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14 10:59:53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合集7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让幼儿通过直接观察、直接操作、具体表现的活动中能动地建构着知识,从而使幼儿对本次的知识点达到长时记忆的目的。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

  2.使幼儿乐意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感知球体,圆柱体是什么样子的。

  3.知道球体和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本次活动到达长时记忆的目的。

  难点:真确分清并记住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

  活动准备

  1、墙面布置球体和圆柱体两个区。

  2.各种皮球,乒乓球,纸筒,易拉罐,瓶盖等

  3.报纸。

  4.《幼儿用书·科学与数学》

  活动过程

  1.观察球体和圆柱体

  教师出示《球体和圆柱体》

  看一看,老师给小朋友带什么来?这些是什么呢?

  幼儿:这是足球,

  幼儿:这是积木,

  幼儿:这是皮球(乒乓球),

  幼儿:这是小凳,杯子,还有饮料。

  教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些东西那些是球体?那些是圆柱体吗?

  2.操作球体和圆柱体,感知他们的特征,

  教师:我们,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有什么一样?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请小朋友们拿一个球体,在拿一个圆柱体摸摸他们,然后在地上滚一滚,看看球体和圆柱体什么地方不一样?

  幼儿:我发现易拉罐倒下来的时候滚得好快好快!立起来的时候滚不动为什么呀?

  幼儿:是啊,倒下来的`时候想车门儿一样滚来滚去,立起来的时候是平平的。

  教师:你们看的时候很仔细,那我们再看一看,摸一摸还有什么样的东西跟它一样?

  幼儿:教师我的小登立起来的时候可以做,我搬不动的时候就把放到滚着走,

  教师:那你们看一看,这个足球和那个小登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足球到处都是圆圆的,

  幼儿:看这个足球滚得多快啊

  幼儿:这个积木可以滚着走,开可以站住,足球却站不住。

  教师:这个足球摸起来到处都是圆的可以滚着玩,我们把形状像它一样东西叫球体。

  教师:这个小板凳,上面和下面都是一样大的圆形,放到以后还可以滚着玩,像这样的东西叫圆柱体。

  教师:请小朋友们想办法把球体摞起来,再把圆柱体摞起来,看看你发现什么?

  幼儿:易拉罐可以摞起来,可是皮球摞不起来,

  教师:对,球体可以摞起来。圆柱体摞不起来。

  2.制作球体和圆柱体。

  教师:“请小朋友用报纸做一个球体的东西、再做一个圆柱体的东西,然后把它们站到墙上去。”“想一想,球体的东西要从到哪儿?圆柱体的东西要从到哪儿?”

  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科学与数学》,做一做书上的

  教学反思

  一、在备课时,我考虑了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和幼儿的接受能力,如果这节活动又不适合幼儿的我会随机应变,调整活动的内容。

  二、通过这节活动课的展示后,我进行了以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这节活动课,总的来说还不错,不仅调动了每个幼儿的积极性,而且师幼配合的非常好,通过这次的活动,使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的方面得到了全面、自主的发展。

  2.对师幼互动反思:本次活动,幼儿能很好的和老师配合,我也会因幼儿的需要调整活动内容。

  三、整个活动的效果是不错的,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活动,就连平时不爱参加活动的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这次的活动中来。不足之处在于活动的时间没掌握好,有点短了;其次这次活动的的内容对幼儿来说还不够,还应再加点游戏。

  通过教学反思,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努力、学习、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重点:

  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难点:

  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准备:

  水果图片,统计图,展示板,多媒体课件,彩色即时贴。

  过程:

  一、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四种水果,看看是那四种水果?

  (视频出示水果图片:草莓、梨、西瓜、菠萝等)师:你能一眼就看出每种水果有几个吗?

  师:每组的`操作盒里也有这些图片,请给它们排排队,数一数,比一比。

  (排队的方法有很多,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张表格,从这张表格可以看出来,我们给水果排队应该是从哪边开始?

  (从下往上排队,水果标识在下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讨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并把表格贴到黑板上。

  师:你是怎样摆的?哪种方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水果的多和少?

