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11 11:51:1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语文教案范文集合10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语文教案范文集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本次“能说会写”的习作训练是围绕本单元“自信”这一主题,让学生以“我能……”这个半命题进行习作。教材先是提出习作内容,要把“我能”的原因、条件写具体,题目自拟。为了启发学生的写作,提示中给了3个选项,插图还给了几个学生自我展示的情景,可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想象。

  设计理念

  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竞聘考场”入手,激发每位学生的参与热情,师生在富有挑战性的心智活动中同经历、共体验,做到身心全面放松,从而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平台。此项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积累了宝贵、鲜活的第一手资料,解决了学生“无米下锅”的问题。为让学生在高高兴兴的活动中享受习作的轻松,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作文真正成为他们自我释放情感、放飞思绪的载体,教学中创设嘉宾评委老师现场提问点评这一情境,为学生的“自由倾吐,能动表达”截取源头活水,以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迎接挑战的勇气。

  2.指导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要把原因、条件等介绍清楚、具体。

  教学重、难点

  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能把原因等介绍清楚、具体。

  教学准备

  提前贴出海报,让学生在竞聘考场上就自己选任的职务说出“我能”的原因、条件,以及竞聘后的工作计划。竞聘的职务除了班长、组长等具体的职务外,还可以是某件事的负责人,如图书管理员等。

  教学时间

  2课时(第2课时略)。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我们班终于迎来了“竞聘考场”。

  (同学们鼓掌)

  从同学们的掌声中我听出了同学们对这次竞聘考场的期盼。现在,我宣布,竞聘考场现在开始。

  请同学代表再次宣布竞聘要求。

  (明确要求,说出竞聘内容,“我能”的原因、条件以及竞聘成功以后的打算。)

  二、分组练说,生生互动

  1.小组练说。

  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4人左右。小组先竞聘,按竞聘要求小组内4个人练说。

  2.组内互评。

  在说的过程中学生互相指出哪一部分没说具体,没说清楚。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让大家各抒己见,充分扩大了练说的面。)

  三、公开竞聘,落实内容

  集中集体的智慧,推选出每小组说得最棒的成员参加班级竞聘考场。

  1敝该说。

  2贝蠹腋据开始明确的要求,评一评竞聘同学的发言。重点评价“我能”的原因、条件,同时看一看他今后的打算是否可行而有意义。

  3笨筛据同学发言,进行提问、质疑,帮助他丰富、完善所讲的内容。

  4逼姥∽罴丫浩刚摺

  (在提问与点评的过程中实际上就将写具体、写清楚的问题落实了,为学生把文章写得更完整、更丰富奠定基础。)

  四、水到渠成,动笔习作

  1.创设情境。

  同学们,通过竞聘让老师充分感受到你们的决心与信心,老师相信你们的实力。瞧,老师手中有一封信,这可是《聪明报》编辑部的月亮姐姐寄来的,看看她讲了些什么吧!

  全体同学:

  你们好!

  从你们语文老师那里获悉,你们班将举行一次“竞聘竞场”的竞

  活动。听说你们班的全体同学为了这次活动能顺利、有效地开展,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每一位同学都全力以赴,这是我感到非常欣慰的。

  很抱歉,我今天不能亲自到达现场和你们一同参加这场别开生面的竞聘考场活动,共同体验这扣人心弦、振奋人心的40分钟。不过,我很想了解你们竞聘的盛况,了解你们每一位选手的出色表现,也来当当评委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对了,告诉你们一则好消息:为了能让全国的小朋友们都能了解你们这次举行的活动,我们报社还特地在“成长足迹”栏目里为你们开辟了专版,刊载这次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竞聘稿,让大家也来分享你们的自信。你们有信心写好吗?写好后别忘了起个别具一格的题目哟。

