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美术教案>中班美术教案

中班美术教案

时间:2023-04-12 14:20:48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中班美术教案汇编十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美术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华】中班美术教案汇编十篇

中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欣赏作品中丰富的色彩搭配,学习表现秋天的美。

  2 通过观察画出印象中的秋天。

  3 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 欣赏儿童诗

  秋风吹,引导幼儿回顾对秋天的印象。

  2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表现秋天景色的绘画作品。

  (1)教师:请你们看看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地方?路边有什么?

  (2)小结:这是画家画的秋天的美丽图画,他画出了秋天晴朗的`天空,彩色的树木,以及落满树叶的街道,看起来秋天很美丽。

  (3)教师:假如你要画美丽的秋天,你会画些什么?

  (4)引导幼儿欣赏挂图中的其他两幅作品。

  3 幼儿自由绘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1)幼儿自由绘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2)评价,展示幼儿作品:你最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目标的的完成情况来看,还是基本都完成了三条目标,但在前半部分幼儿欣赏秋天图片时,我让孩子表达的不够多,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说的机会,让他们多说说自己对秋天的理解以及他们眼中的秋天。在孩子作画的过程中,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作画的过程,而我过多的强调了作画的过程和步骤,以至于最后的作品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今后的美术活动中我会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上多下功夫。

中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水墨画中树的墨色浓淡变化美,体会水墨画的表现特色。

  2.初步尝试使用水墨画的创作风格模仿创作。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对榕树有简单的了解。

  物质准备:

  1.多媒体:《鸟儿乐园》ppt课件;背景音乐《天籁森林》《山涧鸟鸣》

  2.材料:宣纸两大张、毛笔若干、墨汁、石绿、朱红、藤黄、靛青等中国画颜料、抹布、水桶、卷轴等。

  活动重难点

  重点:初步尝试使用水墨画的创作风格模仿创作。

  难点:感受水墨画中树的墨色浓淡变化美。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频,请幼儿倾听鸟儿的叫声,感受鸟儿的快乐。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带你们一段好听的录音,竖起小耳朵仔细听,你听到了什么?

  请幼儿倾听鸟儿的叫声录音并回答。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它们高兴吗?

  小结:鸟儿们很快乐、很幸福,因为它们生活在小鸟天堂鸟儿的乐园里。

  过渡语:咦,那你们猜一猜鸟儿的乐园在哪里?鸟儿的乐园藏在一个好听的故事里、藏在漂亮的画里,我们一起去听一听、看一看吧。

  二、分层次欣赏《小鸟天堂》,幼儿感受水墨画的美。

  (一)借助水墨作品《榕树》,幼儿欣赏《小鸟天堂》中描述榕树的部分,

  幼儿感受榕树的墨色浓淡变化美。

  提问:

  1.大榕树是什么样子?这是一棵树还是许多树呢?

  2.粗粗的、黑黑的、弯弯曲曲的线是什么?细细的、黑黑的'、弯弯曲曲的线是什么?向下垂落的淡淡的黑色的线是什么?各种颜色的点点是什么?

  小结:榕树枝繁叶茂、枝干交错在一起,枝上又生根,很多的根垂到泥土里,成了新树干,于是一棵榕树变成了一片根枝错综的榕树丛。

  (二)借助水墨作品《小鸟天堂》,引导幼儿结合观察、想象、动作表现画面中的小鸟。

  提问:你看到小鸟了吗?小鸟在哪里呢?

  小结:小鸟天堂是在广东天马河边的一个小岛上,每天清晨鸟儿们翩翩起舞、尽情鸣唱,非常壮观,画家吴冠中爷爷就是被岛上鸟树相依、自然和谐的景象深深吸引,所以创作了这幅水墨画《小鸟天堂》。

  四、初步尝试使用水墨画的创作风格模仿创作。

  (一)介绍水墨画的工具和材料。

  师:请小朋友猜一猜,水墨画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画出来的呢?

