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音乐教案>小班音乐教案

小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3-04-03 13:26:49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小班音乐教案锦集5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小班音乐教案锦集5篇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宝宝不怕冷

  活动目标:

  1、在听听、唱唱、做做的过程中,初步学唱歌曲。

  2、知道多运动就能使自己不怕冷。

  活动准备:

  音乐及伴奏

  活动过程:

  1、师扮演北风爷爷,抛出问题:冬天到了,北风爷爷带着雪花姐姐呼呼呼地来做客啦?

  (北风北风呼呼呼,雪花雪花飘飘飘)

  2、下过雪,又刮风,天好冷啊!动物宝贝们,你们害怕吗?

  学唱歌曲:

  (一)熟悉旋律:

  1、你有什么办法让自己不怕冷呢?(放两遍伴奏,幼儿自由想办法)

  2、你们的办法可真多,我们一起来试试,看看能不能把自己变暖和。(放两遍伴奏,教师按节奏带领幼儿根据幼儿回答做动作)

  3、北风爷爷出场:我的`寒风要来啦,哇,你们个个冒着热气呢,这位宝宝刚才没动哦,要被吹成冰娃娃啦,更猛烈的寒风来啦,不想变成冰娃娃的快快动起来。

  (二)熟悉歌词:

  1、师带领幼儿边念歌词边动动身体。(两遍)

  2、北风爷爷:哇,你们谁也不怕我,看来我得另外找找怕冷的宝宝。

  3、完整学唱。游戏:帮助兔宝宝。

  (三)北风爷爷:哈哈,找到啦,你们瞧!(播放Flash)

  (四)你有办法帮助兔宝宝吗?

  (五)好,我们在小兔家门口,用歌声来告诉她。(小兔小兔,你听好:师带领两遍完整演唱)

  (六)小兔听见了,瞧,她正在窗口张望呢,来,我们再来一遍。我们一起来叫小兔,出来吧,小兔,只要你多运动,就不会感到冷了,也不用害怕北风爷爷啦。

  (七)小兔出场,一起游戏,再唱一遍。

  结束:

  北风爷爷:哈哈,你们都是不怕冷的孩子,都是好样的,来,我们一起去找找哪些宝宝还需要帮助吧。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背景

  青蛙是夏季常见的一种动物,也是孩子们熟悉的,也可以视其为夏季的一个象征性动物中班舞蹈“蛙娃乐”以青蛙唱歌(叫)、青蛙跳、青蛙舞,以及蛙娃两者间的乐为线索,贯穿始终。动作形象、夸张,在六一演出的时候,就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们。因此,将该舞蹈作为一个教学内容,被纳入了小班“快乐的夏天”这一主题活动中。纲要中也指出“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激发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突出了美源自生活,要关注生活中的美。

  结合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我们将该活动定位在欣赏。首先分析欣赏的价值是什么?一是形象、夸张、有趣的动作,舞蹈中,以夸张的动作,还原了青蛙蹦跳的真实形态,尽显了肢体动作的表现力,美中带趣;二是旋律欢快、节奏鲜明的乐曲,较为清晰的展现了青蛙的不同状态(叫、跳、舞、乐);三是舞蹈蕴藏的故事情境,青蛙的唱歌、蹦跳、游泳,到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故事情境的理解展现,有助于更好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其次,怎样来引导幼儿欣赏?以什么为切入点?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点出发,对于一个舞蹈的欣赏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最先抓住特他们眼球的是什么?是动作。因此,就以动作切入,通过自身的模仿发现动作的美和趣,激发表演的欲望,在表演中,引导幼儿对音乐的关注和倾听,将动作和音乐进行结合,亲身体验舞蹈表演者的快乐,激发表演的兴趣和对周围生活的关注。

  如果说欣赏是走进艺术的通道,那么表演、创作就是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在引导孩子们感受到了舞蹈的美后,更要激发他们对舞蹈的喜爱和对表演的兴趣,要为他们创作提供条件。我在设计中,将青蛙舞蹈的一块内容,留给幼儿进行创编,使自己真正成为舞蹈表演的主人,感受舞蹈创作的快乐体验。

  活动目标:

  1.欣赏舞蹈,感受音乐的欢快和动作、造型的夸张、有趣。

  2.愿意说说自己的感受,萌发模仿、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舞蹈录像一份,剪切的音乐四段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明确欣赏的目的性

  “我们来看一段哥哥姐姐跳的舞蹈,我们来看一看,小青蛙们在干什么?你最喜欢哪个动作。”该问题的提出,使孩子们关注舞蹈中的动作,“喜欢”代表着他们欣赏过程中最直接的真实的感受,体现了对美的感知。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比“最美”的更能激发欣赏的兴趣,更能便于他们理解和发现。2.模仿中,感受舞蹈动作的美和趣,引发对音乐的关注和倾听。

