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20 14:05:43 四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15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15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

  1、感受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学研究上的精神。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理解“支撑”等9个词语的意思;初步学会用“只有……才……”等写句子。

  3、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复述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简介竺可桢生平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通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拼读几遍

  2、指名朗读全文

  3、竺可桢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不要求说得很完整)

  三、学习词语、生字

  1、比较形近字:篇——骗——偏——扁。注意“融”的左下部分

  2、理解“与世长辞、山桃始花”等词语的意思。

  四、指导分段

  1、课文介绍了竺可桢哪些事例?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2、自由讨论分段,说说分段的理由。

  五、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1、朗读第一段,思考:竺可桢在去世的前一天还在干什么?划出写竺可桢动作、神态的词语。

  2、讨论交流,指导感情朗读。

  3、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竺可桢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记录大自然的笔记的?

  4、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平时,重病

  5、指导朗读“竺可桢就像一位在大自然……每一个变化。”

  6、指导理解第四自然段。

  “北海冰融、山桃始花……”是什么意思?六月、七月……其他的日子里,竺可桢可能会记些什么内容呢?

  六、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请学生读课文

  2、说说课文怎样分段

  3、每一段各讲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四段

  1、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概括这一段内容。

  (2)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研究句群:“他从街道旁……看到第一只南来的燕子……”

  自由读读句子,发现这一组句子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要写“第一片、第一声、第一只”呢?

  作者写了树上的绿叶,水中的蛙鸣,空中的燕子,竺可桢还可能观察到什么?(请学生仿说句子)

  学生读句子,试背句群。

  2、学习第四段

  (1)读课文第四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2)理解“几十年如一日、精心、凝聚”等词语的意思

  (3)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的内容

  三、总结全文

  1、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气象科学的研究上?

  2、你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学生自由朗读

  2、点名读,你觉得读得最好的一部分来读

  3、其他学生评议

  4、教师提供一些情节,指导学生复述课文第一、二段

  5、指导背诵竺可桢步行上班观察大自然变化的句子。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本中的作业 ,有困难的可以举手提问。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11个生字。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对野荷花顽强生命力的赞叹,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从作者的描写中体会荷花的品质。

  教学难点:

  使学生从荷花的品质中受到教育,并敬重这种品质。

  基础知识:

  1.正音字:脾(pí)隙(xì)剔(tī)缀(zhuì)

  2.形近字:篇-偏豪-毫茂-戍炼-练

  3.释词: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沁人心脾:吸入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令人感到舒适。也形容优美的诗文、音乐等给人清新、爽朗的感受。

  气喘吁吁: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

  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4.生字:

  偏:释义:

  ①不正;倾斜;离开中心的;跟“正”相对:偏离|偏僻|偏远|太阳偏西了。

  ②不公正;只注重一方:偏护|偏心|偏爱。

  ③辅助的;不占主要地位的':偏方|偏师|偏房。

  ④离开正常标准:偏差|偏见|气温偏低。

  ⑤跟愿望或一般情况相反:偏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豪:释义

  ①才能出众的人:豪杰|英豪|文豪。

  ②气魄大;直爽痛快:豪情|豪迈|豪爽。

  ③值得骄傲;感到光荣:自豪。

  ④指有钱有势:豪门|土豪。

  ⑤强横:豪强|巧夺豪取。

  茂:释义:

  ①植物长得盛:茂盛|茂密|枝繁叶茂。

  ②丰富精美:图文并茂|声情并茂。

  祖:释义

  ①父母亲的上一辈:祖父|祖母|外祖父。

  ②家族中较早的先辈:祖先|高祖|祖传秘方。

  ③事业或派别的首创者:鼻祖|祖师|佛祖。

  ④姓。批:释义

  ①在文章、文件、作业等上面写评语或意见:朱批|眉批。

  ②对下级文件表示意见或对文章予以批评:批改|批阅|批注|批语。

  ③大量买卖货物:批发|批购|批量。

  ④量词,用于大量的货物或人:一批纸张|一批游客|第三批学员刚刚毕业。

  ⑤对错误、缺点等作出否定的评论或评判:批判|批评|挨批。

  拢:释义:

  ①合在一起;使不松散:合拢|两脚并拢|他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②靠近;到达:靠拢|拢岸。

  ③聚起;总合:归拢|拢共。

  ④梳(头发):把头发拢一下。

  迎:释义:

  ①接:迎接|迎送|欢迎|辞旧迎新。

  ②面向着;正对着:迎面|迎头赶上|迎风招展。

  碗:释义

  ①盛饭菜的器具,口大底小,一般是圆形的:饭碗|茶碗。

  ②像碗的东西:轴碗|橡皮碗。

  ③量词:一碗米

  隙:释义

  ①裂缝:孔隙|门隙|缝隙。

  ②(地区、时间)空闲:间隙|空隙|田边隙地。

  ③机会;空子:乘隙|无隙可乘。

  ④感情上的裂痕;人际关系上的隔阂:有隙

  炼:释义:

  ①用加热等办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提炼|炼铁|冶炼|炼油。

  ②用心推敲琢磨,使词句精美简洁:炼字|炼句。

  扮:释义:

  ①化装;装成:打扮|扮演|女扮男装。

  ②面部表情装成(某种样子):扮鬼脸。

  教学准备:

  荷花图片、有关荷花的诗文。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直接进入主题:今天我们学习新课《野荷塘》,齐读课题,谁能谈一谈你对课题的理解。

  二、读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注意字音,能流利、通畅地朗读。

  2.绘声绘色读文,划出生字。

  3.自主学习生字,教师适当补充

  4.字形重点强调。

  5.字,组词,编故事,巩固生字。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直奔主题,进入讲读:

  1.初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了去乌苏里江边的小镇看到了一塘美丽的野荷花的事。

  2.得知这里也有荷花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十分激动,渴望去看一看。

  3.请你读一读。

  4.指生分角色朗读,读出乡亲的热情,读出作者的兴奋。

  5.那里的野荷塘、野荷花究竟是什么样的?(香、美)读出这种香和美。

  6.作者的心情如何?你有何感受和体会?(作者为这荷塘而惊叹。看到了荷花的坚韧与顽强的生命力。)

  7.离开野荷塘,我又有怎样的感受?再到荷塘感觉如何?

