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11 09:03:5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优选)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优选)语文教案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嫉妒”等13个生字。会写“匠替”等14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

  2.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理解父亲说的话。

  4.逐步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小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如一条小河不停地翻腾着浪花,而每一朵浪花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有时欢唱着优美的歌,有时倾诉着一丝烦恼。在一起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同学难免有磕磕碰碰,你与同学有争吵吗?请小组内说说,然后找同学在全班讲讲。

  而今天我们来看看意大利的学生的──《争吵》(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石匠 抄写 墨水 故意 报复 缩回 诚心诚意 承认 缘故 愤怒 独自 戒尺 不料 既然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课件简单介绍意大利。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

  谁与谁争吵?

  他们为何争吵?

  争吵前后不同的表现是怎样的?……

  (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地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对有一定困难的同学予以帮助。)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哪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承”字8画,第2笔为“弯勾”。

  “缘”字,注意右边的写法以及笔顺,

  “愤”字,共有12画,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

  5.各自抄写。

  A、把书中田字格中的生字用铅笔描红,特别注意写上下结构的字“替、墨、骂、毕”时注意上下部位的位置。

  B、抄写在本子中,要求字的笔顺正确,间架结构恰当。

  教学过程(第2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小事?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板书课题,课件出示问题:

  a)课文讲了谁与谁在争吵?

  b)他们为什么争吵?

  c)“我”与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是怎样的?

  3.请同学通过读书找出相应的答案,然后抽学生说说。

  4.评读课文,体会泡泡的'意思:

  泡泡一: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样吗?

  泡泡二:这里的“挨”用得真好!好在哪儿呢?

  5.同学们细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6.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我”的扮演者:“通过表演,你体会到了争吵前后的心理变化吗?”

  7.受克莱谛的优秀品质。

  你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克莱谛:宽容大度、吃苦耐劳、孝敬父母、生活俭朴、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8.反复读父亲的话,体会话的意思。

  “我”从父亲的话中领悟到了什么?

  从课文中可以看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四、拓展练习

  1.同学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对吧?那请讲一件你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2.写一写你和同学发生过的一件事。

语文教案 篇2

  《乡村大道》这篇课文是郭小川在20世纪60年代所写的诗歌,描绘了乡村大道独特的风景,歌颂了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诗歌语句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激情澎湃,催人奋进。但是由于此诗所描绘的情景与现在相隔四十多年,郭小川的诗又富有哲理性,立意深刻,发人深省,而且洋溢着真挚的革命激情,要让学生真正读懂这首诗,领会其内涵,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交流资料,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在读中感悟、品味诗歌蕴涵的内容,体会它的形式美。教师在整个课堂中充当一个搭建平台的角色,引导学生去读、思、议,为学生创设自主、开放质疑的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自己去体验,与诗人的心灵相碰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的内在美和形式美,感悟朴实的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4、理解课文,了解诗歌内涵:经历风雨,生活才有意义,才会更美好。

  教学重难点:

  理解“乡村大道”的含义。理解诗歌最后一节的意思,使学生懂得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体会到生活的伟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个“路”包含什么意思呢?我们将要学习的第十单元《路》就从不同角度给我们介绍了“路”的不同含义。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乡村大道》。

  2、板书“乡村”。说说你心目中的乡村是什么样的?补充写上“大道”。朗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人们都说乡村小道,为什么作者说乡村大道?乡村大道有什么特点?乡村大道指的是什么?……)

  二、交流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1、学生交流有关郭小川的个人资料。 2、教师简介《乡村大道》的写作背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倾听。

  2、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3、检查读文情况。

  (1)请四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其余学生认真听,听后根据要求评价。)

  (2)同桌分节朗读课文,读后交流,注意倾听同桌的意见。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准确、通顺。

  四、创设情境,感悟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节。

  (1)自读课文第1节,边读边用“~~”划出文中的比喻句。 (2)全班交流。

  (3)指导朗读比喻句。

  (4)诗人把乡村大道比作了什么?从这个比喻句中,你知道乡村大道有什么特点?

  (5)交流。(乡村大道的特点是长远、宽阔。)

  (6)出示课件,展示乡村大道长远、宽阔的图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节。

  2、学习第2节。

  (1)小组合作学习第2节。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用“~~”划出文中的比喻句;交流:诗人把乡村大道又比作了什么?这节写出了乡村大道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理解的?

