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12 12:58:5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精选(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

  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乐于表达,融情于景。

  2.初步学习写景文章的基本方法,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做到内容具体,并有一定顺序。

  A案(两课时):

  一、课前准备:

  1.组织一次秋游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而又随机地引导学生观察所见景物

  若有条件,可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拍下录像,制成课件。若有困难,可拍下照片。

  2.准备一幅分别绘有四季景色的挂图,有条件或者将它制成课件。

  二、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寻找秋天,暗示要抓住特点

  (1)图中寻秋。同学们,大自然就像一个万花筒,随着四季的更迭,不断变幻着她美丽的容颜,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眼下,秋天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你认得秋天的模样吗?(出示分别绘有四季景色的挂图或课件)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找秋天的游戏,请大家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谁能从中找出秋天的身影来。

  反馈,并让学生说出自己是依据什么找到秋天的。

  (2)文中寻秋。出示以下三段分别描写不同季节景色的话,让学生找出描写秋天的那一段,并说说理由,以此暗示学生,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①瞧!树皮上隐隐约约还有另一种颜色,这就是生命之色——绿色。柳枝上那垂挂的细条,微微鼓出了绿茸茸米粒大的小嫩芽,它团着身躯,像是熟睡在梦乡中。其实,它早已苏醒,正在成长,努力展示着生的气息。

  ②瞧,田地里那饱满的玉米穗,披着红缨,红中带黄,黄中交红,仿佛是一杆红缨枪。果园里,一个个苹果逗人喜爱,有的青中带红,有的金光闪闪,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山坡上,柿树把一身绿叶悄悄染红,仿佛是燃烧的火炬;青绿的果实也悄悄第变成金黃,就像一个个高高挂起的灯笼。

  ③树上,那一朵朵红花跻身于繁枝绿叶,红得那么鲜艳,那么可爱,活像一张张绽开的笑脸。花园中,美人蕉独具一格,宽厚的`绿叶中顶出几朵红中带黄的花,亭亭玉立。荷花更是花中一绝,娇艳,妩媚,在苍绿的大叶与澄清如镜的池水的衬托下,简直像一团火。

  2.谈话激情,唤醒表象

  同学们,几天前,我们进行了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郊游,秋天的美丽景色还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脑海里。现在让我们再次来领略一下秋天的美丽风光。(播放课件或录像。若没有录像或课件,可让学生欣赏照片。)

  同学们,秋天的景色美吗?你喜欢这美丽的景色吗?请你选择一处景物,说说它美在哪里。

  3.小组交流,叙说秋景

  先让学生组成小组,在组内说说自己心目中出印象最深的或者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要求:

  (1)要具体地说出景物的美,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或者感受到的,尽可能说全。

  (2)要求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比如,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局部到整体。

  (3)说出来的景物,要让人听出来是秋天的。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根据三点要求在小组内互评,欣赏说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建议。然后各组推荐一位同学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4.独立表达,叙写秋景

  根据三点要求和刚才同学们的建议,把说的写下来。教师巡视,发现典型。

  第二课时

  1.小组内交流习作,组内根据习作要求互评。

  2.展示优秀习作,组织评价。

  有条件可以使用投影仪,把优秀的习作投影于大屏幕,没有条件,让学生宣读习作,组织学生以欣赏的方式开展积极的评价,也可以适当地提出修改建议。

  3.展示中等水平习作,组织评价。

  在充分肯定优点的基础上,对是否写具体、有顺序和抓住景物特点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可提供对比性例子,进行启发和点拨,指导改进。比如,就如何写具体,可以提供下例:

  “当你走进田野,秋天的美景尽收眼底。一片齐腰高的大豆,黑里透黄。谷子更惹人喜爱,金黃的叶子,金黃的谷穗,连茎秆都是金黃的。一片火红的高粱骄傲地昂着头。最惹眼的要数玉米了。看,每棵粗壮的玉米秆上都长着一个结实的玉米棒子。”

