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5-01 12:38:06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范文锦集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范文锦集10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活动目标:

  1、创设游戏情景,通过模拟购物来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提高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

  2、感受爸爸妈妈当家的不易,帮助幼儿树立健康消费的观念,懂得花钱要合理、有计划、有节制。

  3、能遵守游戏规则,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7个信封(内装由1元2元5元组成的10元钱);7个家庭的号码牌;小货架;

  2、水果及食品的包装等放到货架上,并且贴上相应的价格(货架和包装上都贴好);

  活动过程:

  一、成立三口之家。

  1、分配角色:出示号码牌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分析:这有几个圆?一样大吗?如果用这三个圆代表家中的三个人,你们怎么代表?

  2、组成三口之家。

  1)幼儿自由结合,组成三口之家,将胸标贴好,教师摆好椅子,一家一处。

  2)请一个三口之家上来介绍一下。

  二、游戏:今天我当家

  1、师:今天我请每个家庭自己当家,去超市买一些需要的物品。买东西需要钱,那我就给每个家庭发一个钱袋,请先数一数有多少?(每个家庭数完后报金额,都是10元。)

  2、买东西。

  请3位老师做售货员,货架分类摆放,有价格签,老师观察孩子买东西的情况,及时指导帮助。

  1)提醒幼儿注意用钱时不要大声说话,以免被他人听到。

  2)提醒幼儿如果觉得自己家中不需要什么,也可以回家。

  三、记录与分享交流

  1、交流感受。

  师:逛街累了,都回家休息了。现在我靖一位爸爸上来说说今天感觉怎么样?(请一名幼儿上来说一说都买了哪些物品,花了多少钱?自己感觉如何?)

  2、出示家庭收支统计表(这是什么表?什么叫收入?什么叫支出?结余是什么意思?)

  家庭消费统计表

  家庭收入支出结余电费

  1号家庭

  2号家庭

  3号家庭

  4号家庭

  5号家庭

  6号家庭

  7号家庭

  2、教师指导幼儿记录:

  1号家庭:支出了多少钱?买了什么?还有结余吗?没有用什么表示?(0)

  3、幼儿自己记录:

  师:别的家庭还有结余吗?(请自己上台在表上填上。)

  4、看统计表:“比较哪些家庭有结余?”

  四、了解爸爸妈妈当家的不易。

  师:“刚才你们出去的时候,我接了个电话,要收电费了”,出示电费一栏。

  1、电费是什么?什么叫电费?(幼儿发散思维回答)

  2、家里什么地方用到电?

  3、电费不付会怎么样?

  4、没钱怎么办?

  小结:“刚才买东西,把钱用光了,没法交电费了。一个家庭除了买东西和交电费,还有什么地方用到钱?”

  5、还有哪里需要付钱?

  小结:吃的用的`,上幼儿园,住房都要用钱的,平时爸爸妈妈当家,赚的钱需要用的地方很多的,今天我们自己当家,才知道当家不容易,我们应该怎么办?

  6、讨论:“平时怎么节约钱?”

  小结:我们不能干活挣钱,但是可以帮助爸爸妈妈节约钱的,还可以把旧报纸,矿泉水瓶卖掉,废旧的用品制作玩具等。我们花钱要节约,要省着用,不能想要什么就买什么,看到什么就买什么。平时要节约用水、用电,爱惜我们的物品、玩具、衣服。平时常常这样做,我们能节约很多钱。

  7、总结:一个家庭真不容易,平时要节约,不要浪费。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数字并体验观察发现的乐趣。

  2、了解数字的重要性,初步理解数字在不同地地方表示不同的意义。

  3、初步尝试用绘画、文字及符号对生活中所使用的数字进行记录,发展幼儿观察、分析的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掌握不同数字在不同地方的所表达的不同意义

  难点是:引导孩子运用绘画、符号、或文字的形势记录生活中的数字应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观察记录卡、记录笔一套

  2、环境准备:创设相关数字的隐性教育的环境。如:时钟、挂历、扑克牌等

  3、知识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收集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寻找数朋友

