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26 08:28:5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集合(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了解文言知识;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以及文章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方法:作为教读课,选择串讲的方式,突出朗读,以期能做到既落实知识,又能体会文章之美。课时安排为两课时。要重点做好预习工作。

  教学步骤:

  一、以苏轼的评论导入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二、预习检测

  1、下列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臣以险衅(xìn) 夙遭闵(mǐn)凶 终鲜(xiǎn)兄弟 常在床蓐(rù)

  B、猥(wěi)以微贱 责臣逋(bǔ)慢 犹蒙衿(jīn)育 宠命优渥(wò)

  C、岂敢盘桓(huán) 有所希冀(yì) 日薄(bó)西山 除臣洗(xiǎn)马

  D、逮(dǎi)奉圣朝 过蒙拔擢(zhuó) 门衰祚(zuò)薄 更(gēng)相为命

  分析:B责臣逋(bū)慢, C有所希冀(jì),D逮(dài)奉圣朝。

  听课文读音,注意字词读音

  2、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则是免去官职之意。“东宫”指代太子,因为太子居于东宫,故称。

  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从汉武帝开始,令郡县每年经考察而推举孝、廉各一人,晋时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丧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服丧的长短可表明亲属关系的远近。

  分析:“除”也指授予官职之意,或称“到…当…官职”。

  3.理解题目“陈情表”:谁在“陈情”、 向谁“陈情”、 为什么要“陈”、 如何“陈”

  三、作者介绍和背景介绍

  学生读以下文字,了解相关背景,以利于学习。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晋初散文家。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四、梳理课文

  (一)第一段:

  1、先读课文,注意不同颜色的字的解释: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2、问题串讲: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

  (1)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下面哪些内容都属于“闵凶”?学生讨论,明确:夙遭闵凶

  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正是基于这四个原因,故不能“废远”。(为下文伏笔)

  (2)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

  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六月:慈父见背 四岁:舅夺母志 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横的方面:(外、内)

  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翻译下列红色词语和句子: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舅夺母志 悯臣孤弱

  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

  至于 成立

  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

  (二)第二段:

  1、朗读课文,注意不同颜色字体的解释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自由诵读第2段

  A、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明确:

  二层:叙朝廷征召之殷;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B、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赴命)”?

  明确:

  表时间:逮、前、后、寻

  表征召:察、举、拜、除、当;

  官名:孝廉、秀才、郎中、洗马

  (解释、积累有关文化常识。“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C、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明确: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品析: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3、翻译红色词语和句子

  逮奉圣朝 ,沐浴清化。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供养无主 除臣洗马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 责臣逋慢 刘病日笃

  告诉不许

  (三)第三段(具体研读):

  1、同上: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串讲

  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

  提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

  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

  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

  C、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

  2)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

  A、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

  B、“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文“臣之辛苦”张本。

  3)品味2、3层,看本段的语言特点

  A、“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

  B、“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恳切。

  (四)第四段:

  1、同上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具体研习第4段

  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

  “愿乞终养”

  2)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尽节”“报养”——忠孝两全

  3)用语有什么特点?

  “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无比恳切

  4)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

  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五、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六、梳理课文结构

  一段: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 二段: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 愿乞终养

  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职 四段:提出先尽孝、后尽忠。

  七、艺术特色

  1、融情于事。

  2、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

  八、讨论课后练习

  九、字词整理

  2 .古今异义:

  至于:到 成立:长大成人 辛苦: 辛酸苦楚

  告诉:申诉 不行:不能行走

  3 .通假现象:

  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蓐 :同“褥”,草褥子

  4 .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

  5.判断句: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今臣亡国贱俘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6.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7.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十、说话训练:

  学生设置情境,稍微思考后由学生作答。主要考察婉曲的言辞技巧。(例如:一学生家长因家庭经济拮据, 让成绩较好的儿子退学,亲人劝说无效。假设你是班主任,你到家劝说,怎样说服家长?)

