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3-28 12:25:2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语文教案集合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语文教案集合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认识"竹字头"和"折文儿"。

  2、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3、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生字头饰、彩笔等。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一、激情引趣,直接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儿吗?喜欢画什么?有一位叫维维的小朋友也喜欢画画儿,你们想看看她的画儿吗?

  我们就一起走进《维维的画儿》吧!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发学习的兴趣,使之产生学习的欲望。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一记。

  2、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做找朋友游戏。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后互相评议。识字教学让孩子用喜欢的方式认字,可以激发他们认字的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边读边画,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维维是怎么画的,画了些什么?"

  2、学生画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读一读。

  3、集体交流,师相机帮助理解"椭圆、曲线"等词语。

  4、指一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在本上画。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去找答案,亲自动笔画去理解答案,正是他们独立、自主的探究知识的过程。

  四、探讨、深化主题

  学生理解课文后,组织学生讨论:你喜欢维维的画儿吗?在你看来,维维的.画是四个圆圈还是四种不同的东西?(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学生讨论的过程也正是主题深化的过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玩玩做做,课外扩展。

  三个同学一组,一个同学在纸上画两个相同的图案,另外两个同学各自发挥自己的想象,加上几笔,变成自己想画的一种事物,比一比,两个同学画的一样吗?通过扩展延伸,使学生感受到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无可替代的。

  六、生字书写

  1、师重点指导写"笔"和"条"。

  2、其它字学生独立写,并注意观察占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了解农村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培养学生建设家乡,创造美好未来的崇高理想,6.*在希望的田野上。

  2.学会生字,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内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建设家乡,创造美好未来的崇高理想。

  教学难点

  理解“我们的家乡、理想、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6.*在希望的田野上

  二、朗读全文(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1.提问:“希望的田野”指的是什么?

  2.逐段朗读,说一说每一自然段是什么意思?

  第1自然段:写了美丽的`村庄,有新房、小河、麦子、高粱、荷塘,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6.*在希望的田野上》。

  第2自然段:写了祖国农、林、牧、渔等的兴旺景象,写了农民、牧人、渔人。

  第3自然段:写了人们欢乐、幸福的情景,生活在变化,人们心情也在变,包括老人、孩子们、小伙儿、姑娘。

  3.有语气地朗读,体会意思。

  三、听录音,体会全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

  2、按要求积累词语,有选择的写一写。

  3、能够结合课内外知识,以展销会的形式把自己知道的新型玻璃情况跟同学们进行交流。

  4、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对新型玻璃产生兴趣,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对新型玻璃产生兴趣,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课内外知识,以展销会的形式把自己知道的新型玻璃情况跟同学们进行交流。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认读5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玻璃是最常见的,请同学们想一想,玻璃有哪些作用?(生回答:玻璃的作用有:防风挡雨、还可以做成各种工艺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30课《新型玻璃》,看一看新型玻璃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玻璃有什么不同。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学生的字音。)

  3、小组互相检查,评议。

  (二)学习生字。

  1、指名读一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1)读一读,指名读。

  2)重点指点读音:创

  3)重点指点字形:恙 藕 璃 博 剩

  2、指名再读,读正确。

  3、把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做到正确、流利。

  (三)听写本课生字。加强生字的掌握。

  (四)练习朗读课文。多种形式读:小组读,评出好的读,自选段落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作业:必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把握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提高学生概括的能力。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了解新型玻璃有多种用途。

  教学重点:学习把握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五种新型玻璃,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五种新型玻璃。

  二、新授: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能够读出自己的语气。

  2、默读课文。思考:你最喜欢哪

  种玻璃?为什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下相应的词句。)

  3、汇报。

  4、教师指导,并相机板书,突出玻璃的名称、特点和作用。

  5、那么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呢?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6、带着你的语气再读一读。

  7、现在你能说一说,这个自然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吗?(培养学生的概括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刚才大家说的都很认真,下面你和你的小组同学合作,一起把这张表格填完整,然后我们一起交流,看看哪个组写的既简单又明了。(每组发一张事先准备好的表格,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1)要求:注意在交流时要有秩序,一位同学在讲话时,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需要补充的时候,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2、汇报展示。(通过实物展台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并派代表进行讲解。)

