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班会教案>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报告

心理健康报告

时间:2023-11-17 10:40:58 宜欢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心理健康报告(精选20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健康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心理健康报告(精选20篇)

  心理健康报告 1

  作为一名新入学的大学生,我对大学这个充满着诱惑和梦想的地方有着太多的迷惑,经调查,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

  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得不让人们重点关注,听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我对这一问题做了系统的调查并且加入了自己的理解。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大环境、错误的价值观引导、拜金主义、网上不良信息等。所以,针对这几个方面,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尽量克服,用美妙的成功来报答我们的青春。

  大学生对自己前途的规划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经调查,有百分之七十的大学生甚至连上大学的明确目标都没有,有的.只有迷茫和消磨时间,针对这一方面,我们首先应该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为了达成这个目标用尽一切我们可以动用的经历。我会在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考取工商管理学研究生,这是我的目的,而过程我便需要不断地锻炼自己,不断地积累自己的人脉与自己的管理协调能力,以至于在以后的生活里更好的体现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情感问题也是影响大学生生活的重要问题,情感问题包括很多方面,如何保证下面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正确解决大学生问题的重要准则。

  一、自我意识:自己的事自己做主

  自知、自爱、自尊、自信、自强、自制是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内涵。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给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是自知;爱惜自己、保护自己、珍惜自己的品德和荣誉,是自爱;遇事不退缩畏惧,不妄自菲薄,是自尊;有强烈的自信心,有积极的进取精神,是自信;凡事要么不作,要做就力求,是自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抵御各种不良的诱惑,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事情,是自制。当然,不可能在短时间里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这些,但是应该教育学生注重在这些方面进行自我培养。

  二、适应能力:你在他乡还好吗

  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体为满足生存需要而与环境发生调节作用的能力。在计划经济时代,人的一生都是由“组织”决定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大小一般不会对人的进退产生多大影响。而在市场经济时代,任何人都必须接受市场的筛选,竞争的考验,任何人都必须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否则便会被无情地淘汰。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应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了解社会,并逐渐适应社会。

  三、人际关系:让我们真诚地握握手

  由于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独生子女,由于高中阶段“孤军奋战”式的学习方

  法,很多学生不善于和他人相处。在调查中了解到的学生抑郁和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因此,要教育学生善意地和他人相处,多一些真诚的赞美和鼓励,不要轻易怀疑他人,甚至轻视、厌恶他人;要尊重他人、信任他人,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不把自己的意志和见解强加于人,既乐于助人,也坦然接受别人的情感和帮助。实践证明,有好的人际关系就会有好的心情。因此学校应鼓励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社团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团活动,和更多的人交往,在交往中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心理健康报告 2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13秋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校于9月17日,对校内九个新生班级进行了《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测试。参加测量并提交成功的445人,异常数据检出38人,其中,13秋财高6人、13秋机高二班3人,13秋学高7人,13秋机高一班4人,13秋微高4人,13秋艺术2人,13秋财会4人,13秋学前教育1人,13秋微客7人。现就测试情况报告如下:

  一、量表简介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由我国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可以用做评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有10个分量表,分别是:

  1、强迫症状,如害怕考试、作业反复修改等强迫行为。

  2、偏执,如认为别人对自己有不良意图和评价不正当的偏执想法。

  3、敌对,如脾气坏,常有与人争辩和摔东西等冲动行为。

  4、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如缺乏人际关系中的友好感受和满意度,或感到无法在人际关系中获得理解和支持。

  5、抑郁,如对未来丧失信心,兴趣索然。

  6、焦虑,如紧张,心神不定,烦躁。

  7、学习压力,如感到学习负担重、存在厌学、害怕考试等问题。

  8、适应不良,如不适应学校生活。

  9、情绪不平衡,如对学习的兴趣、对老师和同学的情绪忽高忽低。

  10、心理不平衡,如感到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常不服气。本量表既可以

  从整体上衡量受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可以根据每个量表的平均分进行评价。

  二、计分方法与结果解释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是采用五级计分法,即无为1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3分,偏重为4分,严重为5分。该总均分是由60个项目的得分加在一起除以60,得出受试者心理健康的总均分,表示心理健康总体状况。10个分量表分别由6个项目组成的,将每个分量表6项得分之和除以6,就是该量表的因子分。如果心理健康总均分或因子分低于2分,表示心理比较健康;超过2分(包括2分),表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总均分或因子分是5分,表示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三、测试结果总体概述

  考虑学生实际,排除假选择的可能性,对因子分2.5分以上的进行了统计,参测学生各因子所占比例为:强迫症状19.16%、偏执13.53%、敌对14.05%、人际关系敏感20.81%、抑郁16.43%、焦虑20.53%、适应不良24.33%、情绪不稳定26.67%、心理不平衡9.11%。

  从以上数据看出如下问题:

  1、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情绪不稳定、适应不良、焦虑、人际关系敏感五项都超过学生数的20%。

  2、学生进入职校后,大部分学生住校,开始远离父母,进行相对独立的生活,增加了与同学相处的时间,但是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相互熟悉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表现在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敏感比较明显的比例较高,当然情绪不稳还应该考虑到离家住校后的想家情绪的影响。

  3、焦虑因子、敌对因子的比率也较高。根据这一测试结果,建议班级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活动课、班会、家长会、师生交流等机会,给学生创造沟通、倾诉的平台,进而得到缓解。

  四、综合建议的三个策略

  1、掌握应对策略,对班级测试指数高的项目因子,即不要迷信测试、也要适时调节:针对班级整体发挥集体的作用,有意识的开展班级活动,充分利用班级骨干,也要充分给重点学生创造活动平台。

  2、各类因子指向的'学生应对策略建议: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及家庭状况,必要时对家长提出建议;对学生要有针对性的关注和关心,更重要的是针对性的安排谈话和活动,做学生忠实的倾听者,加强认知指导。

  3、个别特殊学生关注策略:经常倾听和关注,不歧视,不传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严重的一定要告知家长转介到专门心理咨询部门进行治疗或矫正。

  综上所述,本次测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可以为班主任及家长提供一些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依据。

  心理健康报告 3

  《职业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研究》课题是经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审核批准的立项课题(课题编号:JKT10151)现将本课题相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教师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xx]16号)等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加。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最主要的是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时代呼唤的是建设小康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探索出更加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科学有效的方法,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政策的需要。

  如何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呢?除了办学规模、结构、设施以及课程设置的模式等因素外,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学生的心理素质,一个学生的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成才的先决条件。然而,中职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却较为普遍地存在着问题。由于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的变革、观念的更新、市场的竞争、就业的压力、也无疑会给他们的心灵带来很大的冲击。他们中的许多人心理素质极差,甚至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疾病。如:缺乏理想和追求,对前途感到渺茫;不喜欢学习,成绩欠佳;不能很好地协调人际关系,冲突不断;经常受到抑郁、紧张、焦虑、恐惧、自卑等不良情绪的困扰;情感脆弱、意志薄弱、自制力差;酗酒、逃课、早恋、上网吧、甚至悲观厌世等等。这些心理行为问题都会极大地影响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也将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工作和事业。本课题就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提出来的,旨在探索出适合对中职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困扰学生的不良心理,矫正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化解升学就业的压力,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身体、生理、心理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出时代所需的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本课题研究在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构建和谐校园、推动职业教育繁荣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心理学的发展往往与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心理学、包括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早而且也比较成熟,国外围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有一门学科叫学校心理学,本世纪初产生,30年代后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近年来发展很快。在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形成了较完整和成熟的体系,有心理卫生、心理咨询机构,配有专职人员,并建立了一系列的职业道德规范、培训标准、权力范围等。在国际上,已专门成立了一个学校心理学联合会。

  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80年代起步,起步晚,发展快。上个世纪80年代在国外广为流行的心理咨询是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阶段的主要形式。如今,已有不少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从1993年至今,有关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心理调适等方面的著作,己经出版40余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国家级课题十余项和省部级课题几十项。这些课题的研究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对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中国当代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课题的界定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2、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3、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调控自己,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是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己,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

  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是通过对目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的调查研究,寻找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和方法,我们重点进行应用性的研究,即重点研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探索出适合职业学校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和依据

  以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科学发展观、心理学、教育学、心理素质培养的有关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更具体地说:其一,根据心理发展规律,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他们的心理正在发展,个性心理特征还不稳定,有很大的可塑性;其二,根据形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认为,个体的行为不是生来就具有的,而是在生活环境中习得的,困此,通过正确的教育手段和学习,可以纠正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其三,根据认知疗法理论,不健康的心理主要是由于对事物的认知偏差所导致,通过调整认识,改变人们对事物的不正确看法,可以帮助人们恢复心理健康。其四,根据教育学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青一代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尤其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因此,通过教育的手段可强化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品质。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构建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育人环境。具体包括:

  1、构建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2、构建优美的学校教育环境

  3、构建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

  (二)、构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具体包括:

  1、提高教师素质,保障心理健康教育

  2、开设选修课程,传授心理健康知识

  3、开发教材资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利用教学环节,体现心理健康教育

  (三)、构建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管理模式。具体包括:

  1、建立从学校领导,到任课教师,再到班干部层层落实的心理健康教育“包保责任制”

  2、包班领导深入班级,监管偕同班主任开展师生互动的班会活动

  3、组织辅导教师,开展对症下药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并建立学生健康案

  4、组织全体师生,开展寓教于乐的校园活动

  5、利用社会资源,开展身体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开展课题前、中、后期的分析研究,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和科学评价手段对研究过程进行辅导,随时把握课题的健康发展。并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要点,开拓可利用的各种途径,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及时研究改正,并制定可行的措施,及时推进,保证课题的完成。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的文献,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及成果。学习借鉴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进理论知识,使课题研究更具时代性和方向性。

