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音乐教案>小班音乐教案

小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3-05-01 13:41:49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班音乐教案范文汇编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小班音乐教案范文汇编10篇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尝试双手同时在铃鼓上随乐一下一下地演奏。

  2.通过找害虫的游戏情境及教师的语言提示,能随乐用乐器表现青蛙跳,用动 作表演躲猫猫和吃虫。

  3.体验乐器活动带来的快乐,并能正确使用乐器。

  活动准备:

  1.栓好绳子的铃鼓16个。

  2.16名幼儿围成半圆坐。

  3.音乐。

  4.稻田图片。

  5.气球伞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出示池塘背景图):今天天气真好呀!青蛙妈妈要带小青蛙宝宝们出门去玩。我们跳呀跳,跳到池塘里,与妈妈玩捉迷藏吧!咦,看见一条小虫子,啊呜一口吃掉它。

  二、动作创编。

  师:小青蛙的小脚可喜欢在荷叶上跳啦!我们的.身体是一片小荷叶,你们想在身体的什么地方跳啊?

  三、教师带领幼儿随乐律动。

  师:现在你们吃到虫子了吗?我们一起看看原来吃到了一条……虫子哦!

  师:我们再去找一个虫子吃吃吧!(教师再次带领幼儿随乐律动。)

  师:咦?这次我们吃到一条什么虫子呢?

  师:又发现一条虫子,我们快去吃掉它!(教师第三次带领幼儿随乐律动。)

  师:这次我们究竟会捉到一条什么虫子呢?

  毛毛虫谜语:身上好多脚,浑身都是毛,一会长一会短,有人喜爱有人怕。

  蚯蚓谜语:没有眼睛没有脚,走起路来爱扭腰,雨天出门逛一逛,晴天就爱地里钻。

  四、乐器加入。

  1.教师出示乐器,并引导幼儿使用乐器。

  师:你知道吗?我们每只小青蛙都有一片小荷叶呢!现在妈妈这里有一片小荷叶,妈妈先把小荷叶慢慢地挂起来,你看妈妈哦,我会在荷叶上跳啦!

  l2.幼儿尝试使用乐器。

  师:小青蛙你们会在荷叶上跳吗?拿出你们的小荷叶挂在脖子上。(教师检查铃鼓佩戴情况。)

  五、增加新的游戏情境:稻田里捉虫子。

  (听电话铃音)师:青蛙妈妈,有好多小虫子在我的稻田里,麻烦您快带着小青蛙们来帮我捉虫子好吗?(游戏2~3遍)

  师:原来小虫子都生活在什么颜色的稻田里呀?

  六、放松。

  师:我们还有一块很大很大的五彩田地,请所有小青蛙走到田的边上,我们一起捉虫子咯!

  师:捉到虫子高兴吗?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感受并初步辨认鼓、碰铃、蛙鸣简、三角铁等乐器的音色,尝试为教师齐声伴唱。

  2、学习听辨乐器音色表演相应动作,增强音乐听力与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鼓、碰铃、蛙鸣简、三角铁各一个。

  2、老虎、小兔、青蛙、小猴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出示四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分辨动物的名称,并模仿各种动物的基本动作。

  2、引导幼儿倾听并分辨乐器的`音色,尝试进行初步的匹配。

  注意敲击鼓、碰铃、蛙鸣简、三角铁四种乐器,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其音色,与图片上的四种动物进行匹配。

  逐一演奏四种乐器,引导幼儿认真听辨并做相应动物的动作。

  3、演唱歌曲,引导幼儿齐声伴唱。

  教师唱到"什么声音响"?后,在间奏处有节奏地敲击乐器,引导幼儿辨别声响并做相应动物的动作4幼儿游戏。规则:幼儿必须在教师唱完"看谁辨得清,辨得清"后,才能做动作。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用打击乐器表现乐曲中重音的情趣。

  2、用快速反映练习的方式使幼儿进一步地把握音乐的结构。

  3、要求幼儿集中注意力,努力确保反应准时正确,在高度紧张和兴奋的`条件下有克制地演奏,不使乐器发出难听的声音。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活动准备】

