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21 11:24:54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范文7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范文7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白杨》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结合本单元“走进西部”的主题,本篇课文,一是要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二是要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重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难点)

  5、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三、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以遵循三个原则为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

  一是以“三为主”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为主线;二是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三是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学习边疆者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 在这样的前提下,本课的教法我主要运用诱思探究法和引疑推导法。从整体着眼,以疑为主线,读思结合,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中,教法学法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情景教学法。采用各种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品悟法。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研读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合作交流法。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出示反应戈壁滩风光的图片,课堂放给学生看。

  师:本单元我们了解了空气清鲜天空明朗的草原,今天我们再来了解充满西域风情的戈壁,请同学们欣赏图片。

  2、师:请你谈谈对戈壁滩的感受,同学们从课本中找出描写戈壁的句子读一读。

  3、师过渡:是啊,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是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但是在这茫茫的戈壁上却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植物,那是什么?

  4、生答师板书课题《白杨》,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练读,了解白杨的外形特点。

  1、师:请同学们三个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3至10自然段, 并从相关语句中画出白杨的外形特点。

  2、出示一张白杨树的图片(ppt)

  3、师:那么现在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描写白杨的相关句子。你来读一读。(体会白杨的外形美。学生小组探讨,并展示诵读,突出表现白杨外形美的词语。)

  4、师过渡:生长在贫瘠的戈壁上的白杨长得怎样?

  5、生答后,师问:生长在贫瘠的戈壁上的白杨那么值得称颂,仅仅是因为它长得美吗?直奔课文重点。

  (三) 品读,理解白杨品格特征。

  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朗读课文11和12自然段,找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并从中画出让你感受深刻的词语,并在组内交流感受。

  2、生答师出示课件: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3、师:请同学们再读第一个句子,看看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从来”什么意思:一直以来。说明直是白杨的一种(本性)所以说白杨具有什么特点?生答师板书(本性正直)去掉“从来”朗读比较,说出自己的体会。再带着自己的体会反复读,展示读。学生齐读。

  4、根据教师处理第一句的方法,让同桌合作完成第二句话的理解。(生讨论)学生通过读,抓重点词语,谈体会,作交流,再回读。师板书(体会到白杨树生命力顽强的特点)师总:内地需要白杨就在内地扎根,边疆需要白杨就在边疆扎根,真是哪儿需要去哪儿,不讲条件,不畏艰苦呀!

  5、让学生自主完成第三句的理解体会。学生自读写体会。师:这句话赞扬了白杨树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生展示师板书(坚强不屈的特点)(从不管—不管—总是这些词语中体会到)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回读这句话。

  6、师总: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风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阶,在干旱面前,白杨又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又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坚强不屈)的品格。

  7、让学生再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这三句话,展示读。师问:读这三句话应怎样读,应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读?(重读找出的重读词语,同时应带着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来读)

  8、师过渡: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确实让人很敬佩,但是爸爸仅仅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四)悟读,领会爸爸的心愿,由物及人。

  1、师:既然不仅仅是只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那爸爸为什么脸色严肃的像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呢?请同学们齐读第13自然段。

  2、师:文章运用了一个设问句做了回答,原来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3、出示课件:第十四小节,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一下,谈谈自己的看法。(生答)。 老师再引读:“他们只知道——”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

  你们知道吗?(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再引读:“他们只知道——”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把他们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学生自由回答)

  4、师小结: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学15—16小节,边读边比较一下白杨和爸爸有什么共同之处?爸爸想让孩子们知道什么?完成练习:

  出示课件:①白杨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在边疆不管遇到(饥饿、艰难),还是(寒冷、困苦),他总是那么(坚强),那么(执着),不(抛弃)也(不放弃) 。 ②大戈壁需要白杨树,白杨树就在这里扎根。 边疆需要(建设者、保卫者),(建设者、保卫者) 就在这里扎根。

  完成练习后,我再让学生回顾课文,思考:爸爸想让他们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并点评:爸爸赞美白杨树,实际也是在赞美千千万万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工作者。