  十一、讨论:

   谈谈对传统孝道的看法。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往正确的立场、观点深入探讨。

  附: 谈谈孝道

  作者:任继愈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中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从秦汉开始,中国就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建成它并维护它要有两条保证。第一条,要保持对广土众民的大国高度集权的有效统治;第二条,要使生活在最基层的个体农民,安居乐业,从事生产。高度集中的政权与极端分散的'农民双方要互相配合,减少对立,在统一的国家协调下,才能从事大规模跨地区的工程建设、文化建设,防止内战,抵御外患,救灾防灾。个体农民从中受到实惠,则天下太平。

   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社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合理选择。家庭是中国古代一家一户的基层生产组织,从而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小农生产的家庭对国家有纳税的义务,国家有保护小农的责任。

   “国”与“家”的关系协调得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子孝慈的最高原则是“孝”。相传古代圣王多是造福氏族的领袖。国家组织被看作氏族组织的扩大。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细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后来北宋的张载作《西铭》,在《孝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融忠、孝为一体,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把伦理学、政治学、心性论、本体论组成一个完整的孝的思想体系。这种高度抽象概括意义的孝,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价值观的共识,几千年来起了积极作用,功不可没。

   “五四”以来,有些学者没有历史地对待孝这一社会现象和行为,出于反对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说成罪恶之源,是不对的,因为它不符合历史实际。

   孝道是古代社会历史的产物,不能看作是古代圣人想出来专门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当然也不是天经地义,永恒不变的。

   古代农业社会,政府重农,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安土重迁,所以有“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古代职业世袭,有“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训条。古人生活于家庭之内,子女对父母要“晨昏定省”。古代父母与子女不是平等的地位,片面义务,所以“天下无不是父母”。古代婚姻不考虑子女双方的感情因素,只凭父母之命即可组成婚配。

   进入现代社会,中国社会结构正在转型过程中。社会老龄化现象对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课题。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大量独生子女。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新型家庭一对夫妇要照顾双方的两对父母。传统观念规定的某些孝道行为规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难以照办。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无论父母或子女,家庭仍然起着安全港湾的作用。

   今天对孝道的理解和诠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把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基地培育起来的、深入到千家万户的传统观念,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再认识。这一课题关系社会治乱,更关系到民族兴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时日,深入研究,必有丰厚的成绩。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愿意把《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3.能从曹冲称象的方法中受到启发,养成遇事开动脑筋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实验演示准备:自制船,大象或用小件重物代替“大象”,小碎石若干,面盆。生字卡片(包括本课形近字的卡片)。

  2.课件准备:多媒体演示材料。

  3.收集中外名人动脑筋的故事。

  第 一 课 时

  课题引入

  板书题目。生齐读:称象。

  过渡:象这么大,能称吗?读读课文你就知道了。

  通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读课文,留意本课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抽读,齐读。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和巧妙的方法记住生字。

  3.小组交流,介绍自己记住生字的窍门。

  教师注意引导:“称”“秤”和“沉”字音的区别;“艘”是平舌音;“柱”“址”是翘舌音。

  4.识字的巩固。

  a.抽字块认字。在硬纸块上面分别写上本课的13个生字。学生自由抽字块认字,全部读得准的给予表扬。

  b.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教师把容易与本课生字混淆的生字块混入13个字块中,再让学生抽读。

  自读感悟

  1.生自由读课文,看还有不认识的字吗?

  2.教师示范朗读。

  3.自读感悟:课文里介绍称象有几种办法?哪种办法好呢?在小组里说说你对这些办法的看法。

  4.实验演示,突破难点。

  教师可用多媒体或模型演示“大象”如何上船,使船身压低的位置,再演示装“石块”,使船身压得与大象等高,从而称出石块重量而知道大象的过程。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演示,再读课文,感悟文字。

  5.老师小结,启发创新。

  曹冲称象的办法比其他两种办法都好,这种办法,既不需要造称象的大秤,也不必把大象宰了,他很有创造性。曹冲的办法实际上利用了水的浮力原理。

  启发学生动脑筋想一想:你还有没有比这更好的称象办法?

  6.读后表达(重点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四个步骤)。

  写“再”“象”等6个字,要求一“看”(看清楚字形结构);二“描”(在书上描红);三“写”(独立书写,不要看一笔写一笔)。

  注意指导关键笔画。“点”“照”二字重点指导四点底;“象”“像”二字重点指导“象”字(写好“象”字的关键是把下面的弯钩写正──起笔和收笔处都在竖中线上);“再”字要把下横写长,注意第四笔是“丨”。

