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7 09:08:20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九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九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读好几个重点句,为理解情感目标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朗读好几个重点句子。

  难点:了解叶子和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葫芦实物、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 出示实物,小朋友你们认识在这是什么东西吗?板书“葫芦”

  2、 “葫芦”的“芦”读轻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草字头,因为它是植物。)

  3、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知识爷爷为我们精心准备的文章“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导: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1、 生初读课文(自由读)

  2、 指名分节读。(正音)

  三、学习课文第一、四自然段

  1、 导:那位种葫芦的人非常想要葫芦,最后他的愿望有没有得到实现呢?

  2、 找出最有利的证据,用朗读告诉大家结果,(预设生马上就能找到第四自然段)多元朗读(一个个)

  3、 导:好可惜啊,是不是这葫芦打小开始就是长的不好长的不茁壮呢?

  4、 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生读句子,师在黑板上画出葫芦小时侯可爱时的简笔画。

  (2)、是啊,这葫芦多可爱啊,你能通过自己的读告诉大家吗?

  自由练读

  指名读(注意脸部表情)

  小结:对呀,这葫芦长的这么可爱,叶子的功劳少不了,你知道叶子都有哪些功能呢?

  四、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导:种葫芦的人他多么希望葫芦长得快些啊,可是为什么他的希望会破灭呢。

  1、 自由读第2、3自然段,划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2、 反馈,指名说这两个句子,并在小黑板上划出这两个句子。

  3、 自由读这两句话,想想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己琢磨读懂的地方

  小组交流自己懂与不懂的地方。

  4、 反馈(两个句子按学生的回答顺序随机教学)

  (1)、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预设学生可能的.反馈点: “盯着”眼里只有葫芦 “赛过大南瓜”为什么会这么想。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理解句子意思,他心里想?(注意拓宽学生思路)

  ◎指导朗读(自言自语):自由读,等下请读的最认真的小朋友来试。指名读,评(脸部表情)指名读小组练读齐读

  (2)、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要治?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怎么想的? 指导朗读,注意朗读的多元化。

  ◎邻居看到了是怎么劝他的啊。同桌两人跟角色朗读,全班分角色朗读。

  ◎你听了会怎么劝啊(要求跟书上的不一样),并完成板书。

  五、学习生字

  ◎1、自渎生字卡片,考考同桌

  2、游戏:师举葫芦,生举卡片 师指图片,生举卡片 师举卡片“盯”,生做动作。

  ◎1、小黑板出示四个可以利用前课迁移的生字“言、挂、哇、治”[这四个字较简单,可以根据前课多学的生字“信、哇、抬”迁移过来。所以就不做重点讲解。]

  2、师书写,生说说注意点

  3、 生书写。

  板书:

  反思:◎这节课上的非常的轻松,教师学生都学的很高兴。教师对教材的处理,重点的把握与难点的突破,在上课之前,教师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学情,发现学生对“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是个难点,了解了其他班级也是这样,于是在思考,应该怎样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如果直接问孩子懂了这个道理了没有,肯定与新课程的目标相违背,于是我认真地看了。其他人的一些先进的经验,我发现,通过朗读,让生体会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是个很好的途径,再通过人物心里想些什么来突破难点,以及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你会怎么劝种葫芦的人?)◎这堂课上有个亮点就是对生成的资源能合理正确的利用起来。在感悟种葫芦的人说的两句话时,学生分别提了两个问题,“他为什么想小葫芦赛过大南瓜啊?”我紧紧抓住这一点。让生说理由,从中体会出,他一心只想要葫芦,然后在学生的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自然也接水到渠成了。“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他到底在想什么啊?”让生充分的说,并进行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个体的感悟能力,让生读出自己的感觉来。而且非常注重学生的表情。◎第二、三自然段的教材处理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分析,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丹顶鹤美在哪里,并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2、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练习说话。

  3、有感情朗读课文,进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而体会课文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

  课文第3小节丹顶鹤体形美、姿态美的理解。

  教学准备:

  1、挂图;

  2、投影片;

  3、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齐读,谁再来读一遍?

  你为什么要这么读?我们照样子再齐读一遍。

  2、真好,引背第1小节。

  二、新授精讲第2小节。

  1、同学们,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丹顶鹤,你觉得它美丽吗?为什么?(板书:颜色)

  2、课文第2小节向我们介绍了它的颜色,自己读一读。

  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丹顶鹤有哪些颜色?

  你们能将手中的丹顶鹤变得漂亮吗?动手涂一涂。

  3、哪位同学将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一下?哦,你为什么要涂这些颜色?能用书中的句子说一说吗?

