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11 08:58:4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优】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优】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案 篇1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徐斌的>总结:刚才我们进行了条件的整理,可以把题目中找到的已知条件摘录下来,也可以画线段图。如果用列表的方法,先把已知条件这样整理。

  教师>试题中两个表格的异同)

  师:其实,列表时根据需要,也可以把问题填进去。

  评析:在尝试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中,徐老师再次选择了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不断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这一潜在的课程资源,不断丰富他们的数学认识与体验。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于列表方法的理解,徐老师没有强调列表的重要性,而是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加强了知识之间的比较,使学生在摘录信息,制表、列式计算的过程中,在静态的思考中,学会合理选择信息,处理有效信息,最终使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列表法的优越性。

  三、解决问题,拓展应用

  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列表或用箭头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出示书上65页)

  学校图书室的桌子上放着一摞摞的字典,请你仔细观察他们的对话,你能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吗?你可以用列表法或者用箭头表示的方法来整理,解决这两个问题。

  师:你觉得图中哪些信息是已经直接告诉我们的?看这个图时,要特别注意些什么?有的同学还不知哪里入手,谁来当个老师提醒提醒大家。

  生:有一个本数是需要自己数出来的。

  师:是哪一个?(左边的)对,这个条件是隐藏的,先要找到。

  学生继续练习。

  师:讲评学生作业。让学生说出每一步求什么?(学生作业中出现了列表和用箭头的表示方法。教师逐一讲评)

  (1)168÷6=28(毫米) 420÷28=15(本) 28×18=504(毫米)

  (2)168毫米→6本 420毫米→?本 ?毫米→28本

  师:解决这两个问题时,都是先求什么?你觉得用这种方法解题,感觉怎么样?

  生:很清晰,列表后,一看就知道接下去求什么。

  师:生活中经常用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像一开始我们播放的录音。下课后,同桌可以商量什么时候用列表方法比较简单些。

  (机动练习)

  评析: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学习心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才思敏捷,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积极的情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最后一个环节计算一摞字典的高度,让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课始呼应,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发展自己的个性。

  总评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徐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枯燥的解决问题策略变得生动、有趣、易懂。课始,请学生观察情景图,描述问题与条件,加深了学生对事情发生、发展的了解,使学生真正走进具体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课中,教师非常重视与学生的交流,积极引导,合理调控,设计了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为主线的一系列活动。其间,徐老师不是靠语言的描述来突出教学重点,而是不着痕迹地让他们不断尝试、观察、比较,进而体会用列表法整理实际问题所提供信息的重要性。由此说明教师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充分的心理自由度,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课末,老师又将生活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学以致用。

  综观整堂课,学生不仅学会了合理地摘录信息,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相互接纳、合作、交流,并不断反思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活气息。短短40分钟,真正是教学“无痕”,精彩“有痕”!(作者为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小学副校长)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一只梅花鹿一只金丝猴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通过一次比赛,他们知道只有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目的:

  一、知道金丝猴和梅花鹿摘到果子的过程,就是认识合作很重要的过程,懂得合作的必要性。

  二、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学写7个字。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通过初读课文,知道金丝猴和梅花鹿摘到果子的过程;在详细解读中深入感悟,合作的必要性,并在读文中随文识字,认识新字词。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巩固生字与新词,学会书写。分配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更深入体会合作精神的可贵与必要。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1、出示梅花鹿、金丝猴、小猫、公鸡的图片,逐个认识。

  2、说说这些动物都会什么?

  梅花鹿会(),金丝猴会(),小猫会(),公鸡会()。

  3、老师:这些动物的'本领可真不小。其中梅花鹿和金丝猴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于是它们就进行了一场比赛。

  4、板书课题:比本领

  二、初读课文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

  (1)把稳重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思考:比本领的最后的结果怎样?

  2、按以上要求进行初读,师巡视。

  3、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生字卡(摘苹果做成的)认生字。

  (2)小组接龙读课文,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3)大家说说比本领最后的结果怎样呢?

