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5-31 08:34:52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锦集十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锦集十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体会在不同的语句中,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

  2、积累名人名言,体会其含义,丰富语言。

  3、体会象征的表现手法,学会运用象征手法写一篇习作。

  4、乐于与人交流,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能认真、耐心倾听别人的倾诉。

  5、能具体、生动、清楚地写一件最能表现自己能干的事。

  教学准备

  教师:小黑板。

  学生:自制一个心形纸板,在上面写几句自己的心里话。

  课时时间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小黑板出示三个句子,让学生自读,画出表示慢慢行走的词语。(徜佯、漫步、流连)

  2、学生再读句子,联系句子理解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3、通过理解,你发现了什么?(在不同的语句里,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呢?(避免表达的重复,使语言丰富、生动、吸引人)

  4、小结:在写作时,在不同的语句里,相同的意思,我们尽量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可以避免语言的'重复,使文章语言丰富生动,让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二、语海拾贝

  1、学生自读名言。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直到读准字音。

  3、从这些名言中,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与同桌说说。

  4、全班交流,生生、师生互动解惑。

  5、学生背诵名言。

  三、互动平台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对话(可自由读,也可和同伴分角色对读),读通顺。

  2、师生对读。

  3、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1)什么叫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2)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把人们的某种思想情绪寄寓在某种事物上,既具体明白,又引人深思,更让人回味)

  (3)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哪些运用了象征?(《胡杨赞》)

  (4)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可以象征人的什么品质?

  4、作业:试着用象征的手法写一篇习作。

  四、口语交际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与他人的交往中有融洽、理解,也有委屈、摩擦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种体验,当内心烦恼痛苦时,特别想与人聊聊;当遇到愉快高兴的事时,也愿与人分享与交流。今天,就让我们敞开心扉,把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说出来,让大家与你一起分享快乐、共渡难关。

  (二)营造氛围,诉说心里话。

  1、让学生拿出课前做好的写了自己心里话的心形纸板。小组内交流,然后把它贴在教室的任何地方。

  2、你准备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你觉得在说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态度诚恳、语气平和、表达清楚有序)

  那么听的同学又应该做到些什么呢?(认真倾听,并作出恰当的反应)

  3、指名说一说。

  4、师生点评。

  5、学生自由向自己的好朋友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教师巡视,相机点评。

  (三)教师小结。

  在生活中,难免会有许多难过的、委屈的,或者开心的经历。同学们,当我们有心事的时候,一定要敞开心扉,向你最信任的人尽情地倾诉,那样,你一定会觉得心情畅快。

  五、习作百花园

  (一)激发兴趣,交流体验。

  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能干的一方面,能介绍给大家听听吗?让大家一起来夸夸你的能干。(分小组互相说,然后再全班说。比一比谁说得好,说得有理,说得具体。)

  (二)拓展思路,引导体验。

  1、回忆一下你在做哪件事情上最能体现出你的能干,当时有怎样的感受。比如,你学会了某一项本领,解出了一道难题,做成了一件小制作,取得了一次竞赛的胜利在这件事情中,你是怎么做的,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是怎样克服的。特别是最能体现自己能干的方面要具体生动地说说。

  2、分组互相说,比一比谁说得好,说得有趣,说得具体。教师及时点评,尤其要表扬能运用富有新鲜感的个性化语言表达的那些学生。

  (为帮助学生克服选材的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事,无论大小,只要是成功的,都说一说,师生共同评论能不能作为习作材料使用。)

