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28 19:45:42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10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学生认识全班同学的姓,学习识字,增加识字量,了解有关百家姓的一些知识。

  2.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拓展学生知识面。初步学习搜集和运用信息,和别人交流信息。

  活动重点:让学生认识自己班上同学的姓,了解有关百家姓的一些知识,了解综合性学习的一些学习方法与过程。

  活动难点:学生解决问题是本课难点。

  教学总课时:五课时。

  活动准备:

  教学总过程:

  一、准备阶段(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激发学生对自己姓什么这个问题感兴趣。

  2.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姓,确定探究内容。

  3.根据探究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组内分工。

  4.指导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数学老师姓XX,美术老师姓XX,我姓XX。

  你们也有各自不同的或相同的姓,请大家介绍自己姓什么吧!教师随机板书学生介绍的姓,让学生自己教读黑板上的姓,让全班同学认识这些姓。对你们自己的姓想知道些什么,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设计理念:用学生自己的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去思考,培养学生乐于观察思考身边事物的兴趣。)

  (二)确定探究话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归纳出几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1.自己跟谁姓?

  2.自己姓的来历?

  3.有关姓的趣事。

  (三)寻求探究方法

  既然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哪你们该怎么办呢?(众说纷纭)

  老师归纳出可行的办法提出建议:

  1.请相同姓的同学分为一组,进行商量,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2.回去问家长,不懂就问长智慧!

  3.上网查资料,勤动手,万事解决不用!

  以上方法进行综合使用效果最好。

  (设计理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三)尝试解决问题

  1.每个同学都用上面三种方法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姓进行分组,同姓的分在一起确定组长。

  3.指导组长根据同学的特长分工。

  (出示要求:组长负责召集全体组员,安排具体工作;每组有资料收集员、资料整理员、成果汇报负责人等;做到每个组员有事做。)

  (四)布置探究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任务搜集相关资料。

  二、搜集整理阶段(两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学生根据内容来分类搜集整理资料;

  2.指导学生整理资料时逐步找出问题的答案;

  3.根据学生资料内容,帮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展示成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经过辛勤的劳动,我们有了丰收的成果。

  (二)学习方法

  1.出示资料筛选标准(是否与提出的问题有关。)

  2.教师以“王”这个姓为例教会学生如何筛选资料。

  (1)“王”姓的来历?

  (2)有关王姓的趣事。

  要求:选择的资料必须与问题有直接关系,资料的排列要归类,要有序。

  (三)筛选资料(小组讨论,共同决定。)

  (四)形成观点

  以“王”姓为例指导学生找出前面提出探究问题的答案。

  (五)作业布置

  利用课余时间修改并完善本组的探究出的答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育目标:

  1、了解声母g、k2个声母,发音方法。

  2、学会g、k2个声母的字形及发音,并会在四线格中书写。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发音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认读g、k并会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g”书写

  教具准备:课件,一棵苹果树(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来复习已学过的声母(生齐读)

  2、出示课件,请在这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来读一读

  ①b、m、f、p、d、n、l、t

  ②b—d m—n f—t b—p

  指导读

  3、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声母,用我们上几节课学习声母的方法来编顺口溜,编故事,希望小朋友们积极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发言,我们来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

  二、教学g

  1、(出示课件)看了图你最想说什么?

  2、“鸽子”的“鸽”的声母就是我们要学的第一个声母“g”(板书)

  3、师教学发音方法:

  在发g时,舌根抬高碰到软腭,舌根突然离开松腭,让气流出来。

  ①看老师发音,小朋友仔细看、听。

  ②学生跟读,指名读、齐读,开小火车读。

  4、你能编顺口溜或编故事来记住它吗?

  5、指导g的书写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6、学生在《课堂作业》抄写g,师巡回指导。

  三、教学k

  1、讲故事引出k(边讲故事边出示课件)

  2、区别k、g,请小朋友把手心对准嘴,想想读g、k有什么不一样?

  3、教师领谈,学生跟读。

  4、你也能像前面的小朋友一样编小顺口溜来比较k吗?

