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22 08:48:15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常用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常用10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配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配的含义。

  2、在教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平均分享玩具或者事物等,培养分享意识和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具:苹果6个,梨10个。

  学具:操作题(若干)

  教学过程

  (一)体会分配的含义。

  1、出示苹果6个,让幼儿随意分一分。

  ——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是什么?

  ——那我们来数一数有几个苹果呢?

  2、请幼儿说说是怎样分的?

  ——哦,那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把苹果分一分,你 想怎么分就怎么分,谁愿意来呢?

  ——那请问你是怎样分的呢?(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分的是几和几)

  ——我们来表扬一下这位小朋友!

  3、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各种不同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有两种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那我们还可以怎样分呢?

  4、小结:把物体分成两份,或多份。每一份的数量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放每一份都是一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配”。

  5、教师讲述平均分配的概念,让幼儿学会说概念。

  (二)进一步理解平均分配的含义。

  1、教师出示10个梨,演示几种分法,让幼儿说说是不是平均分配。

  2、如果是平均分配,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

  3、再让幼儿学说平均分配的概念。

  (三)幼儿操作。

  教师取8张卡片平均分配,让幼儿和教师一起来按要求分配。

  1、8个圆片分成两份,每份几个?

  2、8个圆片分成四份,每份几个?

  3、8个圆片每份1个,可以分成几份?

  (四)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作业单上的操作题。

  “现在请小朋友拿出筐子里的操作题和铅笔,每个小朋友只拿一张操作题,然后请家长辅导孩子完成操作题。”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平均分配的'意义,也能对人事物进行平均分配。首先我不是凭空讲课,使幼儿理解更困难。而是以实物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幼儿能更明了的学到知识,理解平均分配。最后以操作题的方式,让幼儿对平均分配进行巩固练习。

  在本次活动中,我也发现了很多不足。由于家长在孩子旁边,孩子们就会有一定的注意力分散,所以导致了孩子们上课时的注意力不够,就直接影响到了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孩子对概念还不是很够理解,平均分配还不够着重突出。我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进不足,努力把教学工作做到更好。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按实物图的内容选择第三张答案图,并列出算式。

  2、要求幼儿用准确的语言讲述算术式的含意。

  3、引发幼儿学习数字8的兴趣。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自制教学挂图。

  2、出手指游戏。

  活动过程:

  一、复习8的组成

  1、进行拍手问答的游戏。

  教师:上课前我们先来玩拍手问答的游戏,我问和你们回答。

  2、填写未完成得分合式。

  教师出示8的未完成的分合式:看看上面的分合式,这些分合式完整吗?,请小朋友来帮忙填写完整。

  教师小结:8分成两份一共有7种分法。

  二、通过观看教学挂图,学习8的加法。

  1、出示教学挂图一

  教师:这里有三幅图画,说的是一件事情,请你们把每幅图的意思用一句话来讲清楚。(第一张,草地上有7朵黄花,第二张,草地上有1朵红花,第三张,一共有8多花。)

  教师:哪位小朋友能看着三幅图编一个加法应用题?那位小朋友能用一道算式把表示出来?(7+1=8)

  教师: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教师引导幼儿说出相应表示的意思。)

  2、出示图2

  教师:小朋友仔细看看这种挂图,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图上有什么?它们一样吗?(引导幼儿从颜色、位置、大小不同来说)一共有多少呢?

  教师小结:图中有8个苹果,6个红色的,2个青色的,5个在盘子里,3个在桌子上,4大苹果,4个小苹果。

  教师:谁能根据这个苹果的颜色不一样编出一个应用题并用道算术题表示出来呢?(6+2=8)

  3、带领孩子用相同的方法分别从苹果的位置、大小编出不同的应用题和算术题。﹙教师依次板书出8的加法算式。﹚

  教师小结:看 8一共有7个加法算式。一起读读这些算式。

  三、玩出拳游戏结束活动。

  1、教师:现在我们来玩出拳游戏,小朋友出的手指数量要和老师手指数加起来是8.

  2、游戏数遍。

  效果分析:

  教学反思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不受长度的曲直、横竖等形式的影响,感知长度的守恒。

  2、初步学会比较几个同类物体的长度,尝试用计数、测量等方法加以验证。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两人一套操作材料(三种不同造型的、一样长的电线;1根绳子、6根一样长的火柴棒、剪刀)2、记录表、铅笔。

  3、幼儿学习过测量的方法,知道测量的要点(起点一致,才能比长短)。

  活动过程:

  一、通过操作探索,初步感知长度的守恒。

  1、出示电线材料、记录表,猜测是否一样长。

  (1)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不同造型的电线,小朋友先猜一猜,这三根不同形状的电线一样长吗?