  4、现在,看看手中的丹顶鹤,你觉得它怎么样?(板书:美)

  是啊,你能将这一小节美美的读给大家听吗?自己练一练。指名读,齐读。

  5、现在,老师这儿有两个句子,请小朋友们来比一比:

  丹顶鹤头顶是红的。

  丹顶鹤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

  指名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话好?为什么?

  6、哦,老师明白了,你会读好它吗?

  指名读,照样子读。

  7、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8、现在,你一定对丹顶鹤漂亮的样子记得牢牢的了,谁能看着图背给大家听。

  我们一起来背一背,不会的小朋友可以偷偷地看书。

三、精讲第3小节

  1、丹顶鹤不光颜色漂亮,引人注目,还有许多逗人喜爱的地方呢?书上的第3小节为我们做了介绍,自己读一读,找一找,再在你的学习小组里说一说,还有哪些美丽的地方?

  2、学生分四人小组边读边想边体会。

  3、交流。

  (1)长(板书:形体美)

  你能把它的美读出来吗?指名读,男生读。

  (2)第3句话

  (幻灯出示)你觉得它美在哪儿呢?(板书:姿态美)

  谁能把这么美的一句话读给大家听听,小组读。

  (3)传说

  你真聪明,还知道“仙鹤”这个名字的由来,把这句话再读给大家听一听。

  4、质疑

  5、多么美丽的丹顶鹤,你能在脑子里记住它吗?老师提示一下,可以借助动作。

  6、学生练习,指名背。

  7、齐背。

  四、精讲第4小节

  1、这些丹顶鹤真漂亮,有美丽的颜色,美丽的体形,还有美丽的姿态,难怪大家都喜欢它们,它们从遥远的北方来到了黄河之滨,开始了新的生活,瞧,它们多快乐。(幻灯)

  练说: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

  大家看着图,用上,自己练一练,指名说。

  2、书上有一个词语写出了丹顶鹤幸福安宁的生活,自己读一读第4小节,找一找。

  (板书:无忧无虑)

  3、它们生活得很幸福,书上也写得很美,老师相信你们能读得更美,谁来试一试,女生读。

  4、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已经记住这一小节了呢?练一练。

  5、指名背。

  五、背诵课文。

  小朋友们能把这篇课文连起来背一背吗?不会背的小朋友可以看书。

  六、课外延伸

  同学们,你们知道丹顶鹤为什么能无忧无虑的生活吗?是啊,你们还知道有关丹顶鹤的什么知识吗?

  如今,世界上像丹顶鹤一样的野生珍稀动物越来越少了,我们从小就应该保护它们,和它们做朋友。老师想给大家布置一项作业,小朋友们回去后将丹顶鹤的美丽和它的知识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和周围的朋友听,让我们一齐来做动物们的朋友,好吗?

  七、练习写字

  1、大家的课文学得真不错,老师还想检查一下你们的字写得怎么样,我带来了两个字,它们都是什么结构?有什么不同吗?

  2、教师示范。

  3、学生描红,练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新词。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自然段。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杂技比赛吗?说说你在观看比赛时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指导)。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2.指名读课文,矫正字音。

  3.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优雅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4.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1)默读,给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倒叙式开头。

  第二部分:

  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写顶碗少年不怕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三部分:

  第7自然段:写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二部分。

  用序号从文章标出顶碗少年一共尝试了几次。

  第一次失败。第2自然段。

  第二次失败。第3自然段。

  第三次成功。4到6自然段。

  5.齐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作业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一下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词句,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思考:顶碗少年进行了几次表演?(三次)

  2.生读课文,以读带思。

  (1)学生读第一个场面描写,画出失败后少年的表现(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

  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2)学生读第二个场面描写,画出失败后少年的表现(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

  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3)学生读第三个场面描写,画出少年的表现。

  3.读这三句话,(投影出示)体会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心理变化。(联系前后文的场面描

  写。)(1)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2)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3)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4.顶碗少年连续两次失误,当第三次继续表演这个节目时,他心里会怎么想?如果表演者

  是你,你会怎样做?

  三、课后拓展,深化感悟。

  读了课文,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假如你到现场看了顶碗少年的表演,你会在观众留言簿上写些什么?