  今天,有一群数字宝宝来幼儿园想和小朋友交朋友,可它们藏了起来,我们一起去找一找。(教师做为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和幼儿共同寻找数字朋友,鼓励幼儿间一边找一边相互交流这些数字的作用。)

  二、基本环节:我们的数朋友

  1、幼儿园里的数朋友

  教师:你们发现了哪些数朋友?他们代表什么意思?(集体交流,师幼图文并茂共同记录“离不开的数朋友”,并说一说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

  2、生活中的数朋友

  教师:除了我们刚才找到的数朋友,你在生活中还见到哪些数字朋友?这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归纳并记录:在自己家里,商场、交通、通讯、气象等方面使用的数字及它们的用途)

  3、特殊的数朋友

  教师: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用到一些特殊的数字朋友,帮我们脱离危险,它们是什么?又有什么特殊用途呢?(教师在幼儿了解数字一般作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数字组成的重要号码的关注兴趣,知道它们的特殊用途并进行记录。如:110报警电话、119火警电话、120急救电话……)

  三、结束环节:离不开的数朋友

  教师:如果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引导幼儿联系实际,想像并大胆表达没有数字将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困难和麻烦。帮助幼儿理解生活中离不开数字,数字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延伸环节:

  1、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寻找数字并将观察的结果进行记录,完善家园共创的《离不开的数朋友》记录表。

  2、找一找节日中的数字。(如:六一儿童节)

  3、尝试自己用数字的形式来表现家人的生日。

  教学反思:

  兴趣是求知的发动机,是激励幼儿有效学习的内驱力,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推助器。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因此幼儿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不感兴趣,这就要依靠直接的兴趣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为此,首先我们根据幼儿“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特点,精心设置数学活动区,提供丰富的可探索性的操作材料。再通过利用日常生活去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和实践并记录观察结果,促使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幼儿得以全方位亲近数字、体验数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充分感知和体验的同时,孩子们不仅获得了“数”应用的新经验,还得到了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感受、体验有关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怎样的存在,我们又尝试运用发现法,按“问题情境——探究发现——交流归纳——新情境中迁移”的循环往复思路展开,从生活情景中提出问题,让幼儿进行探索,帮助幼儿将零星的表层的经验,整理成有条理的、正确的知识,让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学习。最后,再通过家园互动的形式使孩子们对数的探索在生活中和家庭中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融洽、愉悦的心理氛围,丰富、有时效的物质探究氛围,让孩子们在良好的环境影响下,充分的调动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玩数学的兴趣;多变的生活化、游戏化数学活动与孩子的互动,使孩子们能被有趣的数学现象所吸引,使幼儿在活动中从质疑到解疑,从探索到实践,开拓了思维,引发幼儿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以“趣”为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进一步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把知识运用于生活的能力。逐步使幼儿形成求知的心理愿望和一种自主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心理趋向,让幼儿更好地在丰富多彩的数学王国里遨游!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空间直觉和判断力。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分清左右。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手环等。

  活动过程:

  1.猜谜激趣。

  “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手)

  2.区别自己身体的左右。

  (1)、区别左右手。

  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你们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幼儿交流)

  ①、请小朋友举起经常画画、写字的那只手,向大家招招手。

  ②、幼儿交流右手除了画画、写字,还能做什么?

  ③、出示手环,请把手环戴在右手。

  ④、伸出左手摇一摇。说说左手还能做什么?

  ⑤、小结:戴手环的这只是右手。摇摇手的是左手。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只有在左手和右手的相互配合下,我们才能把想做的是做得更好。

  (2)区别左右脚。

  ①、我们的身上除了左手、右手,还有什么也分左右的?

