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29 07:33:0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大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大全(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当得知一名少先队员要为自己照相时,高尔基欣然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在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照的时候,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尽管高尔基要为孩子提供胶卷,他还是哭着离开了。最后,高尔基交代秘书,他不接待杂志社的记者,但如果是那个少先队员,就一定让他进来。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方法:电教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教学法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习质疑。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师出示高尔基的画像,并归纳:高尔基(1886年~1936年),是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多部小说以及著名的散文诗《海燕》和一系列剧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他的作品在我国广为流传,得到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来学习高尔基与一位小学生之间的故事:小摄影师。(板书,提示“摄”的`读音。)

  高尔基与小摄影师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下面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字音方面:“摄”“桌”“志”“社”是翘舌音,“侧”“杂”是平舌音,要读准确。

  字形方面:“摄”“鞠”笔画较多,可引导学生采用部件识字法识记。“躬”可采用形象识字法帮助识记。“社”字右面是“土”,“志”上面是“士”;“桌”下面是“木”,“杂”下面是“木”的变形写成“朩”,应鼓励学生观察、比较、分辨。“秘”与“密”,经常混淆,可通过组词比较,加以区别。

  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摄”“按”“侧”“社”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小男孩是怎样吩咐高尔基的?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板书

  17小摄影师关怀、爱护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

语文教案 篇2

  一、温故知新:

  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二、 呈现学习目标:

  1.知道宽容的含义和基础;

  2.学会宽容他人 悦纳自己

  三、 学习流程:

  流程一:自主学习

  〖一.金无足赤 人各有别〗

  1.宽容的含义

  宽容指的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2.宽容合作的基础

  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因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由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个性特点不同,品德修养上存在差异,人与人之间出现矛盾非常正常。这就需要相互宽容,需要尊重彼此的个性。我们决不会因为存在矛盾就拒绝合作、回避交往。所以,求同存异,就成为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3.宽容是解决冲突的良方

  现实生活中,我们避免回在无意中伤害别人,也可能由于一段时期糊涂做出伤害别人感情、损害别人利益的事。这时,我们如果能体谅、尊重他人的感受,真诚地赔礼道歉,就容易得到他人的谅解。同样,我们也可能受到别人无意之中的伤害,对别人的“对不起”也要真诚接纳、理解、原谅,也能很好地化解矛盾,加深友谊。

  4.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

  宽容是一种美德。为人宽容,就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朋友。

  宽容是一种境界。一个人真诚地宽容别人的过失,他的境界就上升了一个层次;一个人学会了宽容,他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

  5.宽容利己利人

  宽容能使对方从中汲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宽容能使自己远离烦恼、仇视,体验到宽容带来的.心灵的安灵和满足。一个宽容人的人,会体谅他人的内心世界,诚心帮助他人,心胸开阔、与人为善,因而受到别人的尊敬。

  流程二: 合作探究

  小乐和小娱是一对要好朋友,她俩的个性迥然不同。小乐是急性子,小娱是慢性子;小乐性格外向,小娱性格内向;小乐爱好体育运动,小娱欣赏戏曲。

  ○性格不同的两个人为什么能成为要好的朋友呢?

  流程三:探讨与提高

  在生活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冲突”。让我们回想一下:

  ○你有过原谅别人的经历吗?把你当时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你有过接受别人的经历吗?把你当时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流程四:检测达标

  单项选择题;

  1.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是 。

  a.求同存异

  b.各执己见

  c.排除异己

  d.党同伐异

  2.人们常用“宰相肚里能撑船”来形容一个人 。

  a.脾气好

  b.性格内向

  c.气量宽宏,理解他人

  d.身体肥胖

  4.善于宽容 。

  a.利人害己

  b.害人利己

  c.利人利己

  d.害人害己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宽容意味着麻木不仁

  b.宽容不是盲目的

  c.宽容会给自己招来更大的伤害

  d.宽容只能面对自己的家人

  【辨析题】

  1.宽容就是对所有的人应该让步。

  【材料分析题】

  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娄师德以仁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当时名相狄仁杰瞧不起娄师德,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他也不计较。后来武则天告诉狄仁杰: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娄师德向我推荐的。狄仁杰听了惭愧不已。

  (1)狄仁杰为什么惭愧不已?

