语,说说太阳做的好事吗?(出示)

  太阳把金光洒向湖面,湖水()的,可好看了!

  ABB晒了一天太阳的被子,盖在身上()的,真舒服!

  “阳光充足,橘子长得真好!”看着果园里()的橘子,农民伯伯()地说。

  小结:哦,太阳为这么多人和事物做了这么多好事,因为……(读课题)“太阳是大家的。”

  2、第三节

  读了这节,你想对太阳说什么?

  不怕辛苦,真好心……因为“太阳是大家的。”

  读好这一节。

  3、第四节

  这一节,你读出了什么? 是呀,那的小朋友的大树、鲜花也很喜欢太阳。

  他们在梦中盼什么?

  (引导用自己的话回顾第2节)

  看来,大家都盼望太阳,不要吵醒了他们的美梦,第4节要读得稍稍轻一些。

  四、拓展说话

  老师读第一节诗。

  别的`国家的小朋友正等着,盼着太阳呢。太阳就要出发去他们那里了,你有什么话要说给别的国家的小朋友听吗?太阳一定会帮我们带到的。

  (老师可以举例铺垫)

  太阳把她的的光辉洒满世界的每个角落,也把和平、希望带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我们再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课题:太阳是大家的。

  五、情感朗读,摘抄句子

  学了25课,你是不是更喜欢太阳了?一起有感情地读读整首诗歌。

  请同学们把诗歌中,你最喜欢的,最能体现“太阳是大家的”句子抄一抄。

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12

  教学目标:

  1、熟读《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理解诗中的词语。

  2、学会正确使用标点。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读儿童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谜语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一则谜语,看你能不能猜出来,听仔细了:有人不说话,肚里学问多。有字不认识,就去请教它。(一起说)

  字典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如果你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只要是它知道的就会毫无保留地告诉你,因此,大家都亲切地叫它字典公公。字典公公的家很大,里面的家族成员可多了。可是有一天,字典公公家里发生了争吵,吵得可热闹了。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去字典公公家了解一下这场争吵?(想)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读一读《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这首儿童诗

  三、指导诵读

  1、出示诵读要求。

  一读通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读懂理解词语,读懂大意。

  三读好想象画面,读出情感。

  2、读通。

  (1)初读全文。

  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得字就读读上面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开始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检查读课文情况。

  读得怎么样了?请一些同学来读读课文吧。每人一小节,谁愿意读?

  (3)指导停顿。

  师生合作读,学生用铅笔画上停顿符号。同桌一人一段互相读。

  3、读懂。

  (1)课文已经基本读通了,下面清小朋友们默读课文,有不理解的词用笔标出来。

  (2)交流解析难理解的词语。

  头头是道:形容说话或做事很有条理。

  反驳: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跟自己不同的理论或意见。

  深奥:(道理、含义)高深不易理解。

  报告: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上级或群众所做的正式陈述。

  主角:主要角色、主要演员、主要人物。

  不可开交:无法结束。

  片面:偏于一面,不全面。

  强调:着重提出。

  4、听录音。

  读得怎样?你想读得像他一样好吗?我们一起努力!

  5、读好。

  (1)第一段。

  师:刚刚我们听了课文的录音,你知道字典公公家里是谁在争吵了吗?一起说:“标点符号”。

  师:对,诗歌的第一小节就告诉我们了。谁来读读第一小节。(指名读→齐读)

  指导抓住重点词语的朗读。

  (2)第二段。

  师:哎呀,真够吵的![出示插图]看它们的眼睛瞪得多大,听它们的嗓门提得多高。感叹号拄着拐杖,小问号张大耳朵,调皮的小逗号急得蹦蹦跳。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第2小节,看看你能不能抓住一些重点词语读出标点符号们的神态和动作。

  指导读,可加上动作。

  (3)第三至七段。

  师:这些标点脸红脖子粗的,它们在吵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诗歌第3—7小节。注意读好语气。

  师:课文里讲了哪些标点的争吵?

  你喜欢哪个标点符号呢?读一读,如果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4)第八段。

  师:就在大家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谁来发表意见了?

  指导读老人的'口吻。

  (5)第十段。

  师:小朋友,你听了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心里想的啥,能不能让我知道?

  交流。

  (6)第九段。

  字典公公告诉我们:(齐读)

  6、分角色朗读。

  旁白、感叹号、问号、顿号和逗号、省略号、句号、字典公公

  师:瞧!通过我们的努力,已经将这篇课文读得如此动人。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欣赏一首儿歌——《标点符号歌》,请小朋友们仔细听,看这首儿歌里提到了哪些标点。(交流)

  这学期我们已经开始学写作文了,标点符号在文章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作文中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

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内容通俗易懂。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生存时间和地点。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和形态特点。第四,五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生活习性,最后一个自然段说到了恐龙的消失至今还是一个谜。