  2、调查研究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课题研究的过程通过问卷、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调查研究,使相关数据材料及调研结果更真实、更准确。以保障科研成果的正确性。

  3、个案研究法:针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个体进行研究的方法,既有整体研究,又有个案研究,使研究更具全面性、准确性。

  4、行动研究法:组建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方案,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对研究进展及时进行总结报告。随着课题研究进程,统计测量法,教育叙事法等研究方法也会适当运用。

  八、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规划阶段(20xx年1月——3月)

  1、成立课题研小组,做好具体研究工作的分工,建立有效的合作交流机制。

  2、做好问卷调查,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一)第一个子课题“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良好育人环境”的研究。

  1、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2、美化校园教育环境

  3、净化社会教育环境

  (二)第二个子课题“构建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1、加强宣传和学习,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业务水平,保障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

  2、开设选修课程,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学会心理健康的知识,掌握心理健康的方法,矫正不良心理和行为,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

  3、开发教材资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在备课,授课,组织管理课堂,营造课堂氛围,课下辅导,转化后进生等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让心理健康教育随时随地地进行,巩固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

  (三)第三个子课题“构建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型德育管理模式”的研究

  1、建立从学校领导,到任课教师,再到班干部层层落实的心理健康教育“包保责任制”并签订责任书,让全体教师都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2、包班领导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监管,深入班级,开展实际工作,和班主任老师共同抓好班会质量,让班会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3、组织辅导教师,开展对症下药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对学生个案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一对一地落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4、组织全体师生,开展寓教于乐的校园集体活动包括:文体活动、竞赛活动、集体劳动等。

  5、利用社会资源,开展身体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环保活动、爱心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利用假期实习、打工等实践活动。

  6、根据实践反馈,修正实施方案,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规律,使本课题研究趋于合理、完善。

  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

  1、课题组成员完成相应子课题研究的论文及总结报告,上交课题负责人。

  2、对各成员研究材料进行汇总、分析、总结、提炼、升华为理论,完成课题各阶段的报告。

  3、成果提交、申请结题鉴定。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编印适合我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校本教材。

  2、形成较为完备、合理的培养模式:

  ⑴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

  ⑵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管理模式。

  3、研究论文:

  《适应职教生特点,努力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系》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如何在教学环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的研究》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启示》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

  《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素养》

  《班主任工作的深入研究——如何建立班集体》

  《开发班级心育功能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集体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以和谐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中职教育合理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

  4、研究报告:《职业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

  十、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教科研氛围浓。我校作为职业中学省级重点示范学校,为寻求发展,领导重视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并从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以大力支持,使学校形成了较强的教科研氛围,已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2、经验积累丰富。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课题实验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经验,同时培养了一支年富力强、团结协作、教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已取得的科研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3、领导重视本课题。学校对本课题研究也非常重视,教学副校长和教导主任亲自参与此课题研究。学校在20xx年,曾派本课题组成员中的王国栋老师,参加了“河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指导中心”组织的教师培训,并通过考试,获得了心理健康教育B级证书。在本课题研究中,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最大支持,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以全力保障,有利于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4、前期准备充分。课题组成员均在各级各类教育刊物上,发表过相关内容的优秀论文,并在评审中获奖,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前期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做好了较充分的前期准备。

  5、教学设备齐全。我校有大型运动场地,教学楼、实训楼、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广播室,设施齐全、设备先进。这些都为此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成功的保障。

  6 、经费准备充足。课题组已筹得课题研究所需的经费5000元,用于外校调研的食宿、差旅;购买学习资料、培训资料;开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家长座谈会、课题研讨会会议经费;开展运动会、歌咏比赛、书画展、为社会献爱心等活动的活动经费。

  心理健康报告 4

  心语润心田,阳光满校园,头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坚持以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精神,从无到有,从有到常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总体规划,服务学校中心工作,用先进德育思想作指导,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向纵深发展。

  一、整体规划,完善制度,构建体系

  1、领导重视,整体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校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骨干教师任组员,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重对心理健康工作整体规划。

  一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规划,学校规划中对学生的基本信仰进行了整体设计,对教师的心理素养又进行了相应规划,保证了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能按规划有序进行。

  二是注重对心理健康工作的整体规划,我们力图做到既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又重视教师心理素养的培养;既重团体心理辅导,又重个性心理的辅导;既重常规的心理健康课的落实,又重各种特色活动的开展。

  2、加强管理,构建三个体系

  为落实“人人都是心教工作者”这一理念,让每一位教师最大限度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己任,我校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一是领导管理体系;二是课程内容体系;三是专兼结合队伍体系等。

  3、注重规范,不断完善心理健康工作制度 为科学开展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相关人员各行其责、落实工作有据可查,我们一边向兄弟学校学习,一边查阅书籍,逐步建立起相关责任制度。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考核纳入考核制度之中,力求让老师们在工作中弘扬水的澄净、恶浊不分,恩泽万物,和谐至善的优良品质,努力把学校营造成教师学生学习的乐园、生活的家园。

  二、营造氛围,注重研训,强化落实

  (1)全面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保证教育渠道畅通

  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依据国家课程计划、小学生心理需求和学校课程教学实际,每月利用一次班会由班主任老师上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积极鼓励教师们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教导处还加强对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研究,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的教学之中。

  (2)努力营造和谐氛围,力争人人深受浸润 学校设有心理健康教育专栏,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周和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为的是集中时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和期末考试的那一周学校也定为心理健康教育周,并利用开学典礼、学前教育和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上学与考试方面的团体和个体心理调试。 (3)认真开展教研科研,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我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备课组,选出了备课组长,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学研讨活动,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区教研活动,及时传达新信息,学习新经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叶芳老师参加市区教研活动发言常常受到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老师的高度评价。

  我校始终重视学生基础知识、技能培养,培养的学生“双基”训练扎实,教育质量优良的办学特点,在继承优良传统和教育发展逐渐忽视学生的习惯信仰教育的双重思考中,提出“五基”教育研究这一湖北省教科院规划课题。想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尝试寻求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具体化,探索小学教育“基础性”体现的具体策略,最终达到提高小学基础教育效能的目的。“五基”教育就是:基本信仰教育、基本知识教育、基本方法教育、基本技能教育、基本习惯教育。其中基本信仰教育,就包含了对自己的态度:我自信我快乐;对父母的态度:我爱爸爸妈妈;对他人的态度:我愿意和同伴合作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我们成立了德育研究小组,将每周四下午定为科研日,在武汉市教科院德育研究室主任李正洪的指导下开展研究。老师们确定研究目标、制定研究措施和实施方案,统计研究数据,发现学生的可喜变化,在科研中体验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快乐。

  三、突出特色,拓宽途径,整体推进

  1、关注教师,用教师的阳光心态陶养童心

  (1)丰富教工活动,让教师外表和内心一样阳光

  举行了“水之德——教师师德论坛”活动。在主题论坛会中,教师们学习了《 林崇德教授的职业幸福感》、《教师的魅力源于创造》来探讨学习职业幸福感的来源,大家济济一堂,热切探讨了自己从教经历中最幸福的一刻;诠释对教师职业幸福的理解;在深入学习之际,还进行了经验交流:《我这样塑造自己的职业魅力》。论坛中,教师们神采飞扬,激情澎湃,将新时期教师的魅力彰显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此活动重新点燃教师的工作热情,很好的消除了悄然萌生的职业倦怠感。

  举行了“教师心理辅导”活动。在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领下,我校还进行了“做心态阳光的教师”即心理健康送辅导活动,请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专业心理健康讲座,在教师与学生中征集案例进行专项辅导,使老师们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与工作。学校还提出了“四雅”的要求,即:雅言、雅行、雅量和雅趣。

  (2)过好“班主任日”,让教师精神和物质双丰收。

  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庞大的教师队伍,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柱。我们非常重视班主任教师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坚持开展好一年一度的班主任日活动。我们把每年教师节后的第一个星期五作为班主任的节日,力争做到“三关心”即关心班主任工作,关心班主任生活,关心班主任身体。并开展四个一活动:一次班主任主题论坛,一个自助聚餐,一份养身足疗,一张购物卡。这个活动已在我校形成传统,并深受班主任老师的拥护和期待。

  2、关爱学生,在团队活动中悦纳自己,增强信心

  让特殊学生在校级团体辅导中健康成长“水育文化”是我校的主流文化,其中“海纳百川,恶浊不分”是“水育文化”精髓之一。学校领导班子发现,对于相当数量的学习困难、行为偏常学生,还未找到促使他们扬帆远航的秘笈良方。于是,我们在关注培养更多优生的同时,更加关注如何让学习困难、行为偏常的学生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我们倡导教师发扬“水育文化”精神,面向全体,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为此我们策划并启动了“自我超越训练营”系列活动。学校领导班子带头从心理辅导入手,聚焦学困生。

  四、注重结合,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童心

  为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我们结合水育文化,开展了一系列有益身心的活动。

  1、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水育文化特色的“大课间”活动结合

  在大课间活动中,我们发扬“水滴石穿”的精神,对学生的队列、广播操、自编韵律操、校园集体舞等进行坚持不懈地训练。最后是分班的活动,如跳竹竿舞、踩高跷、跳长绳、板羽毽、踢毽子、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等。学生的体质明显增强;自信心也在频繁的获奖和展示活动中逐步建立。在区小学生运动会上获得A组第一;在湖北省小学生篮球比赛中获一等奖,踢毽子比赛获区第四名;自编韵律操踏浪获得区特色队比赛第一名;所创编的各种特色操:火炬操、踏板操、器械操等等均在市、区各级各类大型活动开幕式上进行了表演,均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赏;