  (2)如果要你对犯了狄仁杰这样错误的人说几句话,你说什么呢?

  【中考演练】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请你创作一条能够启发人们重视或学会“宽容他人,悦纳自己”的品德修养的格言,并简要说明创作理由。

  四、知识网络(梳理本课知识,画出结构图)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设想】

  初读课文,提出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要求,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新词读音,读通课文,扫除语言障碍,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生试着读好课题。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狐狸给谁分奶酪?为什么分奶酪?)

  3.师引导:狐狸到底给谁分奶酪?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

  1.朗读课文我能行。

  正确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练读第1自然段。

  谁能把这一段读正确呢?让我们先来试一试吧!

  ①学生自读,边读第1自然段,边圈画出本段的生词并与课件标画的对照。

  ②同桌互读,检查自读情况。

  ③课件出示加拼音的词语:“捡到、奶酪、哥儿俩、开始、拌嘴”。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提示“捡、俩”是三拼音节,“始”是翘舌音。

  ④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⑤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1自然段,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男女生赛读,个别读,读好本段的同学奖励一颗星。

  (3)练读第2-9段。

  ①用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学生自由读第2-9段,边读边圈画出本段的生字词。

  ②出示词语“仔细、瞧了瞧、咬一口、别急、嚷起来、剩下”,谁来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提示“仔”是平舌音,“剩”为翘舌音,“嚷”是后鼻音。

  ③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④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2-9段,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分组赛读、指名读。读得好的同学再奖励一颗星。

  2.书写生字我能行。

  出示生字:奶 始 吵 仔 急 咬 第

  (1)自己读一读,指名读,读准音。

  (2)重点指导“第、急”。

  课件出示这两个字的'笔顺,教师范写相机指导:“第”字第七笔是横折;第

  八笔是竖折折钩;“急”的笔顺要注意,第二笔是横撇,第三笔是横折。

  学生描红,练写。(课件出示坐姿图和握笔姿势图。强调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教师巡视指导。写完后自己对照例字,不满意的再练写一个,教师反馈,写正确,写整洁。

  (3)自己采用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练写其余的字。书写《习字册》生字,端正写字姿势,做到正确、整洁。

  (4)展示学生书写作品,集体评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照自己的字能做到正确、整洁的就加颗星。)

  三、巩固练习

  1.打开新课堂完成读拼音写词语。(自己完成后,同桌互改,同桌认为写得满意加一颗星。教师展评,鼓励学生写正确,写整洁。)

  2.教师小结:小组成员数一数自己得到的星,加起来最多的小组,被评为学习优胜小组。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练习写字,比较字形相近的字,并能口头组词;

  2、学习灵活运用词语,并能给词语分类;

  3、练习补充句子;

  4、阅读练习,使学生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5、收集图片并介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描一描,写一写。

  1、 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 出示“找”字,练习书空。(注意“找”字后写“点”。)

  3、 观察“找”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描一描。

  4、 学生练习写“找”字。

  二、 比一比,再组词。

  1、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出示“渴”和“喝”,比一比,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抽学生口头组词。

  4、学生分小组自己学习“乌”和“鸟”、“外”和“处”。

  5、学生在全班交流。

  三、 选词填空。

  1、 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 比较“怎么”和“什么”的意思。

  3、 出示句子,填空,再读一读句子。观察每个句子的后面都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再读一读句子。

  第二课时

  一、 照样子,说一说。

  1、 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 读例句,说说谁在干什么?

  3、 指导完成补充句子,再读一读句子。

  4、 分小组将自己补充的句子读给同学听听。

  二、 读一读,做一做,说一说。

  1、 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3、 学生自己读短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4、 同桌互相读读课文,正音。

  5、 全班齐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6、 做一做:自己试着做一个太阳钟,并向同学们介绍是怎么做的。

  第三课时

  一、 将下列词语分分组。

  1、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读读有哪些词语,想想它们指的是什么?

