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07 08:52:52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精华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精华7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①、学习本课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②、按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

  ③、归纳中心思想,练习按文章叙述的方法给课文列提纲。

  ④、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出示小黑板,朗读生字。

  2、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3、教学课文一、二、三段。

  二:合作交流

  1.谈话引入,导入课题,板书题目。

  齐读题目,指导理解“记”的意思。

  2、通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概写了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指导读准生字词。

  4、理清条理,给课文分段。

  1、问:按游览的顺序,课文可以分几段?怎样分?

  2、检查分段情况,指导分段。

  板书:金华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品读体验

  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说

  说。(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怎样?(板书:一片明艳)

  3、观看录相,亲自感受。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感情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观看录相,然后说说。

  5、作者为什么要写路上看到的景色?这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6、作者先游览了洞口,你觉得洞口有什么特点?(板书:突兀森郁)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7、外洞又有什么特点?读读文中的句子,仔细体会,然后说说。

  8、观看录相,亲自感受。感情朗读写洞口和外洞的语句。

  9、有感情朗读一至三段。

  四:巩固延伸

  金华城的浏览路线还有吗?

  第二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出示小黑板,朗读生字。

  2.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了作者先写了路上的景色和洞口、外洞是怎样的等内容。

  2、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吗?外洞、洞口各有什么特点?(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先指名说,再各自练说)

  3、沿途的.景色如此迷人,洞中的景物更值得一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领略,好吗?

  4、过渡: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

  三:品读体验。

  1、这孔隙有什么特点?请同学默读第四段,边读边想。

  2、读后问:

  ①作者用什么方法通过孔隙?(小船)这样小的小船通过孔隙说明了孔隙有什么特点?(孔隙窄板书:窄)

  ②人卧在船上后那个样子是怎样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读一读,仔细体会一下。人要这样贴着船才能通过孔隙又说明了孔隙有什么特点?(孔隙矮板书:矮)

  ③那么,坐小船经过孔隙时的感觉是怎样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挤压过来。”一句,自由朗读,读后问:“挤压”是什么意思?(挤过来,压下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这又说明了孔隙还有一个什么特点?(孔隙险板:险)

  3、小结:从这一段的理解可以知道孔隙的特点是......(指着板书理解)

  4、设计引读:孔隙很窄,只有......;孔隙很矮,只要你.......体会孔隙的特点。(按课文写孔隙特点的内容设计)

  5、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

  6、默读第五段,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7、指导理解每句话讲了什么,并结合理解“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等词,理解“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一句,概括出内洞的特点。(板书:黑、奇、大)

  4、内洞确实很黑、很奇、很大,观看录相,欣赏体会。

  5、下面请同学再仔细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内洞的?

  6、读到这里,你知道双龙洞名的来历吗?哪个句子讲明了?指名读出有关句子,再相机点题。

  四、作者游完了内洞,又排队出了洞,你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有关句子来说说怎样出洞的吗?出示幻灯,学生先说,再指名说。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五、小结:

  第三课时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四、五、六段,跟着作者游览了孔隙和内洞,了解了孔隙和内洞的特点,那上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时间允许,再自由朗读四、五、六段,欣赏体会。)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2、归纳段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概括中心思想,指导给课文列写提纲。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名说说每一段讲了什么?

  二、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双龙洞的美丽奇特,体现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可爱河山美丽奇特指导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三、指导给课文列提纲。(先自由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再汇报讨论)

  四、质疑,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写写。

  五、堂上检查,背诵第五自然段。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我们欣赏了双龙洞的美丽奇特,领会到了祖国山河的可爱。课后大家要认真读读课文,好好欣赏欣赏。有机会,我们亲自到双龙洞去游一游。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本,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与多样的读书兴趣,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读懂,在读中去感悟,在读中去欣赏,得到潜能的教育。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 学会“容、易、研、究”四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会按课文内容表演,评议。

  教学程序

  一、复习

  1、 出示生字词卡片: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2、我们继续学习《有趣的发现》,学生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领悟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细读第一自然段

  2、讨论: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著名”是什么意思?