  2、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水宝宝书市大集”活动相结合

  我们以“好书作伴,水滴石穿”为主题,开展了“水宝宝书市大集”活动。老师发动学生将自己闲置的书籍带到学校,26个班同时在操场上开设了小书摊,并起了好听的名字。学生可自由选择、交易。此活动不仅让学生花较少的钱,读到更多、更好的.书,更培养了学生乐于交往,善于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3、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水宝宝”电视台活动相结合 学校开办了“水宝宝电视台”,有“校园点击”、“水宝宝剧场”、“点歌台”,“佳片欣赏”等栏目,制作了一期又一期优秀的电视节目,让学生在电视台的活动中感受亲情,友情,生情,师情,为构建师生精神家园创设了良好的空间。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打算

  1、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有待不断强大。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校的专职教师队伍还略显单薄,兼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识还有待加强,我想只有不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软硬件投入,才能更好解决这一问题。

  2、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有待不断加强。学校的各项工作其实都有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印记,特别是德育工作更是与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水乳交融,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加大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3、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水平有待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光有热情和态度是仅仅不够的,必须有专业知识的支撑才能走人正轨。只有大力培养专业人才,才能使学校工作更上台阶。

  4、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渗透有待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日常渗透,如何有机渗透,怎样渗透的更合理,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静心的探索。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懈努力。

  心理健康报告 5

  一直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表(身体)轻里(心理)的现象,小学心理问题较少受到重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为此我国已明确提出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口号,学生的心理素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大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们的小学时代。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

  根据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总检出率为9.5%,这个比例略低于国内外文献中所估出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但基本接近。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唐慧琴、忻仁娥的研究得出:我国小学生各类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2.99±2.19%;陈永胜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情绪、行为等方 面,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人数约为10——15%,情绪方面问题约在10——20%之间等等。在这里我们不能得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其他地区的结论,因为每个研究所采用的测量工具不尽一致,或者说每个研究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评价标准不同。但仍可得出两点结论:

  1、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

  2、小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这既包括心理问题较明显,我们既要对这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

  冲动倾向和恐怖倾向的发生率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中排第二、第三位。这二者都是情绪方面的'问题。冲动倾向是指无缘无故地想大声哭、大声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这首先和家庭教育的不当有密切关系。如果家庭对孩子的要求过分满足,就易养成孩子任性、固执及情绪易变的特点。造成恐怖倾向的原因则主要是由于从小娇生惯养而形成了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的性格,往往表现为只要一个人就会焦虑或对于本来不需要恐惧的东西却抱有一种恐惧心理等等。其次,冲动倾向和恐怖倾向的形成也与应试教育下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儿童人格和个性的培养有关。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又没能在家庭和学校里学习到对付挫折和困难的办法,就易情绪失调。

  对人焦虑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排行第四,主要表现在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被人说了什么总是想不开,在人际关系上容易产生焦虑。对人焦虑过强的学生往往没有魄力,缺乏组织能力,搞不好人际关系。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人焦虑的产生一和学生普遍较任性、固执、依赖性重有关,二和学校教育忽略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有关。

  自责倾向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排行第五。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是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

  综上所述,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各个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我国教育中存在很大问题的一种教育模式。其原因有:一方面对孩子过分溺爱,一味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对孩子过分保护,在许多事情上包办代替,养成孩子依赖性强、任性固执等个性,使之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片面追求孩子智力发展,把聪明、有知识、学习成绩好作为孩子的唯一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沿用的应试教育模式则不但忽视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还由于一味追求升学率、以分数论学生好坏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心理健康报告 6

  如果你问一位中学生"你健康吗"他也许会说:"我当然健康,瞧,我壮得象头小牛犊,从没生过病。"可是健康不应只指体格健壮与否,还应包括心理在内的健康。严格地说,只有体格健康还算不上是健康,因为健康不只是体格健壮与否,还包括心理健康与否,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现在不少中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胆小、忧郁、孤僻、依赖、神经质、人际关系不良等。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生理健康的指标较明确,判定容易一些,而心理健康的判定便较为困难,因为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模糊性。

  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从相对的比较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另外,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应指出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能只看一时性的偶尔现象,使断定心理不健康。心理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

  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即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②满意的心境。

  满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满意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他们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他们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他们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满意的、愉快的。

  ③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④良好的个性。

  统一的人格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

  ⑤适度的情绪。

  充分的理智人与动物区别在于有理智。健康心理必须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护较长的时间。要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不低下猥琐、泪丧悲观的情绪,更不会反复无常。

  心理健康报告 7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一学期来,我校十分重视学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德育处的指导下,针对我校师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将我校一学期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做一总结。

  一、以人为本,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人格健全

  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以及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化,无疑给教师的心理和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帮助教师应对社会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新挑战,排除消极心理,优化心理状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已经成为学校必须重视和关注的`问题。我校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健康常识,指导教师树立自我保健意识与学会调适良好的心态,并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关注教师的心灵世界,注重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积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努力为教师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提供支持性的心理环境。同时,进一步深入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和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突破口,着眼于每个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心理潜能的开发,不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创造条件,努力开展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校充分认识开展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立足学校实际,建立心理咨询室,注意贴近学生生活,盘活教育资源,发挥学校优势,争取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全方位、分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求在范围上有所拓展、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努力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1)集体教育和个别xx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应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以班级集体教育和个别xx相结合,全体参与和个别对待相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又使个别学生的各种特殊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与此同时,我们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出发,建立了个别xx模式,以弥补“集体xx”的不足。

  (2)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限于学校教育这一领域,它应当以更积极、更主动的姿态拓展阵地。我们全面分析了学校教育的网络特点以及影响学生素质提高的各教育因素,觉得家庭与社会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特别是家庭教育,它直接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关联。利用家长学校进行心理卫生知识教育,以家庭教育指导为链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实践研究表明,家长能够配合学校促进子女全面健康成长,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形成关心、支持、参与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使学校素质教育得到横向发展。

  (3)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学工作相结合

  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心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无论从问题的特性、内容,还是从产生源头上看都不是一类问题,它们既有区别,又常常交织在一起。实践证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丰富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拓宽思想道德教育的渠道,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因此,我校树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的教育理念,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突破口。同时,逐步完善心理xx室建设,充分发挥参加各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的专xx教师的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定期开放,加强心理xx和心理咨询,及时对有心理障碍的个别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帮助他们排除心理困扰,并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与管理。

  当前的主要问题是,由于传统的工作模式,学校的空间、时间、财力、物力和师资,几乎都被学校教学和德育工作所占有,特别是为应试教育所占有。因此,要理顺心理xx和学校其它工作的关系,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使学校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中来。

  三、不断探索,以骨干教师为龙头,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技能

  (1)以行政管理人员为先导。学校校长和中层领导人员,是一所学校的头脑,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没有他们的重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是一句空话。因此,学校以德育处为指导中心,全面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

  (2)让班主任老师着力跟进。心理健康教育专xx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业务骨干,他们不仅有自身素质的提高问题,而且还将承担对全体教师的基础培训任务,这是分层次培训中的培训重点和难点,对他们的培训,不能局限几次短期培训了事,而要求系统进行。

  (3)在全体教师中普及。有专家曾经指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70%产生于学校。且不论此话是否言过其实,至少说明学校是学生心理问题的发源地之一。学生在学校,正面接触最直接、最多的是学科教师,教师的人格修养、教学行为乃至言谈举止通过学生的感观直达学生的心灵深处。其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信心

  和鼓励,还是失落和压力?是情与爱的感化,还是责罚与伤害?一切取决于教师的管理与教育教学过程是否规范科学。因此,在全体教师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师德修养,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决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得失成败。我们的做法是:首先有针对性地进行师德和教师行为规范培训。其次,通过教育心理学、工作总结范文青少年儿童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等常识的培训,使全体教师掌握基本的学校心理卫生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初步实践证明,这种教师全员培训是十分必要的,不但教师自身心理素质提高了,而且改变了许多教师的育人观,学生问卷调查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四、加强学习,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在受到人们重视,我们在这方面经验是不足,为了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我们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专题师资培训、活动课观摩、案例论文评选、经验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总之,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科研为先导,心理健康教育将愈发显示出强大优势,教师工作身心愉悦,幸福指数提高;学生的心灵一定会充满阳光,学生一定会愉快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心理健康报告 8

  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理事关少年儿童的成长,少年儿童的素质状况又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带着责任思考这一问题,立足实际为孩子们多做一些积极有益的工作。

  一、我市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素质现状

  近年来,市、市政府高度重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后颁布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徐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等政策文件,举办了“争做文明人”主题教育活动、“中小学德育论坛”和“中小学心理行为健康教育宣传月”等一系列活动,全市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显著进步,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多教师和家长认为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比以往明显提高。

  但随着生子女的增多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部分少年儿童在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上产生了一些问题。通过对我市0余名6-12岁学生的调研结果看,有些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唯我尊,脆弱娇气,怕苦怕累,生活自理能力差;二舒矩意识欠缺,对长辈没有礼貌,对父母缺少感恩,对他人不够尊重;三是对家长依赖性强,遇到困难和矛盾不知如何处理;四是责任意识和团结精神淡薄,不愿多做事情,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还有极个别学生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差,有自卑孤僻、烦躁焦虑、抑郁叛逆等倾向。

  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存在偏差。调查中有82%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认为学习是孩子最重要的任务。这种认识不但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也加了孩子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还有不少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学习过分干涉或迁就,对孩子能够立完成的事情包办代替,导致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弱化。也有一些家长不清楚文明行为要求,不遵守社会公德,和孩子相处不注重个人言行,对孩子形成负面影响。

  二是学校教育还有不足。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主导了学校的教学活动,造成有的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调研显示,不少教师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不了解;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也使部分教师不能坚守“才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对学生心理认知和行为养成带来负影响;还有的学校对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够,专业教师缺乏,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持续性有待提高。