  最后我还想给你们提个建议:写好后请你们语文老师看看,让他给你们指点指点。

  此致

  敬礼

  你们的大朋友——月亮姐姐

  于《聪明报》编辑部

  2.鼓励写作。

  同学们,你们能完成月亮姐姐的任务吗?好,开始动笔。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当学生意识到你在教育他时,你的教育是失败的。我想说:当学生意识到你在有意识地指导他如何写作时,你的指导也是失败的。如何让学生蓄势待发的情感不露痕迹、悄无声息地自然流淌,实现活动与作文的近距离接触,学生情感与心声的零距离沟通,挥洒下学生“指尖的智慧”?我想,此时“约稿”环节的设计能催生学生“智慧”的产生,是奏响学生自信的协奏曲!)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认真预习课文。

  2、学会本课八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

  3、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

  教学重点: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读题。说说你想知道什么?

  二、按要求预习课文

  三、检查自学

  1、生字词

  (重点:耍、愁、桩、挠卵石拐弯)

  2、质疑问难

  四、自读课文,初知大意

  1、这课文主要讲谁,讲他做了些什么?

  2、用横线划出写小溪流如何奔流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填空。

  小溪流在( )地奔流。

  小溪流一边( )一边( )。

  小溪流在( )奔流( )。

  小溪流就这样( )地奔流、奔流。

  (体会小溪流永不停步的)

  3、讨论课后题1。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作业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不断”、“欢快”造句。

  2、了解第2自然段先总后分的写法。熟读这一段中的几个拟人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齐读课文(对话分角色朗读)。

  2、填空:

  ( )的小溪( )的卵石

  ( )的嗓子( )的样子

  ( )的山谷( )的海洋

  3、交代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小溪流的心情怎样?给你的感觉如何?

  2、朗读指导:朗读的声音应该怎样?速度怎样?

  3、练读、评议。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溪流怎样玩耍的句子。

  读着读着,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调皮活泼)你觉得现在的小溪流就像什么?你喜欢哪些词句?

  2、填空:

  他( )岸边的'卵石,( )地上的小草,让漂浮着的小树叶打( ),一会儿( )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

  所填的词语应该怎样读?

  3、这一段是什么结构?(先总后分)

  4、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溪流是怎样冲过巨石的?读出它的勇敢劲儿。

  2、难句理解:他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山谷里不断回响着的回声也是清脆的,叫人听了就会忘记疲劳与忧愁。(小组讨论)

  3、朗读指导。

  五、学习第二大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各角色当时的心情。

  2、指导朗读:第一句两个分句中的第二个“到前面去”语调要变高。后一句中的“为什么呀?”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我不能停留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3、明确枯树桩已失去了生命的力量,生活没有意义。而小溪流为什么停不下来呢?(为人民做好事)

  讲讲小溪流可为人民做哪些有益的事?

  六、学习第三段

  明确小溪流汇合成了大河,它就更有力量,可以为人们做更多的事了。

  :小溪流这种自强不息,永不停留的真使人感动。

  七、

  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向小溪流学些什么?

  板书设计:

  小溪流的歌

  一、快活、玩耍、冲了过去

  二、我不能停留——推动水磨

  勇往直前、自强不息

  三、汇成大河

语文教案 篇3

  6.小巷深处

  林莉

  总体构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文人物性格和思想变化过程,加深对本文中心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道德、情感、价值观:感悟母爱、赞美母爱。

  教学思路

  按照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品读课文、感悟课文这四大板块层层推进,让学生从文章中体味到母爱,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学法

  用孟郊的《游子吟》导入,用感人动心的MTV《懂你》创设情境,通过自主、 合作、探究,让学生的心灵爱到冲击与震撼, 引起共鸣,张扬学生个性,真正理解、

  感悟母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MTV《懂你》,创设情境。

  一、导入

  同学们,几年前香港曾经举行过一次我最喜爱的一首唐诗评选活动,大家知道是哪一首荣登榜首吗?

  想一想,人们为什么会如此钟爱这首诗呢?