  (2)师:(出示记录表)不改变电线的形状去观察后,把你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觉得一样长的请写等号("="),不一样的请写不等号("≠")。

  2、观看记录表,探讨、验证三根铁丝是否一样长的方法。

  (1)先出示两张猜测不一样结果的记录表,先让幼儿观察一下。

  师: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那怎样用一些好办法来验证出它们是否一样长呢?

  (2)小组讨论。

  3、引导幼儿采用不同的方法去验证(如用绳子去测量;将铁丝拉直对比等)师:现在请你们想一个你觉得又快又好的办法来检查一下它们是不是一样长?你们可以两个两个小朋友互相合作,一个来操作,另一个小朋友负责记录第二次试验的结果。

  4、教师小结:一样长的铁丝无论摆成怎样的形状,它的长度始终都是一样长的。

  5、让幼儿自由操作改变电线的形状,再次感受长度的'守恒。

  二、提供同数量同长度的火柴棒,继续探索长度的守恒。

  1、请幼儿将六根火柴棒自由摆出各种不同的造型,然后与同伴探讨连接起来的图形总长度是一样长,为什么?

  师:现在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各准备了6根火柴棒,看看它们有什么是一样的?(都是一样长)。请你们摆出各种不同的造型,然后和旁边的同伴比比看摆完不同造型的火柴棒总长度是一样长吗?为什么?摆放的时候要注意首尾相接。

  2、操作讨论,深入理解长度守恒。

  (1)师:6根一样长的吸管不管摆成什么样子,它们的总长度是一样吗?为什么?

  (2)小结:一样数量、一样长度的物品无论摆成什么造型,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不变的,都是一样长的。

  三、延伸活动:在数学区继续投放各种不同的材料,供幼儿操作、感受长度的守恒。

  师:我们刚才想到了两种验证长度一样长的方法,在数学区中,小朋友还可以在区域活动时,想出更多更好的验证方法。

  附:记录表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设计背景:

  时间对于幼儿来说比较抽象,幼儿一般体会不到时间的重要性。所以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要帮助幼儿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时钟是幼儿了解、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代表不同的意义",那么钟面上的数字就是表示时间早晚的;《指南》中还指出"引导幼儿体会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有一定顺序和规律的",那么时钟上的分针、时针的运转规律就具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

  活动目标:

  1.认识整点钟,知道时针、分针的名称,引导幼儿理解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

  2.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当整点钟时,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钟。

  3.知道时间与人们生活、学习的关系,懂得爱惜时间。

  活动准备:

  时钟若干、课件;兔子、乌龟、花小图片若干;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认识时钟,了解时钟的名称和用途。

  1、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珍惜时间不忘记(时钟)。

  2、(课件一)师:对,你们真棒,是钟。看看钟面上有什么?(数字)数字是多少到多少?他们是怎样排列的?(从右向左顺着排列的);最上面的是数字几?最下面的是数字几?12和6是不是相对应?右面的数字是几?和3对应的是数字几?这个短的针叫什么?(时针)这个长的针叫什么?(分针)

  二、认识整点钟。(课件二)

  1、师:今天小兔和乌龟要来一场赛跑比赛,想看吗?

  师:看,小兔变成分针,乌龟变成时针,它们在终点站好,终点在数字几上?(12)比赛开始:

  (课件)小兔从终点12开始,从右向左跑了一圈,又回到12上,乌龟从哪儿跑到哪儿?(从12跑到1上),乌龟跑了多少?(跑了一棵树的距离)。

  2、好,小兔又跑了一圈,乌龟从哪儿跑到哪儿?(从1跑到2上了)又跑了一棵树的距离。再跑,小兔又跑了一圈,乌龟又从哪儿跑到哪儿(从2跑到3上了)。

  3、你有什么发现吗?(每次小兔跑一圈,乌龟都跑一格)。对,当小兔跑一圈时,乌龟都跑一格,这就是一小时,也就是分针走一圈,时针才走一格,这就是1小时。

  三、学习记录时间。(课件三)怎样将小兔和乌龟赛跑的时间进行记录?我们再来看一遍。(记录时间)整点钟是怎样记录的?小结:整点钟时,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钟。