  ②、区分左右脚、左右眼睛、左右耳朵。

  ③、小结:左手的这边是左边,右手的这边是右边。

  3.感知左、右边。

  (1)、请小朋友看看自己身边,请问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改变方位,区分左右。

  4.游戏:我说你做

  (1)、举起你的右手;举起你的左手

  (2)、抬起你的右脚;抬起你的左脚

  (3)、用你的右手拉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左手拉你的左耳朵

  (4)、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眼睛

  5. 出示课件再次巩固左右。

  6.音乐《我有一双小小手》

  7.总结:

  今天,小朋友又学了一个新本领,认识了左右,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左右,比如:上下楼梯我们要靠右边走;路上我们也要靠右边走;现在我们就来当小司机,把自己的椅子当方向盘,从这里开到我们的教室,看看我们分别是从哪个方向转弯的?好,请小朋友准备,汽车开动了,滴、滴、滴、滴。

  活动反思:

  根据《纲要》中的科学教育要求:“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我选择了思维游戏中的左右手操作活动,让幼儿在观察、探索、操作中感知、区分左右的空间方位。并穿插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并迅速做出判断和反应,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和判断力。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思维灵活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认识了解公用边,知道公用边的特征及含义。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ppt、美工垫、雪糕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

  播放ppt 第1页请幼儿观看,这是什么呀?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个魔术,小朋友可要看仔细哦。

  二、讲解"公用边"

  1.播放ppt第2---3页,老师拿掉一根雪糕棒还有几根雪糕棒?你们信不信用5根雪糕棒也能拼搭出两个三角形,我要变了,你们可要看清楚哦?

  2播放ppt第4-6页。成功了吗?我用5根雪糕棒也拼搭出了两个三角形,咦?奇怪了,同样是两个三角形,为什么前面我用了6根雪糕棒,而现在我只用了5根雪糕棒也能搭出两个三角形?(引导幼儿说出两个图形都用到中间的一根雪糕棒)

  小结:原来这根雪糕棒即是上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也是下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两个三角形都用到了这条边,我们就把这条两个图形都用到的边叫做"公用边"。

  三、创设情境,引发幼儿对闯关游戏的兴趣,启发幼儿用雪糕棒拼搭出图形,感知图形公用边的特征。

  1.播放ppt电话声音,教师模仿接电话,告知电话内容,引入闯关游戏。

  2.引导幼儿用公用边的方法拼搭出要求的图形,进行闯关游戏。

  第一关:播放ppt第7---10页,引导幼儿用6根雪糕棒,用公用边的方法拼搭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并找出它们的公用边。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展示自己拼搭成果,并找出公用边。

  小结:集体观看ppt第11---12页,原来6根雪糕棒可以拼搭出方向不同的.图形,而且每个图形都有一条它们的公用边。

  第二关:播放ppt第13---14页,引导幼儿用公用边的方法,用最少的雪糕棒拼搭出2个正方形和1个长方形,并找出它们的公用边。

  5.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幼儿展示自己拼搭成果,并找出公用边。

  小结:集体观看ppt第15页,引导幼儿感知用最少的雪糕棒拼搭出的每一条边都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公用边,这些边共组成了一个长方形和两个正方形。

  7.集体观看ppt第16---17页,听音乐《大家一起喜洋洋》与同伴一起高兴的跳舞,体验闯关成功的乐趣。

  四、活动延伸。

  播放ppt第18页,羊村村长也想考考我们聪明的小朋友给我们小朋友出了一道题,请你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用公用边的方法,用最少的雪糕棒拼搭出5个正方形和3个三角形。

  活动反思:

  《有趣的拼搭》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上的数学的实践活动课。这堂课学生学得很开心。在我的指导、组织下,学生们分组活动。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在拼、搭的活动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与理解。教材先安排学生用相同的立体图形拼出各种各样的组合图形,再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拼搭出又高又稳的组合图形,其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在拼搭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二是在“看谁搭得又高又稳”的活动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在这个环节里,我首先引导学生读题和看图意,并提出“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的问题,以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和仔细观察的学习习惯。接着,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你想怎样搭呢?”让学生先思考搭一搭的策略,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搭的游戏。