  “当你走进田野,秋天的美景尽收眼底。一片齐腰高的大豆,黑里透黄,豆荚足有二寸长。打开豆荚,五颗金黃的豆粒,闪闪发光,好像几个可爱的小宝宝,安静地睡在温床上,似乎在等待着农民伯伯来把它们抱回家,去享受无尽的爱。谷子更惹人喜爱,金黃的叶子,金黃的谷穗,连茎秆都是金黃的,微风吹过,它那沉甸甸的果实频频点头,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悄悄话,还传来阵阵清香。一片火红的高粱骄傲地昂着头,好像喝了酒,涨红了脸。它那硕大的叶子随风摆动,好像在对人招手致意,又好像在炫耀自己丰硕的果实。最惹眼的要数玉米了。看,每棵粗壮的玉米秆上都长着一个结实的玉米棒子。有的竟长出了双胞胎,一个棒子足有一尺长,剥开一看,那金黃的玉米粒一排排整整齐齐,看样子,一个棒子至少能打半斤粮。”

  第一例,只是写看到。第二例不仅写看到的,还写听到的“响声”,闻到的“清香”,还写想到或者感受到的,比如,“打开豆荚,五颗金黃的豆粒,闪闪发光,好像几个可爱的小宝宝,安静地睡在温床上,似乎在等待着农民伯伯来把它们抱回家,去享受无尽的爱。”就看到的,有景物的色彩、姿态。这样,从多角度叙写,就写得很具体,很生动。

  4.自改成文。从评议中获得启发,修改自己的作文,抄正上交。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图画认识上、中、下的位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和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学过的单韵母。

  2.认识10个生字,学写4个生字。

  教学难点:

  学会“书”、“用”的笔画、笔顺。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出个谜语猜一猜:一座小楼房,没门又没窗。图书一本本,全在里边藏。

  揭示课题,知道“书”的读音,注意翘舍。

  二、指导朗读

  丁丁的爸爸妈妈常在晚上为丁丁念故事书,现在丁丁认识一些字了,自己也跟着读。这节课,我们就去参观丁丁家的书房。丁丁家的书房有个小书架,丁丁非常喜欢它,瞧,丁丁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来介绍他的小书房。

  1.师范读。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小组朗读。

  4.师生合作读。

  5.指名读。

  三、认识“上、中、下”位置,指导学生养成爱读书好习惯

  1.出示幻灯片,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引出“上、中、下”。

  2.在我们周围有许多东西,你能用“上、中、下”来向大家介绍这些东西的位置吗?

  3.利用班级图书架,让学生贴字。

  4.看着图片,全班齐读课文。

  5.出示金钥匙:我家有个好习惯,晚上,爸爸妈妈常常为我读故事书,现在我认识一些字了,自己也跟着读。全家人一起读书的时候,我觉得特别愉快。

  四、复习拼音,掌握生字

  1.出示幻灯片,观察,说出学过的.拼音。

  2.全班试着拼读。

  3.游戏:把拼音宝宝带回家。

  b g sh w d m

  爸 个 书 我 的 妈

  4.开火车读生字,并说说我们可以怎样认识生字,记住生字。(读课文认识生字,拼音认识生字)

  五、学写生字,识记字形

  写“上、中、下”几个生字,注意字的结构。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参观了丁丁的书房,并且了解到通过拼读拼音可以认识生字,希望大家能认识更多的生字,和丁丁一样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

  作业

  1.背诵《小书架》。

  2.把“上、中、下、用、书”工整地写在生字本上,每字写2行。

  板书设计:

  小书架

  上——爸爸

  中——妈妈

  下——“我”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启发质疑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板书)

  2、学生齐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①谁一次比一次有进步?②做了什么事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由地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并标好自

  然段。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圈出来的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也可查生字

  表),多读几遍,记住它。

  3、练习把课文读准、读通。

  三、检查生字,课文的认读情况

  1、师出示本课生字。(首先出示带有音节,然后去掉音节)。生认读。

  (如有不会认读的,交流一下,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的,悄悄告诉他)。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生评议。

  四、读后悟,读后疑

  1、在刚开始上课时,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现在,这些问题你们都有答案了吗?