  三、读中感悟,深入体会。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段,并画出梅花鹿和金丝猴的想法。

  (2)学生汇报:“梅花鹿想……”“金丝猴想……”

  2、老师:那真象它们想的那样吗?

  (1)同桌共同学习第二段,并讨论讨论:它们摘到果子了吗?为什么摘不到?

  (2)学生汇报:“没有。”“梅花鹿虽然跑得快,但是果树太高摘不到。”

  “金丝猴虽然会爬树,可它过不了河。”

  3、学习第三、四段。

  (1)老师范读第三段。

  (2)听了大象的话它们怎么想?怎么做呢?请生说说。

  (3)学生讨论发言。

  (4)读一读,第四段。

  四、深入感悟课文思想。

  (1)出示句子指名读:

  A 它俩一下子明白了。

  B 梅花鹿和金丝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2)考:它俩明白了什么?为什么笑了?

  (3)学生汇报……

  (4)老师小结……

  五、课后思考题:

  1、什么叫合作?举身边的例子说说。

  2、试着写一写自己和同伴合作完成的一件事。

  课后反思:

  上完这一课,本人通过反思,看到了这一课的成功点与不足之处。

  首先要肯定的是,本课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了。在教学过程中,导入课题时的设计,本人还是较为满意的。我认为学生一开始的学习兴趣真正被调动了。再者,学习生字时,采用摘苹果认生字活动,学生兴致极高。在学习整体课文时,孩子们都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理解的观点。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本人隐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但是,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弱点,在教学中,过与教带,不够放开。今后还得注意把新课标的理论要求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字,会写10个字、重点会写“季、忙、苦”等汉字、

  2、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背诵课文、

  3、认识农作物,了解农事,培养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7个字,会写10个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认识农作物,了解农事,尊重劳动人民、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农事图片,欣赏、

  2、也许你领略过农家的清新风光,也许你见过农家的辛勤劳作,但是,你知道农家一年四季的农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田家四季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把画出来的生字,小组研究一下、

  三、读认生字:

  1、出示词语,检查朗读情况、共分两组、自读,轮读、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等识字方法的运用、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四季 蝴蝶 麦苗 桑叶 化肥 农民

  回归 穿戴 谷子 米粒 虽然 辛苦

  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4、以生字“季、粒”为例,分别说一说汉字的结构,说一说它们的组成部分、给它们组词、

  四、合作探究: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出示题目:

  1、课文中提到了哪些农作物?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作物的?

  学生分组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五、学写生字:

  1、课件出示“季、吹、肥……”等9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季、吹、肥……”等生字、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重点讲解“季”上面是禾,不是木,“吹”左窄右宽,“辛”“丨”占中线,“苦”横占中线等、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生字、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课件出示词语、

  春季 化肥 连忙 爱戴 辛苦 吹风 农事 归来 过年

  (1)指名开火车领读词语

  (2)齐读

  (3)选择最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2、听写词语

  二、理解表达:

  1、认识农作物

  (1)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农作物?课文怎样描写的?

  春季里,春风吹,花开草长蝴蝶飞、麦苗儿多嫩,桑叶儿正肥、想象画面,感受美好的春光

  (2)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农作物?课文怎样描写的?

  夏季里,农事忙,采了蚕桑又插秧、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用四字词语概括这句话、披星戴月:是指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3)课件出示图片:

  秋季里,稻上场,谷像黄金粒粒香,身上虽辛苦,心里喜洋洋、

  你还知道ABB式的词语吗?

  预设:笑呵呵、美滋滋、乐呵呵、喜盈盈等、

  (4)课件出示:

  冬季里,雪初晴,新制棉衣暖又轻,一年农事了,大家笑盈盈、

  “了”怎么读?什么意思?学习多音字“了”、

  2、比一比、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的比赛,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三、拓展延伸:

  1、读一读,记一记

  播种 插秧 耕田 采桑

  除草 割麦 打谷 积肥

  2、播放音乐《四季童谣》,一年四季,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你能仿照课文的.格式写一写吗?