  幼:一个格子摆一个水果就能帮助我们比出多和少。

  师: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幼:按从少到多排或从多到少排的方法比较好,一看就知道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2.介绍统计图。

  师:你们在摆图片时有没有碰到困难?

  幼:西瓜图片太大,一个格子放不下。

  师:谁有好办法?

  幼:也可涂颜色来表示。

  出示多媒体课件(教师展示涂颜色的方法。)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

  师::涂颜色的看起来非常清楚。这时就会出现四个柱子。我们只要比较柱子的高低就能知道水果的多少。

  (出示统计图展示板)想一想,图中的四个柱子、数字、水果标识都告诉我们什么?。

  师:如果我们还想知道这种水果有几个,草莓比梨多几个,这图能告诉我们吗?我们该怎么办?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张图,底下的图片可以告诉我们是什么水果。数字可以告诉我们哪种水果有几个,像这样的图叫统计图。

  3.看图提问题。

  师:请你说说从统计图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幼:统计图告诉我西瓜最多,梨最少。

  幼:统计图还告诉我苹果有5个,比草莓少1个。

  二、应用知识

  1.创设情景。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班要开联欢会,可是老师不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所以我们以组为单位,统计一下最爱吃的水果,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即时贴贴到最喜欢吃的水果那栏里,统计好之后,讨论一下,什么水果是你们组最爱吃的?

  2.小组讨论结果展示。

  师:请每组出一名小朋友,拿着统计图说一说。

  3.分析应用。

  师:根据这些统计图,我们知道了哪些水果该多买一点,哪些水果该少买一点?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数学练习册》统计练习题。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的三个特征,学习按大小、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2、巩固对已学图形的认识,能按要求操作,保持记录整洁。

  3、体验分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分类记录表

  2、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几何图形

  3、各类标记

  4、课前把已经分类好的小房子放在电视机下面,位子排成马蹄形,有空间)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由几何图形拼成的小汽车,请幼儿认真观察。

  t:这辆小车子上有哪些图形宝宝呢?(哦!有圆形、三角形)那么这些图形宝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呀?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有圆、三角形;形状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

  3、小结

  二、第一次操作

  1、教师出示几何图形

  t:这些图形宝宝有什么相同点,它们喜欢和相同的好朋友住在在一起,你来分分看!

  要求:轻声的讨论、操作;请当天的值日生操作,其他幼儿帮忙想办法。

  2、教师巡视指导,可重点指导1~2组。

  三、展示分类结果

  1、教师请个别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分类结果。(老师把与幼儿一样的结果展示出来)

  2、t:你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呀?

  t:你们看出来他是怎么分的吗?为什么这么分呀?

  3、引导幼儿大胆积极发言,用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4、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是按大小、形状、颜色来分类,并为每种分法贴上标记宝宝。

  5、如果展示后,分类中少了一种,可补充:

  t:你们是这样分的,沈老师还有一个好方法来分……你们来看看老师为什么这样分呢?

  6、小结:我们把这些图形宝宝可以按照大小、颜色、形状来分,我们小朋友真厉害!表扬一下自己!

  四、第二次操作

  1、教师每组分发标记宝宝。

  2、t:老师给每组小朋友都放了标记宝宝,现在请你们用跟刚才不一样的`分法再为图形宝宝找家,并给它们的房子上贴上相应的标记宝宝。

  3、要求:轻声操作;当天值日生操作。

  4、教师巡视指导

  5、请个别幼儿展示

  6、小结

  五、游戏:找朋友

  1、教师请幼儿一人拿一个图形宝宝,举高(课前要把位子排好)

  2、t:请你们每人拿一个图形宝宝,然后找一个空的地方,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找朋友。

  3、要求:注意安全,不推不挤。

  附:找找找,找找找,找到我的好朋友,好朋友在哪里?颜色/形状/大小一样的好朋友在一起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一、 活动名称:认识单数、双数二、 活动目标:

  1、通过圈画、数数活动区分单双数。

  2、能正确判断身体器官的单双数。

  3、能发现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的单双数并 学会记录。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 、活动准备:

  1、把幼儿分成四组,每组10张图片,每张图片上画着不同的图画,数量为1至10,每组1-10的数字卡片一套,每人笔一支。

  2、教师演示的图片一套。

  3、幼儿每人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不同数量的小物品,数量为1--10不等。

  4、教室里有意识的`摆放不同数量的物品。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听音乐《找朋友》进教室坐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小动物,它们也要找好朋友,请我们来帮助它们吧!

