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24 08:58:4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合集)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合集)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说明

  《哨子》处于浙江省编写的义务教材《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议论的观点和材料”中第二课《杂感两篇》里的第二篇。本单元是深入阅读议论文的起始单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统一关系,初步学会阅读议论文或听人发表议论时,能分辨议论的观点、材料及两者的关系;并在自己发表议论时能提出明确的观点,选用充分的材料加以证明。

  教学目标

  1、掌握议论文的观点必须正确鲜明,材料必须确切而充分。

  2、了解议论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统一关系。

  教学设想

  1、重点:对议论的观点和材料的要求。

  2、难点:①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关系。

  ②“哨子”的不同含义。

  3、学法指导:议论的观点和材料的概括方法。

  4、整体设计:三大板块:材料—观点—关系。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一课时我们已从“从三到万”这个故事中领悟到“学习文化要渐渐积累,不宜要求过急”的道理,可能那富翁和他儿子的故事给了你很大的启发,今天我们再来听一个小故事,看看对你有什么启发。

  二、关于材料的分析

  (一)具体感知

  1、引导学生默读第一段,请一位学生讲述富兰克林七岁时关于“哨子”的故事。

  2、请6位学生分别朗读第4、5、6、7、8、9自然段,其余思考:

  ⑴这六种人的“哨子”和付出“过高的代价”各指什么?

  ⑵各用一句话概括这些故事,可采用“××人做××事”的句式。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加以肯定与鼓励。

  (二)理性分析

  1、关于“哨子”的这些故事,你认为真实可靠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作者为什么要安排六种人关于“哨子”的故事?如果去掉其中任何的一两个,你认为可以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3、教师小结:议论文的材料应当确切、充分。(板书)

  三、关于观点的分析

  1、学生速读全文,思考:

  ⑴长大后,“我”为何对七岁时的“哨子”一事记忆犹新?

  ⑵“我”关于“哨子”的故事和其余六种人关于“哨子”的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从议论的角度来说,前六个故事都是议论的材料。请找出文中议论的观点,并指出观点所在的`位置。

  3、齐读观点,思考:⑴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⑵你认为作者的观点正确吗?

  ⑶作者采用什么句式来表述?

  4、教师小结:观点必须正确、鲜明(板书)

  四、关于观点和材料统一关系的分析

  1、“观点能统帅材料”这一知识点以教师讲解为主。

  2、“材料能证明观点”设计如下问题:

  ⑴议论的材料都是真实可靠的。如果将第5段的材料换成另一个真实材料,如“某人醉心于名望,全身心投身于政事,也时刻关注自身的家庭、健康等等”,可不可以?为什么?

  ⑵如果将第8段的材料换成另一个真实材料,如“某人辛勤劳动,收入丰厚,但他生活俭朴,不追求物质享受”,可不可以?为什么?

  3、教师小结并板书:统率,证明。

  五、比较本文写法与《谈骨气》的不同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1、杂感写作特点:由此及彼,借题发挥。(板书)

  2、本文材料较为概括,而《谈骨气》材料较为详细。

  六、总结

  1、材料和观点的要求。

  2、两者的统一关系。

  七、作业

  参照《哨子》的写法,以《哨子》为题,写自己曾为一个“哨子”付出过高代价的一件事。

  总评:

  教案紧扣目标,按材料、观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三大板块设计,条分缕析,完整统一,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分析;既能突出重点,又能突破难点;既重视学法指导,又重视思维训练,是一则不可多得的教案。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的6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参照“我的词语库”和课后习题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通过识字、读书活动,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识字;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写字;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蝈蝈的知识;课外读物《金色的草地》。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播放蝈蝈发出的声音,猜一猜这是那种昆虫发出的声音?

  2、介绍蝈蝈的有关知识,如果让你给蝈蝈的歌曲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会去什么样的`名字?

