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音乐教案>奥尔夫音乐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案

时间:2023-04-12 10:17:45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奥尔夫音乐教案范文集合八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奥尔夫音乐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奥尔夫音乐教案范文集合八篇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1

  一、走线活动

  目标:1、宝贝能在妈妈的带领下沿着指定的线路(黄色线)走线。

  2、感知2/4的音乐节奏,为后面的教学内容做铺垫。

  3、熟悉教室环境,与老师建立初步的感情。

  准备:音乐《Eightlittlebabyducks》鸭妈妈、鸭宝宝的头饰。

  过程:1、用铃鼓的响声引起幼儿注意。

  宝宝和妈妈们快到老师这儿来,看看我给你们带来什么礼物了。(出示鸭子头饰,

  引起兴趣)。

  2、边讲故事边为宝贝和妈妈发头饰,进入走线活动。

  今天早晨的空气可真好啊,鸭妈妈要带着鸭宝宝去散步,鸭子是黄色的,我们要沿

  着黄色的线来走,大家可别走错了哦!(运用头饰的颜色为幼儿建立初步的色彩感知)。

  3、衔接下一环节

  哇,这里的风景好美啊,我们就在这儿休息一会儿吧!(宝宝和妈妈坐下)

  二、问好

  目标:1、相互认识,进一步与老师建立感情。

  2、初步认识乐器——铃鼓。

  准备:铃鼓一个

  过程:1、妈妈带领宝宝进行自我介绍,教师用铃鼓加歌曲来向宝宝问好。

  今天有这么多的妈妈和宝宝来到了这儿,可我们大家还不认识呢,我是XX老师,这位鸭妈妈是哪位鸭宝宝的妈妈呀。(妈妈先说:“我是XX宝宝的妈妈”,引导宝宝说出:“我是XX宝宝)。

  教师拍着铃鼓唱歌:XX来敲敲鼓,XX来敲敲鼓,XX来敲敲鼓啊,传来美妙声响。(宝宝上前来敲鼓,教师向宝宝问好,并给予不同的问好方式。如:拥抱、摸脸、拍手、举高等。)

  2、以同样的形式向其余的宝宝问好。

  三、听力训练及歌唱活动

  目标:1、能辨别鸭子的叫声,并加动作进行模仿。

  2、初步感知乐曲的优美旋律,了解歌曲内容。

  3、通过亲子互动,增进母子感情。

  准备:录有鸭叫声的碟片、歌曲《两只小小鸭》的磁带。

  过程:1、听鸭叫声。

  听(手放耳朵边做听状),这是什么声音啊。(放碟片——是鸭子的叫声)。

  2、模仿鸭子的叫声并做动作。

  宝贝们的小耳朵可真厉害,我们一起来学学鸭子的叫声吧!(两手放嘴边做鸭嘴状,嘴里发出嘎嘎的叫声)。

  3、听歌曲

  今天小鸭子还带给我们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听吧!(放歌曲《两只小小鸭》,教师小声跟唱并做动作)。

  4、亲子互动游戏

  妈妈和宝宝面对面,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放第二次音乐,妈妈与宝宝跟着教师的示范做动作)两只小小鸭,(学小鸭的动作)亲亲小嘴巴,(嘴巴对嘴巴)说啥悄悄话,

  (妈妈在宝宝耳朵边说话)说啥悄悄话。(宝宝在妈妈耳边说话)。

  四、打击乐

  目标:1、认识铃鼓,并用铃鼓打出歌曲节奏。

  2、进一步熟悉歌曲《两只小小鸭》

  准备:铃鼓人手一份,歌曲磁带

  过程:1、介绍乐器的.名称,教给宝贝使用的方法。

  宝贝们和妈妈刚才表演的可真好,现在呀,老师要介绍给大家一个新朋友。(出示铃

  鼓,并摇出声音)宝贝们,这个乐器呢,我们大家刚才拍过,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铃鼓。宝贝们使用的时候呢,一只手抓住铃鼓的边,另一只手轻拍鼓面,这样它就会发出好听的声音了。现在我们就用它,为好听的歌曲伴奏吧!

