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13 10:13:38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语文七色光”由四项语文实践活动构成。第一项为语文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训练,内容为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及修改病句。练习题本身难度不大,重在平时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第二项为“日积月累”,内容为积累词语、名言和俗语。教学中除引导学生理解意思、熟记成诵外,还要引导学生扩大积累量,互相交流这方面的积累,以进一步扩大积累。第三项为“知识窗”,内容为了解《精卫填海》的故事,体会主人公坚定不移的精神。第四项为“窗外事”,内容为调查学生们喜欢的电视节目、报纸名称以及了解最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教学时要以交流为主,来扩展学生的视野。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

  2.找出病句的病因并进行改正。

  3.熟记勉励人的名言、俗语,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4.了解《精卫填海》故事的内容及其中蕴涵的道理。

  5.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更多近期国内外的大事,开阔了学生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

  1.找出病句的病因,并能正确进行修改。

  2.积累勉励人的.词语、名言、俗语等,并懂得恰当运用。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勉励人上进的名言警句。

  2.搜集与“持之以恒”有关的名言、俗语等并记在积累本中。

  3.搜集最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的有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练。

  ⑴画掉错误的注音。此项练习旨在让学生掌握字词的准确读音。

  ①指导学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②学生自己读词语,画去错误的读音。

  ③学生个别汇报,对于有争议的读音可在全班进行交流。

  ④鼓励学生去发现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字词的读音容易出错,对读音准确的学生给予表扬。

  ⑵修改病句。此项练习旨在让学生发现句子不通顺的病因,注意词语的搭配和准确使用。

  ①读句子,找出病句病因。第一句,“克服”与“错误”搭配不当。第二句,“参观”与“图书”搭配不当。

  第三句,“两个”与“新旧”这两个词语的顺序排列不当。

  ②找出病因后,小组讨论怎样修改合适。

  ③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学生有不同的修改方法,不必强求一致,只要正确即可。在修改病句时,要 使学生学会使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2.日积月累。

  ⑴读一读,写一写。本项内容要求学生养成积累词语、名言及俗语的习惯。

  ①学生自由读一读词语。

  ②学生个别汇报,还知道哪些内容相关的词语。

  ③小组交流。把自己写的词语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

  ⑵读名言、俗语。本项内容由两句名言一句俗语组成,其主题与本单元主题“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相一致。

  ①学生自由读。

  ②指名读,师生评议。

  ③初步理解这三句话的意思。

  ④小组内检查朗读,对读得好的同学提出表扬。

  ⑤练习背诵。

  ⑥扩展积累,朗读或背诵课前搜集的有关“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俗语或名言等。初步理解其含义,从中感悟“持之以恒”精神的可贵之处。

  ⑦比一比,看谁积累得最多,内容最充实。

  3.知识窗。

  本次“知识窗”的内容为了解《精卫填海》的故事内容,明白其中蕴涵的道理。教学时可先读一读“知识窗”的内容,然后议一议,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精神的可贵之处,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与启发。

  4.窗外事。

  本次训练的内容是调查最喜爱的电视节目、报纸名称及最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可让学生先自己填写,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心得。教师要对搜集信息丰富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倡议学生要多了解身边发生的事,这样才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师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师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词语解释。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崽子: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

  邮差:邮递员的旧称。

  卢布、戈比: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教师目标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悲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很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到爷爷身边。)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第3、8、10、11、12、15这六个自然段是凡卡写的信的内容。)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文章的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提醒学生用思念亲人的心情来朗读。)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

  (是“美”的。)

  (7)说说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美?

  (宁静、优美、柔和、蓝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

  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

  (“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心情是快乐的。可以用“乐”字概括。)

  (3)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乐一会儿……)

  (4)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13、14自然段。

  (凡卡这种快乐,是“苦中有乐”,朗读时要带着这种心情来读。)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四)小结:

  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村,真像凡卡想象中那样美好吗?不是的,那也是劳动人民的火坑,从爷爷挨冻、守夜、砍树等足以说明爷爷的`生活是困苦的。只是因为凡卡在乡下与亲人在一起,得到爷爷的爱护,才产生农村生活比学徒生活好一点的想法。

  第三课时

  一、教师目标

  (一)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全文,深化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因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真实具体,对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都展开了细节描写,写得有血有肉。由于全文注意了细节,抓住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所以使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

  (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分四层意思:①挨打;②挨饿;③没法睡;④离开这儿。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

  (思考: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时,冻了的山林怎么样?爷爷和凡卡冷得怎么样?要砍圣诞树时爷爷怎么样?被砍的树什么样?砍树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什么?爷爷说了些什么?……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砍圣诞树实际上是一种挨冷受冻的苦活,可是为什么凡卡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那么有趣呢?