  课外实践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爱动脑筋的故事。

  第 二 课 时

  生字检测巩固。同桌互相检测,统计全对的同学,再根据学生生字掌握情况确定是否需补救教学。

  我会说

  小组中练习用“一边……一边……”说话。说得好的,推荐到班上说。

  例: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我会读

  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评议。

  我会讲

  讲一讲自己课外收集的动脑筋故事,评“最佳故事员”。

  我会讲

  选择你愿意写的几个字写一写,说说为什么选这几个字,评一评谁写得好,谁写字进步大。

  我会填

  在再

  我()家里看电视。

  放学了,我们和老师说“()见”。

  田方()跑步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我回家先看书,()写字。

  自我评价

  自己评一评,能得多少☆,就画多少☆,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最多画☆☆☆☆☆)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裹上、泻下、红润、杰出、一截、燃烧。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生字字形易错:裹、截、溢、燃、宛。

  2、理解文中重点句含义,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范读课文,解题释意

  当我们还沉醉在日出的伟大奇观的时候,如诗如画的夕照又显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它描绘出来!

  2、板书课题

  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课文?这篇课文呢?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

  (《海上日出》是写景课文,这篇也是。从题目可以知道是描写夕阳的景象。)

  3、范读课文(配乐)

  二、按预习要求预习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请学生先讲学会了哪些生字,哪些字易错,应注意,哪些字音应注意。

  字形:裹、橘、截、宛、溢、黎。

  字音:溜 liū 溢 yì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杰作: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矫健:强壮而有力。

  绝纱:美好的。

  宛然:仿佛,逼真地。

  3、想一想作者写了夕阳的哪些景色,引导学生再次读书。

  第一部分(1—2)写观察夕照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部分(3—7)具体描写夕照的美丽景色。

  第三部分(8)写夕照消失。

  四、学习课文1、2自然段

  默读课文。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夕阳的句子,提问:为什么说是“迷人的夕照”“如诗的夕照”呢?

  1、指名读前2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两自然段写了什么?与下文有什么样关系?(写了观察夕照的时间和地点,引出下文“如诗”的景色)

  2、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看看夕照“迷人”在哪里“如诗”在哪里。

  五、听写词语

  欣赏、杰作、红润、晶莹、绝妙、宛然、波光粼粼、矫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理解句子含义。

  3、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句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变得波光粼粼一般了。”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选取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地方,并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画出不懂的句子。

  2、再次渗透读书方法的学习:

  想想,平时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样做的?

  ⑴ 先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难句。

  ⑵ 查阅资料理解难句。

  ⑶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难句。

  ⑷ 通过多读书展开想像理解难句。

  ⑸ 我们上课书学的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方法来理解句子

  指名读课后·练习2(课文中把夕阳都比作了什么,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拿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共同解决。

  3、重点理解:

  ⑴ 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红润的光,变得波光粼粼了。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房顶是砖瓦时,阳光射在上面是什么景象,这样不难理解这句话。(每一片瓦都是呈凹陷的拱形整齐地铺在房顶上,阳光起起伏伏,就像光在跳跃。这句话描述的画面是静态的,但瓦上的光波起伏就有动感了。画面生动活泼)

  ⑵ 这会儿,太阳的脸上开始泛出微红;轻轻的,如纱一般。

  读出自己的体会(“轻轻的”和“如纱一般”都是写太阳泛出的红色很淡和“微红”中的“微”相对)读出轻、柔语气。

  ⑶ 光带着收获的喜悦从“石榴”里溢了出来,映着钻天杨矫健的身影,在天际形成一幅绝妙的工笔画。

  你能不能想像一下这幅工笔画什么样的,然后画出来。

  (收获的喜悦是对“熟透”的石榴来说的,又圆又红的太阳挂在杨树杈上,柔和的光照在钻天杨笔直的树干和枝杈上,显得清晰。色彩明暗搭配就像一幅“绝妙的工笔画”。在天尽头形成画面,引起人无限的遐想,)引导学生想像,并试着画出来。

  ⑷ 指名读第7,8自然段,画出给你印象很深的句子:

  ① 我呆呆地望着这如火的夕阳,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

  ② 我知道此时它已经到地球的那一面,又为那里的人们带来一个美丽的黎明。

  提问:为什么给你印象深?