  三是社会环境负面影响明显。调研中把学习排在第一位的学生占比50.6%,而品德、心理仅占31.1%、18.3%,充分说明分数至上的社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认知已造成较冲击。再加之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少、漠视公德等不良现象,以及网吧、游戏厅泛滥、网络和媒体信息庞杂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加强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一是着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要把对孩子的教育和对家长的引导有机结合,努力改变家庭文明习惯教育薄弱的现状。市文明办、教育局、共青团、妇联等单位应加强合作,联手打造高水平的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学者定期开设专题讲座,让家长深度了解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养成的意义与途径,助家长提高教育素质、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衔接,完善信息沟通平台,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调研中部分学生认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他们影响巨,不可替代。建议宣传部门制作一些倡导家长讲文明、重礼仪的公益广告,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示范。家长要注重个人修养,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对孩子要学会理解和沟通,既关心学习,更重视品德和心理,创造包容、信任、幸福、温馨的家庭环境。

  二是全力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重要作用。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孩子的良好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上承担着重要责任,必须着眼未来,带着感情做好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应立足徐州中小学生实际,组织编写、推广使用行为习惯养成通用读本,努力解决现有教材说教色彩重,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扩传统文化名篇诵读活动范围,从部分学校向更多学校拓展;推动各中小学开展“文明礼仪之星”、“孝敬父母之星”、“乐于助人之星”等评选活动,激励孩子向榜样学习,培养良好习惯;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对违师德标准的严肃处理,对德才兼备、为人师表的老师予以重奖。各中小学要真正树立“素质教育,德育首位”的理念,发挥教师的表率示范作用,加强对孩子的引导训练,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开设心理健康校本课程,主动接受在徐高校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疏导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建议每所中小学校尽快配备专职心理教师或学校社会工作者。

  三是努力形成多方参与的社会合力。

  政府要发挥作用,整合在徐高校和地方教育研究机构力量,建立徐州青少年研究中心,适度进行投入,重点开展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的课题研究,形成符合本地幼儿园、小学、中学各阶段要求的量化指标体系,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应更多关注学校心理教育的开展,加强队伍建设,督促设立心理教师编制;构建医教专业人员、社会工作者共同参与的平台,搞好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进一步发挥少年宫、体育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作用,节假日免费开放校内场地设施,增建校外活动场所,为少年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校外活动阵地。加文化市场、网吧和游戏厅的管理力度,净化孩子们的成长环境。电视媒体应多宣传优秀学生代表,多播出符合学生特点,主题鲜明的节目,对孩子形成良性引导和正面带动。倡导型社区和本地名优企业建立特色实践教育基地,让孩子们走进社会,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学会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

  心理健康报告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经济模式的变化带动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巨变,公安民警也经历了转型期的变化,特别是近期中央“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理念提出以后,社会各界对公安民警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也逐渐提升。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意味着人文精神的体现。

  一、心理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身体上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这就是说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表现为个体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种良好的机能状态,亦即生理和心理上没有缺陷和疾病,能充分发挥心理对机体和环境因素的调节功能,保持与环境相适应的、良好的效能状态和动态的相对平衡状态。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就是说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

  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亦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

  在人们的心目中,警察应该个个都是钢铁硬汉。其实,警察和普通人一样,也会出现挫折感、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就高速交警而言,他们肩负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职责,承担着高速公路的治安管理、秩序管理、事故处理等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高应激工作任务。他们已经成为一个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之一。

  二、高速交警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工作压力大,心情焦虑、烦躁。近几年,我国交通事业发展迅速,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遍布各地。警力不足造成了许多高速交警一个人要身兼数职,承担多项工作任务,使得工作的压力过大。他们经常感到心烦意乱,没有自己的空间,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例如,高速交警在执勤、执法过程中当事人不配合,甚至漫骂、撕打。事情过后反诬告执法民警,单位领导不理解,甚至对民警的执法情况持怀疑态度,由此产生情绪波动而出现失眠、食欲不好、心情低落、焦虑等心理问题。

  (二)、在家庭生活中角色的失调导致一系列的家庭问题,家庭压力大。因为高速交警长期与家人聚少离多,易产生角色间失调。社会赋予的高速交通警察这一角色与家庭中父亲(或母亲)、丈夫(或妻子)、儿子(或女儿)的角色产生了冲突,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家庭问题。民警长年累月在外地出差,加上工作岗位轮换调动频繁,与家人两地分居,缺乏交流和沟通,对家庭照顾少,容易出现感情纠纷,产生家庭矛盾。事业与家庭,亲情与责任,警察正是在这种情感的交织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对民警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使心理变得脆弱悲观,甚至颓废懈怠。

  (三)、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与周围朋友、同事交往感到困难,敏感多疑。由于高速交警的工作生活都在一起,正因为这一点往往他们容易把因工作产生的情绪带到日常生活中,或者把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带入工作中。这样交叉反复影响,又缺乏适时调适情绪的空间与途径,就使得原本复杂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难以处理。例如,许多涉世之初的民警,不适应新环境,觉得与周围同事格格不入,内心感到空虚、无助,不知如何是好。自己焦虑不安的情绪处理不好,导致与同事、朋友关系紧张。

  (四)、倦怠、抑郁、郁闷。长期处在高压高危,繁忙枯燥的工作环境中,高速交警极易产生产生抑郁、郁闷的心理问题。对生活、工作既没兴趣也没目标,每天忙忙碌碌,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该怎么调节,以至于看到他人有条不紊地工作,时间长了自己变得悲观起来,对前途失去信心。

  心理健康报告 10

  本人1999年7月从南京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毕业,大学本科学历,同年8月进入州苏市第一中学工作,担任学校的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工作的几年时间里,一直从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和教学,担任了两年的高一年级班主任工作,一年副班主任工作,在德育处担任过德育干事两年。在工作的最初两年的时间里,中学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刚刚起步,没有专门的教材,其他学校在这方面的经验也非常的有限,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只有通过自己的摸索和尝试慢慢进入工作的正轨。

  我一方面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参加了州苏大学举办的心理教育辅导教师的上岗培训,一方面请教大学的专家教授,想尽快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定一个完整的教案。在课堂上课之前,虽然这门课不是主课,但我总是遵循一般上课的规律,严格做到教学的“六认真”,备课既考虑内容的有趣、有效,有考虑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心理辅导课上,力争做到说理不枯燥,游戏有启发,课堂生动活泼,学生能从精心设计的活动中感受到心理健康上的`一些规律,学习到一定的技能。同时除了课堂的知识传授外,我非常注重对学生观念的转变和培养,让他们对心理健康、心理咨询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能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学会心理调节,同时在心理出现问题懂得求助的道理。在连续几年的学生调查中,心理辅导课是同学最喜欢的一门课。

  在学校四星级高中的评比中,我的一堂心理健康辅导课“善意的批评”获得了检查组领导的好评,获得了优秀,为学校顺利评上四星级示范高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的教案内容不断丰富,渐渐整理成文,两年以后,我认为非常有必要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和我两年来的工作经验撰写一本属于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读本,于是我查资料,整理教案,列出了《州苏市第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在这个《大纲》的指导下,我又确定了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具体内容和章节,在同事的帮助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的校本教材《心海引航》由州苏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教材风趣实用,得到了很多同行的认可。为了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的观念,我又自己编写了《关于成长》的心理健康宣传小册,在同学中分发。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学校的心理教育成为一个特色,很多报纸媒体对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报道。

  除了具体的教学任务,我工作的又一个重点是接待学生尽心个案的咨询,在工作的几年时间里,我接待了数以百位的同学,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耐心、爱心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困境,成为很多学生的知心朋友。自己的个案也积累了厚厚的一叠。在学校开通网络以后,我又率先在网络上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特别开辟了留言的板块和电子邮箱,利用网络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样的心理咨询服务,短短一年的时间,我就和学生网上通信达60余封,留言多达好几百条,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我在工作之余还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学习和回答学生来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在每次上级领导的检查中都以高分通过。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非常注重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班主任工作的结合,在带班的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体,关心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的发展,即使个别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也从来没有出现心理失控的情况,有的学生通过我不断的工作,已经可以以比较健康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

  教科研工作是我工作的又一大重点,在几年的工作中,我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作了大量的笔记和研究工作,撰写了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等各种杂志上发表,在各种类型的评比活动中获奖。在中央教科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部举办的“新时期中学心理生心理教育研究论文”评选活动中,我撰写的论文《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成长》荣获一等奖,论文《“心灵驿站”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荣获三等奖。论文《明明白白我的心--青少年亲子关系紧张原因分析》在国家级杂志《网络科技时代》6月上刊登。论文《中学生人际关系调查分析及对策》获州苏市教育规划优秀论文二等奖。在州苏市德育班会课说课评比活动中荣获大市一等奖。同时还在州苏的《城市商报》、《晚报》等地方报纸上发表了很多__,如《高考氧吧系列辅导》、《父母的期望》等。在全国信息技术与德育工作的现场会上被评为优秀个人,还被评为州苏市网上家长学校优秀指导教师。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将自己在教科研中的所得有效运用,在学校的各类公开课活动中得到了很多的好评。先后几年的时间里,开设了如《善意的批评》、《在合作中享受快乐》、《自我的欣赏》、《面对挫折》等多堂公开课。在“十五”规划期间,我承担了州苏市立项课题《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心理发展的研究与导引》的主要研究工作,从课题的开题、到整个两年的研究试验分析过程,到最后的总结和撰写报告,我做为课题组的主要成员,承担了大量的工作,最后课题顺利结题。同时我还参加了党建课题的一项子课题研究工作,是子课题的负责人,对党员教师的心理疏导工作进行了研究。此项党建课题也已经顺利结题。在“十一五”期间,我在新的心理课题《高中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式选择与有效性的研究》中又成为课题组的主要成员,目前这项课题还将力争

  心理健康报告 11

  假期期间读了《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这本书,书中的第一个故事,就使我感触很深。健康、成功与财富其实是一体,他们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只选择成功或是财富,他们在离开健康之后,很快就会失去活力和生命,那么一个人即使再成功或者拥有无数的财富,最终也不会长久;相反,选择了健康,成功与财富就会随之而来。

  从很小开始,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教师,所以当我真的成为一名教师后,我真的很开心。但是,自从真正踏上教师岗位,紧张的工作节奏,作为班主任的压力随之而来,发脾气的.次数明显增多了,发完脾气后,自己真的是气的不轻,很长时间舒缓不了,但是这样收效并不大。我自己常感觉似乎有的地方是出了问题的,但问题究竟出在那呢?

