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美术教案>大班美术教案

大班美术教案

时间:2023-05-01 12:37:45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大班美术教案模板汇编十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美术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大班美术教案模板汇编十篇

大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在规定的图形上添画成不同的物体。

  2、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彩笔 画纸 投影仪 圆形教具(特制)

  (两个圆形虚线处缝合,再在圆形的面上绘图。教师演示时要快,像是变魔术,幼儿会很感兴趣。)

  活动过程:

  1、 以《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舞蹈进入活动场地,以手形游戏导入课题,调动幼儿学习兴趣。

  2、 以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本领,激发幼儿想像力和创造力,想象出于圆形相象的物体。

  3、 通过幼儿书空添画和投影添画,引导幼儿举一反三,进行其它几何图形变通思维,构画出与其相象的物体,激发幼儿绘画欲望。

  4、 与孙悟空比本领的形式,进行绘画作业。

  5、 讲评,展示优秀作品。

  结束部分:

  我们带着自己的作品与孙悟空去比赛。

  活动延伸:

  利用各种几何图形,进行组合添画。

  详细活动过程:

  1、小朋友,你们好!听说你们上午学了一个舞蹈《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你们还会跳吗?我们一起跳起来好吗?(进入活动室)

  2、小朋友跳的真好,洋娃娃和小熊跳的室什么舞啊?(圆圈舞)来,我们也来围成圆圈坐下来玩个手指游戏好吗?

  手指游戏:教师:我的小手拍一拍,幼儿:(拍 拍 拍拍拍)

  我的小手碰一碰, (碰 碰 碰碰碰)

  我的小手握一握,

  (握 握 握握握)

  我的小手敲一敲, (敲 敲 敲敲敲)

  我的`小手做三角, (做 做 做三角)

  我的小手做个圆, (做 做 做个圆)

  3、小朋友,谁的小手做的圆好啊,比一比谁的圆?(幼儿相互比手)

  看,我的圆好吗?(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教具)

  4、 你们可不要小看这个圆形,它可是一个宝圆啊,知道是谁送给我的吗?告诉你们吧!昨天晚上我梦到孙悟空,孙悟空的本领可大啦,他七十二变,还教了我几招呢!你们想不想看看啊?大家跟我一起喊123,这个圆就会变的,准备好!(齐)123,(教师翻动教具)这是什么?(是西瓜),你们怎么看出来是西瓜的?(有瓜纹啊,绿绿的)(齐)123变,又变成什么了?(小娃娃),在圆形的图面上添上眼嘴头发就变成了娃娃头,真有趣啊!(齐)123变,这是大家最喜欢的足球,这也是圆形变的,上面有黑白格子,成为大家喜欢的足球!

  5、 我只跟孙悟空学了这几招变法,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圆形还能变出什么物体来呢?

  幼儿想象,回答。示范绘画,在投影仪上展示。

  6、 刚才小朋友在圆形上添画了几笔就变出了不同的物体形象,真是有趣,我发现小朋友很聪明,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们,除了圆形可以变,还有什么几何图形可以变呢?(长方形可以变成。三角形可以变成。梯形可以变成。)

  7、 小朋友说出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可以变出好多的物体形象来,真棒!大家都知道孙悟空会七十二变,我相信大家团结起来用聪明的智慧,灵巧的小手,在不同的图形上添画出不同的物体形象,肯定会超过孙悟空的本领的!你们有没有信心和孙悟空进行一次比赛啊?

  8、 每个小朋友找一个位置坐下来,在不同的图形上添画吧!(放轻音乐作画)幼儿画完一幅,交一幅,教师巡回指导。

  9、 作品展示:大家快来啊,我们来看看大家的作品吧!(在投影机上,投放幼儿的作品)

  10、 总结:小朋友用聪明的智慧,灵巧的小手在不同的图形上添画几笔就变出了不同的物体形象了,真棒,而且种类多多,我看到小朋友这些作品肯定能超过孙悟空的本领!(播放汽车的声音)听,是旅游车来了,我们坐上旅游车去花果山与孙悟空比本领去喽!!(随着音乐下场)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

  1。运用了幼儿感兴趣的泡泡机 ,增加了师幼之间的互动,引起了幼儿兴趣。

  2。活动难度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

  3。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

  4。在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方面再稍加一点难度。

大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通过美术活动的进行学习运用手部肌肉进行“撕贴”活动。

  2、 巩固对绿色、红色的学习。

  3、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 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 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白纸、红、绿色彩纸,固体胶、篮子、准备好的范画