  二、学情分析

  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年代,谁也没有见过,它的种类、形态、外形和习性都是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在阅读训练的时候,我将借助网络环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等独特的魅力,全方位,多角度的让学生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多种说明方法并用,如何处理这一内容的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以弱化“名称”,注重“感悟”的做法,力求既不破坏文章生动的语言环境,又让学生有鲜明的感受。另外,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挖掘文本的隐藏资源,让本没有生命的文字会说话;力求让学生通过资料收集、展开想像走进“恐龙”世界,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求指引学生不断地冲击原有的认知体系,探索新的研究课题。

  三、教学目标

  1.借助网络环境,理解感悟课文,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恐龙知识的浓厚兴趣,激起学生对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神往之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介绍恐龙的方法进行迁移训练

  3、对一般说明方法的初步掌握,特别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借助网络,拓展一些常见的恐龙的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借助网络,帮助学生体悟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进而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

  1.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初步了解和掌握。

  2.学习迁移运用课文描写恐龙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看图猜名: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恐龙都有哪些了解呢?

  2、小朋友们都喜欢恐龙,请看这些恐龙图片(课件播放),猜猜看,这些恐龙叫什么名字?

  (二)精读课文,了解形类:

  1、恐龙时代漫步于世界各地的恐龙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书中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并在名称下面划上横线。

  2、交流:你们从书中找出了哪些恐龙的名字?

  3、请同学们再去读书,这回要求大声朗读,边读边想,你最喜欢哪种恐龙,为什么喜欢它?

  4、交流并品读好词佳句。

  (三)巩固拓展,练习说话:

  1、巩固:以“我是-----龙,……”的句式练习说话。

  2、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恐龙?)

  (四)了解恐龙的食性和繁殖特点:

  1、这么多的恐龙靠什么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呢?它们都吃些什么呢?你是从课文中哪儿看出来的?请读给大家听。

  2、恐龙又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呢?你从书上哪个小节看出来的?什么叫卵生?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卵生的?什么叫“破壳而出”?请看图片。

  (五)猜解恐龙灭绝谜团: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是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这些恐龙突然神秘在消失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你们所讲的原因都只是猜测,恐龙灭绝到底是什么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但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说不定解开这个谜的,就是我们班的小朋友。

  (六)欣赏短片,激发探知:如此神奇的恐龙,我们如今不能够亲见。如果科学技术让恐龙复活,你愿意吗?(学生看恐龙短片。)

  (七)总结深化,练习说话: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谈谈吗?

  (八)课后活动:恐龙知识知多少(课后,请同学们都去收集恐龙的有关资料)

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14

  《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2、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工具:

  多媒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中非友谊的资料。

  一、图片导入

  1、出示瀑布、少年、木雕的图片,让学生用所学的词语来形容。

  2、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非洲,认识这位卖木雕的少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

  2、文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词语,它出现了两次,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来?

  3、学生汇报,找出“遗憾”。

  4、出示第9自然段,学生齐读,理解“遗憾”。

  三、再读课文,品读“遗憾”

  过渡:文中,谁在遗憾,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1、自读课文,品读“遗憾”。

  2、谁在遗憾?

  生1:少年在遗憾

  生2:夫人(“我”)在遗憾。

  (一)“我的遗憾”

  1、文中直接说到“我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这句话怎么理解?默读第3-8自然段,划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汇报:

  生1:因为夫人很喜欢这件木雕,所以为不能买而感到遗憾。

  (1)你从哪里看出夫人喜欢这件木雕?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坐凳上,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理解爱不释手,点名学生演示这句话)

  生2:因为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朋友让我买一两件木雕,所以我为不能将木雕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2)夫人为什么不买下这件木雕呢?

  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理解心理描写,反问句,ABB结构词语,指导朗读)

  (3)男女赛读第6自然段,感受夫人的心情。

  (二)少年的遗憾

  1、少年又为什么遗憾呢?你读懂了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汇报:

  (1)少年因为卖不出去木雕感到遗憾。

  生1:我读懂了少年的遗憾,少年是因为卖不出去木雕而感到遗憾。

  ①你从哪里读出来?——“买一个吧!”;“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②少年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在想些什么呢?点名学生回答,揣摩卖木雕的少年的心理。

  ③指导朗读,读出少年诚恳的语气。

  ④分组朗读。一二大组扮演夫人,三四大组扮演少年。

  (2)少年因为知道我是中国人,带不回木雕而感到遗憾。

  生2:我读懂了少年的遗憾,少年是因为知道我是中国人后,买不了这件工艺品而感到遗憾。

  ①从哪里读出来?——“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②少年为什么要这样问?

  学生汇报:

  因为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他希望这个买木雕的客人是他们的朋友。

  ③“我”是中国人,少年是非洲人,我们相隔千山万水,从没见过面,怎么可能是朋友?看完这组图片,你们就会明白了。

  ④播放音乐,出示图片,介绍中非两国人民的友谊。

  ⑤“你是中国人吧?”少年这样问的时候,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⑥出示ppt,教师解说:

  也许少年想到了他村子里唯一一所学校,因为那所学校是中国出资兴建的;

  也许少年想到了这条坦赞铁路,因为有了这条铁路,少年才能来到市场卖木雕;

  也许少年想到了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⑦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然后点名回答。

  ⑧是啊,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一切,少年此时多么想要弥补我的遗憾啊,请同学们默读第10—15自然段,看看少年为了弥补我的遗憾,他做了什么?

