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21 16:45:2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二、过程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关键词句中去体会。

  三、情感态度:感受海市蜃楼景观的神奇,领略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海市蜃楼景观的神奇,领略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

  从关键词句中去体会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朗读法,谈话交流法

  学习训练方法:

  感情朗读,想象画面,从重点词句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资料。

  一、 巧设情景,激趣引思

  导入

  师:说到敦煌,那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他有世界闻名的莫高窟,神奇美丽的鸣沙山,月牙泉。更有让人琢磨不透的自然现象——海市蜃楼

  师:正好,今天我们学习第十八课《海市蜃楼》。板书:课题。

  二、自主互动,探究新知

  1、感知

  师:请同学打开书第18课,仔细阅读课文,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读正确,句子读流利。

  刚才我们已经过课文。那课文中海市蜃楼给你留下什么影响?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

  概括出来就一个神秘。请同学们浏览第2自然段,他写海市蜃楼什么的神秘?浏览第三自然段,他写了什么神秘。浏览第4自然段,他写了什么神秘。浏览第5自然段,他写了什么神秘?

  课文的2 3 4 5自然段详细的讲了神秘的海市蜃楼。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总的交代了什么?课文的最后一段说了些什么?

  这样的课文结构是什么样的啊?,我们知道了课文的结构是总分总。

  师:咱们今天就抓住文章的第二、三、四、五段作更详尽的了解。 那你想了解海市蜃楼哪部分神秘?你就研究哪部分。

  2、交流

  师:好,我们就先检查海市蜃楼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师:你瞧旅人的梦想,那神秘莫测的海市蜃楼出现了。

  师:在这段话中有些词语:谁能读一下

  师:那把这些词放进句子里你还能读出感觉吗?

  师:你能想象出那是什么景象吗?说说?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他的朗读想象着画面,

  师:这部分写的`是海市蜃楼的什么?

  师:海市蜃楼消失的特点是什么?你从哪里找到的?

  师:所以我们又一次忍不住赞叹海市蜃楼的消失——神秘。

  师:这奇景不是白日梦,也不是幻觉,而是敦煌的奇景——海市蜃楼。

  师:那海市蜃楼到底是什么?

  师:你们知道了吗?你看,引读

  三、应用拓展,反思交流

  1、应用

  师:你们手中就有两篇描写类似景物的文章: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文章,说说这些景观有什么特点,给你神秘印象?

  2、拓展

  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就需要我们好好学习,多读书,去探索更多的大自然的奥秘。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2、懂得学习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从形象中初步感悟诗意。

  教学过程:

  课前导语: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大雁吗?它们是怎样飞行的呢?

  一、板书课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

  1、导入新课,认识生字“雁”,齐读三遍。

  2、听课文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认读生字。

  1、同桌把自己圈出的生字读给对方听,相互正音。

  2、师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⑴指名读。⑵开火车读。⑶齐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出示挂图,听读课文后句子,了解在雁的飞行情况。

  2、自读第一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1)大雁怎么在天上写“人”字?

  (2)它飞行时为什么要排成“人”字形呢?

  3、指导朗读。小结:是啊,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只要大家认真学习,相信你们都会很棒的!

  4、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2节。用造句的.形式理解“开始”的意思,使生懂得学习要从最简单的学起,由易到难,逐提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文我们不仅了解了大雁的飞行习惯,而且懂得了学习的道理,希望小朋友都要相信自己认真学习。

  2、大雁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书写生字。

  3、增强学习自信心。

  重点难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指名朗读课文。

  2、说说大雁是怎样飞行的。

  二、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1、学生借助拼音反复读本课要求认识的13个生字。

  2、交流:你是怎样很快地识记住这些生字的?

  3、抽读生字、生词。

  三、指导书写本课要求掌握的5个生字。

  1、认识新笔画:竖折折钩()

  横钩()

  3、指导书写生字,记忆字形。

  习:

  开:

  从:

  学:

  4、生边读边书空。

  5、生书写练习,师个别辅导。

  6、作业展评。

  第二课时

  一、听写。

  写学习从开

  二、读一读,填一填。

  ()雁()天上()着()和()。

  三读问句,再回答。

  世界上谁最聪明?——————————————————————。

  学习从哪里开始?——————————————————————。

  家里人谁最爱我?——————————————————————。

  我应该在家做什么——————————————————————。

  四、用词说话。

  学习

  世界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理解由生字带出的新词语。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文中角色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激发情趣:在鸟类中,麻雀是一种很常见的数量很多的小鸟,它们没有漂亮的外表,没有好听的歌声,甚至不被人们关注,因为人们对它们太熟悉了。但今天我们学习的《麻雀》一课中讲述的这个故事却是我们不曾见过的,更是令人感动的'。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学生带入情境。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和同桌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识记生字的字形,口头扩词、扩句了解字义。