  3、板书课题《绿色的歌》,为什么歌是绿色的? 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感悟,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自然段的序号。

  2、小组合作识字,学文。

  3、检查识字情况。

  4、巩固月字旁的字,找出“真挚”的近义词,“朴素”的反义词。

  三、朗读评比

  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做好竞赛的准备。

  2、学生汇报朗读课文,全体参与评价。

  3、老师评价朗读情况,重点指导第2自然段的朗读。

  四、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仔细观察。

  2、自由发言: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为什么?

  3、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4、独立练习,揣摩,老师巡视,指导。

  5、书写评价。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设计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想想你还听过哪些小动物的歌声?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看部首组词,会照样子写句子,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

  2.积累描写冬天的词语。

  3.通过对雪花形状的了解和交流冬季景物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重难点

  组词,照样子写句子。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喜降瑞雪。同学们,你看那洁白柔软的雪花,从苍茫的宇宙间向我们走来,它飘飘洒洒,纷纷扬扬。同学们,雪花是那样美丽,那样迷人,每朵雪花都有一个美丽的图案,形状也各不相同。

  二、综合实践,拓展思维

  1.知识窗

  那位同学知道雪花的形状,快告诉小组里的同学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1)指名相互交流

  (2)看书中“知识窗”里的小白兔是怎样介绍雪花形状的。

  (3)结合书中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雪花的形状。

  2.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情境。

  (2)冬天是如此美丽,“日积月累”中为我们了哪些描写冬天的词汇呢?

  师范读、生读、齐读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冬天的`词语?(学生自由交流)

  指名回答,师生评议。

  3.想一想

  给下面的字组词,再想一想他们的偏旁有什么相同的意思。

  “冷、凉、冰、冻”

  (1)教师重点指出:要区别“两点水”和“三点水”。“三点水”旁的字多与水有关,而“两点水”旁的字多于寒冷有关。

  (2)练习组词

  (3)照样子写句子

  出示例句:树林里落了厚厚的一层黄叶。

  练习补充:雪给小路铺了一条厚厚的——。

  展开想象进行练习:——厚厚的—-。

  (自由练习,同学间相互交流,汇报,评议。)

  4.大家一起来

  (1)活动内容“搜集冬季景物图片”

  (2)具体要求(见课本)

  (3)播放北方景观课件,让学生对冬季景观有所了解。

  (4)给自己搜集的图片起个名字,在图下方写上是什么地方的景物。如果你没有搜集,完成书上的内容。

  (5)把自己搜集的图片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三、师生,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掌握了哪些知识?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时: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给课文生难字注音。

  2、完成《导练》42页:一、整体感知

  第一节

  教学目的:

  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喜欢冬天吗?能说说对广东的冬天的印象吗(阳光、树木、花草、温度)?那济南究竟是一个怎样迷人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二、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三、检查预习:

  1、注音(投影):

  镶上(xiāng) 圈儿(quān) 薄雪(báo) 看护(kān) 贮蓄(zhù)

  水藻(zǎo) 澄清(chéng) 一髻白花(jì) 狭窄(zhǎi)

  2、查正:《导练》42页:一、整体感知1、2、

  四、整体感知课文

  1、在扫清生难字的基础上,速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理清课文的条理(投影)

  (A写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B写阳光下的山C写小雪下的山D写外城下的山

  E写济南的水)

  (2)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投影图片)

  (小山摇篮图: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雪后初晴图: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水墨画:城外的远山—一淡雅。

  空灵水晶图:水色——绿。)

  (3) 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文中大量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比喻)(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也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欣赏第一、第二自然段:

  (1)济南的冬天天气的特点是什么?课文用什么写作方法写济南的天气特点的?

  ( 温晴。用对比的写作方法。)

  (2)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找出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

  (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3)作者从山、水写济南的温晴,阳光下的山是怎样的(抓住关键的词语)?