  活动过程:

  一、 引发兴趣,导入课题

  1、 出示苹果画。教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那我们平时看到的苹果是什么样子的?那这张纸上的苹果是什么颜色的?你们吃过这样的苹果吗。

  2、 那我们来帮助这个苹果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二、 示范

  教师示范,撕纸完成范画

  三、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四、 展示作品,活动结束

  课后反思:

  小班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事物充满浓厚的兴趣。纸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经常接触的,幼儿喜欢撕一撕,剪一剪,画一画。本次活动的设计,探索创新活动的引导就从幼儿最贴近的自身开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遵循幼儿年龄特征及美术教育活动中创新教育的要求来考虑,给每一个幼儿提供创作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施展自己的.创造潜力。活动中幼儿通过手的技能运作,创造性的表现不同大苹果,反映了幼儿独特的创造力。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活动时孩子对活动很有兴趣,但是教师没有给予一定的表扬,教育教学 目标基本达到。

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能综合运用搓长、团圆、连接和捏塑等技能表现《西游记》中的人物形态特征。

  2、比较探索人物的不同特征,能对细节加以塑造、表现。

  3、提高立体塑形能力,体验陶艺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欣赏《西游记》片段,引导幼儿感受、观察、比较人物特征。

  2、《西游记》人物范例或图片。

  3、百宝箱:内装牙签、火柴棒、蜡光纸等。

  4、陶泥、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直接导入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用泥巴来做《西游记》中的人物。你想制作谁?怎么做? (幼儿讨论)

  2、结合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孙悟空等人物的特征。

  (1)教师:孙悟空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怎么做?猪八戒呢?唐僧和沙和尚呢?

  (2)根据幼儿的讨论进行:孙悟空的.脸凹凹的,中间像爱心,有两个黑黑的小眼珠,头上戴着紧箍咒;猪八戒胖胖的,大耳朵像扇子,鼻子和嘴巴大大的,翘翘的,肚子特别大;唐僧戴帽子,穿袈裟。沙和尚挑着担子,脖子上带着一串大大的佛珠……

  3、教师重点示范孙悟空的脸和猪八戒的嘴的泥塑做法。

  4、教师交代要求,幼儿捏塑。

  (1)教师:请你自己试着做做看。如果想把他们做得更神气,可以到老师的百宝箱里来找一些辅助材料进行装饰。

  教师帮助不同水平的幼儿选择不同的创作对象,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创作出不同的动态特征,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善构思。

  (2)鼓励幼儿多创作几个人物,并尽量创作出不同人物的形态特征。

  5、作品:说说自己的《西游记》故事。

大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海底的兴趣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进行绘画。

  3、培养幼儿良好的美工活动习惯,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前请幼儿观赏过各种各样的海底动物的图片,

  2、本班幼儿已初步掌握画几种海洋动物的技能。

  3、大幅挂图《美丽的海底世界》,“海底世界”四个大字卡,四种海洋动物的撕纸范画、舒缓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4、幼儿美术工具:水彩笔、彩纸、胶布,装废纸碎纸的小盒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王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张非常有趣的海底世界的挂图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啊?

  二、出示挂图,引出问题。

  1、这是一幅海底世界的挂图(边说边在图上方贴上“海底世界”四个字)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例如:我在图中看到了绿色的水草。最后引导幼儿可以用有…有…还有…练习说话。)

  2、看,这个海底世界很漂亮,可我总感觉少了一些什么?(少了很多海洋动物吧?)

  3、对在这个海底世界有各种各样的海洋动物,我们看一看谁游了过来。(依次出示四种海洋动物并请幼儿说一说它们的外部特征)

  4、可是他们太少了,没有朋友跟他们玩,他们都感到寂寞了。怎么办呀?小朋友帮他们想个办法吧。(幼儿想办法)。

  三、幼儿进行制作。(放舒缓的音乐)

  我们可以自己制作喜欢的一两样的海洋动物放到海底世界中给它们做伴。

  教师演示①画外形。②进行装饰。③撕外形。(教师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指导。对美工基础较好的幼儿鼓励他们大胆创作,尝试不同的方法,制作更多与众不同的'海洋动物,帮助美工基础较弱的幼儿掌握难点,完成作品,提醒幼儿将撕下的废纸放进碎纸的小盒中,制作完毕收拾好自己的美工工具和材料)。