  5、指导k的书写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6、学生在《课堂作业》抄写k,师巡回指导。

  四、巩固练习

  1、老师给g、k找了一些朋友,出示:ge gu ke gu ke ku 学生拼读。

  2、游戏:摘苹果

  3、老师这有一棵苹果树,树上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苹果,小朋友们想吃吗,但要吃这些苹果需要拼拼这些音节,拼对了才能把苹果摘走。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学到了2个声母,这2个声母还可以和许多韵母交朋友,下节课再一起来学习。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g k h》拼音教学在设计上运用了多种教学原则,以学生为本,创设学习“生气”,增强基础“底气”,培养语文“灵气”。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其特点体现如下:

  1.童话中漫游,情境中体验,心灵中融合。将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内容贯穿在童话故事之中,借助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在童真、童趣中教师与学生心灵融合、平等对话,摒弃脱离学生感情基础的空泛地说教,注重情感的渗透。通过情境的营造、视听感官的感受达到学生的心灵与学习内容相结合的境界。

  2.快乐中学习,活动中表演,欢笑中教育。让教与学尽量在游戏中展开,在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与轻松,在欢笑中传递各自独特的体验。

  3.合作中探究,规律中求知,想象中创造。《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学生多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己拼读,找到对应卡片,并说出相关词语或句子,然后交流反馈。同时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好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和创设的情境中拓展学生思维和想象空间;尊重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授之以渔。

  学习目标

  1.学会g、k、h 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读准g、k、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初步掌握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4.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教具准备

  CAI课件拼音卡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复习音节

  1.小朋友们,我是花仙子姐姐,跟我打个招呼吧!

  (课伊始,以花仙子姐姐的角色和着音乐进入课堂,由教师的角色转为学生喜爱的平等的角色。为“语文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打下良好基础。)

  2.花仙子姐姐今天请来了一些拼音朋友,看谁能叫出他们的名字?(指名读,齐读)

  ɡǔ hú ɡē ɡā kē hā

  (复习第一课时中所学的的两拼音节,与新课中的三拼音节进行对比学习,为三拼音节的学习做好铺垫,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联系语境,练读三拼

  师:小朋友们拼得这么好,花仙子姐姐决定带你们到花仙子王国去玩,不过得先过了智慧桥才行,守桥的小不点儿会提出2个问题,答对就能过桥,有信心吗?

  1.小不点提出第1个问题:身穿绿衣裳,肚里红瓤子,生的儿子多,个个黑脸膛,猜一种水果。

  (谜底:西瓜)

  2.小不点提出第2个问题:谁能把西瓜的瓜这个音节拼出来?

  (到花仙子王国,过智慧桥,猜谜语,不断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好奇中饶有兴味地学习,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不经意地引出了三拼音节“gua”的读音。)

  3.学习拼读三拼音节gua:

  (1)师出示音节ga,全班齐读。

  (2)师在音节ga中插入u,介绍介母,学生试拼。

  (3)看课件小女孩推动卡片,全班齐拼gua。(课件一次出现声母、介母、韵母,然后课件演示“三音相碰”成一个音节的过程)

  (4)小不点指导拼读方法:声轻,介快,韵母响,三拼连读很顺当。

  (5)学生再拼,教师相机指导拼读方法。

  (学习三拼音节“gua”之前,让学生从“ga”过渡到“gua”,有助于帮助学生区分三拼音节与两拼音节的概念。而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课件演示三拼音节“相碰”的过程,既形象,又直观,再辅以歌诀的形式,不仅帮助学生明白了三拼音节的拼读要领,而且是一种学习方法的传授。再通过小组、个别的形式反复练读,三拼音节的拼读技巧很快便掌握了。)

  4.练习拼读其他三拼音节。

  师:都会拼了吗?花仙子姐姐还要再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ɡ-u-ɑ──guɑ ɡ-u-o──guo kuɑ huɑ kuo huo)

  (1)学生自由拼读。

  (2)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纠正读音。

  (3)开火车认读三拼音节。(教师抽读拼音卡片)

  5.拼读带调三拼音节

  师:瞧,这就到了花仙子王国了,我们一起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1)生生互动,小组学习,拼拼音节,看看图片,找到朋友,贴在一起,想象练说。

  师:花仙子姐姐把你们刚才拼的那些音节都变成了音节花贴在黑板上,谁愿意上来拼一拼?

