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27 07:34:3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10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说

  足球迷爸爸明明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奶奶爱看的京剧,这是爸爸的孝道;奶奶放弃自己喜欢看的京剧,换成了足球频道,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这是老人的慈爱;看见妈妈的疲劳,我们都提议关掉球赛,让妈妈听音乐看舞蹈,这既有奶奶的慈祥,又有爸爸的关切,当然,也有“我”从父母那儿学来的孝道。

  这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精彩处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感慨万千。作者以“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首尾呼应;整首诗也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奇妙——放弃自己爱看的电视节目,换成别人爱看的频道。最后,作者巧妙地抛给读者一个问题,引起读者思考——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样什么东西?

  教学目标

  1、认识“会”、“洗”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德育目标

  形成尊老爱幼的好风尚。

  美育目标

  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随堂笔记

  一、猜谜揭题、引入新课、

  1、猜谜语

  2、谈话:电视这么有趣,我们都爱看,你们谁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爱看什么电视节目?

  3、唉,爸爸妈妈爱看这个,奶奶爱看那个,我却爱看动画片,这可怎么办?别急,我们先去东东家看看,他们家是怎么看电视的?

  4、出示课题。

  二、读文思考、感悟体会。

  1、自由拼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课文中把生字划下来,多读几遍;

  3、数数课文共有几个小节,编上序号;

  4、指名读儿歌,

  5、认读生字卡片;

  6、你最爱读哪一段,请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7、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8、齐读课文

  (1)“我”家看电视奇妙在哪里?他们不爱看喜欢的电视节目,是真的不爱看吗?

  (2)理解最后一小节: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啥秘密呢?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说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

  2、说父母喜欢看的电视节目。

  1、借助拼音自由读短文;

  2、由轻声读,画出生字词;

  3、同桌互相读;

  4、指名读课文;

  5、评价,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培养说话能力

  激发兴趣

  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6、展示读;

  7、小组合作谈体会。

  8、推举代表发言

  9、在文中找出证明观点的语句。

  10、感悟,用“因为……所以……”造句,联系自己家的情况,用“因为……所以……”造句。

  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发展语言能力

  练习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观察家里人喜欢看什么电视,你今后准备怎么做?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识记生字,指导写字。

  1、好记的:

  爸:上半部写的扁窄,下半部不能太大;

  全:“人”要把下面的“王”包住;

  关:“天”的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

  完:““的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在竖中线上起笔。

  2、难字记忆

  写:注意下边的笔顺,第二笔从竖中线起笔,横中线折出;

  家:上窄下宽,下边的三撇渐序渐长

  1、独立写字;

  2、评议,再练写,争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1、指名读短文;

  2、开火车读文中生字。

  3、齐读要求会写的字;

  4、组合作分析字型;

  巩固知识

  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5、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6、看老师范写,抓住关键笔画,在田字格里定位;

  7、独立写字;

  8、评议,再练写,争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培养和提高写字能力

  练习设计

  1、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全家人谈体会。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品味文中描写原野景色的句子,体会春天到来时人们的欣喜之情。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你喜欢春天吗?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去寻找春天的踪迹,共同领略著名女作家萧红笔下的春天的原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朗读的情况。

  3.默读课文,读后汇报: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还有哪些问题。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2.交流学习结果,读准下列生字并组词:

  胀、欣、籽、鸦、棉、粪、觅、巷、咩、坎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的?

  3.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请找出来,可以查阅字典、词典或其他工具书,也可以仔

  细读读相关语句琢磨琢磨,还可以和同学、老师讨论交流。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朗读课文,校正读音。

  四、作业:带着自己的理解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春,预示着生机,预示着活力。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三月的原野,来感受北国的春天。(板书课题)

  二、理解感悟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北国的春天到来了。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初春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读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说一说。

  三、交流阅读体验

  (1)从小草的描写感受到春来了[课件出示语句]“三月的原野已经绿了……妈妈惊喜地说:‘那一定是向阳的地方!’”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到了什么。抓住“透出”“转折”“欣幸”等词语感受小草表现出的顽强的生命力。从孩子和母亲对话里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引导学生体会人们尤其是孩子的那份惊喜,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从对小草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严冬悄然退去,春意已近。我们仿佛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声。春天给土地、植物、动物、人类都带来了希望。文中哪些景物也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感受?