  流连忘返,再到荷塘仿佛进入了一个缥缈的童话王国。

  8.学习这篇文章后你有何收获?(学生畅谈)

  二、布置作业:

  1.朗读《野荷塘》;

  2.欣赏《荷塘月色》。

  第三课时

  1.听写生字;

  2.朗读展示,看谁读得好。

  3.处理课后习题:

  (1)读词,联系文中的词句解释词语的意思。

  (2)填一填,比一比。整理本单元三篇文章的思路,即写作顺序。

  4.全班欣赏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

  5.作业:

  (1)抄写词语

  (2)搜集素材,为写作文做准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理念】

  力求体现在自由选材、大胆表达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习作指导。情贯始终,情知结合,以“知”为出发点,以“知”为落脚点。在“三维目标”的整合中促进学生写作素养逐步形成。

  【教学目标】

  1、激发表达情趣,乐于表达父母爱自己的事或父母和自己之间感人的事;

  2、拓宽学生思路,让学生觉得可说可写的内容很多;

  3、能不拘形式地表现事情中感人的细微之处,写出真实感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小学生之友》是广大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儿童刊物。能在这本刊物上发表习作是孩子们的心愿。借母亲节、父亲节即将到来的时机,以《小学生之友》编辑部发出约稿信的形式导入,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进行这项习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1、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小学生之友》编辑部向我们班同学寄来了一封《约稿信》,你们看!(课件:《约稿信》的内容据语文书上的习作内容编写。)

  2、学生看后,师问:母亲节、父亲节快到了,这是约什么稿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教师相机板书:写父母的爱。)

  二、激情拓思

  (设计意图:以情为纽带,通过图画、音乐及教师的语言魅力感染学生情绪,叩开记忆之门,搜寻、回忆爸爸妈妈爱自己的事。教师引导拓宽学生思路,使学生感到有很多内容可以写,生活中点点滴滴都有父母的爱。)

  1、另外,编辑部还让余老师带来了几幅我们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温馨图画。想不想欣赏?(课件:“温馨图画”,教师伴着画面的出现,和着音乐简单描述。)

  2、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打开你的记忆大门,搜索一下,选一件印象最深的事用一、两句话简单地和同桌的小伙伴说说吧!

  (以和同桌用一、两句话简单说说的聊天方式,消除学生对习作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

  3、现在,谁愿意来说说?(开始学生说的内容一般集中在生病时、下雨时。这时,教师从生活上、学习上、困难上、快乐时等角度拓宽学生思路。)

  三、顺学而导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并不刻意地安排学生学习“怎么写”,也不用所谓的“范文”约束学生的表达方式,而是从学生的表达需要出发,在学生把事情原原本本说出来的基础上,教师顺势发掘所说事情中的细微感人之处,引导学生把这些感人的地方说出来,然后让听的同学从自己听后的感受中拎出这些细微感人之处,使学生自己感受到怎样表达真情实感。这样的“导”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不露痕迹,学生完全是自悟所得。)

  1、同学们,你们看,父母的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要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这份爱,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说出来呢?先在四人小组里和小组的同学原原本本地说说这件事。

  (设计意图:在上一个环节“用一、两句话简单说说这件事”的交流中,教师以情促说,学生产生了表达的愿望,已不满足于简单地说。这时,教师提出让学生原原本本说这件事适应了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原原本本地说”是学生们易于理解和操作的“伙伴语言”。让学生觉得这样说一件事不难做到。)

  2、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得非常热烈,谁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设计意图:从学生说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势利导,体现两个层次,一是清楚,二是感人。其中,说清楚是低年级说话、写话的要求,学生易达到。在这里提出是作为说感人的阶梯。这两个层次体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寓“导”于学生的自悟自得中。)

  (1)清楚。

  ①当发言的学生能把这件事原原本本说出来时,引导其他学生体会这样说一件事,一步一步说出来,让人听了觉得很清楚。

  ②如果发言的学生不能把这件事原原本本说出来时,引导其他学生向这位同学问问听得不明白的地方,在生生互动交际中让发言的学生说清楚。再让学生比较前、后两次的说,体会后来说的清楚了。

  (2)感人。

  ①当发言的学生已经能清楚地说一件事时,以师生平等对话的形式,教师站在一个倾听者的角度,在询问中让发言学生自己发掘这件事的细微感人之处。然后引导师生、生生^对`话交谈听后的感受,在评谈中顺势拎出诸如“话语、拥抱、贴着、微笑、泪水……”等细微感人处并板书。

  ②如果发言的学生在说一件事时,已经把一些细微感人之处表达出来了,那可以直接引导师生、生生^对`话谈听后感受,再顺势拎出细微感人处并板书。

  3、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懂得感受爱,也要懂得回报爱。请看一段录相。(课件:公益广告“洗脚”的录相)

  (1)学生观看后,师引导:你为爸爸妈妈做过什么事,送过什么礼物吗?