  (二)引导幼儿尝试使用水墨工具画出浓淡层次不同的线条,感受水墨浓淡变化,并用点、滴、洒等方法表现小鸟。

  师:我们尝试一下用不同墨色表现树干、树枝吧。画完榕树后再用你喜欢的方法创作形态各异、不同色彩的小鸟。

  (三)鼓励幼儿模仿水墨画风格,运用水墨创作《鸟儿乐园》。

  师:今天我们也学着吴冠中爷爷的画法,画一幅《鸟儿乐园》吧。

  1.教师讲解绘画要求和规则。

  ①组画完成鸟儿乐园(大家合作完成“一树成林”)。

  ②墨汁蘸的多了在墨盘上刮一刮,换颜色先涮一下笔。

  ③先用粗细各异的枝条给鸟儿创造一个水墨森林,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添画上不同形态和色彩的小鸟。

  2.幼儿作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①关注幼儿工具材料的运用,鼓励幼儿尝试表现水墨浓淡变化。

  ②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的经验添画小鸟。

  六、作品展示、欣赏。

  (一)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二)请个别幼儿对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

  (三)教师总结评价。(墨色的运用、榕树枝条疏密)

  结束语:

  你们今天合作完成了《鸟儿乐园》开心吗?在小鸟天堂里鸟树相依、人鸟相处和谐,但很多地方乱砍伐森林是很多小鸟没有了快乐乐园,我们要做一位爱护小鸟,保护自然的小卫士,并把这个倡议告诉身边更多的人,让所有的鸟儿都能生活在鸟的乐园里。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中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作品中色块大小对比以及三原色搭配所带来的美。

  2、通过对比欣赏遮住黄色色块的画面和完整的画面,感受作品中不对称的均衡风格。

  3、初步欣赏抽象画,了解绘画作品有多种风格。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投影仪1台。

  2、幼儿用书:《红黄蓝构成》。

  3、教学挂图:《蒙德里安的作品》。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黄蓝构成》。

  1、引导幼儿描述观察后的初步感觉。

  2、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大家欣赏一位大画家的画,看看他的画和我们以前看的画有什么不一样。

  (二)师幼儿共同欣赏画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线条、色彩。

  1、教师:画面上有哪些线条?它们在一起变出了哪些形状?

  2、教师针对幼儿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幼儿欣赏画面。

  教师:画面上的格子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画面上有哪些颜色?让你想到了什么?(比如蓝色可以想到大海、夜空,是冷色;红色想到太阳、火,是暖色等。)

  3、引导幼儿发现画面色彩搭配的美。

  教师:如果我们把红颜色换成蓝色好吗?为什么?

  4、引导幼儿对比欣赏遮住黄色色块的画面喝完整的画面,感受作品中不对称的均衡风格。

  教师:现在老师遮护黄色色块,你再看看这幅画,有什么感觉?没有遮住黄色色块的画,你有什么感觉?

  (三)引导幼儿再次完整地欣赏作品。

  教师: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请你为它起个名字吧。

  (四)教师简单介绍画家蒙德里安。

  教师:蒙德里安是荷兰的一位大画家,他的`画不像我们以前看到过的作品,上面有动物、人或者是花。这幅画上面只有一些线条和色块,但这样简洁的图案也很好看。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在美工区提供幼儿用书,引导幼儿在欣赏经验的基础上为大小不同的个子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中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窗纱作画的形式,画出自己喜欢的花朵。

  2.了解四季里开放的不同花卉,表现喜爱花朵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幼儿收集的有关四季的花。

  2.窗纱、卡纸、颜料、展板等。

  3.幼儿有一定颜料作画的经验。

  活动重难点:

  重点:尝试用窗纱作画,画出自己喜欢的花朵。

  难点:用颜料画花时的力度把握。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这几天,我们收集了四季花卉,谁愿意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你找到的是什么花?在什么季节开的?它长得是什么样的?(幼儿收集到的图片、实物花、旅游时拍摄的照片,统计用的表格)

  2.小结:春,是一位小姑娘,春风一吹,花开了,有迎春花、桃花、梨花、蝴蝶花......;夏,是一位大哥哥,太阳晒着,花儿可不怕,荷花、向日葵、龙船花、彼岸花更艳了......;秋,是位大画家,画笔挥过,带来了一串红、波斯菊、桂花、百合......;冬,是位老爷爷,给大地带来的冰天雪地,可是,腊梅、水仙、马蹄莲、君子兰......一点也不怕寒冷,很勇敢。四季的花各不相同,各有特色。

  二、欣赏作品,示范“窗纱”画法

  1.欣赏教师作品

  师:今天,钱老师也带来了一朵花,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什么花?是什么季节的开放的?有哪些色彩?

