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28 07:48:22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3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整理1-5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进行相关的计算。

  2,进行乘加,乘减式题计算,形成相应的.乘法计算技能。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口诀,并进行相应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意义,正确计算乘加乘减。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背诵1---5的乘法口诀。

  1、同桌合作练习

  2、全班交流

  3、板演写口诀

  二、练习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1、了解题意:

  (1)教师指导:每朵花中间的数要分别与花瓣上每个数相乘。

  (2)学生各自试练习。

  (3)指名分别说出每朵花的每个乘式的得数。

  三、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要求,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说说是怎样填的?

  四、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1、要求:看算式说得数,并说是用了哪句口诀。

  2、指名开火车口答。

  3、各自完成余下的练习

  五、练习第五题

  1、指导:读算式,说说分成哪两部分?每部分是什么意思,整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如33+3,33表示3个3 ,+3再加上一个3,3个3再加上1个3表示一共是4个3相加得12。

  2、同桌讨论每个算式含义。

  3、全班交流。

  4、学生独立完成

  六、总结谈话

  本节课我们练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二三得六 ( )

  () ()=6 45=20

  () ()=6 54=20

  作业设计:

  34 53-5

  45 24-8

  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主备教师:董洪伟 使用教师:

  备课时间:20xx.9.4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15 ---16页,6---11题目

  教学目的:

  1、综合练习,应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正确地看图列出算式。

  教学难点:通过看图,归纳出是几个几相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检查乘法口诀。

  2、板演:

  111 111 11 11 11 11

  ?个?个

  乘法算式是( ) 乘法算式是( )

  3、计算

  42-2 35+5 44-8

  二、综合练习6---11题

  1、练习:6题

  a、指名说图意 b、各自列算式 c、集体交流 d、学生独立完成 e、指名说算式说出为什么

  小结:解决实际问题,要先弄清楚求什么,如果是求一共有多少?就要弄清楚是几个几相加,再列乘法算式。

  2、练习7、8、9题

  第七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明列式理由。

  第八、九题方法同上。

  3、练习第十题

  (1)指导看图,弄清题意。

  教师问:一辆汽车几个轮子?2辆汽车几个轮子?想想5辆汽车有多少个轮子就是求()个4是多少,怎么列乘法算式?

  (2)学生看图,思考后回答问题。

  (3)各自列式、交流

  4、练习11题

  (1)指导观察情境图

  图中有哪些景物?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学生观察图意,指名说图意,指出问题。

  (3)学生各自列式,并解答。

  (4)集体交流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1、弄清求什么

  2、弄清是求几个几

  3、列出乘法算式。

  作业设计:

  写乘法算式:

  3+3+3+3=( )( )

  5+5+5=( )( )

  6 个2 相加( )

  1乘5 ( )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连乘、乘加、乘减和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

  2.理解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3.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培养学生知识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思想。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看哪位同学学得快,掌握得好。

  一、复习旧知

  1.出示投影,先回答问题,再计算。

  (1)12×5×60

  (2)30×7+85

  (3)250×4-200

  教师提问:每个式题各含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在练习本上计算结果。

  订正:(1)3600 (2)295 (3)800

  教师说明:

  小数的这些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教学意图:

  本环节通过三个式题复习整数连乘、乘加和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向学生说明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为下面学生将整数运算顺序迁移到小数作准备。

  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

  1.初步尝试。

  出示例6: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全班学生默读题目后,指名让学生说出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然后让学生独立尝试把这道题做完,教师指名板书计算过程

  0.45×0.18×300

  =0.081×300

  =24.3(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订正答案后,教师提问

  (1)算式中有几步计算?每个数目都是小数吗?是什么式题?

  (2)这个含有小数的连乘式你是按什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按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进行类推。

  计算下列各题。

  (1)72×0.81+10.4 (2)7.06×2.4-5.7

  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在订正答案时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订正:(1)68.72(含有乘法与加法两种运算,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2)11.244(含有乘法与减法两种运算,先算乘法,再计算减法。)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板书: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意图:本环节利用迁移,让学生将整数的运算顺序类推到小数,尝试完成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三、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复习。

  教师提问:我们在学习整数乘法时曾学习过几个运算定律,谁还记得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贴出:a×b=b×a

  (a×b)×c=a×(b×c)

  (a+b)×c=a×c+b×c

  提问学生:乘法交换律中两个数的范围是什么?结合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分配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这些数的范围都是整数。)

  2.观察讨论。

  教师用投影出示两组算式,学生口答结果,然后教师用○将左右两组算式相连。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让学生观察这三组算式,并讨论以下问题

  (1)这三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2)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特点?与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一样?