  3、教师针对每组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对学生进行说完整话的训练。

  三、课堂小结:这篇课文给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这五种玻璃,好似一朵朵鲜艳的花儿一样,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带来了芬芳。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将来也为科技事业的新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作业:

  1、把上课时交流的课文中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与作用,独立填写在书上。

  2、搜集有关玻璃的`资料,设计一种自己想象的新型玻璃。

  说课:

  《新型玻璃》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整个单元分别从不同的侧面介绍了一些科学普及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科学教育,了解新型玻璃有多种用途,并能够发挥想象设计一种自己想象中的新型玻璃。而且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学习初步把握自然段和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些要求在课标中也都明确指出。

  所以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把握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提高学生概括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重点是学习把握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本节课难点。

  课后反思:

  通过整堂课的学习,教学重点突出,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对其余四种新型玻璃特点与作用的整理与概括。不足就是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上有些欠缺,以及抓住自然段中的一些关键词句体会课文的写作手法方面应该贯穿于整篇课文的自然段教学之中,使学生掌握一些关联词的使用。在以后的教学与备课中要注意抓住课文中的一个重要的点,然后认真思考研究,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学到更丰富的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自读《小书架》,继续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习惯。

  2.通过复习单韵母明确学习拼音对识字的意义。利用认识的字复习学过的韵母,并练习给汉字标声调。

  3.渗透性识字10个,运用学过的笔顺写生字5个,学写笔画“、”。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听读识字法、拼音识字法、上下文猜字法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教学,加强自学。

  教学难点

  讨论“书”笔画、笔顺。

  教具准备:

  生字卡、贝壳图片生字卡、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请来了一位老朋友。你们看,他是谁?你们听丁丁说什么呢?

  听录音:小朋友们,你们好!我叫丁丁,还记得我送给你们的第三把金钥匙吗?“我家有个好习惯:晚上,爸爸妈妈常为我念故事书。现在我认识一些字了,自己也跟着读。全家人一起读书的时候,我觉得特别愉快。”小朋友们,你们家中有这样的好习惯吗?

  今天,我想请小朋友们参观我家的书房。不过先要猜个谜语,猜出来就欢迎大家来参观。

  一座小楼房,没门又没窗。

  图书一本本,全在里边藏。

  出示课件:小书架的图片(课件为新教材的配套课件)

  板书:小书架

  二、听儿歌、读儿歌、背儿歌

  1.听儿歌:现在就请你们参观丁丁家的小书架吧?

  出示课件:小书架的图片与课文。

  听读《小书架》课文。

  2.读儿歌

  (1)丁丁的习惯真好,每天放学都看它。你呢?是否也有这样的好习惯呢?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指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教师巡视,板书学生标出最多的字,提示学生。如:架、摆、层、间

  (2)哪个小朋友会读,站起来当“小老师”来教我们好吗?学生带读,注意词连读两遍或三遍。

  (3)老师带读了几遍不认识的字是否少了呢?现在我想请小组内会读的同学来教不会的同学,希望你们能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小组合作看读。

  (4)通过合作学习你不认识的字是不是更少了呢?请同桌帮你检查一下,读得好就给自己画一朵小彩花。互相朗读

  (5)可以让老师看看你的小彩花吗?请你们起立,让大家听听你们读得怎么样?起立齐声朗读。

  3.背儿歌:试着背出来好吗?看课件背诵:小书架图片,并随鼠标移动认识“上中下”的位置。

  三、学习生词,巩固单韵母

  1.刚才小朋友们听得认真,读得仔细,背得很棒。如果老师把课文中的词单拿出来,你还认识吗?出示生词卡读两遍。

  2.游戏:悄悄话 悄悄告诉同桌,对了点点头,错了悄悄告诉他。

  3.复习单韵母

  (1)还记得本课书学了什么单韵母吗?练练它们的四声吧。

  (2)出示生词卡:读四声,确定声调。说明没有声调的读轻声。

  ————课中休息————

  四、学习生字,加强自学

  1.词读得好,韵母认得准,声调找得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但如果老师让生字离开生词,你们还能认得准吗?抢读生字卡。