  (2)你们看,爸爸妈妈真是太爱我们了!我们为他们做一点点事儿,都会让他们那么感动,那么高兴!我想:此时此刻有一首诗最能代表我们共同的心声。(课件:《游子吟》配古筝乐)(学生齐声朗诵这首诗。)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动而辞发”。另外,整合教育资源,把语文园地中的背诵内容适时渗入。)

  四、激励习作

  (设计意图:当学生争先恐后,谈兴正浓时,正是转入书面表达的良机,由说到写,直抒胸臆已是水到渠成。在此环节,放手让学生自由表达,一气呵成。)

  同学读得美,表达的情感更美!小作者们,还等什么!(课件:“投搞箱”)赶紧拿起我们手中的笔把刚才说的事写下来吧!在写的时候,把事情写清楚,尽量把感人的地方都写出来。别忘了给写的内容加个题目!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内容。

  2、掌握重点字句,积累文言词汇

  3、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和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分析:

  《观潮》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文章以精炼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和观潮人群,描写的重点又在水军和健儿的水上表演,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众,都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士女骈阗,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本文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与讲读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同学们,看过钱塘江大潮吧,感受如何?(学生自由说)现在我们来学周密的《观潮》,看看宋代人眼中的钱塘江大潮是什么样子?

  [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二、疏通文意:(按自然段进行,小组讨论,一人读句子,一人翻译,教师补充,纠正)

  1、 翻译第一自然段:

  重点字词:A、既望:农历十六日 B、方:当时 C、仅:几乎,将近 D、既而:随着 E、际天: 连接着天F、震撼激射:震撼天地,激扬喷射 G、沃:用水淋洗 H、势极:来势极其

  2、 翻译第二自然段:

  重点字词:岁——年。尽——穷尽。标——树立,举。倏尔——忽然。略——一点点 逝——去,往

  3、 翻译第三自然段:

  重点字词:文——画着 溯迎——逆流迎着 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鲸波——巨浪

  4、 翻译第四自然段:

  重点字词:溢——满 穹——高 僦赁——租用 容——许,使。

  三、 整体感知:

  提示:(教师补充)

  作者所处的时代是南宋,当时的都城在临安(杭州),观潮地在当时临安城南,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时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1、 小组讨论本文四段段意:

  a) 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b) 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c) 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d) 写观潮人数之多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海潮)

  四、 研读赏析:

  1、 指明读第一自然段:(讨论)

  A、 作者对江潮从那几方面进行描写的?写出了它什么特点?

  [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的写出了海潮的雄奇景象]

  B、 杨万里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作用是表现钱塘潮水的雄伟,形象生动,呼应首句,为下文作铺垫]

  C、 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夸张)

  2、 齐读2、3、4段,回答:

  本文题目是“观潮”,这些内容是不是离题?为什么?

  [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总结:

  本文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语言简练。描写十分生动,既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也用了简洁的白描。

  五、 学生质疑,自由发问不懂得地方

  六、 布置作业:

  1、 生字、解词各2遍

  2、 翻译文章1遍

  3、 课后1、2

  4、 周记:课后三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会认8个生字,会写6个字。体会“波澜壮阔、水光潋滟、无瑕、翡翠、峰峦雄伟、山脉逶迤、奇峰罗列、重峦叠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光怪陆离”等词语的意思,自主积累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感悟“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一些词语和引用的诗句较难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描写桂林风光的文章和图片资料。

  2.桂林山水的课件、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搜集有关描写桂林风光的文章和图片资料,现在,把你的资料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分享吧。

  学生交流资料,教师简介桂林山水: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985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考证,大约在3.6亿到3.4亿年前,桂林一带是汪洋大海。今天遍布这一带的石灰岩,就是那时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约3.2亿年前,这里上升为陆地。坚硬的石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无数突兀奇峰,流经石灰岩地区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别清澈,再加上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使得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2.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甲”是指“第一”,“甲天下”是天下第一的意思。)

  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在不懂的词语下做个标记,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指导读准加点字的字音,并思考怎样记住这些字。

  漓lí江扩kuò散峰峦luán雄伟山脉mài比拟nǐ重峦叠dié嶂危峰兀wù立竹筏徐xú行

  (2)提出不懂的词语,大家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瑕:玉石上的斑点;无瑕,是说玉很纯净,没有斑点。

  水光潋滟:形容在阳光照耀下水波流动的样子。

  山脉逶迤:形容山脉弯弯曲曲向前延伸的样子。

  奇峰罗列:各种各样奇特的山峰排列着。

  重峦叠嶂:山连绵不断,山峰像屏障一样重重叠叠。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光怪陆离:形容事物奇异而多样,色彩繁杂。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在课文的语言和写法上你想说些什么?

  讨论:课文的语言很美,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课文按“总——分——总”的方式写。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漓江的水美。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然后同桌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感悟课文的语言。

  (1)拿出自己搜集到的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观察图画或读一读这些资料。课件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光潋滟的西湖和漓江。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2)指名朗读,讨论:

  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得纯净可爱。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指导朗读:“真”字可读重些,表达作者惊喜赞叹的语气。

  试背这一段。

  五、学习迁移,自学第三自然段。

  1.启发自学方法:刚才我们学习了写漓江水的这一段,大家回想一下是如何学习的?(看图画、读课文、想象、体会)按上面的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展示峰峦雄伟的千山、山脉逶迤的燕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在看画面时可以形象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翠屏”“重峦叠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

  (2)讨论桂林的山的特点:奇、秀、险。

  (3)自由练习朗读,教师指导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

  (4)试背这一自然段。

  六、指导写字。

  1.自学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扩、罗”较容易写。“峦、碧、绵”可以用部件组合的方法来记。“碧”注意上面的“王、白”和下面的“石”,写得一样宽。“绵”在“连绵”中是“绵延、连续不断”的意思,所以是“纟”旁,不要与木字旁的“棉”混淆。“卷”字的最后两笔分别是“”和“乚”,不要写错。