  四、请幼儿把制作好的海洋动物贴到海底世界去。(放音乐教师带孩子做律动)

  现在我们拿好自己制作的海洋动物,闭上眼睛(闭眼动作),再睁开眼睛,我们已经来到了海底世界,(教师做出惊奇的表情)我们带着我们的小鱼一起游到那前边的海洋小动物那里和他们一起游戏。(教师带孩子随音乐做律动)

  五、活动点评

  幼儿将海洋动物贴到挂图上后,教师与幼儿共同欣赏,请幼儿上来讲讲哪个海洋动物是自己做的?你做的是什么?教师表扬大胆创新、作品颜色鲜艳、撕的轮廓边缘整洁的作品。

  六、活动总结

  今天咱们做的这个海底世界可真漂亮,今天我们学做了四种海洋动物其实海底还有好多种类的海洋动物,以后王老师还带你学做其它的海洋动物好不好?!

  活动延伸:

  回家请父母和你共同制作一个漂亮的海底世界,比比哪家做的最漂亮。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节美工综合课,在幼儿认识海洋的基础上增加幼儿对海洋的兴趣,让幼儿在欢快的气氛中加深对海底世界的认识。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进行绘画,培养幼儿良好的美工活动习惯,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其中,同时也做出了很多漂亮的海洋动物,自己兴奋不已,课后还有的小朋友回味无穷。

  我对这次活动做了一些课后反思同时也希望把这种收获的喜悦能和大家分享。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教具是制作好的手工挂图和海洋动物的图片,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准备了钢琴名曲《水边的阿蒂莉娜》《雨中漫步》……在孩子做作品时和老师带孩子律动时加以运用,在陶冶孩子的情操和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采用了开门见山的形式引入图片。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漂亮的图片,激起了幼儿的兴趣。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让他们主要对画面颜色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并运用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把图片中看到的事物说出来,当时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出示完四个海底动物的图片后,又设置了一个环节,一只小鱼说这么大的海底世界朋友太少了希望多一些朋友。这是孩子的天性都是乐于助人的这样很自然的就点燃他们制作的欲望。于是我就演示了制作的海洋动物的过程。他们就会全神贯注地观察。当然绘画海底动物和撕纸方面孩子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在幼儿制作作品时我为他们准备了钢琴名曲让他们在情绪舒缓是敞开想像的翅膀绘画中自己喜爱的海洋动物,作品完成以后假设自己变成了绘画后的作品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律动的形式,让静置中的幼儿又动了起来,更好的调试了课堂的气氛。最后把海底动物都送到了海底世界和前面的四个海洋动物一起嬉戏。

  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在活动结束时对孩子作品的点评由于时间关系可能略显仓促,这是以后我应该注意的因为这一环节很重要孩子们可以互相观察、互相点评,互相取长补短。

大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探索布的防水性,知道不同的布吸水性不同。

  2.能选择防水性较强的伞面进行二方连续图案的装饰。

  3.对实验活动感兴趣,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材料的准备:杯子、纱布、棉布、防水布、雨伞、记录纸等。

  2.知识经验准备:知道下雨时我们使用的雨具具有防水性。

  活动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有一天。三只小猪正在外面玩,突然下起了大雨,三只小猪淋得全身湿湿的,他们生气极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要是我有一把雨伞那就更好了。”

  (一).了解三种不同材质的布

  1.出示纱布

  教师:于是三只小猪忙开了,猪老大在药箱里找到了一块布,你知道这是什么布吗?是什么样的?摸上去有什么感觉?你在哪见过这样的布?

  幼儿:纱布

  幼儿:有空隙

  幼儿:有洞的,抹上去毛毛的。

  幼儿:医院里有这样的布。

  小结:猪老大找到了一块纱布,它由许多细细的纱线组成的,薄薄的、透明的,摸上去毛毛的。

  2.出示棉布

  教师:猪老大在衣柜里发现了一块布,你知道这是什么布吗?是什么样子的?摸上去有什么样的感觉?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布?

  幼儿:白色的,摸上去软软的

  幼儿:家里的床单就是这样的布

  幼儿:衣服也是用这样的布做的

  小结:原来猪老二找到了一块棉布,它是由棉线做成的',棉布摸上去软软的。我们的衣服就是拿棉布做成的。

  3.出示防水布

  教师:猪老三在桌子上找到了一块布,它是什么样子的?摸上去有什么感觉?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布?

