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美术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3-04-28 09:45:20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美术教案范文锦集九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美术教案范文锦集九篇

美术教案 篇1

  雾凇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第二自然段详细地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这是全文的重点。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切入点和主线问题】

  雾凇是如何形成的?

  【语言文字训练点】

  总分总式文章写作方法

  【拓展读写】

  吉林雾凇奇观

  【资料补充】

  1.吉林雾凇形成。

  2.雾凇奇观

  【教学过程】

  课前头一天布置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碰到不会读或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标注读音,反复朗读,读会为止。

  2.再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内容,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3.通读课文:用笔画出不理解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等。借助字典或联系课文中的句子进行理解,将意思写在书上。

  4.勇于质疑:在以上预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在书中画出或记下来,在后面用“?”表示。在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注意听讲。如还不懂,可以通过质疑来解决。

  【设计意图】良好的预习习惯,直接影响整堂课的学习效果,所以老师们一定不能忽略,而应舍得用时间、下功夫、想办法去训练培养。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趣质疑。

  1.同学们,大家知道桂林山水吗?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与“桂林山水”齐名的我国著名的四大自然景观,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它们是:长江三峡、云南石林、还有就是吉林雾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吉林雾凇的文章。(板书并齐读课题:雾凇,要求学生书空)

  2.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要问的?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阅读,初读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江畔缀满镀上缭绕琼枝玉树

  雾凇十里长堤俗称凝结摄氏

  夜幕降临零下淹没模糊

  注意:“堤”,应该读dī,不要读成tí;

  “模”课文中应读mó,不读mú;

  “畔”应读pàn,不要读成bàn。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指导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二)带着刚刚的问题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部分:描述了吉林雾凇奇观。

  第二部分:说明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第三部分:人们观赏赞叹雾凇美景。

  四、学习奇观,感受美景。(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文中是怎样来形容雾凇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122页,自己来读读第一小节。

  (1)多美的雾淞啊!文中是怎样形容雾凇的呢?

  (2)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A、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这句话中哪儿感受到雾凇的美了?

  B、指名回答(课件)板书:(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C、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

  2.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指名读)

  3.真美,老师请女同学们来读一读这句话。(女生朗读)

  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

  五、书写指导。

  5个左右结构的字“堤、俗、、摄、淹、模”都是左窄右宽。“凝、零、雾”笔画较多,要看清笔画,注意笔顺,“凝”字第三笔为撇,第九笔为点,“零”字最后一点不要忘了。“氏”字不要写成“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导入:我们知道,吉林雾凇同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的四大自然景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吉林雾凇的美景。

  二、词语引路促探究

  1.【课件】出示词语

  饱和的水汽蒸腾的雾气晶莹的霜花遇冷凝结

  2.理解

  (1)水汽:空气中有水汽,很小,肉眼看不见

  (2)雾气:雾气是水汽遇冷之后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板书:微小水滴

  (3)霜花: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汽遇冷凝结成白色冰晶。板书:微小冰晶

  3.那么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说说自己的理解。

  总结:雾凇也是一种霜花,但不在地上,在哪里呢?(树上!)凝结在树上的霜花,因此称为树挂,也就是雾凇。

  师强调: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悬浮于空中形成了雾(板书横尖头)当气温下降到0摄氏度时,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白色冰晶就是霜花。如果这霜花凝结在树上那就是树挂也就是雾凇。雾凇的形成离不开饱和的水汽和遇冷凝结。

  【设计意图】抓好词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方法。引导学生从词语入手,让他们在一开始就对学习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品读涵咏悟形成

  过渡:以上就是对雾凇形成的`科学原理,它藏在课文中。但本篇课文把雾凇的过程写得非常形象、生动、优美。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写了雾凇的形成的经过。

  1.整体感知文本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2)雾凇形成一般要八到十个小时,但第二自然段用几句话就把雾凇写清楚呢?

  (3)请第一排同学分句朗读。讨论:如果这八句话中只要留下一句最重要、最核心的话,应该是哪一句?如果你读的那一句不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那么请坐下。

  (4)这八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引导学生领悟:这是中心句,关系是总分,是概括写,其他是具体写。

  (5)该生再读中心句。你能不看书把什么叫雾凇说清楚吗?