  (2)指名摘取音节花,当小老师领读三拼音节。

  (经过一段时间有意注意学习,适时设置情景,将学生从有意注意转移到无意注意状态。在花仙子王国里,设计“找朋友”的游戏,这是一种动作记忆;摘取“音节花”的学习形式,在巩固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与技巧的同时让学生调动生活的积累,给音节赋予具体的组词、造句,使无意义的'音节鲜活生动起来,既锻炼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

  三、课间律动

  (在“花仙子王国”里,和着《花仙子》的音乐跳舞)

  四、图文结合,学习生字

  1.观察情景图,看看你在小河边都看到些什么?(课件相应出现词语)

  2.联系实际,认识5个生字

  (1)这些词语里,那些字是你已经认识的?你是怎么认识的?(鼓励、肯定学生的认字方法:“妈妈教给我的!”“拼拼音认识的!”)

  (2)还有哪些字是你不认识的?自己想办法认识它。

  (3)看图齐读词语。

  师:我把他们从图上变下来了,你们还认识吗?

  (4)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师:摘掉拼音小帽子,还会不会读?

  (5)去掉拼音,在小组里认读。

  (6)开火车认读单个的字。

  (备课既要备教材、备大纲更要备学生,很多学生在学前已认识了不少字,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各种识字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用拼音识字,授之以渔。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拼音的成就感。)

  3.在“走迷宫”的游戏中巩固认字。

  师:瞧,熊妹妹想吃到迷宫那头的冰淇淋,可她不会认这上面的字,你们能想办法帮帮她吗?同桌两人赶快商量商量该怎么认怎么走!

  (1)同桌自由认读。

  (2)指名认读生字,走迷宫。

  (设计“走迷宫”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汉字,在游戏中体验生活.)

  师:生字朋友都认熟了,猜谜语一定也没有问题吧?

  4.读儿歌,猜谜语

  (1)打开书自读谜语,找出红色的音节拼一拼!

  (2)跟着花仙子姐姐一边拍手,一边读谜语。

  (3)生齐读谜语。

  (4)猜谜底。

  (5)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能写会算还会画,回家后还可以把这个谜语说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猜,好吗?

  五、回归整体,小结

  (《花仙子》的音乐响起)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花仙子王国里读拼音、认汉字、做游戏,你们玩得高兴吗?可惜时间不早了,听!音乐又响起来了,小朋友们,再见!

  (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读儿歌,猜谜语,将枯燥无味的拼音、识字变得生动有趣,并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育,真正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b、p、m、f,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通过看图说话,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3.学会声母与单韵母拼成音节的方法,学会带调拼读音节。

  4.认识“爸、妈”2个生字,正确读词语。

  教学重点:

  学会读写声母b、p、m、f,学会声母与单韵母拼成音节的方法。

  学前准备:

  1.制作拼音卡片。(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用时:5分钟)

  1.过渡:我们已经认识了韵母家族的6个朋友(出示ɑ、 o、 e、i、 u、 ü),我们一起读读吧。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拼音王国里再认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你们愿意吗?

  2.板书课题。

  二、学习声母b、p、m、f。(用时:15分钟)

  1.引导图画与字母结合,学习声母b。

  (1)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2)指导读音:广播的“播”就是b的读音。师范读,指名读,引导学生齐读。

  (3)引导学生观察,强调书写要点,教师范写。

  (4)引导学生书空,再练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声母p、m、f。检查学习情况。

  三、学习拼读音节。(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学习声母b和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1)课件出示拼音图,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从“推卡片”这一动作来推想拼读方法,尝试拼读。

  (2)小结拼读方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3)指导学生练习拼读。可以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带读。

  (4)课件出示插图,引导交流,练习认读bɑ四声。

  2.引导学生用bɑ组词或说句子。

  3.指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声母p、m、f和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4.组织展示。

  四、认读字词。(用时:10分钟)

  1.过渡:小朋友们,学会了拼音,我们就可以用拼音来认字了。

  2.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引导拼读。指导轻声的读法。

  3.引导学生去掉拼音读词语。

  4.引导学生看图说话:你能给这幅图编个小故事,再说给大家听听吗?组织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教学拼音方法和带四声的声母和韵母相拼音节的起始课,刚开始我就出示小朋友在推卡片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体会“推”就要用力。再结合“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这一口诀引导学生拼读,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拼读练习。认读字词时,我主要引导学生凭借已掌握的音节认字,着力让孩子认识到拼音的用途是可以帮助我们识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小学语文《司马光》的教案

