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22 09:28:1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范例[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范例[6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20课。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厚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 对怎样交朋友有一定的感受。

  三、教学流程:

  (一)、激发阅读兴趣:

  1、 出示风筝、纸船。

  2、 读题。

  (二)、初步感知文本: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2、交流:难读句子。

  3、 做游戏,认读生字。

  4、 初步感知课文。

  (三)体会松鼠小熊的快乐:

  1、 出示课文1-6自然段:再读课文,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2、 交流。

  (1)、区别漂流和飘荡。积累词语。

  (2)、指导朗读小熊和松鼠收到礼物的快乐心情。

  (四)、赠送祝福语。

  1、写祝福的话。

  2、向同桌和同学赠送。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四课时

  修改习作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 多少 东西 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伟大的友谊》拟采取从中心入手,再分层展开,最后概括的教法。

  一、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初读课文,捕捉中心。

  提问:什么是真正的友谊?重点讲读第七自然段。

  直接揭示:在共同创造马克思主义的奋斗中“时时刻刻设法给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这就是真正的伟大的友谊。

  二、在突出中心的前提下,分层展开讨论:

  ① 马克思与恩格斯是怎样设法给对方帮助的?

  讲读第二、三自然段。重点明确恩格斯对马克思在生活上的`帮助。突出“竭尽全力”。

  ② 马克思与恩格斯怎样为对方的事业成就感到骄傲?

  讲读第五至七自然段。重点明确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在事业上的互相帮助。

  ③ 为什么说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

  讲读第八自然段。重点明确“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四十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三、指导分析课文结构,认识过渡段的作用。

  讲读第四自然段,重点讲过渡段的作用。

  这一段很重要,前面分句“在生活上……”承上;后面分句“更重要……”启下。这个句子把上下紧密连接起来了。

  四、通读全文,概括: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四十年,为了共同目标,建立了伟大的友谊。表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时间长,友谊深。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分享宁静 引“一抹”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第一节,是不是让你感到一种宁静的美丽和美丽的宁静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种宁静和美丽,读第一节。

  (边读边击课件出示: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的画面和五句浓缩的短语——(1)渔船浮在湖面上(2)湖面平得像面镜子(3)岸边垂柳和稻田(4)渔人悠然地吸着烟(5)鸬鹚列队等命。然后,学生站起来自由读、尽情背;接着,在教师引导下调整语速、把握语音、捕捉语感,着力将各自体会到的“宁静”在朗读、背诵中流露出来。)

  师:这些列队的士兵——灰黑色的鸬鹚在等待什么命令呢?

  生:捉鱼的命令。

  生:赶它下水捕鱼的命令。

  师:课文中怎么说?

  生: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

  师:用一个词说是——

  生:“一抹”。

  师:(让学生将“一抹”写到黑板上)那么“一抹”是什么意思?可用哪些词来代替?

  生:“一抹”是“轻轻一擦”的意思。

  生:也可以是“轻轻一划。”

  师:那可用哪个词来代替呢?

  生:可用“一擦”代替。

  生:除了“一擦”,还有一挥、一拨、一扫、一划、一推等等。

  师:是呀!还有很多。(让学生一一写在黑板上)

  读中悟境,读中悟情,读中悟意,读中奠定感情基调;在分享宁静之际自然地、不露痕迹地引“一抹”,解“一抹”,为推进教程打下基础。

  二、体味内涵 研“一抹”

  师: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你看“一挥”多有力!“一划”多刚劲!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先自行研究,再同桌或小组合作帮助。

  师:好!有研究成果了,我们来交流。

  生:“一抹”很轻,显得宁静,与第一节的意境相吻合。

  生:用“一挥”或“一擦”等词,动作粗鲁,没有“一抹”来得温柔,说不定还会伤到鸬鹚。

  生:用“一抹”,可以看出渔人对鸬鹚的关爱,小心伤着它;还可以看出渔人与鸬鹚配合默契,只要 “一抹”,它们就扑扑地钻进水里捉鱼去了。

  生:是呀!只“轻轻一抹” 鸬鹚就那么听话,为渔人效劳,可见这是些训练有素的鸬鹚。

  师:啊!的研究发现。板书:训练有素

  师:同学们想一想,渔人为什么早不站晚不站,偏偏这个时候站起来?

