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16 12:56:37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九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九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教学重点

  1.掌握难认、难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教学准备

  背景资料、图片、配乐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有一群孩子,他们因为先天的或后天的某些原因,永远告别了光明与色彩,一生笼罩在黑暗中。(教师一边叙述一边播放有关盲童的录像资料)

  他们原本以为自己的生活永远也不再有希望,但是善良的人们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美好的环境,带他们在“指尖的世界”里重新找到希望。

  板书课题:指尖的世界

  2.齐读课题,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生自由读课文。

  提示:(1)读准确,读通顺。

  (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检测初读情况。学习会认字。

  3.再读课文。复习会认字,学习会写字。

  提示:(1)读流利,知内容。

  (2)说说课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叙述的?

  生再读课文,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理清脉络。

  三、品读课文,走近“指尖的世界”

  出示阅读提示:找到文中最打动你的段落,做上记号,读一读,在脑中想象出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全班交流。(学情预设,重点指导朗读及体会)

  (1)“虽然孩子们看不见阳光,看不见绿树,看不见日日进出的朱红色校门和里面一片多彩的天地……但是,他们体会到了,身上那暖暖的感觉是太阳给的;走近那些小树,能闻到叶子的清香;靠近花园,能闻见花的香甜;他们知道,操场的尽头有一个音乐喷泉,那里有美妙的音乐和欢快的水珠一起舞蹈。”

  这段话用一系列的排比,用看不见与能闻、能听的对比,表现出盲孩子们在学校生活的快乐。学生对这种快乐可能较难理解,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可联系课前他们查找的资料及之前观看的录像,两相对比,让学生明白在盲人学校里的孩子也是快乐的。

  练习用“虽然孩子们看不见……但是,他们……”说话。想象盲孩子们在学校的其他生活情形,再指名朗读。

  (2)“学校里有琴房,琴声悦耳,一个孩子正陶醉在音乐里。他的'指尖轻快地在黑白琴键上移动,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谱。对喜欢音乐的盲孩子而言,音乐是另一个世界,一个自己创造的完美世界。”

  提示:他可能在想什么?如果此刻你在他旁边,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他吗?

  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

  (3)“有时,孩子们还玩儿足球。足球是特制的,里面装着铃铛,滚动时发出清脆的声音。孩子们跑几步,停下来听听,再跑几步,咿咿呀呀地交换意见。比赛时,他们在球门上挂上风铃,叮叮当当的声音,指引着他们投入地奔跑。”

  联系学生踢足球的经验理解:正常人踢足球不难,可是对于盲童来说,奔跑就很困难了,更何况去踢球。但是他们克服了这些困难,而且玩得非常开心。让学生体会盲孩子因为自己也能踢球而产生的自豪感、快乐感,想象画面,激情地朗读。

  四、布置作业

  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自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

  1.文中哪些地方你读不懂?

  2.生质疑。

  3.教师梳理,能够由学生互相解答的不必讲解,难懂的准备讨论。

  二、深入理解,走进“指尖的世界”

  1.“所幸的是,总有善良的人们愿意给他们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他们相信,无法驱走黑暗的时候,美好的心灵更是可贵的明灯。”

  “善良的人们”指的是那些关爱盲人的人,为盲人教育工作奔走奉献的人。“美好的心灵”指对生活充满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心。

  (课件:补充西藏盲人学校德籍女校长的资料以及这篇课文的创作背景,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他们善良美好的品质,受到思想的熏陶。)

  师:带着对他们的崇敬赞美之情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2.“厚厚的盲文课本,由许许多多凹凸的小点组成。孩子们静静地读着,指尖灵巧地移动,仿佛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长廊里。”

  “长廊”指什么?学校。板书:学校

  为什么把学校比作一条长廊?

  理解:学校就是教育孩子认识世界,走向生活的长廊。

  课题为“指尖的世界”,现在你如何理解?