  师:那你们觉得它和我们平时画的花有什么不同?(1.材料使用的不同。2.颜色没有涂满。)给你什么感觉?其实模模糊糊,若隐若现的画也是一种美。

  师:是怎么画出来这种模模糊糊的感觉的?跟你的同伴说说看(1.因为颜料没有涂满看上去模模糊糊的。2.可能是牙刷画。2.可能是刷子刷出来的。3.手指印上去的。)

  2.介绍作画工具,示范窗纱画法步骤

  (1)介绍作画工具

  师:你们的想法可真多!老师这里有件秘密武器,它可以让画变得朦朦胧胧的。

  师:(出示窗纱)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吗?在哪里见过?有什么用?

  小结:窗纱除了可以用来防止蚊子苍蝇进入屋子以外,还可以用来画画呢!

  (2)示范绘画步骤

  师:怎么画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个小短片。(播放ppt)

  师:看明白的了吗?是怎么画的?

  小结:原来,就是这么简单,在固定好窗纱的纸上,用颜料笔在窗纱上画花,画完之后,轻轻取下窗纱,画儿就完成了。这就是具有朦胧美的窗纱画。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选择作画桌子

  师:你们等一下也来试一试。好,那先想一想你最喜欢什么季节的哪种花?它是什么样的?

  师:(介绍四组)你们看,这里是春天里的花,这里呢?你喜欢哪个季节的.花,就把小椅子搬到相应的桌子上去。

  2.教师巡回指导

  (1)使用颜料笔的力度;(2)颜料笔固定颜色使用;(3)不能反复涂抹;(4)防止窗纱移动;

  四、展示欣赏

  1、展示作品

  师:把你们画完的花挂起来,让大家欣赏欣赏。注意了,你的花是什么季节开的就挂到相应的季节哦。

  2、分享

  师: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四季美丽的花,哇,这是百花争艳的春天,有些什么花?现在来到了夏天。走过了夏天,我们来到了秋天,这里是寒冷的冬天,花顶着严寒悄悄开放。四季因为有了这些花,变得更美了!我们把这么美的花带回去和同伴一起分享一下吧!孩子们,和客人老师说再见!

中班美术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最近我们正在进行《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在主题的进行中我们发现幼儿对蝴蝶蜜蜂特别感兴趣,因此设计了故事《三只蝴蝶》,为提升幼儿的探索,结合主题我们为幼儿设计了此活动,同时我又根据纲要中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以情景来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对称、底色和装饰的关系,加深了幼儿对色彩装饰的理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不同线条和图案,并用左右对称的方法来装饰蝴蝶。

  2、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不同线条和图案,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对比关系。

  活动难点:能尝试运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蝴蝶。

  活动准备:

  红、黄、白三色蝴蝶,三种蝴蝶纹样,花丛背景,空白蝴蝶图一张,幼儿半成品白纸,幼儿绘画工具,固体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景

  1、出示红蝴蝶:“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能猜出我叫什么名字吗?”“我身上有五颜六色的.花纹,你们为什么叫我红蝴蝶?”取下蝴蝶身上的花纹,仔细观察。

  (1)认识各种纹样,知道这些是图案。

  (2)区分底色与图案,知道使用冷暖对比。

  2、出示黄蝴蝶并说又有一只蝴蝶飞来了。问:它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叫黄蝴蝶?它有几个翅膀?(两对,前面翅膀大,后面翅膀小),它的翅膀上有那些花纹?(圆点、弧形、锯齿形等)

  3、看看又有谁来了?它叫什么名字?它身上有那些的花纹?他们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它的左边翅膀和右边翅膀上颜色、花纹、大小一样吗?师幼一起来找对称的花纹。

  我们发现了蝴蝶不仅左右两个翅膀大小、形状是一样的,翅膀上颜色、图案也一样,这就叫对称。

  二、教师与幼儿共同创作,让幼儿了解作画歩骤。

  现在老师想把自己手中的蝴蝶变成红蝴蝶,请小朋友仔细看是怎样变的呢?

