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4-13 16:19:51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大班数学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大班数学教案汇编7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2、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数卡1-10(大的两份,小的两份);单数、双数字卡一份。

  2、分别画有1-10个花蜜桶的卡片20张;彩色花20朵。

  3、小红旗标志20枚;花泥两块。

  4、小蜜蜂的胸饰一个。

  5、蜜蜂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蜜蜂采蜜师:小蜜蜂们,今天的天气真不错,让我们去花园里玩吧!(蜜蜂音乐起,幼儿学教师做蜜蜂飞舞的动作。)1、师:哇!好漂亮的花朵啊,让我们采些花蜜吧!记住每只小蜜蜂只能采一朵花哦!(幼儿分别采到花蜜后,教师带幼儿坐到位置上)

  二、介绍"单数"和"双数"的概念1、

  师:我发现小蜜蜂们都采了好多的花蜜,现在请你们先检查一下自己都采了几桶花蜜呢?

  2、那么请采了一桶花蜜的小蜜蜂把花蜜送到我这里来。一桶花蜜我们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教师将幼儿送上来的花蜜桶按1-10的顺序摆放成一排,同时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置于上方,剩余的'花蜜桶均按此方法进行,可2-3个小朋友一起送。中间可请全体幼儿一起验证送的对不对,比如送5桶和8桶时。)3、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手指游戏,用手指来划花蜜桶,看看能不能通过,好吗?(教师从1-10依次用手指通过花蜜桶)4、教师把可以通过的数字往下移。

  概念介绍:

  --不可以通过的下面多出了一个,孤孤单单的,我们叫它单数。(同时出示字卡"单数") 提问:单数有哪些?

  --可以通过的都是一对一对好朋友,我们叫它双数。(同时出示字卡"双数")提问:双数有哪些呢?

  5、小结:所以1-10中单数有:1 3 5 7 9 ;双数有: 2 4 6 8 10 (教师边指幼儿边念)6、现在考考你们,3是单数还是双数?(5、8、10)6、教师再次进行小结:所以1-10中,单数有:1 3 5 7 9 ;双数有:2 4 6 8 10

  三、以比赛的形式让幼儿进一步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师:小蜜蜂们真棒!采了这么多的花蜜,还认识了单数和双数。现在老师要跟你们玩一个游戏,把你们分成两队--A队和B队 问题回答对的,那一队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看哪队得到的红旗最多,那队就是冠军,每人将会得到一份小礼物。现在比赛开始,小蜜蜂们加油了!

  (一)第一轮 :必答题请认真听题:

  1、请两队的两位小朋友找出1-10中所有的单数。

  2、请两队的两位小朋友找出1-10中所有的双数。

  (注:对幼儿的回答及时面向全体进行验证)(二)第二轮:抢答题教师讲解规则:当我说:"预备,开始"后,看哪队的小蜜蜂先举手,就请哪队回答。回答错了,机会就给另一队。

  1、请说出1-10中最大的单数。

  2、请说出1-10中最大的双数。

  3、请说出1-10中最小的单数和双数。

  4、请说出比5大的单数。

  5、请说出比8小的双数。

  (注:对幼儿的回答及时面向全体进行验证)(三)第四轮:附加题规则:两队各派一位代表进行石头剪刀布,决定哪队先回答,答对加一面红旗。(进行两次)1、说出我们身体上哪些是单数的?(如一个头,一个鼻子,一张嘴等)2、说出身体上哪些是双数的?(如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只手等)(四)比赛结束,评出本次比赛的获胜方。

  四、拓展幼儿的经验

  1、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了数字。那你们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单数和双数呢?(门牌号、车牌)2、(出示门牌号车牌)提问 :这是什么?

  那么它是单数还是双数呢?