  3、小结:小朋友,达尔文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到今天全世界的人都记住着他的名字,这就是著名。

  4、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学习课文2至3自然段

  提问:课题是有趣的发现,那么达尔文到底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呢?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至3自然段。

  2、谁来说说达尔文发现了什么?

  3、讨论交流。

  4、出示: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

  5、指名让同学读好这句话,其他小朋友想一想奇怪在那里?

  6、指名回答

  7、达尔文看到这种奇怪的现象,会想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达尔文,你正在小岛上考察。如果看到这种奇怪的现象会想些什么呢?)

  8、讨论交流

  是呀,为什么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呢?那些翅

  小的昆虫哪里去了呢?

  9、朗读第二自然段

  10、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达尔文又是怎样做的呢?

  1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2、思考后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然后汇报。

  出示句子: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便逐渐消失了。

  13、让学生说说这段话中讲了哪几种昆虫?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清三种昆虫的情况。

  14、思考后讨论

  出示句式训练:没有翅膀的昆虫因为——所以——

  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所以——

  翅膀小的.昆虫因为——所以——

  15、让学生表演2至3自然段的内容,集体评议。

  16、那么,达尔文是如何找到答案的呢?

  板书:反复 观察 比较

  17、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细读第四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

  是啊,达尔文通过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明白了“只有适应岛上环境的昆虫才能生存下来。

  即—适者生存,这才是达尔文最有趣最有意义的发现。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的科学研究成果有了很大的帮助。

  三、学习生字

  “容 、 究 、 易 、 研”

  ①观察“容、究”两个生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学生发现回答

  ③说说怎样记住“易、研”这两个字。

  ④学生交流

  ⑤老师范写生字,学生监写、描红。

  四、复述课文

  1、老师指导复述

  考虑发现—观察比较—得出结论

  2、学生自己练习复述

  3、同桌自己练习复述

  4、指名复述

  板书设计:

  7、有趣的发现

  反复 观 察比较

  达尔文 由于……就……

  终于 找到 答案 因为……所以……

  由于……便……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脉络;

  2、根据课文的特点,学习抓住几方面内容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学习课文的描写兵马俑的方法,仿写。

  4、理解文中的词语,重点理解“虎视眈眈、一脸稚气、栩栩如生、膘肥体壮”等词。

  二、教学过程:

  (一)开题:

  师:同学们,二十年前,在西安的沉沉地底下,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这支部队,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出示课题,同时,边讲边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的课件)。这支浩浩荡荡的地下军阵,沉睡了两千多年。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史上最为重大的发现之一。它吸引了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千百万参观者。当时的法国总理希拉克在看了“这支部队”之后,情不自禁地赞叹:“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地到过中国。”同学们,你们听到这番话,再读一读这段文字,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的心中会涌起怎样的一种感觉?(自豪、激动)那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种自豪、激动的情感表达出来呢?

  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你见过秦始皇兵马俑吗?这个“俑”字,是单人旁的,所以它肯定与人有关。“俑”就是古代陪葬的偶人,这种偶人与真人差不多大小,一般用陶土或是木头制成。秦始皇兵马俑就是指陪葬在秦始皇坟墓里的偶人和马的塑像。

  (二)理清文章脉络:

  师:那么,秦始皇兵马俑究竟有何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从文中找找答案,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来说一说。(课件回到课题)

  学生读书。

  学生交流:

  1、由兵马俑组成的军阵威武雄壮;(第3节)

  2、兵马俑的神态栩栩如生;(第4节)

  3、历史悠久;(第5节)

  这两部分内容分别是哪一小节?(板书)

  师:是啊,这两部分内容就是作者重点向我们介绍的,那么除了这两部分内容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1、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2、兵马俑博物馆的雄伟建筑;