  (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这正说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

  3.学习第3段课文“写信之后”,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1)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段,先找出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再说说你是怎样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的。

  (2)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4)讨论: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三)总结:

  通过以上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本文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其中凡卡的信的内容是全文的重点。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本)第二册《鲜花和星星》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书,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体会儿童生活的情趣,引发儿童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

  教学重点:认识七个生字,一个只识不写。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儿童生活的乐趣和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准备:媒体课件,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在猜谜中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们,今天这堂语文课,老师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它是天空的小眼睛,一闪一闪亮晶晶,夜夜都在放光明。猜到了吗?(板书:星星)(出示:星空图)

  2.瞧,这就是夏天的星空,多美啊!其实,夏天不仅星星美,地上盛开的鲜花也很美。(板书:鲜花)(出示:鲜花图)你们喜欢这两样事物吗?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欣赏鲜花和星星。(板书:和)

  (二)认识字词,初读课文。

  1.听!(情境范读课文)

  2.多好听的课文呀,想不想学呀?那我们打开书本,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课文,仔细读读课后的生字朋友,可别把它们的名字给叫错了啊!(学生自读课文)

  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读了课文,自学了生字,你觉得哪个字的'读音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呢?(指名说,指名读,再开火车读,齐读)

  4.去拼音读生字。

  5.读带生字的词语。(重点好轻声音的词语)

  6.认识了刚才的朋友,现在我们可以很轻松地来学习课文了,请小朋友们再打开书本,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7.齐读课文。

  8.说说你读了课文想到了什么?

  (三)精读训练。

  教学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文字。

  2.指名读,其他小朋友想想,听了他的朗读,你好象看到了什么?或是你想到了什么?

  3.学生交流。

  4.把自己想到的花多或是花美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大家,你也可以加上你的动作来告诉我们。

  5.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对花的喜爱。(出示鲜花图,情境读)

  教学第二自然段

  1.夏天的夜晚,更美!看!(出示:星空图)繁星满天,来吧,我们一起来唱星星的歌,好吗?

  2.轻松一刻:《闪烁的星星》。

  3.课文也把星星写得很美。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第二自然段文字)

  4.大家可以自己读读,也可读给你的前后小朋友听。

  5.指名读。

  6.谁来说说他读得怎样?(指名试着评评)

  7.齐读这一段,读出对星星的喜爱。(出示星星图,情境读)

  8.出示两句“真比……还多”,比较突出花多、星多。

  9.小结:白天,那么多的鲜花美丽极了,夜晚,天黑了,花儿看不清了,但又有美丽的繁星点缀着天空,大自然多美啊!你们喜欢着大自然的景色吗?(听课文情境读,学生闭眼想象)

  10.我们一起来把这课文读一读,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你们读出这美景,也读出自己的喜爱,好吗?

  (四)拓展练习

  1.课件出示羊群图。

  2.小朋友们,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啊?

  3.老师想给这图写一首小诗,可还没有写完,今天你们学了《鲜花和星星》这篇课文后,老师相信你们能帮老师完成。出示:

  草原上到处是_________,

  这里_________,

  那里_________,

  真比__________________。

  4.评出“优秀小诗人”。

  5.总结:今天,我真高兴和大家一起欣赏了鲜花和星星,但使我更高兴的是我发现我们班里有许多小诗人。可是知道吗?做一个优秀的诗人必须要有一手漂亮的字,下面我们就来写好刚才我们认识的那几个字,好吗?

  (四)写字

  1.出示:真朵最

  2.打开书本,自学笔顺表。

  3.指名说说写“真”时应注意什么?