  盲孩子失去眼睛,他们看不见,他们最直接地感知事物、生活的方式就是触摸。通过双手读书学习,弹琴画画。对于常人来说,世界在我们的眼里,而对于他们来说,世界在他们的指尖上。

  3.“但若是每一日,他们的快乐与信心都多一点儿,那么,他们便会在都市的转角、在树梢送来的微风中、在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之间,看到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

  “都市的转角”“树梢送来的微风”“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指什么?

  指的是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

  他们“曾经想过”什么呢?而他们“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又指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盲孩子虽然看不见这个多彩世界,但在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或许是路人的帮助,或许是清晨凉爽的微风,依然能让他们感知到这个世界的美。体会这句话告诉我们:对生活要充满信心,要有乐观的心态。

  板书:自信、乐观

  幸福的生活

  三、扩展延伸

  1.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可以谈向盲孩子学习乐观、自信地面对学习与生活;可以谈盲人成功的事迹……

  2.总结:只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并为之努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布置作业

  1.复习会写字。听写。

  2.写下你读后的感想。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4.写一条公益广告,号召人们加入到关爱残障人的行动中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细腻的描写所包含的对大自然的热爱。

  2、感受比喻的妙用。

  3、学习生字词,朗诵课文。

  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作者对夕照景色的精彩描写。

  学习比喻的妙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全文内容,初知夕照的美好。了解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学会其中的句子。

  学习过程:

  一、检查课前预习,生字词的.学习。

  1、出示生字词。抽查生字词的情况。

  2、组词训练。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导并引导加深理解。

  3、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了什么?

  4、夕照的迷人在什么地方呢?分别在课文中的什么段落?

  5、教师引导大家理解。

  大家再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上面的景色的?

  仔细看看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美景的?

  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课文是怎样描写它们的,找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6、可不可以用自己的话把你想象到的景象描绘一下。

  四、总结本课时:

  夕照的景色是美丽的,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这美丽的景色,让每个人都来爱我们的大自然,让大自然永远美丽下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进一步学习课文,学习方法的总结,体会比喻的妙用。学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来写句子。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语,检查学习情况。

  2、说说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进行品析。

  二、继续学习本课。

  1、有感情地朗读本课。说说自己学习本课总的感受。

  2、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你从本课的学习中了解了哪些学习方法。

  3、体会比喻的妙用。

  找找文中出现的比喻句,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体会这些比喻有什么作用。

  用自己的话并且用上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写自己生活中见到的美景。

  4、这一段描写的景色美吗?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学生进行感情朗读的训练。

  三、小结本课时。

  夕照是美丽的,充满诗意的,充满生机的。夕阳还会变成怎么样呢?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写写生字词语。

  2、找出2、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进行仔细体会。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冬天玩过冰吗?感觉怎样?试想一下,用冰能取到火吗?该怎样取呢?你还有多少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把握不准读音的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认识它。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生字词:

  1、要求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规律或其它方法快速记生字字型,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难记的生字抄两遍。

  3、再认真读课文。

  四、反复读第一自然段:

  1、边看图片,边想象,那里的'天气怎样?你感受到什么?。

  2、可以同桌互相描述,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描述。

  3、再读第一段,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什么?

  五、整体感知。

  1、在南极变化无常的天气里,探险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

  2、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困难。

  3、你能说说怎样用冰取火?

  六、找几句类似的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体会用词的准确、形象、生动。

  七、小结本课学习的收获,齐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新笔画:横折斜钩。

  2.主动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秋天的美。

  教学重点

  1.能按要求认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秋天的美。

  教学难点

  1.掌握会写字,掌握新笔画。

  2.感悟各种颜色的树叶纷纷飘落的美景。

  教学准备

  1.做成树叶状的生字卡片。放大的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看看天气的变化,花、草、树木、动物等与夏天有什么不一样,采集一些不同的树木的树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情境图,感受秋天的美

  1.小朋友,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

  2.今天,老师带给小朋友们一幅美丽的图画,想看吗?(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

  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是秋天来了?