  (2)“抢根菜的白色的……日子一寸一寸的都有意思”。

  理解“天气一天暖似一天……”这句话,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师生交流。从河冰发了、苦闷而又奔放的流,乌鸦觅食,飞舞的杨花等,我们看到了生命,看到了希望,也仿佛看到了从大地下涌出的勃勃生机,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

  作者对初春田野上的景物进行了仔细的观察才把景物写得如此生动、具体。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呢?

  你看,有动态的:羊羔的叫声,河冰在流,乌鸦、杨花在飞;有静态的:小草、蒲公英;有颜色:绿色的小草,白色的抢根菜籽儿,变黄的榆树;还有石子打船的声音。

  真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3)指导鉴赏、背诵课文。

  四、激发观察兴趣,寻找身边的春天

  1.师: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春天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你睁开发现的眼睛,带着一颗细腻的'心去观察,去体会,那么在校园,在公园,在山林,在路边,甚至在自家的周围……你都会发现春天的踪迹:一阵春风、一场春雨、一棵小草、一个嫩芽、一朵小花、一个风筝、一只蝴蝶、一条小虫,等等。从这些,你都会感受到阳气升了,春天来了,以及春天里人们所特有的勃勃生气。

  2.作业:寻找春天,注意事物的特点。

  第三课时

  一、全班交流,练习口语表达

  1.师:读了《三月的原野》这篇文章,不禁会使人赞叹:好一派生机呀!在寻找了春天之后,或许你从心底里萌发出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感慨,或许你这才真正理解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或许你还想了很远很远……来,展开你的想象,发出你的感慨,说出你对春天的认识吧。

  2.学生说自己寻找到的春天,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之间也可以提出疑问或建议。

  二、尝试拓展阅读,积累语言

  推荐拓展阅读:朱自清的散文《春》。课后搜集、阅读与春天有关的文章、诗歌、谚语等,并进行交流。把自己的感受记在本子上,也可以写一篇观察日记。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脑勺、熬过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4、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教具:

  投影片

  教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脑勺、熬过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

  重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

  教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

  穷人

  2、你了解穷人吗?他们的生活怎样?(引导学生简单地说说周围的穷人)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穷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

  A、出示b、自由读c、指名读d、齐读

  3、读完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读一读。

  4、你明白了什么?

  三、精读领悟。

  1、默读课文。

  思考:文中的.穷人有哪些?

  2、相机板书:

  桑娜、渔夫、西蒙

  3、速读课文。

  画出可以看出穷人贫穷的句子,仔细地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

  4、自渎思考。

  5、小组交流。

  (交流所话句子及感受;一人说,其余人听,然后补充)

  6、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读读所话句子,

  教案《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4》,

  读中体会,然后再交流。最后朗读领悟、提高、巩固。

  四、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

  3、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重难点:

  从人物的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教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探究深读。

  1、师生小结课文主要内容,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穷人》这一课讲的是……这节课将重点研究桑娜和渔夫的语言、心理、行为,体味他们的个性特点)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填空:

  西蒙

  ()的桑娜

  渔夫

  要求:

  1)、任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

  2)、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填,也可以自己

  想,可以填一点,当然欢迎填几点

  3、找合作伙伴交流

  4、集体交流。

  二、重点研读随机点拨。

  师: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作家,他写的文章都有十分精妙的语句,请大家重点研究“桑娜把孩子抱回家,渔夫回来这部分内容”

  1、找一找最值得研究的词语、句子,甚至标点。可以自己研究;可以找合作伙伴研究。

  2、研读交流:

  (1)出示:“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重点语段(2)交流“桑娜的矛盾心情”

  (3)朗读体会。

  (1)出示:“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重点词语(2)交流对“熬”字的理解和感悟。

  (3)朗读体会。

  (1)出示:“我嘛……缝缝补补……风喉的这么凶……”

  重要标点(2)交流对省略号的用法的体会。

  (3)朗读体会。

  ……;……

  3、分角色朗读。

  三、质疑研读感悟品质。

  1、提出几个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与同学交流。

  2、讨论填空:

  西蒙

  ()的桑娜

  渔夫

  (要求:括号中填入的词语,可以概扩三个人所具有的品质。)

  3、读一读最让你动感情的句子,与同学交流读后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4.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地域广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有一处令人向往的湖泊——镜泊湖,被誉为“北方的西湖”。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准泊(pō)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要把这个美丽的湖泊命名为“镜泊湖”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原因。读课文时要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读书的姿势。

  3.围绕问题,组织课堂交流。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说法:

  (1)传说镜泊湖是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变成的。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指导读准“消灾弭(mǐ)祸(hu)”“天庭(tíng)”;理解词语“消灾弭祸”。

  (2)镜泊湖湖面水平如镜。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读准字音“倒(dào)”理解词语“耸峙”。

  三、再读课文,聚焦形象

  1.导语:“镜泊湖”一个名字就那样神奇,镜泊湖的景色就更加神奇美妙了,课文上说镜泊湖的景色是——奇观。

  齐读:奇观。理解“奇观”的意思。

  2.镜泊湖奇观到底奇在何处呢?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在课文中做好标记。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标记。

  4.组织课堂交流,一般学生会有这样几种观点:

  (1)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

  (2)奇在吊水楼瀑布。

  (3)奇在地下森林。

  四、精读课文,想象品味

  1.分组研读,协作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自愿组织学习小组,研究镜泊湖景色的神奇之处。要求学生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想想从什么地方可以发现神奇,为什么?教师巡回指导,随机参与学生的讨论。

  2.课堂交流,汇报成果。

  学生按小组汇报研读讨论成果,教师随机进行提高性指导,发挥主导作用。估计学生的汇报会这样进行:

  (1)认为“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的学生会认为峰峦绮丽多变,“峰峦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很神奇。同时会选择朗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峰峦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的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奇观,画一画镜泊湖的风光图,同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认为“奇在吊水楼瀑布”的学生会认为吊水楼瀑布“溅起千朵银花”“势如千军万马”很神奇。同时会选择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的第四句话:“本来清澈的湖水……形成鲜明的对照。”

  ——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万斛”的意思;播放瀑布的响声,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瀑布的样子和气势;配上瀑布录像,音画合成,指导感情朗读。

  (3)认为“奇在地下森林”的学生会认为“火山口似乎要吞没一切”和“林木却欣欣向荣”很神奇。同时会选择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朗读。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深约100米”想象火山口的“黝黑”,想象林木的'欣欣向荣;指导感情朗读。

  3.诵读积累,比较发现。

  (l)学生自主选择诵读表现镜泊湖奇观的有关句子,积累语言和表象。

  (2)比较这三处奇观有什么不同之处。(湖边峰峦和地下森林的静态与吊水楼瀑布的动态)

  五、细读课文,质疑探究

  1.导语:学到这里,镜泊湖奇观已经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关于镜泊湖奇观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学生质疑,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l)在火山口,怎么会有地下森林?

  (2)吊水楼瀑布为什么不会结冰?

  (3)镜泊湖和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4)关于镜泊湖,怎么会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3.教师引导: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仔细地读书,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的;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推想解决的。让学生给所提的问题分类:可以通过读书解决的,学生自己仔细读书;需要通过推想才能解决的,先自己推想,后进行讨论。

  六、总结全文

  l.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这篇课文先写了镜泊湖的传说和形成原因,然后重点描写了“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的镜泊湖景色、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表现了祖国河山的壮美和大自然的神奇。

  七、拓展延伸

  交流、展示你所搜集到的有关镜泊湖的资料。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学生搜集、查阅有关镜泊湖的材料,可阅读书刊,也可网上浏览。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交流等形式学习课文。教师从课题引入新课,围绕镜泊湖奇观“奇”在何处,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和体会,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祖国山河的壮丽。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培养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能力目标

  ⑴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⑵学习用列举数字、举例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学习“垂直、捕获、宽敞、倾斜、适应、比较、胎生、哺乳动物”等词。

  二、教学重点

  学习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

  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四、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大门中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和虾将军发生了争吵,虾将军说出了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就游回去了。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吗?相信学完了《鲸》这篇课文,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交流有关“鲸”的资料。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通过读书、看报、上网等途径查阅有关“鲸”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告诉大家?(出示课件后,生生交流)

  (三)指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是怎样介绍鲸的,你们想知道吗?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朗读课文。老师给大家提几点读书的建议:

  课件出示要求:

  ⑴把生字的字音读准。

  ⑵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⑶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⑷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

  (学生自读自悟,分组学习)

  (四)学习第1自然段

  读了课文,你们说鲸大吗?那么鲸到底有多大呢?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课文吧。

  1、速读第1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

  2、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⑴和大象比,比大象大得多。(出示课件:与大象比较)

  ⑵大的有16万公斤重,小的有20xx公斤重。(出示课件)

  大的有16万公斤重,小的有20xx公斤重。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是太大了!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3、指读有表示鲸很大数字的句子。然后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指读。(一头4万多公斤重的鲸,17米长,一条舌头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出示课件)

  4、你还能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

  ⑴举起手摸不到上腭。⑵四人在嘴里看书,很宽敞。(出示课件)

  5、鲸真的很大!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五)学习第2自然段

  师:鲸生活在海洋里,长得又像鱼,许多人都叫它鲸鱼。它是属于鱼类吗?