  3、 它们哪些词语是一类的?找出来填在括号里。再读一读。

  二、 找一张你喜欢的图片,想同学们介绍一下图片的内容。

  1、 看图,听听冬冬和丁丁的介绍。

  2、 拿出自己准备的图片,向同桌的同学介绍图片的内容,你为什么这它?

  3、 抽生全班交流。

  4、 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收集图片不但有趣,还能增长许多课外知识呢!

  三、 老师总结,完成作业。

语文教案 篇5

  语文教案《江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我们上次学习了《一去二三里》这首写小村庄的古诗。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代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

  2、 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 江 南。

  (1) 指名读课题

  学习“江、南”这两个字。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2) 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地方,那里可是个美丽的.地方,请大家看!

  (出示图画,播放音乐。)这么美丽的地方,课文怎么写的呢?

  二、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或放课文录音朗读。

  2、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3、指名读,集体正音,齐读。

  4、听到同学们的读书声这么好听,诗歌里的生字娃娃高兴地跑出来了,咱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iānɡ ě è ú xī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江、 可、 叶、 鱼、 西

  cǎi lián hé xì ián

  采 、 莲 、 何 、 戏 、 间

  (2)指名认读,正音,齐读。

  (3)学生说说自己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在哪见过它们?

  (4)引导:同学们读得真好,记字的方法也不少,有的同学很会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现在就特别聪明能干!现在生字娃娃又高兴地跑回诗歌里去了。已经能够认识它们了,相信大家这次会把整首诗读得更正确,更熟练了。你愿意读给同桌听听吗?然后同桌互相说说读得怎么样?

  5、请几位学生个别读课文,其他同学做评委,评出“最佳播音员”。

  三、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1、过渡:你们听,快乐的小姑娘一边采莲一边还在背诗呢!放配乐录音示,请学生看画面,听录音。

  2、请小朋友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有几句话。把你喜欢的那句话多读几遍。(出示全文)(两句话)

  3、喜欢读哪句话?还有谁也喜欢这句话,再来读读。

  (学生看图)师:江南是个好地方,到处长满了荷花、莲叶。你们瞧!莲叶们谁也不甘示弱,一片一片地从水中探出小脑袋,争着向上长,去享受那温暖的阳光。它们呀,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热闹呀!多美的莲叶呀,“莲叶何田田”就是讲它们很多的样子。瞧!那边还有几个划着小船,赶来采莲的小姑娘呢,她们拨开莲叶,寻找那一个个成熟的莲蓬。看,她们嘴角还带着微笑呢!她们心里肯定很高兴。让我们也高兴地来读这句话。(齐读)

  4、小朋友读得真好。让我们来做一回快乐的小鱼吧!

  (1)示范表演:谁来做碧绿的莲叶,漂亮的荷花,还有那淘气的小鱼?

  师:(读得真好,掌声送给他们)小鱼,小鱼,你别走。刚才你在莲叶丛中游玩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高兴)你能高兴地读读这句话吗?(齐读)

  (2)找好朋友分组表演。(边表演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5、江南这个地方湖泊众多,河流纵横,荷花、莲叶随处可见。小鱼们在莲叶丛中东游西逛,可高兴了。让我们再去游一游美丽的江南,做一回采莲的孩子。

  6、学生齐读课文。指导停顿。

  四、积累语言,指导背诵。

  1、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读好诗,还能背诗呢!自己看图试背。表演背。

  2、齐背全文。(配乐)

  五、作业:

  1、给生字口头组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熟读词语超市中出现的词语,懂得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地加以运用。

  2、体会金钥匙中的写作方法,练习把对景物的感受和想象写出来。

  3、通过阅读欣赏短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4、学写写景为主的习作。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体会“金钥匙”中句子表达的效果,习作时写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学生自由读一读“词语超市”里的词语。