  引导学生:太阳即将落山,从“渐渐”“漫了过来”“几乎”可以看出黑暗即将来临,而从“宛然一团燃烧的烈火”又看出太阳不屈不挠的抗争,从而作者激动和感慨。第②句写出作者明白太阳此刻落山又为地球另一面的人们送去温暖和黎明。因此尽管留恋,但还是赞美它给人们带来光明、温暖。指导朗读:读出作者激动的心情。

  四、指导背诵

  1、读背交叉。

  2、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

  3、先部分后整体。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在熟读课文基础上进行背诵。

  五、讨论思考·练习3

  读了《海上日出》和《夕阳》,你有哪些不同感受(要学生领悟两篇课文,比较课文)

语文教案 篇4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房,房屋的房。大家叫我房老师就可以了。你们读过哪些书?书是人类的朋友,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再去认识一位新朋友,来读一本最大的“书”。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随老师一同书写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新发现?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快点打开书认真的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按照课下注音多读几遍。

  二、认读生字,读通课文。

  1、多媒体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集体纠正。

  地质 勘探 岩石 一册 厚厚的脚印

  雨痕 刨根问底 煤炭 宝藏

  2、师生合作分解色朗读课文。教师读叙述的语言,女生读川川的话,男生读叔叔的话。要求读准字音,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

  三、朗读感悟

  1、这本最大的书上为什么要加双引号?板书“岩石”

  2、指导学习“岩”

  出示卡片认读,组词,造句,识记方法,书写要领。教师板演,学生书空。

  3、这篇课文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

  4、这本最大的书是岩石,你奇怪吗?川川奇怪吗?让我们奇怪的问问。出示问话,指名读,读出问话的`语气。

  5、哪位地质勘探队员叔叔来告诉我们这个奇怪的问题?出示叔叔的话,指名读。(高兴的语气)

  6、这本书里有什么?

  7、有字(板书字)。叔叔是怎么说的?出示对话,指名读。(高兴的)

  8、多媒体出示矿物质。

  9、有画(板书画)。叔叔是怎么说的?出示对话,指名读。(更高兴)

  10、多媒体出示鱼化石。

  11、岩石上的图画能说明什么?

  12、指名板演陆地变大海,大海变高山的平面图。理解在一块岩石上有树叶又有贝壳和小鱼的原因。

  1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出示我知道,齐读。

  14、岩石这本书的作用大不大?出示叔叔的话。指名读。理解省略号的用法,还有什么用处?

  15、川川了解了这么多,高兴吗?大家一齐高兴的读。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16、猜一猜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大自然是一本最大的书,它永远也读不完。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将来去揭开大自然更多的奥秘吧!

  板书设计

  19最大的“书”

  字 雨痕 波痕 矿石

  岩石画 找宝

  画 树叶 贝壳 小鱼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的:

  1、快速浏览课文,说出作者喜欢的是哪些事物,作者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2、了解作者的非凡经历,说出给你的人生启迪。

  3、学会在叙述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和抒情。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组织学生用一句话介绍动情的介绍你所了解的作者。

  用一句话介绍动情的介绍你所了解的作者。交流

  2

  快速浏览课文,说出作者大概写了多少喜欢,作者喜欢的是那些事物。从这些喜欢,你可以看出作者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读读、思思

  交流、明确

  3

  组织交流

  明确

  二、理解性阅读,品味语言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问题探讨:请你根据课文说说作者“触摸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有哪些方式?作为一个有很多缺陷的人,她为什么能享受到多姿多彩的生活?

  理解性阅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2

  反复诵读文中你喜欢的诗意盎然的句子,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反复诵读文中诗意盎然的句子,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仿写一段话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结合课后探究练习四以“忘我是快乐的”为开头写一段话。

  仿写一段话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了解作者生平资料及带给你的启示。

  第二课时

  一、拓展性阅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组织

  学生活动

  1

  学生说说海伦·凯勒不向命运屈服,战胜残疾走向成功的非凡经历,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谈谈对人生的启迪。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谈谈对人生的启迪。

  学生书面准备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附:阅读资料

  天才与苦难

  上帝象精明的生意人,给你一份天才,就搭配几倍于天才的苦难。

  世界超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一位同时接受两项馈赠,又善于用苦难的琴弦把天才演凑到极限的奇人。

  他首先是一位苦难者。四岁时一场麻疹和强直性昏厥症,已使他快入棺材。七岁患上严重肺炎,不得不大量放血治疗。四十六岁牙床突然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刚愈,又染上可怕的眼疾。幼小的儿子成了他手中的拐杖。五十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结核等多种疾病吞噬着他的机体。后来声带也坏了,靠儿子按口形翻译他的思想。她仅活到五十七岁,就口吐鲜血而亡。死后,尸体也备受磨难,先后搬迁八次。

