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3-27 12:18:3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集锦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语文教案集锦6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明确目标

  对比《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两文,思考其观点提出的不同角度,并让学生对比形成自己的看法。

  (二)整体感知

  阅读马南邨《不求甚解》一文。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让学生默读《不求甚解》一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1.请分析《不求甚解》的结构层次。

  该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开宗明义,先提出现在人们对“不求甚解”古义的否定。

  第二部分(第二至四段),正面阐述陶渊明的本义。首先,指出“一定要好好读书”,其次,不要“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要“会意”;再次,具体解释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的两层意思,一戒“自负”,二戒“固执”。

  第三部分(第五段至结束),进一步强调不能求只记住一些字句的“甚解”,要“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

  2.《不求甚解》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质,不要死抠字句,求其表面。

  3.《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两文主旨是否矛盾?

  答:不矛盾。《咬文嚼字》是强调创作要反复修改,精益求精。《不求甚解》强调读书要把握精神实质,不要囿于表面现象。前者侧重写,后者侧重读。同时,即使都是读书或都是写作过程,精益求精,反复修正和把握精神实质,不拘表面这两点要求也要同时具备,两者相辅相承,并不矛盾。另外,“咬文嚼字”是谈学习的态度, “不求甚解”是谈学习

  的方法,两者角度不同,精神一致。

  (四)板书设计

  《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

  观点:反复修改 把握精神实质

  精益求精 不拘于表象

  侧重点: 写作 读书

  角度: 态度 方法

  关系:相辅相承,并行不悖

  附: 不求甚解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①这篇短文中写道: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 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 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 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咬文嚼字第二课时教案

  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咬文嚼字第二课时教案,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②,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①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 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①[《五柳先生传》)这是陶渊明一篇自况的短文。因宅边有五株柳树,作者就自号为“五柳先生”。

  ②[普列汉诺夫(1856--1918))俄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后成为修正主义者,孟什维克领袖之一。

  ③[王粲的《英雄记钞》)王粲(177—217),东汉末文学家,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史书无王粲作《英雄记钞》的记载。本文所引《英雄记钞》中语,与《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鱼豢《魏略》中语,文字悉同。

语文教案 篇2

  【课前透视】

  这是一首儿童诗歌。全诗融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之中,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中许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诗歌易读易懂,节奏感强,诗句韵脚整齐,适合朗读。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观察自然,探究发现的美好愿望。

  课文内容富于情趣,学生可能在课外阅读中接触过,教学时不必太过强调课文的意思是否理解,而应把重点放在“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上。

  因此教学中应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让他们在疑惑中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充分给他们探索、发现的机会,达到学科间的融合,并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展现和交流自己的课外知识。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启发学生儿童观察研究大自然,发现更多的天然指南针,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插图和指南针等相关用具。

  2、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辨别方向的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创境激趣:

  同学们,如果你在一座城市里迷了路,你会怎么办?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你又该怎么办?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小诗,从中找出一些好办法。(板书课题)

  2、故事引入:教师讲故事:

  一群小朋友到郊处去野游,他们玩得可高兴了,可是走着走着,树林越来越密,渐渐地他们找不到集合的地点了──迷路了,大家非常着急。你们想办法帮助他们吗?(组织学生交流,相机板书课题。)

  (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经验,积极创设引发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话平台

  一、初读

  1、自由朗读诗歌,学习生字,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2、利用字词卡片,组织学生多形式识记生字词语,进行正音。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师生评议,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本课要求认的字相对较少,因此教学中应充分放手,把重点放在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因此组织读书活动应采取多种方式,如:同桌读、分节读、比赛读等,以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提高读书活动的效率。)

  二、选读

  1、交流初读的体会。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请把你了解的和你同桌交流交流。

  2、选择自己比较熟悉或自己最喜欢的内容,仔细读一读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

  3、读后把你读明白的内容讲给你的同学听,并按你的体会把你喜欢的一节读给老师、同学欣赏。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轻松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诗句内容,培养学生阅读表达能力。)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汉字字形,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上下结构:忠、导、盏

  左右结构:积、稠、稀、针、碰、慌

  2、放手让学生描红、临写,亲身感悟字的写法。

  3、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从中领悟写字的规律。

  4、学生书写作业展示,师生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导入

  1、利用字词卡片,指读字词。一生任读一词,其他生书写。

  2、分节指读课文,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学习收获。

  (通过复习,巩固了对本课字词的.认读记忆,同时也复现了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和理解。为进入新的学习活动创造了条件。)

  二、研读

  1、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小节进行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自读──讨论这种景物是如何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结合图片进行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2、选派代表,图文结合,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组内同学补充,其他组同学提问质疑。引导学生简单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教师适时出示指南针和插图资料,并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适时地进行语言训练。如:第一节中“慌张”一词你怎样理解,还能找出与它意思相近的词吗?;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语,把课文中某个小节的内容说清楚吗?等。

  (由于课文内容浅易,适合朗读,结合相似,因此采取放手让学生合作研读的方式,把读书的权利和机会充分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则适时点拨指导,促进学生理解的深入和能力提高。)

  三、读背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启发学生交流:怎样读才更有感情?