  (2)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朗读两个比喻句,读出它的曲折。

  (3)出示课件,展示乡村大道险峻、曲折的画面。

  (4)结合课件,自读第2节,体会乡村大道的险峻、曲折,重点指导朗读“至少有九曲十八折”、“比黄河的浪涛还要多”。

  (5)齐读第2节,读出自己的体会。

  (6)看着课件,师生合作读1、2节,教师引读比喻句,学生读后面的句子。

  诗人把乡村大道比作了长桥、丝绦、险峻的黄河和干涸的沟壑,诗人为什么比喻得如此形象呢?这与他的生活背景是息息相关的,那么,诗歌的哪一节描写了诗人在农村的生活?

  3、学习第3节。

  (1)自读第3节,思考:你读了这节,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学生质疑。如:“为什么凡是前来的都有远大的前程,不来的只得老死峡谷?”

  (4)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第2句。

  (5)讨论:诗人为什么要写他在农村的生活?

  (6)交流。(这段农村生活也是诗人人生之路的起点。)教师随机指导朗读第1句。

  (7)齐读第3节。

  4、学习第4节。

  (1)默读第4节,思考:这一节与前三节有什么关系?

  (2)指名回答。(最后一节是对前三节的概括和总结,是前后照应的关系。)

  (3)自读,你体会到什么?

  (4)交流。(教师根据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联系前三节内容来谈体会,使学生体会到一个人的人生之路就如这乡村大道一样不会是平平坦坦、一帆风顺的,而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非常险峻的,只有经过千辛万苦、千锤百炼,才能体会到生活的伟大,生活的多姿多彩。)

  (5)带着自己的体会饱含激情地朗读第4节。

  五、感情升华。

  1、前面同学们质疑:课题为什么是“乡村大道”?现在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3、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

  课后反思:

  1、从单元主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本单元的主题是“路”,学生对“路”的理解免不了是片面的、狭隘的,为了让学生对“路”有更广泛的了解,我首先以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导入,给学生造成悬念,激发了学生学文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课题是教材的组成部分,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应先从课题开始。在板书课题时我分两次写,先写“乡村”,引导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乡村,再板书“大道”,引导学生看课题质疑,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了几个有价值性的问题:课题为什么是“乡村大道”?乡村大道有什么特点?乡村大道指的是什么?……这就把课题和课文紧密联系起来,把对题目的理解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另外,在理解课文时引导学生就难理解的句子质疑问难,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究,培养了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正如教育家布鲁巴克所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

  2、以读为本,引导学生感悟。语文教学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语文课要体现“书声琅琅、情意浓浓”。《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本课的教学就突出了这点,重在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自读、默读、师生合作读、齐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的内涵,教师不做过多的讲解,只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收集诗人郭小川的资料。

  郭小川(1919~1976)本名郭恩大,当代著名诗人。河北丰宁人。1933年到北平,曾在高级师范及工学院补习班读书,并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开始诗歌创作。他一生写了许多反映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的诗歌,被誉为“战士诗人”。他的诗歌富于思想性,感情真挚,豪放自由,语句铿锵,所写的诗歌样式以“新辞赋体”著称。他的著名诗作有《团泊洼的秋天》、《边塞新歌》、《乡村大道》、《三门峡》、《甘蔗林―青纱帐》、《将军三步曲》等。他的诗歌创作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语文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小猪画画》是语文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浅显易懂、内容风趣的童话故事,充满童真童趣,充满儿童奇思妙想,语言朴实自然,人物个性突出——小猪的憨厚、小松鼠的胆小、小山羊的霸道和小白鹅的温柔。本课教学,突出低年级以字词教学为主、着重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特点,既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又要重视识字教学,突出字理,将语文基础知识落实到位。

  【教学过程】

  一、谈画说字

  ——连一连,我明白汉字最初由图画变过来的。

  从课题的“画画”说开,引入字理话题,学习从图形理解字义的识字方法。

  1.板书“画”字,谈图画与汉字的关系。

  师:认得“画”字吗?图画的“画”,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景物用笔描绘下来的图案。最初我们的汉字也就是简单的图画,一个汉字一幅图。请看下面的几幅图和几个字,你能把图与字一一连起来吗?