  5、师问: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以前我们学习过《落花生》的一种写法,叫“借物喻人”的写法,本文就是以写白杨树来赞美新疆建设者们。然后重点讨论:

  6、师: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学生自读自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自己的见解)

  7、师总: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顽强的生活下去。同时作者用小白杨的茁壮成长,来暗示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孩子们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人。

  8、学生明白了爸爸是因为相信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材而感到欣慰,发出心底的微笑。

  9、师总:这时我想起边疆建设者中流传的一句话:“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提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板书(无私奉献)。

  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无私奉献的一批又一批边疆建设者,才有了新疆今日的繁华与荣耀。(出示图片)

  (五)总结课文,激发情感,教育学生。

  1、师:同学们,在茫茫的大戈壁到处留下白杨高大挺秀,坚强不屈的身影,使人为之感动,而在这恶劣的环境中那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为了改变边疆的落后面貌,他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更使人敬佩。在那里的两棵“小白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一定会茁壮成长。老师也相信,这儿的几十棵“小白杨”也会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材,到祖国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设祖国。

  2、师:对于象征着无私奉献精神的边疆建设者、保卫者的白杨,也大量的被人们写进文章,如矛盾的名篇《白杨礼赞》,阎维文演唱的脍炙人口的《小白杨》也经久不衰。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按笔顺描红。

  教学重点:能按笔顺描红。

  教具: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看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呀?

  2.你们觉得图上的大海美不美呀?今天我们就一块去大海边领略一下大海的风光,好吗?

  二、指导看图,练习说话

  1.谁来说说海边都有些什么?(相机出示字卡:沙滩、,贝壳、脚丫)

  沙滩:

  贝壳:

  脚丫:

  2.那么在海面上又有些什么呢?(相机出示字卡:海鸥、花)远处满载而归的渔船乖海风正慢慢地驶入海港,一片丰收的景象。(出示字卡:海风)

  3.你觉得大海美吗?为什么?

  三、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在小组里自己轻声读读这些生字词。

  2.指名读,正音。

  3.齐读,边读边想像大海的`美景。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齐读生字和新词。

  2.重点指导书写“风”、“浪”。

  3.学生按照笔顺提示在课本上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能按笔顺描红生字。体验在海边沙滩玩耍的乐趣,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

  教学重点:能按笔顺描红生字。

  教具:录音机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听写生字:沙、风。

  2.用“风、沙、贝、浪”口头组词。

  二、继续看图学文

  1.出示插图:满载而归的渔船上装满了什么?(相机出示字卡:珍珠、海带、鱼虾)

  2.请你们想一想:这时渔民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3.大海是这么的富饶,渔民是那样的高兴,在小组里再说一说这些词,体会一下渔民们的心情。

  4.当太阳落山时,渔船停靠在港湾,天空出现了什么?(相机出示:港湾、渔船、晚霞)

  5.红色的晚霞、蔚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这样的景色美吗?该作怎么说?

  6.自己读读生词,体会大海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三、诵读韵文

  1.指名读韵文,体会大海的美丽和富饶。

  2.自由练习背诵。

  3.学到这儿,大海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

  四、学习生字词,指导书写

  1.齐读生字词。

  2.学写“渔”。

  ⑴认读,按笔顺提示说笔顺。

  ⑵学生描红,注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学写“晚”。

  ⑴认读,记忆字形。

  ⑵教师范写右边的“免”。

  ⑶学生描红。

  板书:风、沙、贝、浪

  教学后记:只有少数的学生还没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不能按笔顺描红。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曾经和一群逃难者来到一个小镇上。年轻人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疲惫不堪,此时,他是多么希望能够美美的吃上一顿饱饭啊!可是,当善良的好心人递给他食物时,年轻人却坚持先劳动再吃饭。二十年后,这个年轻人住进了豪华的别墅,拥有让所有美国人乃至全世界都为之羡慕的财富!他就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

  师: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

  生提疑问。

  师: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疑问,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哈默年轻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体会深刻的道理!