  (6)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对文本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直接引导他们走入文章的重点段落——第二自然段。通过“请8人一小组分句朗读,讨论谁是最重要的一句”这一方法,引导学生快速找准中心句,以期更好地理解文章重点。

  2.具体品读感悟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3-6句话

  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过渡:接着的七句话把雾凇的形成过程按这种科学原理写出来的。水汽通常集中在有江、河的地方。

  (1)雾气在哪里?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相机点出弥漫、笼罩、淹没、模糊

  ①江面上弥漫

  ②长堤上涌笼罩(浓、重)

  ③树木间淹没

  ④模糊为什么模糊?雾气怎样能把近在眼前的灯光、树影都模糊了?

  (2)这四句话都写的是雾气。雾气刚开始弥漫在江面上,接着笼罩着十里长堤上。淹没了所有的树木,接着一切都模糊了。你们所读的雾气是一样的吗?(划出这四个词说明雾是变化的是越来越浓)自由读这四句话,指名读。小提示:如果要背诵就要牢记这四个词语哦!

  (3)雾气遇冷凝结成霜花,哪几句写霜花?

  【课件】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这句中有霜花吗?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相机点出白银、银线、银条、银松雪柳

  【课件】出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图片

  讨论:为什么要把霜花比作白银、银线、银条?(镀只能镀上白银,珍贵,背后藏着作者的喜爱和赞美。)小结:这两句话写出了凝结成霜花挂在松树上、柳条上,就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雾凇。

  3.读中体会变化

  雾凇的形成要八到十个小时,但第二自然段只用了八句话就进行了描述。请看这个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

  【课件】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自由读。读了这两句话,我们从哪些字词中体现出变化是漫长的?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点出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最初、逐渐、最后。读的时候该怎样读?练习背诵。【课件】出示填空这蒸腾的雾气,()、()、()给松针、柳枝镀上了()。最初像(),逐渐变成(),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了。

  【设计意图】以读为途径,紧扣“奇观”,感受雾凇色形之美、探求雾凇形成之因、领悟雾凇变化之妙。切实加强教师、学生、文本、教学媒体之间的多向互动对话,在此过程中培育、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漫步江畔赞雾凇

  1.过渡:雾凇之美,美在它的悄无声息,美在它的壮观奇绝。要欣赏吉林雾凇奇观还大有讲究呢!【课件】出示:当地有句俗语叫“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也就是说,观赏雾凇的最佳时间是在清晨。下面让我们随着人们的脚步一起漫步于清晨的松花江边吧。

  【课件】配乐出示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图片

  2.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赞美雾凇美的词语。

  3.【课件】出示图片和填空:吉林雾凇有的,有的……真是美不胜收呀!学生练习说话。

  4.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松花江畔,观赏着这美丽的雾凇奇观,你会如何赞美?(兴奋、惊喜)

  5.那么,松花江畔的人们又是怎样赞美的呢?【课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你们见过梨花吗?它是什么颜色的?

  (2)联系课文想想,这里的“梨花”指的是什么?(雾凇)把什么比做梨花?(体会赞美之情:美快)

  (3)补充诗句出处。【课件】出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设计意图】学生学到这里,肯定感觉有点“累”了,此时需要教师及时调控,再次点燃他们思想的火花:你们想观赏一下这美丽的雾凇吗?(学生肯定欢呼雀跃)好,我们再次走进吉林,此时此刻,学生静静地享受着:多动听的音乐,多美丽的景致!简直令人陶醉。观赏完后,教师适时指导学生用几句话赞美雾凇美景,在这,我的设计再次体现“循序渐进”“我手写我心”的教学理念。此时,学生的情感已达到高潮,教师巧妙点拨: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松花江边的人们又会怎样赞叹呢?这样自然引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五、作业出示总结

  1.【课件】出示作业:

  小练笔。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①以“雾凇景观千姿百态“为中心句写一段话。

美术教案 篇2

  一、《放学了》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的内容。是“造型 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回忆使学生了解我们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能力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人物动态的画法及要领,将记忆中自己喜欢的课余活动的美好瞬间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活动的欢快气氛和热闹场面。

  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课余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我们的美好生活,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放学后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各种生活场面,从而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难点:人物在活动时的不同姿态,画面人物之间的关系及构图。

  四、教学准备:

  图片、人体模型、有关课间活动的录象、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放一段课余生活的录象,提出问题:

  师:这段录象反映的是什么内容?