  2、根据歌曲打节奏。

  放歌曲《两只小小鸭》,妈妈拿着宝宝的手拍铃鼓打节奏。

  五、语言活动(节拍律动)

  目标:1、说唱儿歌,丰富宝宝的语言能力。

  2、通过亲子互动,增进母子感情。

  准备:乐曲碟片

  过程:1、根据内容教宝宝学习说唱儿歌。

  小鸭子,嘎嘎嘎,游来游去嘎嘎嘎,

  妈妈抱着跳一跳,妈妈抱着转一转,

  啾的一声回到家。

  鸭宝宝们,刚才我们听到的鸭子是怎么叫的啊,(嘎嘎嘎/讲解前两句儿歌)小鸭子游的特别的好,妈妈高兴的抱着它又跳又转。(讲解后两句及最后一句内容,讲解完毕后,教师再完整的示范一次儿歌内容)

  2、妈妈和宝宝边说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妈妈围成一个圆圈,把宝宝围在中间,听着乐曲做游的动作,最后找到妈妈,妈妈抱着宝宝做跳、转、摇等动作)。

  六、调整休息

  目标:让宝宝和妈妈的身心得到放松。

  准备:舒缓的音乐

  过程:鸭宝宝和妈妈们的表现可真棒啊,大家都累了,现在我们躺在地上,休息一会吧!(宝

  宝躺或趴在地上,或选择自己喜欢的姿势,随着音乐,妈妈轻轻抚摩孩子的身体,让宝宝们的身体得到放松。)

  七、音乐游戏

  目标:感知乐曲的快慢节奏。

  准备:鱼的图片若干,电子琴

  过程:1、教师弹奏乐曲,让宝宝感知节奏的快慢变化。

  2、教师用拍手或跺脚的方式,表现节奏的快慢。

  3、请宝宝和妈妈来玩游戏《鸭子捉鱼》并讲清游戏规则。

  宝宝们,刚才我们听到的那段乐曲是小河邀请我们去捉鱼呢,当你听到慢慢的乐曲

  时,我们要悄悄的慢慢的靠近小鱼,当听到快快的乐曲时,我们就要快快的跑,听到老师口令时,我们就去捉鱼,看谁捉的多。好了,Ready!Go!(妈妈可当赶鸭人,随着节奏的变化而变化动作频率)

  八、活动结束

  对宝宝今天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为宝宝发放贴画,结束活动。

  我们今天的活动结束了,宝宝们玩的高兴吗?我们一起来唱首再见歌吧!Goodbyeeveryone,Goodbyeeveryone,Goodbyeeveryone,Seeyounexttime。东大亲子音乐屋欢迎宝宝们下次再来,谢谢大家!Byebye!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2

  一. 设计意图:

  “森林狂想曲”是一首以森林中多种动物鸣叫以及动物们发出声音合成的音乐,旋律清幽抒情,潺潺流水,轻快鸟鸣,让人身临其境,感受自然,这首音乐很适合奥尔夫音乐的教学,于是我选择以打击乐的形式表现此乐曲,我们班的幼儿接受能力强,经过我一段时间的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选用了沙锤,木鱼,双铃铛三种乐器让孩子们表现出各种动物的声音以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快乐。 二. 活动目标:

  1. 初步让幼儿熟悉音乐,掌握音乐节奏。

  2. 根据图谱能进行简单的乐器分配,学会能跟着指挥,看着图谱进行乐器演奏,并能试着用多种乐器进行合奏。 3. 享受打击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 活动重点:

  让幼儿能初步掌握音乐的节奏。 四. 活动难点:

  让幼儿用乐器表现不同的角色进行合奏。 五: 活动准备:

  碰铃,沙锤,木鱼,音乐(森林狂想曲),图谱,ppt 六: 活动过程:

  ㈠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新年到了,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咱们幼儿园上个星期也举行了元旦汇演,小朋友你们开不开心呀?那你们知道吗。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想要举行一个音乐会,小动物们想邀请你们一起去参加音乐会,你们愿意吗?那好,我们一起去听听小动物们的音乐吧。

  ⑴师幼共同欣赏音乐一遍,提问:孩子们,你们听出了有哪些小动物来了吗? ㈡出示图谱 到底今天有哪些小动物会来参加我们的音乐会呢?请看我们的节目单。第一个为我们表演节目的是谁?(青蛙),对,是大嘴青蛙,那青蛙是怎么叫的'?他要表演的节目是唱歌,他唱歌的节奏是怎么样的?