  宣布上课

  一、导入:

  同学们,学过第五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父亲?(诚实、守信),是呀,这位父亲让我们知道了:诚实、守信就是财富;学过第六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怎样(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父亲?这位父亲始终认为: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做人的万年牢。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尊严》,或许我们会收获更多。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说一说,怎么理解尊严

  课件出示:字典中对尊的解释1、地位或辈分高;2、敬重;3、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4、量词;

  尊严是对人的身份、地位等的认同,也就是权利被尊重。

  下面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

  检查初读情况。

  1.师:谁愿意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讲了一件什么事?

  侧重指导学生按照顺序说明白。

  2.创设情境,感受饥饿、困乏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老师再考考你!

  出示词语: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狼吞虎咽

  指生读,齐读。

  出示课件变换:你发现了什么?

  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

  脸色苍白

  骨瘦如柴

  狼吞虎咽

  这是对逃难人外貌的描写。

  师:现在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到句子当中去。

  课件出示:

  外貌: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吃相: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师:从描写逃难人和年轻人的外貌和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劳顿奔波,让所有的逃难人身体虚弱、饥饿不堪、急需食物充饥。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2—5自然段,感知哈默维护尊严的言行。

  1.抓住“例外”引入自读。

  师:同学们,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同样的狼吞虎咽,却有着很多的不同,不同在哪?年轻人并没有直接接受食物,而是选择了先干活,后吃食物。

  让学生默读课文2—5自然段,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再结合哈默说话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2.学生自读。(教师相机指导)

  3.交流、讨论。

  师:一共有几次?谁愿意来说说第一次对话在课文的哪一部分并读出来。

  指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中的第一次对话。

  (二)分析第一次对话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次对话,想一想,这个年轻人给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用笔在书中画一画。

  学生自由读课文,再书中画出来。

  师:谁愿意说一说?

  重点指导:

  1、抓住“仰起头”这个动作,体会哈默的真诚、有礼貌;他不卑不亢,和杰克逊大叔平等的对话,不因为自己是逃难者就瞧不起自己……

  2、感受年轻人尽管饥饿,但他的态度很坚定,吃饭必须做活儿。

  3、我认为他是一个不愿意占别人便宜,不是不劳而获的人。

  师:那年轻人说话时应是什么样的语气?同桌之间互相练读。

  指导朗读,表现出哈默态度真诚……

  学生同桌互读,小组分角色朗读。(联系杰克逊大叔内心想法,感知哈默的“例外”)

  当年轻人听到杰克逊大叔告诉他没有活需要做时,年轻人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第二、三次对话。在这两次对话中,年轻人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师:范读年轻人说的话,三个"不"字加重语气。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把双重否定句换个说法。体会年轻人坚定的语气,是非常讲原则的人。

  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学生同桌练读,分角色读。(师读年轻人,学生来读杰克逊大叔。)

  师:杰克逊大叔为了能让年轻人早点吃上早饭,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可是,年轻人接受了吗?哪一组愿意汇报第三次对话。

  结合学生回答指导学生从“站起来说”这个动作,体会哈默的心情。(如:高兴、迫切……)

  ③练习朗读,表现哈默的心情。

  (联系杰克逊大叔的想法和赞赏的神情,初步体会哈默“例外”──维护尊严的言行的意义。)

  师:同学么,捶背是个多么简单的动作呀!但是这个年轻人是怎么做得?

  生读相关句子,体会:尽管这是镇长安慰他才安排给他的,而且又是简单的'工作,但他一点也没有应付,而是极其认真的对待。

  师:这时,在你的心目中,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结合学生回答,让学生自己到黑板上板书。

  如:有志气、自强不息、自强、有原则……

  师补充省略号。

  师:那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学生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师:杰克逊大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通过哪个词语感受到的(高兴的语气读,因为他很惬意)?

  四、咀嚼“尊严”行感受“尊严”品

  1.思考:同样的“狼吞虎咽”,哈默吃着食物时的感觉和其他逃难人一样吗?