  师:孩子们, 你们放学后都做什么?会开展哪些有意思的活动?

  2、出示课题《放学了》

  设计意图:通过录象使学生回忆放学后有意思的各种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1、解决选材问题。

  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谈话,解决问题。

  师:这是一副命题创作画,你认为画面应当主要体现什么?

  生:画面应以表现人物的各种活动为主。

  师:你准备选择怎样的内容才能表现出“放学了”这一主题?

  生:选用有意义的、有趣的活动来表现。

  师:你认为最令你难忘的、有趣的场面有哪些?

  生:最有意思的活动一定是自己最喜欢的活动。

  设计意图:经过讨论解决画面的选材问题。启发学生表现自己最喜欢的活动。

  2、解决人物动态。

  提出问题:

  师:定了自己要表现的主要内容后,下一个问题该考虑什么了?

  生:怎么表现这个活动,才能表现出欢乐、热闹的场面。

  师:你认为难点是什么?

  生:难点是人物的动态。(板书)

  演示:直立的人和动态的人图片对比。

  师:人在活动时身体的哪些部位产生了动态的变化?

  小组利用活动人模型摆出各种动态的规律。汇报:运动时关节发生了变化,躯干产生了变化……

  板书:四肢、躯干、头部

  设计意图:根据观察、探究、学生分组合作解决绘画的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请学生画出一个人物动态。学生对所画动态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指出其作品的优缺点,解决绘画中的主要问题,进一步突破难点,体会学习方法。

  3、解决画面构图。

  师:怎样表现放学后大家活动得热闹、有趣,画面的构图也很重要。

  提供三组人物构图的活动教具,请学生通过拼摆完成构图。学生分组联系组织画面,并说出自己的思考。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构图,解决构图中人物疏密关系。

  4、看课文,欣赏学生范作。

  师:书中的作品给你什么启发?

  师:其他学生的美术作品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

  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交流经验。通过讨论来完善自己将要绘制的作业的构思。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评述解决构图问题。

  5、投影

  补充介绍在构图和选材上有新意的作品

  (四)、学生作业,

  老师指导,学生绘画。作业提示:1.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2.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3.也可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辅导中教师随时发现有新意的创作,随时提出表现,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五)、小结

  组织交流,学生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领略绘画创作的喜悦。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2课花手帕的教学活动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制作花手帕的基本方法与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2、培养同学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3、同学自主完成一张花手帕。

  教学重点:

  让同学学会手帕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

  同学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的培养。

  教学准备

  1、同学:水彩颜料和生宣纸。

  2、教具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请大家观察老师手中的手帕与我们平时的手帕有什么不同?然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生:述自身的想法与感受。

  师:既然同学们都觉得老师手重的`手帕非常的漂亮,那你们想制作一张这样的手帕吗?(想)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制作一张这样的手帕吧!

  老师板书:花手帕

  二、欣赏感受

  1、在同学们制作话手帕以前,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以下其他同学制作的手帕吧!并边看边想怎样才制作成这样的话手帕?

  2、同学们欣赏。

  3、抽同学说一说制作话手帕的步骤。

  教师小结:制作花手帕需要两个步骤,一是折纸,二是染色。

  三、方法指导

  1、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折纸,看一下这里边有那些学问。

  我想知道同学们能用几种方法把这张纸折起来。每个同学试一试,然后老师抽同学起来折给大家看看,希望同学们想到的方法不一样。

  2、同学展示自身的折法。

  3、教师小结:从同学们刚才的折法中我们可以看出,折纸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等会儿同学们在制作花手帕时,请同学们根据当时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折法。

  4、教师:现在我们来学习染法。

  染法的种类很多,根据教材,我们今天着重介绍两种,一种是浸染,一种为点染。

  (1)我先为同学们介绍浸染。浸染就是把折好的纸放入调好的颜料中浸一下,其具体的操作方法请同学们看课件。(课件展示)

  老师:现在同学们明白什么是浸染了吧?(明白了)那我们就来学习另一种染法,点染吧!