  四、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生字、

  五、巩固练习:打开“基础训练-《田家四季歌》”,一起来闯关吧!

  板书设计: 田家四季歌

  春--风 花 草 麦苗 桑叶

  夏--采桑 插秧 勤耕作

  秋--稻 谷 喜洋洋

  冬--雪 棉衣 笑盈盈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七册第21课《鸬鹚》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景交融,适宜于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课文。它描绘了一幅鸬鹚捕鱼图:在幽静的环境里,渔人指挥鸬鹚出没在湖面捕鱼。

  二、教学目标

  本文的教学目标有四个: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5个新词语的意思;用“像------似的”、“恢复”造句。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4、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教学难点:

  理解湖面从平静-跃动-平静的过程及鸬鹚捕鱼的关系。

  四、教学设计

  (一)、多媒体展示鸬鹚,简介鸬鹚,揭示课题。

  (二)、指导自读。

  1、那么渔人是怎么用鸬鹚捕鱼的呢?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课文。

  2、检查交流: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三)、默读课文。

  1、一面读一面想,鸬鹚捕鱼和湖面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填表。

  湖面的变化

  鸬鹚的活动

  渔人的活动

  2、检查交流,现在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3、那么课文哪些部分写捕鱼前的情景?哪些部分写捕鱼时?哪些部分写捕鱼后?

  (四)、再读课文。

  1、现在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课文哪个部分,把这个部分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些。

  2、现在请同学们来读读你所喜欢的课文段落。

  (五)、研读课文。

  第一段

  (1)谁也喜欢这一自然段?

  (2)好!其他同学边听边观察图画,我请一个同学来根据课文内容带领同学们看图。

  (3)还有谁也喜欢这一自然段?那我们这些喜欢的同学一起来读。

  (4)那同学们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5)你们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悠然”是什么意思?

  (6)夕阳斜照,水平如镜,多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来感受这分宁静、这分温馨。

  第二段

  (1)教师也很喜欢这部分内容,你们同意让老师来读读这段内容吗?我在读的时候,你们可以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2)刚才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3)书上是怎么写的?谁来读读。

  1、辨析“一抹”,体会内涵意。

  (1)这些列队的士兵在等待一个怎样的命令?这个命令是怎样的?

  (2)“一抹”是什么意思?“抹”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3)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你觉得用“一抹”好在哪里?

  (4)四人一组合作研究“课文为什么用‘一抹’”。

  (5)交流研读成果:

  2、研读“一抹”,领略捕鱼乐。

  (1)同学们对“一抹”的研究真是精彩,但老师相信好戏还在后头,你想渔人这“轻轻一抹”,会抹出些什么?请同学们读课文第2至第4自然段,同桌讨论研究。

  (2)同桌合作学习第2至第4自然段,研读“会抹出些什么。”

  (3)交流研读成果:

  (4)交流:

  (5)真了不起,同学们对渔人这“轻轻一抹”的研究成果真多,如此丰富地体会到渔人捕鱼的忙碌和喜悦。让我们也一起来享受这种快乐,请大家一起读2至4自然段。

  第三段

  1“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捕鱼了……”,这时湖面又(生接:渐渐恢复了平静)。

  2。是啊,湖面又恢复了平静。(教师出示课件:捕鱼后湖面平静图。并在图上映出“湖面又恢复了平静”,其中恢复为不同色。)

  3。为什么要用“恢复”?对,湖面原来是平静的,现在又像原来那样平静了,所以可以用上“恢复”。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上“恢复”?(师边说边整理板书)

  4。但请再研究一下,这时的静与原先的静是不是完全一样?(师在两个“静”间连线并设问)这时的静是怎样的静?

  5。你能把这种忙碌之后的洋溢着幸福的静的感觉读出来吗?