  1、哑铃、圆舞板、铃鼓等若干。

  2、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在《拨弦》的音乐声中,做“聪明小孩笨老狼”的游戏进活动室。

  二、幼儿和教师一起跟随音乐玩“快速反应”游戏。

  1、出示图谱,用幼儿创编的声音为曲子伴奏一次。

  2、幼儿和教师一起跟随音乐玩“快速反应”游戏两遍。

  ⑴重音处击掌,其他地方用双手食指轻轻点动。

  ⑵“双手向内靠拢”作为信号。

  三、教师戴上头饰扮演大灰狼,来指挥幼儿进行演奏。

  1、教师戴上头饰扮演大灰狼,来指挥幼儿进行"快速反应"的游戏。

  2、幼儿拿乐器,在教师的指挥下演奏两遍。

  四、加深难度,教师可采用“假装”走向某个声部,到后来又走向某个声部。

  五、幼儿交换乐器,体验用不同乐器演奏的快乐。

  六、请能力强的幼儿做进行指挥。

  七、在音乐声中,幼儿跟着到姥姥家去。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通过故事、游戏、图谱提示多种方式让幼儿在听音乐过程中感知音乐的重拍,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逐步让幼儿了解音乐的性质和结构,掌握乐曲中重音的出现。并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游戏中的乐趣。让规则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体现出来。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并能大胆创编动作。

  2、感知音乐的强弱,并能用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强弱。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准备:

  音乐磁带《小老鼠上灯台》、录音机、幼儿用书、实物投影仪等。

  过程:

  1、欣赏音乐《小老鼠上灯台》,并请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2、和幼儿讨论歌词中的故事情节。

  (1)小老鼠想要偷油吃,它怎么上灯台呢?

  (2)轻轻的走还是重重的走?

  (3)小老鼠最后滚下来的时候,是怎么摔下来的呢?是轻轻的还是重重的?

  3、请幼儿学一学小老鼠走路的样子(用脚尖轻轻的.走),再请幼儿想想:如果你是一只大胖猫,走路时又是什么样子?比小老鼠用力吗?请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

  4、玩“猫和老鼠”的游戏,让幼儿从动作中感受音乐的强弱。

  玩法: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当小老鼠,一组当大胖猫。由老师来播放音乐,如果声音小小的,就是小老鼠出来偷油吃了,所以要轻轻的走;如果声音变大了,就是大胖猫出现了,大胖猫是用力走出来的,小老鼠赶快蹲下来。

  5、两组幼儿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感受和表现歌曲风趣、活泼的情绪,体验与同伴表演快乐。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茶壶纸质教具,音乐、小茶杯若干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

  2、对,是小茶壶,这还是一只会唱歌的小茶壶,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评:3~6岁的幼儿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较短暂,因此活动的开始部分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明了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推动活动的开展。)

  二、感受歌曲,熟悉歌词

  (一)范唱歌曲第一遍。

  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二)范唱歌曲第二、三遍。

  听一听歌曲里的小茶壶它长什么样?(用动作模仿小茶壶的样子)

  (三)范唱歌曲第四遍 歌曲中的小茶壶在说什么?

  (评:幼儿要想学会歌曲,必须理解歌词,熟悉旋律,教师的范唱是最好的引导。通过多遍的范唱呈现给幼儿的是一种完整的印象,让幼儿逐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熟悉歌词,不同侧重的提问使幼儿更专注于倾听教师的范唱,对歌曲的难点部分,则通过形体动作表现的方式,既增加了幼儿表现的机会,又加深对歌词的内化。在多次的范唱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运用自己的眼神、动作、语调等具有感染力的演唱调动幼儿的兴趣,带动幼儿的情绪,使孩子产生积极学习歌曲的愿望。)

  三、学唱歌曲,游戏激趣

  1、幼儿集体学唱歌曲2遍。

  2、幼儿边表演边演唱歌曲。

  3、扮演角色表演唱。(师幼互动、幼幼互动)