  X XX︱X XX︱X XX︱X XX

  第二个表演的是谁?(小黄鸡),对,小黄鸡的脚尖尖的最喜欢跳芭蕾舞了。他今天为我们表演的就是他最擅长的芭蕾舞,那他又是怎么跳的?

  X X ︱X X ︱XX XX︱XX XX

  第三个表演的是谁?(小孔雀),那小孔雀最漂亮的动作是什么?

  X — ︱~~~︱X X︱X X

  1. 看着图谱,听着音乐用拍手的方法进行演奏。

  2. 引导幼儿用身体其他部位跟着音乐拍打节奏。 ㈢幼儿学习初步按图谱进行乐器分配。 ㈣让幼儿与老师合作将乐器与动物进行配对,并对其进行演奏练习。(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老师在旁帮助) ㈤尝试用多种乐器进行合奏。

  ① 集体尝试演奏一遍(事先说清楚演奏规则) ② 交换乐器尝试演奏一遍。

  ㈥请小朋友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加入我们的森林音乐会。

  七:活动结束

  今天的森林音乐会非常成功,今天的演奏会到此结束,请小演奏家们谢幕(鞠躬),和咱们的客人老师们再见。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幼儿能积极的参与在活动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2、感应曲式,并听辩音乐中的特定音效。

  【活动重难点】

  重点:特定音效的听辩与摸索。

  难点:角色扮演活动。

  【解决方法】

  重点:通过各个环节的'摸索及律动,在游戏中让幼儿听辩特定音效。

  难点:首先让幼儿理解各个钟的声音,在让幼儿扮演。

  【队形及乐器的摆放】

  队形:幼儿成半圆形坐在老师周围。

  乐器:将所用乐器放在托盘内摆放在小椅子下方。

  【活动筹备】

  道具:CD机、各种钟的图片、伸缩布偶。

  乐器:第一课时不需要任何乐器。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时钟有很多种,有一种时钟里面住着一只小鸟每次叫小朋友起床时,就会打开小门探出头来叫

  “咕咕、咕咕”,另一种时钟有装置闹铃……还有一种老爷钟……

  二、感应曲式

  A段:老爷钟及咕咕钟、闹钟。

  B段:感应两个乐句。

  Coda:感应4拍。

  三、听辩“咕咕”声

  1、老师操作伸缩布偶,配合音乐于“咕咕”声时伸出布偶和学生打招呼。

  2、音乐律动

  A段:伸|缩——双手、头或肢体各部位。

  B段:双手左右伸懒腰|展翅左右飞。

  Coda:拍手四次。

  3、两人一组面对面活动同2,coda两人互拍。

  四、听辩“闹钟”声

  1、音乐律动

  A段:抖动手脚感应“闹钟”声。

  B段:上发条一左/右转一转。

  Coda:拍手四次。

  2、两人一组面对面

  A段:抖动手脚感应“闹钟”声。

  B段:互转发条一左/右转一转。

  Coda:互拍手四次。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4

  中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教案《草原上的舞会》

  中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教案:《草原上的舞会》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主要使幼儿可以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通过各种模仿表演,让幼儿从单一感官到多个感官体验到音乐中的快乐,自然进入全身心的音乐体验,并感受到原野风生活的热情奔放。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应音乐的特定音效,感受原野风乐曲的节奏明快和热情奔放。

  2、尝试发明不同的'欢呼声,体验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经验 口哨、道具火堆、手偶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听辩音乐中的特定音效,感受热情奔放的乐曲。

  难点:能听辨特定音效变换动作。

  四、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走进活动室“草原上的小骑手” 师:—— 刚才小朋友们听到这首歌感觉像到了哪里?