  生:因为他发现了鱼,很兴奋。

  生:噢!我明白了,如果用“一挥”或其它词,太用力了,会发出响声,鱼儿会吓跑的。

  师:还有许多成果,这个问题研究到这里。我们来读一读,读出“一抹”所包含的情和意。

  研“一抹”,通过读文、比较、揣摩,感悟用词的准确,在多元解读中丰富“一抹”的内涵。领悟“一抹”所包含的情和意。

  师:同学们,为什么用“一抹”?我们学得很好,但老师相信,好戏往往在后头,这轻轻“一抹”抹出了什么呢?小组研究,看哪个组的研究成果多。

  师:许多同学跃跃欲试,我们来交流,交流时可这样说:我从课文哪儿读懂抹出了什么。

  生:抹出了波纹和浪花。因为鸬鹚钻进水里,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师:我觉得你很有审美观,你能将那么美的意境读出来吗?

  生:抹出了许许多多的鱼。因为课文中写着:一只只鸬鹚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这鼓鼓的喉囊里装的肯定是鱼。

  生:我有补充,课文中还说,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可见抹出的鱼还真不少。

  生:还抹出了渔人的忙碌,湖面上活跃的气氛。

  师:是呀!这一抹使平静的湖面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现在请合上课本,让我们一起走出课本想一想,还能抹出什么?

  生:还抹出了钱,鱼儿卖掉就有钱了。

  师:对!讲得多好,这就是勤劳致富。

  生:还抹出了渔人的喜悦和丰收。

  生:抹出了吃的、穿的、用的,如苹果、哈蜜瓜、西装、皮鞋……

  生:还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等

  生:总之,抹出了渔人一家的`欢乐和幸福。

  师:打开课本,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来享受一下,把你最拿手的句子读出来,一起欣赏。

  (个别读——点拨、激励——表演读——齐读)

  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注重字里行间的人文内涵的熏陶和感染,借助文本挖掘内涵,超越文本展示灵性、闪现人性;在交流、碰撞、点拔、引导中体验情趣,张扬个性,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培育创新能力。

  三、感受平静 收“一抹”

  师: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湖面又恢复了平静,这里为什么要用“恢复”?

  生:因为湖面原来是平静的,现在回复到了原来的样子,所以用“恢复”。

  师:这时的“静”与第一次的“静”是不是一样?是一种怎样的静?将自已体会到的说一说:

  投影:这是一种 的静, 的静, 的静。

  生:这是一种欢乐的静。

  生:这是一种丰收的静、幸福的静。

  生:这是一种温馨的静、美好的静、令人陶醉的静。

  师:这样的静想享受吗?试一试,引读课文。

  师:这节课,我们凭借“一抹”,感受“一抹”的内涵,领略渔人的喜悦,让我们再一次尽情地享受其中的欢乐(配乐,自由诵读课文)。

  在比较、独白中深入领悟湖面恢复平静后的不平静,这是一种美好的静,温馨的静,令人向往的静,课虽尽而意无穷。

  赏析:

  一、显悟性 用心诵读

  《鸬鹚》语言优美,富有情趣,适宜于学生朗读和背诵。教师在教学中,自始自终注重学生对文本的诵读感悟,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情、读中悟法,使文中景活现、事活化、人活脱,从而培养学生的悟性,展现灵性,张扬个性。例:上课伊始,学生分享宁静,用轻轻的、美美的语调诵读第一节,借助画面、伴随音乐,读中显境、诵中悟意,为推进教程铺垫情感;为什么用“一抹”?多元解读后,让学生读第二节,读出“一抹”所包含的情和意;“一抹”抹出了什么?在抹出人间欢乐和幸福之际,引导学生带着这种喜悦,在读中尽情回味、享受;结课处的引读,学生充分感受到湖面恢复平静后在人们心中留下的那份欢乐的静、温馨的静、令人陶醉的静。

  二、展灵性 多元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多元的。鉴于这一理念,本教例在设计上着力体现在文本诵读感悟中,充分挖掘、展现学生的智慧潜能;在文本解读中,充分显现、展示学生的灵性。针对为什么用“一抹”?“一抹”抹出了什么?这两个研读专题,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自读感悟,研读引悟,摆脱了多余的提问设计、繁琐的情节分析、僵化的章法讲解。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用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多元解读,这是学生情性的催动,灵性的涌动,生命的冲动,课堂充满了人文情怀。

  三、闪人性 独特体验

  语文教学应重视熏陶感染,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本教例,学生在教师的点拔、引导下诵读感悟,多元解读,对文本有着独特体验。“一抹”抹出了什么?学生在字里行间体验之,在超文本上想象之。从抹出粼粼的波纹、跳跃的浪花,到鲜美可口的鱼儿;从抹出钱,到抹出吃的、穿的、用的;进而抹出渔人一家的欢乐和幸福……这些体验,不仅仅是对“一抹”抹出什么?的诠释,更是学生情的迸发,性的涌动,是语文课堂悟性、灵性、人性的流淌。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一群光头男孩》是本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这是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讲述了一群男孩儿为了使得脑瘤的布莱恩不成为学校里唯一的光头男孩儿,纷纷剪去了自己的头发,体现了同学间真挚的情感,让我们看清了美与丑的真正内涵。