  3、兵马俑在考古史上的地位。

  师:课文就是从这几方面入手,来介绍秦始皇兵俑的,我们把这些内容有机地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来说一说。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这一个填空题。(课件出示“填一填”)

  学生准备,自由练说。

  学生交流。相机评议。

  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完整,也很简洁。对这一类介绍性的文章,我们可以先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作者介绍的几方面内容,就能快捷而正确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同学们以后读到类似文章,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重点学习第4小节: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谈到秦始皇兵马俑做得栩栩如生是吸引世界各地参观者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读一读描写兵马俑样子的这一部分。来研究一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兵马俑,他又是如何将这些兵马俑向我们介绍清楚的`呢?请同学们轻轻地读一读第四小节,思考这两个问题。

  学生自学。

  交流:

  1、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一个老兵俑,一个新兵俑,一匹马的塑像。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描写老兵样子的相关句子。

  学生读句子。

  师:你理解“虎视眈眈”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联系上下文,说说看。

  小结:是啊,从第三小节我们看出当时的军队正处于临战状态,所谓的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作为一个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的老战士,他的目光犹如老虎的眼光一样,凶狠地注视着敌人,作好了随时投入战斗的准备。与之相对应的是刚入伍不久的新兵,谁来读一读描写新兵俑的句子。

  学生读相关句子。

  师:“一脸稚气”是什么意思?(一脸的孩子气)对啊,这些还带着孩子气的新兵对即将到来的战斗还缺乏经验,也许他们还对战斗充满了好奇心呢!我们一起把这一句描写兵俑的句子读一读,感受一下他们的不同。

  学生齐读。作者还写到了一匹战马,我们也一起来读一读。“膘肥体壮”这个词语以前我们没学到过,你认为怎样的战马才能称得上是

  “膘肥体壮”的?(出示图片课件)

  小结:同学们,作者在参观兵马俑的时候,面对的是泥塑木雕的兵马俑,却让作者觉得他们很逼真,像活的一样,这种高超的雕塑艺术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栩栩如生”。我们一起来把这一节读一读。

  师: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把这些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兵马俑介绍给我们的呢?我们再来仔细读一读这段文字,你能不能发现它在表达上的特点呢?

  板书:先概括后具体;

  有代表性的兵马俑;

  样子+想象,中间用连接词(也许、可能、似乎)

  小结:是啊,作者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结构,选取有代表性的兵马俑,然后描写他们的样子,加上作者自己的想象,把兵马俑介绍清楚,给我们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感受一下作者的写作特点。

  四、拓展:

  师:同学们,兵马俑坑内,有近千个兵马俑,有文中写到的老战士和新兵,还有将军、指挥官、另外还有步兵、骑兵、射手等等。这些形象无不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具有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但本文限于篇幅,没有将他们一一写出来。我想,我们今天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是否可以学着作者的样子,来描写一下你看到的兵马俑呢?老师在网上找到了一些兵马俑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二到三个兵马俑,也来写一段话。

  (课件出示图片)学生写作。

  交流。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下节课,我们要重点讨论由兵马俑组成的军阵。请同学们作好准备。

  六、布置作业:

  抄写并背诵第四自然段。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内容简析】 故事发生在海边的沙滩上,一位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却不肯收画家送给她的贝壳,并把画家故意丢在海滩上让她捡的贝壳还给了画家。赞扬了小姑娘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设计理念】 文章情节简单,语言清晰,在优美的风景衬托下,讲述了一个真实可信的小故事,读来让人感到赏心悦目。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用范读、导读、引读等形式,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意境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读,使学生在阅读中逐渐提高朗读能力和阅读水平。