  (2)点染就是把水彩颜料直接滴在折好的纸上,其具体的操作方法请同学们看课件。(课件展示)

  5、老师小结并提出制作中的注意事项。

  现在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花手帕的制作,但老师还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一些事。

  (1)颜料自身要先调好,画面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变化。

  (2)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越长则纸帕吸收的颜料越多,面积越大。反之则少,面积越小。

  (3)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纸在吸收水分后会十分的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接破前功尽弃,希望同学们尽量控制水分的吸收和展开时小心一些。

  四、自主表示

  1、同学分小组制作花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4张美丽奇特的花手帕。

  2、教师巡视指导,即使发现问题和纠正。染得好的叫同学适可而止。

  五、研讨交流

  1、将同学作品进行展示。

  2、提问,你喜欢那一张,为什么?

  六、课堂小结:

  1、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老师小结结束课堂。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书籍推介设计、队角布置设计与制作、课程图标设计与组合应用的方法,了解班队活动角的设计、制作与布置的各种方式及表现形式。

  2、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

  3、增强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参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养成有序地进行设计与制作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增强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参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队角是我们少先队的活动阵地,用文字、图画、实物、照片、图书及相应的制作等来宣传一个中心内容,供我们经常参观和利用。今天我们一起来策划一个有创新意味的.队角布置方案。那如何设计布置方案,又如何实施方案呢?

  二、了解队角

  1.队角一般都有一个主题,我们来看看这个队角是什么主题的呢?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主题)

  2.为了表现这个主题,队角的教育与宣传内容有哪些?

  3.队角还有咨询箱、工具箱、小队日志、中队日志等项目内容。

  4.这个队角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吹塑纸、彩纸、图片等)

  三、探究设计方法

  1.我们教室原来的队角是什么主题?你准备用一个什么主题来创意我们的队角? (学生表达创意)

  2.比较队角你觉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分析,小结:构图散乱、颜色灰暗的不好,层次分明的好。

  3.说一说教材上设计方案草图的特点。

  4.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布置方案?我们来试试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生尝试草图设计训练)

  5.反馈与指导布置方案的设计。

  四、分工设计

  1.根据座位分布,分出8个小组,组内自选小组长。小组成员合作,每组选定和完善出一个队角布置方案。对分工提出建议:

  每组由3人设计队角教育与宣传内容,l一2人设计小队或中队日志封面,l一2人设计医药箱等物品的外观。

  2.学生分工设计。

  五、展示评述

  每组派代表来介绍本组的设计方案,说说分工情况,将准备用一些什么材料来制作。其他同学说说,觉得最有特色、最好看实用的队角设计是哪个?对设计有特色的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

  第二课时

  一、任务导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队角布置的设计,今天,我们就要大显身手,将队角制作和布置出来,大家有信心吗?

  二、学习制作方法

  1.根据所带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及上节课的设计进行排版。排版注意疏密变化、均衡协调。

  2.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吹塑纸,皮纹纸等可用来给图片或文字衬底框边。提问:还可以怎样有效利用你们带来的工具材料?

  3.队角刊头的制作可以剪贴,也可以绘画。

  4.应同时进行队角周围的咨询箱、医药箱等的制作。

  三、分工制作

  学生分工合作进行队角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

  1.分小组布置队角,展示于教室角落。

  2.说一说,自己组队角的特色。评出最优秀的队角布置,师生共同贴到教室的队角处。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用简洁明了美观大方的图案表明课程的特征。

  教学难点:直观而形象,简洁而美观的设计各门课程图标;集体合作作业的组织

  一、欣赏导入

  1.上节课我们齐心协力美化了教室的那一角(指向队角等),这节课我们用集体的智慧再来美化教室里的一件东西,它是我们学习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的好朋友,猜猜是什么呢?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蓝印花布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设计蓝印花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油水分离画法,并拓展学生对此方法的应用范围。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传统的蓝印花布的知识及本课设计蓝印花布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对传统图案的理解。

  2·现代蓝印花布图案的大胆创新。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1·教师:蓝印花布数块;与蓝印花布相关的录像资料、图片资料;相关电教设备;课堂演示用品。

  2·学生:油画棒、颜料、排笔、画纸及手工制作用具。

  (课前准备)

  教师于课前把蓝印花布数块布置在教室四周墙壁上,营造出一种崭新的课前气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酝酿。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略。(课前检查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以教室环境导人,直接进入新课内容。

  三、讲授新课:

  1·欣赏:

  设间A:

  (1)你知道墙上挂的是什么布吗?