  在搭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难以把球放稳,于是问:“小朋友,你们在搭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当学生提出很难把球放稳时,我抓住时机,让成功了的小组介绍经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使其他学生在倾听、交流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然后让学生再次尝试,以验证方法。最后向学生提出:“有什么办法能知道谁搭得高?”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中两种搭法的差异,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在“搭一搭”的环节中,由于之前我没有向学生明确要求,且学生一看到了那些积木,就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都争着、抢着来玩,根本不受控制。在每一次操作活动前,要向学生明确每一个操作活动的要求,且在交代要求时,必须让学生注意聆听,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并想尽一切办法调控好课堂纪律,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认一认、比一比,引导幼儿感知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启发幼儿学习按图形特征归类,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3、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感知长方形的特征。

  2、难点:会按图形特征进行归类。

  三、活动准备:

  1、几何图形若干(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2、剪刀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几何图形让幼儿辨认。

  教师:“小朋友说一说黑板上有哪些图形?”(圆形、正方形)

  (二)图形分类。

  教师:“黑板上有这么多图形,谁会把一样的图形放在一起,并数一下一共有几个?”

  (三)认识长方形。

  1、教师手指长方形,“这是什么图形?它和正方形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有四条边,四只角;正方形每条边都一样长,长方形每条边不一样长。)”

  2、教师在幼儿讲述时,可将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比较,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不同。

  (四)通过折叠验证:知道长方形上下两条边是一样长的.,左右两条边也是一样长的。”

  1、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把长方形的长边比一比,短边再比一比是不是一样长的?”

  2、小结: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是一样长的,左右两条边也是一样长的。四个角都是一样大的。

  (五)幼儿操作。

  1、请小朋友拿一张图形纸把它剪一剪,让它变成长方形。

  2、给长方形涂颜色。看看图上有什么图形,请小朋友给长方形涂上颜色。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一、活动素材分析

  本次活动主要借助物品不同的摆放特点,有的散开着排列、有的向不同方向有序排列、有的重叠排列、有的部分遮挡排列,还有的将商品藏在了盒子里,通过数一数这些与孩子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物品,锻炼孩子的数数能力。

  二、幼儿经验:

  根据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一份层次性的区角材料,投入使用后,观察了幼儿游戏情况。我发现,幼儿数数时的方法、速度、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异同。在观察了幼儿的经验水平之后,我开展本次探索活动,想帮助孩子了解数正确的方法,从而积累更多的经验。

  三、环节分析

  环节一,接数引题,直奔主题,引起孩子们对数数的兴趣。

  环节二,运用图片,让幼儿直观的观察进行记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环节三,迁移生活之中,帮助幼儿在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和方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再次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内容和要求:

  仔细观察材料,尝试借助材料发现可以数正确的方法,体验数数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仔细观察材料,尝试借助材料发现可以数正确的方法。

  活动难点:体验数数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记录纸、笔、ppt

  活动过程:

  一、数数导入(了解孩子原有的数数经验)

  提问:你最多能数到几?那我来说一个数字,请你们接着往下数三(四)个数。

  (提醒幼儿按要求数数,不多也不少。)

  二、游戏“趣味数数”(发现正确的数数方法)

  1、看图数数,讨论结果

  (1)帮助幼儿明确要求

  提问:数一数房子有几幢?树有几棵?兔子有几只?花儿有几朵?

  (2) 幼儿数数并记录

  (3)讨论结果

  房子有几幢?树有几棵??你数到的兔子有几只?

  小结:原来,要数对兔子是有方法的,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的数,观察要仔细。

  看看花有几朵?

  小结:要把东西数正确,除了要按照顺序数以外,还要听清楚要求。

  2、看记录单,领会要求

  (1)出示记录单,帮助幼儿明确要求

  教师:条是什么意思?数一数带鱼有几条?蛋有几只?数数饼干有几种?

  (2)幼儿数数并做记录

  (3)统计并讨论结果

  带鱼是几条?你刚刚数带鱼什么地方?

  小结:要把一堆东西数清楚,要数特征非常明显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

  2、培养幼儿的点数活动的兴趣。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全家福照片一张。

  2、幼儿人手一个小筐,筐内有照片若干(碗柜照片、衣橱照片、鞋柜照片)

  3、《幼儿画册》(第一册P11)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本次活动的目的——做客

  1、师:宝宝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小明家里做客,你们开心吗?