  2、生再读课文,随着你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你又有什么问题吗?

  (①小燕子到菜园去看了几次?②每次看到了什么?③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它?④“屋檐下”什么意思?⑤冬瓜和茄子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五、小结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来自己安排。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的听写词语。

  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的多,背的快。

  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教学目标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让学生排练一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垃圾,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例如:别人有事情找你父母,父母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情呢?

  1.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样的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情,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讨论交流

  1.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2.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3.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面。

  第二、三课时习作我的发现

  学习“我的发现”

  1.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2.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情,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1.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

  2.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欢心的事情,也可以是烦恼的事情、难受的事情……

  3.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机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4.学生动笔。

  5.相互交流,修改。

  第四课时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查。

  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4.记记写写。

  日积月累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是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逐句自读。

  3.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教师释疑。

  5.熟读、背诵。

  趣味语文

  1.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自读。

  3.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语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 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 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 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师出示课件,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

  1. 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2. 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

  3.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

  4. 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5. 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要求: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

  6.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

  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

  1.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习作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要求

  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

  (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

  2.师引导:

  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自己书写

  三、同桌互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改

  一、学生自改、互评

  1.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用——勾出好词好句。

  2.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句。

  3.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出写得好的地方。

  二、同桌互改、写评价语

  三、师总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一、读一读

  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四、请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说说谚语的意思

  二、交流自己知道的一条谚语的意思

  三、自己背、同桌背、集体背

  四、交流自己搜集的气象谚语

  展示台

  根据展示台的要求自己准备,利用课余时间交流、展示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内容,猜测作者创作内容。

  教师总结: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一、整体感知:

  听配乐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那些“朋友”?他们有些什么特点?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桥——老朋友树——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石头落叶小花雷阵雨老柏树蚂蚁——小弟弟归鸟

  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大宅院、一个村落墟里,作者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员。哲人们在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曾作过最高意义上的`概括:“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这种哲理性的话也不难理解,人这所至,无不打上人的印记;人的发展理应符合人的自然本性。从自然景物幻化成亲朋好友来看,我们看到了自然的人化;从作者身心彻底放松,对自然景物的亲近与赏识,我们看到了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就是与自然同化,即通过回归的方式进入同化的境地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7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二、自主合作探究: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众多“朋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设计说明】此题旨在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好习惯,一步步深入课文,体会作者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心情,适时地进行人文主义教育: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体验,一棵树,一片云,一座古桥,甚至是一只小蚂蚁都可能触动你的情思,拨动你的心弦。使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满怀激情,满怀喜悦,用一颗虔诚的心去感悟大自然,赞美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

  三、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美丽的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呢?

  四、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设计说明】此题旨在使学生在理解文章,掌握文章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去感知课文,体会作者融入大自然,领悟大自然的奥妙,接受大自然的恩赐。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使学生同作者一起领悟大自然,热爱生命,感悟生活的真谛。

  五、拓展延伸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学习小组合作,进行创造性对话。

  【设计说明】以问题的形式使内容一步步深入,学生的思想也一步步地在发展。意在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描写(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六、作业布置“

  模仿课文第4节“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上长出了根须……”观察一下身边的大自然,展开想像的翅膀,写一个片断或一篇小作文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培养学生朗读、理解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教育意义。

  4结合实际懂得道理,明白怎样对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育学生结合实际懂得道理,明白怎样对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

  教学内容:

  课本第-页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导入:

  1、认识“葫芦”两个生字。“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种了葫芦,这颗葫芦长得什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自已读故事,看

  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读课文、识字学词。

  1、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3、生字的巩固。

  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葫芦花 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哇—(蛙)—(娃)—(洼) 盯—(丁)—(顶)

  4、巩固会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说话: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 ?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1、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那个人喜欢他的小

  葫芦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读。他为什么喜欢?