  (二) 以小客人进行导入 ——(出示手偶娃娃)今天有位从草原上来的小客人我们一起来欢迎她。 老师模仿手偶娃娃说话:“小朋友们好,我叫点点,我有一件高兴的事情告诉你们,我家今天来了许多客人,妈妈说要举行一场篝火晚会,可是妈妈问了我一个问题:什么是篝火晚会,可是我就就是不知道,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我们吗?你们知道什么是篝火晚会吗?篝火晚会都有些什么呢?”

  (三)感受音乐 1、第一遍音乐:幼儿安静欣赏,教师动作提示。 导语:听!点点家的篝火晚会开始咯!篝火晚会开始的时候会有一个特别的声音,一起来听听是什么声音。 提问:在音乐里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哨声、呼应声) 音乐让我们感觉怎么样呢?(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2、第二、三遍音乐:手足律动 导语:你们想参加篝火晚会吗?音乐里有一个哨子声,当你听到哨子声时把你的手举起来打招呼(哟呵~)。 a. 音乐:(坐)拍身体各部位 哨声:做举手状(欢呼) 导语:你们的欢呼声真好听,我再站起来表演一次。 b. 音乐:(站)拍身体各部位 哨声:做举手状(欢呼) 3、第四遍音乐:动物律动 导语:你们的欢呼声把小动物都叫来了,我们来看是谁来了?(老师逐一出示动物手偶像幼儿打招呼) (学动物律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当听到哨声的时候就变成一种小动物,再听到哨声就再变成另外一只动物。(老师先示范一遍) 音乐:模仿动物特征 哨声:举手 呼唤声:动物的叫声。

  (四)口技表演 师:小朋友你们玩得开心吗?音乐中点点开心的时候是怎么喊的?我们也来学学吧(哟呵 ~)。除了可以这样叫,还可以怎样叫呢?配上相应的动作(发出各种声音练习)。 音乐:做舞蹈动作 哨声:举手 呼唤声:小朋友自己开心的叫声 。

  (五)篝火游戏 导语:我发现你们参加篝火晚会的时候会唱会跳了,我呀给你们准备了篝火晚会里必须有的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火堆) 注意:交代游戏规则,练习一遍 音乐:手拉手跳舞。 哨声:举手欢呼声

  (六)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大家玩的开心吗?我们该回去休息了,下次再玩。(听音乐出场)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歌曲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应歌曲的拍子。

  2、熟悉歌曲旋律并学唱歌曲。

  二、活动准备:

  CD、故事挂图、手腕标识带

  三、活动流程:

  1、暖身活动

  以歌曲节奏做前期经验铺垫,ta ti ti 为步伐节奏配合语词进入活动室。

  2、故事引导

  故事内容:爸爸妈妈在家里准备举办一场盛大的宴会,宝宝一大早就起床帮助,当起了小主人。客人来人,宝宝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对客人说:“你好,请进,请坐。”师问: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还可以对客人说什么?(给客人端茶,煮香喷喷的食物)师问:宝宝还可以做什么服务?(拿拖鞋、与客人握手)

  宝宝一家还为我们准备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歌曲的名称叫做《啦啦啦啦来跳舞》。

  3、感应拍子,倾听歌曲,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1)、感应拍子:

  第一次:倾听——感应拍子。

  第二次:对语词的理解和记忆(语词的内容可以作为下一次倾听音乐的要求)听音乐的时候教师可用倾听状的'动作提示幼儿听的重点,并做一个动作的引导,也即加入一些肢体动作帮助记忆。

  第三次:歌曲游戏帮助幼儿加深感应歌曲拍子(在律动当中,进一步地学唱歌曲)

  A、集体游戏:幼儿围圈唱,回应老师相同的礼仪动作。

  老师在圈内边走边唱,走到谁的面前,该生配合词义律动。

  B、单人游戏:幼儿单人结合语词,配合歌曲词义做相应的礼仪律动。

  C、双人游戏(固定同伴):幼儿双人结合语词,继续配合歌曲词义做相应的礼仪律动。

  D、双人游戏(交换同伴):幼儿场地内间奏时四散找伴,找到同伴后根据歌曲词义做礼仪律动。(幼儿手上绑标识带,进行一一对应,如红色对应的找红色)

  4、结束:今天我们一起玩了啦啦啦啦来跳舞的游戏,我们到外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这个有趣的游戏吧!