  (评:学唱歌曲反复单调,小班幼儿容易疲劳,于是针对歌曲动作性强的特点,可以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配以简单形象的动作,孩子们边说歌词边表演,来调动教学气氛,加快学习歌曲的速度。而游戏环节则使得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另一高潮,让幼儿不仅自主演唱而且通过自身的形体动作能大胆表达表现对歌曲的理解。)

  活动反思:

  作为一个日常的集体歌唱教学,本活动我在多次参与工作室歌唱教学,观摩名师的课堂实践后,对名师歌唱教学模式进行了模仿与尝试。主要通过导入激趣—感受理解—学唱巩固三个环节来实施本次教学。

  活动的'环节设计思路还是比较清晰,过渡比较自然。整个环节的设置符合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首先感受环节,教师安排的倾听欣赏歌曲都是在无伴奏的情况下,注重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习惯和喜爱音乐的情感。通过教师的表演以及茶壶图片的展示,抓住茶壶的外形特征“矮又胖”,并初步尝试用动作表示“小茶壶”。为之后的表演环节奠定基础,同时也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学唱歌曲及表演环节中,我把学习歌曲与动作表演进行了整合,给予孩子比较自由的表现空间,幼儿在学唱歌曲的同时,进行了肢体的模仿。因为孩子们是好动的,而通过肢体模仿也是让孩子理解记忆歌词的手段之一,在使孩子进一步熟悉歌曲的同时,也解决了动作表演,可谓一举两得。最后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游戏快乐。先是教师与幼儿分角色扮演茶壶和茶杯,然后是个别幼儿与其他幼儿分角色扮演,最后让幼儿自己找伙伴两两合作分演角色。这一系列的表演歌曲中,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参与演唱表演,尽情体验活动的乐趣。

  但活动中我们也发现,幼儿小班的孩子在互动表演的时候,往往只记得表演而忘了演唱歌曲,我想是否可以在的活动中,先从独立的个体表演出发,再延伸到与他人的合作上,也许效果会更好些。

小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物体远近带来的视觉变化——近大远小。

  2.能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想象,积极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幼儿经验与故事情节互动

  *边演示幻灯片边提问:

  关键问题一:

  这是谁?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鼠?

  关键问题二:

  小老鼠在草地上看到了什么?

  师:哦,如果你的眼前也出现了那么有趣的东西,你会怎样?

  师:小老鼠和你们一样,也想过去看看。走着走着,小老鼠发现它看到的东西变了,变得大一点了,变成了——

  师:小老鼠会怎么想呢?它会说些什么?

  师:小老鼠又走近些,结果发现它看见的是——大熊

  师:没有想到吧。这只熊在做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小老鼠刚才看到的是熊身

  体的哪一部分?熊背拱起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师:(很小声地)嘘,熊在做什么?

  师:别吵醒它,它睡得好香呀,正呼噜呼噜打鼾呢。

  关键问题三:

  小老鼠发现草地上睡着大熊,它会怎么做呢?你们猜猜?

  师:老鼠到底会怎么做呢?

  将剩下的故事讲完,结尾改成:大熊呼噜呼噜打着响响的`呼噜,小老鼠呼噜呼噜打着轻轻的呼噜,两个动物相互依偎着,甜甜地睡着了。

  二、欣赏故事《大熊山》

  1.欣赏前向幼儿提出:一边听一边给故事想个名字。

  有一只小老鼠,来到大森林,看到远处有一团咖啡色的东西,像个小山坡。小老鼠说:我要去爬小山坡。小老鼠慢慢向前爬,爬着爬着,发现这团咖啡色的东西变了,越变越大,还听到呼噜呼噜的声音。小蚂蚁继续爬呀爬,终于爬到了!他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大熊!可是大熊还在呼噜呼噜的睡觉,小老鼠轻轻的爬到了大熊的背上。大熊呼噜呼噜打着响响的呼噜,小老鼠呼噜呼噜打着轻轻的呼噜,两个动物相互依偎着,甜甜地睡着了。

  2.关键问题四:

  故事讲完了,你们有没有给故事想好名字?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3.关键问题五:

  小老鼠这几次看到的东西是同一样东西吗?怎么看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呢?师:原来距离远近不同看到的东西大小也不同。走得越近,越能看得清楚越大。