  2.增加难度有信心吗?“说字摆卡”不会可以问问小老师,看看会的同学。(加粗字为出示字卡的内容)

  上层的`上 中间 在下面:用手势表示——上中下。(检查理解情况)

  在、我、用、给、每、放:练习组词。

  要:多音字,一讲而过。

  3.边收卡边读卡——放好。

  五、学写字,学笔画

  1.看桌上还有什么卡,念出来。(书)

  2.学写:“、”书字里有一个新笔画相信你们早认识了?

  (1)观察书写,念出来。

  (2)端正书写姿势,写“、”的字头。

  3.学习“书”

  (1)出示“书”的字卡,讨论笔顺。

  (2)学生说,教师板书,学生观察书写。

  (3)书空笔顺

  (4)端正书写姿势,写“书”的字头。

  4.组织学生讨论,学习“上、中、下、用”。

  六、检查学习情况

  1.捡贝壳

  (1)书是知识的海洋,哪个小朋友愿意到这里捡贝壳?(贝壳后面有生字)

  (2)带读。 如:上——上层的上。

  2.齐读课文:让我们在熟悉一下学过的字词。并想想你喜欢小书架吗?为什么?(提高学生与书交朋友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每日看书的好习惯。)

  七、布置作业

  1.读或背课文给家长听。

  2.“、”和5个生字各写一行。

  附:板书设计

  小书架

  一排贝壳图片 背面有生字

语文教案 篇5

  课题:识字3、在家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上、下、土、个”4个字,认识1种笔画“丶”和8个偏旁“氵、扌、纟、火、礻、日、辶、q”。

  2、学做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教学难点:认字写字,认记8个常新偏旁的生字

  教具准备:生字部件卡、学具盒

  第一课时

  一、巧设悬念,初步感知

  1、谈话激趣:小朋友们,快打开你们面前的宝盒,看看里面都装了什么?

  2、学生自由活动,通过触摸、观察、交流,初步认识电视、电话等物品。

  二、反复引导,认读词语

  1、老师引导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认识了那些物品了吗?能借助模型上的文字大专读出它们的'名字吗?

  2、同桌合作,借助拼音认读物品名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识字3:在家里(第一课时)》。

  3、全班交流。

  4、老师点拨指导字音难点。

  如:“沙、纸、视(翘舌音)”,“送”(平舌音),“灯”(后鼻音)

  5、齐读词语。

  三、自主探究,识记字形

  1、读词语,找出词语中的8个生字。

  2、小组合作,识记汉字。

  3、反馈:你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的?

  4、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通过用熟字拼一拼、部件拼一拼的方法来识记。

  ⑴找一找,生字中哪些字的半边你见过?

  沙--氵,少;学习偏旁三点水“氵”。

  报--扌,报;学习偏旁提手旁“扌”。

  灯—火,丁;学习偏旁火字旁“火”。

  视--礻,见;学习偏旁示字旁“礻”。

  ⑵其余的生字用什么办法记住呢?

  台:“云,去”的下半部放上面,下面放“口”

  电:从“日”加一笔,就是“电”。

  纸:学习新偏旁“纟”(绞丝旁)与织物有关,注意右边部分。

  5、用新学的生字组词。词语接龙,比一比,哪一组接得长。

  四、学习生字“上、下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注意横笔与竖笔的接触点,是在横笔的中间位置,以保证字体的匀称。

  2、认识笔画“丶”,写点时,起笔轻,落笔重,有头有肚不要象根棍子。

  3、找准压线笔。“上、下”的竖均在竖中线上。

  4、老师范写。

  5、学生描红练写,老师巡视。

  6、用“上、下”口头组词。

  五、布置作业

  读一读、说一说:

  沙发 台灯 洗衣机 电话 书架

  报纸 电视 电冰箱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设想:

  1、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品味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

  2、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3、可以观看《音乐之声》的音像资料,了解影片的故事内容,并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