  4.老师强调长横的写法。

  5.学生书空“真”。

  6.看看电脑老师怎么写“真”字的。

  7.学生描红:真朵最

  8.学生临贴,在自己的田字格本中每个练习2遍。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夏夜多美是一篇动人的童话故事。讲一个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不小心掉进池塘,在危险时刻睡莲救它上来,蜻蜓、萤火虫帮助她回到了家。读了这个故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夏夜的景色美,相互帮助的小动物们的心灵更美。

  教材所处位置及前后联系:

  本册的教材共安排了八组训练内容,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八个专题,分八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 8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

  本组位于全册的第四组,以快乐的夏天为专题,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一篇识字课,两首古诗、四篇课文,共同承担着以下几项学习任务:

  1、学习本组课文,引导学生走时自然,走进社会、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夏天的景色、气候。

  2、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扩展自主识字。

  3、提醒学生留心街道两旁招牌的字,主动积累。

  4、培养学生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夏夜多美》是一篇情景交融的美文,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中,感悟夏天的美景和小动物的心灵美好。全文共16个自然段,1~3自然段点明故事的起因:小蚂蚁落水遇险。4~7自然段讲睡莲救蚂蚁,体现其爱心。8~15段讲小蚂蚁想回家,蜻蜓放弃休息时间送它,萤火虫为它们照亮,最后一段点明中心;夏夜的景美,小动物的心灵更美!啊,多美的夏夜啊!反称了课题,课文围绕美这一中心,语言生动、形象,以拟人的手法,突出夏夜之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认识13个生字,会正确书写6个生字。

  ⑵ 长句训练以培养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① 她睁开眼晴一看,是一只蚂蚁趴在一根水草上。

  ② 他们的话让正在睡莲叶上休息的蜻蜓听见了。

  ③ 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⑶ 继续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认真观察图画的能力和边读边想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

  以导演和演员的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夏夜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⑵ 使学生感悟学会关心别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⑶ 通过导演的指导和演员的表演,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

  【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准确书写6个生字。

  2、读中感悟,体会夏夜的美景及睡莲、蜻蜓、萤火虫关心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对话部分。

  【教学难点】

  以导演和演员的形式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好对话部分,体会小动物的心灵美。

  【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 读课文,了解夏天。

  ⑵ 做蚂蚁、蜻蜓、萤火虫、莲、星星的头饰。

  2、教师:

  ⑴ 课件:

  ① 生字、长句(动画片)。

  ② 小蚂蚁的处境。

  ③ 蜻蜓送蚂蚁回家。

  ⑵ 音乐光盘。

  【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确定、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式。《夏夜多美》一课的设计意图体现课标的这种精神,大胆创新。

  第一课时,我和学生一起初步感知了课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会了13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6个生字,本课位于本组的第四课,前三课已出现大量的形声字,学生已具备多种识字经验,如加、减偏旁、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等。根据本组明确提出的指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自主识字这一学习任务,第二课时首先安排了一个复习生字的环节,意图衔接知识并渗透一种偏旁表义的新识学方法。

  为了激发学习兴趣,本课在开课设计上突破传统,采用由课前谈话喜欢年电视吗?爱看什么节目?自然引入看动画片复习生字的环节,打破了课堂内外的界限。生动的画面展示小猫吹的泡泡变成了7个形声字,认识后,分别以睁、急、感、是怎样记住的,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字的共同记字特点偏旁与字的意思有关,使学生已学会了一种新的识字方法,接着以能用这种方法记住这几个字吗?来加以运用,体现了知识学习的系统性。