  幼儿:有颜色的布

  幼儿:厚厚的布,摸上去滑滑的,很舒服

  幼儿:家里桌子上也有这样的

  幼儿:我在商场里见过

  小结:猪老三找到了一块滑滑的布。

  (二).探索各种布的防水性

  1.出示大记录表,猜想水碰到布的现象。

  教师:你们瞧,三只小猪把这三块布做成了三把雨伞(出示大记录表),我们来猜一猜,哪一顶伞最好用呢?为什么?

  幼儿:猪老二做的伞最好用,因为布上没有洞

  幼儿:猪老三的伞最好用,因为那布摸上去滑滑的

  2.用五角星记录自己的猜想

  教师:请你们把你身上的一颗五角星贴在你觉得最好用的伞的对应表格内。

  3.教师示范,提出要求

  教师:很多小朋友都觉得猪老三做的伞最好用,到底是不是呢?那我们来做个小实验,请你们用滴管在三种布上滴上几滴水,看看水滴在这三种布的表面上是如何变化的?停留在一个地方还是散开了?停留在表面还是渗透进去了?并请你仔细观察,并记录在记录表上。如果这种布能防水的请的请在下面方格内打√,不能防水的打×。

  4.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协助、指导。

  5.展示记录单,交流结果。

  教师:谁来介绍自己的发现呢?

  幼儿:猪老三做的伞最好用,水滴在布上没有渗透进去

  幼儿:我觉得也是,其他的布都渗进去了

  教师:请你把身上另一颗五角星贴在实验过后最终结果。

  6.了解防水布

  教师:我们通过实验得知:棉布上的水是渗透进去了,而纱布不能防水,老三做的伞是最好用的,这块能防水的布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幼儿:防水布

  小结:防水布之所以能防水,是因为在布的上面有一层防水保护膜,当防水布遇到水的时候,保护膜会紧紧地将布包裹起来,所以水会滴下来。

  (三).装饰伞面

  1.欣赏二方连续图案,提出创作要求。

  教师:今天三只小猪用防水布做了好多的雨伞,但是他们觉得不够漂亮,请你们帮帮小猪,用二方连续图案来装饰雨伞。我们先来欣赏几幅二方连续图案,他们是怎么样的?它应该画在伞的什么地方?颜料能不能沾的太多水呢?为什么?

  幼儿:那些图案是有规律的

  幼儿:它们是一个接着一个的,都是一样的

  幼儿:应该画在伞的中间,颜料不能沾太多的水,否则那雨伞会漏雨的

  小结:二方连续图案就是以一个图形为内容的,有规律的、连续的、循环的图样。它可以画在伞边上,也可以画在伞面上,画画的时候颜料不能有太多的水,否则会掉下来的。

  2.幼儿创作

  分享与交流

  教师:小朋友把雨伞装饰的真美丽,三只小猪开心极了。我们把美丽的雨伞拿回去给其他小朋友欣赏欣赏。

大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用绘画表现秋游的快乐情景。

  2、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组织画面的能力。

  3、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4、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录音机和《秋游》的磁带。

  2、《秋游》的一段录象。

  3、幼儿绘画工具:纸、记号笔、蜡笔等。

  活动过程:

  一、听录音边唱边走进活动室,激发幼儿兴趣。

  1、师:让我们唱着歌去郊游吧。(听音乐边唱边走进活动室)

  2、师:大家开心吗?唱着这首歌,你们会想到什么?

  3、师:哎,ⅹⅹ小朋友想起了去秋游。这次秋游我们到过哪些地方?

  二、看秋游的一段录象,回忆秋游最开心的事。

  1、师:你们真了不起,还记得秋游的事情,可是我有点忘了,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吧。看看秋游时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最难忘?

