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六年级数学教案

六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1-12 07:46:0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设计理念:

  本课时设计,在“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的认识的设计上,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理解比例的有关知识,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在本课时第二大块内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本课时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真实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尝试探索规律,引导学生写出不同比例,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从知识的矛盾冲突中导入并引入。

  3:8=9:(  )  0.5:(   )=5:17

  制造冲突,也为后面的思考题做理论铺垫,顺便起到引入课题,探索性质后回应开头的知识,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请勇敢的同学配合老师)

  师:你出生的时间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根据学生的回报板书两次分子分母上下易位,同为比例的外项)

  你还想知道教师内谁的生日,请他告诉你.(板书一次,做一个内项,那么括号应该怎样填呢)今天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就可以迅速的填出了。(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探索发现新知。

  1、引用练习中的3:8=9:24为例子,比例中的四个数叫什么名字呢?两端的两项叫做什么,中间的两项叫做什么?(自学课本)

  学生回报,师完成板书:

  (注意板书的时候教师的手势要指明确到位)

  2、练习:请指出下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内项各是多少?

  80:2=200:5

  6:10=9:15

  1/2:1/3=6:4

  0.2:2.5=4:50

  2.4:1.6=60:40

  3、这么多的比例,每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之间存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么?可以说的具体一些。

  带着问题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当中若干组的活动)时间2分钟。

  4、小组汇报初步形成共识: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多找几个小组发表意见)

  回到板书例题验证:两个外项的积是:3×24=72

  两个内项的积是:8×9=72

  5、拿出自己任意找的5个比例,验证是否存在相同的特点。(请学生在展台展示自己的5个比例,并说明外项和内项的积情况)2明,如果出现不相等的,要观察反例,说明两个比组不成比例。

  6、完成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呢,以板书的例子,写成分数的形式,引入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三、基本练习。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1)6:3和8:5

  (2)1∶5和0.8∶4

  (3)1/3:1/4和12∶9

  (4)1.2:3/和4/5:5

  (注意学生语言叙述的规范性:如1)两个外项的积是6×3=18,两个内项的积是3×8=24,18≠24,所以不能组成比例)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2:3=(   ):5

  (2)(  ):1/3=1/4:1/6

  (3)0.2:0.6=6:(   )

  (4)4:3=80:(  )

  3、用5、3、4、8这四个数组比例,看看你能组几个?为什么?

  4、把5、3、4、8这四个数换掉其中的一个,组成比例。

  5、在例一个比中,两个外项的积互为倒数,其中的一个内项是4/5,另一个内项是( )。

  6、回顾矛盾冲突题目:9解决因为两个外项乘积是1,所以两个外项乘积是1,另一个数就是那个已知数据的倒数。

  四、全课总结:

  谈一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质疑,并完成课题总结),提出预习任务,(那么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如和求比例中的未知数呢,请自觉预习课本35页的例题2和3)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2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

  教具准备:

  要求每个学生用教科书图样做一个圆锥的模型,并让学生收集一些圆锥形的实物,教师准备一个圆锥形物体,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跟老师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

  三、新课

  1、圆锥的认识。

  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等等。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立体图形

  板书谋题:圆锥

  教师:大家门才认识了圆锥形的物体,我们把这些物体画在投影片上。

  出示有圆锥形物体的投影片。

  教师:现在我们沿着这些圆锥形物体的轮廓画线,就可以得到这样的图形。

  随后教师抽拉投影片,演示得到圆锥形物体的轮廓线。

  然后指出:这样得到的图形就是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教师指出: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

  然后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同时还要指出:我们所学的圆锥是直圆锥的简称。

  接着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圆锥周围的面,使学生发现圆锥有一个曲面。由此指出: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让学生看着圆锥形物体,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然后在图上标出高。

  教师顺着母线的方向演示。问:这条线是圆锥的高吗?

  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要指出: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

  教师:圆锥的高到底有多少条呢?

  引导学生根据高的定义,弄清楚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同桌的两名同学相互指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顶点,注意提醒学生圆锥的高是不能摸到的。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教师: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块平板来测量。

  教师边演示边叙述测量过程: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乎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1)圆锥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水平地放置;(2)读数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教师:圆锥的侧面是哪一部分?

  教师展示圆锥模型,指名学生说出侧面部分。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后,教师设问: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留给学生短暂的思考讨论时间后,教师指出: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看看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把圆锥模型的侧面展开,使学生看到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展开后还可以再把它合拢,恢复原状,使学生加深对圆锥侧面的认识。

  四、课堂练习

  1、做“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做练习九的第1题。

  让学生自由地想,只要是接近于圆锥的都可以视为是圆锥。

  3、做练习九的第2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数学教案11-28

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01-13

关于六年级的数学教案01-25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01-08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01-08

六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11-30

六年级数学教案01-09

《比的应用》六年级数学教案08-3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7-21

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应用》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