  (4)第二段中,作者写得情景交融,济南的人们也一样喜爱,找出相应的关键词语。

  (含笑、春天、温暖、绿、慈善)

  五、小结:

  本文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把我们带进了济南美的冬天美的世界,文章着重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和水。

  六、作业:

  熟读“最妙┅┅太秀气!”

  第二节

  教学目的:

  1、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

  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

  教学过程:

  一、学生朗读第三、五自然段段。

  二、重点研读:第三段和第五段:

  1、第三段和第五段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第3段和第5段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3、第三段中的描写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雪后的山。秀气)

  4、找出第三段中最能表达作者赞美情感的一个字?本段写了哪些景色?

  (妙。雪、矮松、树尖、山、草、夕阳)

  老师讲(过渡):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

  5、美句赏析:体会下面句子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1)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拟人。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2)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拟人。形象生动的写出它们的状态、样子和情态和活灵活现的特点。)

  (3)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拟人。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山秀气的特点。)

  (4) 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垂柳的慈爱,娇美,充满生机和活力)

  (5)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整个济南自水面至天上的晶莹透亮,色彩艳丽的特点。)

  6、读了文中的比喻、拟人句,你心里产生怎样的感觉呢?这又是哪一种美呢?(以“山”为例说说)

  (阳光下的山:象慈爱的母亲,亲切温馨。

  薄雪下的山:象娇柔秀美、亮丽多情的少女,令人喜爱。

  城外的山:安宁舒适——情美。)

  三、小结:

  1、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如诗如画的美景,情景交融的文字,文章运用大量的拟人、比喻的修辞,把济南的冬天写得极致神韵!带给作者一种美的享受。

  2、词句赏析的格式:这个句子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被写事物……特点。

  四、堂上训练:《导练》43页“课文精读”

  附板书:

  济南的冬天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贯穿全文

  小山摇篮图: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雪后初晴图: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拟人

  如诗如画: 水墨画:城外的远山—一淡雅。 比喻

  空灵水晶图:水色——绿。

  极致神韵 美的享受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第一节,感受五彩池的形态美和色彩美。

  2.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节,能借助重点词语背诵第1节。

  3.能依据“咖啡色、柠檬黄”等词组和“上边、下边”、“流入、注进”等词语练习写短文。

  教学过程:(实录摘要)

  师:看看课题,你想研究哪个词?

  生:“彩”。一看就知道那是有多种色彩的池。

  师:对了,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五彩池是怎么样的,究竟有多美。

  “神话传说中的五彩池在天上,而且只有一个,四川藏龙山的五彩池却多得数不清。”

  (教师用课文的语言做开头,引导孩子进入课文)

  这些五彩池究竟是怎么样的,请读读课文,向大家作介绍。

  (让学生自学)

  请划出描写五彩池大小、姿态的词。

  生:(自己学。教师巡视,指导困难生)

  师:好多同学都划了两个词,哪两个?

  生:大大小小、玲现多姿。

  师:对,那么谁能够清楚地告诉大家,大到怎么个程度?小到怎么个样子?请用课文里的语句告诉同学们。

  生:大……大的不足一亩,水深不到三米;

  师:那,不足一亩究竟有多大?不到三米,大概有教室那么高吧?

  生:不足一亩,可能是一个标准游泳池的`大小。

  师:你说对了,我们再来读读这一句,写大的句子。

  生:读。

  师:那你们说,这个“大”是不是显示出很大?

  再读读,想想。

  生:我认为“大”也并不大,从两个词看出,一个是“不足”,一个是“不到”。还从前面那个“玲珑多姿”看出。因为“玲拢”本身就指那些小的东西。

  师:说得对极了,你很会钻研课文。我们再来读读写小的那一句。

  生:“小的,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

  师:这句话可把小写具体了。看见过像菜碟那么小的池子吗?。肯定非常有趣?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玲珑多姿”。一起把有关句子划出来。

  生:(读、划)

  师:谁能够到黑板上来画一画。某某,你请上来画,其他同学就在课本上画。

  生:画“玲现多姿”的池子。

  师:请你介绍一下你画的五彩池像什么?