  2、教师出示词语,指名读一读,教师适当正音。注意“胀”即是卷舌音,又是后鼻音;“寻”不能读成“xuán”。

  3、全班一起读一读。

  4、教师开火车检查读。

  5、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词语,说说识记的方法或书写的注意事项。

  6、学生书写词语,教师根据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再强调。

  二、金钥匙

  1、教师出示下列句子,学生读一读。

  “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

  2、教师指名反馈:这句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教师:作者为什么能够把天晴后的云描述得这样形象生动呢?(仔细观察)

  4、教师小结:是呀,细心观察,用心创作,就能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来。请同学们读一读本组课文,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

  5、集体反馈:这些语句为什么能够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6、教师小结:同学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你不仅能看到事物的特点,还能发现事物微妙的`变化。有了对事物直观、具体的认识,我们就能把它们描述得更加具体、更加生动。

  三、语文故事

  1、集体背诵古诗《清明》。

  2、教师导:杜牧的《清明》诗写得轻巧自然,读来琅琅上口,广为传诵,便有了《趣改清明诗》的故事。请同学们读一读。

  3、指名反馈:人们把古诗《清明》改成什么样子呢?

  4、指导学生读好修改后的诗。

  5、引导学生观察修改后的诗和原诗的区别。

  6、教师:那么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和意境相同吗?我们一起来理解改后的诗的意思和意境。

  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理解。

  8、集体反馈。

  9、教师小结:文中改后的诗意虽然没有大的变化,但流露出来的意境以及作者的心境就有所不同了。老师再给同学们推荐几则后人修改的《清明》。

  有人巧妙断句将其改为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还有人另作断句,便改成了一篇优美、隽永的散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一剧作者曾略添数字,并变换一下形式,将《清明》诗改成了一出精巧古雅的戏曲小品:

  时间:清明时节布景:雨纷纷地点:路上

  (幕启)行人欲断魂:借,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0、教师小结: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像这样有趣的改变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找一找这样的趣事。

  第二课时

  四、自主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

  1、师导:同学们,本组课文把我们带入了色彩缤纷的春天。今天我们要阅读的短文是《记金华的双龙洞》,写的也是春天游双龙洞的见闻。它是一篇游记,和我们学过的写景文章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2、教师出示导读提纲,学生自读短文。

  (1)找出描写春天的语句,读一读。

  (2)思考:渴望问世按什么顺序介绍双龙洞的?

  (3)小组内讨论:作者介绍了双龙洞的哪些?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3、集体反馈,整体感知。

  (1)指名画出描写春光的句子。

  (2)教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四月浓浓的春意?

  (3)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4)教师:这些春天的景色是作者在路上看到的。到了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入山——洞口i——外洞——乘船进内洞——内洞

  4、小组深究,深入感悟。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短文,完成表格。

  (2)集体反馈。

  地点景物特点

  入山

  洞口

  外洞

  乘船进内洞

  内洞

  (3)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5、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6、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春天的景色优美,我们不仅要细心观察,还应该及时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就像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就按照自己游览的顺序,及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了下来。

  7、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超市中要求抄写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做一课一练。

  第三、四课时

  一、审题,了解要求

  1、指名读题目,其他人思考这次作文的内容和要求。

  2、指名反馈,教师归纳小结。

  (1)写作内容:写下你在某个地方见到的春景,或者第一次去某个地方的所见所闻,或者在某个景点的所见所闻。

  (2)表达要求:题目自拟,突出景物特点,有意思的地方细致写,有一定的顺序,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

  二、说一说,拓展思维

  1、教师:春天到了,你们都游览过哪些景点?简要地说一说自己的所见所闻。

  2、指名说说。

  3、引导学生回顾:我们来给刚才所出现的景物进行分类,你们准备怎么分?

  4、集体反馈。

  5、根据题目的要求,我们不一定都要写景,还可以写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你们在游览过程中发生过哪些有趣或难忘的诗吗?