  (2)你能看出布上有什么图案吗?图案造型有什么特点?

  (3)你知道这些图案有什么含义?为什么人们把这些图案印到布上呢?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并归纳出教学重点:

  (1)蓝印花布图案形象单纯简练,多用点组成,·层次分明,色彩对比强烈。

  (2)蓝印花布多运用寓意美好吉祥的传统图案。象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设问B:

  (1)你知道这种布是如何制作的吗?

  (2)你选用什么方法能快速在课堂上仿制一块蓝印花布?

  学生讨论后,教师播放蓝印花布的工艺制作录像资料。

  2,参与

  (1)简要回忆油水分离画法的特点;

  (2)教师用油水分离画法快速仿制蓝印花布。

  在此过程中强调学生注意:

  a.先构思好图案内容,再用白油画棒用力勾线;

  b·蓝颜色要一次调足,避免深浅不同;

  c·刷颜色时笔触要方向一致。

  (3)作业练习:

  仿制小幅蓝印花布一块。

  提示:注意花纹的整体布局,要像是从大块布上剪下的`一样。可用一大块布剪成两分;。

  让学生观察布边的图案。练习时学生可教室周围的花布图案,也可教师的资料图案,鼓励学生根据蓝印花布的特点自己设计新的图案。

  3·应用

  (1)欣赏传统蓝印花布所制成的用品:包括服装、围裙、门帘、被面、围嘴等实物或幻灯资料。

  讨论A:为什么蓝印花布深受人们喜爱?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名代表把讨论结果用简练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师归纳要点:

  a.蓝印花布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具有的民间特色。

  b.蓝印花布图案多变,色彩典雅,古朴大方,寓意美好。

  讨论B:在现代社会,怎样扩大蓝印花布的应用范围?。

  如何扩大蓝印花布的应用范围。

  老师归纳:可用于背包、鞋类、伞、壁挂、手帕、窗帘、饰品、包装等。

  (2)分组制作:

  每个组用大纸(四开至二开)分别选不同主题为内容仿制一块蓝印花布。

  提示:

  a.明确小组成员分工,用较短时间完成。主题可选择花草、动物、昆虫、鸟类、建筑、几何形体、交通工具、风景、变化的线条等。

  b,根据制好的布设计制作出一种简单的物品。可为实用物品,也可为装饰用品。(限定时间完成)

  (3)展示交流:

  互评出最佳图案设计组及最佳制作设计组。

  (4):

  学生:用一句话谈对学习蓝印花布的感受。

  教师:蓝印花布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审美意识的体现,是我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是我们值得骄傲,值得研究学习的内容。希能把祖国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道黄金比例,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比例。

  用剪贴的方法表现器皿陶瓷瓶的比例变化了解形成比例美感的规律。运用欣赏资料分析比较解决。

  2.通过学习学生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学习比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设计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认识到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黄金比例,能在生活中发现比例的美,会用比例知识分析、欣赏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运用比例知识分析作品,从比例的角度考虑设计一个有比例美感的花瓶。

  学情分析:

  这节课知识性比较强,在生活中的运用要靠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学生在制作时采用先对折再剪裁的方法很容易使各部分比例失去控制。课时安排:

  2课时

  7.美术中的比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道黄金比例,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比例。

  2.通过学习学生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学生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

  教学准备:

  师:教学图片、花瓶、学生作品若干

  生:绘图铅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造型艺术领域中比例是形式美法则之一,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

  到一些美的造型,美的建筑,我们感觉它美,一个是因为色彩美,形象美,再有就是它的比例美。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比例:最早出现在数学中,一般长度与长度、面积与面积的比率。如长的与短的、大的与小的等都形成比例。

  二、讲授新课

  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认为比例是“艺术之母和女王”,于是他把人体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了人在运动和站立时的比例。站立时人是长方形的,而当人伸展四肢时,又变成了圆形,从而发现人体的比例变化。

  1.中国画中是怎样运用比例的《出示溪山行旅图》:

  (1)画上画的什么?