  2.每个字写两遍。

  七、作业。

  继续搜集有关桂林风光的图片资料,特别是关于桂林山洞的图片资料,自学课文余下部分。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说说自己学了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和课文语言的美。

  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回忆学法。(看图画、读课文、想象情境、体会语句。)

  2.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

  3.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展示桂林的溶洞。教师简介:桂林是石灰岩地形,所以山上有许多天然形成的溶洞。石灰岩溶洞中,含有碳酸盐类的地下水,顺着岩石裂隙流出,水分蒸发,碳酸盐类沉淀结晶,逐渐堆积成的碳酸钙岩,叫“石钟乳”“石笋”等。看课件体会石钟乳“千奇百怪的形状”,在灯光的照耀下在洞内“光华闪烁、色彩变幻”的样子。

  学生说说自己看课件和读课文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一段。

  2.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这一段的理解,着重讨论两处引用的诗句的意思。

  交流讨论:你怎么体会“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

  引导看课件、读全文体会诗句描绘的情境,感悟诗句含义:

  (1)“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说江水像青绿的丝绸飘带,山如碧玉做的发簪。

  (2)“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意思是说:奇、秀、险的桂林山围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而静、清、绿的漓江水里又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教师简介:观赏桂林山水,一般是从桂林市区到阳朔,这一段的航程约80公里,沿途所见,都是这样。看课件感受“空中云雾迷蒙,岸边花红树绿,江面上白鹭低飞,竹筏徐行”。

  正是因为这样,作者才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总结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感受。

  四、总结全文,迁移训练。

  1.说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悟。

  启发:同学们,现在,你一定对“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吧,把你心里的话都说出来吧!

  2.练写、练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也就是批注;喜欢说的同学可以选择我们看到的图上的景点,如象鼻山,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活动后评议。

  五、作业。

  谈话:桂林山水这样美,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我们家乡也有许多值得欣赏的地方啊,也有独特的风景啊!学习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大家想不想把我们的家乡美景写下来,吸引中外朋友呢?

  有时间可以当场练笔。

  备课参考

  《桂林山水》词语解释

  (1)甲天下:天下第一。“甲”指居第一位。

  (2)水光潋滟:形容在阳光照耀下水波流动的样子。

  (3)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4)瑕:玉石上的斑点;无瑕,是说玉很纯净,没有斑点。

  (5)山脉逶迤:形容山脉弯弯曲曲向前延伸的样子。

  (6)翠屏:翠绿的屏障。

  (7)奇峰罗列:各种各样奇特的山峰排列着。

  (8)重峦叠嶂:山峰连绵不断,像屏障一样重重叠叠。

  (9)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10)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11)光怪陆离:形容事物奇异而多样,色彩繁杂。

  桂林简介 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985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考证,大约在3.6亿到3.4亿年前,桂林一带是汪洋大海,今天布这一带的石灰岩,就是那时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约3.2亿年前,这里上升为陆地。后来,经过地壳运动,到距今几百万年前,才形成了目前的水陆形势。坚硬的石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无数突兀奇峰,流经石灰岩地区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别清澈,再加上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这样诸多因素,使得桂林水清、山秀、洞奇,成为天下少有的奇观。

  从桂林市区到阳朔县约83公里的水程。漓江酷似一条青丝带,蜿蜒于万点奇峰之间。沿江风光旖旎,碧水萦回,奇峰倒影,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就是唐代大诗人韩愈赞美漓江的诗句。

  春天的黎明 〔俄〕屠格涅夫

  ……春天黎明以前乘车出游时的快感,你知道吗?你走到台阶上。……深灰色的天空中有几处闪耀着星星;滋润的风时时像微波一般飘过来;听得见夜的隐秘而模糊的私语声;阴暗的树木发出微弱的喧噪声。……你乘着马车,经过教堂,下山向右转,驶过堤坝。……池塘上刚开始升起烟雾。你觉得有点儿冷,就用大衣领子遮住了脸,你打瞌睡了。马蹄踏在水洼(wā)里发出很响的`声音;马车夫吹着口哨。但是这时候你已经走了约莫4俄里,……天边发红了;唐鸦在白桦树丛中醒过来,笨拙地飞来飞去;麻雀在暗沉沉的禾堆周围吱吱喳喳地叫。空气清朗了,道路更加看得清楚,天色明净起来,云发白了,田野显出绿色。农舍里点着松明,发出红色的火光。这期间朝霞发红了;已经有金黄色的光带扩展在天空中,山谷里缭绕地升起一团团烟雾来,云雀嘹亮地歌唱着,黎明前的风吹出了,……于是徐徐地浮出深红色的太阳来。阳光像流水一般迸出;你的心像鸟儿一般振奋起来。一切都新鲜、愉快而可爱!四周远处都看得清楚了。……太阳很快地升起来;天空明净。……今天天气一定很出色。一群家畜从村子里向我们迎面而来。你的车子登上山顶。……风景多么好!河流蜿蜒10俄里光景,在雾色中隐隐地发蓝,河那边是大片的水汪汪的青草地;草地那边有几个平坦的丘陵;远处有几只野鸭在沼泽地上空飞鸣;通过了散布在空气中的滋润的阳光,远处的景色显得很清楚,……不像夏天那样。呼吸多么自由,四肢动作多么爽快,全身被春天的清新气息笼罩着,感到多么健壮!……