  6、学生交流,拓展素材。

  三、指导写作

  1、表达有序,观察细致。

  2、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注意过渡语句的衔接。

  3、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学生练习写作,教师个别辅导

  五、赏析、修改习作

  六、布置作业 钟乳石的形成

  石钟乳、石笋都是由石灰质聚集而成的。岩洞中的石灰质溶解在水里,水中的石灰质一点儿一点儿地聚集起来,在洞顶逐渐形成冰锥状物体,这就叫石钟乳,也叫钟乳石(形似北方冬季屋檐下的冰柱)。洞顶的水滴落在地上,石灰质也逐渐聚集起来,越积越高,形成直立的笋状柱体,叫石笋。石笋常与石钟乳上下相对,日久天长,有些石钟乳与石笋连接起来,就成为石柱。石钟乳和石笋都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语文教案 篇7

  学法引导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能抓住特定时间、地点的景物特征写最,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形象有韵味,适合反复吟诵,用心感受,应着力于诵读、感悟。

  重难点分析

  1.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

  2.学习的细致的观察生活和准确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以上两点,采用以学生诵读感悟为主,老师适时启发,点拨的方法学习。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号石公,公安(现在属湖北省)人。万历二十年进士。他与兄宗道、弟兄中道合称“三袁”,世称“公安派”。他们提出“性灵说”,认为文学应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们对于复古主义的驳斥相当有力,认为文学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的,每个时代的文学,不应当厚古薄今,更不应当用古泥今。他们在创作上坚决反对临摹古人,强调写自己所想、自己所感的东西,也就是“独抒性灵”,主张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进行写作,不用典故。在创作方面的表现是小品文领域的开拓。他们的作品文字清新活泼,文笔秀逸,意趣盎然。今天我们学的这篇游记紧扣景物的季节特点,细腻描写满井的初春景色,不多几句话,便勾画出一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作者描写简练形象,再现当时游览情事。文笔清新秀丽而有生气,比喻新鲜、贴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游览时的轻松喜悦的'心情。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品味这篇优美的散文,共体味洋溢在文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浓浓情趣。

  (二)整体感知

  1.自读全文,疏通字词。

  2.教师范读。

  3.学生有感情朗读。

  (三)教学过程

  1.自读课文,对疑难字词质疑、讨论。

  2.老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从记叙的六要素的角度整体了解文意。

  时间:花朝节后廿二日 地点:满井

  人物:我与数友 起因:局促一堂之内,欲出不得。廿二日天稍和。

  经过:心境“若脱宠之鹄”,尽览初春水光山色,饱览游人怡然之情。

  结果:感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来之知也”。

  3.概括段意

  (1)第一自然段写城中“余寒”景物,欲扬先抑;

  (2)第二自然段写满井春色。融情人景,寄托追求。

  4.提问第一自然段可删否?

  烘托、反衬手法,是极必要的铺垫,作者欲扬光抑,欲进先退,把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

  5.提问文中细腻刻画了哪些初春景色?

  高柳突堤、土膏、冰皮、波色、鳞浪、山峦、晴雪、柳条、柔梢、麦田浅()、游人、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毛羽鳞())

  6.提问试分析文章的写景顺序。

  自然景→人文景→自然景

  (山水风光→游人→动物)

  远景→近影

  (山水风光→柳梢、麦田)

  7.提问直接抒写作者心情的语句有哪些?体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若脱笼之鸽→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仰郁、烦躁→轻松喜悦→感叹赞美

  (抑→扬)

  (四)总结、扩展

  本文以议论作结,言明自然未尝没有春色,只是“局促”之人不知道春在哪里罢了。这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感悟,真正的自然是在“郊出之外”,不是在人事纷扰的“城”中。作者在官场感到孤独,大自然却给他以慰藉,在心灵与自然的贴近中,山水鱼鸟都成了他的知己

  (五)布置作业

  书面一:分散朗读,并注音(出示小黑板,全班在练习本上注音,然后指名板演,共同订正。)(每个2分。)(括号内是答案,下同。)

  1.燕(yàn)2.花朝(zhāo)3.辄(zhé)4.妍(yán)5.倩(qiàn)

  6.靧(huì)7.蹇(jiǎn) 8.呷(xiā)9.廿(niàn)10.浃(jiá)