  生: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莲花……

  师:大家说说是这样吗?还有其他形状吗?

  生:有的。因为

  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五彩池》教案3》,

  后面是省略号。

  师:那你还画了什么呀?

  生:我画了像小船、像月亮、像火炬、像盛开的梅花。

  师:对,你把省略号读懂了。好,我们看看课文、看看图,自己背背看。

  生:(有声有色地背诵课文)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五彩池的——

  生:大大小小、玲珑多姿。

  接下来,我们要研究五彩池的“鲜艳多彩”。

  请自己读第二节,把这一节中写颜色的词都找出来。

  生:(自学圈词)

  师:划好了吗?谁来说说?这样吧,老师给你小黑板,你写在上头。

  生:(各自在小黑板上写词)

  (黑板上“贴”上了学生们写的红、黄、绿、白、紫、蓝、咖啡色、柠檬黄、橄榄绿、湖蓝色。)

  师:黑板上有这么多的颜色,我们能把它们分成几类n

  生:(讨论)分成三类。

  第一类:单色:第二类:咖啡色、湖蓝色;第三类:柠檬黄、橄榄绿。

  师:你能给第二类、第三类补充一些颜色吗?

  生:(讨论)第二类可以加桔黄色、天蓝色、银白色、土黄色;

  第三类可以加玫瑰红、苹果绿、草绿、血红、漆黑。

  师:可以,大家想了很多。现在请你读读第二节的第一句

  话、第二句话,把“五彩池像一幅巨大的彩画”的气势读出来。

  生:(读)

  师:很好,同学们强调了“漫山遍野、巨大、铺展”这些词。所以,巨大的气势就读出来了。

  现在,我们来读一下第二段的第四句话,注意一下这儿的方位词。有哪些方位词呀?

  生:上边、下边、左边、右边。

  师:好。我们来注意读第四句,边读边想,我们把刚才想好的第二类、第三类表示颜色的词换进去,会吗?先读原文。

  生:读第四句。

  师:现在各自换词朗读。(学生准备后指名朗读)

  生:有的上边的池水是桔黄色,流入下边就成了玫瑰红;有的左边的池水是天蓝色,注入右边的池却变成了苹果绿。……

  生:……

  生:……

  生:……

  (让孩子在构词上展开想象,在句群中进行实践,既进行了词的训练,也进行了句段的训练。)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任凭、尽职、稿纸、跌倒、屏息凝视”等词语,能正确读出“无忧无虑、枝折花落、生气勃勃”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说出猫的性格,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学习××××××××××。

  教学重点

  让学生根据猫的性格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有关猫的生活习性的知识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梳理脉络。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1927年“四?一二”XXX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工农群众和革命知识分子。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读写下列词语。

  任凭 贪玩 尽职 稿纸 跌倒 开辟 屏息凝视

  (认真地将词语读三遍,再书写一遍。遇到读不准的赶紧查字典。)

  2。我能读准下列词语。

  无忧无虑 淘气 遭殃 枝折花落 生气勃勃

  (和同桌合作读,读不准的要马上纠正。)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课文,我知道( )自然段是写大猫,( )自然段是写小猫。

  四、再读读文,重点探究

  1。为什么说猫的性格古怪?用直线划出重点词句。

  温馨提示:①默读课文1—3自然段,独立思考;

  ②和身边的同学讨论交流。

  ③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

  2。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用波浪线划相关句子。

  温馨提示:①默读全文,独自想像画面。

  ②每个同学都要发言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抓住大猫和小猫不同的特点,给课文段,理清脉络。

  2。紧扣“性格古怪”学习大猫的特点。

  3。通过反复朗读相关句子,在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的同时,说出猫的可爱之处。

  板书设计猫

  郑振铎

  猫:生命之美,命运之悲

  情:养猫之乐,失猫之悲

  悟:猫之命运,人之得失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一、懂得消息、通讯在报纸中的作用。