  第二个环节所采用的是一种新颖的学习形式导演和演员。首先,我以谁想表演小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确演员要演好要注意动作、语气、表情。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并以演好先要读好课文导入1~7自然段的学习。然后,以1~3自然段为切入点,师生共同参与表演。老师读叙述的话,两位小演员分别扮演睡莲、小蚂蚁。老师故意将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这一重点句读得没有感情来引发其它学生以导演的身份做评价。当学生指出老师读的感情不好时,我抓住这一闪光点着力点拔你真了不起,都敢于向老师提意见了!你来指导一下我,好吗?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的课文,感悟夏夜的美景。而后对两位小演员,学生就能在此基础上以欣赏的眼光看别人,发现优点,诚恳的'指导。如体会小蚂蚁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了!这一危险处境时,先由导演评论,到课件展示危险处境带动全班进入情境,再到演员读的进步了,这一细节充分展现了一种由学生发现问题──老师点拔发展-全班共识这样实实在在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过程,这个过程即借用导、演的形式,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读的入情入境并自主、合作的学习,感悟课文内容,又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正确导向。4~7自然段的设计,则是由刚才的扶到半放,有了1~3自然段的学习铺垫,老师谈换为组织者,通过大家指导,老师适时点拔,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睡莲的爱心及蚂蚁的懂事。如对睡莲快上来吧!这句话的理解,由导演评读,老师点拔:睡莲真关心小蚂蚁呀!我也想来读,看(师动作:弯弯腰)谁来试试。使学生的感受进一步加深,大家起来,一起来!将睡莲救小蚂蚁的着急心情读出来了!从这我深深感到以表演的形式,也是低年级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一种很好的途径。随后1~7自然段师生配合表演,学生读得很投入,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自导自演带来的成功乐趣,课堂上出现一次高潮。

  8~16自然段则放手给学生,先自己读读,然后学习伙伴自由组合进行排练,把课堂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小演员以6人组为单元上台表演并主动要求台下的导演指导,此时的小导演已较好地具备认真听和指导读的能力。通过对小蜻蜓我送小蚂蚁吧!和萤火虫我来给你们照亮。等对话的反复朗读,孩子们体会到了小动物的心灵美。这个过程中最佳演员最佳导演的评选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激励。从面促使生生互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为了使学生感悟本课的中心,在8~16段表演结束后,设计了蜻蜓送小蚂蚁回家的动画课件,以再现14~16段的情境。使学生边读边想象,为感悟中心做准备。因此,随后谈到的蚂蚁、蜻蜓、萤火虫、星星会说些什么?时,孩子们交流得真切、充分,理解到不仅夏夜的景美,生活在夏夜的相互帮助的小动物们更美。课堂又一次高潮出现。至此,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悟到了本课蕴含的深意。

  最后安排的课本剧演出、意图展示本课的学习成果,将课堂气氛推向又一个高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拍手游戏吗?

  太阳当空照,知了树上叫,荷花水中开,青蛙叶上跳,蜻蜓展翅飞,蝴蝶花间飞。

  二、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知道刚才的拍手游戏说的是什么季节吗?

  2、你喜欢夏天吗?现在,孙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夏夜的公园散散步,好吗?

  3、出示课件:

  师渲染: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夜空中,星星睁着美丽的大眼睛。池塘里,又大又圆的荷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微风中摇晃着。一朵朵美丽的睡莲露出粉红色的笑脸,闭上眼睛,准备入睡了。

  4、小朋友们,你想说些什么?

  (夏夜多美)

  5、是呀,夏夜多美呀!

  板书:夏夜多美

  6、夏夜这么美,怎么读呀?

  7、在这美丽的夏夜里,池塘里发生了一个小故事,你想知道吗?

  快打开书,读读15课吧!

  三、整体感知

  1、你想采用什么方式读?

  ⑴ 自由读:

  借助音节、读准字音。你想提点什么要求呀!把句子读通顺。

  ⑵ 四人小组读。

  ⑶ 接读:你知道读书需要注意什么?

  2、出示课件:

  ⑴ 莲、哭、睁、趴、根、腰、爬、非、感、激、谢、急、时。

  ⑵ 睡莲、哭声、着急、爬上来、弯腰。

  3、你想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吗?

  4、读后,你知道故事里都有谁呀?

  板书:蚂蚁、睡莲、蜻蜓、萤火虫

  四、指导书写

  她、他、送、过、时、让。

  1、送过:

  联系第九课这、连的写法,引导自学。

  2、重点指导:

  她、他:

  了横折钩横要往右上斜,不能写长。竖写高些。竖弯钩要拉长。

  学生在师示范写指导政练习。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读读说说:

  青青的假山 绿绿的草坪 弯弯的小路。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你们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都喜欢看动画片呀,那咱们现在就来看一段吧!

  二、复习

  1、生字:

  ⑴ 呀!泡泡变成字了,你还记得它们吗?

  咱们们来开火车,比比哪列火车跑得快!

  ⑵ 睁这个字,你是怎样记住的?