  1、自由读第2自然段,画出写鲸是怎样进化的语句。

  2、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3、指名汇报,你是从哪儿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出示课件帮助体会)

  (六)学习第3自然段

  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鲸分为两类:须鲸,没有牙齿;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七)学习第4——7自然段

  师: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

  1、默读第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吃食、呼吸、睡觉、生长)

  2、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读一读,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3、鲸在睡觉和生长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哪位同学愿意把你读文后的体会说给大家听听?(请生回答)

  (八)创设情境,理解重点,学习写作方法。

  1、学完了课文,我们已经详细了解了鲸各方面的特点,收获实在不小。回头再想想刚才老师讲的那个故事,谁能说说虾将军不让鲸参加比赛的原因是什么吗?

  2、作者为了让我们能详细地了解鲸的特点,在介绍鲸时采用了不少方法。你能说说哪些写作方法值得你学习吗?(生谈体会)

  (九)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的介绍,画出鲸呼吸和睡觉时的样子。

  2、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22鲸

  形态:大重长

  哺乳动物:形状像鱼

  特须鲸

  种类

  点齿鲸

  吃食

  生活习性呼吸

  睡觉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今天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题目叫《院子里的悄悄话》。你能根据课前预习提出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梳理,总结出以下几个问题:

  1.谁和谁在说悄悄话?

  2.它们的悄悄话实际指什么?

  3.它们说了哪些悄悄话呢?

  下面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思考:老槐树和小槐树说了哪些悄悄话?

  2。再读课文,扫清学习障碍。

  3.检查效果,师生议答。

  (1)指读课文。(正音)

  (2)引导学生对老槐树与小槐树谈话的内容加以简单总结。

  三、精读课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1.提供阅读提示,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1)年轮是什么?树冠是什么?

  (2)年轮和树冠有什么作用?

  2.学生根据提示自主阅读。

  (养成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小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4.全班交流,探究学习。

  (1)联系课文内容说出什么是“年轮”、“树冠”。

  ①引导学生动笔画出树龄七年的年轮,体会年轮的形成过程。

  (画图演示,加深认识。)

  ②多媒体出示大树图,让学生指出树冠部分。

  (2)引导学生理解“年轮”的作用。

  ①联系语言文字说出年轮的作用。

  ②出示多媒体课件,树木的年轮,学生辨别方向、气候。

  (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年轮作用的认识,形成认识事物的'能力。)

  (3)启发学生理解“树冠”的作用。

  ①用书上的语言说出树冠的作用。

  ②多媒体展示树冠图,让学生辨别方向。

  ③着重强调修剪后的树冠不能指示方向。

  5.引导学生认识到小槐树是个善于观察、爱提问题、聪明好学的好孩子。

  (适时进行思想教育,学生接受得自然,起到滋物无声的作用。)

  6.指导朗读。

  四、结合板书,全课总结。

  五、课堂练习。

  请你运用童话故事的方法给同学们讲一个科普知识。

  六、实验活动。

  去野外观察,发现大自然中更多的奇妙现象,再查阅资料,探寻其中的奥妙。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自读自悟,知道"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从中感悟"我"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读书收获(能拟出小标题更好)

  1.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1)武松打虎,百听不厌;

  (2)盼望长大,能读《水浒传》;

  (3)答应买书,破涕为笑;

  (4)买来新书,爱不释手;

  (5)细读《水浒传》 ,无比喜悦;

  (6)成绩提高,读书有益。

  2.小结: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作者就是这样写了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脉络非常清楚。

  3.质疑释疑。

  二、引导精读,自读自悟

  1.那么"我"究竟是怎么读《水浒传》的呢?请找到相关的自然段,读一读。

  2.重点学习第4,5自然段。

  (1)指名读。

  (2)回答,‘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

  (3 )课件出示语句,品读感悟:

  ①尽管有些字还不认识,有些内容还不理解,我仍然津、津有昧地看下去。

  (从中感悟到作者非常喜欢《水浒传》这本书)