  3、找从哪些词看出葫芦长得很好?(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

  指名读。再评。

  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小组讨论汇报。

  10、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说说你觉得他俩谁说得有道理?为什么?

  四、扩展理解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续编故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4、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请小朋友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教学反思:

  在本课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

  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

  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

  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

  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教案 篇7

  一、课题的选定:

  略读课文怎样教?怎样学?这个问题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对略读课文怎样教、怎样学感到困惑。

  我们年级组的老师认为,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在客观上为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探索,为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的空间,也为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因此我们年级组决定把这次的教研课题定为高年级略读课文的教学,让大家一起来探讨下略读课文究竟应该怎样进行教学?为教师改进略读课文的教学提供借鉴,从而发挥略读课文教学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及个性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二、略读课文教学应体现的基本理念:

  通过我们集体备课研究,我们认为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和交流。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应该强调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适当给予点拨指导,从而真正地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

  2.承认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心理过程。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提倡学生个性化理解。教学中应避免要求过高过全,要多给学生提供选择不同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展示不同潜能的机会。

  3.加强课内外联系,适度拓展、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评价文章的成败得失,提高学生的赏析水平;结合课文内容,在课前课后阅读、书籍,收集相关资料,加大学生的信息吸收量;利用课文的某些内容,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某些问题的兴趣等。

  所以,我们初步确定了略读课文的基本教学模式,即“自读——交流——积累(扩展)”。

  三、教材分析:

  《索溪峪的“野”》是第十一册六单元的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略读课文。编者在第十一册六单元中安排了一个新的要求,即: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在学生学习了两篇精读课文《鸟的天堂》和《第一场雪》以后,安排了略读课文《索溪峪的“野”》,意在让学生能在精读课文掌握学习之法之后,运用其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理解这篇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采用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并借助课文的准确、丰富、生动的语言描述,体会作者通过运用对比写法,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给我们具体描写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达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心情。

  四、教学设计: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文章紧紧围绕题目展开叙述和描写,结构性强,全篇用一个“野”字概括出索溪峪的特点,然后分别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等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述。每段也是先概括出特点,然后再具体描写山如何野,水如何野、动物如何野、游人如何野。在具体描写中用语丰富、准确,还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等。针对本文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根据课型特点,课文自身的内容特点,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我确定出本课的

  1、 教学目标:

  1)认识“赋、淑、撅、奥、涤”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祟尚纯真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索溪峪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教学流程:

  1)从课题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悟表达之法

  3)选段赏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会作者心情,领悟表达之法

  4)拓展

  五、设计中的困惑:

  在备课中,在处理如何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我不知道在教学中要不要把本课的表达方法: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这个概念)在教学中提出来,后来经过和同组老师研究,决定还是在教学的最后把这个概念提出来。

  六、教学反思:

  1、上完这节课后,我感觉这节课上得意犹未尽。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语言优美,虽然在教学中,我已经放手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朗读来体会索溪峪的“野”,但这篇课文毕竟不是精读课文,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只能选择一个重点段(山“野”)来进行重点欣赏,那么喜欢其他段的同学就没有得到充分的朗读欣赏。因此,上完这节课后,“长篇幅的略读课文如何在一节课内来完成?”是我们遇到的又一个难题。

  2、“如何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是我上完这节课后思考的第二个问题。在教学设计中,我就遇到了这个问题,经过和同组老师研究后,制定了教学方案,但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却并不好,给人感觉出来得有点突兀。上完课后,我调整了教学思路,如果在学山“野”这段时,问学生,这段主要写什么?你是从课文哪句话知道的?这样学生就知道了这就是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这样可能比在课文最后提出要好一些。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掌握课文里的生字,注意“痛、像”的写法。

