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6-29 10:23:27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大班数学教案集合六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大班数学教案集合六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复习球体、圆柱体、长方形、正方体,能正确说出名称和基本特征,发展空间知觉能力。

  2、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与立方体相似的物体。

  3、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体验与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一幅、纸制小路、(上面镂不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小兔头饰一个、内装有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魔术箱”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常规组织教学。

  2、复习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各种生活的物体引起幼儿兴趣,让幼儿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师:“小朋友,昨天小白兔大电话给老师说:“昨天,它很想吃一根胡萝卜?”于是今天老师就给小白兔带来了一根胡萝卜,小朋友你们看看老师手上是什么?”(出示胡萝卜图片),师:“你们看,胡萝卜是什么形状的?”

  幼:“圆柱体。”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幼:“牙膏盒。”

  师:“对,你们看,牙膏盒是什么形状的?”

  幼:“长方体。”

  师:“小朋友你们在看,老师手里拿的什么是什么?”

  幼:“魔方。”

  师:“是什么形状?”

  幼:“是正方体。”

  2、游戏:“魔术箱”师:小朋友真聪明,全都答对了,今天老师跟小朋友复习这些图形。

  ⑴、游戏:“魔术箱”。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来了魔术箱,小朋友们想不想看变魔术?(想)今天老师要为小朋友表演魔术你们可要仔细地看呦!”

  ⑵、教师变魔术师:“妈哩妈哩轰,变!你们看老师变出的`是什么图形呀?”幼:“圆柱体。”师:“它是什么样呢?”幼:“没有角的。”

  ⑶、依次出正方体、长方体进行提问。

  ⑷、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通过触觉让幼儿说一说摸到的是什么图形。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出示各种图片,让幼儿说一说,他们各是什么图形。

  2、教师拿出多种图形,让幼儿分组游戏分别找出(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积极动手操作,尝试用数字、符号记录豆子的数量及排列的结果。

  2.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一样多的种子排列时,大种子排的长,小种子排的短;队伍一样长时,大种子用的少,小种子用的多。

  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豆子。

  2.一排豆子,2张排列卡

  3.磁性黑板磁铁、记录单、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发现,有哪些豆宝宝。

  1、引导幼儿观察盘中有哪些豆宝宝。

  2、请幼儿将三种豆宝宝分类,感知并在集体中交流每种豆子的数量。

  3、在第一张排列卡上记录豆子的'数量。

  4、讨论:在一张纸上同时记录三种豆子的数量、怎样记录才清楚

  5、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并在集体中进行交流。

  二.队伍排到哪里——记得清楚,看得明白。

  1、尝试让一种豆宝宝在第二张排列卡的线上排队。

  2、讨论:队伍有多长?

  3、鼓励幼儿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讨论拿掉豆宝宝后,也能让别人知道种子排的队伍有多长的方法。

  三.猜测并实践——豆宝宝排队。

  1、请幼儿猜测:让三种豆宝宝分别在第二张排列卡上排排队,从短线处开始排起,一个挨着一个,哪一种豆宝宝排的队伍最长,哪一种最短,为什么?

  2、动手试一试

  3、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4、讨论自己的操作结果,为什么?

  5、鼓励幼儿大胆的运用数字、符号、图画以及表格记录排列的结果。然后积极交流自己的发现,说出原因。

  活动建议

  区角活动:在科学区,比较自己收集来的其他豆宝宝,为他们排队,感知物体大小和队伍长短的关系。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用多种材料进行测量,探索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次数、长度的关系,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2、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蜂蜜蛋糕树绘本ppt;大图(次数一样,测量工具不一样;长度一样,测量工具不一样);测量工具(棉签、回形针、小棍);笔

  活动过程:

  一、阅读绘本,感知测量(8—9分钟)

  师:今天,张老师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一起来看看。

  1、阅读绘本前几页,引出问题

  提问:小老鼠和阿力挖到蜂蜜了吗?为什么没有挖到?

  【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出示图片,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长度的关系

  师:小熊猫从家门口走路5步,小老鼠它们也走路5步,它们是用什么测量的?