  我们自从降临到这大世界,就感受到了这浓浓的母爱。可是你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吗?一个出生一个月的婴儿,被遗弃于荒野,一个双目失明的母亲把她抱回家,并倾注了她所有的爱。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林莉的《小巷深处》,来聆听这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吧。

  二、感知课文

  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故事。

  三、理解课文

  ①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②我对母亲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四、品读课文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或事例,试着有感情地读读

  2、学生朗读,全班学生点评

  3、老师范读

  4、学生齐读

  五、感悟课文

  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在平凡的生活中母亲是如何关爱他的。

  2、播放《懂你》

  六、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探讨

  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从文章中体会母爱,感受母爱的.伟大。我认为教学中应以情字为突破口,达到用真情实感去感动学生。

  设计亮点

  把品读课文设计为亮点。

  专家点评

  《小巷深处》是语文版义务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课,课文主要记述了一个盲母亲收养我,为我付出了无私、深沉的爱的感人事迹,通过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表现出深沉、无私、伟大的母爱。本教案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感受母爱的伟大,整个教学过程把读读、议议、品品、说说当作最基本的手段,配以电教媒体的辅助手段,使教学进行得顺畅,主线突出,重点明确,同时使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让更多的学生都获得了实践和表述的机会,从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学科融合, 自读自悟,体现现代教学理念。

  1、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策略,应当是二十一世纪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本教案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了这一现代教学理念。教师把语文与音乐结合起来,将音乐融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读语言文字,触发学生的情感情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领悟文章的中心。

  2、本教案教学过程设计了质疑的教学环节,引出了学生学习任务,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为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媒体运用恰当、适度,为突破重、难点服务。

  媒体,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信息传播的中介,其重要作用是毋庸质疑的。它虽然只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但如果在教学中恰当、适度的运用,可以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一点在本教案中体现较为明显。本教案中MTV的运用,既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课堂训练意识,培养学生能力。

  1、课文之美能够意会,却很难言传,而读则能充分发挥出表情达意的作用。所以说,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小巷深处》叙述的是一些生活琐事,可在平实的叙述中却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感情。感情是抽象的,很难通过字面分析理解。本教案的读贯穿始终,默读、轻声读、自由读、范读、配乐读等举措,大大增加了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境,从而把课文的内容理解和感情体会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也逐步获取朗读的技巧,提高了朗读的水平。

  2、练习设计也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课内感受到母爱,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母亲是如何关爱自己的,从而拉近了课文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另外,本教案的结课较为成功。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俗话编筐编箩,全在收口,是因为有了好的收口,筐,箩才会结实耐用。一堂课的收口也是如此。本教案的结课从上一环节MTV入手进入课内,又拓展开来,真诚地请学生珍惜这份浓浓的亲情,这样的结尾有如品尝香茗,回味隽永。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

  2、揣测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让同学阅读有关阿累、《毁灭》、《铁流》和鲁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有了一定的了解。鲁迅一生中做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年轻的汽车公司售票员阿累,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在他的眼中,鲁迅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阿累眼中的鲁迅。

  板书课题:

  一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和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

  同桌交流以后老师再指名提问。

  (只要同学说出自身的理解即可,老师指导同学把语言说完整、正确。)

  三、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1、在阿累眼中,鲁迅是什么样子?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

  (文中有六次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

  2、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留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呢?这六处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3、为什么他如此瘦?

  4、通过细读这些外貌描写,你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吗?

  以上问题小组进行深入讨论以后,再全班交流。让同学体会到鲁迅先生的性格刚毅坚强,他用笔当枪,与xxx派、黑暗社会进行着不屈的斗争。

  5、熟读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写下自身的感受。

  四、仔细品读,体会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怀

  1、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了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从哪里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

  3、这一面对作者发生了怎样的影响呢?结合课文谈谈自身的感受。

  (小组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回答问题。老师引导同学谈出自身内心真实的想法,并积极鼓励,让同学敢于大胆发言。)

  归纳: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鲁迅先生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鲁迅先生诚实地推荐他人的书,蕴含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正是与鲁迅先生见的这一面,给了作者极大的鼓舞,是作者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是同我们一起的!这是作者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是这“一面”给了作者巨大力量,是这“一面”鞭笞作者不时进步。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2、本文最大的胜利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高尚形象,表示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对你熟悉的一个人进行外貌描写。

  3、研讨:

  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与鲁迅一面之缘,你还有其它不同的理解吗?

