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04 08:30:0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课时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二、课前预习导学:

  1、举例说明什么是负数?怎么读?怎么写?

  2、举例说明什么是正数?怎么读?怎么写?

  3、在日常生活中,在哪里用上了负数?

  三、课堂学习研讨:

  A、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B、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知道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并能够利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圆的周长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大头儿子家的'圆桌开裂,爸爸想用铁皮将圆桌固定起来的情境,请同学帮忙计算需要多长的铁皮。

  学生根据问题情境不难想到计算需要的铁皮实际是计算圆一圈的长度。

  教师明确,圆一圈的长度即为圆的周长。

  引入课题——圆的周长。

  (二)探索新知

  1.探索发现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利用手中的圆形教具,测量圆形教具的周长。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及测量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生根据圆的特征,不难发现圆的周长与圆的大小有关,圆的大小与圆的半径、直径有关。

  教师明确直径是半径的2倍,可看其中一项即可。

  2.探索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关系

  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8分钟时间,利用手中不同大小的圆形教具,测量其周长及直径,并做好数据记录。观察测量结果,计算数据间的特殊关系。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及时给予指导。

  小组汇报分享测量结果,教师板书。

  学生分享计算结果,其中和、差、积无规律,商值在3.1左右。教师鼓励学生再多测量几组数据,并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学生汇报通过多次测量计算比值总在3.1左右。

  教师讲解:实际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命名为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并向学生展示其写法和读法。

  给出圆周率的特点:

  (1)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

  (2)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将其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3)现在为了方便只要取小数点后两位即可。

  (三)应用新知

  问题:大头儿子家圆桌直径为1米,求需要买多长的铁丝?3.1米够吗?

  教师强调:根据公式需要3.14米,不可四舍五入到3.1米,通过进一法,要买3.2米的铁丝。

  (四)小结作业

  提问: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回家找一个圆形,借助直尺测量,计算出周长。

  四、板书设计

  略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数学游戏

  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完成。

  教学内容:操场上 p42

  教学要求:

  1、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

  1、根据图意请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2、尝试解决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这一问题。先拿出小圆片摆一摆,说一说,再比一比。

  3、学习解决书中其它的几个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思考: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巩固练习

  1、摆一摆,填一填。先根据题目独立完成,再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2、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看图,说一说都坐下的,还有( )把椅子空着。

  先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再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实践活动小调查

  1、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小组的男女人数。

  2、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四、课外延伸

  回家后,数一数,比一比家中的一些物品。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翻书到86页,仔细观察,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学过的图形?

  2.好,下面谁来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学过的图形?

  3.请观察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假如这块长方形花坛的长是3米,宽是2米,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得出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6平方米,平行四边形面积我们还没有学过,所以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二、民主导学

  (一)、数方格法

  用展示台出示方格图

  1.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18平方厘米)

  2.这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每一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自己数一数是多少平方厘米?

  请同学认真观察一下,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出现了不满一格的,怎么数呢?可以都按半格计算。然后指名说出数得的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3.请同学看方格图填87页最下方的表,填完后请学生回答发现了什么?

  小结: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则它们的面积相等。

  (二)引入割补法

  以后我们遇到平行四边形的地、平行四边形的`零件等等平行四边形的东西,都像这样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不方便?那么我们就要找到一种方便、又有规律的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三)割补法

  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沿着所作的高剪下来,自己拼一下,看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理解多(少)几求和,几倍求和(差)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结构,学会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弄清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计算应用题和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明确两步应用题的特征,加深理解。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基本训练

  (1)出示:白兔16只,黑兔比白兔多7只,?

  红花有25朵,黄花比红花少10朵,?

  足球有12个,皮球的个数是足球的'3倍,?

  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

  2、出示:

  粮店运来面粉240袋,

  ,运来的面粉和大米一共有多少袋?

  让学生读题,讨论:可以补哪些不同的条件?

  二、新授:

  1、出示:

  (1)大米180袋

  (2)运来的大米比面粉多60袋

  (3)运来的大米比面粉少60袋

  (4)运来大米的袋数是面粉的3倍,

  2、学生列式口答

  4、其余3题,学生尝试解答。

  5、学生质疑问难,集体订正

  6、讲解第7题

  学生说一说要求运来的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袋?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要先算什么?(同桌互说)

  7、提问:240+70=310(袋)求的是什么?240+310呢?

  8、第(3)(4)题学生说说两题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9、比较:这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三、巩固练习

  1、第100页第1题

  学生列式解答,思考:要求合唱组和舞蹈组一共有多少人?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先算什么?

  2、第100页第2题

  学生列式解答,同桌互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第101页第1题

  说出图意,列式解答。

  四、作业:

  第101页(2)、(3)。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材96-98页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周长?

  2、能指出生活中一些图形的周长

  3、培养初步的逻辑能力

  4、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什么是周长?