  【说出脚步,一种自然测量工具】

  师:这是它们走一步的距离,你们觉得哪个是小老鼠一步的距离?哪个是阿力走一步的`距离?

  【幼儿进行选择正确的脚印】

  师:小老鼠走了5步的距离有多远呢?我们一起来测量一下?

  【老师示范测量,运用儿歌复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大河马阿力也走了5步,阿力走的长度,谁来测量一下?

  【请个别幼儿测量】

  师: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它们没有挖到蜂蜜了吗?

  师小结:小老鼠的脚步小,用来测量的测量工具短,所以测量出来的长度短;河马的脚步大,用来测量的测量工具长,所以测量出来的长度也长,因此,虽然都走了5步,测量了5次,但是长度不一样。

  3、再次阅读,发现秘密

  师:我们看看它们有没有发现?

  小结:原来,小小的测量还有这样一个秘密,怪不得它们挖不到蜂蜜。测量还有什么小秘密呢?请你们来发现一下。

  二:操作体验,探索关系(15分钟左右)

  1、幼儿测量

  师:老师把大熊猫的家到蜂蜜的距离画出来了,请你用老师提供的测量工具来测量一下,看看测量结果都一样吗?

  【师交代要求:请你每次选择一种测量工具,测量好后,把测量次数记录下来。】

  2、记录结果

  师:用回形针测量时测量了几次?用棉签测量用了几次?用小棒测量了几次?

  【师幼共同记录】

  3、发现关系

  师: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的次数最多?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的次数最少?为什么?

  师小结:相同的长度,测量工具越长,测量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次数越多。

  三:经验迁移,应用生活(6分钟)

  师:你们喜欢测量次数多一些还是少一些呢? 小结:测量次数少一些会更准确. 你们经过三年的幼儿园生活都长高了,马上要上小学了,会学习用尺子测量自己的身高还有学习用品等,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常见的尺子,你们猜猜测量不同的物品时会选用哪种尺子呢?

  【引导幼儿选择量具,激发测量兴趣。】

  小朋友们真聪明,故事里的小老鼠也很聪明,我们看看它有没有挖到蜂蜜?

  活动反思:

  指南中指出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要求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活动测量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用脚步进行自然测量,最后回归到生活,测量我们的身高、教室等,对测量感兴趣,对进入小学学习根深的内容埋下伏笔。

  选择绘本内容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将数学知识渗透在故事中。通过阅读图文并茂的小故事,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基础的数学概念,这些概念简单易懂,可以快速地增进孩子的基础数学认知,促进思维发展。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会对一定数量的物品进行平均分。

  2、积极动脑筋想出均分的方法,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PPT;2、操作卡每人一套;3、小老鼠分披萨玩具卡每人一份。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知道将十二平均分成两份,想出均分的方法。

  活动难点:

  借助实物操作,将十二平均分成三份、四份。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讲述故事开头部分,数出蚊子的总量。

  师:小猪坐在屋里看电视,嗡嗡嗡,嗡嗡嗡(播放蚊子飞来的声音),原来是一群蚊子来捣乱,小猪心想,这得有多少只蚊子呀?

  提问:请小朋友们帮小猪数一数,有多少只蚊子。(12只)小猪说:天哪,有十二只蚊子。这么多的蚊子,叫我怎么对付得了呢?

  二、结合故事内容,借助实物操作,将十二平均分成两份、三份、四份。

  1、根据故事内容,直观感知将十二平均分成两份。

  师:这时,小羊来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呢!(PPT图片上有六只蚊子朝着小羊飞去)幼儿猜想,并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原来小羊一进屋,蚊子马上分成两群,一群围住小羊,一群对付小猪。有六只蚊子正在咬小猪,另外六只在咬小羊。小猪哈哈的笑着说:"我觉得好受一些了。"小羊说:"可我觉得一点儿也不好受。

  2、根据故事内容,尝试将十二平均分成三份。

  说着,小羊想走,小猪赶紧拉住他,说:"咱们再找个伙伴来看电视,你肯定会觉得比现在好过。"小羊问:"为什么?"小猪说:"再来个伙伴,蚊子就会分成三群,并且三群蚊子一样多。小羊还是有些不明白……?小猪看见小兔从门外走过,就大声喊:"小兔快来看电视!"提问:小猪说在找个伙伴,蚊子就会分成三群,三群蚊子一样多,小羊不明白,我们应该怎么帮他呢!