  2、展示朗读,尝试背诵。

  3、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背诵比赛。

  (指导朗读,深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拓展

  1、你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用你喜欢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2、试着把自己你了解的天然指南针续写进诗歌里。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模仿写话的能力,课内外结合,着眼学生的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稠:多而密。在本课指树的枝叶很多。

  渠:人工开的水道,灌溉或排水用。

  野外:离居民点较远的地方。

  慌张:心里不沉着,动作忙乱。

  天然:自然存在的,自然产生的,不是人工制造的东西。

  忠实:忠诚可靠。

  〖相关链接

  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1、使用有指针的手表(适用于北半球)

  中北法:将火柴竖在表盘中间,转动表盘,使火柴的射影和短针成一直线,则短针与表盘的十二时之间,形成一个小角,小角的平分线所延长的方向,就是北方。

  外南法:将火柴竖在时针尖端的表盘上,转动表盘,使火柴的射影和短针成为一直线,则短针与表盘的十二时之间,成为一个小角,小角的平分线所延长的方向,就是南方。

  2、年轮:年轮较密的一端为北方,反之为南方。它也是与阳光有密切关系,有阳光的一边长得较快,所以南面的年轮长得疏而松,北面则密而坚。

  3、竹子:竹身颜色较为青绿的一面,是朝向南方,较为青黄的一面,是朝向北方,在无风的状况下,竹子的尖端通常是倒向南方的。

  4、青苔:当我们翻动石头时,有青苔的一边为北方,反之为南方。因为北少阳光照射。但此法准确率极低。

  5、山崖峭壁:山崖峭壁较为光秃之一边为北方,反之为南方,因为没有阳光照射,所以植物不易生长。但此法准确率极低。

  6、立竿见影:在晴朗的白天,用一根直扦,使其与地面垂直,插在地上,在太阳的照射下形成一个阴影。把一块石子放在影子的顶点处,约15分钟后,直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另一处时,再放一块石子,然后将两个石子连成一条直线,向太阳的一面是南方,相反的方向是北方,直扦越高、越细、越垂直于地面,影子移动的距离越长,测出的方向就越准。

  7、南十字星:在北纬23°30′以南地区,夜间有时可见南十字星,由四颗较亮的星组成,形同“十”字,在其右下方,由γ向α两星联机长度的四倍半处(无星)为正南方向。

  8、从月亮的圆缺、观察的时间及月亮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推知阴历的大概的日期,并可用来判别大概的方向。

  9、地物特征:

  房屋:一般门向南开,我国北方尤其如此。

  庙宇:通常也是向南开门,尤其庙宇群中的主体建筑。

  突出地物:向北一侧基部较潮湿并可能生长低矮的苔藓植物。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2.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

  5.句子训练。

  教学重点

  1.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进行词句训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理解词语。

  (四)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二)理清文章思路。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谁见过玻璃?你能说说玻璃有什么作用吗?(教师板书:“新型”)“新型”是什么意思?(新的类型、新的品种)“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新型玻璃在哪里?它有什么作用?)

  教师紧紧地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以激励性的语言导入新课:

  学习了课文我们就全明白了。

  (二)教师范读课文。

  1.学生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用笔画下来。

  (1)夹丝网防盗玻璃;

  (2)夹丝玻璃;

  (3)变色玻璃;

  (4)吸热玻璃;

  (5)吸音玻璃。

  2.这几种新型玻璃,课文是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介绍的?

  3.第6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新型玻璃在现代化建筑中所起的`作用和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三)指导分段。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意思?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每个自然段讲的都是一个独立的意思,因此均可以独立成段。由此,可得出本课的自然段也就是它的结构段。

  (四)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划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2.给生字按结构分类归纳。

  3.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例:熟字加偏旁“型、罪、恙、炎、调、促、粘、阻、踪、付、店、废。”

  熟字换偏旁“浅”、“线”去掉“纟”换上“氵”;“粘”“战”去掉“戈”换上“米”;“调”“绸”去掉“纟”换上“讠”。

  编顺口溜:两“火”“炎”。

  编谜语。一“心”咬掉羊尾巴。(恙)

  4.巩固练习。

  以组词的形式来作巩固练习。

  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

  比一比,再组词。

  型( )非( )足( )发( )付( )

  刑( )罪( )促( )废( )寸( )

  占( )周( )且( )浅( )

  店( )绸( )阻( )线( )

  粘( )调( )祖( )践( )