  教学构思:

  1、歌曲激趣,导入课文

  以《音乐之声》中脍炙人口的电影插曲把话题引向课文。

  2、全文总览,概括情节

  浏览全课,用简洁的话语概括全文大意,并简要交代剧本在表达上的特色。

  3、研读剧本,把握人物

  围绕“玛丽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研读,从“旁人眼中”的玛丽亚和“真实“的玛丽亚两个角度去把握人物特征。

  4、联想现实,引领生活

  由剧中人联想到现实生活,描述生活中的同类人物,发现生活之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方案:

  1、可用大家熟悉的电影歌曲《哆来咪》、《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晚安,再见》、《16岁的来临》等歌曲导入。

  2、可以观看《音乐之声》的音像资料。

  自主感悟

  一、由一位同学介绍,《音乐之声》这部电影的有关情况:

  ——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喜爱歌唱的姑娘玛丽亚,由修道院院长派去给海军上校冯、特拉普的七个孩子当家庭教师。特拉普的七个孩子失去了妻子,她象统领军队一样严格死板的管理孩子们使孩子们感受不到家庭温暖。玛丽亚来了以后,给孩子们带来温暖,带来欢乐,带来歌声受到孩子们的爱戴,也改变了上校的沉闷心境。玛丽亚与上校结婚,全家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在纳粹德国吞并脑奥地利之后,德国军方胁迫上校接受任务。上校一家在音乐会上演唱歌曲,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激起全场人们的爱国之情。自音乐会尚未散场之际全家摆脱了监视开车驶往国外,逃离了德国军方的摩爪。

  二、本文节选的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呢?

  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出剧本内容。(学生阅读,讨论发言)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写少女玛丽亚当了见习修女后仍不改她热爱歌唱,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例行庄重的宗教仪式时跑到野外,放声歌唱,忘情游玩,后来猛然想起此时应做的日常功课,于是匆忙赶回修道院,而在同时,修道院里正乱作一团,嬷嬷们在到处寻找玛丽亚,院长就玛丽亚当修女的资格问题征询意见,众嬷嬷议论纷纷,她们都十分喜爱玛丽亚,但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当玛丽亚回到修道院时,众嬷嬷结束了对玛丽亚的.议论。

  三、词语讲解:(多媒体展示生字词语)

  1、读准字音:山麓(lù)远眺(tiào)伫(zhù)立铃铛(líng·dang)弥撒(mí·sa)

  2、解释词语:

  峥嵘:高峻,突出。

  嬷嬷:这里是对年长的修女的称呼。

  涟漪:细小的波纹。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密集。

  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整夜。

  顶礼膜拜:这里形容十分虔诚地行礼。

  满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峰环水抱:山水包围着。指环境幽雅。

  遐思:悠远地思索和想像。

  按捺:抑制。

  老成持重:经历多,做事谨慎稳重。

  固执己见:坚持己见,不肯改变。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晕头转向:形容头脑昏乱。

  窥视:暗中察看。

  朗读交流

  分角色朗读课文:(略)

  研读剧本、评述人物

  一、思考:

  1、在众修女的眼中,玛丽亚是怎样一个人呢?结合剧本说说。

  ——她缺席每日必做的功课;她喜欢牲口;她爬树,擦破皮,衣服撕窟窿;她做弥撒,蹦蹦跳跳,嘴里还吹着口哨,头罩底下留着一头卷发,修道院里还把歌儿唱;她上教堂不准时,可忏悔起来倒真心诚意,她什么事都拖拖拉拉,就是吃饭挺准时,;她爱唠叨,叫人难捉摸;她总是坐不住,听不进别人的话。

  2、在众修女们的眼中,什么样的玛丽亚才会符合她们的要求呢?

  ——只有循规蹈矩,保持严肃沉静才能让她们接受。

  3、玛丽亚会顺从大家要求,去求得大家的满意吗?为什么?