  3、讨论一下怎样开头,怎样结尾,表达的顺序以及如何抓住重点等。

  (三)体验范文,自由习作。

  1、指导学生阅读自己搜集到的表现自己能干的范文,体会别人的表达方法。

  2、自主拟题,打开习作思路。根据自己选定的习作思路,尝试个性化拟题。例:《我第一次》《我真能干》《成功的喜悦》

  3、交流自拟的题目,欣赏及点评。

  (四)自主习作,表达真情实感。

  挑选自己认为最能表现自己能干的内容,尝试写作。教师巡回,进行现场指导。

  (五)交流评价,评议修改。

  1、自行选择伙伴进行修改,找出习作中值得学习的文句,用波浪线画下来。写出好在哪里和为什么好,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2、推荐习作全班交流,并陈述推荐的理由,教师作及时点评。找出亮点,评价激励。使学生明白别人习作的好处,为什么好。引导学生借鉴长处,重新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评选最佳,成功激励。

  教师进一步评点,张扬写作个性,表扬有独特体验的亮点。

  六、自主阅读园地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

  2、说说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短文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勾画下来,自读自悟,并写出你的感受。

  4、全班交流,从故事中深刻地感受到了什么?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2.能够根据所提供词语的内在联系,合理想象,编出完整的、有意义的故事。

  3.能够做到叙述清楚,语句通顺。

  4.鼓励大胆新奇的想象,有创意的表达,并融进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学习实践中领悟到如何编出情节完整的,有意义,有创意的故事。

  2.指导学生把故事写得有趣。

  【教学过程 】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媒体

  [课前热身]

  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教师先后出示小鸟,小猴子,狐狸,老虎的画面,相机提问:看到小鸟,你能想到什么?看到小猴子呢?看到狐狸和老虎你又能想到什么?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也来。

  出示三组词语

  铅笔,橡皮,小刀

  小溪,河流,大海

  眼睛,耳朵,鼻子,嘴

  引导学生说出看到这三组词语发现了什么?

  创设问题情境:由这三组词语,你能想到什么?能不能编出一个故事来?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组来试一试,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组织同学汇报:谁来说说你或者你们组编出了什么故事?

  根据学生编出的故事,相机生成,提炼出的要点:(1)有情节(2)有意义。

  拓展学生习作的.思路:大家通过以上三组词语编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有意义的故事,当然,如果你不愿意用提供的词语,你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说一说。

  指导学生怎样写: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使你编的故事让大家都愿意听,愿意讲呢?你有没有什么好点子?

  教师点拨,总结:叙述清楚,语句通顺。

  师:现在,就请大家试着把故事编得有趣儿,让大家都喜欢听,同桌互相讲一讲,相互提提建议。

  总结:大家看,咱们班的同学多了不起,编什么样的故事,怎么,这些都是你们自己想出来的,真是的能手,一会儿,我们就试着把这些故事写下来,有没有信心写好?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能力,说出各自的想法。

  自由词语,归纳出这三组词语分别属于文具类,自然界中的水,人体的器官。

  独立思考,尝试选择一组词语,根据其内在联系,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学习实践中体会到要有情节,有意义,有创意。

  学生自由表达。

  学生提供好方法。

  同桌互相讲编出的故事。

  学生独立习作。

  讲 评 课

  师:上节课,同学们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编出了许多有趣儿的故事,真称得上是故事大王了。现在,咱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编的故事。

  首先,我们来比一比,谁的习作写得好?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一张推荐卡,你们先在小组内轮流读读自己的习作,大家讨论讨论,选出一篇或两篇比较好的,再由一个同学执笔,把大家对这篇习作的想法,看法,填在推荐卡内,一会儿,让全班同学欣赏。

  好了,现在小组同学开始合作吧!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师:请各小组同学来汇报学习成果。

  生汇报。

  师:刚才,大家一起分享了各组推荐的好故事。我觉得你们编的故事很有意义,也很有趣儿,老师在读你们习作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篇写得挺有情趣,挺有创意的故事,我们请小作者来读一读。

  生读习作《才艺大赛》。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对这篇习作的看法?

  生集体评议。

  师:老师还想让大家看一篇习作,(出示习作)这个故事很完整,也很有意义,但是读起来干巴巴,没趣,我们一起来帮他改一改,你有什么好建议?