  在欣赏的过程中,结合代表性的`动作,我给予语言提示“这时,青蛙可能在做什么事情?”“谁来了,他们在做什么?”欣赏结束后以问题“你最喜欢哪个动作?”来帮助幼儿回顾自己所看的,并以问题“小青蛙在干什么?”来更好的理解动作,感受动作的艺术化表现。回答的孩子,都是语言伴随着身体动作的表演,坐着看的孩子跃跃欲试,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在这种学习内趋力的推动下,进行集体的模仿,表演。为了避免对音乐的忽视,我以“我找到的会听音乐跳舞的小青蛙,动作很有节奏,很美。”这样的指导语,将听音表演的要求提出,符合孩子们都想做动作优美的青蛙的心理需求,有效的激发了他们对音乐的关注,使音乐和动作很好的结合了起来。

  3.在自我创作中,感受舞蹈表演的有趣,和创作的快乐。

  “这段音乐小青蛙可能在干什么呢?”播放了青蛙跳舞的一段音乐,引导幼儿创编跳舞的动作。该部分的动作创编,想象的空间很大,幼儿联系已有经验完全能够表现,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创编的快乐。有的孩子是转圈跳舞,有的是双手高举左右摆动,有的则是直立的蹦跳动作,还有个别是面对面的表演,各有各的特点。在欢笑中,使他们体验到了,舞蹈的抒情达意的作用。在该环节中,还可以根据班上孩子们的能力水平,来引导他们合作表演,两人或多人。

  活动反思:

  通过《蛙娃乐》这个活动的开展,使我对舞蹈欣赏活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欣赏价值的认识和判断,也有了新的认识。音乐、动作、故事情节,这三个方面,的确存在着很好的欣赏价值,值得孩子们去发现、感受和再创造。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使孩子们感受到,意识到音乐、舞蹈是表达情感的很好的途径;舞蹈的动作是源自生活中的,只要关注生活,就能创编出漂亮的舞蹈动作,要敢于模仿和想象。记得曾经听许卓雅老师的讲座,她认为舞蹈很简单,捕捉劳作的、活动中的动作,加以艺术化的加工,配以适合的音律,就能成为很好的舞蹈。关键还是强调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和积累。欣赏中的引导语,是幼儿有效欣赏的前提和关键。由于孩子们没有欣赏舞蹈作品的经验,因此,在欣赏前,教师要以明确的问题,来帮助幼儿明确“看什么”。活动中,欣赏前我以问题“最喜欢哪个动作?”增强幼儿欣赏中的目的性,突出对动作的观察和品味。

  “小青蛙在干什么?”能很好的帮助幼儿理解动作的来源,比如动作游泳,双手交叉打开,两脚交替后踢,交流中的模仿,孩子们表现的动作不清楚,但是当理解了是游泳后,动作更有力,动作的路线也更为清晰、美化了。又如动作青蛙唱歌,孩子们就观察到了鼓嘴巴的现象,当猜测在干什么时,他们联想到了“叫”“唱歌”,再来表演时,加入了唱歌表演中的头部的摆动,使舞蹈动作更丰富,更美。

  评价语的适当运用,使幼儿将舞蹈和音乐结合。在引导幼儿进行表演的时候,动作的确很难吸引孩子,他们能够很投入的用肢体动作进行表演,但是,出现了部分孩子只做动作,不听音乐的现象。我以有针对性的评价语,来引导幼儿。表演中“我找到了几只特别漂亮的小青蛙,原来是因为他们在听着音乐跳。”,并在集体表演后,请一名幼儿来展示,“她跳得好吗?”“什么地方好?”突出动作的有节奏,体现音乐与舞蹈动作之间的关系。有了这两个评价性的引导后,孩子们再次表演,都能够听着音乐,有节奏的进行,个别孩子节奏感不是很好,但他们也能认真的听音乐表演。

  活动后,也感到些许的遗憾,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教学环节中,前后不够紧凑。2.在引导幼儿跳舞的部分,应更突出舞蹈动作源自生活的理念,使幼儿能更好的结合生活经验,创编更丰富的动作。

  3.没有将捕捉到的教育价值及时深入下去,当发现孩子们有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时,没有及时的进行引导,虽然时间较长,不适宜继续开展,但可以以语言激发他们在延伸活动中进行合作的尝试。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听懂AB两段音乐。

  2.能跟着不同的节奏做相应的动作。

  3.在游戏中体验快乐。

  活动准备:音乐

  活动过程:

  1.木头人游戏导入活动。

  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

  你们现在是木头人了,可不能随便动哦,我是魔法师,我的魔法小棒碰到木头人的手,木头人的手就可以动了。

  游戏两次。

  2.感受音乐第1段。

  (1)这是什么声音?