  1、画出蝴蝶的轮廓和对称的图案

  2、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上底色。

  3、再按底色选配图案花纹的颜色。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现在我们小朋友也来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和花纹来画一只漂亮的蝴蝶吧。

  1、引导幼儿画花纹图案时要注意对称。

  2、提醒幼儿先涂底色,再涂花纹。

  3、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对有困难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四、展示评价。

  1、选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讲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不足之处适当进行纠正。

  2、收好画笔,将蝴蝶送到花园里。(请家长帮助将蝴蝶贴在背景图上)

  五、延伸活动。

  启发幼儿在美丽的花园中三只蝴蝶会干些什么,它们会说些什么?引导幼儿尝试表演。

  活动反思:

  此活动各个环节设计紧凑,符合幼儿的需要,总之,本节课幼儿兴趣很高,绘画作品令我出乎意料。活动结束让幼儿自评互评绘画作品,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中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解折出牵牛花,促进幼儿动手动脑的发展。

  2.能平整地翻出牵牛花。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感受作品牵牛花的美感。。

  活动准备:

  各色正方形彩纸、剪刀、牵牛花步骤图。

  活动重点:

  会看图解折出牵牛花并翻开花瓣。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激发幼儿兴趣。

  1.小小什么花呀,开满竹篱笆呀,一朵连一朵呀,吹起小喇叭呀。猜猜我是谁呀?

  2.(出示牵牛花范例)牵牛花有几片花瓣?牵牛花开在哪儿?藤蔓喜欢往哪儿爬?牵牛花会怎么样唱歌?

  二、观察牵牛花步骤图,引导幼儿探索、交流。

  1.观察图解,引导幼儿交流、探索折牵牛花的方法。

  2.一个一个步骤引导幼儿尝试折牵牛花。

  3.教师重点解释难折地方。

  三、幼儿尝试看图解折牵牛花。

  1.教师观察,随时适当指导和解释示范。

  2.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孩子。

  四、幼儿欣赏作品,分享成功的喜悦。

  幼儿欣赏自己折的牵牛花,复习歌曲《牵牛花》,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小牵牛花呀,开满竹篱笆呀……”

  活动反思:

  首先,我以猜谜引出牵牛花,孩子们很熟悉牵牛花一猜就对。接着我简单介绍牵牛花的特征,这样孩子们对牵牛花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把牵牛花有几个花瓣漏了,还应多熟悉教案。其次,我改变了以往边教边折的方法,而是引导幼儿观察牵牛花步骤图,请个别幼儿一个一个步骤探索、交流折牵牛花。给了孩子强烈探索的机会,增添了孩子学习的欲望。

  接着,幼儿制作牵牛花。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折、剪等基本方法掌握的比较好,特别是在翻出花朵时,开始时有几个孩子还在担心请我帮忙,经过我的鼓励大多数幼儿都能正确的制作出来。而且也越来越精细。

  最后,展示作品,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因此多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就算一开始折得不算漂亮也没关系,只要是自己的成果就行。

中班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圆形和基本线条,颜色组合画图。

  2.在图片的帮助下,回忆对圆形物体的经验并进行创作表现。

  3.积极动脑,大胆表现,白纸,浅彩色的图形纸片。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圆形物体的图片照片等

  活动过程:

  一.运用图片帮助幼儿回忆物体的印象。

  教师(出示各种圆形物体的`图片,照片);这些是什么?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有娃娃头的,花等,他们都是圆形的,还有小熊,头圆圆的眼睛圆圆的,真好玩呀!

  教师:你还见过什么东西是圆形的?幼儿根据想自己的经验进行回答。

  二.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圆形添画的方法。

  教师:请你们看看桌上有什么东西可以帮我们画圆形的物品呢?

  讨论:怎样把这些图片变成我们想要的圆形的东西呢?

  步骤要求:

  1.选两个相同大小的蛋黄色圆片上。

  2.将两个圆片连在一起贴在一长白纸上。

  三.幼儿自由绘画,教师进行指导。

  教师交代绘画的内容。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什么圆形的东西或是圆形的小动物?请你 们用圆片片来贴贴,画一画,变成一幅漂亮的圆片贴画。

  教师:要先想好了,自己喜欢什么?要把圆片变成什么?选什么型号上的圆片合适?