  《司马光》这一课,讲述了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的时候,有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沉着冷静,用水缸旁边的大石头砸破了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

  【教学方法】

  看图读懂课文法 合作探究法 自主识字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小朋友。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发明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同学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小朋友。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简单介绍:

  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看图

  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同学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小朋友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小朋友正伸手去扶那个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同学1:爬出来的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同学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小朋友,他是怎样救的?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⑴ 自身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⑵ 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⑶ 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⑷ 做猜字游戏,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⑸ 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小朋友吓哭没有 假山 慌了 喊叫

  举起砸破救人 古时候 司马光 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⑴ 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电脑出示插图;让同学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2、学习第二段:

  ⑴ 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 教师提问:

  ① 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

  ② 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③ 教师鼓励同学能够联系上下文考虑问题。

  ④ 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和是怎样的一口缸。

  ⑶ 指导朗读:

  ① 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同学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满了水。

  ② 同学自由练习朗读。

  ③ 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身的体会读出来。

  ④ 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同学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 同学自身练习朗读。

  ⑥ 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 指名读,集体纠正。

  3、学习第三段:

  ⑴ 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 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⑷ 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身练习朗读这段。

  ⑸ 指名读,大家评议。

  ⑹ 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⑺ 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同学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假如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⑻ 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⑴ 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 同学自身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② 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③ 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让他人来帮助,我这么小,没有方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

  ④ 为了让同学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局面,教师提问: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假如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请同学扮演当时的局面。

  ⑤ 教师指导同学有语气地读好这段。

  ⑥ 过渡: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就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⑵ 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 自身读读第五自然段,考虑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画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② 请同学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

  ③ 师: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怎样做才叫“使劲”砸呢!再请同学们做动作。同学在扮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④ 教师指导同学读后四、五段。

  5、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⑴ 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提问: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示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示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组织同学讨论交流。

  ⑵ 自身与司马光的比较:

  ① 提问:同学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同学讨论后全班交流。

  方法一: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来。

  方法二:找一根长竹竿,让小朋友抓着竿爬上来。

  方法三:去喊大人,让大人把他救上来。

  方法四:可以找来抽水机把水抽出来。

  方法五:可以拿来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② 提问:大家想了不少好方法,现在我们比较一下,司马光的方法和大家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③ 教师演示复动投影片:小朋友被大人从缸中拉出来,人离开水。

  教师板书:人──水

  ④ 请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救小伙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⑤ 教师再一次演示“人离开水”的复动投影片。

  ⑥ 司马光用的方法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演示:水从缸中流出,小伙伴得救。

  过渡:这样水就离开了人,小朋友得救了。

  ⑦ 从这样事情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小组讨论后交流。

  ⑧ 师总结:

  你们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都是让人离开水,但时间又来不和。而民光急中生智砸摃救人,没法让水离开人,这是反向思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6、学习第六段:

  ⑴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吗?

  ⑵ 请同学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6段。

  五、发明性的思维训练

  师: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这时候,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同学分角色演一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巧记本课6个生字的字形,了解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字形和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教学难点

  1、巧记本课生字的字形。

  2、正确地书写“那、都、到”这几个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司马光这篇课文,司马光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学习生字的音形义

  1、巩固生字、词的读音:

  ⑴ 自身认读生字。

  ⑵ 同桌互读生字、词。

  ⑶ 抢读生字词卡片。

  2、巧记字形、理解字义:

  ⑴ 让同学自身动脑、选择自身认为最巧妙的记忆法记忆。

  ⑵ 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⑶ 请小组汇报或让同学当小老师讲解。例如:

  吓:同学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吓”字。为什么是口字旁呢?可让同学做出受惊吓的表情,体会人受惊呀时往往会不由得张大嘴,所以是“口字旁”。组词:惊吓,吓一跳。

  ⑷ 指名抽读生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三、书写生字词

  1、先自身观察每个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表义。

  2、在书上独立书写6个生字,提出难写的字。

  3、同桌同学相互评改!

  4、同学提出比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到、那、都”这3个字。

  5、同学在书上的第二个田格中练习书写生字。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同学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6、同学写完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同学作业,大家相互评改!