  石钟乳的形成 石钟乳的形成石灰岩溶洞中,含有碳酸盐类的地下水,顺着岩石裂隙流出,水分蒸发,碳酸盐类沉淀结晶,逐渐堆积成碳酸钙岩,叫“石钟乳”“石笋”。游人进入溶洞,只见石钟乳千态万状,琳琅满目,在彩色灯光的照耀下更显得多姿多彩,使人如同置身仙境一般。

  九寨沟 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

  从南坪西行40公里,就来到九寨沟。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这一切美景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有时,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看着你。有时,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就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有时,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hān)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有时,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6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重、难点:

  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前置作业: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然后同桌相互读一读下列词语,互教互助。

  倒塌 弥漫 腐烂 臭气 呈现 探测仪 废墟 液压钳 挣扎

  搜索犬 协助 属于 范围 狂吠不止 任务 载誉而归 闻名遐迩

  2、再读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

  3、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画出相关语句,认真读一读,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展示地震图片,学生谈看后感受,老师介绍阿尔及利亚地震。

  2.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3.过渡: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誉——再次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引入课题,板书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阅读资料袋,了解中国救援队的相关资料。

  二、出示前置作业,学生自主学习。

  三、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

  四、班内交流回报:

  (一)、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完成作业1)

  1、读生字条中的生字,边读边组词。及时正音。

  2、认读前置作业1中的词语(自由读、领读、指明读、齐读)

  3、说说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二)、完成作业2

  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发生了什么事、谁干了什么、结果怎样的句式来回答,指名汇报,其余补充。)

  (三)、讨论:中国救援队真棒!棒在哪里。 (划出句子,交流 感受,完成作业3)

  1、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当时气温高达 34 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 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 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 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

  *经过一番紧张的援救,在废墟中挣扎了三天的一名男孩终于被救了出 来。当地群众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不尽,搜索犬“超强”也因此在当地闻名遐迩。

  2、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3、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探讨:阿尔及利亚人民为什么感激中国国际救援队?

  4、总结: “中国万岁!“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 ”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 过渡: 是呀,爱是永恒的,爱可以超越国家,超越种族,不管我们的肤色如何,不管我们的语言是否相同,但是我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让世界充满爱。

  五、拓展训练:

  老师搜集到这样一则资料:

  1、出示中国国际救援队赶赴日本救援的纪实报道。

  2、图片赏析。 中国国际救援队,不仅出现在阿尔及利亚,世界各地哪里出现了危险, 哪里就有中国救援队的身影。下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

  3、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队员们说吧?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我想对可敬的队员们说:

  4、教师小结:是啊,我们有很多话想说,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

  五、结束全文。 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

  (学生齐呼: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7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入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入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3、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5、学习第三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会写“牌、煌、副、仙、宋、仲、忧、诵、犹、君、皇、湘”12个生字,正确读写“岳阳、潇湘、金碧辉煌、水天一色”等词语。了解“总—分—总”的文章结构。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的语段。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体会岳阳楼景色的优美,了解为什么人们称岳阳楼为“江南第一楼”,从而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岳阳楼的壮美气势和悠久历史。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总—分—总”的文章结构,体会岳阳楼景色的优美。

  教学难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谁来说说。

  二、再读全文,理清结构

  1、默读课文,想想人们为什么称岳阳楼为“江南第一楼”?

  讨论,交流:因为岳阳楼有“浩瀚的洞庭、壮美的楼阁、不朽的诗文、动人的传说”。

  2、这些词语分别是对课文哪些段落进行了内容的概括?

  3、文中哪部分把全文内容作了精练的概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美读鉴赏,融入文境

  1、小组学习。

  你最喜欢岳阳楼的什么景点?选择一个景点,读给同学听,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阅读、交流“楼阁”部分。

  (1)指名读,楼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描写楼阁的呢?说说这样写的作用。(用列数字、比喻的方法来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岳阳楼的壮美。)

  (3)分组比赛朗读。

  3、阅读交流“诗文”部分。

  (1)说起岳阳楼,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到这儿,你会不由自主地吟诵: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历代很多诗人、画家都来过岳阳楼,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大诗人都曾到此登高远望,那么他们为岳阳楼写下的不朽诗文,你又知道多少呢?

  (3)齐读这一段

  4、欣赏洞庭美景。

  (1)从屏风后的楼梯登楼,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

  (2)配乐朗读:楼四周回廊环绕,凭栏远眺,洞庭湖水天一色,碧波万顷,使人心境格外开阔。

  5、动人的'传说也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谁来为我们讲讲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四、领悟中心,情感升华

  1、作者站在这儿,有感而发,齐读课文结尾。

  2、要是你来到岳阳楼前,看到这些景色,你会怎么样?

  五、拓展延伸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名胜景点比比皆是,那么除了岳阳楼之处,你还知道哪些名楼?请模仿课文的作者写作方法,向大家介绍你到过的地方。

  板书设计:

  27 江南第一楼

  浩瀚的洞庭

  壮美的楼阁

  岳阳楼 不朽的诗文

  动人的传说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9

  一、色彩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

  二、结构美。

  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近、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

  三、意境美。

  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xx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0

  目的要求

  一、了解主编者司马光、《资治通鉴》及背景。

  二、疏通文意,诵读全文。

  三、认识在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关键因素是孙权的正确决策。四、通过对战争场面描写的分析,了解“史笔”的基本特点。

  难点、重点分析

  1、常用文言词。

  次、当、方、计、将、蹶、立、乃、夷、走、卒

  2、容易误解的语言现象

  地方、妻子、北面、交通、无论、于是、殷勤、中国、初一

  3、本文突出了孙权什么性格、特点?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由以少胜多导入:

  课文解析

  一、了解主编者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⒈了解主编者司马光

  ⒉了解《资治通鉴》

  ⒊时代背景简介

  二、疏通文意,诵读全文

  ⒈理解字、词、句,翻译

  ⑴注音⑵解释加点词⑶难句翻译

  ⒉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认识孙权的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战胜曹操的决定因素

  本文可分为二个部分。

  1、第一部分(1—5段):孙刘联盟形成的经过。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1、2段):鲁肃,诸葛亮策动孙刘联盟。

  第一段,东吴方面,鲁肃劝说孙权与刘备结成联盟,共治曹操,并前往刘备处,劝说其联吴抗曹。这是孙刘联盟形成的前奏。鲁肃是这一联盟的本谋者。

  第二段,诸葛亮意识到形势的危急,到东吴去劝说孙权联刘抗曹,并为孙权分析了当前三方兵力的对比,预测了战后天下的局势。这是孙刘联盟的进一步酝酿。后来形势的发展证实了诸葛亮卓越的才能。

  第二层(3—5段):写东吴方面孙权聚众商议,最终决定抗操并出兵。

  第三段,曹操写信威吓孙权,企图不战而胜,东吴内部“和”、“战”两派意见分岐,鲁肃暗劝孙权坚定抗曹决心。

  第四段,鲁肃为坚定孙权决心,加强主战派力量,劝孙权召回周瑜。周瑜为孙权分析形势促使孙权下定抗曹决心。

  第五段,周瑜夜探孙权,为孙权助画方略,分析了以少胜多的可能性,使孙权决心与刘备联合,与曹操决一死战。

  2、第二部分(6—7段):详写战争实况,证实了诸葛亮、周瑜的预测及分析。

  作者在《赤壁之战》中给宋朝皇帝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孙权,告诉宋朝皇帝一个历史经验──对待强大敌国的威胁,如果处理得当,弱国是可以战胜强国的;作为一个国君,处理这种大事,一定要非常谨慎,既要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又要有正确的决断。

  在课文中,虽然没有描写孙权的大段对话,但却是把他当作关键人物来写的,鲁肃,孔明,周瑜都是围着他转的。在第一段中,他同意鲁肃去劝说刘备,实是为了试探孙刘联盟的可能性。第二段孙权与诸葛亮的对话,从孙权的'角度看,他已探知了刘备的实力,联盟方针已定,诸葛亮一句“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使孙权“大悦”,可见联盟方针深合孙意。孙刘联盟是赤壁之战大败曹操的基础。

  曹操战书下到东吴,引起了东吴内部和战两派激烈争论。独孙权不表态,全面、虚心、反复地听取双方的意见。即使是不合他心意的主和派意见,也耐心倾听,反复思虑后,才下定决心,‘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史有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对决策前的主和派却并不惩治,显示出了孙权卓越的领导风度。而决策时“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谁在前,谁为后援也都考虑、准备好了,由此更可见他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文中的细节描写,“执肃手曰”,“抚其(周瑜)背曰”,都表现了他对臣下的信任和感谢,这也是一个所必备的素质。

  曹操大军压境,孙权不甘心受制于人,坚持采取对抗的方针,表现了他的英雄性格。但面对双方力量悬殊的实际,他又持谨慎态度,对刘备,在了解他的实力后,才与之联盟;对臣下,允许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与已不合,也不责罚。在充分比较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作了最后决断后,则断然制止迎降的言论。他的深思熟虑和坚决果断,使他掌握了战争中的主动权,成为赤壁之战的关键人物。

  二、通过战争场面的分析,了解“史笔”的基本特点

  课文的最后两段(6、7段)是描写战争实况的。“赤壁之战”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得十分具体细致,庞统献连环计,黄盖献苦肉计,蒋干中计,阚泽下诈降书,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应有尽有。而在本文中,只用“操方连战舰”,“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等语带过,仅用三百余字,然读后却使人觉得如置身战场,历历皆在眼前。这种笔法称为“史笔”,它不同于小说。史笔既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虚构,又要分清事情的轻重,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三、当堂检测

  (一)、基础知识

  ⒈据拼音写汉字

  ①xiāo()雄②shān()夷大难

  ③jīng huī()()南指④yǎn()有其地

  ⒉划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在括号中写出本字

  ①五万兵难卒合()②顷之,烟炎张天()③将军禽操,宜在今日()④雷鼓大震()⑤卿能办之者诚决()

  ⒊写出下列句子属何种句式

  (1)豫州今欲何往(2)人马烧溺死者甚众(3)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4)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5)恐为操所先(6)刘备天下枭雄(7)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8)亮见权于柴桑(9)今战士还者及水军精甲万人(10)赢兵为人马所蹈藉(11)卿欲何言(12)受制于人

  (二)、语段阅读

  ⒈解释加点的词

  ⒉文中标有()的地方,省略了主语,请补上

  ⒊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权即遗肃行。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昼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经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①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③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1

  第二课时

  一、检查生字,导入新课。

  1.开小火车认读本课的生字。

  2.听写本课的会写字,同桌互评听写情况,表扬听写全对的同学。

  3.板书课题。

  二、再读课文,深化对“飞翔的信念”的理解。

  1.指名学生分段接读课文。

  2.学生根据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及自己的读书体会提出问题。

  教师整理问题有侧重地板书问题。

  如:“信念是什么意思?”

  “莱特兄弟是怎样产生飞翔的信念的?”

  “飞翔的信念与他俩成功有什么关系?”

  “信念给我们什么启示?”

