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07 09:31:4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6篇(集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6篇(集合)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3.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1.记录纸4张、记录板8块、计数条4套、记号笔8支。

  2.4个橱子内摆放4种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活动流程1.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分组记录。

  "今天,请你们来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小结:你们用了数字、图画、表格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2.尝试用计数条进行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请你们用记录板和计数条再来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2)指导幼儿使用计数条再次统计。

  (3)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结:用计数条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还会知道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一起说说看,需要进哪种货?"小结:你们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让我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还能很快知道哪种商品最多,哪种最少。

  3.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分别观看幼儿身高、营养搭配、全年平均气温、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感知许多物体(图形)可以分成相同的二分,并知道整体大于部分。

  2、尝试用目测,把实物分成一样多的两份,并在活动中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教师示范用的蛋糕一只及幼儿操作材料图形一套。

  2、人手一分不同颜色的各种图形。

  3、操作材料:红枣、豆子、橡皮泥。

  三、活动过程:

  1、以两只“小松鼠分蛋糕”的故事,激发幼儿学习二等份的兴趣。

  师:“六一”这一天,是小松鼠花花和圆圆的生日,小伙伴们送了他俩一个蛋糕,两只小松鼠很开心,看了一会儿,花花说:“我们来分蛋糕吃吧,我们两人吃一样多好不好”圆圆说:“好”!可是两之小松鼠的数学学的不好,不知道怎么分才能分得均匀,小朋友说说看,两只小松鼠应该怎样分才能吃到一样大的蛋糕?

  2、老师这里也有一只蛋糕,想把它分成相同的两份,请小朋友帮老师想一想,应该怎样分?

  3、幼儿演示分法,教师帮忙。

  4、蛋糕可以分成相同的两份,那么如果我们用图形,可不可以也把它们分成相同的两份?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各种各样的图形,而且,每种图形有两张,请你们把相同图形中的一张先用折的方法,折成相同的两份,然后,用剪刀剪开,看看剪下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在折、剪的时候,你想一想一种图形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都可以把它分成相同的两份?

  5、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小朋友们相互讨论。

  师:小朋友在操作的时候。可以相互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

  6、幼儿反馈尝试的结果。提问内刚才小朋友都动手把各种图形分成了相同的两份,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分?

  (1)请几个有不同分法的小朋友讲述,并用老师的操作卡演示给小朋友们看。手动演示后教师用课件演示。

  (2)请其他小朋友说说其它图形的不同分法,并用老师的操作卡演示给小朋友们看。幼儿没说出来的那种方法,教师讲解并演示。

  小朋友真聪明,能把各种图形分成相同的.两份,而且方法很多,请你们说说看,分出来的图形原来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7、探索实践

  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其他的东西,请同桌的两个小伙伴为一组,把纸包里的东西分成两份。你们可以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工具来分,动手的时候,可以互相商量、讨论,应该怎样?

  (1)幼儿尝试,老师巡视,鼓励幼儿积极动手,遇到困难、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

  提醒幼儿操作时不要把东西弄在外面,注意桌面的整结。

  (2)提问:刚才你分了哪些东西?怎样分的?用了哪些工具?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巩固对钟面主要结构的认识。

  2.学会认识整点、半点的书写方式,掌握认识钟面整点、半点的方法。

  3.愿意动手操作,增强时间观念。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整点和半点。

  2.难点:掌握认识整点和半点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2.物质准备:ppt、画好的'钟面图画纸每人6张、笔每人1支、时钟2座。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创设情境提问,让小朋友们回忆巩固对钟面主要结构认识。

  老师请来了一面钟(ppt),它来得太匆忙,好像丢了什么东西,请大家一起帮他找回来吧!

  小结:钟上面有时针、分针、1-12按顺序排列的数字,其中分针长,时针短。

  二、利用ppt上面的图片,举例讲解整点、半点的特征,使幼儿学会辨认整点、半点的书写方式。

  (一)、整点和整点的书写方式

  小朋友们都认识了钟长什么样,那都会看时间吗?

  1.播放ppt,请幼儿回答这是几点?为什么?

  2.我们应该怎样书写?(ppt展示书写方式)

  小结:当长针(分针)指到12时,时钟(短针)指的数字几就是几点钟。

  (二)、认识半点和半点的书写方式j

  1.现在是几点钟?现在长针和短针有什么变化?