  ⑨小组讨论:为了弥补我的遗憾,少年做了什么?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又是怎样想的.?

  讨论完,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生1:少年为了弥补我的遗憾,他专门在暮色中等待我。

  师:暮色中,少年坐在岩石上,正等待我,此时他在想·····(生回答)。

  生2:为了弥补我的遗憾,少年送给我一个一模一样的木雕小象。

  师:少年在送木雕小象给我的时候,他说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呢?

  四、拓展延伸,感受“友谊”

  (1)齐读第13-15自然段,理解“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是朋友”两句话的含义。

  (2)小练笔。

  ①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读一读。

  ②同桌分角色朗读少年和“我”的对话,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③通过这些朗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形象?说一说,写一写。

  五、作业

  1、积累四字词。

  2、夫人回国之后,想到这位卖木雕的少年,想写一封信来赞美这位少年,请你以夫人的身份,写一封信给少年。

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15

  一 揭示课文题目

  1.齐读课文题目。

  2.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帽子和鸟窝有什么关系?课文围绕帽子和鸟窝写了什么事?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独立识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3.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认读多音字。

  (3)理解词语的意思。

  吊:悬挂。 慌张:不沉着,动作忙乱。 无可奈何:指没有一点儿办法可想。

  嚷:喊叫。 缠住:缠绕。 孵:鸟类用体温使卵内的胚胎发育成幼体。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慌”,左右结构,右半部分中间的“竖折”不要多写一点。

  三 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群男孩儿在草地上玩耍,翔翔的帽子被松鼠拖走,带到了树上。小鸟要在帽子里做窝。翔翔为了小鸟,放弃了自己的帽子,和小伙伴们跑下山去。)

  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1.教生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贴生字游戏。学生根据图片找到相关的生字、词,并在脑中形成了图像,更利于记忆。

  2.课文中有些生字学生掌握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字词的教学,教师还应该重视起来。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教师可结合课文的讲读进行教学,这样既可降低学习的难度,又可提高效率。

  3.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时,重点通过翔翔对帽子的寻找,理解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与下文翔翔放弃帽子给鸟做窝形成对比,突出孩子们对鸟的喜爱和保护。

  1.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翔翔和小伙伴的心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图片,投影。

  一 出示图画,谈话导入

  1.投影课文插图。

  认真看图,你看到了什么?(树枝上挂着一顶帽子,一只小鸟衔着几根干草飞过来。)

  2.谈话。这顶帽子是怎样挂到树枝上的呢?小鸟要把这顶帽子当作什么?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快来读读课文吧。

  二 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练习说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群孩子在山坡上玩耍,翔翔的帽子被松鼠拖到树上。小鸟要在帽子里做窝。翔翔为了保护小鸟,不要自己的帽子了。)

  三 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自学提示:

  (1)翔翔的帽子是怎么挂到松树上的?

  (2)翔翔为什么说他不要帽子了?

  (3)翔翔和他的小伙伴们可爱吗?为什么?

  (4)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交流。

  3.汇报学习效果。

  (1)回答问题。

  读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说说帽子是怎么挂到松树上的。

  (2)理解句子。

  投影:

  一群小男孩儿在草地上翻哪滚哪,痛痛快快地耍闹着。

  A.“痛痛快快”是什么意思?(玩儿得很尽兴。)

  B.从这句话中体会出孩子的什么心情?(高兴。)

  C.朗读这句话。

  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何地下山去了。

  A.“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无可奈何”是没有办法可想的意思。)

  B.孩子们为什么会无可奈何?(因为树高,他们够不到帽子,又想不出别的办法,所以孩子们才会无可奈何。)

  C.朗读这句话。

  翔翔说:“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A.翔翔为什么不要帽子了?(因为他看到小鸟衔草飞进帽子,要在帽子里做窝,所以他说不要帽子了。)

  B.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翔翔的心情怎样?你喜欢翔翔和他的小伙伴们吗?为什么?(翔翔喜欢小鸟,向小鸟献上了自己的爱心,是个懂得爱护小动物的好孩子。)

  四 朗读全文,谈谈体会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时语气、语调应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进入一种与课文情境相符的氛围中,陶冶学生的情感。然后学生自读,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边朗读边想象,读中入境,读中入情,读中明理,以此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学中,教师重点分析人物的动作、神态,将语言、动作、神态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人物的品格和心情。

  3.本课的重点是表现孩子们对动物的保护,教育学生要爱护鸟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挖掘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

  1.看拼音,写词语。

  à zi(帽子) shān pō(山坡) xià dàn(下蛋) huāng zhāng(慌张)

【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01-25

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01-20

三年级语文优秀的教案02-01

三年级语文的优秀教案03-09

三年级的语文优秀教案03-22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9-15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3-21

语文园地优秀教案02-04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2-30

优秀语文教案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