  2、让学生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问什么老爷爷说我好象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教学策略:

  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是最孝顺的孩子,真正的孩子。

  2、认识10个生字。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妈妈的爱》,了解到了妈妈对我们浓浓的爱。作为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儿子们》。

  (板书课题:儿子们)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

  学生:1、自由读课文,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课文

  〈1〉请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提一提建议,说说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2〉全班小朋友分角色朗读课文。

  〈3〉其他同学评一评。

  重点引导学生评两个比喻句,请同学们谈谈比喻句的概念,并且出示语文天地中的练习。

  3、齐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象只看见一个儿子?

  4、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全文。

  三、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内容

  1、一起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

  (井水、歇着、灵巧、黄莺、嗓子、有啥、很痛、沉甸甸、)

  2、生生合作,一起学习生字,讨论记字方法。

  3、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教认生字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

  教师:刚才,同学们互相交流了记字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看谁抢得快”?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书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三个儿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

  “像、痛”的书写。

  教学准备:

  板书用贴图、写字本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

  1、学习第1~6自然段

  感谢同学们为字宝宝找到了这么多好伙伴,生字都认识了,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好,谁能把1到6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三个孩子在妈妈心目中是什么样的?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个儿子:灵巧,有力气

  第二个儿子:唱歌好

  第三个儿子:没什么出奇的

  前两个妈妈夸了自己的儿子,你们的妈妈夸你们吗?是怎样夸的?还记得妈妈当时的心情吗?请大家用这种心情和语气读读妈妈夸儿子的话。

  第三个妈妈没夸自己的儿子,应该怎样读?谁来读读她说的话?

  如果只听三个妈妈说,你最喜欢三个儿子中的哪一个?

  2、学习课文7~13自然段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哦,有三个儿子……一个儿子呢?”这个儿子指谁?想知道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7-13自然段,记住妈妈和儿子的'动作语言,老师一会要请小演员来表演。

  指名表演。

  3、表演后的评价

  先来说说三个妈妈表演的怎么样?应该怎样演呢?让我们来看看书中描写妈妈提水动作的几句话,(教师边表演边范读),和你的同桌一起读这段话。

  再来评评三个儿子表演?让我们来看看书中三个儿子的表现,谁来读?

  这次,谁想当小演员啊?

  采访游戏:请三位妈妈留下,还有刚才的三位位妈妈到前面来,我是二年一班的记者,我想采访一下几位妈妈,提水时有什么感受?有儿子帮助你提水,有什么感受?没有儿子帮助你提水,你有什么感受?

  观众朋友们故事读到这里,你最喜欢哪个儿子?如果你是三个儿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做?

  二、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说说通过读课文,说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解决问题

  1、让学生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2、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

  三个儿子都给妈妈带来了快乐,但是他们的行为却是有区别的:翻跟头和唱歌也许是表演给妈妈,也许是为了得到妈妈的称赞,提桶水却是出于对妈妈的关心,体谅妈妈和帮助妈妈的爱心。

  四、扩展活动

  读了全文,你认为应该怎么爱自己的妈妈呢?

  五、归纳总结

  同学们说的很好,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知道为人子女,第一,应当积极上进,成为有出息的人,为妈妈争光;第二,要在接受妈妈爱的同时,懂得回报妈妈,并懂得回报妈妈并不是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就够了,而是要在生活中通过点滴小事去体贴妈妈,心疼妈妈,把对妈妈的爱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我说得对吗?我们说到做到,今天的作业是每位同学回家后,都帮妈妈做一件事,然后把它写到日记里,明天课前我们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儿子们

  一个翻跟头

  儿子们

  一个唱歌

  一个提水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彼得的可爱和母爱的伟大。

  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读了这篇课文的想法和感受。

  3.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彼得的可爱和母爱的伟大。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课,板书问题。

  二、读书指导。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子音,读通读顺。

  2.指名读文,正音,检查读顺情况。

  3.学生互相说说读完课文后大致的感受。

  三、默读课文,合作探究。

  1. 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互相讨论对小彼得和母亲的理解。

  2. 体验角色,引导学生互相讨论。

  体会小彼得的内心世界。

  3.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情感。

  4. 适当扩展:

  妈妈的`帐单是可以用金钱来兑换的吗?