  生评议。

  师:组织同学修改自己的习作,并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哪处做了修改,这样改的好处。

  师:修改了作文后,能不能用一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师:总结,引导学生课后继续修改习作。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够边读边想象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的情景,感悟字里行间给大家的乐趣。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敢于追求美好的童年,热爱生活,敢于挑战。

  2、增进孩子对文章的喜爱,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体会文字的美。

  教学重点

  1、了解孩子们所编织的童话故事的内容,并试着用连贯的语句说一说。

  2、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编织”导入抓文眼

  1、直接板书:编织指名读,正音。提问:在日常生活中,蜘蛛

  会编织什么?你的妈妈呢?

  归纳:哦,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知道了,“编织”两个字都是“纟”(偏旁加红),是因为蛛网和毛衣都是用长长的丝线编织而成的。

  2、教学“编织”两字,说说去了“纟”,右边的字认识吗?并在教学中提示学生,这两个字是形声字。

  3、指导写字。老师边引导边范写,在指导中让学生明白左右结构的字要写成左窄右宽。

  4、学生按要求练写。老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写字的姿势。过渡: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有趣的课文,文中的小朋友也会编织,他们会编织什么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答案就在课文里。

  二、初读感知理文路

  1、带着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后反馈。(板书:沙滩上的童话)指名读课题。

  2、沙滩上也能编织童话,多有趣啊!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地去读读它,遇到不认识的字问问同学,也可以查查工具书,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学生再一次读课文后,老师提问:还有没有哪些字词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师生共同解决。

  4、出示一组词语:相约垒起城堡补充魔窟轰塌赞赏

  (1)谁来展示一下(2)开火车读(3)齐读展示

  过渡:同学们真能干,这么短的时间就把这么多词语学会了,现

  在让我们把这些词语放回到课文中,再一次轻轻地读一读,仔细地想一想,孩子们是怎样编织童话故事呢?把你的理解在书上划一划。

  三、品读感悟识童趣

  (一)垒城堡

  1、自由读课文,并在书上划出有关的句子。

  2、同桌之间先交流交流,向同桌读读自己划出的句子。

  3、学生自由反馈,适时板书:垒

  4、出示句子研读:

  这城堡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

  他抢去了美丽的公主!

  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

  (1)自由读一读,把它读通顺。

  (2)谁想站起来试试。

  (3)学生读得好时,可以这样引导:你读得真好,你的读想告诉大家什么?读得不好时,引导学生跟着老师把句子读通顺。

  (4)像他这样谁还会读?

  (5)你也来试试。从他的.读中,你们听出了什么?

  (6)你能读吗?我发现“凶狠”这个词你读得特别标准,能给大家再读一遍吗?出示词卡:凶狠,指名学其它学生读一读

  (7)教学“狠”字。①谁有好办法记住它。狼——狠,归纳识字方法:换偏旁、用熟字想生字、猜迷语等。②谁能组组词。③写好这个字应注意什么?重点引导写好“反犬旁”。老师可引导:反犬旁

  的背驼一点,因为狗、狼、狮等动物大多是四只脚弯腰走路的。教师边说边范写。④学生模仿着写一写,速度快的同学可写两个。

  (8)这么凶狠的魔王你喜欢吗?那就让我们用这样的语气再一次去读读这三句话。

  (9)引读欣赏:一个小朋友讨厌的说:“这城堡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另一个小朋友接着说:“他抢去了美丽的公主!”第三个小朋友听了着急的说:“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

  过渡:是啊,小伙伴着急了,公主在哭呢?同学们,这个童话故事又将怎样纺织下去呢?请大家快速读读8—16小节。适时板书:抢

  (二)救公主

  1、谁来说说我们在沙滩上又编织出了什么?(8—16小节哪一节都可以)

  2、学生反馈中老师可适时评价:你读得真好!你读得还不够通顺,请再来一次吧!听得出,你也成了沙滩上的一员了??

