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班会教案>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心得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心得

时间:2024-01-03 08:00:31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心得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心得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心得1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在学校的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和服务,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形成中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主动发展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在教育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二)基本原则

  我校在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为了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全面性原则。面对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差异性原则。关注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和发展相结合。

  5、保密性原则。对求助学生的所有资料和信息决不应作为社交闲谈的话题,要进行保密。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适应21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理、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学会学习,学会交流,适应升学择业、生活、社会等。主要内容包括: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抵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及活动计划

  (一)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通过培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定期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做报告,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意识,建立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机制,今年暑期重点举办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逐步形成在校长领导下,分管干部负责,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同时学校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

  (1)开展学习辅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主题班会、学法指导月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端正学习的动机,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无助状态,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增强自信,提高学习的效率。

  (2)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乐学会学

  在课堂中,教师努力创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轻松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让兴趣引导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健康愉快的情绪得以保持,自主性得到发展,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3)利用教材与课堂,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教材的编写和制定都蕴含着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教师要充分地有意识地运用教材本身的魅力作用,有机地运用它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2、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每学期进行1—2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由心理专家主讲,在全校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每学期分年级进行1—2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促进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3、开设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的辅导。由心理咨询师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定期辅导。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学生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

  4、建立测试档案:对新生入学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普查,了解我校学生心理问题,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建立测试档案,有利于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5、建立了心理健康email和,以最快的时间答复,以便那些不愿和辅导教师见面的学生可以通过电话和悄悄话信箱、email寻求帮助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但是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单纯地重视孩子的需求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今年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在校报开设家长心理健康教育专栏。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亲子活动等提高家长教子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心得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职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日益纷繁复杂,必然会对中职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当他们在学习、生活及社会适应等方面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许多中职学校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甚感棘手,感到课难上,事难管,而且在观念和行为上存在误区。学校也因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设了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心理咨询指导,但效果不明显。正确认识当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深入思考相应的对策对于做好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中职学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和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心理问题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渐进性,不易被及时觉察。所以,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疏导,导致问题越积越多。而一些中职学校领导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学生别出大事、别走极端就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干多干少无所谓。正确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中职学校要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层面,提高到培养全面素质人才的思想高度。

  (二)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

  1、厌学

  学生的厌学情绪大、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科学、有效的学习,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相当一部分职校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甚至逃学。

  2、焦虑

  一是学习引起的焦虑。不少职校生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在家中瞒着父母,在学校应付老师,对学习有着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对考试或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二是就业引起的焦虑。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职生在择业过程中,常会出现种种惶恐与不安,产生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从而导致心理焦虑。

  3、自卑

  中职生在学习上表现为自觉性和主动性差、学习成就感少。学生的学习期望与现实差距大,使职业认同(或角色认同)度低,影响了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厌学情绪大;感到读职业学校是“无奈选择”,自卑感较重,成才期望值低。

  4、抑郁

  面对当今社会的文凭歧视和社会偏见,以及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个别中职生感到巨大的压力。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消极颓废,对人生前景持悲观消极态度。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不安、尴尬、笨拙等反映。

  另外,中职生不健康心理还表现为吸烟、酗酒、打架斗殴、瘾性上网等不良行为习惯。

  以上现象表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

  当前,一些中职学校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有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同度不高,主要问题在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单调,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途径单一: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等: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跟踪不及时,针对性不强: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和一套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在于,搞活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体系。

  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坚持整体性原则,要求各方面协调配合、相互支持,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及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性情。

  首先,发挥职业学校的特色,结合各种专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各种技能竞赛、文体表演、模拟操作、社会实践,等等,既增加了学校生活的情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活动中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坚韧、勇敢、细心进取等优秀品质,锻炼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注意力、观察力,促进人际交往合作能力。其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对学校和班级的情感和责任,使他们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另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师生平等对话情感交融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化解和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课属于活动课程,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心理体验,掌握实用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调节技术,来促进心理健康地发展,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的教学和训练,如,自信心、情绪控制、语言表达、就业心理调适等。着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心理教育活动相结合。如:采用情景式、讨论式、模拟式、现场咨询式等多种方法,注重训练一些心理实用技术,如心理放松训练、对自卑者的自信心训练、对抑郁的合理认知技术训练、就业心理指导训练等。