  上帝搭配给他的苦难实在是太残酷无情了。但他似乎觉得还不够深重,又给生活设置了各种障碍和漩涡。她长期把自己囚禁起来,每天练琴十至十二小时,忘记饥饿和死亡。十三岁起他就周游各地,过着流浪生活。除了儿子和小提琴,他几乎没有一个家和其它亲人。

  苦难是他的情人。他把她拥抱得那么热烈和悲壮。

  其次,他才是一位天才。三岁学琴,十二岁就举办首次音乐会,并一举成功,轰动舆论界。之后,、他的琴声遍及法、意、奥、德、英、捷等国。他的演奏是帕尔马首席提琴家罗拉惊异得从病榻上跳下来,木然而立,无颜收他为徒。他的亲身使卢卡观众欣喜若狂,宣布他为全国首席小提琴家。

  他不但用独特的指法、弓法和充满魔力的旋律征服了整个欧洲甚至整个世界,而且发展了指挥艺术,还创作出《随想曲》、《无穷动》、《女妖舞》和八部小提琴协奏曲及许多吉他演奏曲。几乎欧洲所有文学艺术大师如大仲马、巴尔扎克、肖邦、司汤达等都听过他演奏并为之激动。音乐评论家勃拉兹称他是“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李斯特大喊:“天啊,在这四根弦中包含桌多少苦难、痛苦和受到残害的`生灵啊!”

  上帝创造天才的方式便这般独特和不可思议。

  命运对霍金同样十分残酷。17岁时,他考取了著名的牛津大学,21岁时,却患上了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医生说他至多只能活两年半。就像正要开放的花朵遭到严霜的打击,霍金的人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如果他在命运面前软弱一下,对自己说“算了,反正一共只有两年半了”,就可能痛苦的生活,平庸的消失。但是,霍金心里想,反正就是一死,命运的能耐再大,最坏也不过如此。他对命运说:“随你的便吧。”他对自己说:“时间只有两年半,不算多,要努力做些有意义的事,让生命留下一点辉煌。”

  疾病不断地向他进攻。他的病情渐渐加重,肌肉一天天的萎缩下去,走路越来越不稳,连站也变得困难起来。为了与咄咄逼人的病魔斗争,他努力锻炼。他坚持靠自己的力量上楼。腿的力量弱了,他就用手拉着扶手 难地走上楼去。

  病情不断的加重。霍金终于站立不住,坐上了轮椅;他的手指失去了活动能力,十个手指中,只有两个还能活动。1984年,他说话已经相当困难,吐字不清,说几个词要花好长时间。1985年,他又得了肺炎,治疗时切开了气管,从此就再也没有发出声音,只能在心里讲话。后来,人们为他在轮椅上安装了一台电脑和语音合成器。他用仅有的两个完好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出要说的词,组成相应的句子,经过语音合成器发出声音来。他就用这个办法,进行学术交流,做学术报告。

  命运带给霍金的苦难实在是太多了,是常人难以想象,难以忍受的。但命运在他顽强的挑战面前似乎退却了,一个两年半过去了,又几个两年半过去了,他还是坚强地活着。

  但霍金向命运的挑战,不仅仅是指它能活着,更是指它的创造。脚不行了,手不行了,嘴不行了,走路、吃饭、说话都要别人或机器帮忙,体重只有四十公斤。但是,他的大脑还很行。他让助手把资料摊在小桌上,一页页的阅读。他的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他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飞到了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飞向了神秘莫测的黑洞。他在大脑中想象着,论证着,推理着,计算着。他思考着宇宙从什么时候开始,时间有没有尽头。他发现了黑洞的蒸发性,推论出黑洞的大爆炸,他还建立了一种非常美的科学的宇宙模型。

  霍金成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他写的科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风行世界,发行量达1000万册。他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成为只有像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才能跻身的卢卡逊数学讲座的教授。霍金不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学界,也以他顽强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他的事迹表明,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重点

  1.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

  2.了解唐代诗歌发展历史

  3.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4.把握结构上回旋往复的特色

  教学难点

  分析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过程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历经朝朝代代,至今仍以她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一、关于唐诗

  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评述唐代的.诗歌,一般都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评为“初唐四杰”,诗风健康,活泼。

  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这一单元涉及到的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除此以外,盛唐还出了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作。

  中唐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他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二、关于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三、关于《蜀道难》

  在预习的基础上,课堂上给学生2—3分钟速读一遍课文,之后找一名同学范读,订正字音,断句。

  提问:读过这首诗后,你会发现有一句话重复出现了三次,你知道是哪一句吗?