  口述:l.比喻句,明确在本体与喻体之间常用似、像、若、如之类的喻词。本文并有哪几个比喻句?(共有3个:①若脱笼之鹄。②如镜之新开……③如倩女之()面……。“娟然如拭”不是比喻句,它的意思是“美得像刚刚揩拭过的那样”,只是描绘而已,虽有“如”字,前后并没有具体的本体和喻体。)

  书面二:本文写景细致入微,你读了有哪些体会?请选例并简要说明。(自读课文,用这类题目来检测,不作死板限制,可以让学生有自由发表意见的余地,不会扼杀有才能学生的天机及积极性。如果在水平属中下的教学班,可以改用课文后的一、二题。)

语文教案 篇8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新词:训斥、玷污、郑重、眷恋、颇负盛名。

  2.重点段:第2自然段、第13自然段。

  (二)能力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本文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分析重点段第2和13自然段,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

  (二)“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是本文重点训练项目,主要通过勾画前后照应的句子,反复朗读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勾画重点句段,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讨论分段,归纳段意、中心思想。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完成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解决生字、新词,通读课文。

  2.理清脉络,概括段意。[小学教学设计网 更多精彩教案]

  3.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幻灯片(梅花图),教师指导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今天我们学习“梅花魂”这篇自读课文。板书课题,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①指名读课文。

  ②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③新词:

  训斥:训诫和斥责。

  玷污:弄脏。

  郑重:严肃认真。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

  颇负盛名:颇,相当地。负,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2)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飘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划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

  (4)质疑问难,同学前后左右分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本文共分三部分,要指导学生把“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大部分划分出来了。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四)课堂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

  2.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及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表露了华侨老人的爱国心。)

  过渡:课文是怎样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呢?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

  (1)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先自学,后讨论、交流。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①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②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③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④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⑤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抓重点段第2自然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①学生自由感情朗读,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

  ②反复朗读并思考: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诗的意思的?说说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从这些诗句,可以体会出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3)自学重点段15自然段,学生分组朗读并讨论:

  ①梅花的品格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画在书上。(梅花的品格是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主要从“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②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这说明什么?(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 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说明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

  (外祖父把梅花图、梅花手绢送给“我”,是为了让“我”也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5)“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了中心。)

  (6)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3.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爱国之情。)

  (三)总结、扩展

  1.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文开头和结尾相照,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重点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第2自然段从开头到“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得应轻快一些。从“读到”到这一段结束,读得应低缓一些。第13自然段点明了外祖父珍爱梅花的原因,在朗读时,语气要坚决。)

  2.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段,并体会它的好处。

  六、布置作业

  1.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冷艳的(梅花)

  (崇高)的品格

  冰凉的(泪珠)

  (高尚)的灵魂

  慈祥的(外公)

  (梅花)的骨气

  隆冬的(天气)

  (梅花)的秉性

  2.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什么的象征?(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就是“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3)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图是为了什么?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什么?(外祖父保存这幅梅是为了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也是让她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年的故事,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2.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9个会写的字,认识15个会认的字。

  3.能力目标: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简单概括地叙述课文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

  2.了解我国过年的一些风俗习惯及“过年”由来的民间说法,从而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教学准备:

  字卡,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学习“贴”“联”“团”“俗”“代”四个字。

  1.播放过年时贴对子、放鞭炮等热闹的场面。师问:同学们,看到这段录像,你们能想到什么时候的场景?生汇报: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贴春联等。引出“贴”“联”“团”三个字。(师贴字卡)

  贴:学生出字谜识记:独占钱财(贝本义是钱财)。

  教师演示往黑板上贴字卡的过程,引出粘贴这个词。

  要求同桌之间贴近点,引出贴的另一个意思:靠近。

  联:让学生用手捂上耳朵,联想一下家里过年的场面。

  团:给出口,加字变新字:国、园、圆、困等。

  组词:团体、团结。用团结说一句话:团结就是力量。

  团用作量词:一团(毛线)

  团团围坐、团团圆圆

  2.同学们,每到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贴春联、放鞭炮,全家人团圆在一起,欢欢喜喜地过大年。这种风俗,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我们来看“俗”和“代”这两个生字宝宝。

  俗:用讲故事方法识记:在山谷里有一个村庄,一个人来到这个村庄后就入乡随俗了。引出风俗、习俗。

  俗的另一个意思: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俗语=俗话

  代:这个字宝宝,大家太熟悉了,我们学习古诗的时候都要知道作者的朝代,那你都知道哪些朝代呢?