  教师小结:我来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其实一个数不管它有多大多长,只要它的尾数(最后一个数)是单数,那么它就是单数。如果它的尾数是双数,那么这一整个数就是双数。

  五、幼儿操作联系:

  停车场1、(出示停车场)现在马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了,所以我们都倡导大家要文明停车,我们也来帮帮忙,把车牌号是单数的车停在一起,把车牌号是双数的车停在一起,你们愿意吗?

  2、幼儿操作。

  教学反思:

  如何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数学活动的主要目标。世界学前教育之父福禄贝尔最早提出对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主张,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我设计的这个教学活动,拚弃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以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小百科:单数是数学中正奇数的别称。在数学中与双数(正的偶数)相对,可以表示为形如2n+1的数(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操作中进一步感知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基本特征,发现几种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尝试用语言描述。

  2.感受图形变化的多样和有趣,产生观察、探究图形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正方形或长方形纸人手一张,剪刀、小盘子人手各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说说正方形和长方形

  1.说说正(长)方形的特征

  师:看一看你的这张纸,它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是什么样子的?(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长方形呢?(有四条边,相对的两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

  2.操作验证

  师: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这张纸是正方形(长方形)的呢?

  引导幼儿用对折、比较的方法验证纸的形状。

  (二)图形变一变

  1.变一变正方形(长方形)

  (1)用折一折的方法,尝试将正方形变成长方形,长方形变成正方形。

  (2)交流“变”的方法。

  (3)将折去部分的纸剪下,放到盘子里。

  (4)再次变一变,将正方形(长方形)变回原来的形状。(直接折和剪)

  2.变一变其它图形

  (1)说一说用折的方法,正方形(长方形)还可以变成什么图形。

  (2)引导幼儿先折后剪,将正方形(长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两个梯形。

  (3)交流“变”的方法,重点认识梯形的主要特征,辨识梯形。

  3.幼儿说说自己还想变的新图形,根据情况简单认识菱形等图形,激发幼儿变图形的兴趣。

  (三)图形拼一拼

  1.数一数:一共变出了多少图形?每种图形有几个。

  2.尝试用变出来的图形拼一样东西或一幅图,并交流。

  3.将变出来的图形拼合成一开始的正方形(长方形)。

  (四)小结

  师: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一张看起来没有用的废纸 ,可以让我们玩图形拼一拼、变一变的游戏。以后当你无聊的时候,你可以找一张纸来玩一玩,像今天这样剪图形、拼图形,也可以……

  几何图形的学习,从小班到大班,从幼儿园到小学,都有相关的内容。不同之处在于,认识的深度,对幼儿的思维要求有所不同。同样,小、中、大班幼儿认识图形也有一个过程:

  ●小班:能正确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但他们不是从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所以幼儿会把圆形说成太阳,正方形说成是手帕。

  ●中班:能正确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和梯形,且能逐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逐步做到图形守恒,不受图形的大小、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地辨认图形;能对相似的平面图形加以比较,理解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对平面图形的组合拼搭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以及一定的创造性。

  ●大班:能够理解一种图形的典型特征,并在头脑中形成某种图形的“标准样式”,从而进行正确的判断;能进一步理解图形之间较复杂的组合关系,如:长方形与三角形、梯形之间的组合关系。

  一、对活动价值的思考

  设计这一活动,目的就在于让幼儿亲历探索图形特征的过程,在看看、折折、剪剪中进一步丰富有关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基本特征的直观经验。因为有了小、中班的图形学习经验的积累,到了大班阶段,已不仅仅局限于辨认图形。一方面,我关注了引导幼儿运用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如观察、比较等探索图形特征,另一方面,引导幼儿尝试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所以这也是一个帮助幼儿梳理思维的过程。这对幼儿以后进入小学学习几何图形是很有价值的。