  幼儿探索操作,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验证记录结果,分享均分的方法,帮助小羊解答疑惑。

  果然,蚊子分成三群──一群围住小兔,一群围住小羊,一群围住小猪。小羊数了数咬自己的蚊子,真的只有四只了,数数咬小猪的蚊子是四只,再数数咬小羊的蚊子也是四只,小羊说:"小猪,你真聪明!"提问:小朋友们分对了吗?你们是怎么分的。

  小结:先每个小动物一个一只,剩下的蚊子再一个分一只,直到分完为止。

  3、根据故事内容,尝试将十二平均分成四份。

  小猪哈哈一笑,对小羊、小兔说:"要想比现在更好受,咱们再找个伙伴来,那时候,蚊子会分成四群……"于是,小羊帮着小猪一起朝门外喊:"小猴来看电视呀!快来看呀!"小猴听见喊声,跑来了,他一进门就嚷:"这屋里蚊子怎么这么多呀!"提问:小猴也进屋了,蚊子分成了四群,四群蚊子一样多,有几只蚊子会咬小猴,其他小动物又会被几只蚊子咬。用我们刚刚探索的办法来帮帮忙。

  (1)幼儿探索操作,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2)验证记录结果。

  小羊忙对小猴说:"别怕,别怕,咬你的蚊子变少了,现在才有3只蚊子咬你了,(小羊轻声的数着,咬小猪的蚊子有3只,咬小兔的有3只,咬自己也是3只)咱们要是再找个伙伴来,咬你的蚊子会更少的"。

  这时候,小猴不管他们说什么,啪、啪、啪……像是什么都没听见,还是不住手地打着蚊子。

  小羊看看小猴,又看看小猪,心里想:虽然小猪会算,但在蚊子面前,还是小猴让人佩服呀!

  提问:小羊为什么觉得小猴更让人佩服呢!

  小结:我们要学习小猪的聪明,学会对一定数量的物品进行平均分,积极动脑筋想出均分的方法,也要向小猴学习,懂得遇到麻烦,不仅要动脑筋更需要以实际行动帮助自己和同伴。

  三、小老鼠分披萨(1)有四只小老鼠来分一块大披萨,披萨总共有十二片,每个小老鼠分得的片数要一样多,那每个小老鼠能分得几片披萨。请小朋友们取下玩具卡玩一玩。

  (2)验证小老鼠的披萨有没有分对。

  四、活动延伸请我们的小朋友回到教室以后把这个有趣的活动和自己的'好朋友分享,把操作材料投放到益智区,探索不同数量物体的平均分。

  活动反思:

  1、这是小班的一堂数学复习课,在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增加一点按数取物的知识,让复习课提升了高度。

  2、活动过程我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讲求对幼儿能力的同等对待,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异。

  可是班级幼儿人数过多,对于操作环节掌握度不很自信,但是相信只要幼儿对课堂感兴趣,整个过程都将会很好的掌控!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数学符号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大班幼儿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如何帮助孩子们更形象地形成初步的数学概念,并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尤为重要。本次活动,我将向孩子们呈现了数学符号“=”、“〈”、“〉”。并在师生互动中演示其所表现的数量关系,再利用集体游戏和分组游戏相结合的形式让数学活动动起来、活起来。吸引孩子们积极参与游戏,并在游戏中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

  活动目标:

  1.对数学符号感兴趣,积极参与数学游戏。(难点)

  2.认识“=”、“〈”、“〉”,初步学会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重点)

  活动准备:

  1.符号卡片若干(“=”、“〈”、“〉”“”“-”等)

  2.自制数学图标一张

  3.数学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数字卡及数学符号卡,谈话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今天我请来了许多朋友,请你们仔细看哪些是我们已经认识的?把它们找出来。

  :小朋友们认识的朋友可真多,现在屏幕上还有三个新朋友,我们还不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2.认识数学符号: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

  (1)出示图片,认识符号。

  ①出示等于号的图片,提问:

  这个新朋友,刚才有小朋友已经说出了他的名字,你们认识它吗?它叫什么名字?长得什么样?什么时候,我们需要用等于号呢?