  四、巩固练习

  1、同学独立书写生字和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五、教师小结,朗读全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情境激趣,触发语感

  1、上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7课《荷花》,[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从古至今,人们都非常喜欢荷花,现在我们就到荷花池,看看那里的荷花是什么样。

  播放录像。

  2、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这一池的荷花,你有什么感受?(我觉得荷花非常的美)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1、多美的荷花啊!老师也和你们同样的感觉。清晨,漫步在池边,闻着阵阵清香,欣赏这一池的荷花,多美呀!下面就请大家自由地读课文,想想作者都写了什么。注意要读准字音。

  2、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来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读准了字音。

  ①开火车读课文。(纠正字音)

  ②谁愿意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呀?(课文写了荷花的样子,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荷花。)

  3、作者不仅写了荷花的样子,还把自己想象成了一朵荷花。看来同学们都读懂了课文的内容。

  ①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互相读一读,也可以读给周围听课的老师。一会儿我们再交流交流。

  ②老师发现有些同学表情特别美,一会儿咱们要比一比,谁读的时候表情美。

  ③你喜欢哪一句,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表达自己对荷花的喜爱,等一会儿老师还会给你们机会的,看来全班同学都非常喜爱作者笔下这一池的荷花。那作者把眼前这一池的荷花比作了什么?(一幅画)[板书:画]

  ①(出示句子)你能读一读吗?指名读句子。

  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画上都有什么?

  ③那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谁愿意把课文这部分内容给大家读一读?

  ⑴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

  ⑵好在哪你能说说吗?

  ⑶你能像他这样也把对荷花的喜爱读出来吗?

  ⑷齐读。

  2、荷叶就是这样一片挨着一片,挨得那么紧,绿得又是那么鲜艳,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

  荷叶是这样,那荷花又是什么样呢?谁来把描写荷花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

  ①自己练习读一读。

  ②我们想象一下,荷花还有哪些姿态呢?

  3、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要画出这样的一幅画,画家的本领可真是了不起,这不是一般的画,它是怎样的一幅画呢?(活的画)[板书:活的]

  ①谁愿意再来读读这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让这一池的荷花活起来。

  ②你觉得他把这荷花读得活起来了吗?哪读得活起来了?还有哪儿让这幅画活了起来?

  生:露出破裂全都展开

  ③引读:有的……有的……有的……。

  四、领悟语感,背诵段落

  1、想不想把这幅美丽的荷花图留在你的脑海里?你们先自己试着背一背。

  2、看屏幕,老师把句子中的重点词句去掉变成了填空的形式,我们试着来背一背。

  3、我们不看课文,看图试着背一背。

  五、总结

  1、录象谈了自己的感受,现在学了课文,你能再说说现在的感受吗?

  2、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准备好生字本,我们还要学习写字。

  六、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准备自身的习作本或读过的课外书.

  2.了解“日积月累”中全诗的意思.

  3.阅读漫画集《父与子》.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谈话导人.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

  体会范例.首先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然后全班交流.

  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册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拓展练习.在自身的习作或读过的`课外书中,找一找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交流.

  日积月累

  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的意思.

  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

  运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背诗句.可以默读、默背,可以是大声读背,可以是同桌互读互背等.

  拓展.你还能背诵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

  课外书屋

  看漫画,说说漫画的内容.

  说漫画,体会父子的形象.重点讨论父子的外貌、性格等.

  拓展漫画.向大家介绍你从漫画集《父与子》里读到的其他漫画,一边说,一边向大家展示漫画内容.或者向大家介绍其他你感兴趣的漫画内容.

  课后延伸.利用课后的时间阅读自身感兴趣的漫画.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4个板块,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读读背背及口语交际。学用字词句要求对学生用音序法进行写话。写好铅笔字要求把全包围结构的字写匀称。读读背背了解成语大意,熟记于心;对联是引起学生产生读背兴趣,鼓励学生收集、摘录春联。口语交际要求就我打算这样过好寒假为题展开讨论。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练习8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二 教学要求:

  1、 观察描绘足球比赛场面,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2、 把全包围结构的字写匀称。

  3、 读背成语和春联。

  4、 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难点:把话说完整。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用字词句,观察足球比赛场面,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2、写好全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设计:

  一、教学第一题

  (一)审题。

  读题,讨论题目要求 师强调要求。

  (二)指导。

  1、出示足球比赛图

  问:同学们在干什么?