  3、理童话,出示:

  哦,原来为了救公主,我们自己成了(攻打魔窟的勇士),用(挖地道的)方法,炸死了(魔王),救出了(公主)。

  4、引导学生用“开心、愉快”的心情读读这一句话。

  过渡:公主得救了(板书:救),我们真高兴啊!那么,我们的童话又将编织到哪儿了呢?请读读20—24小节,读了课文,说说你的发现。

  (三)公主是妈妈

  1、请学生说说读后的发现。A、小伙伴在沙滩上玩得真开心。B、妈妈变成了公主??

  2、妈妈为什么会变成公主呢?

  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从这个句子你还能读出什么?

  四、小结升华话主题

  是啊,平时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的妈妈也许早就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公主。同学们,沙滩上的童话编织结束了吗?不,童话还有继续,在一个个童话中,我们编织出了快乐、童真、童趣(板书),愿美丽的童话陪伴着我们开心度过每一天。

  五、板书设计

  垒快乐 编

  沙滩上的童话救童趣 织 抢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导入:香港回归是什么时候?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会怎样报道这一事件?(生答略)

  今天,我们学的这篇报道既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人们是多么激动,而是选取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把末代港督乘坐的“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正是因为选材独特、意蕴深远,本篇报道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脱颖而出,入选《通讯名作100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文章艺术魅力。

  二、教师范读。

  三、回顾关于新闻的文体知识:新闻六要素(5个“W”和1个“H”)、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特点。

  四、研究课文结构

  1、 找出本篇报道的导语部分和主体部分。

  2、 概括主体部分写到的事件。

  4时30分 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

  4时40分 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6时15分 举行象征英国管制的告别仪式

  7时45分 港岛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子夜时分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 “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3、 研讨问题:

  1) 在对这些仪式的叙述中,作者还插入了哪些内容的介绍?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2) 作者在叙述中语言显得沉着平静,没有直接的议论和抒情,但从这些我们又仿佛听到内心的激动和心跳,这是为什么呢?请找出这些隐藏作者感情的语句。

  3) 第5段写到“不列颠尼亚”号和紫荆花的细节有什么意义吗?

  4) 第8段和第11段的数字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有什么作用?

  5) 最后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是什么意思?

  五、文本质疑

  六、小结本文主题:

  本篇题为《别了,“不列颠尼亚”》,从客观的角度叙述了英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去的过程,表明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

  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3. 题目解说

  “别了,‘不列颠尼亚’”表面的意思是告别了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实际的意思是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了,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中。

  结构分析:

  这篇特写性消息按导语和主体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

  第二部分(2至结束段)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

  结构图表如下:

  写法分析:

  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这篇文章语言庄重,却在含蓄中包含了很多言外之义,非常耐人寻味。如在写到英方在告别仪式上降下英国国旗时说:“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平实的语言,鲜明的对比,饱含了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情。

  难点分析:

  特写性消息的特点:

  课文是一篇特写。特写性消息,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特写性消息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在本文中,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作者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把生动的现场气氛传达给读者。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引人注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

  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金色的草地

  2.课前置疑: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问题吗?

  整理问题: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间去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小老师教读:多音字:“假”“朝”

  字形:“绒” “耍”

  3.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蒲公英的资料、并展示图片。

  4.抽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情,你能找出来吗?

  归纳总结:1 哥俩在草地上玩耍。

  2 草地会变色的原因。

  四、理解课文

  1、齐读一自然段:思考:我们窗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草地?由“长满”“盛开后变为金色”体会蒲公英的.多。

  2、朗读。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齐读第一自然段

  草地这么美,我和弟弟常去玩,他们怎么玩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 自读第二自然段.

  2 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

  3.汇报表演.

  4.想像自己的脚下就是那片长满了蒲公英的草地,说一说,在这样一个地方,你的感觉怎么样?

