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17 19:35:3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集合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集合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

  2、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3、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4、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理解“举例子,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2、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3、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方法:

  研讨探究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题解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要求:1、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

  2、试把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出来;

  3、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研讨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第三、四段。课文第三、四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可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思考:(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2)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三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四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2、朗读第五、六段。这两段论述"乐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思考: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五、小结

  讲演词的第二部分内容理解的重点是阐述什么叫做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做才算是敬业。

  六、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背诵

  学生背诵"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二、继续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七段。

  明确: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广趣味"就是"乐业"。他认为做事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三、探究活动

  (一)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你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中的观点如下: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0、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可以;关键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做资料卡片。

  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的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四、小结课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六段。

  2、选用随堂练习。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拿出几枝盛开的腊梅,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观赏后的感受。

  2、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朝大诗人王安石写的赞美梅花的诗——《梅花》。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回忆学习的步骤,进行自学。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梅墙数寒独遥暗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墙:第五笔是“竖”

  遥:熟字“摇”去掉提手旁,换上走之底,就是“遥远”的“遥”。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字意

  数:几

  凌:冒着,顶着。

  寒:严寒,(交待出这是冬季)。

  遥:远。

  为:因为。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墙角数枝梅:墙角边有几枝梅花。

  凌寒独自开: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遥知不是雪:远远看过去知道那并不是雪,而是盛开的梅花。

  为有暗香来:因为有淡淡的清香随风飘过来。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学生进行朗读,而后评议。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看拼音填空

  liacute;nɡ( )寒 yaacute;o( )远

  ( )巧 ( )动

  2、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字组词

  每( ) ( )

  ( ) ( )

  3、背诵古诗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附:板书设计:

  4 梅花(王安石)

  难字: 墙 遥 寒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诗人借赞颂梅花表达自己坚强的品格。

  2、指导学生欣赏诗句,给学生再现的空间,用画笔亲手画一枝梅花,感受梅花的美,从而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诗人借赞颂梅花表达自己坚强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写一写生字:教师读生字,三个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写完后,大家评议三个同学书写情况,同桌之间对照课本进行相互评议。

  2、背诵古诗:全体同学一起背诵,指名背诵。

  二、进一步理解古诗意思

  1、诗人通过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1)让学生默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在书中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2)自己组织语言练习说一说。

  (3)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

  (学生可以结合梅花不怕寒冷,在百花早已凋零的时候,勇敢地绽开笑脸,斗雪傲霜。从“凌寒独自开”这句看出来;诗人还赞扬了梅花的美丽,像雪一样洁白,从“遥知不是雪”这句看出来;另外,诗中还对梅花的品格进行了高度赞扬,写出了梅花的香味清雅不俗,从“为有暗香来”这句看出来。)

  2、教师小结:

  梅花洁白美丽,芳香独特,而且不争春斗艳,在寒冷的.冬季,不畏严寒,竞相开放,默默地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作者运用恰当的笔墨描绘了百花凋零,唯梅独放的美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赏之情。

  三、欣赏古诗

  1、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你喜欢哪句?谈谈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选代表参加集体交流)

  2、师生共同欣赏,参加交流活动。

  3、师生共同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四、实践尝试

  1、给学生再现的空间,用画笔亲手画一枝梅花,感受梅花的美。(学生在音乐声中做画)

  2、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把梅花图贴在展示板上,大家共同欣赏。)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1、完成书中的第三题。

  2、自己写一首描写梅花的诗,配好插图。(选做)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 个字,会写 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古诗。(板书课题)

  二、识字写字,扫清阅读障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小组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小组汇报,检查读书效果。

  4、小组合作学习,记忆汉字。

  5、指导学生书写汉字。

  三、初读课文。

  1、作者简介。

  2、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诗的情感。

  3、学生自由读、小组内读、制名读、全班齐读。

  四、学生质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

  2、互读。

  二、学习《赠刘景文》,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看图: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借助图画理解诗意,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不懂?画下来。

  3、小组汇报。

  4、配乐范读,学生模仿,小组互读

  5、想象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6、教师小结。

  7、小组朗读比赛。

  三、小组合作学习《山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根据学习《赠刘景文》的经验,确定学习方案。

  2、小组自学。

  3、汇报,师生合作解疑。

  4、教师配乐朗诵,学生说说感受。

  5、教师小结。

  6、背诵古诗。

  四、扩展练习。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古诗?

  识字2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留心观察校园生活。

  重点: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积累词语。

  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

  二. 认读生字。

  1. 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画下来。

  2.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 借肋图片,读词语。

  4. 同桌两位同学互相读一读,记住生字的读音。

  5. 小组合作学习,做猜字游戏,巩固生字的读音。

  三. 朗读感悟。

  1.“找朋友”游戏:出示图片,找生词卡片。

  2.对照图片,结合自己的实际,说一说你都做过什么,并且说说你的感受。

  3.有节奏地读词语。

  4.说一说:小组合作学习,给“戏、航、琴、钢、弹、养”这些汉字各组一个词。

  四. 读书比赛。

  第二课时

  一. 复习生字。

  1. 指名读词语。

  2. 师生合作读词语。师做动作,生读词。

  3. 同桌两位同学合作读词语。

  二. 学习汉字,记住字形。

  1. 小组合作学习: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字形。

  2. 全班汇报:你记住哪个字?你是怎样记住的?