  ……

  3.学生选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学课文。

  自学建议:

  (1)读:朗读课文,找重点句段读一读。

  (2)说:说一说你们的想法、体会。(可以联系自己小时候与莱特兄弟相似的一些活动)

  (3)写:将你想说的话写在课文相应的地方。

  4.学习小组内交流学习情况。

  5.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对问题作引导并指导朗读课文。

  指导朗读课文:如读莱特兄弟小时候玩玩具产生问题的一部分可以带着思考的感受来读,声调要轻、语速可慢;读莱特兄弟试飞成功一段要带着惊喜的心情读,声调可高、语速可快。

  6.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可以和同桌互读互评。

  7.指名朗读汇报(选择自己读得比较好的段落汇报朗读)。

  三、交流汇报。

  交流飞机的`资料。

  交流小发明家的资料,认识信念对成功的重要性。

  四、讨论结课。

  学了课文,再加上我们刚才交流的资料,你明白了什么?

  五、作业。

  1.默读课文,选出好词语补充“我的词语库”。

  2.写话练习:你的信念是什么?信念是怎样产生的?你准备怎样做来实现梦想?

  3.将你的信念做成书签,让它激励你前进。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2

  一、有趣的汉字:积累形近字

  出示词语。

  1.学生自由读一读、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汇报交流,明确:每组词语中加点的字都是形近字,它们的偏旁不同。

  3.同桌合作记忆形近字。

  4.拓展练习。

  比一比,用下列形近字组词。

  蓝()

  篮()糖()

  塘()完()

  玩()炊()

  吹()

  二、词语超市:积累四字词语

  1.学生默读三组词语:你觉得它们分别是描写什么?

  2.讨论明确:第一组词语是描写山;第二组是描写水;第三组是描写植物。

  3.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词语描写的画面。

  4.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选词造句。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如“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要读出磅礴的气势。

  6.拓展:积累描写天空的四字词语。

  三、读读想想:积累比喻句

  1.学生自读教材中的四个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讨论明确:

  (1)比喻句及比喻词:这些句子都运用了打比方的写法,都是比喻句;但是它们的比喻词不相同,有“如”“似”“若”“像”“好似”“如同”等。

  (2)体会比喻句的好处:运用比喻句能将事物描写得更形象、更生动。

  3.学生选用不同的比喻词练习说话。

  4.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1)他长得好像他的爸爸。

  (2)话音刚落,金币像雨点一样落下来,把他砸倒在地。

  (3)他如同一只胆小的猫,蜷缩在角落。

  四、写字板:归类写字

  1.学生观察写字板中的六个会写字,发现它们的结构特点及写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地方。

  2.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自由写字练习。

  4.写后互评。

  五、阅读欣赏

  1.学生自读短文《迷人的郁金香》,完成练习:

  (1)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2)积累词语,补充“我的.词语库”。

  (3)找出你喜欢的句段读一读。

  2.拓展:课外阅读描写花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提前布置

  1.学生准备:提前将这一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花仔细观察或查查资料,了解花的知识、特点(花的品种、产地,形状,开花的季节,花期的长短,花的生长环境、用途等)或养花的经验故事。

  2.教师准备:布置教室环境,用花的盆景、图片、影片装饰教室。

  二、课堂交流

  1.欣赏导入。

  2.学生小组活动。

  小组内当解说员开展交流活动,介绍要点:

  (1)清楚明白,抓住花的特点进行介绍;

  (2)语言生动,让别人听懂、感兴趣;

  (3)交流时可以一问一答,互动起来。

  3.班级汇报。

  小组代表在班级进行汇报,众生评价。

  4.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

  一、明确习作要点:

  在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础上,把你介绍的内容写下来。也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其他植物写一写。题目自拟。

  二、指导习作

  1.引导学生回顾口语交际课上你介绍的花;或者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植物。

  2.介绍花时,可以学习课文《仙人掌王国》的总分写法,有步骤地介绍,抓住鲜明特点进行重点介绍。

  三、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四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评

  将你的习作读一读,重点修改不通顺的句子、标点符号,还可以增减一些内容,对文章进行润色。

  二、引导学生互评

  同桌之间或者好朋友之间交换习作,互相评价。

  互评重点:发现对方习作的优点;帮他提建议,如错别字、内容方面等。

  三、教师点评

  1.教师评介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

  2.教师以两三篇不同程度的习作作范本,引导学生共同点评,教师作引导讲评。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注意听听同学发明创造,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写一篇想象作文,写出自己想象的奇特和合理。做到既清楚又明白,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能主动发现同音字,并正确使用,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读科学名言,从中体会名言的含义。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感受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感受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网上等收集多的资料作成剪报。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的科技新闻。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的奇思妙想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在本组课文中,我们从《呼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等文章中,了解到科学的威力和奇迹。今天,我们就畅想一下,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呢?

  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吧!可以说说未来的生活、学习,只要能想到的,都可以说。

  2.小组交流:

  前后两组同学组成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共同分享发明创造的快乐。交流时可以互相问学,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3.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介绍得好的,大家感兴趣的到班上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4.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畅想真神奇、真美妙!我们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明,有所收获。

  如果要想使你们的幻想成为现实,必须现在好好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让幻想成为现实。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写一篇想象作文

  一、谈话引入:

  上一节课,同学们大胆畅想了未来世界,有许多奇思妙想很有新意,今天我们就把这美好的幻想写下来。

  二、明确习作要求:

  1.想象应从哪些方面去想,想些什么?学生讨论。

  2.教师补充:想象可以不拘形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可以奇思妙想的,也可以是从现实生活中受到启发自己设想、创造的。

  3.习作方法指导:

  ①叙述想象的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

  ②记叙中要具体,特别是想象的事物特点要写详细。

  ③表达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4.学生自己交流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交流习作:选出写得好的习作,说说好在哪点?全班交流。

  6.教师选出有特色的习作讲评。

  7.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修改,同桌互改,提出修改意见。

  第三、四课时

  一、教学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教师指名读词语,注意正音。

  3.符合词义,说说带点的词的意思。

  4.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广告乱改成语。

  5.小结:注意区分同音字。

  二、教学日积月累

  1.学生读科学名言

  2.交流:你从科学名言中了解了什么?