  5朗读:读出欢乐的气氛.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 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了什么?对了,]金色的草地在悄悄的变化,说一说,它是怎么变的?

  早上:绿色 白天:金色 晚上:绿色

  2 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讨论,在书上勾出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 汇报:

  4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张开,合上,所以草地也就跟着变色了.

  5朗读:体会草地的变化的原因.

  6、齐读4自然段:从这里,你体会到小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四、完成课后练习二

  五、回顾全文:

  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草地的有趣和蒲公英的可爱。

  六、有感情地朗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十个生字,正确读写“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3.感受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

  1.默读课文,画、批说明方法。

  2.借助列表,理清说明顺序。

  3.阅读图表资料进行拓写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2.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明白人类的生存依托于“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倡学生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三、教学策略

  1.借助资料、结合说明方法感受只有一个地球。

  2.通过读、思、议等教学方式,使学生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大家要精心保护它,初步感受保护环境的教育。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写出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认识说明对象

  出示课件地球图片:在浩瀚的宇宙间,有这样一颗星球,它有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充足的水分;有茂盛的大树,美丽的鲜花,碧绿的草地;有动物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地玩耍、嬉戏;有人们在蓝天下愉快的生活,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载歌载舞,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它就是?这篇课文要说明的对象是谁?(地球)对,读课文要先从题目入手,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学习词语,发现书写规律

  1.听写词语。

  矿物、恩赐、枯竭、威胁、目睹。

  2.发现规律。

  这几个字:矿、赐、竭、胁、睹。都是我们这课的生字,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了吗?规律:左右结构的字要左低右高、左窄右宽。

  (三)发现写法,整体感知结构

  1.快速浏览课文,作者从几方面介绍了地球?外观、体积、资源、移居。

  2.作者从这几方面要说明地球的什么特点呢?又是怎样说明的呢?

  3.默读画批:细细品读课文,用曲线画出地球的特点,读读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说明的',批注在旁边并想想作者这样运用的好处。

  (四)体会写法,认识地球特点

  1.“外观”特点。

  (1)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样的语言让地球的美跃然纸上的?谁来读读?

  “水蓝色的纱衣”:相互交错、薄薄的纱衣。借助插图,展开想象。

  (2)说到母亲,想到摇篮,你会想到什么?

  赋予了地球一个尊贵的身份母亲,赋予了地球一个神圣的地位“摇篮”,把地球写得更加亲切、可爱,一下子接近了与我们人类的距离。

  2.“体积”特点。

  (1)列数字:六千三百多千米:63000000。(看着这些零,地球挺大的啊)

  (2)打比方:一叶扁舟。

  (3)作比较:这几句话都在说明地球的小,为什么这么说呢?

  (4)朗读:列数字、作比较让我们从全新的角度认识了地球,你能读出它的特点吗?

  3.“资源”特点。

  (1)“拿矿产资源”举例子。

  (2)列数字:“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从数字中感受到什么?

  形成这么难却被人们随意地破坏,说明人类对资源的破坏之大;而且这些资源是有限的,勾连上文“母亲”,联系上下文我们加深了对“母亲”一词的认识。

  (3)用词准确:在谈感受时,有同学说“人类的破坏”“乱用化学试剂”,但书中用的是哪两个词?毁坏、滥用。它们有什么不同?遇到困难时,我们就借助工具书来帮忙。

  (4)表达效果:我们学习了好几种说明方法,为什么在说明“资源有限”时作者要采用举例子的方法呢?

  (5)资料辅助:自然资源的种类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结合课前筛选的资料,从图表中挑选一种资源,也试着来说说地球资源是有限的。

  (6)段落结构:同学们,这些资源都是有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各种资源。这些资源中有些本来是可以再生的,可以长期为人类做贡献的,但是,一起读读课文。读完之后,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7)联系实际:读到这些语句,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画面?面对有限的资源,我们应该怎样做?

