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美术教案>八年级美术教案

八年级美术教案

时间:2023-04-27 18:44:44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八年级美术教案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美术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华】八年级美术教案3篇

八年级美术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书籍的结构和书籍设计的概念与不同形式,学会欣赏书籍设计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各种装帧设计独特的书籍图片或实物进行分析,按照书籍设计形式和方法进行分类。通过查阅资料和欣赏,发现“世界最美的书”美在哪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欣赏和资料的收集,学生产生对书籍设计的兴趣,逐渐形成爱赏书的艺术情感、爱读书的学习态度和爱藏书的文化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展示介绍古今中外的书籍设计。

  2、教学难点:了解书的设计概念,发展,种类,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你逛书店时,什么书是你多看一眼甚至想买下的冲动?

  学生回答

  出版界抓住了人们的普遍心理,读者买书,一看名字二看封面三看内容看来书籍价值不管体现在内容上还体现在装帧设计上,那么什么是书籍的装帧设计呢?我们今天使用的书籍是通过专门的历史变迁成为这个样子呢?那么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国的古迹设计。

  (二)新课讲授

  1、书籍设计概念:旧称“书籍装帧设计”,广义的书籍设计是指从书的外观到内芯的一系列设计,以创造出书籍的整体视觉形象。狭义的是指书籍的开本、封面、护封和装订形式等属于书籍外观形象的设计,有时仅指封面设计。

  2、中国古籍设计:

  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是纸质书籍的出现成为了可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中国古代的劳动者施展智慧与技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书籍设计形态。

  简册装:

  在竹片或是木片上书写文字,并用皮条或绳索连缀起来,称作“简册”,可向左向右卷起存放。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就已有了简册了。

  叶子:

  将一张张纸摞叠起来,上下夹以木板或厚纸,再以绳子捆扎,称为“叶子”,后演变成册页的形式。

  樊夹装:

  隋唐时期,受一种狭长的印度梵文贝叶经中间打孔穿绳的形式影响,古人发明了“梵夹装”。卷轴装:

  亦称“卷子装”。通行于东汉至唐代。它是纸本书最早的形制,直接承袭了帛书的形制,单面书写。优点:克服了缣贵而简重的不便。缺点:纸缺乏帛的坚韧,来回卷舒不便检索文字,且易断裂。

  经折装:

  卷轴制度演变到册页制度的过渡方式之一。凡经折装的书本,也称“折本”。因奏折也用这种方式,后又称“折子本”。

  旋风装:

  旋风装与经折装是同一时代同在卷轴装的基础上,由于不同的文化需求产生的不同的装帧形式。

  蝴蝶装:

  简称“蝶装”。宋代雕版印书盛行以后形成的一种装帧形式,风靡于宋元,流行大约400年包背装:

  把印好的书页白面朝里,图文朝外对折,然后配页后,将书页折亦称“裹背装”、“裹后背”。大约起自南宋,盛行于明,尤其是政府官书。

  线装:

  明代中叶线装流行,清代最为盛行,沿用至今。

  2、国外的书籍设计

  国外的文字记录,经历了使用纸莎草纸、羊皮纸等初始阶段。13世纪左右,中国造纸传入欧洲,以及后来金属活字版印刷术的发明,成为书籍发展史上的里程碑。19世纪末,威廉·莫里斯的设计理念影响深远,使欧洲迎来了20世纪书籍设计的新高潮。

  四、课堂小结:

  书籍是信息和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人类智慧的产物。

  一本书的价值不但体现在书籍的内容上,而且还体现在书籍的设计上面。今天我们对书籍设计有了了解,但是更重要的是实践。下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手工书的制作。

  五、课后拓展:

  书籍是信息和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一本书的价值不但体现在书籍的内容上,而且还体现在书籍的设计上面。今天我们对书籍设计有了了解,但是更重要的是实践。下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手工书的制作

八年级美术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由于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人类历史上的古老文明所孕育出的艺术作品表现出的多元化。

  2、了解艺术作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的巨大变化。

  3、欣赏不同艺术流派的现代艺术作品,感受各自的艺术特点。

  4、学会尊重他人的审美选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对艺术多元化的认识。

  教学难点:如何对待艺术的多元化。

  三、教学过程

  开首语:在世界各地,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出了各种各样的艺术,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和课题,本节课谨以美术的艺术形式对这个课题进行探讨。

  本节课我们要了解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艺术多元化的现象?如何理解这个现象?对于不同主张、不同风格的各种各样的艺术流派,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

  好,现在让我们步入不同的艺术时空,寻找一下在世界各地曾经出现过的著名的古代文明。

  一、导入

  1、问题:你能举例说出几个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明吗?

  课件:逝去的文明……

  亚洲--、古巴比伦

  非洲--古埃及

  欧洲--古希腊

  美洲--古玛雅文明

  学生举例说明

  2、课件展示各种古代文明的美术精品图片

  3、:不同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不同的风格、不同样式、不同效果的美术作品。

  二、对比与分析

  问题:说一说这些作品是如何反映出民族、地域、宗教的艺术特征的?