  (二)基本部分:老师先把10张图片分别贴到磁板上,请几个小朋友分别给贴上相应的数字,再教小朋友用圈画的方法看看哪张图片上的小动物没找到好朋友,把没有找到好朋友的图画找出来,并按从小 到大的顺序排成一排,再把找到好朋友的图片找出来,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排。通过观察问小朋友发现了什么问题?让幼儿先自由发言,最后老师讲解:1、3、5、7、9这几幅图片中都有一个没有找到朋友的,你看剩下一个多孤单呀,我们给这些数字起个名字吧?幼儿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两个两个数剩下一个不能配成对的,这样的数字就叫单数。小朋友记住单数有哪些?(1、3、5、7、9)。2、4、6、8、10这几幅图片上的小动物都成双成对的,它们多高兴呀,我们也给这样的数字起个名字吧?幼儿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两个两个数都能成对,像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它双数。小朋友记住双数有哪些?(2、4、6、8、10)小朋友数东西时,两个两个数,这种方法数得很快,现在小朋友知道了哪些是单数,那些是双数?你再告诉老师一遍好吗?

  2、操作练习(1) 发给每组一套图片,请小朋友给每张图片贴上相应的数字,并用圈画的方式分别找出单数、双数的图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排 ,看哪组合作的好,完成的出色。

  (2) 老师还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份礼物,这些礼物也有单数、双数,请小朋友拿出数一数一共是多少?是单数还是双数?为什么?

  (3) 请小朋友把礼物收好,唱一首歌曲《我的身体》活动一下,找一找身体上的单数、双数,请小朋友看看自己和别的小朋友身上什么是双数、单数?如一个头是单数,两只耳朵是双数,十个手指头是双数,并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你是怎样知道的?

  (4)小朋友真聪明都学会了认识单数和双数现在发给小朋友每人一张图画纸看看教室里什么东西是双数、什么东西是单数?记录下来,讲给老师听一 听,看谁记得最清楚,一看就知道单数或者双数。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辨别时针和分针的作用,掌握整点的书面表达。

  2、培养口语表达整点的能力。

  3、教导幼儿学会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识整点。

  2、口语表达整点。

  教学难点:学会用时针和分针准确表达整点。

  教学准备

  1、大灰狼头套一个

  2、教具时针若干个

  3、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律动和心算游戏提高幼儿兴趣。

  (一)、拍拍小手老师:"我的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拍拍上、我的小手拍拍下,请你坐好来!"

  (二)、心算游戏《碰碰车》

  老师:我们变成碰碰车,当我说出算式时候,你们说出得数和我碰碰!

  二、展示PPT,以小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计算的能力。

  (一)、《飞机打怪兽》

  老师:"我们的数字宝宝被怪兽捉走了,现在请你们开着飞机去打掉怪兽救出我们的数字宝宝!"

  (二)、《宝剑打怪兽》

  老师:"刚才你们的飞机真厉害,现在我给你们是宝剑,你们能再帮帮忙吗?"

  三、认识和了解钟面的结构,辨别时针和分针学会整点的书面和口语表达。

  (一)、猜谜语导入老师:欢迎你们来到时钟王国,下面请你猜一猜谜语吧!

  (二)、认识时钟

  1、老师:"你们家里有时钟吗?长得怎么样子的?"

  2、欣赏PPT的时钟。

  3、展示钟面,学习时针和分针,(教案:)教导幼儿掌握整点的书面和口语表达(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12",现在是"几点整"。)

  四、《明明的'一天》巩固整点的书面的口语表达。

  (一)、介绍老师的朋友明明,请小朋友们一起进入明明一天的生活。

  (二)、教师与小朋友们一起学习整点。

  1、首先要引导幼儿说出明明在做什么?