  二、对活动设计的说明

  1.力求“简单、真实、自然、有效”。“简单、真实、自然、有效”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追求 ,本次活动我也尽量做到这一点。活动中提供给幼儿的就是一张纸(而且是废纸),一把剪刀,幼儿在玩“图形变变变”的游戏中获得了新的经验。我推崇自然、融洽的教学氛围,以整合理念为指导,自然渗透多种对幼儿长远发展有价值的东西。如:倾听的习惯、按要求操作的习惯、有序的操作习惯、多角度思考的习惯、环保的理念等,让幼儿在丰富数学经验的过程中,能力得到发展,习惯得到培养。

  2.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

  本活动一共有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设计都考虑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学习特点。第一层次是辨识正方形和长方形,一是运用已有经验回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二是用对折、比较的方法验证。我采用先说正方形再说长方形的方法,主要是考虑到幼儿的认识特点,正方形的特征比长方形的特征容易描述,在描述完正方形特征后再说说长方形的特征并比较两者的异同也比较自然。而验证图形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难点。在分享同伴学习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幼儿学习正确的验证方法,从而知道了“很多东西光靠眼睛看是不行的,还要动手比一比、试一试。”

  第二层次是正方形变长方形,长方形变正方形,然后再反过来变回原来的形状。这样设计一方面让幼儿感受了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另一方面给了每个幼儿都有尝试两种变法的经历。很明显正方形变长方形对幼儿来说很容易,而长方形变正方形就有点难度,这里还是用了同伴资源,让幼儿相互学习变的方法,在“变”中进一步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次是“变一变其它图形”,主要是变三角形和梯形。这一步相对前面几步有所放开,只要求幼儿用“先折后剪”的方法,变出除正方形、长方形以外的图形。其实这次“变”并不是很难,而难就难在操作的要求上 ,有一些孩子习惯拿剪刀随意剪,而今天恰恰要求他们先折后剪,让图形更加标准,这对他们也是一个挑战。在这个环节,采用“变式”的方法进一步认识梯形的特点是一重点,将一个梯形变为两个梯形就是对其特征的巩固。

  第四层次是汇总数数图形的种类和数量,尝试用变出的图形纸拼图,在拼图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组合与变化。而拼出完整的一张纸,一方面给幼儿一种成功和有趣感,另一方面也让幼儿体验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活动结束前,引导幼儿发现一张废纸的用途,渗透环保理念。

  3.关注幼儿良好的学习和操作习惯的培养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按要求规范操作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也比较强调这一点:“我们今天玩的这个游戏每一步都会有不同的要求,不听清楚的话你可能会玩不下去,所以一定要认真听清要求哦。”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配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配的含义。

  2、在教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平均分享玩具或者事物等,培养分享意识和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具:苹果6个,梨10个。

  学具:操作题(若干)

  教学过程

  (一)体会分配的含义。

  1、出示苹果6个,让幼儿随意分一分。

  ——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是什么?

  ——那我们来数一数有几个苹果呢?

  2、请幼儿说说是怎样分的?

  ——哦,那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把苹果分一分,你 想怎么分就怎么分,谁愿意来呢?

  ——那请问你是怎样分的呢?(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分的是几和几)

  ——我们来表扬一下这位小朋友!

  3、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各种不同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有两种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那我们还可以怎样分呢?

  4、小结:把物体分成两份,或多份。每一份的数量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放每一份都是一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配”。

  5、教师讲述平均分配的概念,让幼儿学会说概念。

  (二)进一步理解平均分配的含义。

  1、教师出示10个梨,演示几种分法,让幼儿说说是不是平均分配。

  2、如果是平均分配,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

  3、再让幼儿学说平均分配的概念。

  (三)幼儿操作。

  教师取8张卡片平均分配,让幼儿和教师一起来按要求分配。

  1、8个圆片分成两份,每份几个?

  2、8个圆片分成四份,每份几个?

  3、8个圆片每份1个,可以分成几份?