  爷爷、爸爸和你叫?生:祖孙三代。

  3.过年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我们每个人都盼望着过年,那你们知道吗?关于过年啊,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年的故事》吧。(师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宝宝。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提问“年”在古代的时候指什么?生:凶猛的野兽。

  3.学习“凶”“野”“兽”。

  凶:数笔划识记。结构:半包围。笔顺:

  野兽:指家畜以外的兽类,天性凶猛,尤其指野生的哺乳动物。

  师出事动物的图片(小猫、小狗、老虎、狮子、企鹅、骆驼、豹)请学生从中挑出真正的野兽。

  野:注意读音是整体认读音节。

  组词:田野、原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兽: 记字形,上象耳,中象头,下象脚踩地。读音是翘舌音。

  4.知道了年是一种凶猛的野兽,那它长什么样子呢?又什么特点?引出吼。

  吼:让学生大吼一声。吼叫,狂风怒吼。

  5.指导朗读第一段:“它长着狮子头,牛身子,生气时大吼一声,地动山摇。”不难想象年的凶猛的样子,(播放年的FLASH课件)要求大家在读的时候要读得夸张些,突出年的凶猛、吼和地动山摇。

  6.全班齐读。

  四、学习二、三自然段。

  1.如此凶猛可怕的野兽,人们为什么要和它作斗争呢?怎样斗争的?结果怎样?(课件出示问题)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后,同桌讨论问题。

  3.学生汇报问题后,师出示“缺”“庄”“渐”“敲”“扭”“逃”的`字卡。学生小组合作集中学习6个生字。

  缺:换一换方法识记“缸”。扩词:完美无缺,缺一不可,缺点(造句)

  庄:字谜:广阔的土地。读音,扩词:庄稼、村庄、庄严

  渐:渐渐地意思是一点一点地,一步一步地。(造句)同义词:慢慢地。

  敲:拿小棍做敲的动作。形声字:高表音,象手(又)拿小棍轻击的样子。

  敲打、AABB(敲敲打打)

  扭:做动作,扭头。区分:纽扣、电钮。俗语:强扭的瓜不甜。

  逃:字族识字,兆字家族:挑、跳、桃。

  4.指导朗读二三段。

  “这一次‘年’又窜进村庄,一看到这些,吓得扭头就跑,逃进深山,再也不敢出来了。”这主要写了“年”逃跑时的样子。在朗读的时候,语速要加快一些,突出又、看、吓、扭、逃、再这几个字,读出年逃跑时的狼狈。

  5.男女生比赛读,选两名代表。

  五、学习四自然段。

  孩子们,古代的劳动人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战胜了凶猛的野兽“年”。我们应该为他们骄傲,为他们自豪。后来为了纪念胜利……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师指读生字,生开火车拼读,组词。

  七、字宝宝大家都会了,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指名读文。

  八、写字指导。

  食:书写时要注意人字的撇捺要写得舒展,最后一笔是点。

  凶:的书写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在虚宫格中的位置,要把字写得匀称美观。

  九、课件出示词(爆竹词卡),指名读,正确后发出爆竹声。

  十、小结:

  年的故事同学们都了解了,老师希望你们能把这个故事,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讲给你得爸爸妈妈听。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此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提高戏曲素养。

  2.通过对内容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题。

  3.注意课文内容的 详略与表达中心的 关系。

  4.了解作者描写声音的方法。

  5.理解关 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

  1.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

  2.对声音的描写。

  3.关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声音的描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爱看电影、电视剧。好的电影、电视剧往往以它生动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吸引着我们,令人难以忘怀。作者看了一场戏,过后留给他的是什么印象呢?这节课我们学习《看戏》。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要求从 音、形、义几方面检查)。

  铿锵 颦 婀娜 蜃楼 屏住

  例:颦Pín 〔皱眉〕〔上下结构](为加深印象介绍“东施效颦”的故事)

  2.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 题 :

  ①本文描写了 什么?