  (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通过讨论将得出如下结论

  ①三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

  ②第一组是把两个相乘的数交换位置,结果不变,与学过的乘法交换律一样。第二组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与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结果相等,与乘法结合律一样。第三组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后求和,结果不变,与乘法分配律一样。

  ③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教师提问:我们分别比较这三组算式左右两侧的式子,哪一个式子在计算中更为简便?(第一组写成竖式,右边的'比较简便,第二组不明显,第三组左式比右式简便。)

  3.教师小结:通过观察讨论,我们发现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乘法,并且利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乘法计算更简便。

  板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教学意图:本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每组两个算式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等关系,并且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也适用,同样可以使一些计算更加简便,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填空,并说一说应用了哪个运算定律。(填在书上)

  4.2×1.69=□×□

  2.5×(0.77×0.4)=(□×□)×□

  6.1×3.6+3.9×3.6=(□+□)×□

  2.计算下面各题。

  (1)19.4×6.1×2.3

  (2)3.25×4.76-7.8

  (3)18.1×0.92+3.93

  (4)5.67×0.21-0.62

  (5)7.2×0.18×28.5

  (6)0.043×0.24+0.875

  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存在问题。

  3.判断对错。

  (1)50.4×1.95-1.9 (2)3.76×0.25+25.8

  =50.4×0.05 =0.9776+25.8

  = 25.2 =26.7776

  全体学生用手势判断,并说出错误原因。

  4.应用题。

  玉山农场新建一座温室,室内耕地面积是285平方米,全部栽种西红柿,一茬平均每平方米产6千克。每千克按1.30元计算,一共可收入多少元?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及时订正

  2.(1)272.182 (2)7.67 (3)20.582 (4)0.5707 (5)36.936 (6)0.88532

  3.(1)运算顺序错误。改正:(2)计算错误。改正

  50.4×1.95-1.9 3.76×0.25+25.8

  =98.28-1.9 =0.94+25.8

  =96.38 =26.74

  4.1.30×6×285=2223(元)

  教学意图:

  本环节通过多种练习使学生分别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与小数连乘、乘加、乘减这两部分知识进行巩固。其中第二题的六道计算题,各题目计算结果小数部分位数较多,除了注意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外,还要注意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7页~38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认识和理解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运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规则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养成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设问,质疑法则

  师出示式题:90010+204,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再汇报。

  师:计算时为什么不先算加?

  生:在这道算式中,我们要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

  师:遵守法则无可厚非,可是法则就一定合理吗?比如在这里,如果按照法则计算,加法就永远不可以先算了!

  生:加小括号就可以先算加。

  师:看来法则的成立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算式中有了小括号,该怎样计算呢?

  生:要先做小括号里面的运算,再做小括号外面的运算。

  师: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生:改变了运算顺序。

  (二)探究,掌握法则

  1.初步练习,掌握方法

  师:怎样加小括号才能先算加?(师生讨论,形成算式:900(10+20)4)。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能试着算一算吗?

  学生试练,汇报交流。

  师:是不是小括号随便加在哪儿,都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生:不是的,比如小括号加在90010上,运算顺序就没有改变。

  师:这时的小括号常常被我们称为无效括号。那么小括号加在哪里,才能改变运算顺序?

  生讨论交流,汇报,形成两道算式:(90010+20)4,900(10+204)。

  师:这两道算式括号里都有两步运算,该怎样计算呢?

  生:括号里也要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师:能试着做一做吗?

  生独立练习后反馈,师及时评价矫正。

  2.对比辨析,加深理解

  师:观察我们做过的这三道算式,其中的数、运算符号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都一样,而且都只加了一个小括号,为什么计算的结果都不一样呢?

  生:小括号的位置不同,运算的顺序也就不同,结果也就可能不一样。

  师:那我们在做计算时,应当注意些什么?

  生1:计算的时候不仅要看清数和运算符号,还要看清小括号的位置。

  生2:先确定运算/顷序,再进行计算。计算时还要细心,不要算错了。

  师:你们觉得在做混合运算时,什么是关键?

  生:理清运算顺序是关键。

  (三)变式,熟练法则

  师:现在我们就来抓住关键练习,敢不敢接受挑战?

  出示题1.根据算式选择合适的运算顺序。

  (1)(60010+120)5

  a.除乘加

  b.除加乘

  c.加除乘

  (2)136+253010

  a.乘除加

  b.除乘加

  c.乘加除

  师:友情提醒,先思考,再慎重选择。

  出示题2:根据算式写出合适的运算顺序。

  (1)(75+49)(75-44)

  (2)658-(174+89)

  师:运算顺序掌握了,计算就成功了一半。下面的式题,你能正确合理地计算吗?

  出示题3:26+(1460-30) 26+14(60-30) (26+14)(60-30)

  出示题4:你能根据提示选择正确的算式吗?

  a.(300-120+25)4

  b.300-(120+25)4

  c.300-(120+254)

  师依次出示如下的(1)、(2)、(3)题,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算式。

  (1)按照先乘,再加,最后减的运算顺序运算的'算式是( )。

  (2)根据框图中的提示选择合适的算式是( )。

  (3)求300减120,再加上25,和是多少的算式是( )。

  (学生在做到第(3)题时,由于思维定式,大多数人都选择了a。)

  师故意问几个没选a的同学:就剩(3)了,你们为什么不选?