  可是去别人家里做客,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有没有哪个宝宝来说一说?(让小朋友自由讨论,分别请宝宝说一说)

  师小结:去别人家里做客,首先我们要有礼貌,(要向主人家的大人们问好,然后呢要换鞋,注意卫生,不能把客人家里弄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不能随便去碰主人家里的东西。

  2、师:好,让我们开着火车去小明家里吧。(播放背景音乐,开火车去小明家里)

  二、具体过程:

  1、目的地已到,请宝宝们下车。

  师:宝宝,小明家已经到了,我们到站了,要下车喽。我们先来敲敲门,然后呢换好鞋子,进小明家里。

  2、出示全家福照片(播放PPT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

  (1)师:“瞧,宝宝们看,一进门的地方挂着小明家的全家福,照片里有许多人,哪个宝宝说说都有谁?”(请宝宝说一说)

  师小结:照片里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小明,这些都是小明的家人,是小明最亲近的人。

  (2)师:“那照片里一共有多少人呢?”(师指一指,宝宝说一说,师幼共同点数,说出总数)

  师小结:照片里一共有七个人,我们从左往右要一个一个地数数,不能把小明的家人漏下哦。

  3、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

  (1)根据鞋柜照片手口一致点数。

  师:“看完了小明的家人,我们紧接着来参观小明的家喽,先走进玄关看一看,这里有一面大大的镜子,还有一个鞋柜(播放PPT2),我们来看看小明家的鞋柜里有什么样的秘密,等等等等。”(老师装作神秘状态)

  师:“这是小明家的鞋柜,里面有许多许多的鞋子,看,有大大的鞋子是妈妈的,有漂亮的鞋子是妈妈的,还有小小的鞋子是小明的,那究竟有多少双鞋子呢?小明说数对了才能接着参观他的家哦!”(师带领幼儿一起手口一致共同点数,请宝宝一起说一说,师小结总数和方法)

  (2)根据碗柜照片手口一致点数。

  师:“宝宝,用你们的小鼻子闻一闻,那是什么味道啊?”

  宝宝:“是香香的味道。”

  师:“原来是小明的妈妈在给宝宝们做好吃的'呢,那我们就进小明家的厨房看一看吧!”(播放PPT3)

  师:这是小明家碗柜的照片,这次我想请一个宝宝来数一数小明家里有几只碗?(师请个别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师小结总数和方法)

  (3)根据衣橱照片手口一致点数。

  师:“刚刚经过香喷喷的厨房,接下来我们向着下一个参观的地方出发——卧室(播放PPT4),卧室是宝宝和爸爸妈妈睡觉的地方,这里有床,还有放衣服的地方,衣橱,下来,我们打开衣橱看一看,请你数一数里面有几件衣服?”(请宝宝们一起手口一致地点数,师小结总数和方法)

  师小结:刚才我们参观了小明家的玄关、厨房、卧室,还重点看了小明家的鞋柜、碗柜、衣橱,一起数了数有多少双鞋子,多少只碗,多少件衣服,主要是学会了数数的方法,要小手点好一个,小嘴说一个,要按照顺序,这样数数就不会多不会少,也不会漏掉啦。小朋友们真是聪明,接下来,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更大的挑战哦。

  4、幼儿拿小筐里的物件进行5以内的点数。

  师:“在你们的椅子底下,老师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些小图片,想请你们数一数究竟有几张,都不一样哦,自己数完的小朋友还可以数给旁边的小朋友听。”(播放PPT5)

  5、完成《幼儿画册》的练习,巩固5以内的点数。

  【活动延伸】

  再宝宝们自己操作点数以及完成画册,宝宝点数熟练以后,可以增加点数数量至7。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小明家的摆设让幼儿能够点清楚相应物品的数量。在点数的过程中我们利用相应的CD的相应的功能丰富幼儿的整个活动,幼儿对活动比较感兴趣,同时大部分幼儿都掌握了相应的知识。