  2.长针指在6,短针指在7和8中间,这就是7点半。

  3.表示半点的时候,长针一定是指着6的,短针一定是指在两个相邻数字的中间。

  4.表示半点时,用数字怎么表示?(7:30)

  小结:分针指着6时,时针一定会指在两个相邻数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几,就是几点。

  三、操作

  (一)请两名幼儿上台,操作时钟。根据老师说出的半点,转出指定的时间。

  1.教师说出任意半点,幼儿操作。

  2.教师引导下面幼儿集体检验。

  (二)请幼儿观察自己手中的钟面,引导幼儿回忆一日生活流程的时间,并请他们在钟面上画出来。

  1.我们在幼儿园中一天时间安排是怎么样的呢?(8:00入园——11:30午饭——12:30午睡——下午2:30起床——4:30晚饭——5:00放学)

  2.在钟面上画出相应的时间。

  3.对照ppt一一幼儿相互检查操作结果。

  (三)完成幼儿用书第18-19页

  书上这些时间你都认识吗?请把对应的时间连一连。

  四、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在户外游戏时,玩老狼老狼几点钟。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

  超市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所之一,超市里各种各样的物品吸引着幼儿。为此,我们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题材——“超市”开展主题活动。将幼儿从“课堂”带到“社会情景”中,并通过参观、游戏、谈话、绘画等多种活动形式把孩子零星的经验整合起来,使孩子了解超市的结构,体验购物的快乐,感受超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在开展主题活动中,我们经常听到孩子们谈论去超市购物时自己买了多少东西,付了多少钱,但是,对人民币的概念仍较模糊,于是生成了这节数学活动——《超市购物》。旨在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游戏情境,在多次去“超市购物”的过程中认识纸币,学会使用纸币。整个活动过程,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学习,愿意与同伴分享快乐,学会处理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增强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当幼儿亲自购物之后,能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购物体验,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5元、5角、1元的纸币,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掌握购物时不同的付钱方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感受购物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活动前幼儿对人民币有初步认识,有“超市购物”的经验。

  2.物质准备:

  (1)布置“超市”,货架上摆有各种物品卡片,并标明价钱。

  (2)装有10个1角、2个5角、1个1元硬币的盒,幼儿人手一份。

  (3)付钱方法展示板四块。

  (4)直观演示1角、5角、1元硬币之间换算关系的课件。

  (5)幼儿人手一张存钱卡。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认识硬币

  (1)让幼儿感知、发现硬币的特征。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请你们轻轻地打开盒子,看看里面装着什么。”(幼儿打开盒子。)

  师:“哇,好多硬币!小朋友们看看,都有多少钱的硬币?”(1角,5角,1元。)

  “好,现在请小朋友把盒子盖起来,老师要考考你们。”

  (2)出示1角课件。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多少钱的硬币?”(1角。)

  “你怎么知道它是1角钱?”引导幼儿观察硬币上的标志。教师小结:对了,它的上面写着“1角”,它就是1角钱。

  以同样方式分别出示5角、1元课件,让幼儿认识。

  师小结:5角的硬币是金色的,上面写着5角;硬币中最大的是1元的硬币,它的上面写着1元。

  游戏:取硬币

  师:“我们一起玩一个取硬币的游戏:老师说出多少钱的硬币,请小朋友快速地举起这个硬币,看谁举得又快又准确。”老师发布命令:“请举起1角(5角、1元)的硬币。”幼儿取相应的硬币。

  师:“小朋友们真棒!今天我们有这么多钱,想不想去超市购物?”

  (想。)

  “去超市购物时,小朋友要先看看货架上都有哪些商品,价格是多少,然后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到收银台付钱。”“老师先请小朋友

  拿着钱盒到1号货架购物。”

  评析: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幼儿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整理。幼儿在活动前对硬币有了粗浅认识。活动过程中,教师借助实物,通过游戏,从1角、5角、l元三种硬币最明显的特征入手,引导幼儿准确

  认识l角、5角、1元硬币,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

  2.幼儿第一次购物,探索1角、5角、1元毛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幼儿带着钱盒,到超市1号货架选商品(师设计的每一件商品均为5角钱或1元钱),并到收银员处付钱。(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

  儿付钱方法,幼儿只有付钱正确才能拿走商品。)

  集中梳理经验,知道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提问:“谁愿意来说说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幼儿分别说出5角钱的两种付钱方式:用1个5角来付钱;用5

  个1角付钱。

  师小结:“这些小朋友买的都是5角钱的东西。有的小朋友用1

  个5角付钱,有的用5个1角付钱。”

  出示课件梳理:“5个1角的硬币合起来是5角钱,1个5角的硬

  币也是5角钱。

  提问:“谁买的是1元的东西?你是怎么付钱的?”

  幼儿分别说出1元钱的多种付钱方式:“我买了一个1元的××,用一个1元的硬币付钱。”“用10个1角的硬币付钱。”“用2个5角的硬币付钱。”“用5个1角和1个5角的硬币付钱。”出示课件,梳理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2个5角的硬币合起来是1元钱;10个1角合起来是1元钱;5个1角和1个5角合起来

  也是1元钱。

  师:“原来硬币里还藏着这么多秘密。我们刚才只买了5角、1元的商品,超市里还有很多不同价格的`商品,你们想买吗?购物时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上面的标价,想想怎样付钱简便些?好,请大家拿着钱盒去购物吧!”