  【教学目标】

  1.认识“沫、肠”等生字,会写“拾、碧”等字,理解生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自读思考、交流讨论等方式读课文,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学习小姑娘乐于助人、诚实淳朴的美好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不要回报,体现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难点:领会文章是如何通过小姑娘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表现小姑娘金子般的心。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看插图,谈话引入 1.出示文中第一幅图。谁在哪里,干什么? 2.揭示课题。看了插图和题目,你能看出什么?你想通过阅读了解什么?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生字词,正音。 3.指名读生字词,开火车读、齐读。 4.再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课文读通顺。 5.快速默读,标出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6.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7.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自由认读生字词。 2.看课后字表,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你能示范写一写吗? 3.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激发兴趣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节课你想知道什么?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写的。(时间发展。)用横线画出每部分表示时间的词句。 2.学习1~6 自然段。 (1)指名读1~6 自然段,想:从哪里看出小姑娘答应画家叔叔,帮他看衣服呢? (2)指导朗读“小姑娘点点头,把衣服和画夹放在身旁,望着画家游向礁石”。 体会这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小姑娘。 (3)自由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境。 (4)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然后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3.学习7~12 自然段。 (1)自由读7~12 自然段,想:好心的老伯伯叫小姑娘回家,她为什么不肯? (2)默读7~12 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写小姑娘神态、动作的词句,用波浪线画出小姑娘说的话,用括号括出老伯伯的话。四人小组交流交流。 (3)指导朗读。读出天气越来越热,小姑娘的焦急、耐心和做事认真。 4.学习13~20 自然段。 (1)指名读13~20 自然段,其他同学想:画家望着小姑娘远去的背影,为什么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2)小组交流讨论。 (3)默读13~20 自然段,用“ ”标出写小姑娘动作的词语,用横线标出小姑娘的话,用括号括出叔叔的话。 (4)自由练读小姑娘的话,想想她是怎样说这些话的? (5)教师读旁白,男同学读叔叔的话,女同学读小姑娘的话,感受当时的情景。 (6)自由分角色组合读;指名表演读。 (7)望着小姑娘远去的背影,画家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你觉得他会想些什么? 请你说一说。

  三、再读课文,积累词句 1.自由读,找出你认为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次。 2.朗读全文,师生合作读。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你喜欢文中的小姑娘吗?为什么? 2.比较课后练习第三题,指导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会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14个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幽静、清幽、纯熟、霎时”等词语能够运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4.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感情。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学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落大意。学习生字新词和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简介作者。

  1.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吗?它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 7课《月光曲》。

  板书课题:17 月光曲德贝多芬

  2.学习后就知道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故事,还可以从中初步认识贝多芬是一位怎样的音乐家。

  简介贝多芬的生平。

  一、听课文录音,整体感受。

  思考;1.注意生字、多音字的读音,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课文主要写什么?

  三、初学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按思考题思考。

  ①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①认读生字新词。

  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

  传说(zhuàn chuán )弹琴(dán tàn)朝着(chán zhào)

  3.指名接读课文,读后评议。

  4.课文主要写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

  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但从这传说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美好的感情。

  5.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分两大段。每段(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著名钢琴曲一一《月光曲》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

  第二段(第2一第10自然段),详细介绍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整个过程。

  第二段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6.提学中不懂的问题。

  四、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想想这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

  (先总提,再具体介绍《月光曲》的谱写过程。)

  2.“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是一个过渡句,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五、课堂作业。

  1.语文作业本第1、2题。

  2.比一比,再组词。

  券( ) 括( ) 育( ) 键( )

  卷( ) 恬( ) 盲( ) 健( )

  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完成作业第3、6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提出目标。

  1.我们已学过哪几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两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一种是把每个段落的大意连起来:另一种是回答课后习题中的几个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

  2.交代学习目标。

  (学习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还要继续学习用回答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初学第二段,归纳主要内容。

  1.带着课后第1题3个问题默读第二段,找出回答各题的自然段,并自己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初步归纳主要内容。

  三、细学第二段,归纳主要内容。

  1.学习第2一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2—5自然段。

  思考:a.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写什么?b.划出贝多芬为盲姑娘弹钢琴曲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思考题,边读边理解句子意思。

  a。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间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了什么?理解“幽静”的意思。

  板书;听琴声

  (“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盲姑娘喜欢贝多芬的曲子,但弹的不熟练。)

  b.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盲姑娘真是“随便说说”的吗?他为什么要对哥哥这样说?