  看过书之后,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调控好自己的心理真的很重要。因为健康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必不可缺的。今后,在我的工作岗位上,我会注意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学会欣赏自己,相信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与他人攀比;善于倾听,更善于倾诉;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也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冷静地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学生相处时,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亮点,用赞美的眼光时刻关注他们,而不是带着找问题的眼光看学生;懂得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有效地利用闲暇时间,听一听音乐,看会书,进行适当的运动,放松心灵。

  心理健康报告 12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对其未来职业发展具有关键性影响,在职业生涯规划阶段,健康的心理能够使其以积极正向的心态面对职业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困难与挫折,实现职业发展。当前,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使高校大学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心理问题。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山西传媒学院50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通过实践调查分析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并立足现实,从社会、学校、大学生个人三个方面,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多角度提出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常见心理健康问题调查

  本次调查中,围绕“职业生涯规划”设置了相关问题,针对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调查。当前,高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暴露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选择不明确,存在从众心理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而是将多数人的就业选择作为参考,忽视综合考虑自身的个性特点。在职业类型选择上,有超过80%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了高薪白领的工作,其选择的原因主要是对大学生就业的固有印象,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就应该坐办公室。盲目跟风而不是从自身实际出发,导致其未来职业发展可能出现方向性错误。在职业区域选择上,有将近85%的被调查学生首选求职地点都集中在国内一线大城市,他们主观上认为大城市的发展空间大、就业机会比较多,相比较来说更具有就业优势,因此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大城市。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只看到了在大都市就业的优势,对其生存的艰辛却没有深刻地认知,从而导致在实际就业中,难以承受大城市的生存压力,对其职业生涯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二)就业目标期望过高,存在功利心理

  高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中,需要通过对职业类型、地区、职位、待遇等各个方面不断地对比分析,最终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设置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逐步实现职业生涯发展。这些选择应当是基于学生个人个性特点、兴趣专长等个体因素确定的,然而,目前很多大学生存在功利心理,设置过高的就业目标期望,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导致出现就业困难。在就业岗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中,有38%的学生选择了薪资待遇好,24%的学生选择了社会地位高,26%的'学生选择了在大城市,仅有12%的学生选择了职业发展前景好。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薪资待遇,同时希望能够在大城市,并且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很少一部分学生会将职业发展前景作为首先考虑的因素。这表明了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一定的功利心理,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而是在名利方面设置了过高的期望目标。

  (三)就业机会获得能力差,存在依赖心理

  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最终是要付诸行动,根据确定的职业方向,完成职业选择,实施具体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职业生涯的规划、职业方向的确定、职业岗位的选择,其主体都是学生自己,都应当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但是,目前很多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并不了解当下的就业市场,而是将希望寄托在学校或者父母身上。在“对当前就业市场的了解程度”问题中,有33%的学生不了解,41%的学生只了解一点点,21%的学生比较了解,仅有5%的学生非常了解。在就业渠道选择中,15%的学生倾向于学校推荐,38%的学生倾向于校园招聘会,22%的学生倾向于依赖父母、亲人的关系,25%的学生倾向于社会招聘网进行自主应聘。这表明,大多数学生都将就业的希望寄托于学校或者父母,倾向于自己从就业市场中筛选、并自主应聘获取工作机会的学生占比较低。一方面,大学生会过分依赖于自己的高等学历、热门专业等求职优势条件,并不能清晰地认识到就业市场严峻局面和竞争压力,导致其就业机会的获得能力较差,在求职过程中不能充分展示出自身的竞争优势;或者求职方向错误,自身竞争优势无法发挥,阻碍其成功就业。另一方面,当前还有部分大学生尚未完成心理上的“断乳”,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较重,在就业求职中,过分依赖于父母,甚至将职业生涯规划完全交由父母决定,即使是未来职业发展不畅,也不用承担自主选择的责任与后果。这种严重依赖心理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其未来职业发展也会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四)就业自信心低,存在自卑心理

  大学生准确的自我评价是其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保职业选择正确,实现职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但是,很多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由于对自我评价过于保守,认为自己工作经验较少、社会阅历不足,没有竞争力,从而不敢去争取一些优质就业岗位,导致错失就业机会。在“你是否会去应聘与自身专业不相符/专业能力要求较高/薪资水平起步较低/离家较远的心仪岗位”等相关问题中,有57%的学生都选择了否定的答案。这表明,大学生在求职选择过程中,会尽可能地避免导致求职失败的因素出现,他们并未真正从自我需求、自身优势出发,去评估岗位是否具有较高的应聘价值,大胆努力去追求自己的心仪岗位。而是犹豫不决、彷徨不定,选择退却、观望,最终错失得到心仪的工作的机会。

  (五)就业压力承受能力差,存在矛盾心理

  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通常是以自己梦想中的优质工作为目标蓝本,在初入社会时,面对众多的选择和各种诱惑,也充满着激情与憧憬。但是,现实的残酷会给他们当头一棒,使其面对职业发展更加迷茫和困惑。在“工作压力大、挑战性强/生活成本升高、生活质量下降的情况下,你是否会选择去大城市工作”问题中,有超过50%的学生选择了不会。这与上文调查中有85%的学生都将一线大城市作为首选城市相矛盾。这表明了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矛盾心理。他们既渴望到大城市追求收入高、待遇好的工作,但是对于大城市工作的巨大压力与挑战,以及在大城市可能带来生活上的困苦有所畏惧。这些都导致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产生了矛盾纠结的心理,梦想与现实的差距摆在学生面前,使大学生就业时感到困惑与迷茫。

  二、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当前,我国社会所表现出的对职业教育的忽视,是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一方面,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不足,直接导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个人发展忽视职业教育,而将重点放在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发展中,认为学好理论、掌握好技术,自然而然就能够获得好的工作,实现职业发展。因此,在学校长期以来的教育教学中,职业教育从来并非重点,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严重不足,导致其不能以正确的心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及时纠正自己的不健康心理。另一方面,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忽视,也使得高校大学生在学习中不会自觉去了解职业信息,难免在最终面临职业选择时无所适从,出现依赖性、从众性心理,使得潜在就业危机无限扩大,影响其职业发展。

  (二)学校因素

  一直以来,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都放在学生专业教育方面,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开展的支持力度相对较为薄弱。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重视度才开始逐渐提升。目前,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了专门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临近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指导讲座等。山西传媒学院同样设置了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开展相关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学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相对来说更关注学生的就业率,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适应性的关注度不足;更关注大学生就业准备状态,而对其就业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变化关注度不足。这使得学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系统性和实效性受到一定的影响,也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由于盲目、困惑、迷茫所带来的一系列心理问题。

  (三)自身因素

  大学生自身因素是在其职业生涯规划中产生心理问题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缺乏对自我准确地认知与评估,从而出现自我认知失调,使其职业生涯规划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是,大学生自我认知水平高于实际能力水平,导致其就业心理定位过高,对工作的待遇、社会地位等要求较高,产生功利心理,但受限于实际能力,难以找到心仪的工作;二是,大学生自我认知水平低于实际能力水平,导致其就业心理定位过低,在求职过程中束手束脚,没有勇气去拼闯、挑战,从而产生矛盾、自卑、盲目、依赖的心理;三是,大学生自我认识比较模糊,不清楚自己的实际能力,也不知道想要什么样的工作,在就业生涯规划中,选择随大流,职业生涯规划不确定,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最终难以实现良好的职业发展。

  三、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营造良好就业氛围,立足市场更新学生职业教育

  营造良好的大学生职业教育社会氛围,提倡职业教育,对于加强各方职业教育重视度,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科学性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大学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立足就业市场形势,不断更新学生职业教育,引导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当前就业市场实际有效联系,加强大学生对职业市场的了解程度,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多方面考虑确定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对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进行充分的预期,从而避免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产生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把握能力,驾轻就熟,还会激发学生职业发展的积极正向心理。此外,营造社会良好的职业文化氛围,加快转变当前社会以利益为导向的就业观念,加大对多元化就业理念的宣传力度,使学校、学生、家长都能转变固有的就业思维,避免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二)完善学校教育模式,加强职业生涯规划

  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高校完善职业教育模式,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一方面需要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体系建设,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现阶段,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度不足,教育内容侧重于对就业方法的指导,并没有有效融合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相对不足。因此,完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就需要在职业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当聘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与就业兴趣、能力等,把握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心理规律,并以此为立足点,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科学的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另一方面,高校应当丰富职业教育形式,构建职业生涯规划平台。高校借助网络媒体,构建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平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其推送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认知,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科学方法。同时,职业生涯规划平台还可以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既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及时解惑,消除学生面对职业生涯规划时的矛盾、迷茫等不良心理,指导其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合理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三)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自我评估,实现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的构建

  大学生自我认知失调是其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产生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自我评估,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以此为基础,构建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实现自我价值。首先,学校应引导学生构建动态调整的自我评估体系,通过为学生建立档案,指导学生在不同时期根据自身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专业能力、专长优势等情况进行记录,形成动态化的档案呈现,并据此进行自我综合全面评估。其次,根据自我评估,引导学生构建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学生通过全面综合的自我评估,能够对自身实际能力有准确地了解,在职业生涯规划制订过程中,真正能够立足自身实际,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以此实现职业个性化发展。在当前严峻就业形势下,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暴露出的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值得我们重视。针对这种情况,应深入分析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改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引导,指导其正确认识自己,合理规划与自身特点、兴趣、能力相匹配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促进其职业发展目标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心理健康报告 13