  (8)拓展写话:出示补充资料,这是20xx年与20xx年我国水资源数据的对比表格,另一份是我国矿产资源特点的文字介绍。请你围绕“珍惜资源”这个话题,利用资料写一段话。

  4.“移居”特点。

  这些语句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却运用“至少、没有、不能”等这样简洁的词语,准确的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

  5.结尾。

  作者从这几个方面说明了地球的特点,为了是要写出自己的心声,是什么?

  (五)回归课题,感知写法

  回顾刚才我们的学习过程,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明确说明对象,然后要能够发现说明方法,感知说明对象的特点,借助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科学的认识说明对象。

  (六)活动学习

  1.结合“资源有限”发现生活中浪费的现象,搜集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写“倡议书”。

  2.搜集“珍惜资源”的好做法,制作宣传小报。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本次积累运用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四部分。

  教学目标

  积累成语,丰富语言,感知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阅读短文《绿手指》,从中受到做事要持之以恒的教育,了解短文叙述的顺序。以购书、谈读书体会为内容,进行人物对话表演,练习运用日常生活用语与他人交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记叙自己的一位小伙伴的故事,练习把一件事(或几件事)写清楚。

  教学重、难点

  以购书、谈读书体会为内容,进行人物对话表演,练习运用日常生活用语与他人交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记叙自己的一位小伙伴的故事,练习把一件事(或几件事)写清楚。

  教学构想

  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事先阅读一些名家名著或其他读物。有条件的学生,可和父母(或同学)一起去逛逛书店,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录音机。

  教学时数

  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读读背背”,使学生了解成语的意思。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短文的叙述顺序。

  学生学习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 展示成语,读一读,指导读准字音。

  2 学生朗读,试背。

  3 指导学生按要求给这些成语、词组归类。

  4 分类朗读,熟读成诵。

  5 组织“成语知多少”接龙游戏,按座位顺序,逐个站起来说一个成语(或词组)。正确率最高的为优胜小组。

  6 如果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同学之间帮助解答,教师做必要的讲解。

  二、完成“阅读”

  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 带着问题,再读短文。

  (1)你读懂了什么?你觉得老太太是个怎样的人?在文中划出能说明她的特点的句子。

  (2)你有哪些地方自己还弄不明白,需请教他人,做上记号。

  3 汇报学习的初步感受,互相解决问题。

  4 分组合作,探究学习

  (1)读一读短文后的`思考题,说说文中的“绿手指”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

  (2)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

  5 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6 总结

  7 带着对老太太的敬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板书设计

  积累 运用二

  读读背背——成语

  阅读——绿手指

  课后小记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潺、婀、粼、涸、缀、螃、蟹”八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盘点”中有关本课的词语。

  2.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忘不了家乡的桂花雨,下面这篇课文的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景致又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反复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根据文中的描写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景致。

  2.互相交流:作者故乡的这些景致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美,那么自然。)你从这些景致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情感?(对故乡的无比热爱和怀念。)

  3.请你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感受。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交流: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通过对故乡的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的。)再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空洞,更真实,更感人。)

  教师点拨:希望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板书设计

  小桥流水人家

  那么美,那么自然

  “我”热爱,“我”思念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设计意图: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的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背后包含充沛的情感。课文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笔者在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仔细揣摩重点词句,引领学生深入走进文本,读悟文字背后的声音,让学生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第一段。

  导学流程:

  一、解读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到我们班来听课,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对他们的欢迎?(学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2、板书课题:掌声(学生齐读课题。)

  3、声能传情,读课题也要有讲究,怎么读,就能让大家感受到掌声的热情?(生读得更热情整齐些了。)

  4、你在什么时候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学生自由说。)

  5、在别人送给你掌声时,你谢过人家吗?(大部分同学没有)带上你心中的那份谢意,让我们满怀深情地把课题再读一遍。

  设计意图:重视提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储备,感受掌声的作用。语文不用概念说话,它是感性的。