  板书:谈话

  (不是的。“随便说说罢了”是盲姑娘对哥哥的劝慰。他怕哥哥因为家穷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而心里难过,所以这样说。其实她很想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这表明盲姑娘非常体谅哥哥的难处。)

  (3)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贝多芬了解到盲姑娘热爱音乐,渴望听到自己的演奏,而盲姑娘家庭贫困,她又那么懂事。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亲自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板书:弹

  (4)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2.学习第6一第8自然段。

  (1)默读6—8自然段。

  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划出贝多芬弹完一曲,为什么又弹一曲的句子。

  (2)边交流,边理解句子意思,

  a.他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纯熟”是什么意思?盲姑娘能听出贝多芬钢琴弹得纯熟,感情深,说明什么? “您,您……表达了盲姑娘怎样的感情?”

  (盲姑娘听出贝多芬钢琴弹得纯热,感情深,说明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她从“纯熟”的演奏技巧中猜到演奏者就是贝多芬。)

  板书:第一首曲子

  b.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以后的心情怎样?会怎样想?

  板书:激动

  (3)贝多芬弹完一首,为什么又弹一曲?

  (贝多芬弹完一首,听了盲姑娘的话心里很激动,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于是决定即兴再为盲姑娘又弹一曲。)

  板书:第二首曲子

  (4)感情朗读5—7自然段。

  (5)第8自然段写出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弹奏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的?

  理解“清幽”的意思。这一自然段先写了一个美丽清静的月夜,然后点出穷兄妹给了他创作的激情,贝多芬借助“清幽的月光”弹出了优美的乐曲。

  (6)有感情地朗读6—8自然段。

  3.学习第9、10自然段。

  (1)课文的哪一部分描写了(月光曲》所表现的内容?

  (2)轻声朗读第9、10自然段,划出兄妹俩被美妙琴声“陶醉”的词句,兄妹俩好像看到什么景象的句子。

  (3)讨论交流,理解“陶醉”、“恬静”意思。

  (兄妹俩被美妙琴声所“陶醉”的词句:“皮鞋匠静静的听着,”“月光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己离开了茅屋。”)

  (兄妹俩好像看到景象的句子:好像“面对大海……朝着岸边涌过来……”这也是写的《月光曲》的内容。仿佛“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浪汹涌的大海。”)这些句子都是兄妹俩的联想,从哪个词语来表明的? (好像、仿佛)

  这些联想是由什么引起的?

  (由“优美的琴声,清幽的月光”引起的'联想。)

  (4)有感情朗读第9自然段。个别读同桌互读,集体:读等形式,读后评议。

  (5)贝多芬是怎样把第二首曲子记下来的?

  (贝多芬即兴弹完第二首曲子心情十分激动,飞奔回客店连夜记录下(月光曲》。)

  三、运用方法,课文。

  1.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

  2;运用回答课后1题中的几个问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提出不懂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以及《月光曲》所表现的内容,还再一次运用回答课后问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至于有感情朗读全文,背诵第9自然段,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课堂作业。

  1. 作业本第3、6题。

  2.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有感情朗读全文,背诵第9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4、5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选词填空

  幽静恬静

  ①这个地方环境十分( ),所以星期天我常常喜欢一个人来这儿静静地看书。

  ②华姐性格( ),平时说话不多,就是笑,也是轻轻地。

  清幽清秀

  ①杏梅同学中等身材,梳着两根短辫,人长得十分( )。

  ②淡淡的月光柔柔地洒下来,这江边的小树林里,似乎比白天更( )了。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指名接读全文,读后评议。

  2.指导朗读贝多芬为盲姑娘弹曲子的内容。

  (1)。第2—5自然段应怎样读?