  3.小结:这些名言,告诉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应怎样,同时,教育我们要向科学家学习。

  三、教学宽带网

  1.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信息?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若干个。

  理解:

  1、理解本课“凶残”等6个词语。

  2、能辨别3个近义词的用法。

  3、默读课文,认识必须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接受初步的辨证法教育。

  运用:

  1、进一步感受比喻对提高表达生动性的作用,能仿写比喻句。

  2、通过续写故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能辨别3个近义词的用法。

  2默读课文,认识必须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接受初步的辨证法教育。

  3进一步感受比喻对提高表达生动性的作用,能仿写比通过续写故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能辨别3个近义词的用法。

  2默读课文,认识必须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接受初步的辨证法教育。

  3通过续写故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53 狼和鹿) 说说( )的狼 ( )的鹿

  2、假如你在森林里看到狼在追赶小鹿,你会怎样?

  3、根据同学回答出示句子:

  师:是呀,人们做梦也想不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提问“居然”的含义,追问文中为什么要用上“居然”? )

  4、读了这句句子你有什么想法?

  二、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在那片宁静的大森林里发生什么?

  (出示课件)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着。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它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

  问:狼在哀嚎什么?(请学生想像并模仿狼会说些什么)

  师:鹿的数量成急剧的增长,森林里一定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啰?生从课文中找

  出示:凯巴伯森林中原来生活着 只鹿。狼被人们杀了以后,鹿的总数超过了 只,

  师:后来呢,森林该是一片繁荣了吧?

  生根据课文回答

  (课件)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生读第4小节

  4、问:狼被捕杀了以后,造成了几种危害?生答

  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森林变化的原因。

  5、问:这都是狼的过错吗? 生答

  请你再来填( )的狼

  三、小结

  1、、说说你们学过本课之后的感悟

  2、师:听了你们的讨论,我又想起咱们这学期学过的第11课《大自然的秘密》中小乌龟的死,请你们再来读读这一课的最后一节。

  师:是呀,我们都喜欢充满生命力的绿色,喜欢生机勃勃的森林,不喜欢这萧条、荒芜的情景。人们本来是处于善意来捕杀狼,可是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人们不可以用自己的意志去改变一切

  3、出示: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生态才能保持平衡、稳定。

  4、、完成课后阅读新体验2选词填空

  果然 居然 突然

  1、这次数学期中考试的题目很难,而方方 ( )得了满分,真不简单!

  2、气象台预报今天下午有大雨,吃过午饭后,( )倾盆大雨。

  3、走着走着,( )从草丛中钻出一条蛇,把他吓了一跳。

  4、这一天,风平浪静,人们都站在甲板上。( )有一只大猴子从人群里钻出来,做出可笑的鬼脸。它知道大家拿他取乐,就放肆起来,( )拿了船长儿子的帽子戴在头上。

  附板书:

  狼 和 鹿

  捕杀 糟蹋

  人 间接破坏 森林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用现有的识字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15个生字,理解新词;

  2.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讨论和想象,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完成课后第二题;

  2.通过合作解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诚信是人生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教学策略 中彩那天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本课拟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略读复述、把握主要内容。

  2.合作讨论、相机点拨、突破难点。

  3.感情朗读、激发想象、说议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疑,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略读。自由读课文,读通语句。

  (二)鼓励好同学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出示关键词。

  (教师范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幺事情?)

  (三)请成绩一般的同学根据提示复述主要内容。对表达完整的'同学提出表扬,发放进步星。

  (四)请学困生根据提示复述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只要敢于起来说,就应该表扬,发放进步星。

  (五)识字教学:学生自主识字后出示幻灯片,请学生将课后的15个生字归类,当堂学习掌握。

  跟“手”有关的字:

  跟“心”有关的字:

  最容易记的字:

  最难写的字:

  自己练习组词写两遍,然后听写,改错。

  教学后记:近来学生在生字新词方面出现比较大的错误,这是我平时比较忽视造成的,今后应改进。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5

  教学目的: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激趣

  1.读了上节课的内容,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走到一起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

  2.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质疑: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么样?民间为什么会流传这个故事?它寄托着人们的什么思想?

  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

  1、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生汇报:两人婚后男耕女织,你勤我俭。日子过得很美满。

  “美满”是圆满美好的合意。说明靠他们勤劳的双手,日子不仅过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团团圆圆。

  (3)学生汇报:织女很喜欢这样的生活。她给孩子们讲述故事时,作者采用了排比句的修辞方法,衬托出织女热爱人间生活的情感。

  2、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样?

  (1)读课文第二段至倒数第二自然段。

  (2)学生汇报:王母娘娘醒后先惩罚了其她的仙女们,然后又派天兵天将查找织女的下落,准备给她厉害的惩罚。说明了王母娘娘已下狠心,预示着织女回来后的悲惨命运。

  (3)学生汇报:“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破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由此可以体会到王母娘娘是一个死爱面子而又自私的人,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不惜破坏自己亲人一生的幸福,为了显示自己的尊严,狠心地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和他们的孩子隔开,这是多么可恶而又自私的人呀!

  (4)“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过日子,共同生活”这句话说明了织女是个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是个勇敢坚强的人。

  3、教师引导:你们喜欢这则故事吗?为什么?

  (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靠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

  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召开故事会

  1.组内成员间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积累的民间故事在“故事会”上作汇报。

  附:板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教案01-06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07-16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11-18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04-19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01-01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