  二、读准词句,整体感知

  1、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生字新词,并借助拼音读准它。在这篇课文中有些词是很容易读错的,请留意一下。(学生自由通读课文。)

  2、出示本课词语,在字音方面,你认为哪几个词是最容易读错的,给大家提个醒。交流:

  (1)、落[lào]下:反复正音,直到读准。

  (2)、麻[má]痹[bì]症[zhèng]:字音读得准,但感觉不够准,(指着麻痹症的偏旁)这是什么?(病字框),是啊,这是一种由病毒侵入脊髓引起的急性的传染病,严重时导致残疾甚至瘫痪。有病了身体就不舒服了,那该怎么读啊?(生皱着小眉头读。)

  3、同桌互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由同桌打上。

  4、鼓励学生自告奋勇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读的过程中老师相机指导。

  5、请大家再次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不容易,我把读正确、读流利当作“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舍得花时间逐词、逐句、逐段地读,必要时教师还要作示范。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听互读是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话也包括“你读我读”,在互读互听中夯实基础,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后面的精读课文打基础。

  三、走进文本,对话交流

  1、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默读课文,圈画出描写英子外貌及性格特点的词句。

  2、交流自学成果,抓住重点词句加以体会,随机交流以下句子:

  (1)、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文静是什么意思?你从“默默地”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2)、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①、学习生字:‘姿、势’老师范写,学生也认认真真地写一遍。

  ②、英子的走路姿势是什么样子的?联系下文的`“一摇一晃”来理解“残疾”一词。

  ③、体验说话:英子走路“一摇一晃”,她不能像我们一样。

  ④、她是多么难受啊,带自己的感受读好这句话。

  (3)、上课前,她早早地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①、用心读读这句话,想一想英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从“早早地、总是、最后一个”这三个词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②、是啊,我们带着一种感动,感受到了英子的不幸,体会到了她的孤单和自卑。现在你会用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好第一段话呢?试一试!

  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仔细揣摩重点词句,引领学生深入走进文本,读悟文字背后的声音,让学生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与英子对话,真切地感受、体验英子的内心世界。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想想哪些笔画特别需要提醒。

  2、重点探讨“烈、著”这2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范写。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并及时进行指导、评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在读书感悟中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学习方法。

  2、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课前准备:

  1、《千手观音》的录像片断

  2、爱心卡、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3、收集一些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诗句。

  导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触发情感

  1、认读词语,做猜词游戏。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回忆一下,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一边小结一边板画:这是哭泣、伤心的英子,她文静、自卑、没有朋友,假如你在她身边你会为她做点什么?

  设计意图:人的情感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能唤起人们一定的情感。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画图再现,语言描述等手段,再现了英子困境,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萌发对英子的同情之心。

  二、录像导入,引发情感

  1、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千手观音精彩片断)。看了这个节目你最想说点什么?或者你脑子里有什么疑问?(学生被录象的精彩片段深深打动。)

  2、在演出过程中,全场观众不断抱以热烈的掌声,但主持人告诉我们,再热烈的掌声,这些演员也不可能听到,因为他们全部是聋哑人,我提议我们也用这种特殊的掌声,来表达我们的敬意好吗?(师生互动“高举双手,摇晃手掌”哑语鼓掌的意思)。

  3、是啊,这些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演员怎么能准确无误地踏着音乐的旋律表演出震惊世界的舞蹈节目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掌声》,在《掌声》中,在英子身上,也许我们能得到很多的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千手观音》的录像片断,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残疾人为什么能演出这么精彩的节目,触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这个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1、学生自学思考:

  (1)、学生自渎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两次掌声,这两次掌声有什么不同?