  引导分析:(以三幅壁画为例)

  1、民族特点:人种、服装

  2、地域审美特点:

  《朝元图》为道教壁画,表现的是一群神仙朝拜元始天尊的情景,这是其中的一个局部。传统重彩勾填的方法;人物气质闲雅,面部平和庄重;线条潇洒飘逸,色彩绚丽辉煌。

  《水边的狩猎》反映出古代埃及人的审美观。画面表现丈夫、妻子、女儿的生活场面。埃及人认为绘画必须将每样东西以最能表现出

  它们的特点的角度画出来,因此在表现人物时他们就把一只正面的眼睛画在侧面的头上(头部可以从侧面看的清楚),上半身画成正面的,下半身则是侧面的。这幅画的色彩非常鲜艳,线条清晰,背景平实,无纵深空间感。对鱼、鸟等动物观察仔细,描绘细腻写实,形象生动。

  《利比亚女先知》是米开朗基罗在罗马梵蒂冈西斯廷小教堂天顶所绘的壁画《创世纪》中的一部分,女先知健壮的身体充满了力量,是米开朗基罗对于人的健美、力量和智慧的歌颂。

  三、简要了解现代西方主要美术流派

  (一)问题:艺术进入到现代,又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呢?

  引:古代交通、通讯不便,各民族有自己风格的艺术,现代交通、通讯发达,是不是艺术表现形式就大一统了呢?

  请学生回答。

  (二)课件欣赏西方艺术流派作品

  问题1:现代艺术风格多种多样,你喜欢哪种风格?为什么?

  问题2:我们该如何理解艺术多元化的现象?

  引导学生探讨。

  :艺术是产品,不同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决定了人对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审美选择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艺术不可能有统一的审美标准。

  四、对比与分析

  问题:想一想,同是长城,为什么不同的画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吴冠中:现代水墨画,长城被简化成抽象的符号,百转千回、疏密得当的线条表现出长城在山间奔腾的气势。

  邵宇:传统山水画,用勾、皴(cun)、点染的传统技法和深远法的布局表现长城重重叠叠、渐行渐远的`巍峨气势。

  李健:写实性油画,再现长城冬日的苍凉、险峻之美。

  詹建俊:融入强烈个人情感的现代油画,压低的地平线,风云突起,变化莫测的天空,构成壮阔、奇伟的景象,显示出一种“遗世独立、与天为徒”的豪情。

  五、思考与讨论

  问题:我们应如何对待每件倾注了艺术家心血的艺术作品?我们应怎样面对艺术的多元化现象?

  :宽容、理解和尊重

  六、课后作业(任选一题):

  1.以“梦”为主题进行一次多元化创作。

  创作形式可以根据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次梦境用绘画手段(手绘或电脑合成图象),也可用雕塑、剪纸、拼贴的方式,还可以用短文、诗歌、表演的方式,大家通过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梦”的诠释,体会多元表现的意义。

  2.收集你喜爱的艺术流派的作品图片(如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等等),并在上或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运用你熟悉的软件制作一到两页的介绍资料,内容包括画家介绍、流派介绍、作品分析的介绍性文字,还要包括你本人对画家、画作的真实感受和个人的观点。

八年级美术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2)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3)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

  (4)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

  (2)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三、教学难点:

  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学习任务。

  教师要求学生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网页、网站,收集、整理和《捣练图》相关的信息资料。(可制成读书卡片)

  (二)、播放影视剧《大明宫词》片段,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共鸣,对唐代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有个直观印象。导入《捣练图》。

  (三)、尝试以制作简单网页的形式学习《捣练图》及唐代仕女画:以网页设计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1)版块设计:

  学生在掌握一定制作网页方法和要求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网页版块组成。教师给予适当指导。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确定。 版块一:仕女画(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二:宋徽宗赵佶(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三:唐女性形象(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四:画家小传(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五:思考与讨论

  (2)围绕《捣练图》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实网页版块。

  1、分组讨论以上前四个版块。通过汇总已备学习资料,查阅书籍,上网等形式,将和本专题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归并,经讨论一致同意后整理成文,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观点。

  2、重点分析第五版块,确定研究内容。

  教师点拨学生从不同角度确定“思考与讨论”版块的内容。学生思考、讨论、分析、解决,总结。

  (1)从美术的角度(《捣练图》传达的直接信息)

  内容分析;构图样式;绘画技法;色彩;细节描写;艺术风格等

  (2)从历史的角度(《捣练图》传达的间接信息)

  主要通过画中唐代妇女经济;文化;政治;民族关系:地理角度(信息综合)

  《捣练图》与你了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画相比有什么不同?收集西方古代人物画资料。

  (四)、学习结果检测、呈示。

  1、随堂检测

  由教师出题或学生出题,学生抢答,检验学习结果。(题目如下:) 作者及年代; 《捣练图》属于什么画种; 采用什么构图样式; 采用哪些绘画技法; 色彩特点; 作品风格等

  2、版块评比。

  将网页上传到校网站或因特网,对各小组设计制作的'版面进行评比,设以下几个奖项:组织奖、创意奖和技术奖,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3、撰写感受或美术论文。

  将学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结论及制作网页的经过等记叙下来

  将研究性学习的结果或对其中较感兴趣的一点撰写成美术论文。

  第二周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一、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点:

  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

  三、教学难点:

  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2幅作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清明上河图〉〉

  提问:(仔细观察上述作品后,你能理解它们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政治和生活背景吗?)

  教师在学生常识性地回答问题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一些造型实物(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等)获得的。即便文字出现以后,

【八年级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八年级美术教案02-13

八年级美术教案3篇02-14

八年级美术教案四篇04-21

八年级美术教案九篇04-24

【精选】八年级美术教案3篇04-25

八年级美术教案7篇04-25

八年级美术教案汇总五篇04-26

中班美术教案美术中班教案01-07

八年级美术《色彩的感染力》教案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