  2.同桌互议。

  师:同样是饥寒交迫、饥饿至极,前者连一句感谢的话都顾不得说就狼吞虎咽;同样是狼吞虎咽,年轻人仍不忘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所以他才吃得那样心安理得,吃得那样有坦然,那样有尊严。

  师:正是由于年轻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

  生:齐读:"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结合板书,让学生体会富翁的含义。虽然这个年轻人现在什么都没有,但他有尊严,他会成为富翁的!他诚实劳动,讲究做人的原则,自立自强必将决定他拥有一切。他现在是精神上的富翁,因为他具有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超凡的人格力量,这必将也会使他成为金钱和物质上的富翁。)

  五、拓展延伸:

  1.师:正如杰克逊大叔所言,这个人真的成为了一个让全美国人乃至全世界羡慕的财富,成为石油大王。你认为哈默有尊严跟他后来成为石油大王有联系吗?为什么有尊严就一定能成功?

  结合学生回答,让学生明确:尊严不仅是一种人格,更是一种坚强的毅力,而这些正是保证克服困难所必须的。

  2.你觉得对于你来说,怎么做就是为自己赢得尊严?

  六、总结课文:

  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也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坚持做人的原则,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但是,同学们,尊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面子,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尊心,一种责任感,是一种不依附于他人自立于人世的奋斗精神。现在我们的陈校长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朴园发展,你我的责任。我们与朴园共同成长。我想:如果我们好好学习,做到“立责于心,履责于行”,自觉地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这就是责任感,这就是尊严。我想,只要我们这么做了,我们不仅个个都是朴园的主人,我们也会是杰克逊大叔所说的富翁。

  七、作业:

  1.熟读课文,继续品读文中对年轻人的描写,并背诵杰克逊大叔对哈默的评价。

  2.有兴趣的同学可继续搜集一些关于哈默的资料。

  板书设计:7、尊严

  人格、毅力(自立讲原则自强自尊)

  成功

  努力

  《尊严》教后反思

  《尊严》一课主要讲述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的故事。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我认真地钻研了教材,把握了课文的重难点,大量搜集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在借鉴他人备课的基础上,我把寻求具体研读课文的切入点放在让学生品读分析狼吞虎咽的不同上!然后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接触。

  一是落实了词语的教学。出示“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等词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二是培养了学生朗读能力。文中的对话内容较多,我让学生画出杰克逊大叔与哈默的对话,采取自由读、分角色读、师生读等方式指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是理解重点句子,突破教学重难点。如紧扣文中重点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请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但从整堂课得教学效果来看,只是我个人完成了预设的教学流程,但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离学生应该达到的认知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最直接的表现有两个:

  一是学生参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整堂课气氛有点沉闷,大有我一人唱独角戏的感觉。

  二是大多数学生对于“吃完后再干”和“干完后再吃”到底有什么不同体会不深,还没能体会到“白给的食物就是施舍,而施舍的食物吃起来就没有尊严”。

  三是学生的回答既没有激情四射,更没有铿锵有力,让我觉得学生内心的感情世界不丰富。

  我想,我作为教师,主导作用没发挥好。结合学生的表现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我感觉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再努力:

  一是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平时的语文课上不仅要多练,更要引导学生发言

  的深度和广度,而不是答案的泛泛。

  二是加强对朗读的指导。把朗读真得置身于情感的激发中,让学生因情而读,而不是因读而情。

  三是让学生学会放松。平时的表现再好,临场慌乱,语言表达缺乏勇气或词不达意是学习语文的大忌。这节课,可能本身我的紧张情绪影响了学生,以至于学生比我更紧张。在事后的一篇日记中,班里有近十名学生说到这节课让他们很紧张,不敢发言等等。为此我也深深体会到学生的内心,他们也紧张。我想,这都是我的责任,是我课上得功夫还不深,没能把课堂气氛调动起来。

  但是我想,学完本课,学生们还是很受感动的,对尊严有了初步的体会。我想,我还应结合本节课的不足,扎根于教材,备好课,上好课,真正把教材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依托,把学生引到更为广阔的语文世界中,让学生读更多的文章,在多读中,在交流中开阔视野,增强积淀。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一些普通的几何图形,不同的人看到它,会有不同的理解。由图形你会想到什么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从你的视觉去感受它,描述它,或者把对几个图形的联想组成一个小故事。