  三、幼儿尝试看图讲故事

  师:有没有小朋友愿意到前面来看着图片给大家讲故事呢?幼儿讲述时教师适时适当提醒。

  【二】小班的音乐教案《开车歌》

  【设计意图】:

  汽车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作品《开汽车》,儿歌语言精练,是一篇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规则意识渗透的好作品,幼儿对此十分熟悉,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合小班孩子学习。同时,音乐游戏:开汽车。贴近幼儿生活,吸引孩子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中的行进与停止。

  2、会听辨音乐中的“叭叭”声,增强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3、能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乐意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录音机、音乐磁带;呼啦圈;汽车图片;红绿灯模型;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汽车喇叭声音“是什么声音?”

  引出“有哪些小朋友是乘汽车来幼儿园的?”

  “是这种车呢?还是这种啊?”(出示汽车图片)

  “通常是谁在开车呢?”

  “他是怎么开车的?”

  “什么时候车子会停下来呢?”

  车子遇到红绿交通灯时,该怎么做?(红灯停、绿灯行)

  请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请幼儿扮演汽车司机。

  幼儿跟随教师的鼓声假装开车行进的动作,车速与鼓声的节奏要保持一致。

  三、欣赏《开车歌》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开汽车》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1、你们听到什么?

  2、小朋友再仔细听听,音乐中那个地方像是车子遇见红灯了。

  3、请小朋友坐下来,随着歌曲用双手做开车和等待的动作。

  1、集体学念儿歌。

  2、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儿歌,加上动作。

  四、开车游戏

  观看图片,讲解规则

  (1)当看到摩托车图片时,请幼儿2人一组,1人当司机,1人当乘客。

  (2)当看到汽车图片时,请幼儿4人一组,1人当司机,3人当乘客。

  到老师所指定的.路上开车。

  (让幼儿在玩的同时能够相互交换角色,轮流扮演司机与乘客。)

  五、师小结:小朋友上街的时候要走人行横道,过马路的时候要要看红绿灯,我们爸爸妈妈开车的时候,也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活动延伸:

  1.活动前教师应注意收集,整理交通规则。

  2.日常生活渗透:向幼儿介绍有关车辆,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请幼儿讨论应该怎样遵守交通规则,创设相关的活动区角;

  3.家园同步:如有条件,可以带幼儿坐不同类型的车,感受不一样的车,并丰富有关车辆,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

小班音乐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创设儿歌“我的小鼓响咚咚”的游戏情景,通过欣赏理解儿歌内容,让幼儿体验关心他人的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

  引导孩子体验和表现出与教学情景相符合的情感。

  三、活动预备

  1.布置一个“娃娃角”,有一张小床,床上有被子和小枕头。

  2.预备一只会眨眼的布娃娃。

  3.录音机和录有娃娃的哭声的录音带。

  4,将各种大小不同的鼓间隔地放成大半圆形。鼓棰放在鼓面上。

  四、设计思路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幼儿园的一切事物都是生疏的,新鲜的,他们对于如何在集体中学习,生活,如何与他人相处,毫无经验。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孩子社会性情感更显得尤为重要。

  儿歌“我的小鼓响咚咚”这一教材内容,就隐含着关心,不防碍别人的思想内涵。因此,在活动过程中,语言学习不作为主要目的,而是通过创设反映儿歌内容的.情景,让孩子们在说鼓,哄小妹妹睡觉的游戏过程中体验,理解儿歌所反映的思想情感,从而引导幼儿表现出与儿歌内容相一致的情感。

  这一设计力求体现发挥环境在教育中的作用,使孩子们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最自然,最真挚的感情。

  五、活动流程

  情景感知——体验理解——内化迁移

  (一)情景感知

  1、幼儿做模拟动作进活动室。

  内容是“玩具兵进行曲”孩子们听着欢快的旋律,做着吹喇叭,敲铜鼓等各种带有节奏的模拟动作,选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儿童的情感迅速聚焦,进入持续的情景,感知特色的情景。