  师幼配合音乐走出活动室。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6

  音乐是人类的灵魂,孩子们就像那一串串跳动的音符。在月光发芽,在池塘里开花,浮出水面成了精灵。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隆昌幼儿师范学校09级5班的张孙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艺术领域音乐欣赏活动《猫和老鼠》。

  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我说的是:教材与学情。本堂课选自《奥尔夫音乐》奥尔夫是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音乐教育是指在原本的音乐教育行为上将语言,动作,音乐融为一体,注重人对音乐的最基本的感受。

  在顶岗实习期间,我发现小班幼儿由于年龄比较小,掌握音乐节奏的能力比较弱。所以我选择一首奥尔夫音乐中节奏简单,多为重复段式的《鞋匠之舞》作为本堂课的音乐素材。

  根据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所以我制定以下三大目标:一认知目标:能安静地欣赏乐曲,感受音乐的内容。二技能目标: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三情感目标: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由于小班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所以我将教学重点定位:能安静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内容。这也是本堂课的难点。

  本次活动我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将幼儿的认知,技能,情感三者融为以体。赋予游戏的精神,让幼儿快乐地学习,真正做到从“学中玩,玩中学”所以我采用以下教法。

  1故事融入法 2图谱教学法 3视,听,动,结合法。这些方法的贯穿并渗透于整个活动当中,满足了幼儿多方面的心理需求,体现了《纲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为了能够将抽象的音乐具体化,使幼儿理解记忆。所以在本堂课中具体的学法为:图谱法。

  为了较好的达成目标,活动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谈话导入,借助故事和图谱理解乐曲内容,动作表演。这是一个层层深入的欣赏模式。通过开放式的提问,让孩子带着问题第一次完整地欣赏音乐。“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音乐好听嘛?”让幼儿展开充分的想象,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接着我设计了一遍配乐讲故事,两遍完整欣赏音乐和一遍分段欣赏音乐。遵循合----分------合的欣赏层次。

  大家都知道生动形象地故事更容易吸引孩子的`眼神和耳朵。首先,引出故事,再加上配有的音乐和画面讲述故事,更能帮助幼儿对每个乐句有形象明确的感知。当幼儿听完故事以后我会问“小朋友们,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接着引导幼儿结合图谱完整的欣赏音乐,根据情节匹配图谱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使幼儿很好的从故事这快跳板转到对音乐的的理解和欣赏上来。实现视,听,觉,双重而完美的体验。在充分感受音乐的基础上我总结了音乐的性质,并引出音乐的名字《鞋匠之舞》使幼儿对奥尔夫音乐有所理解。

  最后一个环节,是幼儿自由创造性的动作表演。“小朋友们,我们来学学猫和老鼠”这一环节我体现了《纲要》中的精神“给幼儿提供自由表演的机会。”将幼儿对乐曲的感知和理解推向了高潮。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是非常的开心和快乐,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结束了本堂课.

