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音乐教案>小班音乐教案

小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3-04-08 16:48:00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班音乐教案模板锦集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小班音乐教案模板锦集6篇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目标

  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模仿小宝宝睡觉的姿势。

  愿意用动作表达妈妈对宝宝的浓浓爱意。

  准备

  娃娃哭闹的声音及娃娃一个

  过程

  一、 情景导入

  (激发幼儿哄娃娃的愿望)提出问题:

  1、娃娃家的.娃娃想睡觉,可是总睡不着,娃娃怎么了?

  2、她为什么哭?谁能让娃娃不哭?

  小结:原来是娃娃要睡觉了,我们一起来哄娃娃睡觉。

  二、欣赏感受

  1、欣赏一遍音乐,用动作来表现。

  2、欣赏音乐,边看边做动作,边哼唱歌曲。

  重点:看看老师是怎么哄娃娃的。

  小结:老师轻轻拍,轻轻唱,娃娃就不哭了。

  3、跟着老师边唱边做妈妈哄娃娃的动作。

  三、讨论

  1、师问:小宝宝睡觉了,我们该干什么呢? 怎么样不影响宝宝睡觉?

  2、幼儿学一学:现在我们都是老师的小宝宝,你们是怎么样睡觉的,做给大家看看。我们在娃娃家中也可以这样哄娃娃。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教学目的:通过学唱歌曲和表演歌曲,使幼儿懂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争取别人的帮助和合作是很重要的。

  准备:预备若干个较大的球当豆子,若干个蚂蚁头饰,"蚂蚁"歌曲磁带。

  活动与指导:

  1. 讨论:教师请幼儿欣赏歌曲"蚂蚁"后,提问:"一个蚂蚁在洞口看见了什么?那只蚂蚁为什么急得直摇头?小小蚂蚁想一想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幼儿说出小小蚂蚁在自己搬不动豆子的时候回洞请来了好朋友,抬着一起走了。

  2. 解释:在一个人遇到困难时,可以请人帮忙,合作,这样一个人办不到的事情能得到解决。

  表演:幼儿学唱歌曲"蚂蚁"后,请幼儿戴上蚂蚁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穿大鞋真有趣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穿大鞋真有趣

  目标:

  1.会唱歌曲,能根据歌曲内容做穿大鞋的模仿动作。

  2.体验在活动中的有趣、快乐。

  准备:

  1.初步会唱歌曲《穿大鞋真有趣》。

  2.给每位幼儿一双成人的大鞋。

  过程:

  1.复习歌曲《穿大鞋真有趣》。

  ?幼儿和教师一起唱歌。

  2.练习穿大鞋的动作。

  ?幼儿穿大鞋边唱边走。

  ?幼儿脱下鞋子,模仿出自己穿大鞋左右摇摆的样子。

  3.完整地表演歌曲2―3遍。

  4.幼儿穿上大鞋跟着音乐歌表演,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建议:

  1.在活动前让幼儿多次欣赏歌曲,并初步能跟唱。

  2.多给幼儿表现的机会,在集体面前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

  3.请幼儿涂色 “有趣的大鞋”。

  评价:

  1.喜欢演唱,并能初步表现歌曲的有趣。

  2.能初步跟随音乐表现穿大鞋走路的动作。

  [附] 歌曲

  穿大鞋真有趣

  1=F 4/4 马成 词曲

  [1] [3]

  1 3 3 0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宝宝笑了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宝宝笑了

  目标:

  1.学习用自然的声音唱歌,边唱边根据歌词做动作。

  2.能感受笑的情绪。

  准备:

  1.哭、笑脸谱各一个。

  2.歌曲录音带、录音机。

  过程:

  1.感知大家喜欢笑娃娃。

  ?对比哭、笑脸谱,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这两个宝宝,你喜欢谁?为什么?

  2.欣赏歌曲。

  ?教师用不同的表情演唱歌曲。

  提问:你能学学哭宝宝和笑宝宝的样子吗?歌曲里唱了什么?