  2、充分让同学说,教师给予几个词语:紧张、激烈、较量、旋转、见势不妙、扑、钻、兴奋、手舞足蹈

  3、让学生展开想象,结合自己观看足球比赛的情况,把自己当作队员,用第一人称向别人讲述进球的精彩场面。

  4、动手试着写一写。

  5、反诲 表扬好的'。

  二、教学第二题。

  1、出示卡片 认读。

  2、回忆描红、写字要求。

  3、指导写回范写强调

  4教学园国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读背成语、春联

  教学设计:

  一熟记成语

  1、 出示图片

  说说图上的内容,说清时间、场面、

  2、 出示词语,读,理解

  3、 请联想生活中的场面,用其中一个说话。

  4、 练习背诵。

  二、背诵春联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练习8,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练习8教案教学设计精品,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和1个部首,会写8个生字.

  2、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3.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角色感情.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人与集体的关系.

  重点:学习生字,掌握字的音形义。

  难点:学习生字,掌握字的音形义。

  教具:图片

  学具:字卡

  相关知识点:运用学过的方法识字

  教学突破点:生字的字音字形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朗读儿歌,这么多的标点符号你们喜欢吗?让我们把它们请到教室里,书本里,我们一起来看书。

  二、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1、范读课文。

  2、练习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学习认识的生字。

  出示生字。

  2、学习学会的生字。

  读第一自然段。

  学习“拴、芝、重、引、考”学习“略”

  读一读省略号说的话。

  学习“章”

  出示字谜“早上站立”

  读第6自然段

  四、总结:你学会了什么?

  特色作业设计:

  区别字组词 略( )拄( )芝( )

  胳( )住( )之( )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出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二、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重、考、弓、引”

  四、完成课后练习题。

  1、读一读

  指名读

  你有不懂的词语吗?

  你用什么方法弄懂它?

  2、讨论

  我们在书中找一找都有哪些标点符号,看看它们都有什么样子的,叫什么名字。

  3、背一背

  五、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特色作业设计:

  1、今天的空气真新鲜

  2、哇 好大一棵树

  3、春天来 花园里的'花开放了 有红的 白的 紫的 黄的 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板书设计:

  标点符号的争吵

  思考 引人入胜 不可开交 反驳敲锣打鼓 连蹦带跳 断章取义 断断续续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2.借助教师范读、原文与译文对照,能读通课文,理解意思,背诵课文,初步培养喜爱古文的感情。

  3.创设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能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和情感,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故事。

  4.立足“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的原因体悟,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5.认识“鄙、曰、恃”3个字,正确书写“乎、鄙、僧”等6个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题释义

  1.教师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两个和尚,一个和尚穷,一个和尚挺有钱。有一天……(“蜀鄙二僧”故事部分)

  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里吗?(板书课题:为学)齐读课题,注意“为”读第二声。知道“为”是什么意思呢?“学”又指什么呢?(做学问,求学)。

  2.简介作者,了解背景。此文的原题目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作者彭端淑写给子侄们看的。让我们来看看作者的相关资料。

  屏幕出示:彭端淑是清代四川的文学家,他的文章笔力刚劲,气势浑厚,激昂奋进,常给人以鼓舞和教益。彭端淑一生著述较多,其中《白鹤堂文集》最为有名。本文是《白鹤堂文集》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篇,意在教育晚辈们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有所建树。

  【通过教师讲故事的方式创设情境,然后自然地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初读古文,读准字音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想知道原文中是怎样写这个故事的吗?请你自由地读读课文,借助后面的注释和字典,争取把课文读通顺。然后看看课文哪一个自然段是在写这个故事,请你在自然段前面做个标记。

  2.同桌互读,呈现难点。

  两个学生一组,一个读,一个听,纠正字音,意见不一致时,记下此字,留待解决。教师巡视,相机把难读字词写在黑板上。交流正音。

  预设:钵、语、蜀之鄙、子何恃而往、亦易矣。

  3.指名朗读,掌握学情。

  请学生再次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是刚才交流过的几个字。然后指名请学生试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纠正同学错误的读音。

