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02 08:31:3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大班数学教案合集八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大班数学教案合集八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敢于尝试和探索,学习分类和统计,能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2.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重点:了解简单的统计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活动难点:在实践活动中,幼儿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准备:课件、挂图、记录表、数字卡、各种水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探索欲望1.幼儿随音乐《摘果子》进入活动室。

  2.在进入教室时,每位幼儿从树上摘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

  并回到座位上。

  3.让幼儿给水果分类,并排列在黑板上。

  二、播放课件,幼儿学习分类统计1.出示课件,水果统计表。

  2.教师讲解统计概念。

  3.学习条形统计,通过图表感知数量多少。

  三、游戏《猜拳》

  游戏规则:男女小朋友各十人,教师出示统计表,找一名幼儿进行统计,其余幼儿猜拳游戏。

  四、幼儿操作帮助小熊在超市物品进行分类并统计。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体。

  2.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3.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多媒体、30个立方体、若干积木、笔、调查表以及操作纸。

  活动过程:

  1.复习几何形体。

  教师出示正方体、长方体让幼儿进行辨认,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告诉幼儿这些图形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立方体”。)

  2.学习数立方体。

  1)看图数立方体

  要求幼儿看清图形,正确点数正方体。(小朋友之间进行校对;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校对。)

  2)幼儿操作活动

  把幼儿分成三组,用立体图形进行拼搭,要求幼儿说出“我用了几个立体图形拼搭了什么?”

  3)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正确点数立方体,学会将隐藏部分给找出来。

  通过此活动来提高小朋友学习的兴趣。

  3.延伸活动:数高楼

  运用调查表的'形式让幼儿对小区内的高层楼房进行层次的统计,从中了解到我们的楼房也是通过一个个的立体图形而组成的。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故事背景:

  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要建一个自己的超市。他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物品。老师说:“小朋友们,我们要把这些物品分类摆放倒架上,请你们先将物品纷纷类,并数一数每种物品有多少件,然后统计出每种物品的数量。”老是说完后。小朋友们就忙碌碌起来。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按物体的名称用途和甚至进行分类,初步探索统计方法。

  2.是幼儿愿意与同伴交流探索统计的过程和结果。

  3.要用儿童过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故事挂图《我们见超市。》;食品,生活用品。玩具,统计表。

  学具准备:

  几个图形卡片组。玩具。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回忆去超市的经历。

  2.教师出示故事挂图《我们见超市。》,讲故事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教师;小朋友们从家里带了了什么物品?

  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每种物品有多少件

  二,集体活动。

  1.创建超市。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超市的构成。

  教师:我们要见一个超市需要做哪些准备?

  (2)教室引导幼儿用教室里的物品充当超市的货架。收银台。货物。购物筐。

  (3)教师引导幼儿摆放物品。

  1教师出示各种物品(玩具,生活用品。食品。)引导幼儿辨别。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我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

  2.教室引导幼儿投入如何将物品分类摆放。

  教师:想想怎么样摆放物品能够合理?让顾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呢。?教师提出分类要求:任意物品的归类摆放要整齐合理。要轻拿轻纺。与同伴商量。相互合作。

  3.教师引导幼儿按物品的名称。用途性质进行分类规范。让幼儿尝试在总分类进行子分类。

  4.教室组织幼儿观察超市。说一说物品的归放是否合理,为什么?

  2.统计。

  (1)教室引导幼儿观察超市中摆放的物品。并讨论问题。教师:超市里都有什么物品?

  他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呢?该怎样统计呢?

  (2)教师提出要求。统计时要认清楚你统计的是什么物品。数量是多少呢?

  (3)教师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1.幼儿自由选择物品进行记录。(记录的方法有幼儿自己决定。)

  2.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尝试。想出更合理的统计方法。

  3.教师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各自的统计情况。

  3.讲述。

  (1)教师请部分幼儿讲授自己的统计情况。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验证。

  (2)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并想一些更为合理的统计方法。

  (3)教师出事统计表。引导幼儿根据统计表进行统计。

  三·操作活动。

  第一组:教师引导幼儿分类统计玩具柜里的玩具。

  第二组:教师引导幼儿分类统计学界中的各种几格形状。

  四、延伸活动

  1、园内延伸:

  (1)教师引导幼儿分类统计班里的各种物品。

  (2)教师引导幼儿分类统计幼儿园厨房里的各种食物。

  (3)园内完成《操作侧》第47/48页。

  2、家庭延伸:

  (1)家长引导幼儿在家中分类统计各种物品,例如:衣服、食品等,并帮助家长整理房间。

  (2)家庭完成《亲自册》第47/48页。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的】1.引导幼儿在尝试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字5的组成,知道5可以分成2和3,3和2,1和4,4和1。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活动准备】1.小盘每人一只,瓶盖每人5只(也可用正反棋、双面雪花片等)。

  2.二套练习纸每人各一份。

  3.教师用范例表各一份。

  4.数形小方块若干。

  5.铅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一、幼儿第一次尝试

  1.幼儿每人手持5只瓶盖,在小盘里撒,看看瓶盖有几个朝上,几个朝下?(边撤边做记录)能力强:用铅笔写在记录纸上。能力弱:用数形小方块在记录纸上表示。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讨论:(1)你玩出了几种方法?有几种不同的结果?(2)用什么好办法把这四种方法全部记住?