  同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每位教师都要善于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其心理压力,淡化其自卑感;通过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由于网络具有隐蔽、虚拟性,学生处在一个宽松无需戒备的交流环境中,便于把自己的压抑、苦闷、困惑倾诉出来,也便于学生就一些敏感的问题向老师求助。如,利用学校已有网络资源,开设资源共享的心理网站,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知识、缓解或调适心理压力的技巧以及提供心理健康测试或实施心理健康调查等等;开通网络咨询热线实现师生心灵互动。学生不用担心和害怕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会暴露在大家面前,能真实地表述自己的问题和期望,从而弥补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心得3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实效性已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部分。学习是将感情与意志等方面因素结合而成的整体,可更好的适应不同环境,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人生,以豁达的心胸处世,而这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中存在诸多心理教育内容,两者具有互相重叠与交叉的部分,教师可于德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确保德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开展。

  一、营造健康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确保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氛围和谐。人的心理能够充分反映现实,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与教育及教学环境息息相关。良好的教育与教学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高度重视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互相关心、帮助,使其于和谐、快乐的氛围下学习和成长。要让学生于良好、鲜活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校园中应有其独特的精神环境与文化氛围。比如,学校可定期组织主题活动、学校科艺节等;组建心理咨询室,鼓励学生有心理问题时去心理咨询室咨询,尽早帮助学生处理心理问题。同时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性格与心理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且学生知识获得与思想品德陶冶均于家庭教育相关,家长要帮助中职生克服不良心态,要了解孩子的内心,及r帮助孩子调解心态,纠正孩子的不良心态。比如,教师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沟通时不用命令、训斥的口气,要亲切的询问学生的相关需求,多用“请说、请坐、谢谢”等类语句与学生交流,多给予学生正面教育,多表扬、鼓励学生,避免以不恰当的言语挖苦学生,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乐观的心情去学习。

  二、提高教师心理辅导能力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辅导能力,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应具备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各种心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情感教育,教学工作要以情动情,营造积极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教师要善于以自身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共鸣,学生会以此作为学习的动力,不断激发其学习时的心理感受,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通常中职生会产生自卑却又自尊的心理,因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水平,给学生更多的鼓励与关怀,有效掌握教育时机,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与机会,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成功;并且,教师要适当的给予学生肯定与赞许,要让学生感受到满足与喜悦,将学生带出学习的误区,充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太多的指责与批评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容易打击到学生的信心,从而产生厌学心理,逐渐的远离学生群体,教师要高度关注此类问题,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带动学生。比如,学校可组织校内德育教育工作者去德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效果佳的学校学习,学习其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再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德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方式,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体验

  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体验十分关键,这与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亦是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学生的素质要求,同时又是现代教育工作的重要要求,亦是教师面临的紧迫任务。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内容特点,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要让学生愉快的学习。通常成功或是失败都反映着学生的学习成果,亦会对学生后期的学习造成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教师要懂得运用课堂提问、练习等方式,鼓励性评价学生的各项学习成果,依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或是失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具体实施中,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看法,将预习和思考后的知识、方法充分体现。可以提问检查学生的自学成果。肯定给出正确答案的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如果学生思考未得到满意的答案时,教师要先肯定其答案的正确性,但不能轻易的让学生马上坐下,要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提出不足之处;学生给出的新颖、简洁答案,可用激励性语言激励学生,要让学生体会到自豪感。教师要当好心理辅导员,掌握相应的心理学知识与指导技巧,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鼓励学生打开心扉,从而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体验,指导学生自己发现自身心理健康的偏差,再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原理与方法,积极调解自身的心理状况,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省、立志、实践等方式,不断加强其自身心理健康,再以科学的知识与方法来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比如,中职学生多伴有自卑、自轻、自贱的思想,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相关情况,为学生做相应的心理疏导,指导学生正确的对待自己的不良情绪。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生活中要接受自己、悦纳他人;他人批评或者赞扬自己时,要做到不被赞扬或歌颂迷失头脑,也不会被批评与责备或者烦恼而沮丧,要于批评中总结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要对自身有着深刻的认识,不能被别人的议论淹没,对各种不理智、不中肯的评论要泰然处之;对他人要有客观、全面的评价,不可对人忽冷忽热,亦不能苛刻的去要求别人做什么;要懂得“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