  四、总结:

  读到这儿,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顶碗少年那颗锲而不舍、勇敢顽强的心。真心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有一颗这样的心,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不怕困难,永不退缩。

  五、板书设计:

  第一次失败:微笑鞠了一躬

  第二次失败:呆呆地不知所措

  第三次成功:镇静鞠了一躬

  惊心动魄的拼搏

  语文A版第十册《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二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哲理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课文最后一段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

  板题:

  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7自然段 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第二部分:8自然段 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三、自学感悟,理解课文

  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1、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一摞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2、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

  四、汇报交流,朗读体会

  1、指名交流讨论结果。

  2、结合汇报让学生朗读相应的部分,朗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充分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

  3、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4、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5、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畅谈感受,明确哲理

  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这次习作要求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选择一两个方面介绍自己的家乡。介绍要生动、具体。

  二、教学目标:

  1.根据例文,对照习作要点讨论,了解写作方法及要求。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介绍自己的家乡

  3.熟悉写书信的格式。

  三、教学重点:

  记叙要有重点有序。

  四、教学难点:

  写出家乡的与众不同之处。

  五、教具准备:

  小黑板

  六、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例文,了解书信的'格式。

  2.懂得具体、生动地介绍自己家乡的风光、风俗。

  二、教学过程:

  一)例文引路

  1. 学生默读信的内容,思考:王磊给自己的好朋友写了一封信,信中他写了什么,内容吸引人吗?为什么?

  2.分小组交流回答

  小结:作者写出了自己家乡的特色,重点选了两个与众不同的方面来写因此写得生动具体,很吸引人。

  二)明确本次作文要求

  三)启发交流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独具特色之处吗?你准备选拿一个或者两个方面来介绍呢

  学生讨论交流,学习例文介绍具体生动。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生练习习作

  二、教学过程:

  练写习作提纲 二.生习作师巡视

  三、教后小记: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独立识写本课的10个生字,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旁批,弄清公路“呼吸”的方法,认识其作用。

  4试着自主阅读,自己动手批读。

  5唤起学生爱护环境、热爱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弄懂公路“呼吸”的原理。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认识公路“呼吸”的作用。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师生查阅有关科技环保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读题

  1你知道什么叫“呼吸”吗?(让学生有意识地呼吸,体会人是用肺呼吸)真奇怪,公路也会呼吸?

  2为什么课文题目中的呼吸要加上引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公路是怎样呼吸的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以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下作上记号。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互评、正音。

  2同桌讨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解决。

  3交流通过讨论理解的生词。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同学们,让我们借助旁批,自由地读课文,想想公路是怎样呼吸的?

  1自读课文。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呢?

  我读懂了公路“呼吸”是科学家创造发明的、清除空气污染的一种方法。

  读懂了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是——汽车尾气……

  3哪一段是介绍公路是怎样“呼吸”的。请你找出来再读读。你明白了吗?

  让学生先自读、自悟。再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全班讨论,给学生探究的充裕时间,教师相机点拨:公路两旁的土壤“吸附” 汽车尾气,土壤中的水溶解了尾气中的一部分“氮氧化物”以“呼”出,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吸收,变成肥料。

  4文中说这真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多媒体画面展示自学题:

  让公路通过来一些,人们就能,同时还能为土壤增加!公路“呼吸”有两个作用:

  5让学生再读课文,把自己新的感受批在书上。

  6科学家们发明了这一举两得的好方法,你们还有哪些好办法能清洁空气,保护环境,都说出来,我们听听,然后把它批在书上。

  四、拓展思维,提高兴趣

  《会“呼吸”的公路》简洁、明了地给我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正在利用高科技手段改造城市环境,绿化、美化家园。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也做一名合格的环保卫士,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维护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的环境。

  附:板书设计

  16会“呼吸”的公路

  土壤吸附溶解汽车尾气(净化空气)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一类生字,认识本课的二类生字,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这首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初步认识诗歌的“阶梯式”结构方式。感受“我”全家对于大海的`热爱之情。

  3、感受“我”全家对于大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成诵”本诗及理解诗中“我”与大海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有关大海的资料(图片、照片……)

  教学时数:3课时

  基础知识:

  1、“阶梯式”结构方式。

  解词:曝光:使照相底片或感光纸感光。

  软片:(照相用的)胶片。

  黝黑:黑,黑暗。注意黝字读音“yǒu”。

  2、生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读生字,学习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海浪的声音)

  导言:同学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谁愿意说说你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海的诗歌。

  二、初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读准字音。采用多种方式练读诗歌。

  三、再读诗歌,读准诗中每个生字的读音,学习一类生字,认读二类生字,并结合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四、感悟诗的意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五、巩固练习,指导背诵诗歌。

  布置作业: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书写,扩展练习。

  教学过程:

  1、检查背诵情况。

  2、指导书写“鼓”字。其他字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位置来书写。

  3、请学生将自己找到的描写海的文章或诗歌、佳句读一读,以扩展学生对海的认识。

  4、教师有目的的提供一些书籍,如《海的女儿》、《海上日出》等。

  布置作业:写生字,预习下一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背一背,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这道题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他们喜欢哪一句话,就可以去抄哪句话,如果想要把整首诗都抄下来,也可以)

  二、读一读。

  (这道题的目的在于积累词语,所以只要会读即可)

  奔腾、深沉、呼吸、坚毅、海浪

  三、写一写。

  (这道题中的字都是学过的一类字,所以学生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这些词语)

  鼓起、录音机、肌肉、软片、无穷无尽。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题目贯穿全文,先讲人类拥有的地球美丽而渺小,接着讲地球上人类活动范围小、资源有限,然后讲人类不能够移居到别的星球,最后呼吁人类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赖以生存的星球。

  教学目标:

  1、学习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渺小、慷慨、枯竭、和蔼可亲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地球的自觉性。

  重难点:

  使学生懂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精心保护好地球。

  学情分析:

  使用本教学设计对学生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其次,要求学生对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等方面有一定的感性积累,这样在课堂上才容易与文本共鸣,较快地进入情境。最后要求学生有积极表达的愿望和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师生、生生间的对话才会精彩,教学目标才能高质量的完成。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环保方面、地球知识方面的资料。

  2、教师制作相关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

  1、利用多媒体课件一方面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感受到地球的美丽壮观,另一方面真实地向学生展现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两种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2、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真正懂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必须要精心保护。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读了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

  2、板书课题 只有一个地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并根据文章最后两段填空(出示课件)

  因为(1)这个地球太 ,同时又太 ;(2)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 ;(3)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 ,所以要精心保护地球。

  2、指名练习填空,并齐读这段话。

  3、说说从课文哪些段落可以感悟到要精心保护地球的原因。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人类为什么要精心保护地球的原因。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一、二自然段

  1、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我们马上就要跟随费俊龙、聂海胜两位宇航员叔叔去遨游太空了(播放课件)到了,快睁开眼睛看,我们的家在哪儿?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件内容:宇宙空间画面,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画面以及一组表现地球山青、水绿、天蓝的壮丽画面。

  意图:联系时事,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营造宇宙空间的神秘氛围,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直观、真实、具体地感受地球的美丽壮观,拉近了学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2、自读自悟一、二自然段,画出描写地球“美丽、渺小”的句子。

  3、交流画出的语句,课件出示以下重点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

  ①.......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②.......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4、指导朗读交流的句子,读出对地球母亲的感激,读出自己独特的

  感受。

  过渡: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但它却慷慨地为人类提供了与自己生存息息相关的各种资源,那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地球母亲的呢?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自读自悟三、四自然段,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交流。课件出示重点句段,加以点拨。

  ①、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②、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滥用化学药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害,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3、让我们亲眼来目睹一下人类的愚蠢行为吧!(播放课件)说说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幅画面。

  课件内容:地球遭到破坏的情景。如森林被毁、大气污染、水源枯竭、土地沙漠化,海湾战争的破坏以及沙尘暴肆虐、伊拉克油井大火等画面。

  意图: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人类对地球母亲的摧残,活生生的画面,富有感染力的解说,怵目惊心,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他们对人类这种“暴行”的憎恨,对地球母亲的深切同情,其环保意识在他们心中不知不觉地就进一步增强了。

  4、(出示课件)练习填空

  我是( )资源,( )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可是由于人类的破坏,我( )不能再生,( )造成( )生态灾害,如( )。

  (任选一种资源来填空,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关联词语的用法,体会资源的有限、宝贵及其对人类的重要)

  5、指导朗读三、四自然段,读出对人们破坏环境的焦虑、痛心,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过渡:茫茫宇宙,星球无数,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了,我们能否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呢?

  (三)学习五、六、七自然段

  1、自读自悟这三个自然段,说说课文怎样说明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联系上下文理解“资源枯竭”。

  2、抓住关联词“......但是......即使......也是.......再说......”领悟第七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3、展开小小的辩论(结合书本上的知识及课外收集到的资料)

  人类是否能移居别的星球

  小结:既然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那我们就更应该精心地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四、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1、(播放课件)向学生展示一篇相关的文章《地球万岁》学生自读感悟。

  意图:这里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

  2、今天,就让我们站在万里之遥,再看一看地球母亲吧!(播放课件)当你看到这位饱经沧桑、伤痕累累的母亲,作为她的孩子,你想对她说些什么,为她做些什么呢?先想一想,再动手写下来。

  五、作业

  成立环保小分队,拟定一份保护地球母亲的活动方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练习使用语气词。

  2、认识11个生字,学会6个生字。

  3、理解“流动的画”的含义。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学会6个生字。

  教学难点:

  初步练习使用语气词,理解“流动的画”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励(5分钟)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土地辽阔,有数不尽的美丽风景。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四单元祖国。(师板书单元主题:祖国)谁能来说说你都去过我们祖国的哪些地方?(指名生说)你觉得那里的景色美吗?