  4.小结:撒5只瓶盖按正、反面区分有四种不同的结果。(边归纳边有规律地记录于范例表中)

  5.延伸活动:(1)可与同伴比比,看谁玩出的方法最多?(2)回家后,也与爸爸、妈妈玩这一游戏,比比谁玩出的方法最多?

  二、幼儿第二次尝试

  1.幼儿每人一张图表,上面有许多空格,请幼儿将其补填完整。提示:(1)观察表格中的不同点。(圆点与数字的区别)(2)按照表格中圆点与数字的提示,正确填写。(若表中的第一行是圆点,则下面的空格也用圆点表示,若表中的第一行是数字,则下面的空格也用数字表示)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能力强:用笔直接记录于纸上。能力弱:可用5只瓶盖操作,并用数形小方块表示。

  3.讨论:请个别幼儿在范例表中进行操作,并要求全体幼儿验证。

  三、讲评、小结幼儿活动情况

  活动反思:

  此活动的设计是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数学课的乐趣。通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我一开始没有直接点题,而是自然地引出了课题:5的组成。在情景的创设中,幼儿兴趣浓厚,一个个当起了小兔的小帮手,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过来了。在幼儿探索操作的'环节中,我放手让幼儿去尝试操作,再通过集体交流,让幼儿在操作、交流中初步感知5分成两份的四组分合式。但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有的幼儿只是随意分合顺序,没有规律;有的幼儿只会分一种的;有的幼儿按顺序分的;有的幼儿有重复分的。但是经过我有意识的引导后,再次让幼儿操作,让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这样活动既得到反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又得到提高。而且这个环节还让幼儿学会观察比较,学会思考,初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还通过游戏,巩固了5的组成,让幼儿体会数学与生活。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一、设计意图

  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幼儿在认识5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的组成。通过学习,能使幼儿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为学习加减法打下基础,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认识,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

  观察、比较以及操作能力,从而促进数学思维品质的发展。

  二、说教材

  (一)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材,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数字5的组成,知道两个部分数合起来总数为“6” 。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

  我确定了教学的重点:学习6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有5种分法。教学难点: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

  (二)为了完成本次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

  小鸡图片、小虫图片若干;画有算术题的作业纸每人一份;铅笔、橡皮、数字卡片若干

  三、说教法

  现代教学方法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追求整体效果的最优化。根据本活动内容、目标及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演示法、操作法、练习法和游戏法。

  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开始出现了抽象思维的萌芽,他们对数的组成的认识和理解不能靠成人灌输,必须通过自身的观察和操作活动来进行。皮亚杰也曾说过:“数学开始于对于物体的动作”。足见操作法具有实践性、主动性和发现性等优点。每个幼儿的心理发展潜能是不同的,教学实践表明,幼儿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现象,为此,我在教学最后环节,运用活动,让幼儿进行练习,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说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我启发引导幼儿在观察中比较,在操作中自主学习,使幼儿真正成学习的主人。

  在视觉、听觉与运动觉的结合中,回顾了5以内的组成。在操作中,幼儿自由探索6只小鸡的分法,并归纳小结,使幼儿获得的组成的经验更为清晰化、系统化。之后,在分组活动中,幼儿进行练习,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最后,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气氛中找合起来是6的朋友,真正实现了“学中玩”,“玩中学”。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教师请幼儿玩碰球游戏,引起学习兴趣。)

  师:我的1球碰几球?(我的3球碰几球?……)幼:你的1球碰4球……(让孩子在动中复习了5的组成,调动了幼儿的视觉、听觉、运动觉,提高了幼儿多感官感知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为后面学习6的组成打下基础。)

  (二)、初步理解“6”的组成

  1、师:今天草地上来了一群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呢?