  设计理念

  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全文。从课文的语言文字出发,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想象,充分挖掘课文中语言文字背后的内涵,循序渐进地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升华,使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有文可依,切实地促进学生朗读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体会美不只表现在外表上,心灵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印、镇、恩”等9个生字,学会偏旁“身”和“亠”,会写“药、治、漂”等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美不只表现在外表上,心灵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质疑导入

  1.比较图片,引出课题。

  (1)出示两幅图片:“一个光头男孩儿”和“一群光头男孩儿”。

  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预设:①第1幅只有一个光头,第2幅有许多个光头。

  ②第2幅有一群光头。

  ③光头都很吓人。

  ④头都很丑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群、一个、丑。

  (2)理解“一群”的意思并运用这个数量词说话。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课题。强调“头”和“孩”的最后一笔是“、”。

  2.齐读课题,引发质疑。

  (1)齐读课题,强调并练习“孩儿”的儿化音读法。

  (2)读了课题后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①一个光头已经很丑,为什么会出现一群光头?

  ②他们为什么要变成光头?

  ③他们是怎样变成光头的?

  他们为什么会变成光头男孩儿?正是本文的主要内容,让我们通过读文来了解。

  (课堂教学从整体入手,提炼出最能反映文本主线的两幅极富视觉震撼的图片,激发学生在自觉观察和比较中快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3.边读边想:布莱恩和同学们为什么会变成光头男孩儿?

  预设:①布莱恩生病了,做了化疗,头发是掉光的。

  ②为了不想让布莱恩成为学校里唯一的光头男孩儿,同学们就剃光了头陪他。

  ③同学们怕布莱恩难过就让父母帮自己剃了光头。

  ④同学们想让布莱恩回学校上学不感到自卑,所以都剃了光头。

  把布莱恩和同学们为什么会变成光头男孩儿的原因完整地说出来,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根据学生回答锁定关键动词“掉”“剃”并板书。

  (通过3次有梯度的读文,引领学生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整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实现有感情朗读夯实基础,为更好的感悟文本作好铺垫。)

  三、细致研读,深化认知

  (一)体会布莱恩的难过。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出示并指导朗读:“由于进行药物化疗,他漂亮的金发全部掉光了。”

  读的时候要强调哪个词?读出布莱恩金发的“漂亮”。

  看到这么多漂亮的金发你的心情怎样呢?(预设:高兴、愉快、喜悦、兴奋……)

  2.当布莱恩美丽的金发全部掉光,曾经的快乐、愉悦还会有吗?当布莱恩顶着一个丑陋的光头,他能承受得了吗?他的'心情已经糟糕到什么程度,看第2自然段,把你找到的词句读一读?

  生:布莱恩难过极了。

  生:布莱恩特别自卑,他不愿意去上学。

  生:布莱恩厌恶自己的光头,连最好的朋友也不愿意见。

  你能“难过”地读一读第2自然段吗?

  (1)自由练习读。

  (2)指名读。对在关键词上放重音的学生,语气较沉重的学生,语速放慢的学生给予表扬,做到读中指导,以评促读,使朗读在于有层次,达到预期的朗读效果。

  (3)竞赛读,比比谁是最难过的布莱恩。

  (4)教师机动读:学生朗读效果不佳时教师可范读,群情振奋时教师可参与到赛读中。

  (因为学生生活中几乎没有机会接触这样的病人,所以要想使学生理解布莱恩的内心世界,必须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为了读出实效,用漂亮的金发掉光后变成丑陋的光头形成强烈的心里落差,使学生产生难过的心理体验,此时抓住时机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以布莱恩的身份,在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在相机的评价指导中,渗透朗读技巧,不断提升个性化的理解,真正实现读有所感,以读促讲。)