  教师:先想想,再摆摆,最后贴好了再画。

  四.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作品。

  教师: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把图片都变成了什么有趣的东西了。

  五.幼儿绘画,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作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体现了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使学习美术成为一种乐趣。幼儿能积极参与整个活动,在整个活动中我都是强调以幼儿自主参与活动为中心,寓教于乐,培养了幼儿的兴趣,充分发展了幼儿的理解智力和接受智力。

中班美术教案 篇8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幼儿欣赏范例,激发幼儿尝试新内容的学习欲望,其内容的难易程度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针对我班孩子喜欢动手操作,但操作时毛躁、对精细动作的操作活动训练不多、不够,旨在锻炼我班幼儿动手能力、有序的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感受蛋壳粘贴画特殊的花纹美。

  2、尝试用废弃的蛋壳分块面进行拼贴色装饰物体。

  3、大胆操作,体验手工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蛋壳、胶水、记号笔,各种物体图画,课件。活动过程:

  一、课件出示范例,师幼一起欣赏

  1、提问:请小朋友们欣赏一下这片叶子漂亮吗?

  2、猜一猜,这片叶子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

  3、谈话引出分块:老师就是用线条把叶子分成大小不一的块面,在里面粘上不同颜色的蛋壳,这样一片漂亮的叶子就做出来了。(你们想来学一学用蛋壳变出漂亮物体的魔术吗?)

  4、其实我们身边的好多物体都可以用蛋壳来装饰让它变得更漂亮。

  二、幼儿尝试给物体分块

  (1)、想要学会用蛋壳来装饰物体,首先要学会用线条把物体分成大小不同的块面。

  (2)、复习线条,提问:你会哪些线条呢?

  (3)幼儿尝试,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围巾、小手套和帽子,请你们用自己会画的线条将他们分成几个块面。

  (4)抽个别幼儿的分快对比度强烈的'作品进行讲解。(提问:哪一块可以撒的蛋壳更多一些?)

  谈话:小朋友们真会观察,我们想要装饰的物体颜色更漂亮就一定要把物体分成大小不一的块面,装饰出来才漂亮,但小的块面不能太小,太小蛋壳不好粘。

  (5)向幼儿介绍运用不同线条的分块。

  三、出示课件,观看步骤图,教师讲解装饰方法

  第一步:用线条给物体分块。

  第二步:在分好快的物体上涂抹胶水。涂一块粘贴一块。第三步:在涂有胶水的块面上均匀的撒上碎蛋壳。

  第四步:撒完蛋壳后用手轻轻压一压。

  第五步:再把画对着小盆翻过来轻轻抖一抖,让没粘到的蛋壳倒回小盆里。依次进行,直至贴完为止。

  (过渡:你们想不想来试试?)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分块时一定要分大块。

  2、强调在粘蛋壳时抹一块撒一块。

  3、鼓励幼儿进行大胆操作。

  4、提醒幼儿分块时分大一点并把蛋壳粘贴在轮廓线里。

  5、教师辅导能力弱的幼儿。

  四、讲评作品

  1、幼儿交流,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2、小结:我们今天用了废旧的蛋壳来装饰了一幅幅漂亮的画,回家以后小朋友们就把这个方法教给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一起粘贴更漂亮的作品好吗?

中班美术教案 篇9

  1.认识刮画的特点,了解掌握刮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2.通过欣赏、讨论、自主探究和教师的示范讲解,运用竹签等工具进行刮画。

  3.通过自制刮画纸,创新完成刮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我劳动成果的成就感与幸福感,提高美术学习兴趣与创新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刮画特点,学会运用刮画工具。

  教学难点:运用点、线、面的知识进行刮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多种刮画工具、刮画纸(2张)等。

  学生:油画棒、刮画纸、竹签(或牙签)数支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刮画纸:你们仔细看看,这张纸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2.教师出示刮画作品,学生欣赏。(在黑板上上贴出2幅刮画作品)

  3.学生讨论:这么漂亮的作品是怎样画出来的?(刮出来的)

  4.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用刮的'方法来把它变成有趣的画。(刮出课题:《快乐刮画》)。

  二、讲授新课

  1.教师课件出示孔雀线描画图片。

  1

  学生分析讨论其表现技法与使用工具,总结出线描写生主要运用点线面的疏密得当、粗细对比、多样性变化构成了画面的黑白灰关系。它的工具就是简单的一支勾线笔。

  2.教师课件出示一张用刮画方式表现的孔雀。再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绘画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3.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得知:刮画也是用点、线、面的多样性与疏密粗细来表现画面的;不同点在于线描表现的是单色,而刮画更加充满渐变美。

  三、初尝刮画工具

  1.教师出示1张刮画纸,拿出三角板、竹笔、牙签等有尖的生活常见用品,抽四位同学上台用不同的工具在纸上随意刮,看看在纸上会产生什么样的肌理效果?