  幼:一共有6只小鸡。

  2、师:你们看这里有两幢房子,怎样来安排6只小鸡住进这两幢房子呢,小朋友你们想想办法,你是怎么分的?谁来告诉我?(让幼儿帮助小鸡,一下子调动了他们的好奇心,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

  3、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并说出分解方法,教师一一在黑板上记录幼儿所说的分法。

  4、师小结:这两个部分数合起来的总数都是“6”。

  5、师:小鸡们都住进了新房子高兴极了,“咕噜噜——”它们的肚子饿了,这可怎么办呀?别担心,鸡妈妈给它们准备好了香喷喷的小虫呢!(教师出示画有6条小虫的图片)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对数字有兴趣,能够比较正确地表达数字的方位。

  2、愿意主动地参与问题的讨论,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准备:

  ppt课件、1-10数字卡片、数字图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说生活中存在哪些数字。

  2、小结:数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二、寻找图画中的数字

  1、那如果数字藏到了图画中,你们还能找到吗?和你的朋友一起试试吧!

  2、幼儿每人一张图画,和同伴一起交流、寻找。

  3、出示幻灯片,共同寻找幻灯片中兔子身上存在的'数字。

  4、小结:在寻找的过程中通过对方位的描述确定数字的位置。

  三、寻找表格里的数字

  1、数字藏在图画里,你们也能找到,如果再藏到别的地方去,你们觉得能找出来吗?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数字又跑到哪儿去了呢?(继续出示PPt表格)

  2、尝试用准确的方位词通过隐藏的半个数字找出表格中存在整个数字。

  (第几行第几列)(从左往右数)(从上往下数)

  小结:横过来的是行,竖过来的是列。

  3、通过数字排列规律找出剩余的数字。

  (序数排列规律)(相同颜色表格的数字)(奇数排列规律)

  四、推理判断

  1、出示1-10数字卡片,隐藏任意一张数字,通过表格判断隐藏的是哪个数字。

  2、小结:告知方位,一行一行寻找,相互配合,就能猜到。

  五、延伸

  出示第二张,玩更复杂的猜数字游戏。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班级情况:

  本班幼儿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对于新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特别喜欢游戏这种活动类型。数学《图形找家》这次教育活动,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游戏形式的猜想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数学教法的单一、枯燥,是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了对各种集合分类,充分发展了幼儿的积极参与性和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目的:

  1、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及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2、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重点:

  在角色游戏和猜想活动中复习几何图形的结合分类,以及复习10以内序数的加法,巩固三维特征的概括。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每2个幼儿人一套学具《图形找家》

  幼儿认识各种几何图形、掌握10以内的加减。

  教师准备:

  教师演用放大的一套。

  活动过程: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以角色游戏(复习集合图形、分类、集合)来导入。教师:森林里有一所动物幼儿园,有一天,老师和小朋友做图形找家的游戏,你们看,哪几个小动物来做游戏了?教师逐一出示……大象、小鸡、小老鼠、小狮子。因为幼儿都是比较卡通的形式,而且又是角色游戏扮演小动物,这样可以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接下来将幼儿分成4组,每一组个扮演一种小动物角色。

  教师出示图1:这10个图形有些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幼儿为图形的形状、大小、颜色、角的个数、边的条数来回答。教师通过这种色彩鲜艳的图片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游戏开始:教师出示图2,模拟各种小动物的口吻说。大象说:我要有单数编号的图形。小鸡说:我要有四条边的图形。小老鼠说:我要红色的图形。小狮子说:最后的三个图形给我。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用各种小动物口吻和丰富的面部表情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说玩后,请每组“小动物”个派一个代表上来找图形,教师按角色分别指出要哪几个图形。这部分用的是教师的放大的教具。

  过后请下边的小朋友再次操作刚刚的游戏过程。教师:下面请小朋友两个两个一起合作,帮第一张图上的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教师再次提醒一遍幼儿四个小动物要什么样的图形,教师巡回指导,这部分充分发展了幼儿之间的合作精神。

  最后进行猜想活动……复习10以内序数的加法和方位。教师:图形娃娃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小动物们真高兴!我们再来玩一个猜图的游戏好不好?教师出题:大象家没有,小老鼠家有,小狮子家没有,小老鼠家没有?0 4 0 0=5(5号图形)大的红的圆形,。要求幼儿猜出图形后,说出它的三维(大的、红的、圆的)以及在图1中的位置(第一排第五个)。这种猜想 活动幼儿非常感兴趣,抓住了幼儿好奇的心理特征,使幼儿思维高度集中。

  活动反思:

  中班幼儿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得到证实。在本次活动中,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在活动中,我深切地体会到:

  一、教与学

  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的实际情况,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多种活动中,加深了对二次分类的认识,我们幼儿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分类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今天的二次分类多数幼儿的学习还是有点挑战的。我今天的重点主要是让幼儿观察分类底板,看标记尝试让幼儿将图形二次分类。本次活动是开放的练习,我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的练习提供条件。幼儿在动手操作、摆弄材料的过程中,逐步体验抽象的分类概念。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我给幼儿充足的操作时间,让每一位幼儿都能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去发现问题,最终达到正确掌握知识的目的。同伴间的讨论,互相合作,能开拓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也很好地提高了幼儿探索活动的水平。

