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美术教案>八年级美术教案

八年级美术教案

时间:2023-05-05 16:10:57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八年级美术教案合集五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美术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八年级美术教案合集五篇

八年级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标志特点、类型、用途,学习标志设计创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和应用视觉语言的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陶冶情操,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校园环境标志的艺术特征和构成形式。

  难点:引导学生依据校园环境标志特点和用途,设计出表达信息准确、简洁、独特美观的标志。

  教法学法

  自主欣赏、探究、归纳讲解、尝试表现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多媒体教学情景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标志随处可见,这些标志如同形象的语言,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请看大屏幕上的中国工商银行、城市地铁站、北京奥运会会徽等标志,看后谈谈感受。

  二、精讲点拨

  多媒体展示另两张标志图片,归纳出图形规律:

  1、以文字为图案(如《济》)

  2、以几何形为图案(如《宽容与尊重他人》)

  3、以各种具体形象为图案(《保护野生动物》)

  总之,一个好的图形标志要形象简洁明了,易识别,形象独特,让人一看就能联想到该标志代表什么。

  三、小试牛刀

  1、联系校园生活,标志创意举例:

  2、标志设计的方法步骤:选题、构思、构图、定稿、着色。如设计爱护校园花草的`环保标志:①寻找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元素(绿树);②由外形和特征产生联想;③对基本形进行图案装饰或有机组合;④对主题的辅助图形作构思联想(手的呵护);⑤变形与调整设计元素,最终合成标志。

  四、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借助圆规、直尺等工具,为学校绿化活动设计一个标志。标志大小、形状、色彩自定,形象要鲜明,独特美观。

  2、学生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比一比:分小组比赛竞猜以下各种公共场所标志,分别代表什么?多媒体出示禁止吸烟、安全通道、绿色食品等标志。

  1、学生欣赏、分析、交流,感受。

  2、归纳图形的特点。

  1、学生列举可以设计的标志种类。

  2学习设计的步骤,并能及时发现设计元素。

  尝试练习,按要求进行完成作业。

八年级美术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书籍的结构和书籍设计的概念与不同形式,学会欣赏书籍设计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各种装帧设计独特的书籍图片或实物进行分析,按照书籍设计形式和方法进行分类。通过查阅资料和欣赏,发现“世界最美的书”美在哪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欣赏和资料的收集,学生产生对书籍设计的兴趣,逐渐形成爱赏书的艺术情感、爱读书的学习态度和爱藏书的文化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展示介绍古今中外的书籍设计。

  2、教学难点:了解书的设计概念,发展,种类,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你逛书店时,什么书是你多看一眼甚至想买下的冲动?

  学生回答

  出版界抓住了人们的普遍心理,读者买书,一看名字二看封面三看内容看来书籍价值不管体现在内容上还体现在装帧设计上,那么什么是书籍的装帧设计呢?我们今天使用的书籍是通过专门的历史变迁成为这个样子呢?那么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国的古迹设计。

  (二)新课讲授

  1、书籍设计概念:旧称“书籍装帧设计”,广义的书籍设计是指从书的外观到内芯的一系列设计,以创造出书籍的整体视觉形象。狭义的是指书籍的开本、封面、护封和装订形式等属于书籍外观形象的设计,有时仅指封面设计。

  2、中国古籍设计:

  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是纸质书籍的出现成为了可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中国古代的.劳动者施展智慧与技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书籍设计形态。

  简册装:

  在竹片或是木片上书写文字,并用皮条或绳索连缀起来,称作“简册”,可向左向右卷起存放。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就已有了简册了。

  叶子:

  将一张张纸摞叠起来,上下夹以木板或厚纸,再以绳子捆扎,称为“叶子”,后演变成册页的形式。

  樊夹装:

  隋唐时期,受一种狭长的印度梵文贝叶经中间打孔穿绳的形式影响,古人发明了“梵夹装”。卷轴装:

  亦称“卷子装”。通行于东汉至唐代。它是纸本书最早的形制,直接承袭了帛书的形制,单面书写。优点:克服了缣贵而简重的不便。缺点:纸缺乏帛的坚韧,来回卷舒不便检索文字,且易断裂。

  经折装:

  卷轴制度演变到册页制度的过渡方式之一。凡经折装的书本,也称“折本”。因奏折也用这种方式,后又称“折子本”。

  旋风装:

  旋风装与经折装是同一时代同在卷轴装的基础上,由于不同的文化需求产生的不同的装帧形式。

  蝴蝶装:

  简称“蝶装”。宋代雕版印书盛行以后形成的一种装帧形式,风靡于宋元,流行大约400年包背装:

  把印好的书页白面朝里,图文朝外对折,然后配页后,将书页折亦称“裹背装”、“裹后背”。大约起自南宋,盛行于明,尤其是政府官书。

  线装:

  明代中叶线装流行,清代最为盛行,沿用至今。

  2、国外的书籍设计

  国外的文字记录,经历了使用纸莎草纸、羊皮纸等初始阶段。13世纪左右,中国造纸传入欧洲,以及后来金属活字版印刷术的发明,成为书籍发展史上的里程碑。19世纪末,威廉·莫里斯的设计理念影响深远,使欧洲迎来了20世纪书籍设计的新高潮。

  四、课堂小结:

  书籍是信息和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人类智慧的产物。

  一本书的价值不但体现在书籍的内容上,而且还体现在书籍的设计上面。今天我们对书籍设计有了了解,但是更重要的是实践。下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手工书的制作。

  五、课后拓展:

  书籍是信息和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一本书的价值不但体现在书籍的内容上,而且还体现在书籍的设计上面。今天我们对书籍设计有了了解,但是更重要的是实践。下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手工书的制作

八年级美术教案 篇3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对人产生的心理联想,掌握色彩的三种不同表现形式,加深对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感染力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欣赏、体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体验感受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所传达的情感和内在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不同风格艺术形式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二、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写实色彩、装饰色彩、表现色彩的表现形式及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从色彩的.角度分析鉴赏美术作品。

  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新课讲授

  进入作品欣赏。播放一组图片,由大自然的色彩和具象形象的绘画作品入手,逐步向抽象的作品过渡,师生共同感受、体验色彩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初步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某种情感。

  1、色彩的心理联想

  通过对生活中人们视觉经验的联想,体会不同色彩给人的不同心理作用。请同学尝试用一些词汇来描述以下几种色彩给人的心理联想:

  红、橙、黄、绿、蓝、紫。

  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前面六种色彩的心理联想。

  2、绘画中色彩的表现形式

  欣赏探究:

  请同学们欣赏并分析下面三幅绘画作品,说一说画家在运用色彩表现对象上有什么不同。 《装扮森林》(东山魁夷 日本)

  《松树林》(希施金 俄国)

  《灰色的树》(蒙德里安 荷兰)

  师生共同总结:

  装饰色彩:运用装饰手法进行色彩表达的形式,强调大幅度的概括、提炼,作品体现出浪漫抒情、唯美化的视觉风格。

  写实色彩:通过学生方式,对客观对象的真实色彩进行记录和描绘,色彩表现与客观对象十

  分相似,表现手法偏重具象再现与个性化的细节真实。

  表现色彩:画家不是描绘实际看见的色彩,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来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又称“概念色”或“情感色”。

  课堂反馈:

  欣赏下面的绘画作品,说一说这些作品主要采用了哪种色彩表现形式。

  3、 欣赏实践

  绘画中色彩对于情感的表达有着十分强烈的影响。色彩在作品中是怎样表现情感的?下面我们通过鉴赏一组作品来分析体会:

  《初踏黄金路》(现代 李焕民)

  《早春之路》(东山魁夷 日本)

  《松林的早晨》(希施金 俄国)

  《星月夜》(凡 · 高 荷兰)

  《红色的和谐》(马蒂斯 法国)

  《呐喊》(蒙克 挪威)

  讨论问题:

  (1) 作品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2) 画面中色彩的主色调是什么? 主要运用了哪种色彩表现形式?

  (3) 你感受到作品中蕴涵了什么样 的思想情感?

  学生交流:

  从作品的内容、色彩特点、情感表达几方面交流对作品的分析感受。

  4、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你的学习收获。

  教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欣赏、讨论,我们了解到美术作品中色彩的三种表现形式,同时认识到色彩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到色彩在绘画作品中所传达出的情感。下节课让我们亲自尝试,通过绘画作业表现某种情感或心境,老师期待着同学们的作品。

  5、课后拓展

  (1) 观察生活中运用色彩的现象,体会其运用色彩过程所传达出的情感。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尝试用色彩来创作一幅小画,表达自己某种心理感受。

八年级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初步学会欣赏中国古代雕塑的方法。

  (2)让学生从惑受形象人手,在了解作品社会背景的前提下,加深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埋解,从而提高欣贯能力。

  (3)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惑。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雕塑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特点。着重介绍秦始皇兵马桶、霍去病墓前雕塑、六朝陵墓雕塑、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奉先寺等典型地域的代表性作品。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雕塑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中国古代雕塑相关图片若干或制作多媒体。

  学生:查找相关文字、图片材料(课前教师可让学生分组查阅有关中国古代雕塑的资料)。

  【教学过程】

  ●提问式导人:(提间贯穿整节课,问题解决,即是课的结束。)

  什么是雕塑?你认为什么样的作品可以称做是雕塑?