  (还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一个侧面,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把这场雪称做瑞雪的原因,体会北国风光的雄伟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2.学会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笼”“分”,理解“瑞雪、凛冽、笼罩”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要求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按时间顺序写的段落的特点,能按时间顺序说说下雪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按要求默读课文。

  2.阅读按时间顺序写的段落。

  难点:理解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意思。

  三.课前准备

  词语卡片课件录音机课文磁带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下雪的经过;学习第1--3自然段及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

  1.板书:雪。你看到“雪”字会想到什么?

  2.在“雪”前板书“瑞”,(完整课题)“瑞”读音(),意思()。(:吉祥,好。)字形比较:瑞()端()

  3.说说题目的'意思。师:这是字面上的意思,学了课文我们会更明白。

  4.认真抄写“瑞雪”2遍。齐读课题。

  二.了解课文大意

  1.听老师朗读课文。想想这是什么地方的一场雪?为什么把这场雪叫做“瑞雪”?

  2.交流:读读学生自己找出来的语句和段落。同时,利用语言环境教学部分生字。

  字音:凛冽()霎()时间笼罩()分()外巍巍()三层()被枕()掷()追逐()(在括号里注上读音)

  字形:凛冽、霎、巍、罩、掷、眉(各写一个)

  字意:霎时间、分外、巍巍群山、眉开眼笑

  3.认读生字词语。

  三.自读课文

  1.字词学得不错,课文能读正确吗?请大家自己大声读课文。

  2.指名分节读课文。评评哪个同学读得好。

  四.学习第1--3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3段,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指名读,并框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

  昨天中午傍晚夜里今天清早

  3.齐读这些词语。

  4.细学第1自然段。

  (1)默读第1段。这段共有几句话?请标上句序。

  用“--”划出描写雪前情景的句子,用“~~~”划出描写下雪时情景的句子。读读划出的句子。

  (2)第1段除了写下雪的经过,还写出了这场雪的一个特点--雪下得很大。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这一段,用“O”圈出写雪大的词。

  (3)品味佳句: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a.点击课件:下雪时的景象,理解“大片大片、纷纷扬扬、霎时间、全都笼罩”。

  理解:山川、田野、村庄一片白蒙蒙的景象。

  b.朗读训练,读出雪“大”的语气。

  c.试背这一段。

  5.指名读读1--3段课文。

  (1)哪几句是具体描写雪后美景的?

  (2)边听老师读边想象。说说你眼前仿佛看到什么。

  6.默读第3段。把第2句话改成“被字句”说说。(雪后的大地被一轮红日照得分外耀眼。)

  你知道“好一幅”“好一派”的意思吗?用赞叹的语气读第4句话。

  7.书面练习填空:

  茫茫田野()好一派()的北国风光

  巍巍群山()好一幅()的喜人图画

  8.感情朗读课文。

  五.作业 练习

  1.填空:

  ( )的寒风刮起来了,( )地刮了一个下午。()的雪花从天空中()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在()的大雪之中。

  2.抄写生字词语。

  3.辨字组词

  瑞()冽()馒()分fen( )

  端()列()慢()分fen( )

  第2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4、5自然段,知道课文之所以说这是场瑞雪的原因。总结全文学习,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词语。

  2.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3.听写第3节的第3、4句话(作业 本第6题)

  二.学习第4、5段

  1.默读课文第4、5段。思考:为什么老农笑了?