  2.连一连,我知道字是由图画变化过来的。

  3.说字形、解字义。

  ▲立,站立的人的形象,下面一横表示地面,上面是站立着的人,“立”的本义是站立、立正。

  ▲欠,跪着的人张口哈气,“欠”是部首,都有张口哈气的意思,如,吹,用嘴吹起。炊,往火灶吹气,把火吹旺,好做饭。

  ▲力,一种农具。做农活要用力,力用工具象征用力,有力。如,男,古时候男耕女织,在田里耕耘是男人标示,农活太累,女子千不了。

  ▲角,羊角、牛角的象形。

  4.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立刻、加上去、有一次。

  本课的生字有的就是以上图字对应的字,如“立”;有的作为构字部件出现,如“次”、“加”。索源求义,它们的基本字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实物图,从而求知字的本义,对字的形义深入理解。

  立刻,表示人还在站着就行动,速度快,时间短。

  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说画什么,小猪就画什么,根本不思考,马上照办。文中与“立刻”同义的词有:马上、连忙。

  加,用力劳动,嘴里才能添加食物,加表示增加。课文里“加上”指小山羊命令小猪把角画加上去,表现小山羊的霸道。

  次,7+欠,口渴的人想喝水,却给他一块冰,冷得他直哈气。说明,冰虽然能解渴,但比喝水差一点儿。“次”的本义是指比正品差一等,后来引申为一件事、一回事,表示数字。如,有一次。课文讲小猪画画这件事。

  5.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猪画画》这篇课文主要讲小猪在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的建议下,把猫画成了大怪物,表现了小动物的童真童趣和奇思妙想。

  二、议画论事

  ——议一议,我知道这几个小动物的性格特征。

  小猪画画是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小猪把猫画成为“怪物”的事例,表现了儿童的天真风趣、想象丰富的特点。这一教学环节的重点就是通过对描写语言、动作词句的品读,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品读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在读中生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养成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

  质疑一:小猪画画时,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他们讲的话能互换说吗,为什么?

  【课件出示】

  小松鼠说:“你看,我的尾巴又大又好看,应该把猫尾巴画大些。”

  小山羊说:“你看,我头上的角多神气,快把角加上去吧!”

  小白鹅说:“你看,我的翅膀多漂亮,给猫加上一对翅膀该多美呀!”

  师:不能交换。①从讲话的内容上看,因为讲话内容要符合讲话人的身体特征,什么样的人才会讲什么样的话。第一句,因为小松鼠的尾巴很大很蓬松,所以,小松鼠夸耀自己的尾巴,要小猪画大尾巴。第二句,因为小山羊头上长角,所以,它要小猪画角。第三句是小白鹅说,因为,小松鼠和小山羊没有翅膀,只有白鹅有翅膀。

  ②从遣词造句和语气、语调上看,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性洛特征,温文尔雅的人和盛气凌人的人讲话的用语、语气迥然不同。同样是夸耀自身的'长相,指挥小猪按自己意图画画,三只小动物说出完全不同的语气、语调。

  小松鼠说:“应该把猫尾巴画大些。”这里用了“应该”和陈述语气的句号,分明在与小猪商量,表明小松鼠胆小,不敢命令小猪。

  小山羊说:“快把角加上去吧!”这里用“快把”和感叹号,分明是命令小猪,体现小山羊的霸道、强势。

  小白鹅说:“给猫加上一对翅膀该多美呀!”这里的感叹号和小山羊的感叹号是不一样的。小白鹅用感叹号表达自己非常满意自己的翅膀,觉得是天底下最美的东西,但她不能命令小猪,只能委婉地恳求小猪把翅膀加上去,体现了小白鹅美丽善良的特点。

  ③通过范读、个别读、比赛读、设置情景读等方式,学生体会到这三种小动物说话的语气的不同,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口气。

  质疑二:小猪听了三个朋友的意见有什么表现?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小猪的特点?

  【课件出示】

  小猪听了,马上把猫尾巴画得又粗又大。

  小猪听了,连忙在猫的头上画了一对角。

  小猪听了,立刻在猫的身体两旁添上了翅膀。

  师:三个近义词:“马上”“连忙”“立刻”体现小猪做事没有开动脑筋、盲目听从别人的特点,司时这样遣词造句不会重复呆板,句式富于变化。

  三、演画明理

  ——演一演,我明白了想象力创造了美,创造了世界

  本课也是一篇寓言故事,将生活的哲理蕴含于小猪画画之中,理解体会其中的寓意就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采取演一演的办法,把孩子带人情景中,‘更能切身体会和感悟。

  1.如果你是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你怎样打动小猪,让它画上你们自己最满意的地方?

  (小组合作,分角色带动作朗读人物语言和小猪画画的句子。)

  2.请4位学生带头饰上台表演,同时老师在黑板上给可爱的小猫夸张地画上松鼠的尾巴、加上羊的角、添上白鹅的翅膀。

  3.面对怪模怪样的小猫(黑板画出来的)。你想对小猪说什么呢?