  ⑶ 你用眼目旁就记住了这个字,真聪明急谢这两个字呢?

  ⑷ 小朋友看,这三个字在记忆时,你发现了什么?

  ⑸ 噢,它们的偏旁和字的意思有关系,你们真了不起,用这种方法,你能记住这些字吗,快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⑹ 再来看,这几个字,认认识?同位互相说说吧?

  ⑺ 谁能用这个字组词。

  2、长句训练:

  ⑴ 看,你还记得《夏夜多美》这个小故事吗:

  咱们再来说一说吧。

  ⑵ 这是课文中最难读的句子了,谁能读好它?

  ① 她睁开眼睛一看,是一只蚂蚁趴在一根小草上

  ② 他们的话让正在睡莲叶上休息的蜻蜓听见了。

  ③ 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⑶ 措施:

  ① 师范读。

  ② 生带读。

  ⑷ 这么难的句子都会读了,课文一定能读好了!

  三、学习课文1~7自然段

  1、1~3自然段:

  ⑴ 小朋友们喜欢这个小故事吗?那咱们把它表演出来,好不好?

  ⑵ 我们要读好得注意什么?

  ⑶ 要表演好得注意动作,语气、表情,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这个小故事表演好!

  ⑷ 要表演好,首先得课文读好,下面,就请各位小演员们认真读(1~7)自然段,边读边想,你怎样能读好它。

  ⑸ 你想扮演谁呀?你呢?同位俩合作分角色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⑹ 师生表演1~3自然段:

  大家现在就是小演员了,你们的任务是用心听,我们哪里读得好,哪些地方需改进,一会儿你来指导一下。听懂了吗?

  ⑺ 哪个小导演来指导指导老师呀!

  方案一:

  生:老师读的有感情。

  师:谢谢你的表扬,你真是个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好孩子,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超过我,谁行?

  师:是有点静了,谁再试试?

  师:真美呀,了不起,都超过老师了!

  方案二:

  生:老师读的没感情。

  师:你能来指导一下吗,谢谢你,敢于向老师挑战了。

  ⑻ 谁想来指导一下两位小演员呀!

  方案一:

  生:睡莲(措施同上)

  方案二:

  生:小蚂蚁: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了!读的没感情。

  师:(放课件)小蚂蚁可不会游泳,要是掉进池塘就会,多危险呀!谁能读好了?

  师:个别读,全班读,演员读。

  2、学4~7自然段:

  ⑴ 同学们,你们真不简单!瞧,通过你的指导,我们读得有进步了吧,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把4~7自然段读得更好!同位俩分角色来准备一下吧!

  ⑵ 学生上台表演。

  ⑶ 小导演们评读。

  (措施:分睡莲蚂蚁两部分谈)

  ⑷ 大家指导地真出色,咱们一起来表演一下1~7自然段吧(戴头饰,配乐表演)你喜欢演谁,就戴上谁的头饰,老师来读叙述的话。

  ⑸ 大家表演得真棒!老师都被陶醉了,还想不想演?咱们来比比8~16自然段谁演的更精彩!

  四、学习8~16自然段

  1、小演员们快来读读这一部分吧。

  2、现在和小伙伴自由组合,开使排练吧!

  3、学习小组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评最佳演员(配乐)。

  4、你想说什么?动作?动作好,读的也很好呀,谁发现了?

  ⑴ 蜻蜓:看,在睡莲叶上休息的蜻蜓都来了(指导朗读)。

  ⑵ 一只萤火虫边飞边说(指导读)睡莲。

  5、在你们指导下,大家相互合作,表演得真精彩,我们来祝贺这些最佳演员。

  五、学习9~16自然段

  1、(播放课件)在萤火虫的带领下,蜻蜓飞呀飞,小蚂蚁终于到家了,你想不想也来送送小蚂蚁呀?

  2、表演读:让我们起立一起来读14~16自然段,展开想家的翅膀,和小蜻蜓一起起飞吧!

  3、咱们把小蚂蚁送到家了,小蚂蚁会说什么呢(发散思维)读读蜻蜓,萤火虫、星星说了什么)

  4、 正是由于大家的帮助,小蚂蚁才到家了!(指板书)夏夜多美呀!