  (2)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如何?

  (3)这样对比有何作用?

  师: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佛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的杰作。

  2.出示《维鲁维斯的人》

  (1)人在站立和伸张四肢时,在圆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关系?

  (2)师简单介绍这幅作品。

  3.师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

  (1)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值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这种比例

  在造型上美观而得名。

  (2)师用黄金分割的知识分析《巴黎圣母院》。

  什么样的比例美呢?

  两千多年前的希腊人就测算出1:0.618这个比例最美。这就是黄金比,大家可以算出1:0.618~0.6,你们都知道2:3;3:5;5:8都接近这个数,就都是美的`比例。

  小结:美术不是算术,有用精确测算,平时设计作画时,形象看起来舒服,比例接近2:3,3:5,5:8就可以了。

  4.分析、欣赏

  (1)黄金比就是这么神奇吗?如果变比例会怎样?

  我们看杯子比例很舒服,体现黄金比,拉宽会怎样?接长会怎样?照相机的宽与长较接近2:3,加宽呢?加高呢?

  电视机、背投、画框的现代比例演变

  (2)欣赏

  其实大自然中,许多东西天生地比例就体现黄金比,比如:这精美的贝壳,我们喜欢收集它,却不知正是它上面圈圈螺旋线吸引了我们,看看它每轮间距离比例是多少?

  人体更自然美的极至了,一只普通的手,它与黄金比有什么关系?我们看,如果从指端到第一节间分为两份的话,其它各节该是几分呢?我们画过人吧,知道人体的比例吗?(1:7。5),也就是身高是头长的7.5倍,这就是比例。

  三、绘制黄金分割

  1.要求:尝试用铅笔画有黄金分割比例的人体或建筑草图

  2.学生绘制,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议

  说说你的同学或自己绘制的草图符合黄金分割的比例关系吗?如果不符合,怎样修改会更好?

  五、总结

  8.美术中的比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剪贴的方法表现器皿陶瓷瓶的比例变化了解形成比例美感的规律。运用欣赏资料分析比较解决。

  2.学习比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设计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认识到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学生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并运用比例知识对花瓶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比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设计能力。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对大自然的复制现象感兴趣。

  2、用拓印或模印的方法复制某一自然物。

  活动准备:

  黑色或棕色蜡笔,白纸

  活动过程:

  一、拥抱大树

  来到户外,每个人寻找一棵自己喜欢的大树,做上记号,并与之拥抱。

  师:闭上眼睛,用手感觉树皮的质地,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给树干画素描

  师:每个人喜欢的树不同,摸上去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用什么办法能把大树的树干样子一摸一样地记录下来。

  介绍拓印地方法:把纸蒙在树皮上,一手紧按纸,一手用蜡笔在纸上摩擦,只要用力恰当,树皮的样子就会显现出来。

  幼儿各自拓印树皮。引导幼儿设法用各自的方法画上该树木的记号。启发幼儿将作品与原物进行对照,看看是否相象。

  三、把大自然的礼物带回家

  师:我们把地上的树皮,树叶这些大自然的礼物带回家,再用一些办法把它们复制出来,好吗?

美术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看制作步骤图,按步骤来制作鸡娃娃。

  2、在看看、撕撕、贴贴、画画中体验自制玩具的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3、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材料与环境创设:

  幼儿用材料:

  1、每位幼儿一只操作盒

  (内放:幼儿自带的熟鸡蛋一只、自制小鸡材料一套、记号笔一支)

  2、每位幼儿一张自制小鸡玩具操作步骤图

  教师用材料:kT板蛋壳内藏小动物、自制的鸡蛋小鸡一只

  活动过程:

  一、 歌曲导入,激起兴趣

  1、(出示kT板做得蛋壳)这象什么?

  2、里面会藏着哪个动物宝宝,听我唱首歌,答案就在歌里。

  3、你从哪句歌词里听出来的?

  二、 猜一猜

  1、除了小鸡,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宝宝是从蛋里孵出来的.?