  ②早上在晨曦中看,晚上在煤油灯下看,放学回来的路上,还坐在草地上看个没完。 师生配合读这句话,学生谈体会。(作者不分时间、不分地点,抓紧一切时间看,说明沉迷其中,对《水浒传》的达到痴迷的程度)

  3这一段,我反复读了好几遍。,

  从"反复"一词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读的次数多,读得细致)

  (4)把这些语句反复读一读,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

  三、引导质疑,感悟表达方法

  1、结合课题,引导质疑。

  课题是:童年读《水浒传》那么课文只写第4,5两个自然段的内容不就行了吗?课文的第1、2,3,6自然段与中 t关吗?

  2、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3.教师小结: 摞文通过写童年的"我"读(水浒传》的情形,表达了"我"对这部书的喜爱之情。从文章的每个自然段都能体会 安丁才《水浒传》的喜爱。第1,2自然段是"我"爱上《水浒传》的前因;第3自然段写了"我"为《水浒传》而哭笑,喜爱之情溢于言表;第6自然段是"我"读《水浒传》后的好处,交代了"我"爱读《水浒传》的后果。文章围绕中 浑然一体,所以少了哪一段,都不完美。

  作者用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描写,来反映"我"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这种表达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延伸

  1.爱读书吧!读书会让我们受益无穷。请大家课外读一读《水浒传》这一名著。

  2.童年的你读过哪些文学书?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25童年读《水浒传》

  武松打虎,百听不厌;

  盼望长大,能读《水浒传》;

  答应买书,破涕为笑;

  买来新书,爱不释手;

  细读《水浒传》 ,无比喜悦;

  成绩提高,读书有益。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9个词语。认识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义内容,知道王二小是为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的小英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讲儿童团小英雄的课文。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团吗?老师告诉你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的少年儿童的组织,叫儿童团。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叫儿童团员。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二、范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拼读音节,自由读课文。

  提要求:现在请你一边看图,一边读旁边的文字,不认识的字自己拼读音节,凭借拼音初步读懂课文。

  画出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检查初读情况。

  l.从读生字新词。

  2.分段朗读课文。

  3.小组交流: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什么。

  五、图文结合,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班内交流:我知道了什么?

  (1)王二小是儿童团员。

  (2)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2.理解词语:

  常常、放哨、一边……一边……

  (常常:经常、总是、不止一次的意思。放哨:站岗或巡逻,在本课指监视敌情,及时向八路军和乡亲们报告消息。一边……一边……:两件事同时做,这里指王二小同时又放牛又放哨,这么做既不耽误放牛,又可借放牛做掩护,帮助八路军放哨。)

  3.观察第一幅图。(王二小正在山坡上一边放牛,一边放哨。)

  4.教师小结:

  文章第一段是讲第一幅图的内容的,共有两句话,讲儿童团员王二小一边放牛,一边放哨。

  5.指导朗读。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放哨。要读出赞扬的语气。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帮助八路军站岗放哨。

  二、图文对照,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投影片)。仔细观察,了解第二幅图的.内容。

  提示:图上都有些什么人?(敌人,日本鬼子。)他们来干什么?(“扫荡”)他们要王二小干什么?(带路。)从图上能看出敌人的表情怎样?(很凶狠)。

  (2)找出讲第二幅图内容的句子,指名读,自由读。

  (3)理解课文。

  提问:这段共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敌人为什么叫王二小带路?(①敌人走到山口迷了路。②敌人以为王二小是个放牛娃而不知道他正给八路军放哨。)

  理解词语:扫荡、山口

  扫荡:抗日战争时期,敌人派兵到他们认为有八路军的地方去打八路军。实际上常常借此机会杀害老百姓,抢东西,烧房子,无怨不作。给“扫荡”加了引号,指明这是引用敌人的话。山口:出入山经过的地方。

  (4)小结:第二个自然段讲第二幅图的内容,共有两句话,讲敌人“扫荡”迷了路,指明王二小带路。

  (5)指导朗读。注意读准“有一天”的“一”滚“yì”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观察第三幅图。

  提示:①这幅图上画了些什么?画的是哪句话的场面?(图上有敌人拔刀的凶狠样子和王二小大声喊话的形象,画的是“突然,四面八万响起了枪声”那句话的场面。)

  ②敌人听到四面八万响起的枪声,他们怎么做的?(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王二小。)

  (2)找出与第三幅图相关的段落(第三、四自然段),让学生自由读。

  (3)熟读理解第三、四段课文。

  着重提示,理解如下几个问题。

  ①第三段讲了什么?(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埋伏圈。)

  ②哪个词语最能体现王二小机智勇敢的精神?