  近来,个别高校连续发生了多起学生自杀事件,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为全面了解大学生目前的身心健康状况,促进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大学生素质建设,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对全省部分本科院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自我评价、学习环境、就业压力、感情问题、人际关系、家庭状况等方面全面审视大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显示,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隐患,形势不容乐观,而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落后,工作乏力。

  一、大学生的自我评价状况

  1、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对自己并不太自信。

  在对大学生你是否觉得自信的调查中,有47%的人选择了非常自信和自信,而53%的人选择了有时不太自信,不自信甚至自卑。女生的不自信比例明显高于男生,女性的心理普遍脆弱、敏感,致使不自信的因素相对男性更多一些,若不加以疏导和防范,出现意外的几率会更高。对你是否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的调查结果显示,67.1%的学生认为自己与他人不相上下。这其实也是一种不太自信的表现。

  2、大学生最想改变的是知识。

  3、大学生心态不轻松。

  在你觉得目前压力大吗的选项中,选择大和快要崩溃的占有39.4%,同样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其中大四学生和研究生选择这两项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年级的学生。在上学后遇到的最大挫折调查中,学习成绩不理想和就业竞争太激烈选择率最高,道出了大学生不轻松的两个主要原因。

  4、大学生对物质条件基本满意。

  5、部分大学生情绪低落

  在你认为自己常处在哪种情绪中的调查中,26.3%的人选择了郁闷、无聊、烦躁;而对你的日常生活方式评价的调查中,65.9%的人选择了很一般和枯燥。

  二、大学生学习环境状况

  1、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

  2、大学生的作弊明显减少

  在你考试作弊吗调查中,只有1.3%的人选择经常作弊,17.9%的人选择偶尔作弊或公共课作弊,从不作弊的人达69.5%。

  3、大学生的业余时间多选择上网或打游戏

  你在业余时间主要做什么的调查显示,38.3%的人选择了上网或打游戏。上网已经成为了多数学生课余生活的最爱,但过于沉迷网络、容易产生很多心理疾病。在实地调查中,大部分上网的男同学都是在打游戏,其中不乏暴力、血腥、色情的,上网聊天也是大学生发泄情绪的主要方式,正确引导学生对待网络、利用网络是学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三、大学生的爱情观

  1、大学生对爱情信心不足

  通过你如何看待大学生恋爱动机的调查发现,53.9%的同学认为恋爱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心理和生理需要、打发无聊的时光和随大流,不落伍,只有46.1%的人是因为情到深处而选择人生伴侣。在你对校园爱情的未来怎么看的选择中,有31.1%的人把票投给了无疾而终和社会太现实,毕业各自飞,其中高年级的学生投这一项的比例高出低年级很多。有超过47%的人认为只要双方努力,将来会在一起。

  2、大学生渴望获得爱情

  学校仍旧是学生心中的恋爱天堂,在你在学校会选择什么人做你的'爱情另一方调查中,只有8.8%的同学选择不会谈恋爱。有66.5%的同学选择志向相象,趣味相投。

  3、大学生的性观念依旧保守

  尽管有些媒体对女大学生议论纷纷,我们的这项调查却发现,大学生性观念依旧保守。你大学期间是否有性生活的调查中,有超过88.2%的选择了没有,这其中包括了105名硕士研究生。结果可能会有误差,但我们看到大学生对待性的态度还是比较谨慎的。在你从什么途径了解到性知识的调查中发现,53.2%的人的性知识是通过旁门左道和同学谈论中获得的,只有41.8%的人是从课程和书籍中学习到的,即使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大学生在性教育方面依然落后,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四、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

  1、同学关系比较健康

  在你与同学关系如何的调查时,超过89.3%的人认为相处融洽,只有10.7%的人承认会偶尔发生矛盾。从整体上看同学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健康的,但交往的主动性欠缺,64.5%认为与别人交往一般喜欢、无所谓。

  2、大学生普遍个性独立但也珍惜友谊

  在你遇到挫折的时候依赖朋友吗和是否担心朋友不喜欢和自己一起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同学会参考同学朋友的意见,但会以自己为主去解决问题。有47.1%的同学担心朋友不喜欢和自己一起。

  3、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交流途径少

  如果你遇到不顺心的事,如何解决,54.2%的同学选择了强忍和逆来顺受,而选择找父母倾诉和找心理咨询机构的仅占8%。

  五、大学生的就业心态

  1、大学生毕业后的首选是就业

  在你希望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的调查中,65.7%选择了就业,28.4%的人选择出国或继续深造,很多同学表示,希望在工作的过程中,再寻找合适的机会深造。

  2、大学生就业态度比较端正

  在毕业后找什么样的工作调查中,选择有发展空间、符合自己专长的占67.8%,社会地位高、收入高的选择率相对低一些,占23.1%。无所谓,找到先呆着、要我就不错了只占9.1%。

  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状况

  在是否参加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调查中,只有3.6%的人经常参加,不知道或没参加的比率高达69.8%。而是否去过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的调查中,经常去的比率低至0.8%,92.6%的人表示没听说过或没去过。

  七、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大学生不太关注社会公益

  调查显示,学生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仅为12.4%,有87.6%偶尔参加和基本上不参加。

  2、大学生普遍反对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你如何看待学生自杀事件调查中,非常鄙视自杀之人,对不起父母和社会的栽培共有496人选择了该项,排在首位。

  3、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较强。

  大学生在最后一题大学生应该履行哪些社会责任的调查中,普遍认为应当对得起父母的栽培,努力成才,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成为人才,报答社会,经常参加社会实践,帮助他人和热心参加公益活动,说明大学生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拥有良好的意识。但关键是要付诸实践。

  心理健康报告 14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隐患

  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比较高。一些调查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在一所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里,两年内就有十几个学生因严重的心理疾病而休学或退学;一项以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人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而对于高职学生这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来说,问题更突出。徐炳谦等对河北某高职院校的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有29。3%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9。7%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障碍。

  (二)部分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

  心理问题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渐进性,而我们常常错误地估计“有心理问题者毕竟是极少数”,没有特别明显的反常行为便难以被觉察。所以,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实质性地疏导,导致问题积蓄越来越多,这无异于为日后埋下了一颗“隐形炸弹”。而一些高职院校领导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认为它是软任务,只要保证学生别出事、别走极端就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干多干少无所谓。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落实环节有诸多问题,成效不明显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引进和培养了一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但实际运行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同度不高,主要问题在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单调,学生接受心理健康知识和提高心理调适能力的途径单一,没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等;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跟踪不及时,针对性不强;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和一套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在于,搞活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体系。

  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一)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际教学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与一般课的教学不同,它属于活动课程,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而是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生动有趣的方法,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心理体验,掌握实用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调节技术,促进心理健康地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的教学和训练,如,自信心、情绪控制、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就业心理调适等。重点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上下功夫。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心理教育活动相结合。

  (二)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生活已成为学生了解社会,获取知识和信息,与他人进行沟通的一种重要手段。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使得教师对学生在网上进行心理咨询和即时心理辅导成为可能;由于网络的隐蔽、虚拟性,学生处在一个宽松无需戒备的交流环境中,便于把自己的压抑、苦闷、困惑倾诉出来,也便于学生就一些敏感的问题向老师求助。如,利用学校已有网络资源,开设资源共享的心理网站,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知识、缓解或调适心理压力的技巧以及提供心理健康测试或实施心理健康调查等等;开通网络咨询热线,运用QQ、BBS实现师生心灵互动。学生不用担心和害怕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会暴露在大家面前,能真实地表述自己的问题和期望,从而弥补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教育

  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实现。自我教育是学生自己或学生之间的互助教育,它能充分发挥和挖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和群体互相影响的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学院应积极支持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社团组织,通过举办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自助活动,如:在每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举办“5·25”心理知识宣传周、优秀心理健康征文、趣味心理游戏对抗赛、心理摄影比赛、心理漫画展,举办经典系列心理影片展播,开展名著心理、生活心理讨论,组织学生自编自演心理剧、进行心理艺术系列汇演等,强化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使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意识深入学生人心,营造大学校园健康活泼向上的心理气氛。

  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

  (一)学校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健全相关制度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常常被归属于学生处,有的也归属基础部、党委或者团委管理,但这会导致心理干预的专业性丢失,工作的目标也难以明确。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独立出来是一种发展趋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工作规划,具体组织实施和督导,并建立心理咨询室。学校拨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经费,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场地、训练设备等硬件和软件建设,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如咨询教师值班制度、心理咨询工作管理规定等,建立快速危机干预机制,及时主动解决学生心理上出现的问题。

  (二)提高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水平,为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及决策依据

  目前,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重点是进行理论的探讨,系统、深入的实证研究还不多。所以,要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积极组织开展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活动,系统调查、全面分析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高职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探索适合高职生心理特点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同时,要借鉴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成果,积极推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三)建设一批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资格和训练提出三项要求:

  一是具有教学文凭和教师资格证书;

  二是具有五年以上的教学经验;

  三是系统修完有关心理学课程。

  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有计划地定期举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邀请知名心理学专家教授讲学;也可以通过研讨、座谈、开展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直接选送人员到师资培训班学习深造,也可以直接选调心理健康专业的毕业生和咨询师来校工作。同时,学校也要注意加强兼职人员的培养,壮大师资队伍,比如对辅导员、班主任及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师也要制订计划,进行相关培训,使其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心理健康报告 15

  一、领导关心,组织策划,学生会工作人员协作配合,进取互动。

  校领导十分重视这次活动,按照学校的规定和要求,和学校政教处主任共同关心指导、精心策划组织了这次活动,顺利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以橱窗、展板等形式针对性展示高中生生活、学习等心理健康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信息,能有效地应对此刻,应对未来。

