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简便计算参考教案二优秀

简便计算参考教案二优秀

时间:2023-12-20 07:20:21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简便计算参考教案二优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简便计算参考教案二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简便计算参考教案二优秀

简便计算参考教案二优秀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多样化。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思维灵活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简便方法解决连减计算题。

  2、难点:观察数字特点,选择最恰当的简便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开展活动:

  请8—10学生到台前,进行左右手反应能力的游戏,进行2次,出错的下台。

  教师对留在台上的学生给予表扬。

  学生观察:

  第一次下去了几名学生。第二次下去了几名学生,台上留有几名学生。

  数字板示:

  上台人数 第一次淘汰 第二次 留在台上

  9 4 2 3

  9 - 4 - 2

  = 5 - 2

  = 3

  台上人数 一共淘汰的人数 留在台上的人数

  9 4 + 2 = 6 3

  9 - (4 + 2)

  =9 - 6

  = 3

  9 – 4 – 2 = 9 - (4 + 2)

  教师小结,揭题:今天我们就学习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探讨新知

  出示:这本书共有234页,小明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几页没有看?

  1、解决例1

  教师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算式。

  234-66-34 234-(66+34) 234-34-66

  (1)学生分小组计算。

  (2)师:这3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交流、比较

  (4)反馈:

  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师:为什么不选择第1种方法?(比较麻烦)而第2、3种方法相比之下比较简便。

  师: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有关书的问题

  2、把234改成266

  师:如果说这本书有266页,那么这个数学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

  想一想:你认为怎样算简便?

  全班练习,口答反馈

  266-66-34 266-(66+34)

  3、讨论总结:

  讨论:通过刚才解决书的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请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在计算连减时怎样计算简便。

  总结: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掉;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要根据数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巩固提高

  1、判断:他们算的对吗?

  325-175-25 672-36+64

  =325-(175-25) =672-(36+64)

  =325-150 =672-100

  =175 =572

  师:刚才我们所讲的简便计算方法只适用于连减运算。(板书:连减运算中)所以在计算时,要先认真审题。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470-254-46 372-172-65 545-167-145 149-24-25 615-(215+78)

  师:第4题你为什么会先算24+25?第5题你是怎么想的?(减去两个数的和也可以连续减这两个数)

  总结:在计算连减时,先要认真审题,再根据数字的特点,找到最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4、演练场:学了这么多的兵法我们不能总是“纸上谈兵”下面进行一次军事演习。

  756-385-115 435-58-135 324-(124+89) 564-46+54

  174+77+26+23 28+72-28+72 757-18-105-77 138+547+62-198

  我们已经学了许多简便方法,在做题时一定要先看清题目再选择方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简算方法?

  板书设计:

  连减简便的计算

  234-66-34 234-(66+34) 234-34-66

  =168-34 =234-100 =200-66

  =134 =134 =134

简便计算参考教案二优秀2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减式题的简便算法。

  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减式题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的数据特点,选择灵活、合理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激情导课

  出示一组式题,学生进行口算比赛。

  师:在加法和乘法运算都有一些定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其实,减法式题也有一些运算规律使计算简便。大家想不想快速地的计算出题的结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减法的简便计算,只要理解、掌握了减法的不同算法,并能灵活运用,相信大家一定能又对又快的算出这些式题。

  民主导学

  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观察并思考:

  (1)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也没看?

  (3)试着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1)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你们小组一共有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

  (3)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展示交流

  1、小组汇报、板演计算过程,并说明解题思路。

  观察不同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师板书:234-66-34 = 234-(66+34)= 234-34-66

  这个小组的.同学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都很有道理。那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呢?为什么?

  是不是像这样的减法算式都能用这3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呢?

  小组举例验证。

  2、小结简便计算方法。

  生:(出示幻灯片,生填空)

  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1)、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减;

  (3)、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减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连减的简便计算

  3、用字母表示a-b-c=a-(b+c) =a- c – b

  4、射击游戏:看看哪种方法更简便?

  师:你真棒。那到底用哪种方法计算简便呢?

  同学们:进行连减简便计算时,一定要根据算式中数字的特点灵活的选择合适的算法。

  5、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检测导结

  1、 目标检测:学生独立、限时完成练习七的2.4题

  2、 结果反馈:同桌互判,自己改错,教师统计反馈结果。

  3、 总结反思:畅谈收获。

简便计算参考教案二优秀3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七册67页除法的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上一位数,改写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写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的算理.

  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教学重点: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简便算法方法的选择.