  3.幼儿学习有表情地唱歌。

  ?幼儿边唱边根据歌词自由地做动作表演。

  建议:

  此歌曲幼儿可以在玩娃娃家时轻轻唱着哄“娃娃”。

  评价:

  会用两种不同表情唱这首歌。

  [附] 歌曲

  宝宝笑了

  宝 宝 哭 了,不 好 看 了,宝 宝 笑 了,大 家 都 喜 欢。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钢琴曲《瑶族舞曲》,知道舞曲的名称,熟悉舞曲。

  2、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感受音乐的音乐形象。

  3、能找出乐曲的节奏型。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让幼儿熟悉少数民族瑶族,跳舞唱歌的场景图片,配乐朗诵磁带《瑶族舞曲》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理解乐曲的内容,找出主要音乐形象。

  1、教师可以向幼儿交代,我们今天来听一首钢琴曲《瑶族舞曲》(教师弹奏乐曲)。

  2、提问:小朋友,你刚才叫什么名字?好听吗?从而引起幼儿再欣赏的兴趣,教师可提出欣赏音乐的要求:你一边听一边想,音乐中告诉我们叔叔阿姨在干什么(教师弹奏乐曲)。听完乐曲,让幼儿谈感受(估计幼儿会说:叔叔阿姨在跳舞……)

  3、对幼儿的想象加以评价,鼓励幼儿边听边想,同时可以出示图片(瑶族叔叔阿姨跳舞的场面,有长鼓,芦笙,小河。树,竹楼,晚霞……),再次引导边看图片变听音乐,这次可要求幼儿听听音乐的速度是否有变化(有快有慢)。

  4、组织幼儿分段分段欣赏。弹奏第一段,要求幼儿听出音乐的速度是快还是慢的'。在想象:听了这段音乐,想象叔叔阿姨是怎样跳舞的(估计幼儿会说:这段音乐很慢,叔叔阿姨在跳着优美的舞蹈)。组织幼儿听第二段音乐,要求幼儿讲出音乐的快慢。再想象:听了这段音乐,想象叔叔阿姨是怎样跳舞的(估计幼儿会说:叔叔阿姨跳得很快,因为这段音乐是快的)。让幼儿听第三段音乐,以同样的要求让幼儿边欣赏边想象,这时叔叔阿姨干什么?

  5、在分段欣赏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乐曲,教师可配上语言(可以事先准备好的,也可以是加上幼儿想象讲述的内容,教师即兴组织的)。如第一段音乐可配上:“在风景优美的瑶族寨,住着许多勤劳的叔叔阿姨,这天,晚霞映红了天边,他们结束了一天愉快的劳动,来到了小河边,唱着动听的歌,跳着优美的舞”。第二段音乐可配上:“听,他们越唱越欢乐,瞧,他们越唱越有劲,啊,他们在唱歌歌唱我们生活多美好。

  6、最后,可放录音(配乐朗诵的录音),教师可自编一段瑶族舞蹈。把音乐、文学、美术、舞蹈有机地揉在一起,在欣赏过程中充分感受美。

  (二)引导幼儿在欣赏乐曲过程中熟悉它的结构。

  1、要求幼儿反复欣赏音乐,开始的速度怎样?中间的速度怎样?最后的速度怎样?

  2、引导幼儿欣赏第三段音乐和哪一段音乐一样?通过不断欣赏,让幼儿知道舞曲是(ABA)三段体的结构形式。

  3、最后可再完整地欣赏乐曲,并配有图片、舞蹈、语言,进一步让幼儿感受到艺术的美。

  (三)引导幼儿不断地欣赏乐曲找出他的节奏。

  1、可让幼儿听第一段音乐,找出它的节奏型。可以两手分开弹,重点引导幼儿听左手的音乐X—XX X—XX并可以启发幼儿想象这声音好像是什么乐器的演奏(长鼓),同时让幼儿拍手跟音乐打节奏。

  2、用同样的方法,听第二段乐曲打节奏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找出两种节奏型XXXX XX X或X X XX X,均可以,知要能反映欢乐的场面。并让幼儿拍手跟着音乐打节奏。

  3、最后完整地欣赏乐曲,让幼儿选择乐器打节奏,一边欣赏音乐,一边配上节奏,同时教师可以一边跳舞,也可以让部分幼儿跟随老师舞蹈(鼓励幼儿人人参与)

  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能替换部分歌词进行演唱。

  2、 乐于参与唱歌活动。

  3、 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一二三四五六七》,七种不同颜色的卡片。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能替换部分歌词进行演唱。

  活动难点:

  能替换部分歌词进行演唱。

  活动过程:

  一、 游戏:数卡片

  1、教师出示七种不同颜色的卡片。

  师:这些卡片都是什么颜色的?有多少个呢?