  教师:等于号是由两条一样长的平行线组成的,它表示两边的物品或数字是一样多的、一样大的。

  ②同时出示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图片。

  师:接下来,我们要认识一对双胞胎符号,请你们仔细看一看,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俩长得什么样,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

  :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是一头尖,一头张开大口,像一只鳄鱼张开大嘴巴。不一样的是,前面开口,后面尖尖的是大于号,它表示前面的物品或数字比后面的要多、要大;前面尖尖,后面开口的是小于号,它表示前面的物品或数字比后面的要少,要小。

  (2)尝试用手臂探索表示各种数学符号。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刚才我们认识的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都是数学符号,而且它们都是由两条直线组成的。动动脑筋,,你们能用我们两只平平的,像直线一样的手臂表示这几个符号吗?

  (3)游戏:符号蹲。

  玩法:教师和幼儿统一等于号、小于号和大于号的动作,幼儿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大家一起检验。

  3.学习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

  师:刚才我们玩了好玩的符号蹲游戏,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我这儿有一几张数学图表,上面丢失了一些数学符号和数字,请你们帮我在下面的答案栏中找出来。(引导幼儿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4.分组游戏

  师:你们做得可真棒,真让我感到高兴。现在,我想请你们玩一个分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你们三个人一组合作玩。请你们自己选择,和自己的好朋友三个人一组,组合好的站到后面的点子上。

  介绍游戏玩法:都组合好了吗?现在和你们组的成员拉拉手。小朋友们请看,这边的桌子上是刚才我们学的数学符号卡片,这边的桌子上是1-10的数字卡片。等一会,老师说开始后,我们每组的三个小朋友先到时这边的桌子上取找你们喜欢的两张数字卡片,分别挂在两个人的胸前,再一起到这边的桌子上取相应的符号卡片,挂在第三个人胸前。然后赶快调整位置,组合成正确的数学式。

  5.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材料,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和数字卡片及数学符号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玩得真开心。你们好朋友之间合作的也非常好。现在,我们一起把卡片朋友们送回家休息休息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组成,知道8 分成两份有7种分法。

  2、感受并体验8的组成中所分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一)中数字1-8及分合号若干套,放大的记录单。

  2、幼儿用书的小橡皮图卡8张,小盒子2个,记录单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1、分橡皮。

  2、剪贴格子33、翻片片二、归纳8的分合记录1、教师展示个别幼儿的分合记录,引导幼儿检查每一组的分合有没有重复或遗漏,分和记的是否一样。知道8的分成两份有7种不同的答案。

  2、请幼儿根据记录单上相像的两组答案做出的标记,说说8分成两份的7个答案中分别有那两组分合式是相像的。

  三、学习运用互换的方式省略几组相关的分合式。

  1、引导幼儿讨论:你觉得记录单上的'那几组分合式可以省略,为什么?

  2、启发幼儿思考并说出理由。(如3和5与5和3这两组答案相像,可以将5和3省略,因为看到3和5就会想到5和3)四、引导幼儿相互交流与分享。

  1、请幼儿选择1张自己做的记录单,将该记录单上的7组分合式全部剪开,并把两组相像的调整到一起,再尝试拿去几组相关的分合式,最后将留下的分合式重新贴在白纸上,说说省略了那几组分合式。

  2、展示个别幼儿重新调整黏贴后的记录单,请幼儿猜测,并说出该张记录单上省略了那几组分合式。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04

大班快乐数学教案04-02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文具大班数学教案11-10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11-06

排序大班数学教案11-18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03-24

大班生活中的数学教案03-25

大班数学教案《拼图》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