  二、活动鉴定,成效创新

  xx月14日午时,我校在篮球场举行了现场心理咨询、测评及心愿墙活动。此系列活动由4个区组成,分别为:心愿墙区、测试区、咨询区、以及心理趣味图片展示区。咨询区由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主持,其余三个区则由受过相关培训的学生主持。活动现场的趣味心理图片区吸引了众多眼球,很多同学认真分析了图片的涵义;更有大批同学纷纷涌到心语墙区写下自己的完美愿望,将自己的真心话传达给自己和朋友,很好的激励自己,表达情感;也有很多同学乐于做心理测评,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性格和气质类型,为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准备。虽然测试的人较多,但同学门仍旧很耐心地等待结果的解释。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也有教师加入活动互动中。

  xx月21日高一和高二年级部分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顺利开展,经过此次团体辅导活动,促进彼此的交流沟通和了解,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本事,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构成团结互助,相互关心、友爱的学校氛围。经过自我探索,更好的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xx月28日高三部分学生参加了考前缓解心理压力的团体辅导活动,有效的缓解了他们学习压力,放下思想包袱,简便应对高考。

  xx月24日,关于“让心灵沐浴阳光”心理健康手抄报评比活动也已开展完毕,已于月底前评比并交给学校政教处留存备案。可是不足之处就是有些班级上交材料不进取,以后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研究好时间安排。

  三、认真交流,鉴定表彰

  20xx月31日整个活动月开展完毕,对活动中做得比较好的进行了表扬,公示相关获奖情景,对活动中做得还不够好的地方进行了认真的鉴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在过去的一学期中,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提高。今后我们要继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异常是广大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健康、温馨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前进、积累经验,力争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成效。

  心理健康报告 16

  一、调查目的

  1、了解实习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更好的为中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服务,因此展开了此次调查。

  2、社会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教育是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径。人才的培养往往涉及身心和能力等很多方面,就对青少年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在掌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为以后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相应对策打下基础,帮助学生,让他们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正确面对困难及挫折,形成健康心理。防治青少年产生心理疾病,从而优化心理素质,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更进一步的目的就是实现身心能的潜力开发,帮助青少年实现自我,并为自身及自身发展创造可能。

  二、调查对象、方法及时间

  1、调查对象: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对象为实习学校高一年级班级和高二级班级在校学生,共人。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的方法主要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法,以研究对象的25%(约 6个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共发问卷360份,有效问卷360份。

  3、调查时间:2018年5月28日

  三、调查内容与统计

  I 自身方面 人数 比例(%)

  1、你现在的学习压力过大。 60 38%

  2、对于目前的学习任务,你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126 30%

  3、目前你的压力来源于自己的期望。 170 40%

  4、一次的考试失利,会对于你的情绪波动影响很大。109 26%

  5、你经常认为自己不用花太多时间成绩也会超过其他人。 93 22%

  6、你只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某几门作业。303 72%

  II 教师方面

  7、你很满意现在的师生关系。83 20%

  8、你认为教师的授课水平是影响学业的最大因素。38 9%

  9、教师期望会造成你的压力。38 9%

  III 环境方面

  10、你认为共同学习可以促进你的学习效果。253 60%

  11、当大家注视你时会不好意思。242 58%

  12、你在没有别人的督促的情况下不会主动去学习。35 8%

  13、考试时,如果监考人来回走动注视着你会无法答卷。176 42%

  IV 家庭环境方面

  14、你跟父母不亲近。28 6%

  15、你有心事就会对父母说与父母交流。225 54%

  16、学校召开家长会,你的父母总是到场。277 66%

  17、你的父母总是询问你在学校学习的情况。189 45%

  V 环境方面

  18、你喜欢的课外活动是网络游戏。128 30%

  19、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候,你会依赖于朋友,但还是以自己为主。239 57%

  20、假如你遇到有人威胁敲诈你,你会找有义气的哥们帮忙。102 24%

  四、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有20个问题,涉及到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类:

  其一,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因素,即内因,包括学习压、外界的期望、以及情绪波动等方面;

  其二,外部的环境因素,即包括教师、家庭、学校、环境等方面。

  1、学生自身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现在学习压力过大,对学习任务力不从心的占30%,学生自身的情绪波动影响占20%以上,能够独立完成作业的占72%左右。

  2、教师方面

  学生认为教师授课水平影响自身的学业的占9%,很满意现在的师生关系的占20%,教师的期望会对自己造成压力的占9%.

  3、教学环境方面

  本次调查中,60%的学生认为共同学习可以促进学习效果,8%的学生在没有别人的督促下是不会去主动学习的,在考试时由于监考人员来回走动无法答题的占到42%被别人注视时会有58%的学生感到不好意思。

  4、家庭环境方面

  学生与家长能够很亲近的占60%以上,有心事会和家长沟通的.占50%以上,45%的学生家长会经常性的询问学生在校情况。

  5、社会环境方面

  受网络或网络游戏影响的学生占30%;遇到挫折时,会依赖于朋友的占50%以上。

  五、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

  1、自身方面

  (1)压力适中,心态较为乐观

  学生都为高一学生,年龄集中在16~18岁,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虽然高中是学习生涯中较为困苦的一段时期,但作为高一学生还不能感受高考的压力,心态都比较放松,大部分都能轻松地完成平时的课业任务,对于成绩也能坦然接受。

  (2)对自身要求较低,期望值不高

  作业不能全部独立完成,而自身学习压力不大,这从一方面反应学生对自身要求不高,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较为懒散。更有约五分之一的人认为自己不用太多时间也可以超越别人,这也反映他们在学习中有些盲目自信,也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表现,过于肯定自己,否认客观努力。

  2、教师方面

  (1)渴望自由平等,内心浮躁

  本学校为寄宿学校,对学生管理严格,老师们正在逐渐改变教学方式,但是还是没有办法改变目前应试教育的格局,老师对学生平时要求严格,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不满意现在的师生关系,各种网络媒体都在宣传新课改,而目前教学还不能达到这种要求,学生渴望平等自由师生关系但不能实现,内心浮躁却又无可奈何,这种心理对学生来说是不利的。学生内心是渴望得到老师的平等对待与关爱,信其师才能得其道,学习才能更加顺利进行。

  (2)对教师依赖较小

  中学生已经有自己的主见,并且部分学生个性鲜明对老师依赖减小,但是因为心智还不成熟,往往做事极端,师生间不能很好的配合进行教学工作。

  3、教学环境方面

  (1)伙伴意识强烈

  同龄人是对学生有极大影响的人,他们喜欢团队合作,渴望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得到同伴的尊重与重视,这是中学生正常的心理表现,相对来说自我意识较差,独立完成事情能力有待提高。

  (2)意志力薄弱,易受外界影响

  中学生遇事较少,心理较为脆弱,意志力薄弱,外界的风吹草动都会对他们造成影响。

  家庭环境方面

  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更是记录孩子成长的地方,所以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而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家长工作忙碌,放任自流

  由于工作原因,有些家长可能会缺席孩子的成长,在孩子放假期间,家长同样忙于工作,无法把精力投注在孩子身上,下班回到家满身疲惫的瘫倒赶快休息,甚至有的家长下班已经是深夜,就算下班后想和孩子沟通交流,孩子也已经休息了,总之与孩子的交流少之又少,甚至家长会也无法出席,从而拉开了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与家长不是很亲近,遇到心事了也不会与家长交流。

  单亲家庭,心理孤僻

  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使孩子心理难以承受,与父母产生嫌隙,造成了孩子不爱说话也不想说话,更严重的会产生孩子逃避与其对话的环节,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与父母的亲近感比较低,就算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与学校的互联工作,孩子内心的情况也是了解的不透彻的。

  社会环境方面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以及网络游戏的流行,学生们在家的时候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了网络上面,真正有效的利用网络查询学习资料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毕竟网络游戏与聊天设备对于他们的诱惑力是很大的,要想真正的抵抗住对于假期很少的学生也是很难的。

  学生毕竟大多数的时间还是跟同学在一起的,所以发生一些小小的心理变化,同学朋友则是首先感觉到的,另外生活上遇到一些挫折难题,有的学生找朋友倾诉一下,把自己的心结解开,让朋友帮忙出谋划策,使自己做事有头绪,然后再加以处理。

  六、调查小结

  通过本次调查,初步了解学生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因素。根据成因分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跑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在个性品质可塑性极强时期极力模仿的对象,因此家长除了给孩子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外,还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定要适当,要有益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养成,切记不要将事业,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以负面情绪疏导给孩子,而自己应该用积极心态和情绪去面对,从而为孩子树立榜样。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积极方面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学习心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此问题无疑需要渗透教育的整个解决此问题无疑需要渗透教育的整个过程,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由家庭。社会和学校建起的教育平台的共同努力,唯有倾全社会的教育力量于一个目的,才能真正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目标才能实现。

  心理健康报告 17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经济比较发达,家庭生活比较优越,外来文化的冲击波也比较强烈。这诸多的因素,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无疑会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如今少年儿童以“我”为中心,依赖性强,自我控制能力差,任性,脾气大,胆小如何帮助今天的儿童、青少年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迫切问题。为此,我们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探索其心理教育的规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对象:

  所教班级学生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

  1、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调控自己,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己,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己的能力。

  3、研究如何提高教师、家长的心理素质水平,更科学有效地教育培养学生。

  4、树立让每个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观。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为学生创建实践活动和探索的情景。让学生在浓厚兴趣、充足信心和身体充分活动的状态中掌握知识,让学生在积极活动中探索学习、在积极活动中促进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已。道理很简单,因为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全面发展理应包括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另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从某些方面对全面发展教育的融通和优化,具有很大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作用。

