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14 11:32:41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合集7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时钟,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2、能够大胆尝试,积极动手操作来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 3、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1、示范用的一口大时钟。2.每小组两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活动过程】

  一、猜时钟谜语,激发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谁?仔细听:滴嗒滴嗒, 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2、师:今天老师请来的朋友就是时钟。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时钟?那里为什么要有时钟?小结:时钟可以告诉我们时间,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方便。

  二、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时钟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1.仔细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有几个数字?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认识整点1.师:今天老师要来幼儿园和大家见面,可是早早起床了呢,看看老师是几点起床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把钟拨到700)2.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3.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自己拨拨时钟。老师报一个时间,幼儿拨一个。

  四、幼儿自己探索半点规律1.老师今天到教室的时间是7点半,小朋友可以讨论一下,猜猜看7点半怎么拨?2.请小组发表讨论的结果,示范。3.老师归纳半点时,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 4.幼儿再次尝试练习按老师的要求拨半点;

  五、进行改变版的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师现在小朋友都知道了整点和半点怎么拨,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新的“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大家不需要走动,只要在位置上一起问“老狼老狼几点钟?”,我说几点,你们马上把小钟拨到几点,拨错的小组就要被老狼吃掉喽?

  六、总结小朋友认识了钟,也知道了整点和半点,那我们以后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最后老师会给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钟,上面可以画上你起床的时间,然后和别的小朋友说说,也可以提醒自己每天准时起床来上幼儿园。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目标

  学习根据图片和算式自编应用题。

  增加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喜欢数学。

  能根据已有经验和范例,知道加减法应用题讲一件事情,说2个数字,问一个问题。

  准备

  农民伯伯、红萝卜和小白兔;

  算式题卡若干;"问号"一个;PPT。

  过程

  一、准备活动 拍手游戏

  T:我来问,你来答,

  5可以分成1和几?(5可以分成1和4)

  5可以分成2和几?(5可以分成2和3)

  5可以分成2+几?(5可以分成2+3)

  二、激趋引入 出题考考你

  T:嗯,小朋友们都很聪明,那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了,看看我们大七班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很厉害哦。仔细看仔细听。

  1、故事情境1(T边讲边出示教具):

  农民伯伯的菜园里呀,本来有3颗红萝卜,后来又长出了2颗红萝卜,请你帮农民伯伯算一算,现在菜园里一共有几颗红萝卜呢?

  小朋友有没有注意,老师刚刚是怎么提问的?(强调"一共")

  一共有几颗红萝卜呢?

  T提问:

  你怎么知道的?怎么算的'呀? 幼:3+2=5

  你为什么选择加法呢? 幼:因为又长出了2颗,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

  老师把这个算式找出来。把3+2=5贴在黑板上。

  2、故事情境2:

  现在菜园里有5个红萝卜,农民伯伯拔起了一颗红萝卜,把它送给了小兔子,请你帮农民伯伯算一算,现在菜园里还剩下几颗红萝卜呢?

  老师刚刚又是怎么提问的?(强调"还剩下")

  还剩下几颗红萝卜呀?

  T提问:

  你又是怎么算的呢?为什么选择减法呢?5-1=4

  为什么选择减法呢? 因为拔起了一颗,送给了小兔子,数量变少了,所以用减法。

  老师把这个算式找出来。把5-1=4 贴在黑板上。

  T总结:

  像刚刚这两个小故事一样,讲一件事情,出现2个数字,最后一定会留一个问题的活动,我们就叫做编应用题,你们都会编应用题了吗?

  三、看图编题

  T:你们都会了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试试吧!

  1、出示PPT第一张图片,小鸟图

  我们先来看看,图片上都有什么?小鸟,这两只小鸟的姿势,好像是刚飞来的。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幼儿在区角中、科学活动中,常出现将物品进行分类后,数了数量,比较了多少。由于没有记录,所以数了也会忘记。条形统计图浅显易懂,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通过不断点数记录,在形成完整的统计后可以清晰的看出数量、比较多少,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帮助其形成较为规范的统计概念及方法,对其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所在。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学习分类与统计,并通过看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 敢于尝试和探索,愿与同伴合作。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4个小货架、7个购物篮、条形统计图范例3张、投影仪。

  2、 幼儿人手一份:水彩笔、白纸、条形统计图。

  3、 小组操作材料:餐具、食品、服饰及其他类(钟、表、书、花)等实物。浆糊、字卡、条形统计图

  活动过程:

  ㈠、以开“小朋友超市”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㈡、学做条形统计图。

  1、尝试

  ⑴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统计超市中货架与购物篮的数量。

  ⑵、交流与讨论: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录下货架和购物篮的数量?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幼儿的记录方法。

  2、观察条形统计图

  ⑴、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图上内容所表示的意义。

  ⑵、教师小结。

  3、探索、尝试自己制作条形统计图。

  ⑴、提出要求:先画好标记再数数货架购物篮的数量,最后再用直条表示数量。

  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⑶、引导幼儿在屏幕上分别对照分类的标记、数量、表示数量的直条进行评价。

  ㈢、幼儿将所学的数量统计法,对货品进行分类与统计。

  1、交代制作要求。

  2、幼儿分小组合作、制作统计图,并将货品陈列到货架上。

  3、汇报交流统计结果。

  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复习5的分合,在掌握5的分合的基础上,学习5的加减.