  【通过同桌互读,指名试读,呈现难读字词,集中解决,为接下来把课文读通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探究停顿,读通课文

  1.细听范读,边听边画,展示矛盾。

  听着同学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读。请同学们认真听,边听边把与你读得不一样的地方画下来。(学生交流不同之处,教师随机在投影仪下画出)

  2.借助注释,探究停顿,读通课文。

  同学们,有些句子读得不一样,就是停顿或者读音有所不同,老师建议大家结合译文,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再想想到底该怎么读。

  预设:

  天下事/有难易乎?(读出问句的语气。)

  蜀之鄙/有二僧(结合注释知道“蜀”是四川简称,“鄙”是边境的意思。)

  贫者/语于/富者曰(“语”读第四声,告诉的意思,“曰”是说的意思。整个句子的大概意思:穷和尚告诉富和尚说。)

  吾/欲之/南海,何如?(“吾”,我的意思,课文中指穷和尚。“欲”,打算;“之”,到、去的意思)我们还学过类似意思的句子吗?(送孟浩然之广陵)“蜀之鄙有二僧”中的“之”是否也是这个意思?(的)

  子/何恃而往?(“子”,你;“恃”,凭着、依靠的意思。整句话大概意思:你凭着什么去呢?)

  吾/一瓶一钵/足矣。(“钵”,古代盛饭、菜等的陶制器具。整句大概意思:我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整句大概意思: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了。)

  3.再读课文,理解意思,讲述大意。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读得更加通顺。

  刚开始老师讲的故事就是原文的第2自然段,你能看着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先自己试试,然后指名交流。

  【通过借助注释、结合译文能正确断句,读出古文特有的味道。在读通顺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大意,初步体会文章的故事梗概。】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试着读通了课文,并借助注释和译文学习了“蜀鄙二僧”的故事,至于为什么贫和尚能够到达南海,而富和尚却不可以到,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2.作业:

  (1)认读本课要求识写的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2;

  (3)把课文多读几遍,要求读通顺,能准确断句。

  第2课时

  一、复习课文,师生互译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不看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意思。

  2.老师一句一句说译文,指名学生说对应原文。

  3.师生一起说故事。

  【运用教师范读,师生互译等不同的方式,读好文言文的停顿和节奏,同时引导学生积累文本,为接下来的探究打好基础。】

  二、品读对话,明确其义

  1.定格对话,品味原因。

  导语:让我们把目光停留在两个和尚身上,想想他们之间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1)分角色读贫者和富者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2)集体交流:

  条件不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决心不同:富者过分依赖物质条件,“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贫者“吾一瓶一钵足矣。”(穷和尚很有信心,非常有勇气。)

  讨论:穷和尚这一路会有哪些困难?(路途遥远。地图展示四川和南海普陀山的距离;合理想象穷和尚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实际问题?风餐露宿,舟车劳顿等)

  态度也不一样:抓住两个“子何恃而往?”

  想当初富和尚也向往南海,计划着买船出行,但至今未能如愿。穷和尚凭着这一瓶一钵竟然敢去。这两个句子该怎么读?学生谈理解后有感情朗读。第一个是普通的疑问句,第二个是反问句,也可读出感叹的语气来。

  结果也不一样。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小练笔:贫者会告诉富者什么呢?富者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完成后,指名读一读写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

  3.试着背诵这段话。

  【在品读贫和尚和富和尚之间的对话中,初步读懂两个和尚之间的明显不同之处,通过想象说话,尝试练笔等方式体会贫和尚的坚强意志,并通过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意思表达出来。】

  三、品文涉理,悟出文道

  1.学习第1自然段。

  作者由这个故事还想到了我们做学问,他在一开头就提出:那就是(师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生接)则难者亦易矣;(师说)不为,(生接着读)则易者亦难矣。(下句话同上。)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自然段每句话的意思。

  (2)小结:看来做学问难易转换的关键就在于是否“为”,作者都是先用一个设问句提出问题,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作答。这样,对比鲜明,突出了“为”对“学”的作用,说明了“难”与“易”的关系。

  (3)体会文言文句子的精美。这段话中一共有4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呢?(近似于对偶,读起来琅琅上口)