  本堂课,我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将故事教学法渗透在我的音乐中。当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由于没有长期接触幼儿,对幼儿的理解不够深入。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多学习,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水平。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热身音乐律动让小朋友愉快高兴的进入音乐氛围

  2、声势、乐器感受《粉刷匠》语词节奏

  3、培养幼儿亲自参与音乐表演,感受音乐的愉悦情绪

  教学重点:

  1.声势、乐器感受《粉刷匠》语词节奏

  教具准备:

  1.CD:《蛙蛙快乐颂》、《粉刷匠》、《律律动音乐》

  2.乐器:节奏棒

  3.旧报纸做的刷子、画好的粉刷图片、彩色贴纸

  教学内容:

  A.音乐热身律动:《蛙蛙快乐颂》

  1.主班老师请小朋友站到自己的位置(地板上贴好的标记)

  2.配班老师放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随音乐一起做音乐律动

  3.做完音乐律动后,主班老师请小朋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4.音乐提示:刚开始,小朋友只要跟着音乐动起来就可以

  B.音乐聆听游戏

  1.唱名字

  老师依次用强弱不同的声音叫小朋友的'名字,请小朋友用动作或声音作出回应

  例如:(老师)× × × ×│× × ×(幼儿)做动作:站起来、举手;

  贝贝 贝贝 在哪里?

  或者说“哎”“到”“这儿”等话回应

  2.音乐问候

  老师和小朋友拍手互相进行音乐问候

  例如:(老师)唱:12 3 4︱ 5-︱ 54 32︱ 1-‖

  小朋友们 好 小朋友们 好

  (小朋友)唱:12 34︱ 5-︱ 54 32︱ 1-‖

  老师好老师好

  3.听《粉刷匠》伴奏音乐

  ①师:老师的手真灵巧,喜欢跟着音乐跳。小朋友认真听,认真看,老师的手跟着音乐怎么跳舞的?一会儿老师请你们的小手跟着音乐一起跳舞。

  ②配班老师放音乐,主班老师手有节奏的做动作

  ③老师请小朋友一起跟音乐模仿做手的动作

  ④老师鼓励、表扬小朋友们的表现

  附手的律动:

  第一个乐句:胸前拍手

  第二个乐句:前平举左右晃手

  第三个乐句:前平举双手交替上下做刷墙动作

  第四个乐句:伸出食指,双手分别交替点自己的鼻子

  C.音乐语言游戏

  1.猜谜语:

  ①师:喜欢猜谜吗?我说你们猜一猜,仔细听好了“两棵树,十个叉,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手)

  ②师:说说你们的小手能干什么?

  2.能干的小手:

  ①师:下面看看老师的手能干什么?

  (拍手、扫地、洗衣服、刷牙、洗脸、粉刷)

  ②师:小朋友真聪明,一看就知道老师的手在做什么?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3.音乐语词节奏

  ①师:小朋友,老师把刚才粉刷墙壁的动作编成了一首动听的儿歌,你们仔细听 (边念边拍语词节奏)

  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

  我要把那新房子,刷的很漂亮。

  刷了房顶又刷墙,刷子飞舞忙。

  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语词节奏型)×× ××│×× ×│×× ××│×-‖

  ②老师说一句,小朋友模仿说一句(边念边拍语词节奏)

  ③播放音乐,老师和小朋友拍手跟唱音乐语词

  D.音乐节奏快车(20分)

  1.声音配合动作节奏

  (教师用旧报纸折成刷子在墙壁上做粉刷的动作)

  ①师:小朋友,看看老师粉刷房子时的动作请你们给我的刷子配上声音,先瞧瞧Ⅹ老师(配班)是怎么给我的刷子配声音的?(刷的长,配上唰-的节奏;刷的短,配上唰的;总的节奏型:

  ×× ××│×× ×│×× ××│×-‖)

  唰唰 唰唰 唰唰 唰 唰唰 唰唰唰

  ②请小朋友一起给我的刷子配上更好听的声音(还可以用嚓、沙沙替换)

  ③老师给粉刷时配上好听的音乐,请小朋友和老师边手做粉刷地面动作边跟唱歌词(双跪坐,双手随音乐节拍前后刷动)

  2.老师介绍乐器节奏棒,示范操作方法,提出注意事项

  3.播放音乐,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用节奏棒为音乐配上好听的伴奏(重复2遍)

  E.音乐小舞曲(10分)

  利用幼儿平时下课前常用的音乐作为结束。

  F.爱的叮咛(4分):

  老师表扬每位小朋友的表现,并亲手为小朋友贴上代表荣誉的彩色贴纸

  G.再见歌(1分):

  1.音乐中老师和大家一起唱再见歌.