  (四)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作业单上的操作题。

  “现在请小朋友拿出筐子里的操作题和铅笔,每个小朋友只拿一张操作题,然后请家长辅导孩子完成操作题。”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平均分配的意义,也能对人事物进行平均分配。首先我不是凭空讲课,使幼儿理解更困难。而是以实物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幼儿能更明了的学到知识,理解平均分配。最后以操作题的方式,让幼儿对平均分配进行巩固练习。

  在本次活动中,我也发现了很多不足。由于家长在孩子旁边,孩子们就会有一定的注意力分散,所以导致了孩子们上课时的注意力不够,就直接影响到了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孩子对概念还不是很够理解,平均分配还不够着重突出。我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进不足,努力把教学工作做到更好。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1、我找到了数字

  准 备:笔、纸

  组织策略:

  ⑴提问引出话题:你找到了数字吗?

  ⑵请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⑶展示幼儿的记录,采用结伴及小组交流的方式说说自己的发现。

  2、长高了吗?长胖了吗?

  准 备:每名幼儿在中班和大班的身长体重测量结果卡(中班、大班用不同颜色区分,身长、体重后留有空格让幼儿做标记)组织策略:

  ⑴谈话引起幼儿对保健老师体检测量身长体重的回忆。

  ⑵出示幼儿体检记录卡,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的内容。

  ⑶幼儿比较自己中、大班的体检记录,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长。

  ⑷展示幼儿的记录,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幼儿园里的数字

  准 备:选择晴朗的天气

  组织策略:

  ⑴提问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我们幼儿园里有没有数字?哪里有数字?

  ⑵幼儿自由结伴在幼儿园里寻找数字。

  ⑶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4、有哪些数字?

  准 备:幼儿与家长共同探索的记录单,实物投影或视频探头。

  组织策略:

  ⑴用视频探头分别展示个别幼儿和家长探索发现的记录单,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和家长探索的结果。

  ⑵小结归纳幼儿与家长的发现。

  ⑶将幼儿与家长的探索结果放大,展示在活动室中,进一步激发探索的兴趣,加深对数字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5、我家里的数字

  准 备:幼儿自己的探索记录卡或收集的有数字的实物,视频探头。

  组织策略:

  ⑴结伴交谈:我家里也有数字

  ⑵展示幼儿探索的记录卡并请幼儿介绍数字表示的用途。

  ⑶观察幼儿收集来的实物,讨论: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

  6、汽车上的数字

  准 备:事前与梁超小朋友的爸爸(汽车司机)取得联系,做好介绍汽车上位置、不同部件上数字用途的准备

  组织策略:

  ⑴提出前一次活动中的问题,引发兴趣。

  ⑵介绍前来做客的梁叔叔。

  ⑶幼儿向叔叔提出自己探索中遇到的有关汽车上许多有关数字的问题。

  ⑷参观叔叔的汽车,了解汽车上不同部件、不同位置上的数字的用途。

  7、书写数字1—10(此活动可分几次完成)

  准 备:笔,日字格纸,书写在日字格中数字卡1—10,黑板,粉笔。。

  组织策略:

  ⑴观察数字卡片,了解数字的书写要求

  ⑵教师示范数字在日字格中书写规范。

  ⑶幼儿练习,正确地书写数字1—10。

  8、数字连画(此活动可放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准 备:数点图(提供的图片按序连接后呈一个具体的物体形象)

  组织策略:

  ⑴找一找图上有哪些数字?

  ⑵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

  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

  ⑷按照数序连线,看看是什么?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9、数字变形画

  准 备:幼儿和教师共同收集的藏有数字的图画和由变形的数字组成的画

  [page_break] 组织策略:

  ⑴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什么?

  ⑵找一找1—10 的数字躲藏在哪里?