  (4)练习背诵。

  2.“贫僧自南海还”“富者有惭色”的故事结尾说明了什么?它与作者的看法有什么关系?(说明“事在人为”,这个故事是一个例证,作者用它来生动形象地证明自己看法的正确。)

  3.学习第3自然段。

  (1)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这句话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去:距,距离;之:在这里没有实在意义。)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副词。反而,却。)

  (3)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贫者能到的原因是在于能够立志,富者不能到的原因是不能立志。把这种反问的语气读出来。

  (4)从这一自然段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人贵有志,事在人为。)

  (5)练习背诵。

  【读懂作者通过对比方式亮出自己观点的行文特色,体会文言文精练的语言特色,明白“人贵有志,事在人为”的深刻内涵。】

  四、落实识字,积累内化

  1.认读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

  2.学生独立书写要求会写的字,教师提示:

  (1)注意“曰”与“日”的区别。

  (2)“鄙”字左边的写法,下面是“回”字。

  3.试着把全文连起来背诵;背给同桌听。

  4.拓展作业:

  (1)把蜀鄙之僧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收集有关勤奋学习的名人名言或故事,丰富课外知识。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识字8》是第二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发现。本课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日常所见却并未注意的科学常识,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文。

  教学要求:

  1、认识“初、眉”等十个生字,会写“北、南”等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和了解谚语的美。

  3、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能在积累谚语的同时增长知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谚语的美;引发学生主动留心身边科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谚语,它不仅告诉我们很多知识,而且方便我们的生活。和它交上朋友是很有意思的,现在我们就来学几个。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勾画出来,再把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听。

  3、学生说说自己的记生字方法;教师注意总结推广学生中好的识字方法。

  4、教师出示字卡,指名学生读、齐读、抢读。

  5、做找字游戏:将本课的识字卡摆在桌上半部,教师发字音,请小朋友赴快找出来。(小组做这个游戏)最后,开火车读字。

  6、再读课义,要求认准课文中的生字,读通课文。

  三、写字教学

  1、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看看该怎样写才好看。

  如,“北”宁,谁来提醒小朋友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北的反义词是什么?(南)你会写吗?你觉得哪里最容易写错?(注意学生描红、书写。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总结、表扬写得好和进步大的孩子。

  四、自读课文

  五、布置课下收集谚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自读生字。

  2、教师指名、齐读。

  二、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整体感知课文。

  a、教师范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

  (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整体感知谚语的特点:这些谚语读起来押韵,有节奏,像诗一样,很美)

  b、自己读一读,感受感受。

  2、理解课文内容。

  a、多媒体演示;夜空月相变化的过程。

  课文中哪一句说的是这个情景(师解释农历、娥眉、团圆)

  b、第二句:出台观察课文插图,了解“北斗”,简介北斗星的指向v

  c、读第三、四句,知道“蜻蜓低飞”、“大雁北飞”、“‘燕子南归”都与天气变化有联系。让学生通过读文,自悟上述现象各预示了哪些变化。

  让学生自读领会“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朗读全文。

  3、积累

  (1)记背本课谚语。

  (2)交流收集到的其他谚语,并说说谚语的意思。

  附:谚语

  十雾九晴。(这里的雾指的是辐射雾,即日落后由于地面辐射降温而形成的一种雾。)

  雨过天晴。(天空纯蓝,往往出现在雨后,比较纯净而显青。)

  天上星星跳,风雨就来到。(因星光闪耀往往反映出大气不稳定。)

  东虹日头西虹雨。(天气系统一般自西向东移动。虹在东面说明阴雨天气移过此地,该地天晴;反之,虹在西面预示坏天气科来。虹是“日照雨”的产物,即内紫外红光弧。)

  人黄有病,大约有雨。(天黄一般是由于空气中水汽、尘埃较多,预示将要下雨。)

  朝霞暗红雨凄凄,晚霞青白行丁里。(由于朝晚霞的色彩鲜艳程度与空气中水汽含量密切相关。空气中水汽多时,呈暗红;水汽少时,呈青白。)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是指的是由卷层云而形成的晕圈。)

  朝有破絮云,午后雷雨临。(意思是说,当早上出现有棉絮状的高和云时,往往预示着将有雷雨天气的降临。)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匆匆》教案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