  2、培养幼儿对整点的口语表达。

  3、请幼儿动手操作写一写如何表达整点。

  五、游戏《狼出没了》

  规则:

  1、大灰狼出场了,请大灰狼告诉我们它几点起床!

  2、老师出示时钟,如果没到大灰狼起床的时间,小朋友跟着老师念"时针指着多少,分针指着多少,现在是几点!

  3、如果到了大灰狼起床的时间,全部小朋友要趴下不许动,大灰狼来吃小朋友了。(教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六、互动游戏请小朋友拿着自己的时钟邀请一位老师调一调然后说出时针和分针和整点。

  七、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整点,那我们就要做一个勤劳的小宝贝珍惜时间咯!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规律。

  2,培养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内容】

  一、自主探索,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1,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分组操作。

  2,摆积木,提供两种颜色的积木,让孩子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3,摆餐具,提供若干一次性的'勺子,让孩子按勺子把朝上朝下的变化规律排序。

  二、探索活动的交流。

  1,提问,你是怎么排的?

  2,引导孩子想出不同的排法,并排一排,强调排列的规律性。

  3,讨论和小结,练习表述:XX和XX是按照XX顺序排列的。

  提示:排序的方法有很多种,出了按形状,颜色,数量等特称排序外,还可以按照方位,类别等特征进行。

  三、小小设计师

  1,运用自己有排序知识,给毛巾,床单,手绢等设计花边或者图案。

  2,请孩子介绍自己设计的作品,说明图案的排列规律。

  提示:鼓励孩子大胆发挥想象,进行“设计”,成人只需提示要按照规律排列图案。

  活动要点:

  1,观察大自然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是这一部分知识学习的真正意义。

  2,带着问题观察事物,将所学到的知识渗透并运用到生活中,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将一个物体等分成两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教具:豆腐、橙子、珠子、米、不同形状纸片(圆形、五角星、六边形、蝴蝶形)、分类盒、记号笔、剪刀、称、量杯、尺。

  学具:豆腐、橙子、珠子、米、不同形状纸片(圆形、五角星、六边形、蝴蝶形)、分类盒、记号笔、剪刀、称、量杯、尺。

  活动过程:

  一、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探索实物二等分)

  1、提出要求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东西,看有哪些?(豆腐、豆干、纸片、珠子、米、)等会请你们将这些东西每一样分成两份,两份大小要一样。比如说将一块豆腐分成两份,两份的大小一样,将一块豆干分成两份,两份的大小一样。将一个篮子里的珠子分成两份,两份的数量一样多;米也一样,将一个篮子里的米分成两份,两份一样多;这里的纸片,你可以任选一张,将一张纸片分成两份,两份一样大。小朋友们可以利用旁边的一些操作工具来分,好现在请小朋友去选一种材料分一分。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操作结束后,集体讨论操作过程和结果

  a.提问:①珠子是怎么分的?你怎么知道两份一样多?

  ②苹果是怎么分的?你怎么知道两份一样大?

  ③米怎么分的`?你怎么知道两份一样多?

  ④纸片是怎么分的?你怎么知道两份一样大?

  b.引导幼儿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师:(出事圆形和半圆形纸片)请你们看这是刚才小朋友将一张圆形纸片分出来的一半,这是原来的一张,你们看是分出来的大还是原来的大?分出来的正好是原来的什么?(一半)

  小结:像这样将这些东西分成了两个相同的部分叫做二等分。

  二、幼儿第二次操作(探索不同的分法)

  1、提出要求:选另一种材料分,想想有没有不一样的分法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操作结束后,集体讨论验证新的分法

  a.提问:谁有新的分法,你怎么让其他小朋友知道你分好的两份一样?(共同验证)

  三、教师总结

  ⑴师:你们今天真聪明,想出了用不同的方法来分,还知道了分出来的一半肯定比原来的?(小)

  ⑵总结:分出来的二个部分合起来就是原来的一份。

  四、活动延伸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东西可以分,比如说这里有一碗水,你怎么将碗里的水分成相等的两份?那除了二等分,可不可以四等分,八等分?我们回去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想一想。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04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7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6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4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0

大班数学教案07-20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