  2.点击课件,欣赏雪景,理解“瑞雪”的含义。

  板书:供水“雪”杀菌保暖

  3.哪个词写出了老农喜悦的心情?理解“眉开眼笑”。

  4.朗读训练。

  5.出示农谚: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6.齐读第5段。面对大雪,孩子们又是怎样的呢?用“O”圈出动作的词。

  7.朗读训练。

  三.总结全文

  1.课文按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的顺序,描写了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画面。这场雪不仅景美,而且对庄稼和人也有很多益处,所以我们叫它“瑞雪”。

  2.引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一( )红日一( )雪白一( )喜人图画一( )风光

  2.完成作业 本第5题和第7题.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理解文章基本内容,了解有关空间和时间旅行的知识。

  二、快速、准确地筛选空间旅行、时间旅行、时间膨胀等概念信息。

  重点:目标二

  难点:对时间旅行的把握

  课型:自读课文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导语:宇宙对于人类来说,充满了神秘色彩与超乎寻常的吸引力,尽管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探索宇宙奥秘的问题上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但至今我们仍对宇宙知之甚少。于是科幻作家们凭借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构建出了一个个新颖离奇的虚幻世界,对宇宙奥秘作出了别出心裁、绚烂多姿的推断和设想。如大家熟知的《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等等。那么人类是否真的能在不久的将来移居其它星球?是否真的能让时光倒流,重返白垩纪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今天我们就和英国科普作家齐然尔曼先生一起探讨关于空间和时间旅行的问题。

  二、明确本课训练重点、训练要求。

  训练重点:筛选出空间旅行、时间旅行、时间膨胀等信息

  训练要求:迅速、准确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读一遍课文,迅速筛选出文章的中心话题,依据各部分小标题理清文章的总体思路。

  2、学生讨论、竞答。

  明确:全文围绕首句“让我们在地球通向宇宙中的任何行星、恒星和星系的宇宙高速公路上开始我们的旅行”展开话题。

  全文共四个部分,每部分的小标题可作为理清思路的切入点。进行空间旅行无论是到其他行星旅行,还是到其他恒星旅行,最大的障碍是速度问题,于是引出第三部分的如何提高速度的话题,但即使是以最快的光速旅行,也不能使个体的人在有生之年达到宇宙中任意远的星体,由此又引出第四部分“时间旅行”的话题。可启发学生画出简洁的思路图。

  四、在把握全文思路的基础上分部分阅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及相关表层信息。

  1、讨论并竞答下列问题:

  ①什么是空间旅行?

  明确:本文指星际和星系之间的旅行。

  ②要进行空间旅行,为什么速度问题成为主要障碍?

  明确:利用目前人类所创造的速度最快的太阳神探测器,能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星际旅行,但这只是想象和推断,因为“其实我们无法登上这个无人驾驶的飞行器”。即使假设太阳神探测器能载人,也无法在人的有生之年到达距离无限遥远的其它恒星和星系。因此,提高速度是关键问题。

  2、阅读“加快速度”部分,在文中筛选出下列信息:

  ①理论上怎样将速度提高到光速?

  明确:在连续时间段要能够(为飞船)提高足够的推力。

  ②作者设想了哪些为飞船提供足够推力的方法?

  明确:使用燃料的方式包括:使用核推进系统(包括核裂变反应及更为先进的.核聚变反应)、运用物质——反物质发动机;不使用燃料的方式:利用太阳风的能量作为推力。

  3、阅读最后一部分“时间旅行”。讨论并竞答下列问题:

  ①什么是时间旅行?