  (小猪对别人的建议不应该“马上、连忙、立刻”照办,而是“三思而行”。)

  4.面对怪横怪样的小猫。联想到龙的构成,你想对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说什么?

  师: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但是,世界上真的有龙吗?龙是牛头、蛇身、凤爪、鱼鳞等众多动物的拼凑。我们古人怀着美好的愿望创造出能够腾云驾雾、降妖伏魔的龙的形象,作为图腾顶礼膜拜,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象征。我们作为龙的传人感到无比骄傲、无比自豪。正是这种异乎寻常的想象力创造出龙的形象,所以,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的想法也是非常美好的。

  5.假如你在小猪旁边,发挥想象力,你认为还可以让小猪加画什么?

  【教学总评】

  本课教学围绕小猪画画这一典型事例,展开字、词、句、篇的阅读教学,如同串珍珠一般,把教学的诸多环节串联起来,构成重点突出、亮点纷呈的精彩课堂教学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⒊.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⒊.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配乐磁带。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2.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老师检查自学情况。

  3.练习朗读课文。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课题。

  同学们都喜欢游览,旅游后还有写写游记。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后,就写了一篇游记,这篇游记就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叶圣陶先生是怎样写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了解学生预习课文情况。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你读了“预习”了解了些什么内容?

  2.通过读课外书,收集资料。你了解了关于本课的什么知识?

  生答:我知道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

  生答:叶圣陶解放前当过小学、中学、大学教师,编辑,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务。

  生答:繁忙的工作之余,叶老还到多处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并写下了许多清新优美的游记,《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就是其中之一。“两个岩洞”就是金华北山“五洞十景”中最为著名的两个溶洞:双龙洞和冰壶洞。

  生答:目前,双龙洞已被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每天游人如织。

  ⒊老师小结:同学们了解的情况真丰富,看来同学们在课外是下了一翻工夫的。

  三、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问题。

  ⒈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⒉学生思考:

  ⑴想一想每段讲什么?

  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⑶把讲到洞中双龙的句子画下来。

  ⒊讨论以上思考题。

  四、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⒈开火车分析生字的音、形、义。

  ⒉抽读课文。(了解学生通读课文情况。)

  ⒊理解生词。(学生在读课文时随机检查。如:蜿蜒、明艳、突兀、森郁等词。)

  五、给课文分段。

  ⒈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⒉同座谈论分段和段意。

  ⒊老师总结归纳。

  六、作业:

  ⒈抄写生字。

  ⒉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⒈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⒉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⒊ 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片段练习。

  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⒈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⒈听写生词。

  ⒉请说说本文分几段,段意是什么?

  ⒊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

  二、学习第一段。

  ⒈抽学生读本段。

  ⒉思考:

  ⑴叶圣陶爷爷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见了什么?(请用:“ ”画出来)。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去描写?

  ⑵“明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眼前一片明艳”?

  ⑶溪水为什么会变换调子?这里写溪水实际上是写什么?这溪水是从哪里流出来的?

  ⒊ 配乐 有感情地朗读本段,感受作者是什么心情。

  ⒋读完本段你眼前有什么景物,请你说出来,你是怎样的心情。(让学生产生想象)

  ⒌总结学习方法。同学们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这段文字的。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2、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3、了解选材的典型性。

  教学重点

  认识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为什么“第一次的经历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共赴学习之旅,大家高兴吗?这是老师本学期第一次上公开课,也是大家升入初中第一次和我合作上语文公开课。这第一次难免有些紧张,但老师会尽心尽力,相信同学们在这第一次当中会给老师很多的惊喜和收获。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周素珊的文章《第一次真好》,让我们共同来体验这第一次的美妙吧。

  二、检查预习

  1、请一学生朗读课文。

  大屏幕出示字词:

  注意下列划线字的读音 雏形 丰硕 稀疏 霎时 孵鸟 姊妹 柚子 沉甸甸 结实累累 玲珑剔透

  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多姿多彩:本文指生活丰富而充实。要求其他学生:

  (1)标注自然段

  (2)注意屏幕上划横线字的读音。

  (读完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稍做点评)

  2、讲解字词。

  三、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1、作者写了她的哪些“第一次”经历?