  (二)体会同学们的关爱。

  1.你能“着急”地读一读吗?出示:“同学们都很着急”。

  2.同学们不光是干着急,而是用实际行动来帮助布莱恩。同学们都做了什么?同学们把自己变丑的目的是什么?请你读一读3、4自然段。

  生:同学们都剃了光头。

  生:同学们把自己变丑的目的是让布莱恩不再是学校里唯一的光头男孩儿。

  3.想象说。

  (1)布莱恩不再是学校里唯一的光头男孩儿,布莱恩就不会,就会。

  预设:①布莱恩就不会不愿意上学,就会主动上学。

  ②布莱恩就不会整天躲在家里,就会出来玩。

  ③布莱恩就不会连最好的朋友也不见,就会欢迎好朋友来家里做客。

  (2)正因为同学们从心里替布莱恩着想,所以当学校里多一个光头男孩儿,又多了一个光头男孩儿时,同学们会说。

  预设:①我也要剃光头发,跟布莱恩作伴儿。

  ②我也要剃光头发,让布莱恩不再孤独。

  ③我也要剃光头发,让布莱恩知道我没有嫌弃他。

  ④我也要剃光头发,让布莱恩知道我对他还像从前一样。

  正因为有这么多充满爱心的同学让布莱恩知道:他们依然爱着布莱恩,他们期待布莱恩回到他们中间……因此让我们激动而坚定的读(出示并齐读)“第三天,学校里出现了一群光头男孩儿。”

  (3)如果这样的事就发生在你们身边,你会想出别的办法使布莱恩高兴起来,恢复自信吗?

  (充分挖掘语言文字背后的因素,在合理想象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即凸显了语文的工具性也升华了语文的人文性,在二者和谐统一的进程中,更好地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三)体会布莱恩和同学们的高兴与激动。

  1.大家都发自内心的用实际行动关爱着布莱恩,此时的布莱恩还难过吗?自由读第5自然段。

  2.带着高兴的语气读一读。

  3.当布莱恩透过窗户看到一群光头男孩儿喊着他的名字时,他会激动地说什么?

  预设:①谢谢你们!我爱你们!

  ②我再也不会把自己关起来了!

  ③我以后要天天跟你们在一起!……

  让我们带着这份无比的激动,高兴地齐读这一段。

  4.现在你还还觉得这群光头男孩儿丑吗?(板书:美)丑的可以变成美的,难过的可以变成快乐的,到底是什么东西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呢?(板书:爱)

  5.让我们怀揣一颗爱心,在《爱的奉献》中再次体会这份激动,这份高兴。

  教师和学生配乐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通过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不断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不断提升自我鉴赏的能力,在层次分明的朗读中,在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听觉冲击下,心灵受到震撼,情感得到升华。)

  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发挥想象,写写布莱恩和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会发生什么感人的事儿。

  第2课时

  一、考察会认字

  1.把生字做成心形卡片,开心火车读并扩词。

  2.同学互读互评。

  3.指名读,读得完全正确全班跟读。

  4.评价:获得爱心超过20颗的同学,评为一级识字大王。

  (考虑到识字的趣味性,将每个会认的字都放在一颗红色心形的背景中,设计争夺爱心的游戏情景既结合了本课的实际,又能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以读句收尾,目的是回归到语言环境中,让识字与具体的语言环境相结合。)

  二、学习新偏旁部首,指导写字

  1.方法。

  一看: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写字时应该注意什么。

  二写:先跟老师一起书空,再自己练写3遍。

  三回顾:写完后,整体确认自己的笔画和结构书写是否正确。

  2.重点指导“躲、亮、丑”的书写。

  筛选典型字、易错字重点指导,学习偏旁“身”“亠”。

  “躲”:左右结构。“身”作为偏旁时,最后一笔撇不出头。左边写的要比右边窄一些。“朵”上的“几”没有钩。

  “亮”:上下结构。第1笔的“点”要在竖中线上起笔,口下面的秃宝盖要写得稍宽。

  “丑”:要注意笔顺,第2笔是竖。

  (目的是使学生在书写过程中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三、实践活动

  《一群光头男孩儿》是发生在美国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在课后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更多感人的故事,让爱继续传递,让心更加温暖……

  板书设计

  17一群光头男孩儿

  掉光一个—→剃光一群

  难过—→高兴

  丑—→美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过程:

  一、由图导入。

  出示图,观察。师:谁能说一说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山寨的诗歌。

  板书:山寨

  二、初读感知,合作识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小组合作认识课后字条里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3、检查识字情况。

  (1)读词语。(2)读生字。(多种方式)

  4师:我们把生字娃娃放到诗歌里,看看你们还认识吗?

  三、熟读感悟,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歌,选择喜欢的一节多读几遍,也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画下来。

  2、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部分。

  3、班内汇报:你喜欢那一小节?并展示自己的画。

  (1)学生汇报第二节时,指名在黑板上画山路,并指生表演,体会“小路七拐八弯”。

  (2)出示:“分明是到了寨边,怎么一户人家也不见?”

  引导学生练习说话:分明——,怎么——?

  (3)汇报第三小节时可画出图,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4、相机指导朗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四、总结延伸,发挥想象。

  1、山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能为这首诗再写一小节吗?

  五、写字教学。

  1、出示要求写的字,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

  3、教师指导难写的字。

  4、学生练习。

  六、课后作业。

  1、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2、画一幅完整的山寨图。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