  生1:a式最后求的是积,不是和。

  其他学生大呼:上当了!这题没有合适的算式可选!

  师:同学们,学习可来不得半点马虎啊!

  (四)冲突,再思法则

  出示: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54人参赛,四年级参赛的比三年级多7人,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直接列出综合算式,不解答)

  生练后呈现几种算式:①54+7+54 ②542+7 ③54+(54+7)

  继续出示:五年级的参赛人数是三、四年级参赛人数的2倍,五年级有多少人参赛?

  师:五年级的参赛人数与什么条件有关?

  生:三、四年级参赛的总人数。

  师:我们刚才已经列出了求三、四年级总人数的算式,你能在这个算式上改一改,把它变成求五年级参赛人数的算式吗?

  生练习并汇报,在修改③式时教师故意将算式变成(54+(54+7))2

  生1:这样不行,都有两个小括号了!

  生2:里面有括号,外面又有括号,看不清,容易出错!

  师:那该怎么办呢?

  生1:可以加中括号。

  生2:还有大括号。

  师:看来光有小括号还不能解决所有的运算问题,那么其他的括号是什么样的,又有什么作用呢?有了这些括号又该怎样计算呢?我们今后还会再讨论。

  (五)反思,超越法则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交流。

  师:同学们学得很轻松,收获也不少。不过小括号的产生和使用过程可不那么轻松,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出示书后关于小括号使用和变迁的数学文化史知识。)

  师:同学们,小括号的使用在运算史上可谓是一个突破,因为它改变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使运算法则更加完善和人性化。但是,如果没有像上课伊始时我们对运算顺序的质疑,小括号还有可能出现吗?敢于质疑、勇于思考才能让我们的知识不断完善,能力不断提升!

  [反思]

  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知识难度不大,加之学生已有经验丰富,完全能够实现自我迁移和类推。然而,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数学情趣的激发,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文化的熏陶都应融入知识的教学中去。带着思考,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全新的设计,确立了以法则探寻为主线的教学思路,使原本平淡的一节课变得丰满,富有情趣和哲理。

  一、用质疑来引入,激发学生对法则探寻的激情

  现代社会中的人要生存,必须具有规则意识,然而一味地循规蹈矩,又会被规则约束,缺少创新精神,这就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规则,理性地认识规则。先乘除、后加减是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正是小括号的使用突破了这种局限,使法则更加完善。在这里,老师巧妙设疑:遵守法则无可厚非,可是法则就一定合理吗?比如在这里,如果按照法则计算,加法就永远不可以先算了!疑问激发了学生对法则的反思,引发了进一步探寻法则的欲望。学生在寻求问题解决的同时,不但加深了对小括号作用的理解,也对如何对待规则这样一个较为抽象的话题有了自己的感悟。在引导学生学习小括号里有两步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时,教者也没有直接出示式题,而是再次设疑:是不是小括号随便加在哪儿,都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小括号加在哪里,才能改变运算顺序?,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给算式加上小括号,然后再研究加上小括号后的算式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在设疑释疑再疑再释疑的过程中,学生探究欲望被充分调动,新知的学习也更加主动有效。

  二、用对比来深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没有思考,学习就变成了简单的模仿和练习。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理解运算顺序在计算中的重要性,我设计了一个对比环节,让学生观察、思考、领悟。即这三道算式中的数、运算符号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都一样,而且都只加了一个括号,怎么计算的结果都不一样呢?学生在对比辨析的过程中,清晰地认识到要想正确、合理地计算这些混合运算题,首先得看清题意,理清运算顺序,然后再去计算的重要性。抓住核心对比,使得思考更加深入,思维也更加有序。

  三、用错误来诱导,培养学生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

  毋庸置疑,学生的科学态度需要培养,然而如何培养才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有意犯错,故意诱错的策略,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善于质疑、勇于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回想起学生认真地叫道:上当了!这题没有合适的算式可选!大声地喊道:这样不行,都有两个小括号了厂我的心情就万分激动,我感受到了他们对待科学的态度,感受到了他们追求真理的决心。

  四、用文化来引导,激发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文化是一种引领,文化是一种传承,文化更是一种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让学生了解文化,感受历史,从而产生崇敬、立志追求,树立信心、立志创新,不正是我们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的目标吗?所以,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了解是谁最先使用小括号的环节,让学生们通过对数学文化史的了解,知道小括号的由来和发展,感受数学知识的发展变化和每一步坚实的前行过程。同时我还用一句话:如果没有像上课伊始时我们对运算顺序的质疑,小括号还有可能出现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11-04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