  2、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其心理的调节和指导,提高其心理素质,进而完善品德的'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德育的内容,扩展了德育的方法,增加了德育的途径,进一步加强了德育的地位和功能,且使德育在新的历史时期与其它各育获得更和谐的统一,在更高层次

  3、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得以正常发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学习上没有心理负担与压力,爱学、会学,并富有创造性。个性健全发展,能够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完善自我。在此基础上,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信任原则

  教育的成功在于信任。只有师生之间建立起真正的信任感,才能使学生在教育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学生的这种寄托情感可促使学生愿意把自己心里的秘密告诉老师。信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在感染和陶冶学生的心灵,从而促进学生自觉地向老师畅开自己的心灵和种种隐私,他们会从老师的帮助中获取力量,在老师的指导中得到安慰,在老师的爱抚中得到理解。

  2、保密原则

  说真话是心理咨询、心理教育中的最基本要求,只有说真话才能保证教育的有效性。保密是一个手段,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说真话,学生只有对心理指导老师说的真话,他才能感到有寄托,有希望,有安慰。为此老师要十分珍惜学生的这份真挚的感情,千万不能做出任何危及学生信任的事,也不能说出伤害学生心理的话。

  3、自主性原则

  学生自主性能使学生自己去认识自己的各种表现,自己去提醒,监督自己,按老师安排的训练要求去自觉训练,从而改变自己不良的心理品质的各种心理行为。

  4、合作性原则

  心理教育必须在一个轻松、自由的、和谐的良好气氛中进行,这气氛主要来自师生平等、民主的关系。要让学生信任、理解老师。要达到目标,就要保证学生真正合作,自觉配合老师,自愿改变心理现状。

  5、活动性原则

  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养成、发展,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各种丰富多采的、形式多样的体验性活动和环境中,通过心理教育和训练去完成。

  6、家庭配合原则一个健康、完善的家庭,必定会使自己的子女接受健康而完美的心理教育;一个不健康的家庭,也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创伤和阴影。所以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同时,必须对家长进行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特点的教育,并不断取得家长的支持、理解和配合。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操作措施和要求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活动,尤其是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除与原有晨会、思品课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利用活动课、班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开展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5、积极实施和探索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形式和方法,例如开设“心理保健、行为指导室”,设“知心老师信箱”,给学生设“优点卡”,让学生写心理日记等等。

  总之,积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实践活动。不仅要从理论上不断加深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在各自的工作实践中进行实施心理健康的有益尝试,创造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特色,走出一条新路子。

  七、课题研究的操作策略和方法

  1、加强心理辅导,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心理常识,形成健康的心态与良好的行为习惯。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开展个别心理咨询。

  3、要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特点,问题行为的矫治方法及家庭教育的操作技术,使家长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八、研究时间:

  1年

  九、课题研究的策略:

  1、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研究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情况。

  2、健全心理档案,及时记录。

  心理健康报告 18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本学期,我校继续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进一步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在校长室的领导下,由政教处组织,形成以年级组长、班主任及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立了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到学校管理层及学校心理咨询室,再到区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三级心理健康监护网络。

  二、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本学期,我校通过年级组、班主任讲座,学校板报宣传、学校开放心理咨询室等途径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学校还订阅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类书籍、刊物,便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三、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一条重要途径。我校安排每周二下午第八节课内容为心理健康教育,并纳入常规教学工作检查。各年级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3月上旬,各年级组分别开展了心理健康准提讲座,使女生们对自己的身体和青春期的生理卫生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消除了青春期的焦虑。

  四、继续开展好心理咨询室阳光屋的开放工作

  每周一至五中午12:20-17:50开放心理咨询室,由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为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并认真做好相关的资料整理。

  五、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挡案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挡案并使之逐步规范化,这对于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它将有助于确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目标、内容、方法与途径,有助于有的放矢地诊断、分析、解释与评价。

  六、通过家长会进行心理教育

  学生生活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不可忽视家庭因素。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赢得实效,必须赢得家长的支持。本学期,我校各年级分别召开了年级家长会,共同探讨孩子一些心理困惑,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

  心理健康报告 19

  一、量表简介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可以用做评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有10个分量表,分别是:一、 强迫症状,如害怕考试、作业反复修改等强迫行为;二、偏执,如认为别人对自己有不良意图和评价不正当的偏执想法;三、敌对,如脾气坏,常有与人争辩和摔东西等冲动行为;四、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如缺乏人际关系中的友好感受和满意度,或感到无法在人际关系中获得理解和支持;五、抑郁,如对未来丧失信心,兴趣索然;六、焦虑,如紧张,心神不定,烦躁;七、 学习压力,如感到学习负担重、存在厌学、 害怕考试等问题;八、适应不良,如不适应学校生活;九、情绪不平衡,如对学习 的兴趣、对老师和同学的情绪忽高忽低; 十、心理不平衡,如感到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常不服气。本量表既可以从整体上衡量受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可以根据每个量表的平均分进行评价。

  二、计分方法与结果解释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是采用五级计分法,即无为1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3分,偏重为4分,严重为5分。该总均分是由60个项目的得分加在一起除以60,得出受试者心理健康的.总均分,表示心理健康总体状况。10个分量表分别由6个项目组成的,将每个分量表6项得分之和除以6,就是该量表的因子分。如果心理健康总均分或因子分低于2分,表示心理比较健康;超过2分(包括2分),表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总均分或因子分是5分,表示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三、测试结果总体概述

  考虑学生实际,排除假选择的可能性,对因子分2.5分以上的进行了统计,参测学生各因子所占比例为:强迫症状19.16%、偏执13.53%、敌对14.05%、人际关系敏感20.81%、抑郁16.43%、焦虑20.53%、适应不良24.33%、情绪不稳定26.67%、心理不平衡9.11%。

  从以上数据看出如下问题:

  1、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情绪不稳定、适应不良、焦虑、人际关系敏感五项都超过学生数的20%。

  2、学生进入职校后,大部分学生住校,开始远离父母,进行相对独立的生活,增加了与同学相处的时间,但是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相互熟悉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表现在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敏感比较明显的比例较高,当然情绪不稳还应该考虑到离家住校后的想家情绪的影响。

  3、焦虑因子、敌对因子的比率也较高。根据这一测试结果,建议班级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活动课、班会、家长会、师生交流等机会,给学生创造沟通、倾诉的平台,进而得到缓解。

  四、综合建议的三个策略

  1、掌握应对策略,对班级测试指数高的项目因子,即不要迷信测试、也要适时调节:针对班级整体发挥集体的作用,有意识的开展班级活动,充分利用班级骨干,也要充分给重点学生创造活动平台。

  2、各类因子指向的学生应对策略建议: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及家庭状况,必要时对家长提出建议;对学生要有针对性的关注和关心,更重要的是针对性的安排谈话和活动,做学生忠实的倾听者,加强认知指导。

  3、个别特殊学生关注策略:经常倾听和关注,不歧视,不传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严重的一定要告知家长转介到专门心理咨询部门进行治疗或矫正

  综上所述,本次测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可以为班主任及家长提供一些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依据。

  心理健康报告 20

  为掌握我校小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状况,增强我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我校在政教处在上周有序组织开展了学生思想动态排查活动。通过政教外召开全体学生会,班主任召开班会、心理辅导老师有针对性的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相关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认真组织开展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活动

  首先,为充分了解学生目前的思想以及心理状况,各班主任组织各班代课教师与学生一起召开班会、由学生逐个回答心理辅导老师设计的相关问题,通过学生们的问题回答,教师从中总结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健康状况,逐步筛查有突出思想问题的学生。

  其次,由各班班主任课下深入了解调查,统计各班级经常逃课屡次不改,独来独往,人际关系不和谐,行为习惯怪异,自控能力弱等问题学生名单。与此同时,各班级班主任老师还通过查晚自习情况,下宿舍等形式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二、调查中存在思想动态、心理健康方面的表现整理如下:

  1、我校差生的心理状况堪忧,自卑感强烈。

  由于差生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当中自然是困难重重,自认为老师、同学另眼相看,久而久之,便失去自信心受挫,甚至产生自卑心理。

  2、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

  由于年龄小,又没有升学压力,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自我约束能力均比较差,随着其社会接触面的增大,容易受到种种不良社会现象的误导,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班级学生行为方式放任自流、组织纪律及时间观念差、不考虑行为后果,等等。

  3、学生情绪情感不稳定及封闭。

  部分学生常因为一次考试失败、情感受挫而一蹶不振,甚至于将自己封闭起来,不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这种封闭性往往使学生丰富的情感找不到渲泄的出口,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很容易导致压抑、抑郁等心理疾病。

  三、心理问题对策

  针对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对策。

  首先,教育者要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学校要培养的应该是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健康不仅是指没有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已从“生理——医疗”模式转变成了“生理——心理——社会”模式。自卑心理是阻碍一个人成长进步的最大的绊脚石,因此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自信心养成的教育,应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在传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其次,净化社会大环境,重视家庭教育。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其影响是潜在的、持久的,这些影响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所以家长要切实重视孩子的心理发展和性格养成,全面关心他们的成长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其学习成绩。

  再次,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并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让学生能够想得开、放得开。而且还应当逐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长期的追踪辅导,关注学生心理进展,发现问题要及时引导等。

  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集体活动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它能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活动中塑造良好个性、培养高尚品德、陶冶情操、磨练意志、锻炼能力,因此学校在今后尽可能的在学生课余时间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各种球类比赛、歌唱舞蹈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让学生逐渐学会战胜自我、发现自我,同时也为自己的情感抒发、宣泄找到一个有效的出口。

【心理健康报告】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自我报告12-29

心理健康评估报告01-10

心理健康述职报告01-27

心理健康报告01-03

心理健康自我成长报告07-02

心理健康成长报告12-29

心理健康自我成长报告01-26

心理健康督导报告02-19

心理健康自我分析报告12-28

心理健康开展情况报告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