  (二)体验理解

  1、体验我和小鼓玩得真开心。

  (1)出示一只布娃娃,引导幼儿与娃娃打招呼。

  (2)老师敲鼓。

  说明:请幼儿讲讲敲几下,老师就根据幼儿讲的敲几下,表示小鼓真听话。

  (3)个别幼儿敲鼓

  说明:请三一四名幼儿讲带有节奏变化的鼓点声,个别幼儿在敲上打出不同节奏。

  (4)幼儿欣赏儿歌第一段

  (5)幼儿再自由玩鼓

  (6)老师引导幼儿共同敲鼓

  老师敲鼓,幼儿听着老师发出了指令敲鼓,可以带有节奏的变化。

  (7)欣赏儿歌第一段或跟着念。

  2.体验理解关心小妹妹的思想情感。

  ①放娃娃的哭声,引导幼儿猜猜讲讲娃娃为什么会哭?

  说明:可让幼儿先自由讲,最后引导幼儿讲出是小娃娃要睡觉了。

  ②哄娃娃睡觉,师生共同唱“摇篮曲”。

  ③师生共同把小娃娃送到小床上睡下。

  说明:老师以自己轻轻地唱,轻轻地哄,轻轻地走,轻轻说话等言行和情绪来感染幼儿,使那种关爱他人的情绪得到扩散,从而理解小妹妹睡觉了,我们不能影响她的思想情感。

  ④欣赏儿歌第二段。

  (三)内化迁移

  1.幼儿与小鼓说静静话。例:小鼓你别响了,小妹妹睡觉了等等。

  说明:老师引导幼儿轻轻走,轻轻地用儿歌第二段的内容与小鼓说静静话,让小鼓别再响了,把对儿歌的理解化为具体的行动。

  2.老师完整念儿歌,幼儿跟念。

  3.幼儿轻轻走出活动室。

  说明:小妹妹睡觉了,老师带领幼儿去操场上玩,幼儿模拟小猫走轻轻离开。

  (四)延伸

  “幼儿在午睡时,同伴可以引导幼儿用关心他人,不影响他人的正确行为来表现。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日积月累,潜移默化。

小班音乐教案 篇8

  游戏目标:

  1、充分感受歌曲的性质(优美),体验一家人相亲相爱的情感。

  2、有跟唱和进行表演的欲望。

  3、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4、学会歌唱本首歌曲《亲亲歌》。

  游戏准备:

  全家福照片、爸爸、妈妈、宝宝的图片、磁带

  游戏过程:

  宝宝在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倾听歌曲,请幼儿仔细听听歌曲的最后部分一家人在干什么?(开心的笑声"哈哈哈")

  边唱歌曲边亲亲自己全家福照片。(如:我爱我的妈妈,亲妈妈,就亲亲照片上的妈妈)

  幼儿熟悉歌曲后,可以替换歌曲里的人物,将其他的家人或好朋友唱到歌曲里。

小班音乐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区别音乐的强弱、高低的不同。

  2.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现青蛙的叫声,体验演唱的乐趣。

  3.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大“荷叶”一片,钢琴一架。

  2、虫子一串,竹竿一根,青蛙手偶两个。

  3、录音机、各种风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引入主题

  “小朋友,春天来了,小河边的风景可美了,今天老师带你们进行一次开心旅行,一起去河边看看美丽的风景,好不好?”带幼儿听音乐进活动室。

  二、合作游戏“荷叶和风”,感受音乐的变化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哦!原来是一片大大的、绿绿的荷叶呀,我们让它静静地躺在水面上吧!”师幼一起把荷叶放在地上。

  1.倾听音乐,体验强弱

  “听,风吹来了,是什么样的风?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放轻风和狂风的音乐让幼儿感受。

  “第一段音乐是什么样的风?”(是轻风)

  “第二段音乐又是什么风?”(是狂风)

  “轻风吹来,荷叶会怎样动呢?请你们猜一猜。”(轻轻地动)

  “荷叶是轻轻地柔柔地抖动。”

  再次放轻风的音乐,师幼共同轻轻地抖动荷叶。

  “听,又来了一阵风,是什么风?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我们边边抖动荷叶。”