  表达提示

  ⒈可以选择一个也可以选择几个。

  ⒉把你想象的'故事写具体。

  ⒊可以模仿童话或寓言的写法,写出点启示。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

  习作指导

  一、选材指导:

  表达要求选择自己善长的角度,不要毫无意义的乱想乱写。

  二、写法指导:

  不论写什么都应该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特别是要好好写一写感受最深的地方,从这件事悟出一个什么道理、得到哪些启示。同时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先说一说,再动笔写。

  四、要充分运用生活积累,把所选的景物的独特之处写出来。

  五、互评草稿,受到启示。

  六、修改草稿,再读。

  七、征求同学的修改意见后,抄在作文上。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大潮壮观的语句,交流研讨。再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去体会。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潮的壮

  教学难点:了解大潮的成因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播放大潮来时的壮观场面。

  2。:多么奇特的景观啊,这节课,让我们走进钱塘江,一起来感受大潮的成因吧!

  二、走进钱塘江,感受大潮的壮观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7自然段。

  2。技影出示自学提示: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潮水的特点的?(形态、声音)

  (2)课文怎样写大潮的声音、形态的变化?

  ①指名读课文第3,5、6自然段。

  ②出示句子:出示自制课件

  潮头像一道白虹,白花簇簇,喷雪滚玉;又如咆哮的银龙,以排山倒海之浪涛的轰响越来越大,开初如林涛滚滚,接着便似虎啸狮吼,

  a。学生反复朗读这两句话,说说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由远及近)

  b。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大潮来时,情景十分壮观)

  c。这两处描写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斗

  (比喻。作者这些有色有声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感到响声越来越大。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越猛)

  三、探究大潮的成因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7~11自然段。

  2。讨论:这样独有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

  (1)指名读课文第9、10自然段,勾画出有关语句。

  (2)播放钱塘江潮头飞扬的图片。

  (3)学生结合课前有关资料讨论、交流。

  ①是因为地球、太阳和月亮之间相互有吸引力,地球上的海水就会被

  ②是因为钱塘江人口处,江身小,江口大,像只大喇叭。

  因为有这样独特的条件,所以形成了这样独有的奇观,所以称大潮为…。

  四、全文

  1。播放钱塘江大潮来时的壮观画面。

  2。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先写大潮的壮观,再写大潮的成因呢?

  3。技影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进行观潮"现场直播。。

  五、课堂

  学完了课文,把自己的收获一下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唐代诗人孟浩然南下吴越,一路观光游览,曾在建德江停舟过夜时写下了一首久诵不衰的绝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当时,诗人远离家乡,在外漂泊,自然会有些离愁别绪,那“新愁”又指的是什么呢?原来,这跟他以前的一段经历有关。

  孟浩然曾经奔赴京城,想得到朝廷的重用,也好施展平生抱负。他经大诗人王维的举荐,受到了唐玄宗的召见。在唐玄宗面前,孟浩然一展所学,朗诵了几首自己十分得意的诗。哪知唐玄宗听着听着,突然变了脸色……

  原来,孟浩然的诗中出现了“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句子,意思是说我没有什么才能,英明的`君主弃置不用;我身体多病,老朋友也一个个疏远了。这岂不是在抱怨皇帝吗?唐玄宗很生气地说:“我没有弃你,是你自己不争气,没有上进心罢了!”这样,孟浩然求官不成,还碰了一鼻子灰,因吟诗闯了祸,被唐玄宗逐出了京城长安。

  孟浩然只好离开长安,南下吴越游玩。在这样的心情之下,他哪里会有心思去欣赏秀丽的风景呢?想想自己满腹才学,却前程无望,而今又作客他乡,怎能不平添一些“新愁”呢?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小鸟儿掠过明净的窗前,树枝上传来吱吱的鸟叫声。一个六岁的小孩子,睁着眼睛,乖乖地躺在床上。

  “爱因斯坦,你好吗?”父亲希尔曼走进房里来了。

  “医生说我还不能起床呢。”

  “嗯,再忍耐一些时候吧!我给你带来了很好玩的礼物。”

  父亲从口袋里拿出来的是一个罗盘。在银色的小盒子里面,磁针微微颤动着。

  “嘿,真奇怪的表呀。……两支针连成一直线!”爱因斯坦由床上坐了起来。

  “这不是表,这叫罗盘。”

  “罗盘?”