  二、得与失

  这次教学活动,能提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是我最大的收获。《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在旁边指导而不是在前面牵引,今天的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让孩子充满兴趣地完成学习任务,在玩中认真地学,在学中快乐地玩,看着孩子脸上充满“我会的”“我能行”的表情的时候,我非常欣慰。最后的练习环节有个别孩子还是没有完成按标记给图形分类,我也没有强求,在以后的区域活动中,孩子可以慢慢练习,逐步提高的。

  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图形分类的理解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给我留下了进一步的思考:我们将如何数学活动中让幼儿思维更开阔更活跃地激发幼儿的内在活动机制,产生积极体验,从而使幼儿更喜欢上数学课。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构图特征。

  2、学习通过统计图感知数量的多少。

  3、喜欢合作,体验统计活动的乐趣。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记录纸、记号笔若干4盒蜡笔水果图片若干小熊仔一对。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喜欢吃水果吗?喜欢什么水果?

  (出示小熊,与幼儿问答互动环节)

  你们喜欢的这些水果小熊家都有!小熊家最近开了一家水果店,每次进货的水果都特别新鲜,美味,小动物们可喜欢了。今天勤劳的小熊爸爸又去进货了,好累好辛苦,你们愿意当小小记录员,帮小熊记录一下每种水果的数量吗?

  二、幼儿操作。

  1、交代任务,幼儿分组统计水果并记录,教师指导。

  师:我们可以怎样统计水果的数量呢?

  2、教师讲解合作统计要求

  老师儿有几张记录表,要小朋友们合作记录。4个小朋友一组,每组1位组长。

  (幼儿按照学号顺序分组1—4。5—8 9—12 13—16)

  我们4个人做一个记录肯定不容易,大家在统计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商量,谁来记、谁来数、谁最后来检查核对(2人核对)。

  3、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师:小朋友们统计好了吗?每组请一位小朋友来介绍,果篮里有哪些水果,每种水果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

  小结:你们用了数字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果篮里有哪些水果,每种水果有多少。请你们再看看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原来我们不能很快看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

  三、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怎样让别人不用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前两天余老师也帮小熊家做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统计图形式:水果标识在下面,用涂格子的方法,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按从下往上的顺序排。

  教师提问:

  1、这张图上记录了哪些水果?怎么看出来的?(引导水果标识——横坐标)

  2、每种水果有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左边数据——纵坐标)

  3、哪个的数量最多?哪个最少?(引导“计数条”)

  6、你们也没数怎么就能知道呢?(介绍计数条最高数量最多,最矮数量最少)

  讨论总结:你们的眼睛真亮,像这张记录表上由横坐标、纵坐标、计数条组成的表格,我们叫它条形统计图,它能很快告诉我们统计的信息。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果篮里有几种水果,哪种最多,哪种最少。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数量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数量是最少的。

  四、指导幼儿使用条形统计图再次统计。

  1、师:刚才啊小熊妈妈又去进来一批水果,请你们用条形统计图再来帮小熊家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

  2、交流分享。

  先完成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小组负责人)讲述自己的统计。

  “果篮里有几种水果?哪种最多?哪种最少?怎么看出来的?”

  五、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1、师:“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条形统计图,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更复杂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

  2、分享图片:分别观看幼儿身高、夏季气温、热门动画片、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六、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小朋友们都很棒!晚上回家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帮助爸爸妈妈来统计一下他们的物品好吗?

  【活动反思】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尤其是条形统计图中横轴、纵轴表达的意义及制作条形统计图时直条对应数据是本节课着重要突破的知识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突破难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以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一、 学生是真讨论真探究了

  与以前类似教学相比,统计教学往往热闹有余,而思考不足,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多大提升。我认为这节课学生是有收获的。知识的难点真的是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的。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紧扣难点,围绕“1、你知道纵轴上的这些数量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2、标数据的直条该如何确定高度呢?3、为什么要在直条顶端标出相应的数据?”展开讨论先让学生再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发散他们的思维,让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完成后用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请同学互相观察“他画的好看么,符合要求吗,完美吗?”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让他们指出同伴们的优缺点,我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三、教师引领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展开思维碰撞。 在大组交流中不断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纵轴上数量的设计,提供一组数据,请学生来设计纵轴数据,即一格表示多少数量,要参看原始数据,以及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准确定位直条的高度。沟通学生知识储备,运用平均分的知识准确把握数据,从而定位直条的高度。

  小百科: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和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04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大班快乐数学教案04-02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数学教案【荐】01-04

大班数学教案【精】01-04

大班数学教案【热】01-04

大班数学教案《测量》02-17

大班数学教案:分类02-26

精品大班数学教案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