  6。师生品读第5至第7自然段。

  (六)、小结

  五、教学新理念运用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初步感知课文,认识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这里教师只要作适当点拨就可以了,要勇于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理解湖面从平静-跃动-平静的过程及鸬鹚捕鱼的关系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们可以列一个表格来帮助学生理解。竖着看表格三行,可以看出文章的结构,作者按事情的先后,分三段记叙渔人用鸬鹚捕鱼的经过,把表格纵横联系起来,就可以初步理解湖面从平静-跃动-平静的过程及鸬鹚捕鱼的关系了。开始,小湖水平如镜,鸬鹚站在船舷上,渔人悠然地吸着烟。后来,渔人赶鸬鹚下湖捕鱼,小湖一片欢腾。再后来,渔人让鸬鹚停下来,喂完才回去,小湖恢复了平静。

  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阅读教学就应以读为本。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教师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鸬鹚》这篇课文景美、境美、情美,在教学中我觉得更应重视对学生的诵读训练。通过各种方式的反复诵读,较好地感受和领悟到文中那物静人宁的静态美和鱼跃人欢的动态美。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让学生读,读他们自己喜欢的段落。因为是学生自己喜欢的,自己选的,读起来也更投入。我们可以请喜欢同一段的小朋友一起站起来读一读,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谈。如《鸬鹚》这一段可指导学生在想象中读,读语言文字,想象小湖水平如镜,鸬鹚站在船舷上,渔人悠然地吸着烟的画面。可以在思考中读,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还可以指导学生在感受中读。“夕阳斜照,水平如镜,多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通过朗诵再一次来感受这份宁静、这分温馨。通过这一系列地朗读训练,第一段的背诵就水到渠成了。课文教学的第四个目标就不难完成的。这里我觉得应特别重视的是通过诵读感悟来品美丽意境。《鸬鹚》一文中捕鱼前的静和捕鱼后的静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这两种静虽然相似,但不是简单的重复。俗语说:“境由心造”,捕鱼前的静主要是一种赋予了人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的美。这种意境与心境只有通过投入地诵读和研究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感受和意会到。有了这种感悟后再让学生把这种忙碌之后洋溢着幸福的静的感觉读出来。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这是《鸬鹚》一文的第3个教学目标。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积极倡导学生开展探究性阅读。这样能较好地体现“自主研读,享受课堂”的教学理念,以便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探究性学习并不意味着放手让学生漫无边际地随意学习,而是应由师生合作建立宜精不宜多的富有探究价值的专题。《鸬鹚》一文中的“一抺”可谓牵一发而动全文,课文内容是高度聚集在这“一抺”一词上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以“一抺”为切入口,帮助学生确立三个探究专题:(1)为什么用“一抺”?(2)抺出了什么?(3)捕鱼后的静是一种怎么样的静?而后保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与发现。这样确立研读专题引导自主探究,使教学走出教师繁琐提问,学生被动应答,主体的主动性失落的局面。

语文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综合性学习这一理念,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时,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只作适当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开放自主、欢快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激发欣赏情趣,调动体验与感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了解西湖美丽的自然景观,体会西湖拥有人间仙境明珠称谓的独特内涵。

  (二)情感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引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积累语言,提高文字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西湖优美的风景,得到美的享受;

  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运用打比方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尝试用比喻词说句子。

  教学准备

  1、课件设计。

  2、课前要求学生查找与西湖有关的资料、及图片,并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收订和处理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1、(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一定都看到了上面这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出示句子)苏杭指哪里,你知道吗?(板书:杭州 杭是生字,跟读)。

  2、你觉得天堂是什么样的地方?而西湖(板书: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

  3、天堂是非常神秘、令人向往的、像仙境一样美好的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就说明苏州、杭州像天堂一样美。你知道吗,杭州向来就有人间天堂的美称。(出示文字)指名读,齐读。这句话中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吗?(理解:素有选择词义)

  4、你去过杭州吗?杭州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景点是哪里呢?(板书课题)西湖给你留下了哪些美的印象?(和学生多聊一聊)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出示文字)

  5、齐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镶嵌结合生活中妈妈的戒指理解)