  2、(出示有裂缝的蛋)根据幼儿的回答,揭晓秘密。

  三、 变一变

  1、请一位幼儿配合教师变魔术。

  2、这只小鸡是用什么材料变出来的?

  四、看一看

  1、怎么变呢?学看操作步骤图。

  2、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圆点、数字、箭头三种标记。

  五、 做一做

  1、引导幼儿先看步骤图,看好再做。

  2、辅导能力较弱的孩子,帮助其观察、制作。

  六、 延伸

  1、(出示小鸡的家),天冷了,小鸡的家没有门,小鸡会冻得生病的,我们明天在区角活动里帮助他们做门好吗?

  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第一次让我们班级的幼儿尝试看步骤图来制作小玩具,教师希望孩子们能从小学着看步骤图是出于对孩子终生发展的一个考虑,因为教师感到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行有很多地方需要看示意图或是步骤图,如行―――地铁内的自动购票机;自动饮料机;吃―――方便面的泡面方法;住―――平板家具的安装等等,如果能从小培养幼儿看步骤图,不但对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帮助,更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及观察能力。

  在材料的提供上,教师采用了实物鸡蛋,从孩子们的操作过程中的表现来看,幼儿对于一手拿捏鸡蛋,一手制作有一定难度,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美术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用简单的线条画出南瓜的形状,学习用蜡笔均匀的涂色。

  2、发挥想象力,尝试进行舔画。

  3、喜欢参加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幼儿思维能力还处于懵懂期,为加强他们的绘画水平,让幼儿能用简单的线条画出南瓜的形状,学习用蜡笔均匀的涂色。将成为本次活动的重点。

  幼儿想象力丰富,但创造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发挥想象力,尝试进行舔画将会成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大南瓜图片一张;农民伯伯正在哭泣图片一张;白纸,铅笔,蜡笔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对南瓜的外形能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们,农民伯伯菜园里面种的南瓜丰收了,他呀,准备把这些南瓜拉去集市卖。看,好多南瓜呀!(出示各种南瓜图片)谁来说说这些南瓜长得什么样子的?有什么颜色呢?(有圆形的,有椭圆的,还有扁的,有大有小)图片上的南瓜有哪些颜色呢?(黄色,橙色,绿色。)这么多南瓜,农民伯伯想拿到市场上去卖,但不知道好不好卖,小朋友们愿意帮他把这些南瓜画出来给市场的叔叔阿姨吗?

  (2)基本部分:

  1、教师范画,幼儿仔细观察,引导幼儿用简单的线条画出南瓜的形状。

  2、幼儿看图片初步尝试画出各种各样的南瓜:那现在小朋友们拿起手中的铅笔画出你最喜欢的南瓜。(强调怎样布置构图,教师巡回指导)。

  3、小朋友们都非常棒!那我们怎样才能把南瓜画得更可爱呢?南瓜呀也可以变成南瓜宝宝,怎样才能变成南瓜宝宝呀?哦,给南瓜加上各种表情!(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舔画,用简单的线条加上南瓜的`眼睛,鼻子,嘴,画出南瓜的表情。)

  4、师:小朋友们给南瓜宝宝添的表情太可爱了!谁来说说你为什么要给南瓜宝宝添这个表情呢?(引导幼儿说说为什么会给南瓜宝宝添上哭,笑,或者生气的表情。)

  5、师:南瓜宝宝也要穿漂亮的衣服,现在请小朋友们为南瓜宝宝涂上美丽的衣服吧!(教师强调上色时要均匀,巡回指导幼儿。)

  6、幼儿将画完的画与同伴之间互相展示,教师将画得比较好的作品拿出来单独展示,体验成功的乐趣。

  (3)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一个个都把南瓜宝宝画得这么可爱,刚刚呀老师已经把你们画得南瓜给农民伯伯拍照发了过去,农民伯伯看见后可开心啦!他说谢谢你们!下次呀请你们去他的菜园玩好吗?那现在我们一起出去排队,把小手洗干净吧!

  (4)活动延伸:

  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手工活动:南瓜宝宝。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美术教案美术中班教案01-07

经典美术教案03-05

美术教案01-26

《美术》教案02-17

经典美术教案02-23

美术的教案06-20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11-19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12-30

《狮子》美术教案03-23

《爱心》美术教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