  评析:教师在幼儿认识了1角、5角、1元三种硬币的基础上,给幼儿提供了亲身购物的机会,进一步探索1角、5角、1元三种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每个幼儿都只有在付钱正确的情况下才能买到商品。幼儿必须先观察商品的价格,然后思考该如伺正确付钱,并将付

  钱方法粘贴在展板上,最后通过课件梳理幼儿经验,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3.幼儿第二次购物,发现多种付钱方法

  幼儿到超市选商品,教师观察。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

  集中讨论,梳理多种付钱方法。

  师提问:“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幼儿边讲,教师边演示课件。)

  (1)6角钱的商品的两种付钱方式:用6个1角的硬币来付钱;用1个5角和1个1角合起来也是6角,这种付钱方法只用了2个硬币,简便多了。

  (2)8角钱的咪(mi)咪虾条付钱方式:用了8个1角来付钱;用1个5角的硬币和3个1角的硬币合起来也是8角钱。

  (3)如果我买的东西是1元,请小朋友帮我想想怎样用1元、5角或者1角的硬币来付钱呢?”

  小结:可以直接用1元的硬币来付,也可以用2个5角的硬币来付,因为他们合起来是1元,还可以用10个1角来付。还可以用1个5角和5个1角来付。”

  师:“原来同样的价钱可以有多种付钱方法。”(请小朋友将商品放进桌子底下的篮子里。)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三根不同长度的物品进行比较,获得长短排序的认知和体验。

  2.培养幼儿自然测量的能力。

  活动准备:

  自备教具:橡皮泥、操作纸、笔。

  配备教具:数块若干、数字、小猴。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猴,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今天是小猴子的生日,我们一起给小猴做长寿面吧”。

  出示橡皮泥,搓长寿面,让幼儿可以获得长短排序的认知和体验。

  发给每人一块橡皮泥,要求每人搓三根长短不同的面条,搓完后要按从长到短的摆放。找出最长的'一根面条。

  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比出最长的一根。将每组最长的一根交给老师,老师将这三根面条随意摆放,请幼儿目测,哪根最长,哪根第二长,哪根最短。

  引导幼儿测量面条的长度,培养幼儿自然测量的能力。幼儿用小数块测量每一根面条的长度,再数数有几个小数块?并贴上相应的数字。

  重点提示:幼儿用数块测量时,摆放数块是要对齐面条的两端,中间不能有空隙,再进行点数。

  结束:小猴子见到这么多的长寿面非常高兴,他会过一个高高兴兴的生日。

  二、请幼儿完成书上的评价练习

  请幼儿翻开书第5页,请幼儿用数块沿着图中的铅笔进行拼摆。

  请幼儿数一数每支铅笔需要几个数块。把数字圈出来。

  引导幼儿根据测量的长度,在括号内用圆圈和错叉表示三支铅笔中最长的铅笔和最短的铅笔。最长的铅笔在括号里画圆圈,最短的铅笔在括号里画错叉。

  注意:引导幼儿摆放数块时要对齐铅笔的两端后再进行点数。

  活动延伸:幼儿手拿小数块在活动室里找物体去测量,并引导幼儿记录在操作纸上。(可提供一些其他测量工具,如:线绳、尺子等)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学习用不同方法进行7元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1、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面值的纸币与硬币2、若干。布置"银行"场景,里面1元、2元、5元面值的纸币若干。

  3、幼儿用书第21、37页操作材料,记录单,铅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教师出示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教师:这些钱币一样吗?

  3、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样知道的?

  4、中国钱币有一个共同名称叫什么?

  5、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钱币名称?

  二、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取7元钱的不同策略。

  1、教师出示若干1元、2元、5元的纸币。

  2、教师"你到银行会取7元钱吗?想一想,可以取几张什么面值的人民币?

  3、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所取的7元钱。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5、鼓励幼儿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6、比较两次取7元钱的.不同策略。

  三、引导幼儿记录自己的取钱策略

  1、请幼儿探索取7元钱的不同策略。

  2、鼓励幼儿运用标记、符号、数字、图示等方法在记录单上记录自己每一次取钱的不同策略。

  四、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各自记录的结果。

  五、幼儿分组操作

  1、取钱

  2、算式接龙

  3、翻花片

  4、撕贴格子

  六、活动评价

  1、教师展示幼儿多种不同的取7元钱的策略

  2、师幼小结: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取出7元钱?

  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04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8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9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04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30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31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4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