  四、玩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时钟的认识。

  师:今天小兔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种,我们来和这些钟做游戏,好吗?现在你的钟是几点?(11点),好,我想走到12点钟,怎么走?将分针从右向左顺着走一圈,时针怎么样?(时针走到12上了),你有什么发现?(时针和分针都在12上),对,时针和分针重合了,都在12上,这是几点?好,再走,我想走到1点钟,怎么走?(是不是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走了一小时);好,现在我想走到3点钟,怎么走?你发现了什么?(分针要走两圈,时针才能走到3上);好,现在请小朋友来说走到几点?我们大家一起走走看。

  五、幼儿游戏,介绍游戏玩法,体验对整点钟的认识。

  师介绍游戏玩法:刚才是小兔和乌龟玩赛跑游戏,它们想邀请我们也来玩一玩。看这是为我们准备的'钟面,我们先要将数字摆好,一起说说怎样摆?篓子里有兔子和乌龟的图片,贴在身上,帖小花的是裁判员,由裁判员发出指令(说几点钟),兔子和乌龟要一起走。(先请一组小朋友来玩一下)(幼儿游戏)

  六、了解时钟有什么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整点钟,知道钟面上有1到12的数字;有时针、分针;知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我们学习和认识了时钟,那时钟有什么用呢?

  (课件四:图)这是明明一日生活图,看看明明是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的?(幼儿自由表述)你会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呢?

  小结:时间很重要,他会提醒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能做到吗?

  活动反思:

  今天我给大家展示的是一节大班的数学活动:认识时钟。时钟的认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所以在本节活动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下幼儿发现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分针走几圈时针就走几格就是几小时。同样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会时间的记录方法,幼儿学得很轻松,也很感兴趣。只是在游戏环节中为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我尝试让幼儿自己摆钟面上的数字和分针、时针,然后再游戏,所以游戏的时间比较长,这有待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而合理地安排活动的时间?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3、4的组成,知道把3分成两份有2种份法,知道把4分成两份有3种份法。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

  3.在游戏中学习3、4的组成,发展动手能力及观察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荷叶与蜻蜓的'图片若干,黑板、糖果。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游戏:分蜻蜓。

  2.初步探索3的组成。

  (1)出示3只蜻蜓的图片请小朋友动动脑把它们分成两份、提问幼儿。 (2)老师小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3可以分成1和2,2和,1和2;2和1合起来都是3、让幼儿指读加深映象。

  3.初步探索4的组成。

  (1)出示4片荷叶的图片请小朋友动动脑把它们分成两份

  (2)让幼儿把荷叶分成两份你们会怎么分?有几种分法?

  (3)老师写出4 的分合式: 4分成1和3,还有3和1这两组数都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它们的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种分法后,将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就是另一种分法,左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右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1,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4。

  (4)老师小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1和3,3和1,还有2和2它们合起来都是4。

  4.幼儿操作练习,巩固游戏----"分糖果 ":3的组成3颗糖分成2份,4的组成4颗糖分成2份。

  5.集体讲评幼儿操作练习,进一步巩固3、4的组成。

  活动反思: 教学不能只光教学当下的知识点,更要为以后的教学服务,好的方面是准备充分课堂氛围比较好幼儿积极性高,不足的方面是幼儿造作较少应让幼儿多动手多探索。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淄博市临淄区梧台镇成才幼儿园的刘莹莹。今天我执教的课题是大班数学活动主题四、教学活动三——《智力闯关》。

  一、设计意图:

  本着“活用教材”,我把9以内的加减与集合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套圈、摆圈、站圈等智力闯关,引导幼儿运用9以内的加减去总结发现集合的有关规律,解决闯关中的实际问题,让孩子自主地去发现、探索,去学习、建构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

  二、活动目标

  1、认识圈里圈外的标记图,学习正确判断物体在圈里圈外的空间位置并计数。

  2、会按数卡和标记图,运用9以内的加减,在圈里圈外正确地摆放物体数量,初步学习逆向思维方式。

  3、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体验合作活动的乐趣。

  其中,目标的1、2是活动的重点。在两圈相交处正确摆放物体的数量是活动的难点。

  三、活动流程:

  整个活动流程由认识标记图——套圈——摆圈——站圈四部分组成。

  1、认识标记图:出示圈里圈外标记图,上面的图表示东西在圆圈里面,下面的图表示东西在圆圈外面。

  2、套圈:套圈并用数字计数。引入两圈相交即交集的概念及标记方法。

  3、摆圈:按照标记图的要求,自主动手操作。

  4、站圈:5名幼儿一组,按照标记图的要求,小组合作,站到相应的圈里。活动延伸:

  1、丰富操作材料层次性,放入区角,鼓励孩子继续探索。

  2、正确书写数字9

  四、活动特点:

  设计活动时,我重点思考一个“活”字。

  1、“活”在自主。

  认识标记时,引导孩子去观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套圈时,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计数,有的数一数,有的是算一算,摆圈时,按照标记图去摆雪花片,面对红圈摆8个,黄圈摆1个的要求,通过一系列操作和加减算式,发现规律:两圈雪花片的总数与实际数量的差正是两圈相交处雪花片的数量。站圈,孩子们迁移摆圈的经验,协商合作,共同闯关。整个活动,孩子们自主地去发现、探索,去学习、建构数学知识。

  2、“活”在运用。

  9的'加减在这里不是机械的重复“数字的形成、组成,而是用来解决问题。“谁不用数就知道圈外有几个雪花片?”启发孩子用9的减法快速解决问题,摆圈时,教师及时出示算式,“看看这些算式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引导孩子从中去发现规律;站圈则运用规律,解决难点——两圈相交处站几人,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如此以来,使数学知识与问题发生联系,激发孩子动脑,使数学真正成为思维的“体操”,让孩子们越学越有利于逻辑思维的发展,越学越聪明,这才是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

  期待着孩子们在“活”起来的数学活动中,快乐而有意义地学习数学,享受数学!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2.复习几何图形,并练习按特征分类。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

  图形标记、数字标记、大小标记。

  2.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

  3.幼儿学具:每人一张正方体纸卡、记录纸、笔、积塑(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复习几何图形。

  1.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练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出尝试问题

  1.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

  2.展开正方体盒子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下来?

  3.提示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

  四、幼儿表达活动情况

  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教师讲解

  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1.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1)幼儿讲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体。

  六、幼儿操作活动

  建构正方体,幼儿进一步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用塑料学具,拼装成一个正方体。

  师:请小朋友每人做一个正方体的玩具,送给太空城的`朋友。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做好后,提示他们检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体的,有没有六个面,每个面是不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七、集体游戏“拼图”,辨认正方体

  要求幼儿从一堆各种形体的拼图积木中选一块正方体积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图。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对等分的兴趣。

  2、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学习感知二等分。

  3、发展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加粗)

  各种图形若干、各种实物图片若干、夹子若干、拱形两个、记录卡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加粗)

  一、参观商店导入,引起兴趣,初步感知二等分。

  1、导入语:“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参观商店,好吗?”

  2、幼儿自由参观。

  3、小结:“你看见了什么?”

  4、自由探索二等分的分法。

  5、要求:请用折叠的方法把喜欢的折成相同大小的两份。

  6、小结:把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叫做二等分。

  二、幼儿操作探索,进一步感知二等分。

  1、示范演示。

  2、操作要求:

  (1)请用折叠的方法把图形分成相等的两份,并完成记录卡。

  (2)操作时注意自己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三、小结与评价。

  四、游戏:“找朋友”,巩固二等分的学习。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能设计情境、游戏让孩子们学习感知二等分。孩子们的兴趣高,活动目标基本上能达到。另外,在材料的准备上,分组准备了不同水平的材料,让不同水平的孩子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不足的是:、整体与部分的概念不清楚。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的守恒。

  2、在操作过程中能积极尝试,主动学习。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小长方形每人5个三角形若干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设疑(教师出示两个形状不同,但面积相同的纸)

  师:小朋友,老师这儿有两张纸,你们觉得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你能有什么办法证明谁大,谁小?

  小结:这两张纸到底谁大?谁小?这问题可好难?怎么办?如果我给你们一些小长方形,你们能利用小长方形来解决谁大,谁小的问题吗?

  二、利用小长方形,形成初步的面积守恒概念

  师:谁来用小长方形试一下?这张纸你用几个小长方形铺满的?再试一下另外一张纸,需要几个小长方形?