  三、教材说明: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改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这种简便算法,是利用了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数相乘,用他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这一规律。此外,还要看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积是否得整十数,以及怎样把用两位数改写成用两个合适的一位数连乘,使计算简便。因此,教材一开始,先复习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把一个两位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再复习连除应用题,进而通过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法的结果一样,从而说明: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他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四、教学方法

  1、教材通过两个算式的对比,说明有时一个数除以两个一位数,改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比较简便。

  2、例3,390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数,利用这一规律进行计算,比较简便。虚线方框中的思考过程,目的是使学生弄清算理,不要求学生做题时写出来。

  3、例4是教学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写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在连除时,第一步能用乘法口诀直接求出商,计算比较简便。

  五、教学过程:

  1、先复习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把一个两位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2、再复习连除应用题,进而通过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法的'结果一样,从而说明: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他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3、教学例3:

  组织学生讨论:

  (1)这道连除法题依次计算你觉得怎样?容易口算吗?

  (2)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你是怎样想的?

  这道连除法题如果依次计算,不容易口算出结果,如果把两个数相乘,正好得30,是一个整十数,一个数除以整十数,就可以很快地用口算得出结果.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明确:当两个除数相乘得整十数时,可采用这种简便算法.

  4、出示例4:

  教师谈话:有时我们可以把刚才总结的过程反过来用,也就是一个数除以两位数,可以改写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组织学生讨论:

  (1) 不容易口算,把除数分解成哪两个一位数进行连除?

  (2)先除以几,再除以几?为什么?

  420除以35不容易口算,把35分解成两个一位数连除,用420先除以7,再除以5,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巩固反馈.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1)56除以4,再除以7,得多少?

  (2)532是76的多少倍?

  (3)38个76是多少?

  3.学校买3盒钢笔给三好学生作奖品,每盒10枝,一共用去60元.每枝钢笔的价钱是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除法的简便算法和乘法简便算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五、课后作业

  xxx

简便计算参考教案二优秀4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三单元:简便计算(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运算定律的含义及其适用,准确、熟练进行简便计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感受简便计算带来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点:

  准确、熟练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选择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同学么能通过我们的学习,你学会了那些运算定律呢?(学生自由说)

  归纳整理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减法和除法的性质。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回忆你所学习的运算定律,并把它整理下来吧。小组内交流。回报。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 c

  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性质:a b c=a(b c)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一起总结了这么多。那来看看同学们应用的怎么样呢?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加法、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75+29+25+171连续加,结对子

  25134 2连续乘,找朋友

  2、减法性质的应用。

  221-35-65

  221-35-21

  221-(21+24)

  连续减,减去和减去和,可连减

  3、除法性质的应用。

  4700 25 4

  4700 25 47

  4700(475)

  连续除,除以积除以积,可连除

  4、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8(125+7)

  8896+88 4

  88102-88 2

  乘和差,分别乘积加减,莫慌张公因数,提出来

  5、特殊数的拆分。

  75102

  7598

  1253225

  特殊数,巧拆分

  6、总结简便计算的记忆方法(三字经)。

  做简算,是享受。细观察,找特点。连续加,结对子。连续乘,找朋友。连续减,减去和。连续除,除以积。

  减去和,可连减。除以积,可连除。乘和差,分别乘。积加减,莫慌张。公因数,提出来。特殊数,巧拆分。合法理,任我行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请你做法官:

  3516=3528

  326-72+28=326-(72+28)

  8899+88=88100

  73 37-73 37=0

  73+37-73+37=0

  8399=83(99+1)

  2、解决问题:

  学校准备为田径运动会购买一些奖品。

  玩具三轮车25辆,每辆24元,摩托车25辆,每辆26元,小汽车25辆,每辆80元。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下面是运动会跳绳比赛的场地,每块小方形的长都是15米,宽都是8米。你能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吗?

  4、评价完善

  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我学得开心吗?

简便计算参考教案二优秀5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9-60页例题,及60-61页“想想做做”的第1-5题。

  设计思路

  对于乘法定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定律和运用乘法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这才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猜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进行验证、总结应用的思路进行的,应该说这样的思路是符合当今新教学理念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增强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结合率,并运用乘法结合率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乘法结合率的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揭示课题

  师:猜谜:“弟兄四五个,各有各的家,有谁走错门,让人笑掉牙。”

  生:(积极举手,低声喊)纽扣。

  师:你为什么会想到是纽扣?

  生:因为纽扣扣错了,衣服穿出去就很难看,会让人笑话。

  师:纽扣交换了位置,就会产生笑话,我们刚学了加法的运算定律,也和交换位置有关。将加法交换律说给同学们听听。

  师:用字母如何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呢?

  板书:a+b=b+a a+b+c=a+(b+c)

  师:乘法有没有类似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谜语拉开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开始学习。以复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作为教学的起点,为学生的探索规律作好了知识铺垫。]

  二、猜测验证,教学新知

  (1)教学乘法交换率。

  师:(猜一猜)乘法可能有哪些运算定律?