  三. 指导书写。

  1. 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及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 比较:“棋、钢、弹、观”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的区别;“琴、养”中间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上下部分要紧凑。

  3. 教师范写:“琴”。

  4. 学生练习写字:小组互评,教师评价。

  四. 作业。

  1. 抄写生字新词。

  2. 预习下一课。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让学生通过一些偏旁字形的演变过程来理解其含义,以便掌握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为学习部首查字法作铺垫。

  2、对形近字要仔细观察,分清字形,弄清字义。

  3、学会准确运用动词。

  4、朗读背诵诗,增加语言积累的训练。

  5、会把左窄右宽的字写美观。

  6、积累成语。

  7、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偏旁的含义,会根据偏旁写出带有偏旁的字。

  2、会给形近字组词

  3、准确地使用动词,为文打基础。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进入练习3的练习

  2、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第一题

  (1)指名读题,说说要求。

  (2)看第一幅图,说说“ ”像什么?由此可见,“ ”都跟什么有关?

  (3)回忆同偏旁的字。

  (4)其余3个偏旁的教学同上

  (5)写出带有这些偏旁的字,看谁写的又快又多?

  2、教学第2题

  (1)指名读题,说说要求。

  (2)出示“运一远”

  他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3)组词

  (4)其他几组教法同上

  3、教学第三题

  (1)指名读题,说说要求。

  (2)学生背诵有关课文。

  (3)读一读书上的句子,填写词语。

  (4)指名读填好的'句子。

  (5)这里我们填的是什么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6)齐读所填好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增加语言积累的训练,能有感情地读、背古诗。

  2、能正确、美观地写左窄右宽的字。

  3、积累成语,并懂得成语的意思,会背诵、应用。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

  1、指名读题,说说要求。

  2、自己借助拼音读诗。

  3、指读,师范读,自读。

  4、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诗。

  5、看挂图背古诗

  二、教学第五题

  1、指名读题,说说要求

  2、这四个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3、左边写得窄一点,右边写得宽一点。

  4、生描红、仿影、师巡视指导

  三、教学第六题

  1、自己读读这四条成语,你知道哪条成语的意思。

  2、师讲解学生不太理解的成语。

  3、有感情地朗读这四条成语

  4、同桌互背。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读题,弄清楚题目要求。

  二、指导。

  1、我们生病后到哪儿看病?医生会问些什么?然后医生又干些什么/

  2、观察图画,图上画了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3、自读对话。

  4、同座位分角色朗读

  5、指名分角色朗读

  6、自由组合排演,上台表演。

语文教案 篇5

  作品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评价、研读赏析。本课旨在古诗教学中尝试主题性阅读,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揣摩,让学生对古诗的情感体验更为厚实。塑造学生完美人格,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诗的生字,并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点诗句的情味,体验诗人流露出的感情。

  情感目标: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同学们,人生会常常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你自己在学习上或生活中有过失败的经历吗?面对失败,你当时又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呢?

  (请学生略说)

  是啊!面对困境,有的人怀着一种忧伤,把失望和气馁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接纳失败却像捧起一本书,倾注一种自信和智慧的目光去阅读,而后去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唐代诗人高适曾这样劝慰朋友——“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啊!下面让我们欣赏高适的《别董大》。(板书课题)

  二、研读与赏析。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别董大》这首诗,看看在这首诗中,到底是什么感动了你?(出示古诗《别董大》,学生自由反复诵读全诗)

  2.通过刚才的读,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1)写的是谁在哪里送别谁?

  (明确: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

  (2)高适?高适是谁?

  (明确:高适是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tiǎo),今天的河北省景县人。因为官至散骑常侍,所以又称高常侍。他的诗大多反映边塞生活,诗情奔放。作品集为《高常侍集》。)

  (3)董大?多奇怪的名字啊?谁能说说呢?

  (明确: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4)我记得这样的称呼在王维的一首古诗中也出现过?(见机点拔:那首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

  (5)这首诗是《送元二使安西》,这里的“元二”就是?

  (明确: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称他为——元二。)

  3.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当时分别时的环境。

  (1)读了诗以后,你了解到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分别的?看图,想象一下,此情此景,你的感受如何?(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荒寒凄凉。)(板书:荒寒凄凉的环境)。

  (2)现在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古诗的前两句,读一读。(请学生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失意流落,好友分别,本身就是人生两大憾事,而天空亦不作美呀,细细读读前两句,你觉得那些景物最能反衬出当时的心情的?你能来把它划出来吗?

  (明确: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3)黄云?白云、乌云大家听得多了,这里怎么是黄云?你读读诗,猜猜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点拔: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

  (4)读这句诗,突出“千里”;再读这句诗,突出“曛”。个别试读,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试读。

  (5)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注意到这只大雁了吗?

  大雁在这样的环境中奋力高飞(读重音),它会怎么想,对自己会怎么说?诗人高适也看到了这只雁,他又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感触呢?