  ——不会,在剧本的最后,当她发觉大家严肃的注视着她的举止时,连忙放慢了砰然作响的脚步,还小心翼翼的窥视身边的人,看到大家都严厉的看着她,她就摇摇头,无奈的走了。

  4、试用一个比喻句形容一下你心中的玛丽亚(形象及鲜明的个性)(学生发言:略)

  第二课时

  品读课文:

  1、课文开头如何交待环境描写?对烘托人物起了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残雪斑斑点点,山风阵阵呼啸。

  ——作用:开头的环境描写,洋溢着清新自然、无拘无束的气息,成为主人公出现和活动的背景,与玛丽亚的纵情歌唱相映衬,情景交融,有力的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天性好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活泼乐观。

  2、根据课文构思一个电影镜头:(学生闭目静思,教师舒缓朗读)

  ——电影以富有奥地利特色的地方风光的描写起始,由远而近,层次渐近,向人们展现了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漫山遍野的挺拔的松树,声声啼唱得云雀,高高山巅上尚未化尽的斑斑点点的残雪,阵阵呼啸的山风,风声回响的旷野;山麓下风环水抱的萨尔兹堡,高高低低、鳞次栉比的房屋,坐落在绿树浓荫中的庄严肃穆的修道院,以及山坡上的草地、小树林和小溪。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景致中,让主人公渐次“亮相”:推出玛丽亚活跃的身影,响起玛丽亚动人的歌声,呈现玛丽亚细微的动作、表情。使人们在剧本中初识女主人公玛丽亚,就感受到她生动鲜明的形象。

  (学生发言:勾画出感受最深的画面,共同欣赏。)

  3、教师讲解画面感:画面感是影视剧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影视作为视觉艺术,是由画面构成的。与之相应,影视剧本除了人物语言描写之外,主要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动作、表情描写,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事件,使之能转化为视觉形象或读者头脑中相像的视觉形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影视剧本的画面感。因此,影视剧本注重可以转化为视觉形象的描绘性语言,而较少使用不能转化为视觉形象的叙述性语言和心理描写。课文中对玛丽亚在野外放声歌唱时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玛丽亚和中嬷嬷的动作、表情描写,都具有生动的画面感。同学们以后读剧本时注意体会

  4、课文那些地方是对女主人公形象的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有什么艺术效果?

  (讨论,各抒己见,言之有理者受鼓舞)

  ——第一个场景以及第二个场景结尾,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是对玛丽亚形象的正面描写。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嬷嬷的对话和对唱,则是侧面描写。

  ——第一个场景通过优美景色的陪衬和玛丽亚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活动与歌唱,使观众在和谐优美的曲调中进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与作品主人公一起思想,一起欢乐。玛丽亚的歌唱也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歌词内容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活泼自由的天性

  ——第二个场景通过对话式的侧面描写,来塑造玛丽亚的人物形象。对唱内容着重玛丽亚的日常举止、由嬷嬷的口中道出玛丽亚的种种表现,以及她们对玛丽亚的看法、态度,从她们眼中映现出玛丽亚的形象,这样更显艺术功力,。侧面描写丰富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内容,简练而艺术的加以表现,而且活泼风趣的议论增添了轻松欢快的喜剧气氛。

  知识迁移

  5、课堂练习:

  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抓住细节,写一段话描写这个人。(课堂评议)

  6、作业: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秋

  2、指板书提问:这是——什么“秋”?

  3、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CAD:秋天是个()的季节。

  学生交流,教师送词语:丰收、五彩缤纷、景色宜人

  4、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丰收的季节里,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引出——秋游。指导书写“游”字

  5、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

  1、CAD: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游玩。教师描述:这是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我们赶紧打开书本读一读吧!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交流朗读,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过会儿评一评

  3、学生互评——奖励评的好的学生读书,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同学们跟老师到哪里去游玩?

  三、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教师陈述:在这金风送爽的'日子里,同学们跟老师到哪里去游玩?