  (先让去过杭州的学生说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点,聊一聊对西湖的印象,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也让没去过西湖的同学对那里产生了想了解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图文结合,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下面请大家跟随老师的摄像图片去游览一下西湖,好吗?请大家一边看一边听课文录音,等会儿请大家来说说看过之后的感受。(播放幻灯片,同时播放课文录音)

  2、生谈感受。

  (通过幻灯片的放映,课文的配音朗读,让学生游览西湖,感受西湖的`美,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有了较真切的感受,也更加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激情。)

  3、小朋友都听得很认真。有些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来读了,那就读吧,读的时候要做到: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碰到生字组成的词语多读几遍,并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如果不理解,可以轻轻用铅笔打个问号;(3)读完后标好小节。

  4、检查自学效果: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读得怎么样。

  (1)出示词语(带拼音):谁来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素有 连绵起伏 淡 犹如格外

  漂浮 掩映 一般 令人心旷神怡 夜幕初垂

  ①重点指导:前鼻音:绵、淡、掩、般翘舌音:初 后鼻音:令

  ②去掉拼音读。

  5、了解大意:小朋友都很聪明。现在请4个小朋友来读课文,边读(听)边想: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板书:山峦 湖水湖堤 小岛华灯 )

  6、教师描述引读,初步学习第1节: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倒映着柳丝飘逸的湖堤,黛绿的小岛,湖光山色美如仙境。因此人们常说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

  ①学习生字素,理解素有的意思:

  字典上共有 种解释:abc这里选第种。

  ②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过渡:为什么西湖会被称为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下节课再学习。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换一换:绵棉 犹优、忧 浮乳 掩淹

  加一加:令铃、岭、冷、领

  2、如何把字写漂亮?

  重点提醒:掩:左窄右宽,大要舒展,盖住电;

  般:注意舟的笔顺;右上部分不要写成几;

  初:左右部分的起笔一样高。

  四、作业:

  1、钢笔生字描红。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板书: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西湖风光吧。看,远处就是西湖!

  1、出示西湖的图片。

  (1)眼前的西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柳丝轻拂的图片)(学生自由说)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电脑出示西湖青山绿水的画面(自由读第二段)

  思考:你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看到了什么?自由读书

  A:你觉得这山怎样?(板书: 山峦)从哪里体现出来的?(引导理解:层层叠叠,读一读、连绵起伏、)这连绵起伏的山颜色也很有层次,(看图引说,这山绿,--有浓--有淡:让我们看了感觉就像一幅优美-----)

  (那你能把这优美的景色读出来吗?自己读,指名,齐读。)通过你的朗读,真的使我看见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B:你还看到了什么?(板书:湖水)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你觉得水怎样?美在哪里?

  犹如可以换成好像,仿佛,硕大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湖面看作银镜?

  静静的湖面有了这白鸥,显得更有生趣了。你能把这两句读好吗?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指名读,齐读。

  2、站在湖边眺望,真是远山近水皆有情。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让我们一起把这画面展现出来吧!(让我们有感情地背诵第2自然段。)(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这美丽的山水景色)

  3、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名字--西子湖。西湖之美,使人赏心悦目。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电脑出示画面)

  1、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点呢?自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把你喜欢的景点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呢?

  2、文中写了哪些景点呢?所有这些景点都在这绿色的镶边之中。(看,出示图片,绿色镶边)

  你喜欢西湖中的什么景点呢?

  A:十里名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孤山颜色很美,看多么秀丽雅致的孤山啊!)小结:西湖周围全都是葱葱郁郁的树木。孤山在碧水之间,显得格外秀美,它并不险峻,十分典雅。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它的美吗?(指名读)

  B: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这里的白堤和苏堤就是为了纪念白居易和苏轼两位诗人。(板书:湖堤)

  似青绸绿带的长堤在漂浮波动的水面上,有着一种动态的美(朗读体会)

  C;湖心仙境一般。(朗读体会)小岛在树木的遮掩下,若隐若现,十分迷人。(板书:小岛)

  D:这连绵起伏的群山,水平如镜的湖面,秀美典雅的孤山,似青绸绿带的湖堤,树木掩映下的小岛,仿佛仙境一般。看了后我们感到十分舒畅,真是心旷神怡啊!