  二、掌握消息与通讯的一些常识和阅读消息、通讯的方法。

  三、继续培养读报的习惯。

  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和难点:

  一、研习消息的六要素和结构五部分,结合例文研习阅读消息和通讯的方法。

  二、如何区别消息与通讯。

  教学时数二节

  第一节

  内容和步骤:

  一、复习导入

  二、提示:课文由正文和例文两部分组成。正文前部分介绍消息、通讯的知识,后部分介绍方法。

  三、分析:

  讨论:正文的一至四段可分两层,怎样分?

  明确:第一段为第一层,说明消息、通讯的地位。余下的为第二层,说明它们的特征。

  2.第一段的最后一句用的是哪一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议论,揭示了前一句所介绍的消息、通讯的意义,说明它们在报纸中占主要地位。

  3.文章怎样说明“消息”与“通讯”的。

  (1)用解释概念的方法说明。

  (2)用比较的方法。

  消息与通讯 同:用事实说话。

  异:通讯的内容比消息详尽、具体、形象。

  四、指导略读消息

  (一)《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所得》

  (二)概述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三)提示:这则消息报道许海峰百步穿杨居魁首只用了三句话,而通讯(一)则以较大的幅对许海峰夺金牌的事迹作了详细报道,下面我们学习这通讯,注意比较它与消息(一)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内容详尽、具体、形象,而消息(一)的内容则简明扼要。

  研究的表达方式:

  以叙述为主,综合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本课内容。

  布置作业:

  1.解词

  表现不俗 炎黄子孙 人头攒动

  千里迢迢 冥思苦想 举不胜举

  2.辨字组词

  裔 缜 佚 赖 侠

  矞 慎 轶 敕 狭

  3.造句

  独占鳌头

  息息相通

  语重心长

  初出茅庐

  第二节

  教学重点:

  一、消息五要素和结构五部分;

  二、消息与通讯在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三、阅读消息和通讯的方法。

  四、精读消息(二)和通讯(二)。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旧课。

  二、阅读消息要注意它的内容五要素和结构的五个部分。

  内容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结构五部分:

  标题 主标

  引标

  副标

   主体 背景 有时暗含在文体里,

  结语 没有明显标志。

  阅读方法:

  浏览,略读,精读。

  三、通过精读消息(二)和通讯(二)来区别消息和通讯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例文《在公共汽车上》,明白“我”突然流鼻血后,汽车上的人是怎么关心、帮助我的

  2、结合“习作要点提示”,领会续写的要求,知道想象要根据开头而展开,想象的内容要合乎情理

  3、能按作业的开头,展开合理的想象,完成续写练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的开头,展开合理的想象

  难点:想象要合乎情理

  三、教学准备:

  故事一则

  四、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故事导入,认识续写

  1、激发兴趣:

  一群孩子正在一块空地上踢足球,突然,球“砰”的一声飞到人家窗玻璃上,玻璃碎了。

  2、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师:刚才故事只是说了个开头,接下来还会放生些什么呢?你们能不能继续编下去?

  (提示:窗玻璃打碎了,孩子们会怎么做?那户人家又会怎么做?)

  3、顺势诱导,简介续写

  同学们根据故事的开头想象出了好多生动的情节,使得整个故事显得前后连贯、内容完整。如果把刚才说的内容写成一,这种类型的就是续写。

  二、学习例文,感知写法

  1、揭示开头,想象说话

  2、阅读例文续写部分,思考:

  这部分内容跟文章的开头有什么关系?汽车上的人是怎样关系、帮助我的?结果怎样?你觉得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可能发生?