  再次放狂风的音乐,师幼用力地抖动荷叶。

  2.交替进行,感知音乐的变化

  “嘘!风停啦。”师幼停在原地。

  “我们都知道风是会变的,让我们跟着风声抖动荷叶吧!”放两种不同的音乐,师幼变换强弱抖动荷叶。

  三、学唱青蛙的歌,感受音乐的`高低

  1.情景表演:引出荷叶上的青蛙

  “风停了,让我们把荷叶放在水面上吧。”师幼一起把荷叶远远地放在地上。

  “咱们在这里做游戏,惊动了河里的小动物,看,它们是谁呀?”出示小青蛙和老青蛙的手偶。

  “一只小青蛙和一只老青蛙看见我们在玩游戏,它们也跳出水面。小青蛙见了老青蛙赶忙热情地打招呼:‘呱呱!’老青蛙见了小青蛙连忙说:‘呱呱’,小青蛙很想和老青蛙交朋友,就向老青蛙介绍自己:‘我是一只小青蛙,唱起歌来呱呱呱。’(用清脆的声音表现)老青蛙觉得一个人很孤单,也很想和小青蛙做伴,也向小青蛙介绍自己:‘我是一只老青蛙,唱起歌来呱呱呱。’(用低沉的声音表现)说着说着,它们就高兴地唱了起来:我是一只小青蛙,唱起歌来呱呱呱 (清脆的声音);我是一只老青蛙,唱起歌来呱呱呱(低沉的声音)。”

  2.学习用清脆、低沉的声音分别表现小青蛙和老青蛙的歌

  ①练习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叫声。

  “先是谁唱的?小青蛙的声音是怎样的?它是怎样唱歌的?后面的呢?老蜻蜓的声音是怎样的?它又是怎样唱歌的?

  “虽然老蜻蜓和小青蛙的声音不同,一个高高的、尖尖的,一个低低的、粗粗的,但是它们喜欢在一起唱歌,因为它们觉得那样很快乐,你们想试试吗?”

  ②多种形式学习歌曲。

  “青蛙的歌好听吗?现在请小朋友当小蜻蜓,老师当老青蛙,咱们一起来唱歌。”

  “小朋友,谁愿意做老青蛙,谁愿意做小青蛙呢?大家一起高高兴兴地唱起来吧(帮幼儿分组),记住要唱出老青蛙和小青蛙不同的声音哦!”

  四、游戏“小青蛙捉害虫”,结束活动

  “孩子们,今天出来旅行,你们玩得高兴吗?哎呀!肚子好饿啊,我们去捉害虫吃吧。青蛙是怎么捉害虫的?(鼓励幼儿大胆表现捉害虫的动作)现在让我们蹦蹦跳跳地捉害虫吧。听到高高的声音就跳得高高的,听到低低的声音就跳得低低的(放高低不同的音乐,幼儿听音乐练习跳跃)。来捉害虫啦!(教师手拿竹竿,挑着虫子,做高高低低的动作,幼儿蹦跳着捉)哇!吃饱了,也跳累了,我们回家啦!”

  活动反思:

  《开心旅行》在山东省编教材中是以带幼儿外出远足的形式出现的,我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结合在音乐教学方面的研究探索,将其改成了让幼儿辨别音的高低。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幼儿轻松自然地在玩中学。用两只青蛙的不同声音表现音的高、低,幼儿理解起来特别容易,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个别细节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待注意:一是要关注个别幼儿,让所有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二是要注意手偶的摆放位置,因为幼儿对手偶特别感兴趣,在最后的活动中有部分幼儿去和手偶玩,没有参与到活动中。

  设计思路:

  “听辨音的强弱、高低”是幼儿应具备的基本的音乐能力之一,但音的强弱、高低对他们来说又是非常抽象的概念。

  模仿动物的叫声是幼儿很感兴趣的活动,在“春姑娘来了”的主题中,小青蛙又是主要角色之一。于是,我借助孩子们熟悉、喜欢的小动物——青蛙,用“开心旅行”贯穿整个活动。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采用了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和游戏形式,视听结合,抽象的东西也变得形象了。