  生1:乘法可能有交换律。

  生2:乘法可能有结合律。

  生3:……

  师:乘法是否具有你们猜测的规律呢?怎样确认自己的猜测?看看哪个小组能完成这个光荣而又有意义的任务!(要求每人都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自己的合作伙伴)

  学生分组研究,教师巡视。(及时参与学生的讨论,寻找教学资源)

  [设计意图:提出与旧知相关联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猜想,有效地激发了学习动机。]

  交流。

  生1: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乘法有交换律。比如:2×4=4×2,0×13=13×0等等。两个乘数的位置变了,但它们的积不变。

  生2:我们也是找了两个数,将它们相乘,发现两个乘数的位置变了,但它们的结果是相等的。

  生3:我们小组也认为乘法有交换律,比如我们班有4个小组,每个组有8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列成算式:4×8=32,也可以用8×4=32。这就说明4乘8等于8乘4。因此,乘法和加法一样,也有交换律。

简便计算参考教案二优秀6

  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在简便算法中,把一个数改成两个合适的数的积或商的方法。

  2、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简便算法的算理。

  2、在简便算法中,把一个数改成两个合适的数的积或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主题图

  学生准备: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并记录下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质疑

  (出示主题图及题目:王老师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师:在昨天的预习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难题?

  生1:“12×25”中,我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个数进行改写。

  生2:我想知道数的改写有什么好的方法?

  ……

  师:同学们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是了不起!

  二、解疑

  师:计算“12×25”时,谁有妙招教给大家?谁能帮忙解决刚才同学们遇到的难题?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小组1:我们组能帮忙解决第一个难题。只要记住以下几组常见凑整的数就容易了:5×2=10,25×4 =100,25×8=200,125×8=1000……

  计算“12×25”时可以为25找朋友4凑整,就是把12改写成3×4,即:

  12×25

  =(3×4)×25

  =3×(4×25)

  =3×100

  =300

  师:集体的力量真大,把这个难题解决了。真羡慕你们的小集体!

  小组2:也可以把25改写成100÷4,就是:

  12×25

  =12×(100÷4)

  =12×100÷4

  =1200÷4

  =300

  师:这种方法也很巧妙!

  小组3:我们组把12改写成60÷5:

  12×25

  =25×(60÷5)

  =25×60÷5

  =1500÷5

  =300

  师:你们的回答同样精彩!

  小组4:我们组把25改写成5×5:

  12×25

  =12×(5×5)

  =12×5×5

  =60×5

  =300

  师:真不错!

  小组5:我们组把25改写成50÷2:

  12×25

  =12×(50÷2)

  =12×50÷2

  =600÷2

  =300

  师:有自己的见解,很好!

  小组6:我们组把12改写成2×6:

  12×25

  =(2×6)×25

  =2×25×6

  =50×6

  =300

  师:独具匠心,好!

  小组7:我们组把12改写成6+6:

  12×25

  =(6+6)×25

  =6×25+6×25

  =150+150

  =300

  师:妙极了!

  小组8:我们组把12改写成4+8:

  12×25

  =(4+8)×25

  =4×25+8×25

  =100+200

  =300

  师:真是绝了!

  小组9:我们组把25改写成20+5:

  12×25

  =12×(20+5)

  =12×20+12×5

  =240+60

  =300

  师:真行啊!

  小组10:我们组把12改写成10+2:

  12×25

  =(10+2)×25

  =10×25+2×25

  =250+50

  =300

  师:了不起!

  小组1:我们组还有一种方法,把12改写成4+4+4:

  12×25

  =(4+4+4)×25

  =4×25+4×25+4×25

  =100+100+100

  =300

  师: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你们真行!

  小组3:我们组也还有一种方法,把25改写成5+5+5+5+5:

  12×25

  =12×(5+5+5+5+5)

  =12×5+12×5+12×5+12×5+12×5

  =60+60+60+60+60

  =300

  师:你们组的想法很独特,老师佩服你们!

  ……

  师: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同学们小组合作,集思广益,打倒了学习上的“拦路虎”,个个都是好样的!

  三、拓展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1: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

  生2: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

  (同桌合作讨论、交流,汇报列式。)

  第一个问题:330÷5÷2

  第二个问题:32×25

  师:光学不练假把式!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计算这两道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点评。)

  四、总结

  师: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感想)!

【简便计算参考教案二优秀】相关文章:

简便计算(参考教案二)08-16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参考教案二)08-16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02-21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范文09-11

数学教案-第九册第二章--简便计算08-16

第九册第二章--简便计算08-16

三步计算的文字题(参考教案二)08-16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二)(参考教案二)08-16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15篇04-09

乘法结合律与简便计算说课稿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