  2.进一步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会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问题.

  3.能根据分合式说出加减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解决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5的`分合。

  1.出示5的分合式,请幼儿认读。

  2.游戏:碰球(复习5的分合)

  师:嘿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生:嘿嘿嘿,你的1球碰4球,1和4合1起来是5。(依次说完5的分合)

  二、新授5的加减。

  A

  1.出示课件,老师边操作边讲解:树上飞来了1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4只小鸟,现在,现在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

  2.指定幼儿回答。

  3.启发幼儿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4.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5.老师出示算式,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1+4=5)

  6.提问:如果树上先飞来4只小鸟,后来又飞来1只小鸟,应该怎样说出算式?

  7.请一名幼儿说出相关的算式(4+1=5)

  8.比较两道加法算式的异同。

  9.拓展练习:2+3=?3+2=?

  B

  1.老师再次出示课件,操作并讲解:草地上有5条小蛇,有2条玩累了,先回家了,现在草地上有几条小蛇?

  2.指定幼儿回答并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3.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4.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5-2=3)

  5.提问:如果先游走了3条小蛇,还剩下几条小蛇?

  6.请幼儿交流、讨论并回答。(5-3=2)

  7.比较两道减法算式的异同。

  C

  游戏:你问我答

  师:小朋友,我问你,2+3=?生:╳老师,告诉你2+3=5

  依次说完所有的算式。游戏熟悉后,可以让孩子们互相提问回答,巩固加减法计算.

  三、幼儿操作

  完成有趣的数学5的加减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4的加法。

  2、乐意表达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3、体验游戏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制作教学课件。

  2、准备各种水果模型,布置好超市情景。

  3、幼儿记录卡,记号笔,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复习4的组成。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开火车去逛超市,小朋友们听好老师说的火车出发时间,如果你说出的时间和老师说的时间合起来是4,你就可以坐上我的火车。 如:师:“我的火车一点开。” 幼儿:“我的火车三点开。”

  二、学习4的加法。 播放教学课件,引导幼儿学习4的加法。 师:“今天超市里还来了两位小客人,我们来看看是呢?”(猫先生和猫太太) 师:“看看他们都买了些什么呢?”(苹果) 教师引导幼儿依次观察猫先生和猫太太每一次购买的.水果及数量,并尝试用语言表述他们每次的购买情况。

  三、游戏:“逛超市”。 师:“猫先生和猫太太买了这么多好吃的水果,小朋友们我们也一起去逛一逛,买一买,好吗?” 交代游戏规则:男孩和女孩组成家庭,结对去购物,游戏分三次进行,男孩和女孩每次的购买数量都不能相同,但每一次两人购买的数量合起来必须是4幼儿两两结对,尝试按要求购物。

  四、分类记录。 请每一组“家庭”将自己每一次的购买情况依次记录在记录卡上。 教师巡视并检查每组幼儿的记录情况,请完成记录的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记录所表达的意思,尝试口述应用题。

  五、结束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数学活动:蚕豆

  活动目标:

  1、了解蚕豆的生长过程。

  2、能根据蚕豆的不同特征学习5的组成,并作特征标记。

  3、在活动中能积极参与,细心作业。

  活动准备:

  1、课件:蚕豆; 2、排序卡5份; 3、蚕豆5篮; 4、作业卡5种; 5、点、数牌每人一张; 6、音乐:“挪威舞曲”“找朋友”。

  活动程序:

  (一)蚕豆一生——了解蚕豆的生长过程。

  过渡语:软软的泥土里睡着一粒种子宝宝,你认识它吗?

  1、看课件提问:小蚕豆是怎样长大的?

  2、小组合作进行蚕豆生长过程的排序。

  3、看课件了解蚕豆的生长过程。

  4、用动作随音乐表现蚕豆的生长过程。

  5、用歌曲演唱蚕豆的一生。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课件、身体动作、图片排序、歌词演唱等多种形式使幼儿

  清晰地掌握了蚕豆的生长过程。

  (二)蚕豆分家——学习5的分成。

  过渡语:小蚕豆长大后变老了,变成了蚕豆的种子,农民伯伯就把它们采下来,剥出来。

  1、比较观察:蚕豆种子有什么不一样吗?