  3、联系上下文或理解由生字带出来的新词。

  4、检查、反馈学生的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集体正音。

  (2)、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绒”、“博”。

  (3)、理解由生字带出的新词语。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默读质疑,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把不好懂的词语、句子记下来。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课后第2题自学。

  (1)、根据题中的三个内容,把课文分为三部分,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2)、初步想想,课文中哪些地方使自己感动。

  3、全班讨论交流自学后的结果。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附:板书 13、麻雀

  梧桐 绒毛 掩护 嘶哑 搏斗 庞大 危险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1、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2、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认识花生

  1、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2、畅谈花生。

  3、认识作者(读“资料袋”)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顺序,认识文章的详略

  1、自由朗读课文,同位学习生字、组词,体会“居然、开辟”的意思。

  2、检查学生预习生字的情况。

  3、以“种花生——( )——( )——( )”为训练内容理清文章的`顺序。

  4、了解文章的详略,简单学习第一、二部分。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第三段

  1、讨论: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好处?

  2、汇报,板书:味美 可以榨油 便宜 大家都喜欢吃

  五、分角色朗读第三段,思考:父亲怎样议花生?

  1、汇报,找重点词语,板书:

  最可贵 矮矮地长在地上 果实埋在地里 必须

  2、朗读该自然段。

  3、以练习加深体会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

  四种事物,父亲虽然认为 让人一见就

  ,但是和 相比,还是 最可贵。

  4、所以父亲要我们做怎样的人?说说对父亲的话理解。

  5、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像花生一样的人?

  6、“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就不是好东西呢?作者是以花生讲到做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叫借物喻人。

  六、有感情朗读全文

  七、复习生字词语,做词语作业。

  附板书:

  15、落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

  准备品尝花生

  品花生

  议花生

  (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

  四种事物,父亲虽然认为 让人一见就 ,但是和 相比,还是 最可贵。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指导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2.引导学生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默读课文,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

  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理解有关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二、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魏格纳。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一字组多词:

  拼()()()()

  置()()()()

  适()()()()

  存()()()()

  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词语: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煤块、位置、适合、生存、大陆、漂移、参差不齐、冰雪覆盖、茂密、艰苦

  3.学生完整齐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提出“大陆漂移说”的事。

  三、观看世界地图,了解地理概况。大洲、大洋的名称、位置。

  [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指导写字:“适”“存”的结构、笔顺;“置”下面是三横;“崖”下面是两个“土”。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

  五、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件,观察地图上的南美洲的东海岸和非洲的西海岸,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和同学们一样,也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94年来,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

  板书:地图上的发现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三、学生质疑,师生梳理问题:[意在顺学而导,将学生提出纷杂的问题梳理成重点问题,使其他问题迎刃而解。]

  1.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2.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

  四、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学习理解课文。

  1.自读1、2自然段。思考: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经过仔细观察,他进一步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不齐,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什么叫参差不齐?

  看插图1。

  重点理解:“仔细观察”“进一步发现”“逐渐”等词语。

  同样的世界地图许多人都看见过,甚至研究过。魏格纳却没有漫不经心发现的这个有趣的现象。他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可是,这只是一个“假说”。“假说”是什么意思?

  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有足够有力说明的事实证据。为此,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考察活动。

  3.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默读4-7自然段。

  ——长期艰苦的考察:

  (1)南极洲找到的煤块上有植物生长的痕迹和大量的动植物化石。这说明2亿年前的南极洲不是现在的冰雪覆盖,而是一个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看插图,感受考察的艰苦。

  南极洲的冰碛石和大洋洲、非洲发现的冰碛石是完全相同的,说明它们全都来自同一大陆。

  读句子,体会“并不在……也不是……而是”的推理过程。

  所以,现在的地球上的几大洲在三亿年前是连在一起的,两亿年前这块大陆分裂了,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上。

  4.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多媒体课件演示“大陆漂移说”

  5.齐读最后一段。

  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再读最后一句,你能说说原因吗?

  五、总结全文: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六、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七、课后继续搜集“大陆漂移说”的有关资料。

  [意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丰碑》教案02-06

语文《清明》教案02-08

语文长征教案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