  小结:是啊,秋天来了,天气凉了,金黄的稻谷铺满田野,沉甸甸的水果挂在枝头。我们每天上学、放学,走在小路上、校园里,看到最多的就是那一棵棵树正在落叶。树叶在空中飞舞好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有时还飘落到我们身上呢!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第8课《金色的秋天》。(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小朋友们学完了汉语拼音,我知道大家都学得很好,会用拼音来读课文了。现在,请小朋友自己读吧,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拼音。我来听听谁读得准确又流利。

  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巡视,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发音。

  2.听到小朋友们读得这么好听,我也想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教师范读)

  3.指名两个学生一人读一段,读后评价,主要纠正发音。

  4.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只要学生大体谈谈自己的感觉,如落叶像蝴蝶真漂亮,我喜欢秋天等。)

  (三)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把生字放到课文的词语中、句子中读一读。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哪儿见过这些生字。

  2.读“大树的信”。

  (事先把做成落叶状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画好的“大树”上。这时,让“树叶”一片片飘落。)看,这一片片树叶是大树写给大地妈妈的信,秋风姑娘帮着送信,你能帮忙读信吗?

  请学生上台来读“信”。带大家读出。

  3.同桌互相考一考生字是否认识。

  (四)中间休息

  教师教读儿歌:

  落叶

  秋风吹,

  树叶摇,

  红叶黄叶往下掉。

  红树叶,

  黄树叶,

  片片飞来像蝴蝶。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风、气、飞、中。学生认读。

  2.学习新笔画:横斜钩。

  (1)观察“风、气、飞”中有什么相同的笔画。

  这个笔画叫做“横斜钩”,跟老师说一遍。

  (2)(范写横斜钩)跟着老师书空:

  教案《语文A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秋天》教案》,

  横斜钩先写横,再竖,到中间时向右斜,顿笔向上写出钩。斜钩要有力。

  (3)学生写一遍这个新笔画。

  3.跟着老师的范写来写“风、气、飞”三字,注意笔顺。

  风:竖撇,横斜钩,撇,点。

  气:撇,横,横,横斜钩。(中间的横短一些。)

  飞:横斜钩,撇,点。

  4.“中”字较容易写,注意“口”写在田字格正中偏上,一竖写在竖中线上,要有力。

  5.学生描红、练写。老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

  2.读读“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3.上节课,小朋友们已经把课文读通顺了。现在,谁愿意来看着图读一读?

  (出示放大的插图)指名朗读。

  4.读后评议。小结:我们要读得更好、更美,就要来认真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内容,感悟秋天的美

  1.指名读第一节。

  师:秋天天蓝蓝的,云儿白白的。“天气一天天凉了”,你有这感受吗?

  齐读第一节。

  2.学习第二节。

  (1)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节,同桌可以比一比谁读得好。

  (2)出示教师和学生课前收集的不同树的落叶,让学生看一看,说说它的颜色、形状,是什么树的落叶。

  师:这么多的落叶,颜色不同,书上用一句话来告诉了我们。是哪一句?

  课件呈现句子:“有红的,有黄的,还有半黄半绿的。”指导读这一句。注意停顿:有/红的,有/黄的,还有/半黄半绿的。

  (3)这么多不同颜色的树叶,在空中飞舞,好像什么?

  出示句子:“一片片树叶在风中飞舞,好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看课件上树叶飞舞的情景。

  请小朋友拿着自己捡来的树叶,演示树叶从上往下飘飞的样子。一边演示一边读这一句。

  指导长句子的停顿:一片片树叶/在空中/飞舞,好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4)美丽的树叶,离开了树妈妈,它们会怎样呢?