  2、教师和幼儿一起点数卡片,并引出歌曲的名称。

  二、欣赏歌曲,熟悉旋律。

  1 播放音乐,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

  2、教师表情生动地演唱歌曲,幼儿再次倾听。

  三、理解歌词内容。

  1、 教师表情生动朗诵歌词,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以问答的方式,了解歌词的内容。

  师:一二三四五六七,红色朋友在哪里?(引导幼儿说出后面的歌词,也可换成其他颜色。)

  3、 播放音乐,幼儿跟随歌曲朗诵歌词。

  四、学唱歌曲。

  1、教师表情生动的范唱一遍歌曲。

  2、幼儿跟随教师练习歌唱。

  3、幼儿完整地演唱歌曲。

  五、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请一名幼儿走到幼儿中间,跟随音乐演唱歌曲,并找到穿红色、衣服的小朋友。可以不断变换颜色。

  六、活动自然结束。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表演,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学唱歌曲。

  2.喜欢音乐活动,能用轻快的声音来演唱。

  活动准备: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利用课件,播放电话铃声,激发幼儿兴趣

  听,这是什么声音?(电话)是谁打来的呢?咱们来听一听。(喂喂喂,是程老师吗)那老师该怎么回答呢?(哎哎哎,我是张老师)

  (程老师,程老师,你在哪里呀?)

  (我在幼儿园呢!)

  (程老师,你在做什么呀?)

  (我在给小朋友上课啊!)

  二、带领幼儿一起玩打电话的.游戏,熟悉歌词

  Xx小朋友刚才给程老师打来了电话,那你们想不想和老师打电话呢?谁想?

  教师选幼儿玩打电话游戏

  教师:喂喂喂,你是xxx吗?

  幼儿:哎哎哎,我是xxx啊?

  教师:你在哪里呀?

  幼儿:我在幼儿园。

  教师:你在做什么呀?

  幼儿:我在上课呢。

  (教师和不同幼儿做打电话游戏,做示范,带幼儿熟悉后,请幼儿之间互打电话)

  三、教师教唱歌曲

  这个游戏真好玩,你们看,把谁吸引来啦?(娃娃)这两歌小娃娃也想玩打电话的游戏,咱们来教教它们吧!

  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呀

  喂喂喂,你在哪里呀,哎哎哎,我在幼儿园。(教师利用手偶自演自说) 喂喂喂,你在做什么?

  (在做什么呢?这个小娃娃说:“嗯?,我想唱歌。”那该怎么回答?哎哎哎,我在学唱歌)

  ①教师范唱,请幼儿欣赏:那我们来和两个小娃娃一起学唱歌,好不好?听听它们唱了什么?

  ②好听吗?听老师再唱一遍,这次你们可以学着老师一起唱。

  ③你们唱得真好,只是声音有点小,这次你们大点声音,老师小点声音带着你们再唱一遍。

  ④教师弹琴,幼儿演唱。(请说说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唱,告诉他们应用轻快的声音唱歌,视情况再来一至两遍)

  四、游戏:打电话

  你们太聪明了,学得可真快,现在咱们来一起玩个打电话的游戏吧! 请男孩子给女孩子打电话,咱们来试一试!

  女孩子,你们想不想给男孩子也打个电话呢?

  五、结束

  你们唱得太好听了,快给自己拍拍手吧,回家之后,你们可以把这首歌教给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玩打电话的游戏。

小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边念儿歌边做手指动作。

  2. 发挥想象大胆用手指头变魔术,感受手指游戏的快乐。

  3.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儿歌内容,能边念儿歌边做手指动作。

  活动准备

  自制教具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一样东西人人有,一只左来一只右,吃饭穿衣全靠它,它是我的'好朋友。”

  师:小朋友们来猜猜,这是什么呀?

  幼:手。

  二、引导幼儿数一数自己的小手有几个手指头?左手有几个?右手有几个?一共有几个?

  三、结合多媒体课件,分段学习儿歌。

  1、教师伸出一共手指:让小朋友想一想一共手指头可以变什么?

  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一个手指头呀,就像毛毛虫呀,爬爬爬)

  2、师:两个手指头又可以变成什么呢?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两个手指头呀,就像小白兔呀,跳跳跳。)

  3、三个手指头又变成什么呢?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4、总结前三句儿歌,带小朋友练习仿编儿歌。

  四、完整欣赏学习儿歌《手指儿歌》

  师:手指头伸出来,我们一起来变魔术吧,儿歌《手指儿歌》(带幼儿边做动作边完整的念儿歌2遍)

  五、巩固提升

  1、分组表演

  2、创编儿歌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如果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整个教学会处于混乱中,于是我以猜谜的形式导入,吸引幼儿的眼球。接下来,播放多媒体课件,边听音乐边学习儿歌,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做一做,动手动脑,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儿歌。

  最后环节,仿编部分,我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探索手还可以变出什么,创编儿歌。满足孩子的表现欲望。

【小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教案06-13

小班的音乐教案01-03

小班音乐的教案02-28

小班音乐教案12-31

小班教案 | 小班音乐:青蛙音乐会08-25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03-01

《小马》小班音乐教案12-05

《鱼》小班音乐教案12-05

小班音乐春教案12-16

小班音乐教案【热】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