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8 09:11:5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实用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实用5篇)

语文教案 篇1

  世说新语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

  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2.导人

  3.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4.诵读课文教师教读

  5.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6.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

  7.教师导学

  ①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第二课时

  一、《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二、《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

  ① 完成课后练习

  ②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讲普通话的习惯,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

  2.继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让学生经历策划、准备、实施、展示、交流的全过程,再次感受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师:人们都说黑板报是一个班级的窗口。我们班的黑板报太老了,班委会决定办一期反映祖国美丽风景的黑板报。也好让大家能透过这个窗子来了解祖国。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这期黑板报我们怎么办。看那个小组想的全面,介绍的具体。

  出示题目要求。(书上的五条)

  二、各小组准备

  1、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动手先在纸上创作。

  3、选一名中心发言人汇报本小组的成果。

  全班交流

  1、各组派代表边说边演示。其他学生可以适时提问,小组成员也可以补充。

  2、评出最佳创意小组、最佳表达小组。

  师在此环节中,要适时引导学生用普通话交流,说话时态度大方,语言完整,能准确表达自己或小组的意思。同时渗透本单元的`文化主题,达到课程资源的整合。 以自己班为切入点,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全面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竞争意识和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及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调动。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我先朗诵一首诗,如果有知道这首诗的同学,可以和我一起朗读--《月之故乡》。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诗的意思?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他(她),也会有这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

  这首诗表达的是思念家乡的感情。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诗人难抑思乡之情,仰天望月,对着月亮倾诉自己思念家乡的感情。

  2整体感知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完成2个任务。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圈点勾画,利用页下注和手头资料(包括词典)解决疑难字词。

  读课文,作概括。(同窗离开故土50余年,在美国家庭事业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捎带几枚生枣核给他试种。表达了身在异国,心系故土之情。)

  作圈点,排疑难。

  3研读课文

  (1)具体说来,文章共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情是如何融为一体的?

  (2)文章以"枣核"为题好在什么地方?

  索枣核--用途蹊跷

  见枣核--如获至宝

  说枣核--为解乡愁

  议枣核--民族之情

  枣核是全文的线索,用枣核设置悬念,用枣核推进悬念,用"枣核"揭示悬念。枣核将海外游子之心与吾乡吾土紧紧连在一起,枣核虽小,在文中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4布置作业

  (1)找一篇具有以小见大、以某物作为线索之特点的文章,与之比较。

  (2)诵读课文,品味语言的精妙。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懂得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人总会有情绪的变化。

  2、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如意的事,遇到困难不要悲观、失望、逃避,要勇敢的面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处理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小学生乐观的情绪和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2、培养小学生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在生活中找“乐”,做乐观开朗的人。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要悲观、失望、逃避,要勇敢的面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处理问题。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幽默笑话,课上进行幽默笑话比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过哈哈大笑高兴的'时候吗?你有过暴跳如雷生气的时候吗?你有过痛哭流涕、悲痛欲绝的时候吗?(生1-3)

  师2:高兴、悲伤、生气等都属于人的情绪,人的情绪有七种,就是所谓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我们每天都难免会有情绪的变化,比如高兴、悲伤等,若长时间受到坏情绪的影响和刺激,就会导致身体生病,所以我们要从小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个乐观开朗的人。(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链接的有关资料,说一说自己明白了什么(针对故事中对待突发情况的两种不同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1、乐观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乐观能带来快乐、智慧与勇气。

  2、乐观的人生态度是我们快乐人生的通行证。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交流,加深认识,丰富感受。

  中心话题:如何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

  1、自由阅读,静思默想,在书上写己的想法和认识。

  2、小组内交流。几个同学为一组,口头交流。

  3、全班交流。可以选一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发言,让学生的认识在相互碰撞中不断提高。

  四、提升认识

  “常言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令自己不太满意的特征,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不尽人意的事情,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不完美”呢?