  2、看完录象后提问:谁愿意告诉大家秋游时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最难忘呢?(多请几位幼儿回答)

  3、教师小结:小朋友说得都很棒,怎样把秋游的快乐留下来呢?(画出来)对把它画出来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刚才有小朋友说:“和好伙伴坐在汽车里有说有笑,看着外面的风景真开心,你就把它画下来;有的说在蠡湖中央公园一边休息一边和好朋友分享食物很开心,你也把它画下来;还有的人说到桔子园里采桔子特别难忘,你就画下来。

  三、提出作画要。

  1、秋游时让我开心的事情很多,今天只要把最开心、最难忘的一件事情画下来。

  2、我们先想一想画哪些人?画什么景色?该画在纸的'哪里,想好了再画。

  3、比一比谁画得和别人不一样?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合理布局。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组织画面。

  3、引导先画好的幼儿轻轻走下去欣赏别人的作品,或画好的同伴之间互相讲讲自己的图画,鼓励大胆的幼儿走下去讲给客人老师听。

  五、作品欣赏与讲评。

  活动反思:

  《秋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语言表达、写字这几个方面。

  一、朗读指导,让学生入情入境。

  这一课的朗读指导分为两个部分,词语和课文。

  词语的朗读主要在一开始的词语复习中,其中:稻子、高粱、棉花的第二个字都是轻声,尤其是“棉花”这个词,学生很容易把“花”读成第一声。读到这一行词语的时候,我特别提醒了一下学生,学生个别回答有错的时候,我没有马上让学生坐下,换一个学生来读,而是给这个学生纠正之后让他再读一遍,还让全体学生共同练读,所以在接下来的对所有词语进行齐读的时候,学生能够改正过来了。

  对词语的朗读指导还有第二自然段中的“一望无边”,我让学生想象天有多大,大得连边都看不到。学生就知道了这个词语该怎么读,齐读的时候能够听出来对于这个词语特别留意。

  在朗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着重抓住了同学们去郊游的这种高兴的心情,让学生高兴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讲到了丰收的景象,我播放了稻子、高粱、棉花这三种农作物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农民伯伯看到丰收景象时候的高兴激动的心情,带着这种心情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讲同学们的,秋游,最开心的当然是同学们,我也播放了图片,并且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带着自己的心情来读这一自然段。有几个女生读得特别好,尤其是“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读得很有感情,仿佛自己就是其中的主人公。

  二、说话训练,积累词语,给学生说的机会

  本课蕴含了丰富的说话训练的材料。重点训练了“有时像……有时像……”和“有的……有的……有的……”这两个句型。在训练的时候,我也配上图片,或者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学生举手很踊跃,说得也都很完整具体。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我也给学生穿插了说话训练,并让学生积累了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由这一段中表示颜色的字“黄”、“红”、“白”引出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黄澄澄”、“金灿灿”、“火红火红”等,让学生积累相关词汇,并且通过跟读“黄澄澄的稻子”、“金灿灿的稻子”、“火红火红的高粱”等学会应用。再由这些词语进而发挥想象,练习说比喻句:“稻子黄了,像 ”,“高粱红了,像 ”,“棉花白了,像 ”。说句子的时候都展现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的想象有了一个依托,学生说起来就比较轻松。

  三、写字教学,温故知新

  学习生字的时候,我让学生复习了即将要学习的生字“凉”和“喊”的偏旁,这两个偏旁的意义,也回忆了其他学过的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在写“喊”字的时候,还复习了卧勾的写法和要点,要写得长一些斜一些。这些复习的内容都是让学生来说出来的,温故知新,新知识通过与旧知识相联系,也才能掌握得更牢固,旧的知识也再一次得到了巩固。

  总的说来,这节课还是挺顺利的。学生进入二年级以来,也有了不小的进步,无论是朗读,还是语言表达,抑或是课堂纪律。这一节课的效果可以说基本达到了。学生最后的齐读读得很流利,也富于感情,说话训练也能够说出来,写字的时候,在自己的本子上以及习字册上也都写了出来。但是对于学生的个别朗读,我还需要给更多的学生一些机会。

大班美术教案 篇7

  快乐的游戏

  活动目标:

  1.在回忆和欣赏的基础上,尝试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与同伴愉快游戏的情景。

  2.大胆地描绘自己与同伴创造性游戏时的不同站位,动作和表情。

  3.能合理布局画面内容。

  活动准备:

  1.蜡笔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2.幼儿用书:《快乐的游戏》

  活动过程:

  1.欣赏幼儿用书中的图片,引导幼儿回忆与同伴进行创造性游戏时的情景。

  帮助幼儿回忆创造性游戏时的情景。

  师:刚才你和同伴玩了什么有趣的游戏?你们是怎么玩的?做了什么样的动作?玩游戏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表情怎样?相互学一学。

  欣赏创造性游戏时的图片,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小朋友的动作和表情。

  师:仔细看看他们玩游戏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小朋友跳起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蹲下来的时候什么看不见了?坐着和站着的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不高兴的时候又是什么样的呢?