  2、能指出生活中一些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1、知道周长的含义

  2、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软尺、细线、直尺、茶杯、钉子板、橡皮筯等

  第一课时

  一、初步认识图形的周长

  1、导入:同学们。从本单元起,我们又进入了新的内容的学习

  2、看图,说说镶的花边应该有多长?(应该是桌布一周的长度)

  3、引导学生认识到桌布一周的长度就是桌布的周长,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就是认识到周长.

  4、看第二图,说说树桩一周的长度是多少?63厘米

  5、对学生的汇报给予表扬和鼓励,并让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z引导学生说出树桩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桩面的周长

  6、你们知道树桩面的周长是多少吗?

  二、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1、让学生用手指在课本上摸一摸索课本封面的周长,注意摸索时要注意些什么?

  2、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回答,并作一定的补充。让学生感触周围其他物体的周长并让学生一边摸一边说给其他同学听。

  3、指导学生直接说出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如广告,操场的周长等

  4、结合例1和例2,引导学生对周长的概念进行总结

  三、进行课堂活动和课堂练习

  1、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的内容,要求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

  2、让各组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判断的结果及理由。引导学生比较后得出正确的答案

  3、布置学生动手操作完成练习十七第一题第二题,给学生经必要的指导和提示。

  4、带领学生集体评议刚才的练习活动。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1、让学生拿出课本和文具盒,摸一摸它们的周长,并要边摸边说。在学生动手摸的过程中,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纠正部分学生的错误。

  2、设疑引导:我们现在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但是怎样才能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3、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表扬告诉学生这节课就学习测量周长的方法。

  二、测量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茶杯,让学生先说出这个茶杯的周长。

  2、转折设问:我们怎样才能把它的周长给商量出来呢?先说一说用什么东西商量,怎样测量?

  3、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回答,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组合作进行测量。

  4、让几个组的学生在讲台上淙自己测量的过程。让其它同学认真观看。台上的同学淙完毕后,问其他的同学:你们看清楚他们测量的过程了吗?发现有什么问题了吗?

  5、带领学生对这些同学挑出的问题进行集体评议。

  6、让学生再想一想怎么测量一张长方形纸的周长。提示学生可以先用软尺或细线试一下,看看能发现什么问题。

  7、表扬这位同学的想法。让学生尝试用这种方法进行测量。

  8、引导学生对测量周长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总结。

  9、你们能总结出周长的定义吗?让学生讨论交流。

  10、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给出周长的定义: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进行课堂活动和课堂练习。

  1、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的内容。要求学生先确定测量方法,再准备测量的工具。

  2、布置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的第3题,让学生思考练习十七的第4题。给学生必要的指导。

  教学探讨与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 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相同数连加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事例体会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重点难点:

  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知识链接

  5+5+5=( )( )

  9+9+9+9+9=( )( )

  43改写成加法算式 或_______、_______

  54改写成加法算式 或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大胆质疑,透析重难点

  导学释疑

  1、 小朋友,秋天到了,满山遍野的果实都成熟了。小动物们决定开一个庆丰收的联欢会,你们看,都有谁来参加?能够将自己的劳动果实与小伙伴们分享,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

  请解决以下问题

  (1) 每个盘子里有6个桃子,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2)每群小鸟有3只,3群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

  (3)有6只小松鼠,每只松鼠采了3个松子,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

  (4)如果有3只小兔,第一只小兔拿了3根胡萝卜,第二只小兔拿了5根胡萝卜,第三只小兔拿了7根胡萝卜,一共拿来几根胡萝卜?

  能不能改成乘法算式呢?小组讨论一下。

  2、想一想,连一连

  3、想一想,用36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小组合作讨论提出两个问题

  三、当堂检测-技能拓展应用,搭建晋升平台

  1、学生独立完成P23练一练 错题改正及整理

  四、课堂小结

  你对你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能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

  能主动参与小组活动。

  在活动中能积极思考。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校园护绿,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从小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绿色环保,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我们还学会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二、复习旧知识:

  口算下列各题,看谁算得快、算得准。

  20+5=62+6=66+3=50+40=

  5+65=48+7=4+64=43+50=

  三、学习新知识

  师:同学们,你们在校学习生活已经一学期多了,在这一学期多的时间里,有谁在校内或校外主动捡拾过垃圾?

  生:(举手)

  师:及时表扬,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看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师:刚才通过看图我们知道,小朋友们正在捡拾废弃物,保护环境。通过看图,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班和二班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二班和三班一共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同学们看一看,你们提的这些问题都是加法算式,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提一个减法算式吗?

  生: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

  三班比一班少见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三班比二班多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你们真棒。

  师:哪位小朋友能列出算式呢?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学生说教师列在黑板上:15-10=□(个)

  并表扬列出算式的学生。

  师:哪位小朋友能计算出结果呢?