  四、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现已是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教育工作要以人为本,中职教育中德育课教学工作更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中职德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诸多,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于实际教学中总结经验。以良好的教学方法展开德育教学,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更好的融于德育教学中,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学生个性正确发展,增强中职生的就业能力。本文探讨了中职德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核心,并提出了适用性应用措施,包括营造健康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辅导能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体验,确保德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心得4

  科学教育要走向素质教育,这是科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些科学教师只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他们认为这个教育只须学校通过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来完成。我觉得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学校教育是以学科教学为依托和支撑的,课堂教学在学校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心理健康教育只有通过学科教学才能得以全面落实。本文对心理健康的涵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科学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即一个人心理上有比较完善的发展,有健康的个性,能适应客观环境,使个人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要求之间有着和谐完美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不仅仅是身体不虚弱,而必须是一种生理上和社会适应性上的完好状态。”这一定义揭示了健康具有以下三个基本要素:

  (1)生理方面――无躯体生理性疾病;

  (2)心理方面――无心理性疾病;

  (3)社会适应方面――具有社会适应能力。

  在这些要素中,(2)、(3)均属心理健康范畴。健康的体魄是搞好学习,做好工作的基础,而健康的心理则是搞好学习,做好工作,适应环境所需的精神力量。心理学调查表明:一个人能否成功,知识和智力方面的因素仅占30%,而非智力因素占70%。人所进行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在心理活动的支配下完成的,心理素质好,则可以充分发挥人体本身具有的巨大潜能,反之就会使潜能受到压抑。

  由此,我联想到近来心理调查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厌学或缺乏自信。这表明,当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或者说,现代社会呼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与科学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科学的教学中来完成,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大量而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

  二、科学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就科学教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游离于教学之外的附加任务,而是与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紧密相结合的,是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潜移默化地进行的。

  1、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和阶段

  备课前,要对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包括心理健康状况)作比较深入细致的了解,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勇气,唤起全体学生攻克难关的信心和决心。我在讲《日食和月食》这节课时,考虑到学生虽然能听懂但却难以真正掌握,为了使教学更加形象具体,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示范表演:将开着的灯光当太阳,让一个学生举着小球当月亮,另一个学生站着不动以头当地球。然后让举着小球的学生在灯泡与另一个学生之间转,当灯光、小球、与另一个学生的脸在同一直线上时,另一个学生说他看不见“太阳”。其它学生也从阴影中看到了这一点。通过示范情境的创设,学生为他们能真正掌握月食知识而高兴,感到学习是一种轻松,充满乐趣的事。在练习讲评中,要表扬学生的独创性解法,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在考试讲评中,要注意表扬及时、批评恰当等等。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补充介绍科学史,向学生介绍科学家不畏险阻、前仆后继的史实,使之受到百折不挠、大胆创新的科学态度的熏陶和教育。结合课程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环境关系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环境,关心他人的意识。提倡学生互改作业,使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培养对他人负责的精神。