  课件呈现句子:“它们飞呀,飘哇,纷纷向树妈妈告别。”

  指名读这一句。

  师:多么可爱的孩子啊。我想做一回树妈妈,你们愿意做我的孩子吗?孩子向妈妈告别会说些什么呢?我们来表演一下。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教学准备:

  1、学生人手1份短文材料;

  2、小黑板。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归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一、概念入手,揭示课题。

  出示学习单一:

  1、通过预习《分册指导复习纲要》上的相关内容,你知道阅读文章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2、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做上标记。

  明确阅读文章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内容?(一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作用;二是归纳段意;三归纳主要内容;四是体会思想感情,五是揣摩表达顺序。)

  二、自主复习,梳理方法。

  (一)复习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1、复习课文

  学习单二:

  1、请找出本册教材中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课文,各选择一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小组交流:你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3、时间:5分钟

  复习写人(《天游峰的扫路人》)、记事(《半截蜡烛》《三打白骨精》《卢沟桥烽火》)、写景状物(《广玉兰》、《夹竹桃》)的文章,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想想用什么方法概括。

  2、讨论,小结,让学生明确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

  段意归纳法(《孔子游春》《理想的风筝》)

  文题扩展法《三打白骨精》《莫泊桑拜师》

  重点归纳法也可以理解为(找中心句)《广玉兰》

  (二)复习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

  1、复习课文

  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到的思想,要求学生思考:怎样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课文内容思想从重点词句段体会

  《夹竹桃》围绕夹竹桃写了夹竹桃的任性可贵和月光下的美。

  《三打白骨精》讲孙悟空三次打白骨精,终于打死了白骨精。

  2、讨论、小结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即:边读边问为什么(抓住主要词句段)]

  三、综合运用,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抓住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下面,老师想检查同学们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些方法。

  2、出示短文《最优秀的人是谁》,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3、师生共同评议、交流。

  4、师小结,鼓励:瞧!大家已经能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了,真聪明!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学习单三:

  1、课后请同学们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运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2、完成《复习指导纲要》上的一篇短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课件、投影

  第一教时

  一、激趣导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景的课文,板书:2、三亚落日。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本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课文却特意写了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⑴范读(要对学生提出聆听时的要求)

  ⑵学生自由练读。

  ⑶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题目一看就知道,怎样改变一下来概括主要内容呢?(这篇写景的短文,主要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

  ⑷给课文划分段落。

  提示课文那几小节直接写三亚日落的美景?3—5节可以作为一个段落。课文第一、第二小节分别作为一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练读第一节。

  2、指名读第一节,相机正音。

  3、从课文第一自然段可以看出作者看三亚落日的总体感受怎样?理解“美妙绝伦”和“一点也不……逊色”的意思。

  4、朗读指导:重点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等词。(要求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5、概括这一自然段段意。(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在三亚看落日怎样有诗意呢?三亚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1、指名读课文。

  2、三亚是个怎样的地方呢?是一个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的地方。

  3、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上作记号。

  交流:

  海:蓝透了

  椰树:挺拔俊秀碧玉一般

  海鸥:洁白

  沙滩:金灿灿亮闪闪软软

  4、小结:的确,三亚就像同学们描绘的`那样,是一个很美的地方,是一个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的地方。你们看,那里的天和海蓝极了。(引读: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挺拔俊秀的椰子树……沙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作者抓住了海、椰树、海鸥等富有热带风情的景物来描写的

  5、同学们,你们喜欢三亚的热带风光吗?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五、检查生字词

  ⒈出示生字词。

  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光芒 硕大无比 玫瑰 涨溢

  一盏蘸 椰子树 摇曳 搔着 醉醺醺 软软悄然无声

  2、指名朗读。注意“硕”“盏”是翘舌音,“硕”的韵母是“uo”;“搔”是平舌音。“悄然无声”的“悄”要读“qiǎo”。

  六、写字指导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提示:溅、涨:左中右结构,三部分要写得紧凑。芒:-亡下结构,“亡”不要漏掉点。敛:第二画是“、”,第七画是“-”。

  2、做课堂练习。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有感情读读第一、二自然段。

  二、精读第三段

  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

  1.自由读第3、4自然段,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色的不同。

  2.交流:

  (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板书:像孩童)

  投影映示: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①哪些地方写出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红扑扑、抖落、溅出)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③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

  ④指导朗读。要求抓住关键问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

  (2)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

  (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在海面蹦跳--轻快入水)

  ①投影映示: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厂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a.轻声读这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

  b、指名说。(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板书:像灯笼)

  c.指导朗读第二个句子。

  ②读夕阳“在海面蹦跳”的句子。

  a。你怎么理解句中的“再一次”?