  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提问:这句话在三段中分别出现了三次,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

  明确:不是,意义上是有区别的。第一段中说“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蜀道的高峻及开辟历史,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讲了蜀道的来历。

  第二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写蜀道的高峻。蜀山太高,连太阳的车子遇到它也只好回去,水波也被冲拧倒流。善飞的黄鹤和善攀的猿猱都不能越过。山路纤曲,蜀道极高处,登者可以上扪星辰。

  学生熟读,背诵。

  第二段中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写蜀道的奇险难行及途中的恐怖气氛。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作者借“悲鸟”和“子规”来渲染途中的悲凉凄清的氛围,有千里孤身之感。

  第二层(“连峰去天不盈尺……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作者极写蜀道的险恶。想象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震耳欲聋的“飞端瀑流”之间,惊心动魄。最后用“其险也如此”劝阻历险者慎入蜀地。

  学生熟读,背诵。

  第三次出现在第3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写蜀中战祸之烈。第一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既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则必为兵家必争之地,蜀中易生军事叛乱,景象残酷,惨不忍睹。

  学生熟读,背诵。

  提问:我们知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绝非简单地重复,那么连续出现三次,是何用意呢?

  明确:奠定了全诗的咏叹基调。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峻;二叹蜀道之险恶;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这三叹其实也蕴含在诗人的具体描写和抒情直白中。

  提问:李白的想象上天入地,搜古寻今,这种惊人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张相结合,营造出震撼人心的气氛和奇险壮观的景象。那么李白此诗只是为了写景吗?

  明确:明人胡震亨说“言其险,更著其戒”,诗人的用意其实在此。

  学生体会全文,诵读全诗。

  《蜀道难》主题思想探查询,多方求证。

  参读书目:

  (1)《唐诗别裁》。

  (2)《唐宋诗醇》,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

  (3)《中华活页文选》(成人版),1998年第24期。

  (4)顾炎武《日知录》。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阶段 主题学习,比较阅读

  教师课前可以适当讲授新接触的知识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组织,明确任务要求以及活动方式,引导围绕课文选择主题学习材料进行阅读,具体如下:

  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做好圈点勾画(圈点字词、勾画疑问及精彩语言),并确定阅读的重点和主题。

  2、阅读《主题学习》材料,搜集阅读与课文相关、相似、相近甚至相对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文章所涉及的主题进行全面的了解,不断在阅读中丰富自己对主题的认识、感受,丰富自己的语言。

  3、比较阅读各种材料或文章,从“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你读后的感受或收获是什么”四个大方面认真领会文章,及时勾画、批注。

  第二阶段 小组互助,合作探究

  1、组内同学一对一结队,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结队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到黑板检测、书写问题。包括①互相检测字、词及基础知识;②交流自己的认识;③互相帮助解决疑难。

  2、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及展示内容。

  ①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大家合作探究。

  ②组长组织确定小组展示的内容及方式,要力求照顾到每个同学。

  ③可以将自己组确定的疑难书写到黑板,提示其他组思考,也作为教师布置作业的依据。问题要有价值,一个组一个问题。

  3、针对各组确定的疑难问题,进一步深入阅读《主题学习》材料,力求获取更多、更充实的语言材料,力争顾及全篇、单元深化主题。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注意点拨、激励、评价。

  第三阶段 交流展示,反馈提升

  1、展示交流:各组分别按准备情况展示对文章的认识,教师要将机会多让给同学们。同时,各组展示应注意各组间同学展示问题的联系,通过组间合作补充完善。

  ①文本的展示:可结合重点语句的品读、赏析进行展示;可对文章整体的赏析进行展示;可进行比较阅读,引入课外材料丰富对文章的认识。

  ②情感的展示:可结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说感悟、体验。要力求使语言丰富、生动,引入课外材料补充认识。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对小组进行充分的调动。教师要力求使每一组同学都进入一种竞争的状态,使之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要注意进行问题评比,调动提问的积极性。如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能剔除假问题,提出有助于更深层地把握课文内容的问题,即评学生提问的质量和有价值问题的数量。