  将来你怎样换妈妈的帐单?

  板书设计: 小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帐单 报酬 高兴

  妈妈给小彼得开了一份帐单 羞愧 无私

  第二课时

  日 期: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 完成课后“练”的内容

  2. 独立完成“字选词语”。

  3. 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迁移练习。

  1、读生字卡片,认识文后11个生字。

  2、指导写字。

  3、实践活动。

  三、作业

  写一篇日记(结合课文)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才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继续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发,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2、理解三,四两个自然段的词句和段落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放录像,当学生看到两只羊“头对头,角对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谁也不肯让,斗得狠凶”的画面时,定住影像,提问:“怎么才能将它们分开呢?”学生各抒己见之后,老师说:“从前,有一个像你们一样大的孩子,叫华佗。他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方法,既不费力气,又没伤着自己,就把两只羊分开了。人们称他是聪明的华佗。你们想知道他是用的什么办法吗?下面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自己小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边读边标自然段续号。

  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什么事?有不明白的词句和问题划下来。

  2、指明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3、质疑,适合在这个阶段释疑的一般性问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或者讨论才能解决的问题,就放在下个阶段解决。

  过渡:妈妈为什么送小华佗到药铺去学徒?你们小声读第一自然段。

  三、细学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想: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理解:有名 去世

  问:父亲去世了,华佗当时是什么心情?那我们应该怎么读第二句话呢。

  谁愿意试着读一读。齐读

  过渡:父亲去世了,7岁的小华佗被妈妈送到蔡医生药铺学徒,他这么小,蔡医生收下他了吗?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轻声读

  思考:蔡医生怎么考华佗的?为什么要考他?

  理解:分开--拉开

  过渡:蔡医生让小华佗把两只相斗的羊分开,那两只羊是如何打架的请你们在第三自然段里找一找,找到后用“-----”画下来。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分小组学习讨论。

  (2)小组汇报学习的结果。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在发表自己的看法。

  (3)再次放录像。

  问:通过两只羊打架的样子说明什么?

  板书:斗得凶

  问:“凶”可以换什么词?(厉害)

  (4)我们把两只羊斗得很凶的场面,读出来

  指名读男生读

  (5)问:华佗看到这种晴景怎么想的?

  板书:硬拉不行

  理解:硬拉

  问:为什么硬拉不行?

  过渡:硬拉是不行的,华佗想出什么办法?好在哪里?请我们学习第四自然段。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想:这段有几句话?

  (2)读第一句话。

  想:华佗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这样做?

  板书:采拿晃

  (3)读第二句话。

  问:羊看到青草怎么做的?

  理解:争着去吃

  (4)读第四句话。

  问:结果怎样?

  小组讨论:“引开”与“应拉”有什么不同?

  (5)读全段。

  (6)填空练习。

  华佗采来( )的青草,两只手( )拿了一把,在两只面前( )。两只羊看到青草都争着去吃。两只( )的羊被华佗( )。

  (7)指导背诵。

  这段有3句话,先写华佗想的办法,再写羊怎么做的,最后写结果。记住这个顺序就能很快地背下来。

  试背男生背齐背

  过渡:华佗完成了蔡医生的考题,蔡医生怎样做的呢?齐读第5自然段。

  5、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指名回答问题

  6、为什么课题是“聪明的华佗?”

  四、有语气地朗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诗经教案05-31

语文关怀教案03-18

《语文园地》教案05-21

语文翠鸟教案05-02

语文《检阅》教案06-10

语文树教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