  2.教师补充示范技法,讲解主要事项:力度不能过猛、不然会戳穿纸张。

  3.教师小结:在刮画纸上或凝滞、或流畅的运笔,再与点、线、面的结合,会使画面产生千变万化的肌理效果。

  4.刮画欣赏:教师课件出示几张刮画作品,学生欣赏。

  5.小组讨论步骤:

  教师:刚才同学们欣赏了几张刮画作品,再结合教材第11页《在恐龙园》,四人一组讨论:刮画的作画步骤是怎样的?

  小结刮画的作画步骤:

  (1)勾画出基本形。

  2

  (2)在细节的部分可以用竹笔先刮出外形或者更细的线条及图案。

  (3)用竹笔的扁头可以大面积的刮掉空白处,将背景色凸显出来,刮出块面,让画面中有线条与块面的对比。

  四、教师示范,加深学生印象

  1、教师在一张刮画纸上示范刮画作画步骤(花瓶)

  2、你想不想试一试呢?

  五、艺术实践

  1.教师出示作业要求:尝试用竹笔等工具在刮画纸上,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形象,内容可以是人物、动物、植物等。注意:点、线、面的处理方法;力度不能过猛。

  2.教师巡回指导。

  六、作业展评

  学生展示完成好的作品,全班同学进行自评、互评、烦死自我。教师点评作适时的补充,加深巩固刮画方法和注意问题。

  七、课后拓展

  、

  总结本课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材质表现美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创新。

  八、板书设计

  快乐刮画

中班美术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运用不同的线条和图案,装饰表现树的基本特征。

  2、尝试用剪、贴、画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创作。

  3、体验参与线描画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图片(包括形状不同的树和图案范例)、草地背景图。

  2、白纸、记号笔、剪刀、胶棒。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教师点击课件出示树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树?你还知道有哪些树?

  (2)教师简单小结。

  2、欣赏图片,感知树的不同形状。

  (1)点击课件,幼儿欣赏不同形状的树,鼓励幼儿说出树干和树冠的形状。

  (2)教师小结:除了我们欣赏的.这几棵树外,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许许多多的树,他们的形状都不一样。有的树干粗,有的树干细;有的树干直,有的树干弯;有的树冠大大的,有的树冠小小的;有的树冠是椭圆形,有的树冠是三角形……

  3、讨论线描的装饰方法。

  (1)鼓励幼儿说说自己想用的线条和图案。

  师:“今天我们就用线描的方法来画树,你想用什么样的线条和图案来装饰你们的树呢?”

  (2)点击课件,出示图案,幼儿欣赏。

  ●出示图案一:线条相同,粗细不同。

  教师提问:这个图案是用什么线条画出来的?他们有什么地方不同?

  教师小结:相同的线条,可以画的有粗有细,这样画出来的图案更漂亮。

  ●出示图案二:线条不同。

  教师提问:这个图案里,你发现有哪些线条?

  教师小结:不同的线条组合在一起,画出来的图案更丰富。

  ●出示图案三:线与点的组合。

  教师提问:这个图案上有什么?

  教师小结:线条和点组合在一起,画出来的图案更有层次。

  (3)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欣赏的这几幅图案,都是用一些常用的线条和点画出来的。我们小朋友在画线描画时,也可以试试,设计出更多、更好看的图案。

  4、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教师讲述创作要求:一张纸上画一棵树,把树画得大一些;画好后把树剪下来;抹上浆糊,贴到草地上。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各种图案装饰。

  5、展示与评价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1)幼儿互相讨论:最喜欢树林里的哪一棵树?喜欢它的什么地方?

  (2)教师小结,表扬幼儿的创作。

【中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美术教案《花瓶》03-17

中班美术教案《葡萄》03-19

中班美术教案《太阳》03-19

中班美术教案:蜗牛04-22

中班美术《衣服》教案03-24

中班美术《蜗牛》教案03-24

中班美术路口教案03-29

中班美术《蜻蜓》教案03-27

中班美术教案:梦02-19

中班美术教案《瓶子》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