  5、汇报表演:

  ⑴ 小朋友们,想不想把这个小故事完整的表演出来呀!

  (选演员)

  ⑵ 小观众们,让我们一起来观赏小剧团的精彩演出吧,夏夜多美开幕了。

  ⑶ 还有这么多的小朋友想演,活动课我们再来表演吧!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第15课《夏夜多美》是一个童话故事,是第四单元的重点篇目。作为体裁来讲,这篇课文本身就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因此我决定在课件及教法的设计上更贴近学生,用学生的眼睛去观察这一切。

  一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中,识字还是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因此此处较活泼生动的识字环节的设置使课堂更充满活力,学生更喜闻乐见,学起来更有兴趣,使生字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在轻松的情景中积极自觉的识字。因此这一课的识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流畅,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音乐,背景,语言的渲染及移情的运用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文中的情景,后我把读的权利教给学生,让他们借助拼音、提示、情景自读互读,在合作交流中学生读准了字音,读通顺了句子,体现了积极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教师的配乐范读为学生渲染了一种氛围,提供了美读的范例,在各种形式的练读与表演中,教师予以指导的点拨,教给学生边读边想象的方法,使学生饶有兴趣的学习表演。

  另外识字也是本课的一大重点。《课标》把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作为低年级识字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识字教学必须从激发兴趣开始。我结合课文中的生词将要求认识的生字融于生动活泼的游戏中,使学生在语言环境、在游戏中快乐地识字,从易到难,使学生置身其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达到了识字的最佳效果。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知识目标:

  1、完成习作。

  2、准确区别区别的不同读音。

  3、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情感目标:

  熟练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

  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1、导入:

  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乐趣与大家分享。

  2、生分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3、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4、评议

  (1)看学生他们的课作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注意内容充实)

  (2)选拔优秀,颁发小奖品。

  (3)生谈交流后自己的打算。

  二、习作指导

  1、导入。

  2、生选择写作题材

  游戏娱乐生活:踢毽子、跳皮筋、跳绳……

  课余辅导训练: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

  个人爱好:小收集、小饲养、小种植、小演奏家……

  家务劳动家庭帮手: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

  3、写法指导:

  这篇文章只需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

  4、生拟定提纲、评议。

  5、生起草。

  6、生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7、生各自修改。

  8、誊写文章。

  三、日积月累

  1、生自由轻声读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指名横着诚。

  3、揭示发现:

  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4、齐读巩固。

  四、读读认认

  1、生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意拼读。

  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的共同之处。

  4、齐读巩固。

  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

  五、读读背背

  1、师范读古诗。

  2、师引导。

  3、生模仿读。

  4、比赛读。

  5、师生合作、表演。

  6、竞赛背诵。

  六、展示台

  1、小组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

  2、了解展示准备。

  3、举行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4、评选优秀展示组。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的音形义。

  2、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板书课题18蜜蜂引路

  谁说说什么叫“引路”?

  (就是领路、带路。)

  蜜蜂怎么会引路?它给谁引路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只有四个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读一段课文,正音。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字义,并在书上画出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附:读f),不读f(。引:读y!n,不要读成y!ng。

  (2)字形:

  谈:谈话就是说话,所以是言字旁。右边是两个“火”,上边的“火”,捺要写成点,要与“谈”字区别。

  和“爪”字区别。

  导:上边是“巳”,要封口,不要写成“己”。下边是“寸”。要与“异”区别。

  (3)由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词义是:

  引路:领路,带路。

  莫斯科:前苏联首都。

  附近:离得很近的意思。

  养蜂:饲养蜜蜂。

  派去:分配、指定。

  谈天:很随便地谈话。

  向导:带路的人。

  3.指导书写生字的字头。

  可提示以下几个字:

  引:左边的“弓”字,三画,右边一条长竖。

  斯:左边是“其”字,右边是“斤”,不要写成“月”字。

  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草字头,中间一个扁日,下边“大”的横写长些。

  导:注意下边“寸”的横写长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后回答:

  (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第四自然段讲列宁告诉养蜂人是蜜蜂把他领来的。

  (五)作业。

  1.各写生字一行。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书: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板书:山路,遇到问题。

  3.讲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2)指名读第4自然段。结合看插图,理解“惊讶”的意思。再说说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

  (3)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板书:解决问题。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4.讲读第3自然段。

  (1)默读,看看这段有几句话?(3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并说句意。

  板书:一边……一边……发现、观察指名把“花丛、蜜蜂”的图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读第二句,回答:列宁观察到了什么?