  你对中国古代雕塑了解多少?可以给同学们举些例子吗?

  关于秦始皇陵兵马桶,你知道多少?

  汉代雕塑有怎样的特点?

  霍去病墓前雕塑整体凤格是怎样的?谈谈你认为最经典的作品?

  南京是六朝古都,你是否了解一些六朝时期的作品?

  中国四大石窟是哪儿个?著名的作品你了解多少?

  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谈一谈云冈石窟大佛?

  龙门石窟奉先寺佛造像建造的历史背景是如何的?

  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乐山大佛的简况?

  ●学生回答。

  (由于学生查阅过资料,应该可以回答出一部分问题,不完整或需要强调的部分,教师应注意重点解析。在回答问题之前,可以小组综合讨论,拿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答案,然后推荐一位同学回答,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提出意见或不同看法。最后教师点评。)

  ●问题回答及补充。

  雕塑是以可塑或可雕刻的物质材料,通过不同手法制作的能表达艺术家思想、观念、情感的具有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按其形态,一般可分为圆雕和浮雕两大类。按用途可分为架上雕塑、纪念碑雕塑和园林雕塑。按材质可分为泥、木、石、铜、陶等。(展示图片,区分不同材质的雕塑,区分圆雕和浮雕。)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雕塑创作的成熟和繁荣时期。当时的厚葬之风日益普遍和兴盛。因而使各种形制的雕塑殉葬品的制作发展更快。这一时期,数量可观,规模宏大的当数1974年陕西临幢秦始皇陵东侧的重大考古发现——秦始皇陵兵马桶。目前共发掘四个桶坑,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共出土与真人、真马相仿的陶桶、陶马7余件。犹如在大地下面埋藏着一支气势磅磅的地下军队。发现如此庞大、逼真,数量众多的陶诵群震惊了世界,令人惊叹不已,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这一大批兵马桶,不仅显示了昔日秦国的强大与秦始皇的权威,而且让人感到古代雕塑工匠高超的智慧和非凡的雕塑水平。从全局看,尽管军队列降是严整的、肃穆的,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却是模制与手塑相结合,人窑烧制后再加彩绘。个体形象力求模仿真实,注重细节,如发式、服装等,塑造得都很具体。尽管那个时代距我们很遥远,我们似乎仍然能真实地感受到当年秦军队的雄威。

  (多媒体图片:秦始皇陵桶阵图2一3张,局部图片2张,军吏桶、将军桶、跪射武士桶各一张,兵桶头部特写4张。)

  汉代厚葬风日盛,封建统治阶级中大小人物几乎邵想把自己生前享受的东西,统统带到他们想像的死后"世界"中去享用,除了日常生活器皿外,还要把难以人墓的家奴、护卫以及仪仗队、乐舞百戏等制成陶佣随葬墓中,供其死后使唤、娱乐享用。这些除了与封建统治者的.迷信思想有关外,更重要的体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恋恋不舍。

  在封建社会里,帝王、贵族为了巩固他们的统制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而盛行厚葬。在他们的陵墓区里,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了大量陵墓雕刻作品。这些作品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最重要的部分。

  霍去病墓前石雕的种类和布置方式,有别于后世帝陵前的石像。石雕充分利用山石的自然形态,依石似形,梢加雕凿求之神似,种类繁多,形象古拙,手法简练,风格浑厚。这些石雕采用不线雕、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手法,以关键部位细雕、其他部位胳雕的写意方法,突出对象的神杰和动感,给我们留下了一组风格粗扩古朴、气势豪放的陵墓石雕艺术珍品。其中"石刻立马"为主题雕像,雕塑朋灰白红砂石雕凿而成。石马昂首站立,长尾拖地。腹下雕有手持弓箭、之首、长须仰面璧眉挣扎的人像。高大的战马气宇轩昂,四蹄踏翻凶恶的敌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作品。其余则围绕这一主题,与坟墓所象征的环境结合起来做全面性的烘托。