  2、分类记录:帮助蚕豆宝宝来分家。

  (1)请幼儿介绍和猜测作业纸的做法。

  (2)幼儿自选作业:

  难度一:看图分类并记录和作标记。

  难度二:根据特征标记把蚕豆宝宝送回家。

  难度三:分类盒分类记数。

  难度四:分类粘贴记数。

  难度五:分类记数并做标记。

  3、讲评作业。

  评析:各种难度和做法给了各种层次和能力的'幼儿以选择的机会,他们还根据蚕豆的许多不同进行分类,无形中又学习了5的组成,又学习了制作特征标记,幼儿的收获很多。

  (三)蚕豆游戏——复习5的组成。

  过渡语:我们帮助了蚕豆分了家,它要和我们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呢?

  1、游戏玩法:每人先把卡片贴在胸前,随音乐找朋友,要找和自己相应的卡片合起来是5,然后一起玩炒蚕豆的娱乐游戏。

  2、交换牌子再进行游戏。

  3、老师出示炒熟的蚕豆:蚕豆炒熟了,我们一起到外面去吃好吃的蚕豆吧!

  总评:首先整个活动围绕蚕豆,把科学和数学巧妙结合在一起,实现了领域内的有机整合;其次整个活动体现了幼儿自主性、主动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另外,活动还体现了趣味性、游戏化的教学风格,使幼儿学习得自然、轻松。

  活动延伸:

  1、根据作业情况进行纠正或交换作业卡进行活动。

  2、在自然角继续观察蚕豆的生长过程,并学习照顾蚕豆。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对数的敏感性比较强,他们对5以内的数量已经能正确感知。在幼儿园室外活动时,幼儿上下楼梯要排队……在排队的过程中,有的孩子能尝试着用第一、第二来表达自己的位置。用图形来进行教学,有利于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用序数(第几)表述5以内的序数。

  2、能力目标:从多方向出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

  3、情感目标:体验助人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正确说出5以内的序数 。

  难点:能从多方向出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双面胶;1—5数字卡片一套;5层楼5个房间的楼房一栋;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梯形图片各一张;图形队列图。

  经验准备:认识基数;认识简单图形;能区分左右。

  活动方法

  讲解演示法、引导法、观察发现法、游戏操作法、讨论法。

  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都知道自己的家,可是有些图形宝宝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们找到家吗?"

  2、活动展开

  (1)通过观看图形宝宝横向和纵向排队,引导幼儿能从不同方向表述5以内物体的排列次序。

  老师:"小区太大了,找不到家的图形宝宝都来到了我们班上寻找帮助,希望你们能帮它们找到家。看!它们排着队来了。"

  ① 教师:"图形宝宝们多神气啊!排着整齐的横队向我们走来了。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从左到右排第4的图形宝宝是谁?从右到左排第3的图形宝宝是谁啊?"

  ② 教师:"看!图形宝宝们变成纵队了,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从上向下排第1的图形宝宝是谁?从下向上排第2的图形宝宝是谁啊?"

  (2)、开展游戏——送图形宝宝回家,培养幼儿从多方向出发能正确表述物体的位置,体验助人的乐趣。

  教师:"图形宝宝出来的`太久了,它们的爸爸妈妈该着急了,让我们一起把它们送回家吧。"(教师出示楼房卡片,贴在黑板上)① 引导幼儿观察楼房卡片,知道楼房有几层,每层有几个房间。

  教师:"这就是图形宝宝们所住的小区,我们一起来数数这栋楼有几层?再数数每层有几个房间?大家记住了,第一层就是最下面的一层,看!老师贴给你们看,第一层贴数字1,下面老师要找小朋友上来贴其它的数字,在第几层就贴数字几。"(幼儿贴完后,教师要明确左右的方向)教师:"有数字的这边是右边。"② 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讨论将图形宝宝送回家。(第一个由老师示范)

  a、图形宝宝家住在第3层,从左边数第4个房间。

  b、长方形宝宝家住在第1层,从右边数第3个房间。

  c、三角形宝宝家住在第4层,从左边数第2个房间。

  d、正方形宝宝家住在第5层,从右边数第1个房间。

  e、梯形宝宝家住在第2层,从右边数第5个房间。

  (教师每提一个要求,请一名幼儿将图形宝宝贴在相应的房间内,让其他幼儿讨论贴得对不对。)

  (3)让幼儿讨论,分享游戏感受,体验助人的乐趣。

  教师:"小朋友们互相说说在这次活动中自己的感觉,一会儿告诉老师。"教师:"现在谁来向老师说说自己在活动中感受到了什么?"

  3、活动结束教师:"今天小朋友们真棒,你们帮图形宝宝们找到了家,图形爸爸妈妈们都谢谢小朋友们。他们还让我告诉你们从幼儿园回家时,要乖乖的和爸爸妈妈们一起回家,不要到处乱跑,你们要是走丢了爸爸妈妈会着急伤心的。"

  4、活动延伸巩固幼儿对序数的认识。

  教师:"小朋友们回家后看看自己家在小区的第几层第几单元,也可以找爸爸妈妈帮忙,明天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04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7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6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4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0

大班数学教案07-20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