  (要读出兄妹俩个爱音乐,想听贝多芬的演奏,但又因为家庭贫困买不起入场券,哥哥心里难过,妹妹体谅哥,安慰哥哥这复杂的感情。)

  (2)第6—8自然段,重点读好盲姑娘,贝多芬的话,体会应怎样读?

  (自姑娘的话要读出愉快、赞美的语气。贝多芬的话充满激情,要读得热情、诚恳。)

  (3)第9自然段,重点描写《月光曲》的内容。应怎样读呢? (结合插图体会感情)

  (月亮初升,读得轻而舒缓,当读到“刮起大风,卷起巨浪”时,要加快速度和力度。读到“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时,语气又转为平静。)

  听录音、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评议。

  三、指导背诵第9自然段

  1.谈谈怎样才能背得快? (谈谈背诵方法)

  2.运用理清思路背诵。

  (先写:皮鞋匠静静地听着”音乐;接着写皮鞋匠的还想象《月光曲》的内容:最后写“皮鞋匠看看他妹妹”,通过盲姑娘的神情想象《月光曲》的意思。)

  3.练习背诵,自我试背,同桌互背,指名背,齐背。

  四、全文。

  1、轻声有感情朗读。

  2、学习课文后,你觉得贝多芬是—位怎样的音乐家?

  板书:同情劳动人民

  五、课堂作业。

  1、作业本第l 5题。

  2、复述谱写《月光曲》传说的故事。(机动)

  3、布置课外阅读。(读语文选学读本第16课《马头琴的传说》)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按照买项链和退项链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大意。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准备:课件(柔美的音乐)、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真情无价。

  2、教师示范读,学生跟着读。

  3、教师引导谈话:同学们,你觉得什么是真情?能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一说吗?

  二、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柔美的音乐,认真倾听老师朗诵。要求:画出生字新词,思考:课文中无价的真情发生在谁和谁之间?

  2、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教师强调要点。

  (1)字音:橱是卷舌音。

  (2)字形:庞是半包围结构,广字头书写的大小要能藏得住里面的龙,另注意龙上的撇和点都不能丢。

  3、教师再次出示含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大家一齐读一读,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4、指名反馈:文中的真情发生在谁和谁之间?

  5、教师小结:姐姐和妹妹间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妹妹和店主之间则是陌生人和陌生人之间的真情,这更是难得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细细体味这种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

  6、教师播放课件中的柔美音乐,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读后说,理清文章的条理。

  1、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妹妹买项链,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姐姐退项链。

  2、指名反馈。

  3、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按照买项链、退项链的过程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你们一定和老师一样被文中的姐姐、妹妹、店主的真情打动了吧!他们都拥有一颗集真、善、美为一体的心,真是太令人感动和羡慕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两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想像画面,知道店主为什么会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小女孩,体会姐姐、妹妹、店主的真情。

  2、总结全文,拓展思维,启发学生用真心换真心,用真诚对待真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姐姐退项链的那一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知道店主为什么会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小女孩。

  教学准备: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项链、手帕、不胜枚举、寂静、脸庞、小心翼翼、得意洋洋、满心欢喜、连蹦带跳。

  2、教师导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写的是发生在姐姐、妹妹还有一家商店店主身上的感人故事。这个感人的故事是围绕一条项链展开的。你能不能用这根项链把这个故事串起来。

  妹妹想送项链给姐姐——妹妹到商店买项链——店主把项链卖给妹妹——姐姐来退项链——店主把项链送给姐姐。

  3、师导:

  作者围绕条项链,为我们展示了人间用真情买不到的真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去感受这无价的真情。

  二、深入探究,体会真情。

  1、教师导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无价的真情分别体现在姐姐和妹妹之间、妹妹和店主之间、姐姐和店主之间。现在请大家读课文,用文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文探究。

  3、集体反馈。

  4、教师导读:

  妹妹要送项链给姐姐,是因为――(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妹妹说的话)

  5、教师质疑:

  可是,店主为什么要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妹妹呢?请大家把店主人说明原因的句子找出来。

  6、指名反馈后引导学生想像:同学们,当店主人了解了妹妹一家的境遇,体会到了妹妹这份真情的时候,他看着眼前的这个小女孩水想些什么?