  你能把心旷神怡的舒畅心情读出来吗?读最后一句。

  小结:你还知道哪些景点吗?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介绍一下搜集到的西湖景点。(曲苑风荷柳浪闻莺)

  3、说话练习: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我()

  4、我们一起把第三段有感情地朗读好吗?

  西湖的美景使中外宾客目不暇接。每当秋高气爽,湖面平静如镜,明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别有一番景象。现在,请随我一起去游赏月下的西湖吧! (板书:夜游)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

  (1)游客们,月下的西湖美吗?你们看到了什么?

  华灯倒映在湖中比作什么?朗读这个比喻句。(板书:华灯)

  (2)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琴声(板书:琴声)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2、指名读(电脑出示画面)

  3、看着这样一个画面,听着优雅的声音,你是否也想来做一次配音演员呢?

  4、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同学们,置身西湖,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真像到了人间天堂。所以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写到:

  齐读第一段。

  五、总结: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6西湖

  山峦 湖水 (远眺)

  湖堤 小岛 (近赏)

  华灯 琴声 (夜游)

语文教案 篇6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1、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2、体会本文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

  情感目标:体验生活中的童真童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同能力目标)

  学习设想:课文是作者多自己童年往事的追忆,有无穷的孩童生活趣味,针对这一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细,有整体到局部,从故事内容、主题到写作手法、语言特色进行感知、感受、感悟,让学生勾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从而达到情感升华。

  教学用具:电视机、多媒体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课件展示童年情景

  2、 引入课文,板书课题

  3、 出示学习目标(课件)

  4、 作者简介(课件)

  二、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合作探究)

  1、散读课文 。(阅读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都讲了哪些童年往事?

  3、试着概括一下这一幕幕趣味盎然的童年故事,并给它们加上小标题。

  4、作者想我们展示她的童年生活,蕴含着什么思想感情?

  5、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教师抽学生汇报。

  明确:

  (2)装扮布娃娃、初学识字、自扎小辫、和表妹比唱歌、洗地板、帮妹妹退敌、夏天度假、春天怕梅雨……

  (3)玩具风波、多彩童年、可爱玩伴、四季感受

  (4)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追求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赞美之情。

  三、重难点探究

  (一)对比手法的的理解

  1、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有今昔对比,有自己感受与他人态度的对比,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来,分析一下。

  2、 明确

  (1)第1段与第3段,鲜明的对比留给人不尽的深思。

  (2)第4段与第7段,作者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与现在的孩子生活的单调枯燥形成鲜明的`对比。

  (3)第11段与第3段,写自己童年没有雨鞋而在梅雨季节的痛苦状况与今天的儿子给他买雨鞋进行“撅嘴跺脚”对比。

  (4) 第5段,刚识几个字的我读精装英汉大字典的自我陶醉与行人的捂嘴而校;自己梳妆打扮觉得漂亮极了与妈妈等人的“前俯后仰”“差点背过气去”。这里将自己的感受与旁观者的反应对比,更突出我的稚憨可爱。

  (二)幽默生动的语言

  1、本文语调诙谐,真切地写出了童年心情,充满童趣,请从文中找出来。

  2、结合课本38页练习分析。

  四、思路拓展

  1、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作者爱劳动的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对他今后有何影响?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五、布置作业

  1、配套练习

  2、小作文 《童年往事》

  六、板书设计

  一、玩耍的乐趣

  二、自豪的往事

  三、可爱的玩伴

  四、四季的感受

  【教学总结】

  记叙怎样做到生动,特别是在叙事时怎样做到生动,这是我们时常思考的问题。我们时常说,一个好故事让有的人一讲,就变得了无趣味,没有生动可言,这大约是不会叙事的缘故。

  我们先来读一读舒婷《童年絮味》中的第一段:

  “童年的玩具只有一个布娃娃,她的塑胶面具很快就损坏剥落,剩下一个光秃秃扁平的布脑袋。我只好用铅笔、纲笔、彩笔为它整容,随心所欲描绘鬈曲的睫毛、整齐的刘海、鲜红的樱桃小口。我怀中的宠物因此面目常新。我还搜遍外婆的针线箧,寻出碎布头,做小帽子做超短裙,甚到做了一件游泳衣。我的妹妹羡慕极了,她也有一个极不成形的小布娃,为央救我也给打扮打扮,主动勤奋地给我的洋娃娃洗澡。结果我的可怜的娇滴滴的小美人,真正成了一个湿漉漉的细糠,吊在晾衣绳上晃荡。那几天妹妹畏畏缩缩小老鼠一样,我脸上自然是雷霆万钧。”

  这里是回忆性地叙述儿时为玩具——布娃娃“整容”的事儿。作者为了使简单的叙述摇曳多姿,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视角:首先是从自己的视角去叙述如何地给布娃娃打扮,然后是从妹妹的视角写妹妹求她为自己的的洋娃娃进行整容,而“主动勤奋地给我的洋娃娃洗澡。结果我的可怜的娇滴滴的小美人,真正成了一个湿漉漉的细糠”。写同样的事,从两个不同的视角写,就让故事丰满起来。所以,我们叙述同样一个事情的时候,如果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写,那远比只从一个角度叙述丰富得多。由此看来,叙述角度选择是让故事丰满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或是技法。

  为给布娃娃“整容”是很多小姑娘所做的事儿,在这“整容”的过程里,多半反映出小姑娘的玩皮与天真,爱好与情趣,似乎也从中看出小姑娘的审美观来。一个简单的很差劲的布娃娃,如果小姑娘对它很鄙视,这当然也是一种情感态度,也是真实的.态度。如果仅是这样去写,就没有什么趣味可言。本来,对简单的差劲的布娃娃的鄙视,是一种常态的情感。然而,作者却对它表现出具大的兴趣与偏好,没有嫌弃它,反而是十分地爱惜它,而且还认真地为它整容。这样写来,就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我倒要看看你是如何为这布娃娃整容的。我们叙事时叙什么,从哪个方面叙述它,这是一个选材的问题。我们常说选材要新,或是从不新的材中创出新来,读了这一段文字是或许有某些启示的。

  要做到叙述的有味,有可读性,当然是要靠语言了。叙述的语言是要具体生动形象的。这一段文字的语言就很有特色。“我”为布娃娃“整容”,这是相当严肃的事情,可是“我”做起来却是“随心所欲”;既是“整容”,那就是为它修饰容貌,把布娃娃打扮得相当好看,可是“随心所欲”地把它打扮得“面目常新”,只能说布娃娃的美是符合儿时的审美趣味了。本是一种严肃的工作,在自己的专注态度中却是“随心所欲”地做着,一个“损坏剥落”的布娃娃,却如此随意地打扮得“面目常新”,读起来不人不让人觉得有味。这味从哪里来呢?来自于作者的语言使用。一般地看来,这几个词很有“用词不当”之嫌,但是就是在这用词不当中使二者形成极度的反差。本是这样做事是很随意的,却用很庄重的语言,就形成了荒谬,而这种荒谬里便隐藏着诙谐的趣味。对于这一点,我们从妹妹“主动勤奋”地给洋娃洗澡,却把它变成了“一袋湿漉漉的细糠”也可以看出来。

  使描绘语言有味,生动、具体、形象是必不可少的。你看,“我的可怜的娇滴滴的小美人”——洋娃娃——变成了“一袋湿漉漉的细糠,吊在晾衣绳上晃荡”,这多形象呀。而“主动勤奋”地把事做坏后的妹妹几天都“畏畏缩缩”跟小老鼠一样,“我”又是“雷霆万钧”的样子,这又多形象呀。看来,要使描绘的语有味,非在生动、具体、形象方面下功夫不可,而这种功夫重又在语言的使用上。用反差强烈的词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天地》教案08-08

语文关怀教案03-18

语文翠鸟教案05-02

语文诗经教案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