  明确:指人离开现在而置身于未来或过去。

  ②什么是时间膨胀?时间膨胀现象发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明确:运动物体接近光速时,对随光一起旅行的任何物体和人员来说,时间慢了下来,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也减慢了,这种现象叫时间膨胀。时间膨胀现象发生的主要条件是运动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

  ③时间膨胀对于空间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为探索人类能力所不能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即使星系间旅行成为可能。

  ④为什么说时间膨胀为探索人类能力所不能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

  明确:人类在时间膨胀中生活,生命好像暂时停止了,实际上能够到遥远的恒星和其他星系中旅行,即时间膨胀极大地延长了人的生命,因此使到遥远恒星和其他星系旅行成为可能。

  空间和时间的旅行(教师中心稿)教案

  五、重点阅读“时间旅行”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筛选隐含信息。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作适当点拨。

  1、第四部分第三段写到时间膨胀“是一种时间旅行”,而第四段又假定“时间膨胀的现象不是时间旅行”,二种判断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两个判断都成立,因为判断角度不同。“时间膨胀是一种时间旅行”是从科学幻想的角度进行的判断,因为此时空间旅行者相对自身来讲是在未来旅行,在体验自然条件下自身所不能达到的未来。“时间膨胀的现象不是时间旅行”是从科学角度进行的判断,因为此时的时间就宇宙时间来讲既不是过去的时间,更不是未来的时间,因为即使用光速旅行也需要时间,旅行做不到即刻到达,这决定了人类不能到达未来的宇宙时间。

  2、能“看到过去事物”这一推断依据是什么?能看到地球的过去的原理是什么?

  明确:这一推断的依据是,光速也需要时间,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过去的。看到地球过去的原理:根据镜子反射原理,设想有一颗距地球无限遥远的星体,其表面特别光滑,反射能力极强,天文学家可利用功能极强的光学望远镜收集该星体反射的光,看到地球过去的情况。

  3、为什么看到过去事物这种现象不是时间旅行?

  明确:看到过去并不是离开现在回到过去,所以不是时间旅行。

  六、小结全文。

  请学生总结从本文获得的主要信息有哪些,次要信息及相关信息有哪些,并谈谈在筛选信息时所运用的主要方法。

  提示:主要信息包括空间旅行和时间旅行的概念,以及时间膨胀概念等。次要信息及相关信息进行空间旅行的方式、方法,对于提高速度的多种设想,时间膨胀的意义,看到过去事物的设想等。运用的方法包括:抓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捕捉主要信息和相关信息,透过表层信息挖掘隐含信息等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是一篇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空大小的故事,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或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但要挖掘深含其中的寓意,对孩子们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坐井观天》是本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先导,学习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本组课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3、抓住文中的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4、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出青蛙的自信、傲慢;小鸟的'劝告、诚恳的语气。

  5、理解寓意:看问题、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自以为是、目光短浅。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或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教学重点:

  抓住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本文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谈话引入课题。

  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你们看(出示青蛙和小鸟的卡片)。从前这只青蛙坐在这口古老的井里。一天,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咦!后来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就是《坐井观天》(板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师:现在,把书打开,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号自然段(学生自读课文,很认真)。(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抬头、回答、青蛙、弄错、还有、无边无际、相信、井沿)

  师:课题“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课文里讲的是谁“坐井观天”?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它们是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的?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想一想,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1)“无边无际”什么意思?

  练习说话:()是无边无际的。

  (2)比较句子:

  天无边无际,很大很大。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指导朗读小鸟的话。

  (4)“大话”什么意思?青蛙为什么觉得小鸟的话是大话?找到句子读一读。

  (5)比较句子: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

  1、如果有一天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从这个故事中,你们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3、词语总结复习:坐井观天、无边无际、一……就……。

  五、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课文。

  七、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看

  青蛙: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小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学习内容分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本诗是他《四时田园杂兴》组诗60首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者用清新的笔调将美丽的田园风光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农民劳务的繁忙。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课我尝试采用放手自学---共议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在课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通过读来理解感悟古诗。

  先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以及结合老师提供的资料对作者范成大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借助图片和原有的古诗知识学习古诗,通过反复、多种形式的吟诵达到熟读成诵。教师设计“仿写诗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引导学生读诗、背诗,并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名篇佳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释题,简介作者:

  1.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张图片,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眼前的这片风景。(如果能用上自己积累的诗句,那就更美了!)