  2、学生交流——CAD:郊外

  3、通过图片理解“郊外”,并指导读好相应的语句

  4、教师引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描述:听,他们还唱起了动听的歌呢!CAD:歌曲《郊游》

  教师与学生律动

  5、教师描述:如果你就在这个手拉手的队伍中,你的心情会怎样?进而指导学生读好第一自然段

  四、集中识字与指导书写

  1、重温《识字歌》

  2、集中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凉、师、郊

  3、学生完成描红与书写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熟读词语超市中出现的词语,懂得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地加以运用。

  2、体会金钥匙中的写作方法,练习把对景物的感受和想象写出来。

  3、通过阅读欣赏短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4、学写写景为主的习作。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体会“金钥匙”中句子表达的效果,习作时写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学生自由读一读“词语超市”里的词语。

  2、教师出示词语,指名读一读,教师适当正音。注意“胀”即是卷舌音,又是后鼻音;“寻”不能读成“xuán”。

  3、全班一起读一读。

  4、教师开火车检查读。

  5、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词语,说说识记的方法或书写的注意事项。

  6、学生书写词语,教师根据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再强调。

  二、金钥匙

  1、教师出示下列句子,学生读一读。

  “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

  2、教师指名反馈:这句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教师:作者为什么能够把天晴后的云描述得这样形象生动呢?(仔细观察)

  4、教师小结:是呀,细心观察,用心创作,就能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来。请同学们读一读本组课文,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

  5、集体反馈:这些语句为什么能够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6、教师小结:同学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你不仅能看到事物的特点,还能发现事物微妙的变化。有了对事物直观、具体的认识,我们就能把它们描述得更加具体、更加生动。

  三、语文故事

  1、集体背诵古诗《清明》。

  2、教师导:杜牧的《清明》诗写得轻巧自然,读来琅琅上口,广为传诵,便有了《趣改清明诗》的故事。请同学们读一读。

  3、指名反馈:人们把古诗《清明》改成什么样子呢?

  4、指导学生读好修改后的诗。

  5、引导学生观察修改后的诗和原诗的区别。

  6、教师:那么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和意境相同吗?我们一起来理解改后的诗的意思和意境。

  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理解。

  8、集体反馈。

  9、教师小结:文中改后的诗意虽然没有大的`变化,但流露出来的意境以及作者的心境就有所不同了。老师再给同学们推荐几则后人修改的《清明》。

  有人巧妙断句将其改为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还有人另作断句,便改成了一篇优美、隽永的散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一剧作者曾略添数字,并变换一下形式,将《清明》诗改成了一出精巧古雅的戏曲小品:

  时间:清明时节布景:雨纷纷地点:路上

  (幕启)行人欲断魂:借,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0、教师小结: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像这样有趣的改变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找一找这样的趣事。

  第二课时

  四、自主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

  1、师导:同学们,本组课文把我们带入了色彩缤纷的春天。今天我们要阅读的短文是《记金华的双龙洞》,写的也是春天游双龙洞的见闻。它是一篇游记,和我们学过的写景文章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2、教师出示导读提纲,学生自读短文。

  (1)找出描写春天的语句,读一读。

  (2)思考:渴望问世按什么顺序介绍双龙洞的?

  (3)小组内讨论:作者介绍了双龙洞的哪些?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3、集体反馈,整体感知。

  (1)指名画出描写春光的句子。

  (2)教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四月浓浓的春意?

  (3)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4)教师:这些春天的景色是作者在路上看到的。到了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入山——洞口i——外洞——乘船进内洞——内洞

  4、小组深究,深入感悟。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短文,完成表格。

  (2)集体反馈。

  地点景物特点

  入山

  洞口

  外洞

  乘船进内洞

  内洞

  (3)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5、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6、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春天的景色优美,我们不仅要细心观察,还应该及时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就像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就按照自己游览的顺序,及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了下来。

  7、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超市中要求抄写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做一课一练。

  第三、四课时

  一、审题,了解要求

  1、指名读题目,其他人思考这次作文的内容和要求。

  2、指名反馈,教师归纳小结。

  (1)写作内容:写下你在某个地方见到的春景,或者第一次去某个地方的所见所闻,或者在某个景点的所见所闻。

  (2)表达要求:题目自拟,突出景物特点,有意思的地方细致写,有一定的顺序,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

  二、说一说,拓展思维

  1、教师:春天到了,你们都游览过哪些景点?简要地说一说自己的所见所闻。

  2、指名说说。

  3、引导学生回顾:我们来给刚才所出现的景物进行分类,你们准备怎么分?