  板书:仔细。

  指名一人根据课文内容把园子和小房子的图贴到黑板上。

  (4)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一、二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

  (5)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列宁发现许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细地观察起蜜蜂来,因为他想到了蜜蜂和养蜂人的关系,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的。接着,他根据蜜蜂往回飞的路线观察到了花丛、园子、小房子,他看见蜜蜂飞进了园子,小房子就在园子旁边,所以他想养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养蜂人的住处。)

  (6)出示投影,指名填空,然后齐读这三句话。

  投影

  告诉学生:列宁在仔细观察后,认真思考了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的.关系,于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门。

  板书:认真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

  (7)指名读第三句,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开门的“果然”是养蜂人?(“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判断是依据自然规律,是合情理的。)

  (二)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2.老师总结归纳: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蜜蜂引路。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齐读全文。

  (四)作业。

  1.写字词各三遍

  2.形近字组词

  引( ) 莫( ) 斯( )

  张( ) 摸( ) 期( )

  养( ) 谈( ) 导( )

  美( ) 淡( ) 异( )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实践创新

  仔细观察,看看除了蜜蜂可以引路,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引路。然后向同学说说,看谁说得好。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蜜蜂引路》这一教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词语6个,能区别音同或音近的字;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2、能了解文章中心,分清课文的主次,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必须要想办法捕捉灰尘。

  3、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科普常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灰尘的来源、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灾害,我们要想方设法去治理它。

  教学难点:

  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篇科普类的文章。

  2、齐读课题。

  板书:32空气中的“流浪汉”

  二、整体感知

  (一)学习字词、学习第1节。

  1、师:本文的作者是著名的'科普作家叶永烈先生,我们的这篇课文选自他的代表作《小灵通漫游未来》,是不是课题就已激起你们阅读的欲望了?有什么疑问吗?

  2、指名交流,教师总结

  (谁是空气中的“流浪汉”?为什么称它为“流浪汉”?“流浪汉”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3、出示自学要求。

  4、学生默读课文

  5、交流。

  (1)开火车读词

  (2)填词

  医(院) 面(粉) (爆)炸 (据)说

  公(园) 水(分) (暴)躁 (居)住

  (帮助学生从字义上简单区分)

  (3)空气中的“流浪汉”是——灰尘。

  (媒体出示) 第一小节,齐读。

  (4)称它为“流浪汉”是因为它总是在空中到处游荡、乱逛。

  ①出示句子。

  ②读句。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游荡、乱逛。

  (5)因为文中的“流浪汉”有特殊含义,不是指真正的流浪汉,所以加上引号。

  (二)学第2节。

  1、默读课文,想想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板书:灰尘很小

  (1)用“——”划出说明灰尘小的句子。

  ①出示句子。

  ② 读句。

  ③出示句子。

  师:这句话主要是为了说明灰尘的小,后面的语句是对“灰尘很小”而作的补充,它用一千颗和一厘米这些具体的数字使读者读来更明确、更形象。这是说明文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我们也可以一起来试试看。

  ④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板书:灰尘的来源

  (1)师:灰尘无处不在,(板书)它的来源大致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将文中灰尘的来源按这两部分划分一下。

  (2)师:本篇文章写于七十年代,可如今随着人们的物质品质的提高,灰尘的来源也增多了,例如——

  (3)师生共议:汽车尾气 焚烧垃圾……

  3、过渡:

  那么对人类来说,灰尘是有用的,还是有害的呢?我们到下节课再来了解。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秋天》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是何其芳的一首明朗纯净的诗篇。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画面清静,悠远,朦胧。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来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审美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淡远的诗化意境,培养审美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比较、鉴赏、评价诗歌。

  【指导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素质”,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首先从感知诗歌美的情感入手,进而引导学生欣赏美的语言,想象美的图景,体验美的意境,表达美的感受,最终达到培养美的情趣的目的。