  2、揭示课题:

  师:老师真羡慕你们,你们去过的地方,有很多老师还没去过呢!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和妈妈一起坐着火车外出旅行,丁丁坐在火车上,看到窗外许多美丽的景色都变了,变成了一幅流动的画(板书:流动的画),渗透指导“流”的书写方法。请生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导学学探究(10分钟)

  1、在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之前,我们先看一下本节课我们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展示教学目标)大家有信心和我一起完成这些任务吗?(有)

  2、过渡:现在请同学们轻轻把书翻第20页,拿起书,一边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呜、啦、哪、啊、哦“这些语气词老师是怎样读的'。

  3、师读完后,指名生评价。

  4、请大家也学着老师的样子,练习读一读这些语气词。

  5、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流动的画”指的是什么?(注意坐姿)

  6、读完后,指名填空。

  我和妈妈在行驶的(火车)上,看到窗外美丽的(景色),妈妈说:它是一幅(流动的画)。

  7、生齐读,巩固《流动的画》的含义。

  三、定教释疑。(25分钟)

  1、齐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准确,不要拖音。

  师:词宝宝听到大家读课文读得挺不错的,就奖励大家几个红苹果,快看。(展示二类词图片)你能勇敢的站起来把它们读准确吗?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学习生字。

  师:你们太厉害了,那这些生字宝宝,你们也能读的一样棒吗?这些字宝宝就是我们本节课重点学习的生字。请小组长带领组员按照自学提示重的方法合作学习。(出示自学提示)

  4、引导学生在5分钟内,按照:

  (1)认:(读准字音,认清生字)(2)用:(用字扩词、用词说句)

  (3)想:(分析结构、记忆字形)(4)写:(姿势正确、书写美观)

  5、汇报自学结果。

  (1)重点指导“流、哪、弄”的结构书写。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各2个,师巡视。

  6、同学们真棒,做对了这么多的难题,现在肯定能把这首诗歌读得更好,是吗?老师对你们有信心。

  (1)生读诗歌。

  (2)师总结:是呀,祖国美丽如画,我们的校园也一样美丽如画,希望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好娃娃。

  7、过渡: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把题做正确吗?(有)

  四、精练达标。(10分钟)

  (一)看拼音写词语:

  Liúdòngrēngchūnòngzāng

  ()()()

  (二)选词填空:

  啦哪啊

  1、妈妈,我回来()!

  2、快来人(),有个小孩落水了!

  3、多可爱的娃娃()!

  (三)选做题:在外面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流动的?说一说。

  流动的()流动的()

  预习作业:读一读《流动的画》,并练习背诵。

  五、板书设计:

  4、祖国

  流动的画

  流哪弄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第三课时(识字写字)

  教学目标:

  1、复习音序查字法。

  2、复习偏旁部首,能给字加、去、换偏旁,掌握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音序查字法。

  1、回忆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2、练习:按音序查字法查字,并填表。(总复习二第3题)

  二、复习偏旁部首:

  1、回忆本册学过那些新偏旁。

  如:

  2、写出同偏旁的`字。(总复习一第4题)

  3、加偏旁成字,再组词。(总复习一第3题)

  4、换偏旁成字,再组词。

  补充:

  锋、挺、操、玲、样、记、祖

  三、听写三单元词语。

  第四课时(识字写字)

  教学目标:

  1、能区分音近字、形近字、同音字。

  2、能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

  教学过程;

  一、区分音近字、形近字、同音字。

  1、区分音近字与同音字,说说它们的不同用法。

  例:气与汽、检与捡、生与声、戴与带、备与背、圆与园

  2、注意形近字的比较。看清字形。

  练习:比一比,再组词。(总复习二第4题)

  二、按笔顺把字写得端正正确。

  1、说说下列字的笔顺。

  引、蜜、衡、傻、戴、肃、切、鹰、卵、世、假

  2、在田字格中写一写。

  3、看看生字表中有哪些难写的字,把你认为难写的字写一写。

  三、听写第四单元词语。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汉字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