  是蚊子的声音呀,蚊子什么样子的`?

  夏天到了,蚊子都出来了,它们出来干什么呢?怎么叮人的?用小手跟着音乐来学一学呀。(叮手臂,换个地方,再换个地方,再换个地方)

  刚才小蚊子叮了几次?

  (2)我们学一学飞起来的蚊子呀。找到了才叮上去。

  3.感受第2段音乐。

  (1)被蚊子咬了会怎么办?

  (2)我们怎么擦止痒药膏?

  抹一抹,擦一擦。

  4.完整感受1、2段音乐。

  (1)又飞来了一只蚊子,会叮在哪些地方呢?

  被叮了要一下一下地擦止痒药膏哦。

  5.分角色游戏。

  (1)现在我是蚊子,你们在睡觉哦,我来叮你们,叮到哪儿,你们就哪儿会痒痒,要擦药膏。

  (2)找个好朋友,一个人做蚊子,一个人是木头人,蚊子跟着音乐叮人,木头人跟着音乐擦药膏。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三拍子的旋律,用愉快的情绪学唱三拍子歌曲,注意唱出强拍。

  2.借助图谱来理解,记忆歌词。

  3.能创编歌词,通过问答接唱的形式体验夏天的快乐。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谱一张,歌词图片若干。

  2.多媒体课件、歌曲磁带。

  3.已开展《快乐的夏天》主题活动,幼儿已初步解了夏天的主要特征。

  4.幼儿事先有对唱的经验。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能看图谱,理解歌词内容,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通过不同的身体动作,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谈话。教师:你们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什么?( 幼儿:看到了荷花、荷叶、桃子、西瓜、青蛙、知了……)(幼儿:听到青蛙的叫声,下雨打雷的声音,还有知了的叫声……)

  2.教师:什么季节到了?(幼儿:夏天到了。)

  二.学唱新歌。

  1.教师有感情的范唱歌曲。

  2.出示相应的歌词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

  3.幼儿在琴声的伴奏下有节奏的念歌词。

  4.幼儿熟悉旋律和歌词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唱歌曲。

  三.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

  1.鼓励幼儿用拍一下手和两下腿的动作来表现三拍子的节奏,感受强弱。

  2.随歌曲旋律创编三拍子节奏动作。(提示: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呢?如:拍一下手拍两下肩膀、拍一下手耸两下肩、拍一下手转两下手腕……)

  3.鼓励幼儿创编动作,大家共同学习。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内容,扩展幼儿的经验。

  教学反思:

  《夏天到》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旋律活泼欢快、内容形象生动,问答式的歌词描绘了一幅极富童趣的夏天场景。歌词内容浅显易懂,音乐情绪活泼欢快,比较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适合小班幼儿演唱。想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唱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不难。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我采用游戏对唱的方式,在这环节中,我先采用老师与幼儿问答对唱的方式,再请幼儿自由分组进行对唱,随后请个别幼儿与集体对唱……让幼儿在不同的演唱过程中体验歌曲愉快的情绪,以及三拍子的强弱节奏。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根据画面进行联想的能力。

  4.能掌握儿歌,会背诵儿歌。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儿歌挂图,音乐。

  3.教学用书。

  教学过程:

  一、请幼儿听蛙声,并告诉老师你们听到了什么?由此请幼儿展开联想。

  二.请幼儿欣赏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提问,幼儿举手发言。

  1.小朋友都看到了什么?

  2.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

  3.小青蛙用什么做话筒,用什么做舞台。

  4.夜晚黑黑的,小青蛙们用什么当灯笼呢?

  5.小青蛙们是怎么唱的呢?出示挂图

  三.引出儿歌----青蛙音乐会。

  1,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儿歌,请幼儿回答问题: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2,出示挂图,带领幼儿一起念儿歌。(播放音乐)

  3,发给幼儿教材用书,让幼儿自己看书并读儿歌。

  四.老师请小朋友完整背诵儿歌。

  五.在小青蛙的音乐背景下,带领孩子游戏,活动结束。

【小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教案12-31

小班的音乐教案01-03

小班音乐的教案02-28

小班音乐教案06-13

小班教案 | 小班音乐:青蛙音乐会08-25

小班音乐教案:苹果01-07

小班音乐教案《惊愕》02-03

小班音乐春天教案09-14

《小象》小班音乐教案11-11

走路小班音乐教案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