  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

  c.想象夕阳在“海面蹦跳”的情景i

  d.指导朗读。

  ③投影映示: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人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分组读两个句子,比较两句话:写法的不同。

  b、第二句话运用了比拟的方法,好在哪里?

  c.指名说。(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日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板书:像跳水员)

  d.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

  e.齐读第二句话。

  (3)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是怎样看落日的,找一找有关语句。(“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

  为什么要写这些? (突出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赞赏和惊叹,同时也从侧面突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

  3.通读本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指名读,再抄下来。

  4、指导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课文

  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包含着作者对这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

  让我们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奇景观。

  六、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综合实践活动:

  之(1)组织学生阅读补充教材上的巴金《海上日出》。

  之(2)从“光、色、日、霞”四个字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资料,进行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10个生字,描摹6个字,积累10个词语,理解“婀娜多姿、寒碜、不畏严寒、色彩斑斓”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至九节.

  3、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含羞草名字的由来,了解含羞草叶子能够垂下合拢的特征。

  4、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尝试积累描写花草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出示图片)

  (板书:含羞草)

  2、你们知道含羞草有什么特点吗?

  师:含羞草的叶子之所以会垂下合拢,这里还藏着一个动听的童话故事,想不想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0课。

  3、出示课题:40、含羞草。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第13节

  1、轻声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一节告诉我们它叫含羞草?

  2、出示第13节。

  3、(预设:1、含羞草什么意思?

  2、为什么后来叫它含羞草了?

  3、为什么一碰它就收拢叶子?)

  4、齐读第13节。

  5、过渡:原来含羞草一开始叫得意草,那么为什么会叫它得意草呢?

  三、再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学习1——5节

  1、过渡:原来含羞草一开始叫得意草,(板书:得意草)人们为什么这样叫它呢?自己轻轻读读课文1——5节,划出有关句子。

  3、示生字:陶、婀、娜、姿,谁来读一读。

  4、点出“翠绿、婀娜多姿、淡雅”等词。

  5、理解“婀娜多姿”这个词吗?

  出示两幅动画效果图,帮助理解“婀娜多姿”这个词。

  6、引读2-4节。

  7、指导读“自我陶醉”这个词。

  8、读“得意扬扬‘这个词。还知道跟它意思相近的词吗?得意洋洋(近义词——自鸣得意)

  9、指导引读1-4小节。

  10、出示第5节:因为它还觉得自己是世界上。。。。。。

  过渡:是呀。难怪它经常----,难怪它----,连主人也觉得它太----。

  (二)学习6——9节

  师:得意草把什么都不放在眼里,真是太自鸣得意了。主人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于是,在一年四季中主人把它放到了不同的地方,让它和其它花儿比一比,看看谁到底更美丽。

  2、先自己读读课文6——9节,再试着根据填空说一说。

  (出示) (季节),得意草与 相比,觉得 ,因

  为 。

  3、小组学习,交流。

  4、认读第4个小节中的词语,

  出示:寒碜 菊花 色彩斑斓 不畏严寒 千姿百态

  理解词义:寒碜、不畏严寒、色彩斑斓。

  5、小朋友,如果你是得意草,当你与那些花儿比过后,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6、交流并板书(羞愧、惭愧)学生字:惭。

  7、分角色读6——9小节。

  (三)学习12节

  1、引读12节。

  2、(出示)指导读得意草的话。

  3、与“惭愧”意思相近的词是----。

  4、“惭”和“ 愧”一样,都是竖心旁,开火车读一读。

  5、过渡:从此之后,得意草就改名叫含羞草了。

  这两个名字,你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四、复习巩固

  1、圈出课文中描写花草的'词语。

  2、交流(出示)

  描写花的词语:婀娜多姿、淡雅、千姿百态、色彩斑斓、不畏严寒

  描写草的词语:翠绿

  五、作业

  1、你能用这些词语和以前学过的描写花草的词语,来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一种植物吗?