  小结:这两张纸都用了5个小长方形,说明它们是一样大的。

  三、幼儿操作,巩固概念。

  师:请小朋友每人拿5块小长方形,拼出一个图案,并把你的图案的形状记录下来。

  小结: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都拼出了那些图案。你们拼出的图形都用了几块小长方形。我们都用了5块,说明这些图形都是一样大的`。

  四、幼儿操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现在,你们看,老师手中有什么?这三角形有多大吗?请你们看一下,这两个图形是不是一样大?为什么?

  现在,也请你们用三角形和小长方形拼出一个图形,并把图形的形状和你使用了几块长方形几块三角形记录下来。

  小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图形,你觉得哪些图形是一样大小的?

  活动延伸:

  师:在小朋友的操作纸上,有一些图形,请你们看一看,哪些图形是一样大小的。请你用一定的标记把它标出来。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设计背景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的一门科学。《纲要》指出:教师要在生活中,多为幼儿创设和提供练习的机会,使幼儿在活动中反复练习,在愉快的体验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幼儿的操作活动为主要教学方法。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来发现和感知数学,真正理解数学,并帮助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良好的操作习惯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能有利于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我班幼儿已经在接触和练习了2、3的分合、组成的基础上,学习4的组成。因此我将通过创设相应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操作。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探索、体验、理解组成的含义。在操作中能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为即将升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对幼儿的一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2、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喜欢操作活动、乐意操作,有良好的操作习惯,体验操作成功的乐趣。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操作活动中探索4的3种分法,学会记录

  难点:会运用4的组成

  活动准备

  教师用具:8根萝卜图片、黑板图一幅。

  幼儿用具:两人一小篮操作材料(瓶盖和纽扣若干)、每人一张记录卡、小兔胸饰4个、文具盒、每人练习作业纸一张。

  活动过程

  1、游戏:“分分乐”。复习3的组成。

  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神秘的客人,你们猜猜是谁?(出示3个小兔胸饰),我们数一数有几只小兔?(3只)请3只小兔在一起做“分分乐”的游戏,围成圆圈,手拉手走,念儿歌:123,321,我们都是好朋友,3可以分成1和2,幼儿听到后立即分开……

  2、幼儿操作:“分瓶盖”,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小朋友摆一摆,分一分,看怎么分?有几种分法?分一次就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写在记录卡上,看谁分得又快又准?

  幼儿操作,老师指导。(提示幼儿操作时轻拿轻放材料,认真作好记录)

  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都分好了,谁来说说你找出了几种分法?

  444

  请个别幼儿说结果,老师写出分合式∧∧∧,

  132231

  3、巩固游戏:“分萝卜”。

  小兔拔了4棵萝卜,分别装进两个篮子里,可以怎么分?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来分,老师把幼儿的分法用圆点和数字做记录。小结:4分成两份有3种分法。

  4、巩固练习:幼儿作业纸一张,提示传作业时轻、安静,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理解图意,写出相应的数字表示出来。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亮点:

  1、充分让幼儿动手操作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摆一摆、看一看、分一分等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形式体验、理解组成的含义,注重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孩子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幼儿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我们以游戏形式组织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活动,为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幼儿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活动也才生动有味。从幼儿在活动中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幼儿喜爱的游戏情景紧紧“拴住幼儿的心,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通过动手进行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幼儿分瓶盖、分萝卜,通过操作,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进步之处:敢于放手让幼儿进行操作。以前我在上课时总是怕幼儿太乱而不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只是找一个或两个幼儿到前边来进行操作示范。这样做的效果只是锻炼了能力强的幼儿,而大多数的幼儿没有动手的体验,所以理解的知识不扎实,有些幼儿虽然死记硬背下来但对学习渐渐也失去了兴趣。所以我在这节课中,放手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动手,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体验,所以记忆的知识就会比较扎实,幼儿的兴趣也有所提高。

  三、存在问题:

  1、在幼儿摆瓶盖、分萝卜,我虽然有一定的提示,但幼儿自己摆弄、说的过程中还是显得比较乱。这就说明在平时教学中对幼儿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的训练少,幼儿接触的少,自然就说不上来。

  2、在处理个人说和集体交流说的顺序上存在问题,应先让每个幼儿有一个自己独自思考的过程,再指名幼儿回答订正,而在这节课中我是先指名说再自己说说,这样处理后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致使能力强的幼儿或个别人有练习的机会,而大多数幼儿只是学别人说,自己没有思考。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4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19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2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04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11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31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31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