  ⑶按照数序顺数和倒数。

  10、数字的加减(结合主题探索活动超市购物活动进行)

  11、音乐中的数字(哆嘞咪)

  准 备:汪明子和妈妈收集的音乐教室里的音阶图,学习乐器的孩

  子们收集的乐谱。

  组织策略:

  ⑴观察幼儿收集来的图片和乐谱

  ⑵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探索。

  ⑶用唱名读一读乐谱中的数字。

  (此活动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围绕音乐进行的主题探索活动)

  12、我做的……上有数字

  准 备:笔、纸、幼儿收集的废旧纸盒、浆糊、胶带等

  组织策略:

  ⑴谈话:“我想做……”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想制作的物体以及上面数字的意义。

  ⑵幼儿自由交谈,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设想。

  ⑶幼儿用笔画出自己的设计。

  ⑷幼儿利用自己准备好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设计、制作一件有数字的物体。

  (此活动分为前后两次进行,前一次为谈话设计,后一次为制作。两次活动之间给幼儿1—2天收集、准备材料的时间)

  13、我们来测量

  准 备:幼儿收集的各种测量工具。

  组织策略:

  ⑴认识各种测量工具,了解量尺上的数字的作用。

  ⑵讨论:怎样测量

  ⑶探索:我是这样测量的

  (此活动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围绕测量进行的主题探索活动)

  14、举办“有用的数字”展览

  准 备:幼儿收集的有数字的实物,幼儿自己设计制作的有数字的物体,办展览需要的材料(纸、笔、泡沫板、大头针、回形针、胶带、积木等)

  组织策略:

  ⑴谈话:你们还想用大家收集的和自己制作的有数字的物品做什么?

  ⑵讨论:在哪里办展览?

  ⑶自己动手,为展览作准备(选择场地、物品分类、布置展览等)。

  ⑷举办“有用的数字”展。

  15、认识时钟

  准 备:幼儿收集的各种时钟

  组织策略:

  ⑴小小时钟展

  ⑵时钟是怎样表示时间的?

  ⑶自己做时钟

  ⑷我设计的时钟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 学习将收集的种子进行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 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蚕豆、黄豆、赤豆各十颗)

  2、纸板人手一张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看看桌子上有什么?” (蚕豆、黄豆、赤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种子)

  2、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

  “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图一)

  “请你们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红豆,因为有红豆标记)

  “第二、第三条线呢?”(黄豆、蚕豆)

  “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排全排完了

  不要收,数一数,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2)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

  “红豆有几颗?”(十颗)“黄豆有几颗?”(十颗)“蚕豆呢?”(十颗)“它们都是十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不一样)

  (4)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因为红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为蚕豆大,所以排得最长。因为黄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5)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3、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

  “看看纸板上有什么?”(种子标记、线)“这三条线怎么样?”(一样长)

  (2)设疑、引导幼儿思考

  “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A:一样,B、不一样)

  (3)交待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4)讲述操作结果。

  (不一样多,红豆用得最多,蚕豆最少)

  (5)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呢?”

  (6)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四、游戏:走钢丝。

  “请小朋友找你的爸爸、妈妈一起来做走钢丝的游戏。自己找一段距离,从起点线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你的爸爸妈妈用了几步?”

  “想一想,为什么爸爸妈妈用的步子少,你们用的多呢?”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扑克牌,能根据扑克牌的特征进行分类

  2、通过猜数游戏,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及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

  3、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

  4、感受操作活动带来的快乐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扑克牌的特征,并根据其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难点】

  根据扑克牌的不同特征进行接龙游戏,并有一定的合作意识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扑克牌

  1、引入活动

  (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扑克牌)

  (2)老师给你们每组发了一副扑克牌(除J、Q、K),请你们观察一下,看看扑克牌上都有什么?它们有什么规律?(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3)教师可适时引导:扑克牌上有什么?(数字)都是些几啊?那除了数字,还有什么颜色呢?(红色、黑色)相同的颜色,图案一样吗?(梅花、方块、红桃、黑桃)

  小结:每副扑克牌都是有顺序的,按数字1—10排列,同样的数字上有四种图案:扑克牌上的图案数量和数字是相对应的。

  2、分类游戏

  (1)教师:原来扑克牌上有不同的数字,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图案。那我们今天就来玩分一分的游戏,好吗?