  2.师幼共同讨论绘画创造性游戏场景的方法,引导幼儿大胆创作画。

  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表现创造性游戏场景的方法。

  师:我们把创造性游戏的场景画下来吧。你想画什么样的游戏?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你和同伴是什么样的?请你和你的同伴商量一下,在空的地方做一做刚才游戏时的动作。

  鼓励幼儿大胆作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在表现蹲着,坐着,跪着的人物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大胆的表现。

  3.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引导幼儿欣赏大家的作品。

  师:看看谁画的创造性游戏最有意思?为什么?你觉得哪个小朋友最开心?

  哪个小朋友生气了?

  讨论幼儿在绘画中存在的问题,为以后创作积累经验。

  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多玩一些安全,有趣,安静的创造性游戏,避免游戏内容的单一造成画面创意的雷同。

大班美术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毛笔画是中国特有的绘画种类,中国人、外国人都很喜欢。

  2.尝试用毛笔画出熊猫的明显特征,感受用毛笔作画的快乐。

  3.知道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提升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感。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

  收集不同内容的中国画图片,供幼儿欣赏。

  2.范画五张,玩具熊猫一个。

  3.宣纸、旧报纸、毛笔、墨汁、瓷碗、抹布等。

  【活动重点】

  帮助幼儿从美术的角度接近中华文化,感受中国画特有的风格,对幼儿的作画技巧不必有过高的要求。

  【活动难点】

  幼儿的毛笔控水情况,画面整洁的保持。

  【活动过程】

  1.欣赏中国画。

  2.师幼共同欣赏活动室布置的中国画。

  3.共同讨论有关中国画的常识。这些画与我们看到过的许多画不一样,我们叫它中国画,是用毛笔(出示毛笔)画出来的,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很喜欢。

  4.探索毛笔。

  ――请幼儿用手摸一摸毛笔,说说有什么感觉,充分感知毛笔与其他各类用笔的不同。

  ――用水实验毛笔的用法(利用废旧报纸,孩子们用毛笔沾水,在报纸上随意图画),说出和我们平时用的'彩笔有何不同,表达用笔感受。

  ——教师简单讲解几中毛笔的用法,孩子们尝试在报纸上练习。

  5、为国宝熊猫画像。

  ――让孩子们仔细观察玩具熊猫外形特征:头、眼、眼圈、耳、身体、腿、尾。鼓励孩子说出其主要特征。

  ――教师示范。用毛笔蘸足淡墨,用中锋画头、身体等轮廓,再用笔尖蘸足浓墨,画眼圈、耳等部位。——幼儿作画。提醒幼儿用浓、淡墨色作画,鼓励有能力的幼儿画出熊猫动态。

  ――熊猫喜欢吃什么?引导能力强的幼儿添画竹子。

  6、展示作品。

  肯定和接纳孩子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鼓励幼儿讲述画面、和同伴共同欣赏别人的作品等,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的条件。

大班美术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理解漫画作品内容,尝试运用语言和图画创编故事结尾。

  2.通过漫画欣赏、初步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更加喜欢漫画这一艺术形式。

  3.养成细致观察和大胆想像的习惯。

  4.感受作品的美感。

  5.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漫画书《父与子》一本,完整的4幅漫画作品、不加背景的图4一幅。

  2.供幼儿续编添画的作业纸每人一张、黑色水笔每人一根。

  3.布置一个漫画墙,上面贴有许多有代表性的漫画作品(单幅的、连环的、黑白的、彩色的、有趣可笑的、充满幻想的、讽刺褒贬的)。

  活动过程

  1.幼儿在漫画墙前面自由欣赏漫画。

  2.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看漫画吗?为什么喜欢?(可根据幼儿回答归纳漫画的部分特点:幽默,夸张;文字很少,小朋友、外国人不识字也能看懂;有彩色,有黑白;简单,一目了然……)

  3.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再次感知漫画的特点。

  介绍漫画书《父与子》及作者,为幼儿理解作品做铺垫。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漫画书。作者是德国著名漫画家卜劳恩,卜劳恩很爱自己的儿子。常常把父子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画下来。

  介绍漫画作品名称《假日的第一天》,出示图片1~3幅,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讲述参考

  第一幅:假日的第一天早晨,儿子还在睡梦中,爸爸和一个叔叔轻手轻脚地走进儿子的房间,要给儿子一个惊喜。

  提问:你从哪里看出来他们是“轻手轻脚”?还可以用什么词?