  4、集体反馈。

  5、根据题目的要求,我们不一定都要写景,还可以写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你们在游览过程中发生过哪些有趣或难忘的诗吗?

  6、学生交流,拓展素材。

  三、指导写作

  1、表达有序,观察细致。

  2、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注意过渡语句的衔接。

  3、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学生练习写作,教师个别辅导

  五、赏析、修改习作

  六、布置作业 钟乳石的形成

  石钟乳、石笋都是由石灰质聚集而成的。岩洞中的石灰质溶解在水里,水中的石灰质一点儿一点儿地聚集起来,在洞顶逐渐形成冰锥状物体,这就叫石钟乳,也叫钟乳石(形似北方冬季屋檐下的冰柱)。洞顶的水滴落在地上,石灰质也逐渐聚集起来,越积越高,形成直立的笋状柱体,叫石笋。石笋常与石钟乳上下相对,日久天长,有些石钟乳与石笋连接起来,就成为石柱。石钟乳和石笋都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观察一次游戏的过程。

  2、能用恰当的词句,连贯地有顺序地对这次“给熊猫贴嘴巴”的游戏说一段话。

  教学重点:用恰当的词句,连贯地说一段话,有顺序地把游戏的过程说清楚。教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井能用恰当的词句来表达。

  教学准备:一块手帕一幅熊猫图(没画嘴巴)另用红纸剪一个熊猫嘴巴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老师给小朋友猜个谜,你知道谜底是什么吗?黑耳朵、黑眼圈、身体像熊脸像猫。走路摆摆又摇摇,它是一大宝。(学生回答:熊猫)大熊猫真可爱,人人见了都喜欢。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画家,画了一只可爱的大熊猫。(教师在黑板正中贴上一张缺嘴的熊猫图)请小朋友说说大熊猫可爱的样子。(自由说一指名说一评议)可粗心的小画家却少画了熊猫的嘴巴,看到熊猫没有嘴巴,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今天,我们就来给熊猫贴嘴巴。

  板书课题:33、给熊猫贴嘴巴读题。

  2、提出学习目标。

  在这节说话训练课上,要求小朋友学会这些本领。

  出示目标(投影出示):仔细观察游戏,能用恰当的'词句连贯地有顺序地说说游戏的过程。

  3、游戏前准备

  (1)提出要求。

  教师请谁上讲台给熊猫贴嘴呢?老师又是怎么做的?请你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一边看一边用这样的句式轻轻地说。

  先……然后……接着……最后……

  (2)请一名学生上讲台做游戏前的准备,集体讨论。

  a、讨论老师的动作并板书。

  先(拿)然后(蒙)接着(递)最后(领)

  b、请小朋友用上老师的板书练习说话。自由说—指名说一评议(老师把xx同学叫上来,先拿一块手帕,然后把他的眼睛蒙起来,接着递给他一张用纸剪成的熊猫嘴巴,最后又把他领到黑板前面。)

  4、游戏开始。

  (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他是怎么给熊猫贴嘴的?教师提出要求:先看他是怎么往前走的,再看他是怎么贴的,结果怎样?同学们看了有什么反应?一边看一边在心里说。

  (2)指导分步训练。

  a、怎么走的?b、怎么贴的?c、熊猫变成什么样子?d、同学们看了有什么反应?

  自由练说—指名说——评议

  (3)教师可再请一名同学上讲台给熊猫贴嘴巴,仍要求小朋友按上面要求观察,观察后练习说话。

  5、整体训练(按顺序连贯叙述)。

  6、谈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本领?(学生回答)师:是呀,通过今天这堂说话课的学习,我们初步学会了观察一次游戏的过程,并能用恰当的词连贯地有顺序地表达。

  7、板书设计:

  先(拿)然后(蒙)接着(递)最后(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检阅》教案11-07

语文《荷花》教案02-21

语文的教案【推荐】02-22

语文识字教案02-22

语文上册教案03-05

《语文园地》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