  2、反馈检测,归纳提升

  反馈要落实到学生交流、展示的各个环节,教师对学生活动中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校正;要注意总结归纳,梳理重难点,讲解延展性知识,组织语文综合性活动;必要时可以进行检测。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蒙迪的坚定信念,体会人物的内心。

  2、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重点:理清叙述顺序和情感变化的线索。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内心,理解重点句。

  教学教具:

  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方法:

  启发提问、点拨指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精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自由轻声读课文

  1、课文中有一句话对“永不放弃”这个词语做了一个很好的诠释,请同学们找一找画下来。 指读点题句:您可以不改动这个“F”,但我也不打算放弃自己的理想! 理解关键词,体会人物内心,在读这个句子时,应把哪些词语读重音,为什么? (“不打算放弃”、“自己的理想”,能够表达他态度的坚决)

  2、想象一下,他说这话时。眼睛里会放射出什么样的光芒?

  3、谁能扮演一下蒙迪把这句话读一读,让同学们无论从语气中或是眼睛中都能看出你态度的坚决。(2-3人朗读)

  4、齐读感受蒙迪态度的坚决!

  5、探究正确的理想观:你打算向蒙迪学什么?(看最目标、永不放弃)

  描绘梦想部分

  1、明确学习方法: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坚定的说这句话呢?文中还有表达他情感变化的段落和句子,请大家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读(句子)——体会(关键词)——悟(内心)——究(正确的理想观)进行小组学习。(课文的第二段)

  2、共同探究

  回答问题重点理解兴高采烈、详尽词语的意思。

  体会感情:描述梦想是蒙迪会是一副什么表情?(兴奋)。指名读(2-3人)

  评价梦想:你觉得蒙迪的`梦想是一个什么样的梦想?(目标远大、美好、也一定是他很早以前就有的理想)

  三、“实现梦想”部分

  1、引疑: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担心吗? 自读课文:说说他是怎么做才获得成功的? (脚踏实地、不断追求)

  2、体会人物内心:想蒙迪会把那份得F的作业放那?看到时他会说什么? 想像画面、体会人物品格!

  四、小结

  1、重点理解:克利亚老师最后说的那句话怎么读?(高兴、赞赏)指读。

  2、人物评价:你如何评价克利亚老师?不同见解给与鼓励!

  3、思考:你打算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学生发言,适时点拨。

  五、布置作业

  搜集与本科内容相关的格言警句。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把握叙述层次及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弄清"空城计"是怎么一回事

  教学难点:

  感情诸葛亮这一光辉历史人物形象及作者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认识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感情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交流讨论

  1、上节课,我们通过自读自悟,明白了空城计是怎么一回事了。这节课,我们具体分析空城计实施的过程识诸葛亮过人的胆识和智慧。

  2、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围绕上节课出示的"阅读要求"中的4个问题来讨论交流,弄清诸葛亮实施"空城计"的过程。

  (1)诸葛亮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到用计的?引导学生抓住"十五万""五千"等数据,对比分析:兵力悬殊;司马置在刚"占领街亭",打了胜仗,士气正旺,而葛亮"有一半还是运粮草的兵,不能打仗""这些兵卒昕说司马宣悉的大军来了,都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怎么办才好对比分析:士气不足。

  思量结果:只能智取,不可强攻。

  (2)"空城计"究竟是怎么回事?

  ①学生找到相关段落,认真默读。

  ②同桌间表演诸葛亮"吩咐"部下的情节和吩咐后自己的举动,体会诸葛亮临危不乱、处变不惊、遇事冷静的`=象特征。

  (相机指点朗读语气,应沉着,语速中,语气坚定)

  (3)结果如何?

  (司马蘸中计)

  引导学生想想:司马蘸撤退的原因是什么。(诸葛亮的轻松自得,自己的谨慎和自负)

  (4)诸葛亮怎么想到用此计的?引导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感悟诸葛亮的超人胆识和智慧,来源于对他人正确的了解和分析。

  三、演一演,展示故事情节

  1、指名分角色读"诸葛亮施计""司马蘸中计""诸葛亮揭秘(释计)"部分。

  2、再指名学生表演相关情节,可以加进自己的创意动作或语言,但必须符合人物身份。鼓励学生大胆表演。

  四、引导评析人拗,初步感悟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1、在"空城计"这个故事所讲到的人物中,你对他们有怎样·的评价?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学生畅所欲言)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翠鸟教案05-02

语文《秋游》教案08-25

语文蜡烛教案08-26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将心比心教案08-26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