  学生回答后大屏幕出示:

  2、这些第一次,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明确:

  “第一次看柚子树”和“第一次看孵小鸟”是详写的,其它的“第一次”是略写的。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能更好地表现“第一次”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3、媒体出示三幅图片(①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及感言。②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进行太空旅行及其感言。③刘翔第一次获得奥运会短跑冠军及其感言。)

  4、引导学生看图片后总结:三位知名人士的第一次,感言各不相同,意义也各不相同。阿姆斯特郎的第一次引起了人类历史的.大飞跃,杨利伟的第一次,使飞船升空载上了中国人的名字,刘翔的第一次改写了世界短跑的历史,为中国人乃至亚洲人赢得了荣誉。那作家周素珊的第一次给了她怎样的感想,她认为“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要求:速读课文,找出答案。

  学生回答后明确:好在“奇妙”“低回品味”“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新鲜而刺激”“回味无穷”。

  5、探究:既然第一次真好,可文中却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

  学生思考回答后明确:因为第一次无论愉快不愉快,但感觉都是新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富有刺激,给人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所以使人回味无穷。

  6、下面请同学们搜索你生活中的记忆,想一想你的生活经历了哪些难忘的第一次,选一次最精彩的告诉大家。然后用一句富有哲理的美句来说明你的第一次好在哪里?

  要求:学生用2——3分钟的时间把经历和句子简单地写下来,然后回答。

  7、学生回答后小结,同学们的第一次真可谓是多姿多彩,因为这些第一次,你们的生命也变得多姿多彩。请找出文中的这句话并理解“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变得愈益多姿多彩。”

  学生交流理解后回答明确:因为第一次越多,经历也多,感受也越多,所以生命便多姿多彩。

  8、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呢?

  结合课文讨论后回答:要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尝试,多为自己创造一些有意义的第一次。

  9、说说“你现在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教师要注意引导“哪些第一次是可以尝试的,哪些是不可以尝试的”。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我们要多多地尝试有益地第一次,让万紫千红的第一次,织成我们五彩斑斓的人生,给社会带来进步。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题为《第一次,我忘不了你》的作文。

  板书设计

  第一次 奇妙——喜悦、新奇——低回品味味 不可磨灭 珍 重

  真 好 奇妙——新鲜、刺激——回味无穷穷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理解体会“我选我”的理由,学习王宁敢于展示自己,热心为大家服务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我选我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1.读准“宁、愣、掌”等字。

  2.感悟课文内容,理解体会“我选我”的理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我选我”,这是多么简单的三个字。但是,说出这句话,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小学生。“我选我”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选劳动委员这件事本身。

  对这件事,同学们有个认识过程。“大家都愣住了”,就说明了这一点。但从教室里响起的一阵掌声中,可以看出大家对王宁此举的认同和拥护。“我选我”,体现了王宁真心诚意地为同学服务,因而受到大家的拥戴。

  课文简短易懂,如何让学生体会“我选我”的真正含义,如果只是简单的讲读,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也难以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因此我设计了语文班会课,利用表演再现课文情境,利用表演前的探讨交流来达到感悟课文的目的。生字学习布置了课前预习,课堂上以检测为主。练习的设计是让学生在实践中用语文,把自己在课堂上真正感悟到的以“我选我当 ,我会努力做到: ”的形式呈现,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心为大家服务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语文班会课,主题是-----我选我。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会问:“我”是谁?“我”选自己当什么?

  “我”为什么要选自己?

  [一个新的课型——语文班会课,引起了学生深厚的兴趣。课的内容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质疑,使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大家的问题提得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动画朗读,看看你能解决几个问题。

  1. 欣赏动画朗读,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请同学简单说一说。

  “我”是王宁,“我”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因为王宁的'好朋友李小青转学了。李小青爱集体,爱劳动,王宁想像他一样。所以他就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导语)同学们,电脑里面的朗读多好听啊?大家想不想跟它比一比?(想)那我们应该先过什么关? /article/(生字关)

  [情境动画朗读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教师在欣赏前提出要求,在欣赏后又让学生简单地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同时用课件里生动的朗读激发了学生学好生字、读好课文的兴趣。]

  2.学习生字

  (导语)老师布置了同学们自己预习生字,效果怎样?老师用生字卡片检查一下。请这样读——拼音,什么结构什么旁,组一个词。

  (1)老师点名读,正音,读错的大家一起读

  (2)看课件读没有拼音的字词。

  [二年级的学生,对生字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老师在课堂上主要通过检测的方式来纠正学生读错的字词,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又节约了时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研读课文,再现情境

  同学们,现在我们马上就要来模仿课文里的故事上一节班会课,也就是大家都要来当演员了,心情一定很激动吧。大家知道,演员在演戏前,都要认真地研读剧本,体会剧本中人物的感情,还要把剧中人物的话背出来。现在,请大家认真地默读课文,想象当时的情景:老师就是课文里的林老师,你们就是林老师班的学生,我们一起在上一节班会课——选劳动委员。想一想林老师说话的时候你应该怎样演,想演王宁的同学又应该怎么演,想想表情、动作和语言。