  2.送园环节:两位老师面带微笑向每位家长和小朋友说再见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8

  (一)奥尔夫音乐

  活动:握手舞

  (二)亲亲热热

  一、活动名称:调皮的小猫

  二、活动指向:感受友好的集体气氛,愿意大方的介绍自己。

  三、活动准备:毛绒小猫

  四、活动过程:

  1、家长带着宝宝面向教师席地而坐成一个半圆,宝宝坐在家长的前面。

  2、教师面带微笑向宝宝打招呼:“宝宝好!我是X老师”。

  3、教师出示毛绒小猫:“小猫咪可调皮了,它躲在宝宝的背后和宝宝捉迷藏的游戏。”当说到“宝宝宝宝找一找”,宝宝就赶快转身看看小猫,是不是躲在你身后。找到小猫的宝宝上来自我介绍说:“我叫XXX,今年X岁,”最后大家一起拍手说:“xx,xx你是我的好朋友!”

  4、依次将小猫放在宝宝的'后面,逐一自我介绍。

  (三)涂涂画画

  一、活动名称:会唱歌的五彩瓶

  二、发展指向:练习撕和舀,能愉快的随着音乐敲击玩耍,并练习滚的动作,学习一个接着一个轮流玩。

  三、活动准备:

  1、空矿泉水瓶、小盆、勺若干(数量与宝宝人数相等),黄豆、彩色皱文纸若干,节奏欢快、舒缓的音乐各一段(自选)

  2、五彩瓶、软质球若干。

  四、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空瓶和彩纸,引导宝宝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强调:“空瓶和纸。”

  告诉宝宝:“我要让彩纸在空瓶里跳舞。”

  2、教师示范制作五彩瓶。

  将彩纸撕成细长条,轻轻放入瓶中,边撕边放,直到彩纸用完为止,最后将瓶盖拧紧。教师摇晃瓶子:“看!彩纸在瓶子里跳舞。”

  3、宝宝自己制作“五彩瓶”,教师观察指导。

  4、宝宝完成制作后,请宝宝面朝教师做好。教师摇晃装有黄豆的五彩瓶吸引宝宝。

  教师边摇晃边说:“咦?这是什么声音?老师的瓶子会唱歌,你的瓶子会吗?”“为什么它会唱歌呢?里面有什么东西呢?你们想不想让你的五彩瓶唱歌呢?”

  教师示范用勺子将黄豆舀入瓶内,一遍舀一遍提示宝宝:“瓶口很小,舀的时候,要对准瓶口,小心不要舀到外面。你可以把黄豆舀进瓶子,也可以把黄豆捏到瓶子中。”

  5、宝宝动手舀豆,教师观察指导。

  在宝宝操作过程中,提示家长:不要急于帮忙,要耐心地让宝宝独立地撕和舀;在舀的过程中,提醒宝宝小心,不要把豆子洒落在桌上。

  6、播放欢快的音乐,教师带着宝宝用自己制作的五彩瓶有节奏地敲击肩、腿、脚等身体部位。

  7、引导宝宝随着舒缓的音乐把五彩瓶放在地上滚一滚,拿在手上搓一搓。

  8、游戏“跨瓶子”。

  将五彩瓶横放在地上,带领宝宝大胆地跨过瓶身。

  (四)学学说说

  活动名称:手指变变变

  游戏:我变你猜

  (五)奥尔夫音乐

  活动名称:小手伸伸

【奥尔夫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奥尔夫音乐教案03-22

《奥尔夫音乐》教案02-16

奥尔夫音乐教案03-02

奥尔夫音乐教案【热门】02-18

【推荐】奥尔夫音乐教案02-17

奥尔夫音乐教案【热】02-17

奥尔夫音乐教案:《蝴蝶》01-26

奥尔夫音乐教案【精】02-19

【荐】奥尔夫音乐教案02-19

【热门】奥尔夫音乐教案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