  五、教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如何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的心态加上积极的行动,才会有快乐、智慧、有意义的人生!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作者叙事、写人、绘景的语言,进一步提高对词句的质疑、欣赏能力。

  2.感悟课文细致、逼真的景物描写的基础上,加强对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

  3.体会作者通过对滹沱河的描写来赞美大自然的震撼力,领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和歌颂自然伟力的诚挚胸怀。

  【课文提示】

  1.本文是一篇含义颇深的叙事散文。本文通过与家乡河的一段不解之情,抒发了对自然伟力的崇敬和对故乡的热爱。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突出滹沱河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

  2.滹沱河是家乡的象征,也是祖国的象征:伟大、磅礴、雄壮而又贫瘠、混浊等。作者对滹沱河的消极因素,并未简单抛弃,而是积极扬弃、亲切抚摸、深藏心里,表达了对民众排山倒海的力量的歌颂,对祖国雄伟美好的前景的热爱。

  【正音正字】

  滹沱hūtuó 匝zā 噬shì 椽chuán 翕xī 蠕rú 栗lì

  【积累词语】

  无知无觉 莫名其妙 不由分说 其大无比 闷声闷气

  密密匝匝 不由自主 凝固不动 战栗不安

  【课文分析】

  这是一篇叙事性很强的散文。课文通过写“我”与滹沱河的关系、对它的印象(从“头脑里没有一点概念”到“我能把它深深地埋在心里”),表达了对大自然伟力的惊叹和赞美。

  课文主要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滹沱河的“性格”特点;“我”的性格与滹沱河的相似之处;“我”对滹沱河的认识变化过程。

  课文对滹沱河的描写,实际上就是对“我”的自我描写,“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融于对滹沱河的认识过程之中。

  第二部分,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描写方法。首先虚写心中的滹沱河,其次实写“我”见到的滹沱河,然后再虚写“我”想象中的滹沱河,从而突出滹沱河在“我”心中的重要位置。

  第三部分,首先,写大水来时的宏伟气势,写“我”终于见到滹沱河时的急切心情。然后,通过侧面描写,烘托滹沱河发大水时的气势。接着,写祖母拦“我”、姐姐找“我”,既照应“我”“这脾气,真是个小滹沱河”,又流露了“我”对家乡河的热爱。最后,自然抒发“我”对滹沱河的深情。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

  (根据学生情况,选择若干讨论)

  1. 家人为什么说“我”是小滹沱河?

  “我”的脾性很像滹沱河:很野,说来就来,很难管束,谁也阻拦不了。

  2. “我”初次见到滹沱河时,心理有什么变化?

  失望--悲伤--失落--恐怖--被镇住。

  3. 第10段,“为什么不叫醒我?”这句话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这句话,表达了“我”当时想见滹沱河的急切心情。

  4. 第10段,写滹沱河暴发时,写水声,还写狗吠声和人呼唤声,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样描写烘托滹沱河气势宏伟,把一切已知的熟悉的声音都吞没了,突出水声之巨大。

  5. 第12段,“看不见飞溅的明亮的水花,是千千万万匹野兽弓起了脊背在飞奔。”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它的表达作用是形象地写出滹沱河来势凶猛。

  6. 第11段和14段,为什么要写祖母拦阻“我”,姐姐寻找“我”?

  既写出滹沱河发大水时人们惶恐不安的心情,同时也突出“我”的脾气:说来就来,谁也说不清。“我”确实像滹沱河一样谁也阻拦不住。

  7. 第13段,“我伸手到混浊的河里,我想摸摸滹沱河”,这句话流露“我”怎样的情感?

  流露了“我”当时对滹沱河亲切的情感。

  8. 怎样理解第18段的首句“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

  虽然滹沱河很伟大,而“我”很渺小,但是“我”与滹沱河具有相同的性格和脾气。

  9. “我”对滹沱河的认识有什么变化?

  没有概念--异常失望--真正恐怖--亲近抚摸--深有感触--深藏心里。

  10. “我”对滹沱河有什么特殊的感情?

  既热爱滹沱河的雄伟壮丽的气势,又震慑于它的不可估量的威力。

  11. 本文能不能改成《滹沱河》?为什么?

  不能。因为《滹沱河与我》这一题目,表达了河与人的紧密联系,景与情的有机结合,显示了大自然的变幻无常及震人心魄的力量,表达了人对大自然伟力的崇敬和热爱。如果改成《滹沱河》,就不符合文章表达的中心意思。

  12. 本文的写作特点有哪些?

  ①以时间先后为序,层次清楚。

  ②虚写实写结合,形象生动。

  ③侧面烘托,主题突出。

  【课外预习】

  1. 读一遍《藕与莼菜》,扫除文字障碍。

  2. 大概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学习寄语】

  人类不是地球唯一的居民--我与天地同在,人与万物并生,保护自然,人类才能永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关怀教案03-18

语文翠鸟教案05-02

《语文园地》教案05-21

《语文识字》教案08-20

语文《清明》教案02-08

语文《丰碑》的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