  出示:我喜欢 花,因为 。

  (提示:可以从颜色、味道、姿态等方面进行介绍)

  2、从课文中摘录几个描写花草的词语。(至少3个)

  3、抄写课后词语。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2.了解升旗仪式的过程,体会“我”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按照是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至七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我”的所想所感,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照是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年的十月一日,总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庄严神圣的升旗仪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写升旗仪式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问题,不懂的字词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动笔画下来。

  三、检查初读情况,学习生字新词

  1.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纠正易错字读音:摄 冉 冈 焰

  重点识记生字:肃

  3.理解词语

  说一说带点字的意思,再解释词语的意思。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肃:恭敬。

  冉冉升起:慢慢地向上升。冉冉,慢慢地。

  彻夜不息:整夜不灭。彻,通。

 四、把握文章写作顺序

  1.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升旗仪式全过程。除此之外,文章还写了哪些内容?

  2.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

  五、质疑

  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对于易于理解的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即时回答。涉及文章更深意思的问题,写在书边,留在深入读书时共同讨论。

  六、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八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八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升旗仪式?

  2.深入读书,抓住重点语句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升旗仪式中作者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认真读书,动笔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②学生小组内交流阅读收获。

  ③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阅读收获

  要点:

  A“只见一队武警战士,迈着整齐的步伐从城楼下走出,踏过金水桥……”说明武警战士动作一致,步伐整齐有力,经过严格刻苦的训练。他们充分表现了国威、军威。想一想,这段话该怎样读?(指导朗读)

  B重点理解“我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心咚咚直跳,一种从未有过的庄严感从心中升起。”“从未有过的”“庄严”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看到国旗冉冉升起,“我”想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

  3.指名读第八自然段,思考:升旗仪式结束后,“我”又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国旗永远在我心中?

  出示:“国旗呀国旗,你永远在我心中!”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介绍了升旗的全过程,有条理地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五、练习

  背诵文章第五——七自然段。

  六、小结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故事。

  本课位于第五单元,教学训练重点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考虑到课文内容较多,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本课中只起到了练习和巩固作用,因此决定将此放于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的品质。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闪烁锻炼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四、教具使用:

  自制课件、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为抓课文内容做下铺垫。

  2、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目标:温故知新,导入

  课题。1、

  出示绿色的办公室的图片

  2、导语:十月革命前,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革命工作。是什么力量使他克服困难,如此顽强?[略停顿]

  3、今天学习一篇同样背景的关于列宁的课文(板书课题:17.登山,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目标:从多方面汇报预习情况,教师可针对此教学过程

  做适当调整。

  步骤: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书上的语系标记,汇报你的预习情况。

  (1)分段;

  (2)两次经过那条危险的小路;

  (3)路很危险;

  (4)根据预习要求画出了含义深刻的句子。

  [方案一]画出了(出示小黑板)

  这段话在课文中确实有很深的`含义,还有哪些同学也画出了这段话,一起来读。

  [方案二]没有画出

  预习要求中要求同学们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你画了吗?

  (5)质疑问难

  (注:以上几个小步骤均可以打乱,对于同学没有汇报到的内容,教师可以做适当点拨。随机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2、小结:听了同学们的预习汇报,教师发现许多同学在课前就做到了一边读一边想,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对于大家共同存疑的地方,可边学边理解,也可以随时提出。

  3、过渡:预习汇报中,有几位同学曾经提到列宁两次经过了一条危险的小路,请同学们自读(2-18)自然段,从书中画出直接写小路险的句子。

  (三)重点学习课文内容:

  目标:第二段通过抓住重点词,体会小路的险,是第一目标;感受到列宁的害怕是第二目标;体会列宁的勇敢是第三目标。第三段,重在分析两次走过小路的不同,体会列宁话的深刻含义。

  步骤:

  1、学习第二段

  (1)哪位同学能够读一读你从书中画出的句子。(出示路宽。)

  (2)自己读一读,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什么?