  7、教师小结:是呀,姐妹间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店主,让他看到了人世间不能用金钱买到的真情,所以他以几枚硬币的价格把贵重的项链卖给了妹妹。当姐姐来还项链时,他把项链送给了姐姐。他的行为一样令人感动。他用自己的真情保护了姐妹俩的这份真情。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导:

  同学们,小女孩、姐姐、店主这三个人,你想赞美谁?赞美她什么?

  2、指名反馈:

  我想赞美,我赞美她。

  3、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情故事。

  四、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美丽的瞬间留在了姐妹俩的心里,也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里,感谢姐妹、店主,他们用真情唤起了我们所有人的这份真情。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姐姐退项链部分。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怒、暮、吻”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欣然怒放、悄悄绽放”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用科学的思想去发现世界的奥秘。

  4.学习、感悟多样的句式表达。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和感悟多样的句式表达。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1)欣赏美丽的花。

  (2)听读课文

  2.收集文中所及到的花的图片和相关知识。

  第一课时

  一、看课件

  师:老师家庭让你们看一组画面。

  课件:(音乐欣赏花儿开放的画面。)

  随着音乐老师调动学生的情绪:你们把眼睛再睁大点;深深的吸一口气;喊出来吧(学生在此时激情得到充分的调动,让学生看到花的美丽,感受花的香味,激发对花的喜爱。)

  师:现在你想说什么?

  生:略

  师:花儿不仅仅有漂亮的身姿,迷人的香味,还有她神奇的地方呢。

  二、初读课文

  板书课题:13花钟

  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符号d s表示:读一读,说一说)

  学生通过读课文知道了课文的大意:课文讲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以及原因。

  三、再读课文(进行几项自学的活动)

  1、(聚精会神)学生读课文,重点是批划生字词。

  用符号(——)画出要求会读的词,(圆圈)画出要求会写的生词在生字上注上拼音再读一读。

  2、(互相帮助)学生互相交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充满自信)学生展示读书

  注重过程的评价:

  (1)字音

  (2)读通顺

  (3)音调、节奏的初步评价(1、重点读音:吻、灼、暮。2、重点字形:醒、嫩、修)

  四、精读课文

  1、请学生分段读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为什么。(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自然段的分段、大概的段落大意的理解)

  学生:略

  师板书: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女同学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师:你认真的听,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归纳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的现象。

  3、归纳有趣的.现象。)

  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师:用笔在句子上划上波浪线。

  出示小黑板。

  填一填:

  牵牛花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 绽开了笑脸 睡莲 从梦中醒来

  万瘦菊 欣然怒放 烟草花 在暮色中苏醒

  月光花 舒展开花瓣 昙花 含笑一现

  活动:男女同学对读。

  师:读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

  生:(1、开花的时间

  2、用了许多的形容词来形容花开的样子,写出了各种花的特点

  3、同一事物的不同的表达方式。)

  老师要在此,时时指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板书:睡莲、午时花、烟草花、昙花

  表演读课文。加强对词语的理解。

  师:你还知道了什么花开花的时间吗?

  (太阳花,太阳升起的时候开花;洗澡花,下午五六点钟开花;)

  师:读到这里,同学们对花的不再是因为花美丽,花香而喜欢它。更知道了花的神奇之处。那么,花儿为什么有这样的神奇呢?我们下节课继续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教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