  “是的。表是用来计时的,而有了这个东西,你就可以知道方位。来,仔细看看。”

  父亲拿起罗盘,晃了几下。尽管银色小盒子摆动得很厉害,可是里面的针还是不动。其实,说得准确些,盒子一动,针也会随着微微颤动,但它停止后,仍指向一定的方位。

  “就像这样,不管怎样摇动,磁针老是指着壁炉那个方向。这个磁针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

  “磁针为什么会指向北方呢?”

  “这是因为我们所住的地球,有一种磁力,这种磁力便将磁针引向北方了。”

  “这种磁力到底是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呢?”

  “可以说,整个地球都有。”

  爱因斯坦很诧异地又看看磁针,默不做声地想着,然后躺在床上,不再开口了。看不见,听不到的东西,居然支配着这个世界呢!这是多么神秘!

  爱因斯坦就像追忆着甜蜜的梦境一样,幻想着能引动那小针的力量。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强烈震撼。

  “爱因斯坦真是一个古怪的孩子。”从病房走出来,希尔曼对他的妻子宝利妮(ní)说:“我想,他在病后一定很无聊,便带了一个罗盘给他玩,哪知他看后却默不做声地想心思……”

  “是啊。这个孩子过了周岁还不会说话,好不容易学会了说话,又是那样的沉默寡(guǎ)言。我生怕他会是个白痴呢。”

  “不,不,他不是白痴。不过,的确有一点古怪。他从来不跟别的孩子去做淘气的事,只喜欢用纸板搭各种各样的房子……”

  “真的……不过,这也许就是天才吧。说不定将来这个孩子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呢!”

  爱因斯坦的母亲万万没有想到,她这句脱口而出的玩笑话日后竟成为灵验的预言。

  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地方,在绿波荡漾的多瑙河上游,有一个叫乌尔姆的小镇。1879年3月14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就诞生在乌尔姆镇的'一个商人家里。

  但是,爱因斯坦的一家人,在他出生后不到一年,就离开乌尔姆,搬到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去了。所以,爱因斯坦对这个古城一点印象也没有。到他懂事以后,他都是住在慕尼黑郊外,有大院子和很多树木围绕着的乡间房子里。

  爱因斯坦的家庭是安宁而幸福的。父亲希尔曼天性乐观,经营着电器工厂,由于业务进展顺利,生活过得很丰裕。可是,希尔曼一点也没有只赚钱、不问其他的市侩(kuài)气。

  母亲宝利妮富有教养,弹得一手好钢琴。爱因斯坦6岁起,就在母亲用重金专门为他请来的小提琴教师手下,开始学拉小提琴。

  他家附近的郊外地带,有一片广大的绿野。爱因斯坦常常在这个草原上玩耍,并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小孩是富有想像力的。不过,给爱因斯坦的想像力加上翅膀的,要算是他的叔叔雅哥布。

  “叔叔,代数是什么?”有一天,爱因斯坦不知从哪儿听来“代数”这个名词,就去问叔叔。

  叔叔微笑着答道:“代数这个东西,可以说是懒鬼的算术了。凡是不知道的东西,都把它叫做X,然后来找这个X。”

  多么奇妙的游戏!这就是使爱因斯坦跳进知识大海的跳板。爱因斯坦从叔叔那儿学到了初步代数后,就一天到晚热衷于寻找X和Y了。

  “这个孩子真怪。他似乎觉得数学比任何冒险小说都有趣。”叔叔也感到很意外。

  爱因斯坦从三个大人那里,接受三方面的影响:父亲希尔曼教他如何欣赏文学;母亲宝利妮带他进入美丽的音乐世界;而替他打开科学的殿堂之门的,就是叔叔雅哥布。文学、音乐和科学——这三样东西,后来成为塑造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伟大人格的三个支柱。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匆匆》教案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