  (3)重点词下加点(容、峭壁、深渊)。

  (4)结合课件,谈理解。

  (5)指导朗读。(个别→齐读)

  2、小结:刚才,我们从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的句子,体会出小路的险。(板书:路险)

  3、过渡:这是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险的句子,看看课文,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路险呢?

  4、出示巴果茨基一段话。

  (1)抓住背贴、扭转、不去看、碎小、移动这几个重点词体会路险。

  (2)自己体会读,感受路险。(自己读→个别读)

  (3)文中还有写巴果茨基的句子吗?体会出什么?(联系上文走过几次,体会出巴果茨基紧张的心情。)

  (4)过渡:小路太险了,已经走过几次的巴果茨基在经过小路时仍旧那么紧张,那么小心翼翼,这是我们从巴果茨基经过小路时的情景体会出小路的险。还从哪里可体会出险呢?

  5、出示列宁跟。

  (1)体会路险

  (2)列宁害怕了。(自己体会着读)重点抓住头昏目眩

  (3)过渡:小路太险了,列宁头昏目眩,他害怕了,可是他定了定神,仍然走了过去,从这里你看出什么?(列宁很勇敢)能读出来吗?(个别读→齐读16自然段)

  (注:学生在体会列宁勇敢时,还可联系自己。)

  (4)小结:经过刚才的理解,我们发现这条小路太险了。走过小路,列宁轻轻地舒了口气,与巴果茨基向山顶走去。

  6、(出示课件:日出时动态景色)教师配乐朗读,使学生如临其境。

  总结:走过令人胆战心惊的小路,列宁与巴果茨基站在山顶,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他们心中充满了愉悦。(随机加上对话表演)他们用勇敢迎来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7、学习第三段

  (1)过渡:回去的路上,本不必再走那条危险的小路了,但是列宁仍旧选择了它。列宁这一次走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默读(19-28)自然段,然后展开四人小组讨论。

  (2)学生边说,教师随机板书。

  (3)过渡:通过分析列宁两次经过小路时的不同,我们知道列宁这一次不仅走在前面,而且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4)出示这一次我先走。走了过去。谁能读读这句话?

  (评读后,齐读)

  (5)这一次,列宁怎么毅然、决然地走过这条危险的小路呢?书中没有具体地写出来,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展开想象,补充出来。以四人小组展开讨论,由一位同学执笔把它记录下来。(也可根据图,注意图上列宁的神态)

  (6)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7)简单小评之后,以插入语的形式、带入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8)从列宁两次经过这条小路的不同表现,你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记录下来。(选取一位同学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写完后,站起来直接读。)

  (9)过渡:同学们刚才所写的,正是列宁要说的这段话中的真正含义!

  (10)哪位同学愿意读读列宁说的这段话?(出示一个革命者。)

  (个别读→齐读,读时把列宁战胜困难的勇气读出来。)

  (四)全文总结

  同学们,列宁两次走过这段危险的小路,正是在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啊![停顿]

  十月革命前,列宁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革命工作。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啊!当面对一条令人生畏的小路时,革命者的脚步岂能因害怕而退怯,他战胜困难,战胜自我,勇敢地走了过去。因为他坚信:

  走过黑暗就是黎明!

  克服困难就是胜利!

  只有登上险峰才会迎来曙光!

  教师(用课件)出示列宁的一句名言:

  害怕前进就是后退,应当不顾一切,勇往直前!(学生齐读)

  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象列宁一样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吧!

  七、板书设计:

  17.登山

  路险

  第一次

  必须走

  在后

  停住

  第二次

  仍旧走

  在前

  毅然决然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