  【设计思路】

  一、诗情导入

  秋天,是一个富于诗意的季节。多少诗人因秋的到来而获得了灵感。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是豪迈的秋;“秋风秋雨愁煞人”是忧伤的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是寂廖的秋。秋天还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有清淡的神韵,深情的怀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何其芳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板书课题)

  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验美的情感

  1、学生试读,体验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3、学生在小组内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并谈谈自己读的方式。4、诗中描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漂亮的名字。

  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学生命名只要符合大致意思即可。

  5、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总结:伐木丁丁,稻谷流香,瓜果肥硕,雾冷、露清、霜白,有秋虫低鸣,有蟋蟀弹琴,有溪水清冽,这样的秋天谁人不爱,这样的秋天谁不赞美。

  三、欣赏美句,享受美境

  1、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并朗读。

  2、小组内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3、全班交流。

  意在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诗句,进一步体会诗的情感。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

  4、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还有哪些困惑?

  总结:诗人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秋写得富有神韵,富有活力。秋似乎是一个清闲的农人在享受秋日的收获,似乎是一个悠闲的渔人正撒网归来,似乎是一个清洁纯的少女正凝神静思。读此诗,身也变得轻灵,心也变得明净。

  四、构思美图,表达美语

  1、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想像每一幅图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用美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播放音乐与画面。

  2、小组交流,推荐优秀者在班内交流。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3、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总结:秋已不在作家笔下,而在同学们心中 ,因为作者的诗已经与同学们真切的感受,尽情地体验,畅快的想象融合了,我相信,同学们想象的功夫做得越充分,对作品底蕴的感受,理解就越深刻,就越能感受作者的心。

  五、比较美文,培养美趣

  1、学生朗读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景》。

  2、请你用学习《秋天》的方法,谈谈你将从哪些方面去品读这首诗。3、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意在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让学生懂得如何读诗。

  总结:诗歌,常常用音乐般的语言,传达出美的意境,表达美的情感。品诗,就应该懂得品味诗的音乐美,结构美,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这才真正掌握了读诗的方法。

  六、挑战美诗,学写美诗

  1、你曾与秋有过亲密接触吗,请用你最具感情的语言描绘你眼中的秋。2、全班交流,评选出最优秀诗篇。

  总结:秋各不相同,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体现了美,我想,这都是由于我们受到了何其芳诗歌的美的熏陶,才有了这么耐人寻味的秋天。“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在正值金秋十月,让我们走进这硕果飘香的季节,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美吧。

  秋天

  学习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有条件的话师生可以共同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设计 :

  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研读赏析: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 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③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反复诵读课文,想象瀑布动人心魄的场面,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了解黄河的胸怀、精神和气概,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壶口瀑布又是万里黄河最壮观的景象。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而来,咆哮而去。你们想不想了解那动人心魄的壮观场面。那我们就随着文中的作者到壶口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读通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交流。

  三、再读,感知

  谈读书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的感受是通过课文中的哪些词句得到的?请再读读课文。

  四、研读、感悟

  根据学情随机反馈

  l.通过研读,感受壶口瀑布那惊天动地的磅礴气势。

  (1)结合有关语句谈理解,讲感受。

  (2)点击教学软件,通过电视屏幕放映壶口瀑布奔腾咆哮的壮观景象,使学生目睹那惊心动魄的壮观场面,耳闻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3)指导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2.通过研读,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1)理解六、七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

  (2)教师介绍材料,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感情。

  在1938年9月,正当抗日战争极其艰苦、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候,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壶口,他的心骤然被奔泻的瀑布所征服,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就在这里,他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回到延安,冼星海为这首诗谱了曲,杰出的《黄河大合唱》就此诞生了。这首表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的组歌,曾响彻大河上下,它不断地鼓舞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浴血奋斗。

  (3)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教师引导:“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采,更唱出了中华民族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

  (5)说说课文为什么不以“壶口瀑布”为题,而以“黄河魂”为题?

  (6)有感情地朗读六、七自然段。

  五、延伸拓展

  l.教师: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精神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带领中华民族像长流不息的滔滔黄河,奔向美好的未来。

  2.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写下来,就是一篇读后感。

  六、布置作业

  1.展示交流你所收集到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2.积累本课的四字词语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汉字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