  (2)请每位幼儿拿10张扑克牌,找到特征,进行分类

  (3)幼儿操作

  (4)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分法)

  二、扑克牌接龙(小组合作游戏)

  1、每位幼儿10张扑克牌,小组共同商量,进行扑克接龙

  2、建议:

  (1)按两种颜色

  (2)按四种图案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按单双数

  (5)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小组代表介绍接龙规律

  三、扑克猜数(两人合作游戏)

  1、教师:接下来我们来玩扑克猜数的游戏,需要两个好朋友共同合作,你们想玩吗?

  2、介绍游戏规则:

  一名幼儿手拿"1—10"同一花色的扑克牌,把扑克牌洗好,另一名幼儿任意抽去一张,藏起来,第一名幼儿猜猜藏起来的是哪一张牌

  3、教师示范,幼儿共同寻找方法

  4、幼儿操作,轮流游戏

  【活动延伸】

  游戏《扑克站起来》

  教师:扑克牌还有很多玩法,还可以神奇的站起来呢!请小朋友们回去之后试一试怎样让扑克牌站起来,好吗?

  【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能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并让幼儿在玩中学数学,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快乐这是非常难得的。扑克牌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能有这么多的数学的奥秘,是教师注意观察生活,并把生活中的数学提升到课堂,幼儿在这种趣味数学活动中不仅学到到数学知识,也会自觉地的寻找生活中数学发现,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体验。扑克牌简便轻巧,玩起来千变万化,引人入胜,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操作扑克,来玩数学游戏,幼儿能在扑克牌中,了解很多很多的数学游戏和数学奥秘。教师通过扑克游戏,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游戏化,使孩子玩得轻松,学得愉快。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复习8以内加减和9的第一、二组加减。

  2、在学习9的第一、二组加减的基础上继续学习9的第三、四组加减。

  3、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9的第一、二组加减法的经验。

  2、算式卡片若干张、9的分解组合卡片、9的第一、二组加减卡片、实物图片卡片4张,幼儿操作纸人手一张、笔、橡皮

  活动过程:

  一、复习8以内的加减及9的第一、二组加减。

  1、开火车游戏。

  师:我们已经玩过开火车的游戏,今天我们再来玩一次,今天我们玩开火车的游戏老师要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听到“哧”的声音,我们就要停下来算准开火车的时间,火车才能出发;

  游戏儿歌:我的火车就要开,几点开,你们猜?(出示算数卡)

  2、复习9的分解组成。

  师: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9的分解组成,我把卡片放在胸前你们就一起说,我把卡片放在哪个小朋友面前,哪个小朋友就来回答。(出示9的分解组成卡片)

  3、复习9的第一、二组加减。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9的第一、二组加减,谁来说说看(幼儿讲述),老师把9的第一、二组加减写在卡片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学习9的第三、四组加减。

  1、学习9的第三组加减。

  (依次出示三幅图)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幅图片上有什么?有几只蝴蝶?第三幅上一共有几只蝴蝶?能不能看着这三幅图列出一道算式?(幼儿讲述)3+6=9。

  现在我把图片换一下位置,我们再来看看这三幅图有什么不一样?(6+3=9)

  同样方法,列出2道减法。(9-3=6、9-6=3)出示板书。

  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9的第三组加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学习9的第四组加减。

  师:老师还带来了另外一幅图(出示图片),你们看图上有什么?有什么不一样?刚才我们看着三幅图列出了4道算式,我们能不能看着这一幅图片列出4道算式呢?(幼儿讲述)

  4+5=9 5+4=9 9-4=5 9-5=4

  3、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知识9的第三、四组加减,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三、幼儿操作活动。

  1、今天我们学习的9的第三、四组加减你们记住了吗,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老师给每一个小朋友准备了操作纸,在写的时候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四、评价

  1、表扬并鼓励做对的幼儿。

  2、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