  (五)理解不懂的词。

  1.提出不懂的词,学生解答。

  2.查字典,理解词义。

  例:安然无恙——形容很平安,没有受到损害。

  报警——一般指报告紧急情况。本课指发出紧急信号。是动词。

  警报——发出的表示有危险的信号。是名词。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自动窗帘”——就是指变色玻璃。

  “问世”——词典中解释是指著作等出版跟读者见面。联系上下文本课中的“问世”指“吸热玻璃”早就生产出来和用户见面了。

  (六)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老师注意纠正学生的读音。

  1.“看守”中的“看”读k1n,不读k4n;“粘在一起”中的“粘”在本文中读zh1n,不读ni2n;“调节”中的“调”读ti2o,不读di4o。

  2.“促”“罪”“阻”“踪”是平舌音,“粘”是翘舌音,要读准。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一、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二、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表现方法:

  三、掌握对偶、排比等修辞方法。

  四、了解诗歌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目的一、二、三。

  教学方法:

  自读、讲析、问答、练习。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教时

  一、导言

  前面我们学习了陕北民歌《回延安》这首新诗,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代北朝民歌《》。(板书)

  1、题解:

  《》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2、看阅读提示了解主题。

  3、从内容看,这是首充满传奇色彩的叙事诗。故事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叙述详略得当。

  二、听录音,学生自读

  三、正音:

  zhù kèhán jiān pèi yān jì róng shuò tuò zhuāng zhuó bàng

  机杼 可汗 鞍鞯 辔头 燕山 胡骑 戎机 朔气 金柝 红妆 著我旧时裳 傍地走

  四、理解课文内容

  1、提问:这首诗叙述了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的事?

  2、按情节的内容发展出征、打仗、还乡可分几段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积累运用”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多音字组词。

  1 学生完成练习。2集体讲评。3 读一读。4 教

  师强调:多音字要注意根据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定音。

  二、抄一抄

  1 读词语。2 学生自己抄。3 选取其中的一个词语造句。

  三、积累成语

  1 学生完成练习。2 集体反馈。3 读词语。

  四、补充句子

  1 读例句。2 指名口头完成练习。3 学生完成练习。4 集体反馈。

  五、读背《秋夕》

  1 读题、释题,初步了解古诗的内容。

  2 读一读,读中感知古诗的内容。

  3 图文结合,说说古诗描绘的.景色。

  4 有感情地朗读,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畅所欲言”,“初显身手”,“金钥匙”。

  教学过程:

  一、金钥匙

  1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班级平时同学发言的情况。存在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2 教师小结:我们怎样克服紧张忘了答案的毛病呢?

  3 学生自读图中人物的对话。

  4 指名反馈:发言时应做好什么准备,才不会忘了要说什么?

  二、畅所欲言

  1 教师出示实物帽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人们经常用它来干什么?

  2 想一想,草帽还能当什么呢?

  3 集体交流。

  4 教师小结。

  三、初显身手

  1 出示文中的迷语,读一读。

  2 学生猜一猜,然后反馈。

  3 鼓励学生把收集的词语拿到班里老考考同学。

  4 自己出谜语,互相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阅读短文,指导写作。

  教学过程:

  一、阅读短文

  1 学生自读短文。

  2 检查自读情况。

  3 指名分段读短文。

  4 学生质疑。

  5 相互交流。

  6 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二、指导习作

  1 学生展示自己现在房子的照片,说说自己房间的样子。

  2 小组交流:你希望自己的房间是什么样子的?

  3 指名反馈。

  4 明确习作要求。

  5 学生练习。

  6 教师巡回指导。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我要培养自己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2、我要围绕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 读→思→议→读

  预习任务

  1、自学“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达到听写程度。

  2、学习“我的发现”。

  ①朗读这些句子。 ②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近或相同的的词语,再读一读,你会发现什么?④试说几个像这样的.句子。

  3、学习日积月累

  ①读通读顺句子,纠正字音。 ②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③找出这些诗句的共同特点。 ④熟读成诵。

  4、展示台

  围绕本组专题“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为内容,准备将自己对田园美景、乡村生活感受展示交流。

  【任务一】合作交流

  (1)认真阅读口语交际及习作要求。

  (2)举例说说自己了解到的乡村美景和乡村生活。

  (3)给组员讲讲自己知道了解到的乡村生活

  【任务二】我能听写“词语盘点”并改正错字。(一词改三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我能背诵“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

  2. ,夜静春山空。(王 维)

  3.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 轼)

  4.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

  5. ,豚栅鸡栖半掩扉。(王 驾)

  6.独出前门望夜田, 。 (白居易)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诗经教案10-22

语文关怀教案06-21

《语文识字》教案02-26

语文翠鸟教案09-03

语文《检阅》教案11-07

《语文园地》教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