  “装着顺从”:“顺从”是听从的意思,装着顺从是假装听从,为了让敌人相信自己,这样才能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消灭掉。这个重点词语体现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精神。

  ③“埋伏圈”:指周围有八路军埋伏的一块地方。

  ④“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是八路军放枪的声音,是说周围都是八路军,敌人被包围了。

  ⑤“上了当”:上当就是受骗,敌人以为王二小真的给带路,实际上是把他们带进了埋伏圈。

  ⑤王二小是为什么牺牲的?他是个怎样的人?(王二小是为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的,他是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

  (4)指导朗读。

  “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这句话要读出喜悦的语气。“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当了。就/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前一句要读得稍快,急促,读出八路军向敌人进攻的“高兴心清”。最后半句“就杀害了……王二小”要读得低沉,表达沉痛、惋惜的心情。“就”后面稍顿,表示不忍说出后果。

  3.图文对照,学习第五段。

  (1)看图。提示:①图上画了些什么人在干什么?他们的神态怎样?②想象出他们在喊什么?

  (2)借助拼音,自由读第五段。

  (3)熟读,理解第五段。

  着重提示理解如下问题。

  ①战斗结果怎样?(消灭了全部敌人。)

  ②“正在这时候”指哪个时候?(正在,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中。正在这个时候,是指上段而说的,指敌人杀害王二小的时候。)

  ③课文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为什么用“冲”字而不用“跑”字?你觉得这个“冲”字用得怎样?(“冲”写出八路军既勇敢又迅速,势不可挡的气势,用得非常恰当。)

  (4)小结:第五段是讲第四幅图的,写八路军冲下山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5)齐读第五段。指导重音、停顿。

  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三、整体回顾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四、听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激发情感,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文。

  2.认读生字新词。

  二、自学本课生字。

  跟同桌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哪个字不好记,找出来问问同学或老师。

  三、班内交流,重点指导。

  员:下半部分是“贝”,不是“见”。

  常:上面是“ ”,中间“口”,下面是“巾”。

  军:上下结构,上面是“ ”,下面的笔顺是: 。

  四、指导书写。

  “常、路”的笔画多,要写得紧凑些。“路”左半部“ ”(足字旁),右边的上半部是“ ”(折文)不是“攵”(反文旁)。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吗?喜欢它们吗?课前同学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二、整体感知,反馈预习。

  1、读全文(指读,想: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随文)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方法(1)先自己读。(2)再讨论。(3)汇报。

  (1)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2)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3)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

  (4)它们学会了滑翔……飞向蓝天的鸟类。

  2、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1)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2)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后记:

  一、说明文的情感“朗读”

  科学性说明文虽然不像其他文本那样可以深入地体会文本蕴藏的情感,但是同样有不少感情因素在里面。如《飞向蓝天的恐龙》这一课的第一自然,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在教学中抓住重点词:笨重、迟钝、敏捷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并在朗读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这一情感体验,把科学性的说明文也引出了学生的情感。

  二、说明文中的语文训练

  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科普说明文教学中,对于说明方法讲得滴水不漏,面面俱到,而如何活用这些方法则很少涉及。这就好比一个游泳教练只讲游泳的知识而不让学泳者下水一样,学生是很难从中学到真正的说明本领的。我在教学中,先出现两组词:“说到……往往”、“谈起……自然”,在让学生朗读句子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说话训练,打开学生运用词语的思路,学到运用的方法,使语文的工具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让科学性说明文的阅读教学走出了只说不练、脱离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误区。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一、导入

  猜谜语、谈话、图片、音乐、提问

  (简单明了,1分钟以内)

  二、初读

  3、4年级还可以分小组读、分角色读

  任务:带问题、课文内容、围绕讲几件事(结合课后练习1)此处停顿1、2秒

  师:谁来交流这个问题,重复提问,抽生回答

  三、细读感悟,品读感悟:找重点段、抓重点句子、抠字眼方式交流汇报:点拨、板书

  四、拓展延伸:抓住课后练习题、某人物评价、感悟、小练笔(还有什么句子也让人印象深刻)

  五、总结:根据课文内容、情感价值的总结(有没有同学补充,不同想法、见解)

  六、板书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诗教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