  1. 先进的教具。在我们这个活动中,配套的教具对辅助我们整个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们可以和幼儿一边点数一边写下相应的数量。在写数字的时候,发现我们的小朋友已有经验比较丰富。于是,我一起带领幼儿边说边写下,比如5,幼儿会跟着说弯钩之类的话,能力强的幼儿对于这一次的点数是一次巩固,而能力弱的幼儿学到了新的知识。对于简单的数字,我还请个别幼儿进行书写,拿着鼠标书写的乐趣,幼儿既好奇又感兴趣。虽然机会不多,但是有了很好的尝试。所以,在活动中有趣的道具为幼儿的兴趣提供了很好的便利。在《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的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的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所以,教具就给了幼儿很好的探究欲望。

  2. 操作的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一般是传统的个人操作和集体操作。先通过问答的形式分别以个人和集体的形式进行操作。而两者有利有弊,所以借着这一次的活动,我也分别就不同的利弊对两种方式进行了改正。比如在个人回答的时候,在没有示范的情况下,请能力强的幼儿先进行示范。再请能力弱的幼儿进行回答,在回答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供帮助并解决,这也有利于幼儿在下次操作的时候不要犯相同的错误。在集体操作的时候,让幼儿养成好的习惯,如独立完成。这很重要,我们在批改的过程中,能及时对幼儿进行个人指导,让幼儿掌握相应的知识。所以,“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我们在幼儿的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要把好关,让幼儿能够更好的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20以内数字进行顺序排列,帮助幼儿进一步对20以内的顺向唱数顺序进行认知和熟悉。

  2、帮助幼儿理解顺序排序中数字间的增减关系。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在进行此活动之前,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挂图,引导幼儿复习情境主题“糖果店”的相关内容,鼓励幼儿观察画面内容并说一说。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贴上三组不同的数字序列(例如:2→3→□→5→6→7 ;11→□→13→14→15→□;□→16→□→18→□→20),每组序列中选若干个数字位置留空。

  (2)把1~20数字卡贴在黑板右下角。

  (3)《情境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程》幼儿用书大班下学期(一)p10

  活动过程:

  1、教师可以用小故事导入情境,并出示小动物形像:“小朋友们好,你们看今天谁来我们班做客了(出示宝宝兔),大家高兴不高兴?”

  2、教师逐一出示数字序列,并引导幼儿观察黑板上的第1个序列。

  教师:“今天宝宝兔给我们带来了数学王国的数字宝宝,你们看看,这些数字宝宝都是好朋友,它们手拉手来到这里,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哪个数字没有和它的好朋友拉手阿?”然后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说出那个数字后面的数字是几。

  活动说明:在这个环节重点是帮助孩子理解数字前后之间的关系,理解前面的数字比这个数字少1,后面的数字比这个数字多1。鼓励幼儿善于思考并勇于表达出来。

  3、“宝宝兔想请一个小朋友帮帮忙,谁愿意从这些数字里把它的好朋友找出来?”请一名幼儿在黑板上进行操作,从右下角1~20的数字中找到相应的'数字,并把它贴在数列空白的位置上。

  4、以同样的游戏玩法进行后两个序列的操作,帮助幼儿巩固顺序唱数、点数、以及对20以内序数的经验。

  5、翻开儿童用书第10页,引出书上的练习题。

  按照活动规则,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进行第1个序列的练习,然后让幼儿独立完成后面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说明:在进行最后一个序列时,由于本序列第一个数字空缺,教师一定要引导幼儿先从题目已经写出来的数字开始作答。如:10前面的数字是几?后面的那个数字是几?13前面的数字是几?对能力弱的幼儿要加强引导,帮助幼儿理解并检查自己的答案是否符合数字的唱数顺序和数字间的增减关系。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不同特征(颜色、形状)进行两次逐级分类;

  2、初步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形成集合与它的子集,并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圆形盘2个,并分别记作1号、2号;红、黄、绿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各3个,各小组1份。布袋1个(内附红、黄、绿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各1个)

  活动过程:

  一、识别物体让幼儿观察:小朋友们,你们的`长桌上都有什么呀?(两个圆盘、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让幼儿分类数数(正方形:9个、圆形:9个、三角形:9个;红色:9个、黄色:9个、绿色:9个)

  二、提供分类标准教师手拿神秘布袋走向一名幼儿,让他伸手去摸。例如:摸出一个红色的正方形。问:这是什么颜色?(红色)随及,请全班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把所有红色的图形宝宝放到1号"家"里;又问:这是什么形状?(正方形)请全班小朋友把1号"家"里的所有正方形宝宝放到2号"家"里。

  三、比一比问:小朋友们,是2号"家"里的宝宝多,还是原来1号"家"里的宝宝多?(1号);又问:为什么2号"家"的图形宝宝没有1号"家"里的多?(2号"家"里的宝宝是从1号"家"里拿出来的,1号"家"里还有图形宝宝)

  活动建议:

  将幼儿分成小组,小组人数可视班内小朋友人数而定;小组合作进行分类时,要鼓励幼儿都投入,并在分好后请各组幼儿说说逐次分类的结果,并引导其说出分类的原因。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以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最后以游戏“认一认”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加强对图形的认识,接着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再一次提高幼儿兴趣,以游戏“图形宝宝找家”贯穿结尾巩固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将图形宝宝进行正确分类。

  总之,在整节课中我力求把课堂变为活动的课堂,把各知识点的教学用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串联在一起,如:游戏“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使幼儿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幼儿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认识有趣的图形。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设计背景

  在进行数学教育时,进行分类、排序、对立等学习,有助发展幼儿的思维。分类是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进行分组。幼儿可以学习按物体的某一个(或两个)外部特征(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及按物体内在的包含关系进行层次分类。分类、排序和对应这三项活动可以为幼儿进一步学习数的概念打基础。

  活动目标

  1、能从多个角度来分类,尝试自己说出分类的标准,在同一分类标准下能将物品分完。

  2、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观察、分析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观察,找出物体的某种特征,并进行多角度分类。

  2.让幼儿明白自己在选择了一项分类特征时,要始终按同一标准进行。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分类娃娃”。

  2、学具准备:“分类娃娃”、水果图片、扣子、彩色积木、彩笔若干。

  3、《操作册》。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1.预备活动。

  师生互相问候。

  游戏:五只猴子荡秋千。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做相应的动作。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十个娃娃来做客,他们各有特色,如何分类想一想,找出相同的放一起。

  ①请幼儿操作学具“分类娃娃”,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如按性别分,按衣服样式分,按动作分等,鼓励幼儿从多角度进行分类,发展幼儿扩散性思维。

  ②请幼儿翻开《操作册》,看图提问:图上有几只鸡宝宝?。再请幼儿把这些小鸡分成两部分,试试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如按类型分,出壳的鸡宝宝有9只,未出壳的'鸡宝宝有6只等。

  3.分组活动。

  第一组:分“水果”。将图片中的水果按颜色、大小、有叶无叶、单个或成串等不同特征分类,并动手摆一摆。

  第二组:分积木。先将积木按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再用彩笔在记录纸上记录,并思考:是积木多,还是红色积木多?

  第三组:分扣子。将盘中的扣子分成两类,说说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如按大小形状、颜色、材料、有眼无眼进行分类等。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请几名幼儿讲讲自己在活动中的分类方法,教师小结。引导幼儿收拾学具。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还可以延伸:

  1.在区角活动中,对玩具、文具等进行多角度分类。

  2.利用日常活动中的排队游戏,练习分类。

  3.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在分组活动过程中渗透物体的包含关系,例如分组活动中第二组,当幼儿将积木按颜色、大小、形状进行分类后,可请幼儿点数分类后的积木数量和积木总数,说说是红积木多还是积木多,是圆形积木多还是积木多等。

  4.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操作册》。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04

大班快乐数学教案04-02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大班数学教案06-27

【推荐】大班数学教案01-02

【精】大班数学教案01-02

【热门】大班数学教案01-02

有关大班数学教案01-02

大班数学教案【精】01-04

大班数学教案【荐】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