  分组交流自学情况。(第一次掌声,包含着大家的鼓励与尊重;第二次掌声,除了鼓励外,还包含着大家对英子的赞扬。)

  (2)、再读课文,圈画出描写英子神态、心理变化的词句,想一想: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2、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下去?“犹豫、慢吞吞”这两个词告诉你什么信息?在那一刹那,英子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想象一下英子的神态和表情。

  (2)在大家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从“注视、终于”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认为大家注视的目光中包含着什么?体会一下英子的心情,用朗读把你的体会表现出来。

  (3)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子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忧郁是什么意思?英子会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3、角色体验,畅谈感受。

  (1)、从英子的变化和同学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不要忘记把掌声送给别人。而当你身处困境的时候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使自己鼓起勇气微笑地面对生活。)

  (2)、假如你是英子,你会对同学们说点什么?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学,你会对英子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采用了“以读代讲,角色感受”的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当学生唤起已有的生活体验,把自己当成是课文中的英子,像她那样去想一想的时候,学生便不再是他们自己了,他们便不知不觉地走进文本之中,学生就具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的思考和朗读与文本能直接地对话,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演练的主阵地。

  四、拓展练习,升华情感

  1、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聋哑人为什么能演《千手观音》这样精彩的节目?再次回味《千手观音》精彩片段。这掌声包含着什么?仅仅是这掌声吗?(关爱、友情……)

  2、小结:人人都需要关爱,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我们就要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爱心送给别人。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把爱来表达。

  3、小组表演:假如在你的身边,有人考试成绩偏低,或者因家庭环境不好而自惭形秽,或者因外形不好看而内心痛苦……你怎样针对这些情况给予帮助?使他们鼓起对生活的勇气,微笑地面对生活。

  4、拓展练习:掌声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尊重和关爱,在生活中,爱还可以这样表达(出示小诗齐读,背景音乐缓缓响起《让世界充满爱》):

  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爱是一句友善的话语;

  爱是大雨中的一把小伞;

  爱是给汽车上的老人让出的座位;

  爱是给下班回家的爸妈送上的一杯茶;

  爱是;

  爱是。

  ……

  请把这首小诗工工整整地抄在爱心卡上。爱还可以怎样表达?也把它写下来。(学生在音乐声中续写小诗。)

  5、总结:这个世界是由爱维系而成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家庭会变得更加和顺,邻里会变得更加和睦。请大家行动起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设计意图:以“爱”延伸课的内容,让学生感到课有终了,学习无穷尽。通过交流个性化的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实现“爱”的内化和迁移,同时也在读诗、写诗实践中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 正确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纵横交错"、"开天辟地"等词语。

  2、 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6、7、8自然段。

  3、 认识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1、 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 认识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教具准备

  录音带、小黑板(关于这个故事的光碟)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收集神化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质疑揭题

  1、齐读课题

  2、生质疑谁开天劈地?为什么要开天辟地?怎样开天辟地?结果怎样?)

  4、 用词素分析开天辟地什么意思。

  二、检查预习

  1、 生汇报生字、词语的自学情况。

  2、 汇报词语的.理解情况。

  3、 汇报预习中的困难和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师指导学生解决困难)

  4、 汇报读课文的情况。

  5、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了解故事

  1、生自由读文。

  2、在小组讲述这个故事,看谁讲得最具体。

  3、 指名讲述。

  四、指导识记并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语言积累

  1、课文中讲到的天地以及世间万物的形成,你认为对吗?你能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吗?

  2、"开天辟地"是一个神话故事。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对美的向往。这课文主要是对哪些自然现象的天真的解释呢?(天地的形成和世间万物的形成)

  4、 这个神话是怎么解释天地的形成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头顶着天,脚踏着地)

  "轻而清的东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从课文中找出这种类型的句子吗?

  5、 师相机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导朗读背诵。

  6、 背诵六、八自然段。

  二、理解"开天辟地"的意思

  "开天辟地"是一个带有神话故事的成语,学习了这个神话故事,你知道"开天辟地"意思了吗?(在这之前从来没有过,有史以来)

  三、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把你知道的神话故事讲听一听。

  四、作业

  继续收集神话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