  1.生研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师生交流,提醒表演要注意的地方

  师:当我问“选谁呢”时,我的眼睛会扫视全班,做出思考的样子。

  生:我认为“教室时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这一句同学们应该表现得非常安静。

  生:我觉得让有些同学四处张望,看看其他的同学会显得更真实一些。

  师:就按同学们说的办。一个同学有感情地读,其它同学表演这个情节。

  生:演王宁的同学站起来的时候动作要快一点,说话要响亮,这样会显得更自信一点。

  师:能不能所有的同学都演王宁呢?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我选我,我选我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万能胶水发明的过程。

  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懂得思考生活中的问题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培养自觉实践,大胆创新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聪聪是怎样想到要发明万能胶水的,他是怎样做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二)自学

  出示自学提纲:

  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谁发明万能胶水?他是怎样想到要发明万能胶水的?他是怎样做的?

  (三)反馈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交流自学提纲的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聪聪是在遇到很多困难的情况下想到万能胶水的,他为此做了深入的研究,收集了很多的资料,设计了很多方案并精心地做了不少实验;启发学生认识到聪聪在发明过程中,十分认真。)

  讨论:这种胶水暂时无法使用,而电视新闻却说:“小发明家聪聪成功地发明了万能胶水。”这是怎么回事?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四)总结

  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想到些什么?你认为聪聪的想法最终能够实现吗?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小伙伴听。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漫游语文世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初步尝试在语文学习中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从而开发利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活动目标:

  1.搜集语言现象并归类整理。

  2.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活动准备:

  1.自选内容:

  ①搜集家庭、校园、社会运用语言文字的情况。比如,家庭成员之间、家庭成员与亲戚朋友之间、左邻右舍之间口语交际所使用的最新鲜、最活泼的大众化语言;

  ②过年时家家户户的春联,村镇上的集会、广播、布告所使用的语言;

  ③校园里的标语牌、宣传栏、墙报以及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使用的语言;

  ④社会上的.电影电视、标语广告、商店匾额、商品说明书、企业公司招牌、报纸刊物、互联网所使用的语言,有哪些新鲜用语,有哪些不规范现象,如此等等,都在搜集之列。

  2、自选小组:明确自己的任务,自由选择小组。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

  3.自由展示:将搜集调查到得有关同一类型的资料进行筛选、梳理,自选形式成果展示。(关键:通过成果汇报、才艺表演、现场再现的方式展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语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开设了语文课,你是怎样理解“语文”一词的呢

  (学生各抒己见。)

  同学们,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生活中的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不仅仅是“人”“手”“口”;也不仅仅是唐诗宋词;更不仅仅是我们的一篇篇习作!今天让我们放下手中的语文课本,走出教室,擦亮慧眼,一起来寻找生活中的语文吧!

  二、成果展示

  (一)准备要求:各组成员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归总,将重复的、代表性不强的内容去掉,留下最具代表性、最能表现本类语言特色的资料整理并适当归类,用小卡片、大条幅、书画作品、录音磁带、照片等形式记录下来。

  具体操作:教师到各组了解情况并稍作指导,由小组长负责落实。

  (二)展示要求:每组派几名同学选用一种较合适的形式将本组获取的语文材料成果进行编排,各组展示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内容包扩本组搜集的主题,展示汇报和畅谈收获三个环节。

  展示内容尽可能主题明确,不可涉猎过多。可在以下方面展开搜集(仅供参考):