  这个地方叫石湖,正如同学们所说,是一个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好地方。树木成荫,掩映着白墙黑瓦,再加上碧绿的秧苗,清澈的河水,金黄的菜花,还有自由嬉戏的野鸭,一派田园风光!这里是宋朝著名诗人范成大的家乡,他辞官后回到故乡住了十年,把这里的田园风光,这里的田园生活都写进诗里,写了60首诗。而且每首诗的题目都是一样的——(课件出示)跟老师念:《四时田园杂兴》(再读一遍)

  2.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读诗首先要读懂诗题,“四时”指的就是一年四季,这个词语用的巧,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包含在内了,仔细品味一下,还有哪个词用的也很巧?(杂兴)你很会品味,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杂兴这个词,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随感”,各种各样的感受都可以。)

  因为有了这60首《四时田园杂兴》,石湖的田园风光显得更为诗情画意了,也因为这60首传诵千古的《四时田园杂兴》,大家又把范成大叫做——范石湖。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整体感知

  1.美读古诗: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正音:绩,在这儿读第一声,跟老师念:夜绩麻,各当家。

  谁有信心为大家读读这首诗?(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节奏)

  谁还想试试?我们一起来读读。

  2.农民在忙什么?(耘田、绩麻、学种瓜)原来大人在耘田,绩麻,小孩子在学种瓜,还可以从哪里看出人们没时间欣赏?(昼、夜)

  耘田、绩麻是两种农活,这两个词合起来,就是第三句诗中的哪个词?(耕织)

  古时候,农民就是靠耕耘和纺织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你知道,除了耘田和绩麻,农民还需要干哪些农活?(插秧、施肥、播种、除虫)有那么多活要干,难怪范成大会看到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3.再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默读这首诗,默读下面的注解,想想诗句的意思,如果能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的顺畅些,那就更了不起了。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1.2句的意思吗。(白天出去给庄稼除杂草,晚上在家把麻搓成线,村庄的儿女各自都有自己的活)(出示)

  这就是农民伯伯在耘田,把杂草除掉,才能使秧苗有一个好的生长环境,通过刚才的补充,我们知道了,除了耘田,要使一粒种子成为一株结着沉甸甸的稻穗的稻子,还需要干很多活。这可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带着这份感受来读这两句诗。

  把麻搓成线,人们又可以将它们织成布,瞧,即使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也不愿闲着,熟练地织着麻布,一家人就有衣服穿了,不过还得有能干的村庄女儿一针一线缝起来,所以,庄稼人的口中食,身上衣,都是来之——不易的。

  读读这两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昼出耘田夜绩麻,要当好这个家,还真不容易!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村庄儿女?(勤劳,辛苦,忙)

  勤劳的村庄儿女,世世代代住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劳动着,耕耘着。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就能读出诗的味道,谁愿意有感情的读读这两句诗让我们一起来读,夸夸他们吧!

  大人们如此勤劳,即便是——(引读)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5.谁可以看着这幅图,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小孩子不懂从事农事,也在桑荫下学种瓜)

  从这两句诗里,你又读出了什么?(学样,分忧)田园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也很爱劳动。其实我们和这两个孩子一样,都是——童孙未解供耕织。

  6.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上两个小孩的动作、神态,想像一下,童孙们会怎么来种瓜?

  原来他们是这么种的,还挺像样的,你认为他们在种的时候,心情会怎样?(高兴,期盼)(读)

  感情朗读整首诗:这可真是大人忙,小孩忙,昼也忙,夜也忙,谁能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让我们把这首诗献给这些勤劳的人们,(齐)

  能背背这首诗吗?同桌互相背背看。(指背,还有谁要背,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背)

  三、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读了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感受了田园风光的美丽,农民的勤劳和辛苦,还有丰收时的喜悦,让我们和着音乐,再来读读这几首诗,体会体会,我也想读,可以吗?我读每首的第一句,你们接着读。