  教师引导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只要合理就加以表扬。

  然后,教师板书:15-10=5(个)

  解决第二个问题: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

  小组合作、交流,

  最后学生回答:28-6=22(个)

  给回答正确地同学给予表扬。

  解决第三个问题:三班比一班少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小组讨论,交流最终得出结论:45-20=25(个)

  同学们看一看这道题和前两个题有什么区别?

  生:前两个题都是两位数减一位数,这道题是两位数减整十数。

  让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最终得出,40-20=20,20+5=25

  及时达标:

  65-3=54-2=32-2=45-4=

  56-3=76-4=85-4=98-7=

  当堂达标:

  49-40=63-60=65-40=76-30=

  59-20=85-40=57-20=54-20=

  课堂: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必做题:45页自主练习1、2、3、4

  选做题:51页第7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减法(不退位)

  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二班比一班少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28-6=22(个)45-20=25(个)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推理是三角形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本节课首先让学生对三角形的特点进行复习,随后教材中创设了一个有趣的动态情境,导入了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内角和”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验证,教学中安排了3个活动,通过这3个活动体验“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和性质的探索过程。

  二、学情分析

  有的学生可能从各种渠道已经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有所了解,所以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数学活动体验,理解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使学生对这个知识的掌握更深刻。经过不断的课改实验,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他们喜欢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直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

  2.能力方面: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

  三、教学方法

  渗透猜想——验证——结论——应用——拓展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度,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会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是探索和验证性质的过程。

  四、教具学具

  三角板、量角器、剪刀、白纸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猜猜它是谁?

  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 (打一几何图形)三角形(板书) 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三角形,谁能说出三角形有什么特点?生回答。(互相补充) (课件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

  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分别闪烁三个角及它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里面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 形的内角。

  2、现在,我们来玩一个跟三角形的角有关的游戏。只要大家说出三角形任意两个角的度数,老师就能猜出第三个角,你们相信吗?

  要求每个4人小组拿出本组预先准备的学具袋。(内含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包括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至少各一个,且要求大小不一。)

  3、活动——量一量:每人任意拿出一个自己带来的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并写在三角形中。(独立完成,非小组合作。)

  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教师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事先向学生说明误差仅为3、4度左右。)

  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猜出来的吗?

  到底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秘密呢?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来揭开这个秘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探究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

  拿出两个三角板,问:它们是什么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请大家拿出自己的两个三角尺,在小组内说说每一个三角尺上三个角的度数,并求出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从刚才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并且是特殊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三角板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习用具,度数也是非常清楚,通过计算学生熟悉的三角板内角和来验证这个结论,学生也容易接受。

  2、探究一般三角形内角和

  (1)猜一猜。

  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可能是180°)

  (2)操作、验证一般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不是180°,你能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可以先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再加起来。)

  那就请小组共同计算吧!将学生采用分组的方法分成锐角三角形组、直角三角形组、钝角三角形组、等腰三角形组,各组在白纸上任意画三角形,并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计算三角形内角和。由组长统计记录员记录各组的内角和情况。

  (3)小组汇报结果。

  请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通过测量计算我们发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在180°左右。

  【设计意图】学生任意画的三角形,有大的、有小的,有各种类型的,不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学生都亲自动手动笔算出内角和。这个探索过程简单学生又容易接受。

  3、操作验证

  (1)动手操作,验证猜测。

  没有得到统一的结果。这个办法不能使人很信服,怎么办?还有其它办法吗?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能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吗?(先小组讨论,再汇报方法)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验证方法、结果。

  学生放在投影仪上展示给大家看。(剪拼、撕拼、折拼)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引导学生通过剪拼、撕拼和折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证实三角形内角和确实是180° ,测量计算有误差。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拼成一个平角,形象、直观地说明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结论。

  5、辨析概念,透彻理解。

  (出示一个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出示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一块三角尺的内角和180°,两块同样的三角尺拼成的一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学生有的答360°,有的180°.)

  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生有的答90° ,有的180° )这两道题都有两种答案,到底哪个对?为什么?(学生个个脸上露出疑问。)

  大家可以在小组内用三角尺拼一拼,也可以画一画,互相讨论。

  学生发现: 三角形不论位置、大小、形状如何,它的内角和总是180°

  (三)小结

  刚才同学们用很多方法证明了无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现在让我们用自豪的、肯定的语气读出我们的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下面,我们就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课件)

  1、求三角形中一个未知角的度数。

  在三角形中,已知∠1=85°,∠2=65°,求∠3。

  2、判断

  (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是:90°、75°、25°。( )

  (2)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 ( )

  (3)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比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 ( )

  (4)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等于90°。 ( )

  3、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1)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 7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2)交通警示牌“让”为等边三角形,求其中一个角的度数。

  4、拓展练习。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求出下面四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课件)

  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看谁能找到方法。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11-04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5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