  ①成语组。查《成语词典》、阅读《成语故事》等,搜集有关人品及外貌的褒义词、贬义词成语。体会成语文字简炼、语意深刻的特点。

  ②农村谚语、童谣、箴言组。走访农民,搜集二十四节气歌;与农耕、天气有关的谚语;一些浅显易懂的箴言;充满童趣的乡村童谣。了解这些语言贴近生活的特点。

  ③荧屏广告组。收看近段时期经常播出的广告,记录广告词及画面、动作设计。结合生活中相应商品的销售情况,思考这些广告形式的宣传效果。

  ④街头推销、叫卖、吆喝组。上街走走看看,记录各商场、店铺、小贩们推销产品使用的各种方式及辅助工具,模仿几种有特色的叫卖吆喝声。初略了解浏阳市井文化的一个侧面。

  ⑤店名组。逛街,边逛边罗列出浏阳城区几条主街道的酒店、花店、小吃店、服装店、鞋店、日用品店等店名。思考各店名蕴含的文化内涵。

  ⑥对联条幅组。去书店看书,走访本村曾担任村组书记工作的长辈或上户调查,搜集记录一些婚联、寿联、春联、挽联、商业庆联等。想一想对联的特点。

  ⑦匾额锦旗组。参观一下装饰店和部分大酒店、机关单位大厅,留心并记录墙上悬挂的大小匾额、锦旗,思考匾额、锦旗上图画及文字的意义。

  ⑧标语警示组。到附近几所学校、公园、各主街道看一看,有哪些校园标语、公园警示语、交通警示语,想想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⑨影视栏目组。在家收看几个主要电视频道各时段的电视栏目,记下名称;上电影院及影碟租卖店看广告,了解近段时期热播的电影电视名称。想一想影视栏目内容的广泛性及影视与当前时期(如国庆期间)的内在联系。

  展示形式可提前指导(仅指参考):

  ①说相声。在你说我说之中展示语文现象。如成语,教师可根据《教师用书》提供的《成语新编》和学生搜集的成语改编,指定两名学生表演。

  ②一问一答,说说唱唱。如二十四节气歌、农谚、箴言、童谣等。

  ③动作语言配以实物摩拟。荧屏广告、叫卖吆喝声。

  ④征集摹拟。如店名、招牌、匾额设计等。

  ⑤小品笑剧摹拟。如表演公园、街道城管值勤。

  学生和教师可针对每组的展示情况适当点评。

  三、小小辩论

  生活中的语文不都是尽善尽美的,我们时时可以看到乱用成语的店铺,书写错误的标语,你是怎样看待这种现象的生活中的语文对于我们的学习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学生结合实例长叹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可作为其中一位辩友抒发自己的观点,不作统一点评。

  四、结束语

  在生活的世界里漫游,在语文的世界里漫游,我们发现生活的外延同语文的处延是相等的,我们要懂得珍惜每一次语文学习的机会,我们要用慧眼去观察、学习生活中的语文,你会时时发现语文无处不在;语文,其实妙不可言!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情感。

  2、会读、会背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

  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包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话:

  师:在我国安徽省当涂县有一处雄奇秀丽的景色,同学们想去看看吗?(生:想)早在唐朝时,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作下了流传千古的《望天门山》一诗,现在请大家随着画画去看看,去听听吧。

  2、课件出示: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及古诗范读。

  师:你们观看了天门山的景色,有何感叹?

  生:天门山真雄伟啊!

  生:天门山真险峻啊!

  生:这里的江水波涛汹涌,气势磅礴。

  生:李白真不愧被人称为“诗仙”呀!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初悟诗意

  1、大声读古诗

  师:这首诗是李白写的,大家读读李白的简介

  2、课件出示李白的简介,齐读。

  3、再读古诗,看有没有不懂的提出来

  4、请生提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生:“天门”是什么意思?

  ——天门就是这座山的名字,也就是天上的门,可见山很高、很雄伟、很险峻,所以叫天门山。

  生:楚江是指长吗?

  ——楚江是指流经古代楚国的这一段长江,流经楚国这一段叫楚江、终点在天门山,天门山以东是吴国,流经吴国的长江段,叫吴江。

  三、学习古诗,理解诗意。

  1、齐读古诗,这首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这首诗有磅礴的气势。

  师:你从哪句诗看出来?

  生;天门中断楚江开

  2、学习第一句诗

  ①指名读

  ②指名说出诗句意思。

  天门山被长江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师:对呀,天门中断楚江开,特别是这个“开“字,让我们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的气势(板书:吞吐江河)

  ③指导读出磅礴的'感觉。

  师:除了这种汹涌奔腾、气势磅礴之外,你还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它很美丽。

  师:你怎么理解?

  生:我从“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感受到。

  2、学习第四句诗。

  ①齐读第四句诗。

  ②指名说出诗意

  生: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师:从“日边来”感觉这长江水是从——天上来,天从天上来,你们觉得这美丽吗?(板书:江水天来)

  ③指导读出美丽的感觉。

  师:这首诗给人感觉气势不仅磅礴,也很美丽,后人对这首诗作了很高的评价。

  3、课件出示:后人对诗的评价

  ①齐读

  师:评价里说,这首诗好像一幅气势磅礴的画,有主有次,有近有远,有浓有淡,你从哪里可以看出?