  就是这样美丽的田园风光,就是这些勤劳的田园人民,令范成大陶醉其中,乐而忘忧。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收集其余57首《四时田园杂兴》,读读背背,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以动物为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的四篇文学作品和“语文园地”。既有同一作家写不同动物,又有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全组共编排了《白鹅》《猫》两篇精读课文,《白公鹅》《母鸡》两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体会每一种动物的不同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比较文章表达上的不同特点,初步体会几位作家语言的不同风格。配合本组专题语文园地也相应作了安排——“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爱的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我的发现“引导学深发现作家的语言特点,体会作家表达喜爱之情的特别方式。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这一特点,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二、教学目标

  1、学认生字35个,学写35个;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45个;学习摘录笔记,结合单元主题理解和积累词语、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在阅读中进行感悟,提高阅读的能力;通过读书感受到动物的可爱、可敬;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

  3、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进而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特点的。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五、教学建议

  《猫》猫是常见的家养小动物,绝大多数学生见过猫,不少学生还养过猫,因此在教学本文时,要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在教学本文时,要注意围绕“人爱猫,猫亲人”这一情感主线,引导学生读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味词句,将读、说、悟、写融为一体,将学生的语文实践落到实处。

  《松鼠》学习第一部分,启发学生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你从哪几方面体会到松鼠的美丽、讨人喜欢?然后,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同时,朗读课文,感受松鼠的美丽,同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

  《白鹅》教学时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读的主旋律是鹅的“高傲”。它的高傲不令人生厌,而是引人发笑、饶有风趣,因此,朗读的情感基调是趣味性,要读的妙趣横生才好。

  《白公鹅》要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课文语言的特点,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比着读《白公鹅》和《白鹅》这两篇课文中内容相似的部分,让学生领略同一个意思用不同方式表达的奇妙。

  语文园地中的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按排。将“我的发现”——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穿插在课文的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寻找规律。“日积月累”中的内容重在诵读,不必过于在理解上下功夫。

  六、课时安排

  《白鹅》2课时《白公鹅》1课时《猫》1课时《母鸡》1课时《语文园地》3课时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感受同义词的异同,让学生自主发现词的精彩和趣味。

  2、指导学生认读数量词,想象理解词意及用法,帮助学生积累。

  3、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背诵中体会、感悟名言警句,并练习书写。

  4、能将短文读正确,了解文章的内容,正确回答相关的问题,并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

  5、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指导学生把要点说清楚。

  教学重点:

  在读中积累词语,帮助学生积累。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指导学生把要点说清楚。

  教具准备:

  词卡

  教学课时: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来试试”

  一、读一读。

  1、学生自读每组词语,边读边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认读词语

  3、引导学生比较异同

  4、 让学生选词填空

  5、 齐读词语

  二、认一认,读一读。

  1、师:赶快来读读这些词语,遇到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待会儿问问小组的同学。

  2、小组交流,扫清生字障碍。

  3、指名读,齐读

  4、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你看到这些词时,你眼前分别呈现出一些怎样的景象?

  5、指名说

  6、问:你觉得可以用其它的数量词来代替吗?为什么?

  7、全班齐读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自读句子,你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小组读格言,交流讨论,不懂的问老师。

  3、全班交流。

  4、反复朗读,再读中体会、感悟。

  5、比比谁写的棒

  6、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格言。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1、自读短文,要求正确、流利。

  2、小组互读互听互纠正

  3、齐读短文,思考:这篇短文和我们以前读地课文有什么不同?

  4、读了这封信,你知道了什么?

  5、同桌交流,指名说

  6、再读短文,问:写信要注意什么?

  7、你能试着写封信吗?

  二、“探究与发现”

  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1、 指名读题,理解要求。

  2、 齐读例句。

  3、 自读句子,观察图片,想想该说什么?该怎么说?

  4、 小组说

  5、 指名说,比一比,哪位同学说得棒?

  6、 你还观察到水的哪些作用?

  7、 扩展升华:指导了水的这么多作用,你想说什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秋游》教案08-25

语文将心比心教案08-26

语文蜡烛教案08-26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

语文关怀教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