  (学生说)

  (是啊!这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它不仅仅是在对董大说,其实也在对自己说。

  同学们,要知道诗人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直到50岁才得了一个“有道科”的官衔。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

  4.后两句是高适在临行前对董大说的赠言。

  (1)你能从诗中找到根据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是高适对董大说的?

  (明确:是从“君”字中看出的,因为“君”在诗中就是您,指董大。)

  (2)好友分别,难分难舍,董大的心情一定糟糕到了极点了,而真正的朋友这时候最应该怎么办?

  (3)读一读,看诗人是怎样劝慰朋友的`?

  (4)这两句中哪些词表现出了安慰与鼓励?

  (5)如果你是董大,你会说一些什么呢?(小组说说)

  (6)感情升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中得到什么启迪?

  学生自由讨论赏析

  (董大是个人才,但暂时无人赏识,只要他不沉沦,不灰心,振作起来,他就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来的。让我们祝福他吧。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诗人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的豪情来,确实让人佩服。)(板书:豪情昂扬)

  (学生读——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再全班读)

  三、对比参读,感悟诗蕴。

  是啊,人生自古伤离别。送别主题的古诗我们学过的还有很多,老师今天随手也抄了几首,与大家共同欣赏。(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看看这些古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1.学生比较,指名汇报。

  2.同是送别之诗,这些诗又各有什么特色?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

  4.小结:这些古诗,同是写对好友的别情,然而描写的景物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这些诗中,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话相送,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

  四、 小结:

  古诗词是一尊巨大的,丰富的宝库,可以通过它们穿越时空,了解当时的人事,感受诗人的情怀,学习做人的道理。课下应主大量阅读。

  板书设计:

  别董大

  唐代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荒寒 凄凉 真挚 深厚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豪情 昂扬

语文教案 篇6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今天,我们来聆听一下别人的心声。(板书课题)看到标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呢?(学生发言:谁的心声?什么心声?为什么有这样的心声?心声有没有实现?)同学们的疑问恰好抓住了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下面,我们来看课文,解决这些问题。

  二:读一读,倾听心声

  1.分角色朗读课文。

  其它学生圈点勾画生字词、让自己触动及有疑惑的地方。

  2.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指导学生学会提取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要求遭到老师的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课下用真情朗读课文。

  (1)李京京在树林里深情朗读课文。

  (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实现了自己的心声。

  三:议一议,解读心声

  探讨:文章取名为“心声”,你认为主要表现谁的心声?(学生很容易明确:李京京)那么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要求学生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

  多数学生能很快指出李京京“想朗读课文”是其心声。在此基础上,可随机生成以下问题作点拨:

  铺垫问题一: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特别想在公开课上朗读《凡卡》?

  生找有关语句揣摩,一方面侧重于领悟人物性格,另一方面了解本文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即细腻的心理描写。这种心理描写有些是通过神态和动作表现出来的,即间接描写;更多的是直接的心理描写,应引导学生品析。

  铺垫问题二:李京京为什么这么想读这篇课文?

  学生会从文中找些语句。如有学生会找“……凡卡,不知怎么,总缠在他的心上……”“跟凡卡信里写的多像多像啊!……”正因为京京与文中的凡卡有着相同的`不幸,有着相同的向往,凡卡的遭遇引起了他的强烈共鸣,所以渴望朗读这篇小说,表现了京京对亲情、友情的渴望,并想通过朗读的方式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因为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正如文中所言:“……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对“心声”的理解。

  如:《凡卡》使李京京想起了在乡下跟爷爷在一起的幸福生活,想起了和妮儿一起摘桑果、吃桑果的情景,而这些在城里他都得不到,所以他渴望亲情、友情,家庭能和睦。“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渴望朗读,其实是渴望内心的感情得到倾诉、宣泄呀!

  总之,想读《凡卡》,他读到的是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澎湃于心中的那一个个深切的渴望,一个个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说一说,感悟心声

  1.以“李京京之所以把这篇文章读得这么好,是因为______”句式,说说从文中获得的有关阅读和欣赏小说的启示。

  随机点拨:

  铺垫问题一:你从文中那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被这篇文章感动了?

  学生自由找语句并作品析。因为李京京在凡卡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他的心与凡卡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所以在读的时候能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以至“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的眼睛里涌出来,‘叭嗒’一声落在手里的讲义上,声音那么响,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铺垫问题二:这给我们读文章以怎样的启示?

  明确:读文章时要力求投入情感,在文中读出自己,这就是“共鸣”。

  铺垫问题三:那么你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读出了自己的影子呢?

  学生联系课文中的某个片断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引起情感的共鸣。其中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有遭遇挫折时的沮丧,有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有类似李京京遭遇的往事……

  2.探究想像:(1)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什么?(2)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学生?

  五:写一写,倾诉心声

  你是否有过像李京京一样被人遭拒绝的经历?你当时的心情怎样?又是怎样面对的?在日记本上写出你的心声。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树教案12-11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

语文蜡烛教案08-26

语文《秋游》教案08-25

语文将心比心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