  明确:描写了群众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演出《穆桂英挂帅》的场面。

  教师补充:京剧堪称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完美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为此,我想同学们和老师有同样的感受,为生活在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度感到骄傲、自豪。

  ②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赞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的热情观众和热情艺术家。

  三、阅读新课

  (一)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1.画出表现观众情绪变化的词句。2.画出揭示本义中心的句子。

  集体明确后,板书

  (二)引导学生体味“膨胀”与“涨”,以此强调“关键词句的含义”。(板书)

  明确:“涨”是水位升高,这里比喻观众情绪逐渐高涨,呈渐变的状态。“膨胀”则有激荡起伏之势, 呈热烈欢腾的状态。

  (三)找学生读课文1、2段,要求其余学生用一个词概括出场内外的气氛。

  明确:“静静的”。

  (四)思考讨论:

  为什么突出“暑气并没有收敛”,公园和剧场“是静静的”?为什么强调剧场“人挤得非常满”?

  明确:突 出“暑气并没有收敛”,是为了以气温烘托观众的心情,人们不顾暑气炙人,争相观看梅兰芳演戏,说明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在广大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声望。

  强调公园和剧场“是静静的”,渲染演出之前的气氛,是为了说明观众静候演出开始,表现观众对于欣赏梅兰芳舞台艺术的渴望心情。有这位艺术大师的演出,剧场就成了艺术的圣殿。

  强调剧场里“人挤得非常满”,是为了说明广大群众衷心喜爱梅兰芳的舞台艺术。

  (五)比较阅读。

  要求:学生阅读“模拟作文”,寻找差距,体味课文开头两段的精妙之处。

  (六)速读第三段

  要求:

  1.画出两个比喻句。

  2.画出介绍剧情的句子。

  讨论两个比喻句的作用。

  明确:“蜃楼”、“彩霞”两个比喻将京剧舞台的美感形容得非常出色。

  思考讨论:本段关于剧情的介绍,从文章整体看,写得详细,还是简略?为什么?(板书:学习重点1)

  明确:写得简略。因为本文的中心是赞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穆桂英挂帅》的具体剧情与这个中心意思关系不大,所以写得十分概括,免得冲淡了中心。由此,我们大家要注意文章内容详、略的安排取决于中心的需要。

  (七)学生阅读“模拟作文”,画出表现女主角上场时观众情绪变化的 词句,画出描写女主角歌声的词句。

  (八)学生读出相应的句子。

  (九)声音是无形的,难以描摹,那是不是就是说“是无法用语言所能形容的呢?”复习《老山界》中关于声音描写的语段。

  (十)本文的作者又是怎样描绘声音的呢?

  (板书:学习重点2)

  女生齐读第四段,男生完成下列问题:

  1.女主角上场,观众的情绪有何变化?

  2.作者是怎样描写声音的?

  启发讨论后明确:

  观众情绪的变化:“这个平静……的掌声”。

  板书:暴风雨、雷鸣。

  “对声音的描写”,注意引导学生体味绝妙之处。

  “辽远”与“逼近”、“柔和”与“铿锵”两对反义词把歌声形容得神奇美妙。

  思考讨论:“歌词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 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个 人的心里……”四个加点的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明确:四个动词不能互换。珠子从一笑一颦,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像断了线的珠 子,往下去,只能说“滚”;一粒一粒的珠子着地,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只能说“滴”;珠子从地上反弹到空中,余音缭绕,只能说“溅”。梅兰芳的歌喉美妙动听,入耳入心,令人回味无穷,“滚、滴、溅、落”,四个动词字字准确、贴切。

  自由读第四段,加深印象。

  对照板书,试背本段。

  四、布置作业

  1.用彩图描绘观众的热情。

  2.写一段再现声音特点的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饮酒》教案01-12

语文教案01-17

语文复习教案01-16

语文备课教案01-16

语文上册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