小班音乐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一、通过有趣的歌词激发幼儿对歌唱的兴趣,感受音乐带给人的愉悦。

  二、幼儿投入情景表演,在欢乐的气氛下进行模仿律动,感受游戏的乐趣。能用自然的体态动作表现音乐的音响情绪。

  三、积极参与节奏活动,体验与同伴用动作、表情创造表现的快乐。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一、老鼠头饰;小猫头饰、图片、房子;奶酪图片;“下水管道”。

  二、幼儿熟悉儿歌旋律、歌词。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老鼠上灯台》

  二、吸气呼气练习

  三、复习歌曲《猫和老鼠》

  四、游戏:猫和老鼠

  1.交代游戏规则:

  (1)让幼儿自由发挥,说说老鼠的律动动作应该是怎样的(吃东西,走路等)。

  (2)特别强调老鼠走路的动作。(老师引导语:“为了不惊醒小猫,小老鼠们应该踮起脚尖来轻轻地走路。”)

  (3)跟幼儿交代如果有猫来的时候应该怎样做。(老师引导语:“小猫的爪子是很锋利的,而且小猫比我们要大很多很多,如果给小猫抓住,我们就别想吃美味的奶酪了,更别想回家见老鼠妈妈了,所以如果等一下见到小猫的话,你们记住要赶快跑到安全的地方,千万不要呆在小猫的家中,知道吗?”)

  2.游戏。

  3.重复游戏一次。

  4.加大难度:设障碍物

  (1)在走去小猫家的路上,加设一条“下水管道”,老鼠必须经过“下水管道”

  才能到达小猫的家。(老师引导语:“这次为了不让小猫发现,我们改走小猫家的下水管道,但由于那条路又湿又窄,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污水里,那污水又臭又脏,小老鼠会被淹死的,淹死就不能吃奶酪了。所以你们必须在管道的中间走,才不会掉到污水里。知道吗?”)

  (2)小老鼠边唱着歌边跟在老鼠妈妈后面走,经过下水管道,老鼠妈妈再提醒一次:“这里就是下水管道,你们一定要在中间走,不要掉到污水里啊!”

  5.游戏结束,幼儿出活动室。

  附歌词:猫和老鼠

  小猫,小猫,睡懒觉。老鼠看见哈哈笑,踮起脚尖咧起嘴,想把奶酪全吃掉!(老猫醒来)喵……!!!

  附故事:《猫和老鼠》

  一群老鼠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它们想趁老猫睡懒觉的.时候,偷偷摸摸地到厨房偷东西吃。“嘘、嘘!小声点,小声点,一定要小声点,千万别让老猫听见了。”突然,老猫站起来伸了一个大懒腰,小老鼠吓的浑身发抖。老猫醒了没有?没有,它接着又睡了。小老鼠这才轻轻地走到厨房偷东西吃。呀,厨房里好吃的东西可真多,小老鼠吃饱了喝足了,就开始在厨房里跳起舞来,可得意了!那只老猫呢,它可不是一只病猫,它已经听到了小老鼠的声音,正一步一步往厨房走来,可小老鼠一点也不知道,老猫离厨房越来越近了,一步一步越来越近了,可是老鼠实在太得意了,还是和小伙伴们在高兴的跳舞。这时候,老猫冲进厨房,小老鼠吓得到处跑,老猫可不是一只病猫,它坚决不放过一只老鼠,它跑得可快了,一下就抓到了小老鼠,你看老猫多得意呀,抓到老鼠你真神气,抓到老鼠你太棒了!这下老猫可以舒舒服服的睡个懒觉了

  附儿歌歌词: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鼠,上灯台, 偷吃油,下不来, 喵喵喵,猫来了, 叽哩咕碌滚下来。

【小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教案06-13

小班的音乐教案01-03

小班音乐的教案02-28

小班教案 | 小班音乐:青蛙音乐会08-25

小班音乐蝴蝶教案11-15

有关小班音乐教案11-14

小班音乐春教案12-16

小班音乐洗澡教案12-28

小班伞音乐教案11-10

关于小班音乐教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