  ②指名回答

  生:主是“天门中断楚江开”,次是“两岸青山相对出”

  生:远是“天门中断楚江开,孤帆一片日边来”,近是“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回青山相对出”。

  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难的问题都能答出来。我们再接着往下看,“碧水东流至此回”这句诗,从 这个“回”字看出了什么?

  4、学习第二句诗

  ①自读诗句,理解“回”字

  生:“回”是指水到这里就打旋涡,在这里回旋

  ②小黑板出示:天门山及江水流简画图

  师:大家一起来看一下,长江水一到天门山(指图)这个位置,水道突然收紧了,水就变得更——急了。水从上面冲下来,下面是一马平川,水面变宽阔了,水自然就变——缓了,后面的水很急,遇到了前面流得很缓的水,自然就——回旋了。所以一个“回”字,其实是在写“急”。(板书:急流回荡)

  ③指导读出水流湍急的感觉。

  ④指名说诗意。

  生: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天门山这里突然转了一个弯,向北流去。

  师:还有哪个地方也可以看出水流得很急这种气势?

  生:两岸青山相对出。

  5、学习第三句诗。

  ①指名读,想想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

  生:我似乎看到了两岸的青山在互相比高。

  师:这座山比我高,我比这座山高,似乎在比赛,在对峙,沿岸都是高耸的山峰,险峻的重岭,让我们感觉到——(板书:雄山对峙)

  ②一二组与三四组同学互相对看,读出对峙的感觉

  师:对于这首诗,后人评价非常高,连清朝的乾隆皇帝也对这首诗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词调高华,言尽意不尽

  师:所谓言尽意不尽,到底什么意没有尽呢?大家来看第二句诗的“碧”字,奔放的长江水多有气势啊,一个“碧”字多小气啊,再说,长江一路卷沙携石从上游奔泻下来,水应该是混黄的,为什么却是“碧”水呢?

  6、理解“碧”字的意思

  提示学生结合课文插生领会

  生:因为山是绿的,树也是绿的,所以倒映在水里也是绿的。

  师:正因 为这样,在诗人眼里到处是绿的,所以叫碧水。

  小结:这首诗表现的就是这种(指板书)“吞吐江河、急流回荡、雄山对峙、江水天来”的磅礴奔放的气势,让我们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7、齐读古诗

  四、诗句比较,体会意境。

  师:让我们来读两句李白另外的诗,这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两句。

  1、课件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学生读

  师:读完后,你似乎读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生:我似乎看到了一个很难过、忧伤的李白。

  ②指名读出忧伤的语气来。

  师:是啊,望着远去的孤零零的朋友的小船,很感伤;只留下自己孤独一人站在空荡荡的黄鹤楼上,想到再没有老友一起作诗酒,很感伤。

  师:同样是“孤帆”,让我们读读这首诗里的“孤帆”是否也是一种感伤的情绪呢?

  2、体会诗句:孤帆一片日边来

  ①课件出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②齐读

  师:有感伤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在这里却没有感伤呢?主要因为哪个字?

  生:“日”字

  ③理解“日“字

  生:“日”就是“太阳”,太阳代表温暖,所以感觉“孤帆”不孤了。

  师:对呀,说得真好!孤独的李白孤帆一片自上游顺水而下,一到天门山,天门山就像大门敞开一样,敞开自己的胸杯迎接自己,让他的不开心,他的孤独一扫而光。感受到了天门山的热情,使他感到孤帆不孤了,因此,最后一句要读得高昂一些,我们在“日边来”这三个字读得重一些,大家一齐把这种感觉得出来。

  ④指导读出高昂的语气

  师:正因为天门山的热情让李白感动,所以李白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写下了另外一首《天门山》、一篇文章《天门山铭》,一个地方,李白留下两首诗,一篇文章,这在李白的诗的生涯里很少见,可见天门山在他的感情生活地位,让我们再来齐读这首诗。

  3、齐读全诗

  五、拓读名句,给诗作画。

  师:自古以来,长江以它特有的气势征服了许多诗人,他们为长江而作了许多诗句,现在,老师找出有关名句,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1、课件出示有关长江的诗句,齐生齐读。

  2、给诗作画

  师:我们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李白写的这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而且一句就是一个画面,请大家拿起笔,把李白看到的景色再现出来吧。

  板书设计:

  望 天 门 山

  李 白

  吞 吐 江 河

  急 流 回 荡

  雄 山 对 峙

  江 水 天 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翠鸟教案05-02

语文关怀教案03-18

《语文园地》教案05-21

语文诗经教案05-31

《语文识字》教案08-20

《语文天地》教案08-08

语文《观潮》教案07-22

语文《检阅》教案06-10

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