  3、讨论、:

  这例文根据开头“我”的“鼻血就流了出来”展开想象,续写了这些内容:一位叔叔掏纸巾给“我”,老奶奶、阿姨给我让座,大姐姐用包着冰棍的'手帕按在我的脑门上,后来“雪慢慢地止住了”。整文章首尾呼应、前后连贯,人物的行为表现真实可信。小作者的想象有根有据、合情合理。

  4、再读例文,体会写法

  三、组织讨论,明确写法

  1、自学“习作要点提示”,思考:续写有哪些要求?

  2、讨论交流

  3、引导归纳:续文,一是要根据的开头展开想象,二是要注意想象的内容要合情合理。

  四、提示作业

  1、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发生了什么突如其来的事情?

  2、启发想象:看到这种情景,人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我”会怎么想?怎么做?结果怎么样?

  3、同座之间相互交流

  4、指名口述,集体评议

  (教师在评点的时候,既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要合理)

  5、练习续写

  五、板书设计

  练习3练习续写

  展开想象

  合情合理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香雪海”的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继续进行默读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思考题的提示边默读边思考,读懂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进行默读训练,依据提示边默读,边思考。

  三、教学难点:理解“香雪海”名称的由来;理解写蜜蜂和花雨都是为了突出“香雪海”。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香雪海“指什么?

  2、你觉得香雪海怎样么样?谁能用一句话来夸夸它。

  (二)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生各自挑选一节,进行自学。

  出示要求:(1)默读思考:哪些句子写了香雪海的'美?

  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为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小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

  重点:△第二节理解无锡梅园为什么被称为“香雪海“?

  △第三节理解为什么要写蜜蜂?

  △第四节理解为什么要写“花雨“?

  (三) 朗读全文,进行总结

  1、配乐朗读。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 延伸拓展,交流信息

  交流学生收集的有关梅花的信息。

  板书设计

  香 雪 海

  (味)香 (色)白 (量)多

  蜜蜂 多、忙———————————

  花雨 花瓣多———————————

语文教案 篇10

  板块目标:

  1、会认33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认识茄、调、臂3个多音字。

  2、认识并学会使用4种修改符号。

  3、了解带有草字头、火字旁、四点底和月字旁的字。

  4、积累好的词语和句子。

  第一课内容分析:本课是一篇以草字头字为主的看图识字课文。识字的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十种植物名称。教学中可以借助图画或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来学习这些汉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出带有草字头的汉字的特点,掌握规律,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茄。

  2、能读准本课的十个词语,能归纳出带有草字头的字的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茄。

  教学难点:能归纳出带有草字头的字的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词语,会写茄、芹、薯、葱、荔5个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10种植物,学会5个生字,会写5个字茄、芹、薯、葱、荔。

  二、学习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和词语(做成词卡,黑板上一边是插图,一边是词语)

  自己借助书上的拼音或看图读出这些词语,把字音读准。

  2、指名读词语,正音

  3、再读词语,注意生字字形

  4、认读生字,掌握多音字茄(先把学生都能认识的词语读一读,再把不熟悉的词语作为重点借助图画或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认读)薯字可能较难认识,可以比较识字薯---署---暑

  5、检查识字情况

  观察本课的生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带有草字头的字还有哪些?

  6、读词语,给这些词语分分类(蔬菜类、水果类、花草类、调料类)

  7、你还知道哪些蔬菜水果?

  三、指导写字茄、芹、薯、葱、荔

  注意薯、葱、荔在虚线格里的位置

  荔,上中下结构,中间的力写的要小一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写字任务和课后习题

  一、读课文,复习生字

  二、指导写蒜、荷、茶、莓、芦

  蒜注意上下结构,下半部分左小右大

  茶上中下结构,下边不是木

  三、练习

  1、形近字组词

  茄( ) 葱( ) 薯( ) 莓( )

  加( ) 忽( ) 暑( ) 梅( )

  2、写出你知道的带有草字头的字:-----------------

  四、作业:收集带有草字头的生字并分类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园地》教案10-05

语文翠鸟教案09-03

语文《检阅》教案11-07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将心比心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