  2、科学实验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不畏艰难的科学勇气、活跃创新的科学思维的有效手段。在学生实验中,由于实验动机一致,同一实验小组的同学如能取长补短、操作协调,定能取得好的实验结果。相反,如果组内各人都孤僻、自卑、胆怯,或各人都爱表现自己而轻视对方,实验小组人际关系不和谐,就难以取得好的实验结果。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后面一种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另外,教师的积极态度是学生在学校建立积极生活体验的前提,而这种积极的生活历程,正是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需的。做实验时,即使注意力高度集中,也难免会失败,若是失败了,要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并鼓励学生不要灰心,直至成功,所以完成实验的过程,其实也是磨练学生意志的过程,这种不折不挠的顽强意志是健康心理素质的重要体现。实践表明,凡是受到教师关心和信任的学生,往往具有良好的心境、较强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容易获得教师所期望的学习效果。而经常受到教师冷遇和训斥的学生,则不仅在学习上丧失信心,影响学习效果。对其个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教学上,教师应更多地关心和信任学生。例如在挑选科学课代表时,鼓励学生自愿报名(往往有许多学生报名),然后有意从中挑选单科成绩较差的学生作为课代表。由此向全班同学传递一种信息,这就是教师相信所有同学都能学好。由于课代表跟任课教师接触较多,就可以得到教师更多的指导、关心、爱护和信任,学习进步往往较快。而他的成功又为本班同学树立了榜样,学生会普遍认为:他能学好,我为什么不能呢?对那些经过努力后,成绩仍不理想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重新修订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热情鼓励,使之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对那些学习成绩一向很好的学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有意给他们制造一些困难,如让他们参与一些探索性实验,提一些相对较难的问题让他们来解答,使他们经历挫折和失败,培养他们应付挫折和失败的能力,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扬帆向前。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心得5

  教育的根本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在我国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并没有完全得到重视,语文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应当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树立高尚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学校和家庭大多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等问题,而很少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之我国长期以来坚持应试教育的模式,过度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使得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看,现在的很多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心理压力大、过分依赖、经常焦虑、厌学等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足够重视,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到其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确立、良好人格修养的培养,对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学生完成了从小学到中学的跨越,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学习负担加重,学习压力增多,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中学生就很容易产生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中学生发挥主体性的前提条件,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长和学校也渐渐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中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生活的每一天。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这必须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积极加强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创新人才,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优秀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异,也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在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的时候才能找出合适的方法及时地解决困难,促进自己更好地发展。语文学科的自身教育特性,决定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利于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的教育,这就要求中学的语文教师应当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作为自己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之成为自己教育工作中自觉的教育行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

  2、合理创设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情境。环境能改变人的性格,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能形成强有力的影响,“环境教育”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都是形成教育环境的元素,大到教育模式,小到一位教师的仪容仪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创设情景教学,注意自己在课堂上说话的美感、个人的气质修养、授课的节奏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一个学习环境中学会培养自我和树立正面的人格,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师在课下也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在心灵上与学生产生默契,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从教材中挖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资源。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思想品德,中学语文教材中更是囊括了众多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典型课文,如非常经典的文章《五柳先生传》中描述五柳先生的话“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环堵萧萧,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讲的就是五柳先生不贪慕虚荣、淡泊明志的高尚人格,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五柳先生这个人的看法,并且让学生谈谈从五柳先生身上自己能学到哪些高尚的品格,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思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将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恰当的分析,并对正面人物产生敬仰之情,从而汲取人物性格当中的积极因素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性的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4、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持一个正确的态度。态度决定人的行为,中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持一个正确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情,不能将这项工作作为自己的额外负担,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通过对语文教材中的学科知识的领悟,学生自热而然地就会形成个人的独立意志,教师只需要在进行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做好对学生的引导性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学科的教学中,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新时期的教育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应试教育的模式显然应不适合当代教育的发展方向,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不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有可能延误学生的一生,学校应当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个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更有利的条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因此,中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一优势,在学科的教学中辅以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09-13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11-29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习心得05-30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心得02-12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习心得09-13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心得08-15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08-15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01-14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热】01-23

【热门】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