  第二幅:他们轻轻地把儿子抬上了汽车。

  第三幅:儿子睡得可真香,还没有醒。汽车开在马路上,马路上的人都奇怪地看着他们。父亲把手指放在嘴上示意大家别吵醒儿子,指挥交通的警察也让大家保持安静。

  师:猜一猜。爸爸究竟要把儿子抬到哪儿呢?

  出示第四幅没有背景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儿子的表情,想像、讲述。

  分组讨论:每组一名幼儿将自己小组讨论中最“惊奇、大胆、浪漫”的.情景,讲给大家听。

  出示漫画原稿,感受漫画带来的惊喜与幽默。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景色怎么样?

  讲述参考:父亲把儿子抬到了森林里(或公园里、牧场)。太阳出来了,儿子醒来一看吃惊极了:“咦,我是在梦中吗?”他看到了…… 以为在做梦呢。爸爸躲在树后悄悄地笑了。

  4.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假期到森林里玩正是儿子的心愿,这幅漫画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5.幼儿完整讲述漫画作品。

  活动延伸

  幼儿尝试用漫画的手法创作故事结尾。

  教师:今天,小朋友通过自己的想像,编出了和画家不一样的故事,非常了不起!我们也来做个小画家,把你们编的故事画下来,好吗?

  给每个幼儿一张缺少背景的作业纸,幼儿创作漫画结尾。

  活动反思

  漫画来源于生活,喜闻乐见,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感染着孩子们,它的夸张、幽默、大胆的想象、简洁的图文、出乎意料的结局,正符合孩子们欣赏的特点。孩子们喜欢看漫画,尤其是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对故事情节和图片十分感兴趣,每一次都看的津津有味,看到幽默的地方还会开怀大笑。

大班美术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熊猫的基础上,尝试用各种的形式大胆创作,表现出不同动态的熊猫形象。

  2、喜欢熊猫,有保护熊猫的意识。

  3、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4、大胆说出自己对的理解。

  活动准备:

  1、熊猫身体各部分的图片、熊猫各种动态的课件。

  2、油画棒,水彩笔、彩泥、垫板、卡纸等。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活动为导引,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圆圆的脑蛋,黑黑的眼框,身穿黑白衣,爱吃嫩竹子。 2.教师告诉幼儿熊猫是我国的珍稀动物,是国宝,我们人人爱护大熊猫。

  二、出示熊猫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熊猫的'外形特征。

  提问

  (1)熊猫长得什么样子的?熊猫哪个部位的毛是黑色的,哪个部位的毛是白色的?

  (2)熊猫的头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3)熊猫的眼睛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4)熊猫的耳朵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5)熊猫的身体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6)熊猫的四肢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教师小结:

  1、熊猫的头圆圆的,耳朵半圆,熊猫的身体胖胖的,象个气球,四肢短短的,有点象椭圆形,它的身上有黑色和白色的毛。

  2、引导幼儿细致地欣赏熊猫活动的图片,并大胆联想与表达。画上的熊猫可能会再那里?它们在干什么?这两只熊猫是什么关系呢?它们在一起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两只熊猫会说些什么呢?

  三、游戏体验感知熊猫的动态。

  1、今天请老师也请了一只大熊猫和小朋友一起玩,熊猫的做什么动作,你们就做出这样的动作,看谁做的最像。

  2、两人一组,一人当熊猫,做熊猫的各种动作,一人用图片摆动作。两人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四、幼儿创作表现。

  1、提出要求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提供了水彩笔、油画棒、橡皮泥等这些材料,小朋友们可以画出熊猫来,也可以用彩泥捏出熊猫来,再添上美丽的背景。在创作过程你要先想想你表现的熊猫在哪里,和谁在一起,它们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2)老师音乐响起你就开始,音乐结束了你就把工具收拾好,将作品贴到展板上。

  2、创作表现,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幼儿画出不同动态的熊猫,并添上背景。

  五、请小朋友将自己画好的作品贴到展板上,向同伴们介绍你的熊猫在干什么?

【大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大班教案06-26

大班的美术教案08-26

大班美术教案11-17

《狮子》大班美术教案04-06

《苹果》大班美术教案03-23

大班美术教案《年》03-17

大班美术教案《花》03-17

幼儿大班美术教案01-04

动物大班美术教案01-05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