  (多媒体演示图片:霍去病墓整体图片一张、《石刻立马扒《伏虎》等图片若干。)

  南京是六朝古都,在南京及其附近地区有32处南朝陵墓,每个陵墓前郡有石雕群。主要是锻磷、天禄、辟邪、石柱、碑等。这些雕刻形象生动,气势宏伟,有菱形的石柱和有翼的石兽,反映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

  萧景墓现存辟邪长3.8米、宽155米,高3卜米。雄兽,头微南砖,向西而立,无角,长舌垂胸,须下拂,头顶有四道达干背上,胸前长毛鬃曲,两翼刻云勾纹,衬以鸟翅纹,尾长及地,足趾五爪。体形硕大肥短,各部分比例适当,昂首挺胸,两翼振奋,雕饰精英,为同期辟邪中的佳作。

  (多媒体演示图片,萧景墓石辟邪、六朝陵墓神道石柱、萧道生墓石戳鳞等图片约1幅左右,供学生欣赏)

  敦煌莫高窟修建于前奏二年,在以后的1多年里,人们陆续在此开凿石 窟,隋唐时期达到高潮。开凿的窟室有1多个,保存到现在的洞窟有492个, 是现存世界最伟大的佛教艺术宝库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余米。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洞申佛像明显体现了惜代佛像艺术特点,干腆绣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容智而慈祥,令人敬而不惧。(多媒体演示图片2一3张。)

  乐山大佛位干四川乐山市,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开凿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坐像。始凿丁唐亥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佛像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称。1996年12月,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多媒体演示图片1-2张。)

  小结: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中围古代雕塑作品从内容、题材等方面进行小结。

  (多媒体演示敦煌莫高窟外景及作品图片若干。)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郊武周山南麓,开凿于北魏中期,现存主要洞窟53个,造像51万个。其中第2窟释迎佛雕像,高137米,前额宽阔,直鼻大耳,着右祖架装,盘腿而坐,目光凝视,似乎在沉思,表现出一副超然大度的神情,在静穆巾蕴含着戚严与容智。其形象和雕塑手法,仍然有印度健陀罗艺术的影响。(多媒体演示图片2一3张。)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2千米处,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唐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筒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邵洛阳时。各朝代造像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l千米,共约悦万余尊。2年11月,洛阳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人《世界遗产名录》。

八年级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居室美化的平面设计与效果图制作。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培养学生细致、耐心、认真完成制作的学习态度和良好品质。

  (4)学会对身边事物观察、理解的敏锐程度。

  (5)自信、个性培养和请顶师长同学意见的包容胸怀。

  重点

  居室布置设计方案

  难点

  设计中创新意识、功能意识和审美意识的完美结合。

  教学准备

  剪刀、卡纸等

  教学方法

  体验法、讨论法

  板书设计布置理想的家居

  注意的问题:1整体布局、2室内线条美感、

  3、比例关系。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我们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哪里?

  学生回答:家。引入课题。

  2、教师:提到家,想到最多的是哪些词汇?

  学生:温暖、温情、亲切、父母、兄弟、姐妹等

  3、教师:这些温暖、亲切、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靠什么来营造。学生:亲人之间的言行,室内的陈设、装饰、色彩、灯光营造的气氛等等

  4、教师:联系我们学过的美术知识和生活中的实际感受来想一想:怎样的家居布置才是最理想的?你喜欢什么样的家庭环境?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5、每组推荐发言人把大家讨论的主要内容谈一谈,其他同学注意听,然后归纳出重点。

  学生发言。(可以各抒己见,不一定准确)

  6、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可做少量的点评,对范例加以评述。

  7、分组:(每俩人一组,一人为设计师。一人为甲方)每组设计一个单元方案)

  8、评价:提出问题: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评价?直至总结出若干可行的评价点。

  自评、互评、发表自己的见解。

  9、小结:展示优秀作品。赏析。进一步强化学生印象,领会本课内容,希望未来影响学生生活实际生活。

【八年级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八年级美术教案02-13

八年级美术教案3篇02-14

八年级美术教案三篇04-29

精选八年级美术教案四篇04-29

【精选】八年级美术教案3篇04-25

八年级美术教案7篇04-25

精选八年级美术教案4篇04-28

八年级美术教案四篇04-21

八年级美术教案九篇04-24

精选八年级美术教案3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