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14 07:58:0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提起现在大多数供语文老师参考的教案,不得不感到无奈。好不容易遇到优秀的语文教案,那就照抄照搬吧。如果这样做就忽视了教育的实情,结果必然惨败而回。

  为了上好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我找了很多资料,更把一篇优秀教案里的设计环节照抄不误。当我抱着一大堆参考资料和怀揣着这篇优秀教案走进课堂时,心想将有一堂好课可上了。可是让学生借助收集来的`经典爱情故事阐述什么是爱情时,竟然没有学生积极地回答,这实出我的意料之外。这一环节打开得相当艰难,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在我心平气和地等待下,总算有几个同学生硬而害羞地讲了《坦泰尼克号》和梁祝的故事。虽然下一步让学生谈谈名人是怎么看待爱情的,这个步骤比较顺利,但从整堂课的总体情况来看,无疑是一堂失败的爱情教育课。课堂上没有学生流畅的个性表达,没有学生激情飞扬的真情吐露,没有师生其乐融融地相互交流,我似乎始终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局外人,没有融入到学生中间,平等地和学生探讨爱情观,交流人生观,追问价值观。

  我在课后记中写道,语文教育需要心平气和,更需要激情。语文教育需要切合实际,否则就会枘凿相斥,吃力不讨好。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

  2.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落实重要实、虚词,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媒体 建议使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复备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真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她们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点着中华大地。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一百九十三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郦道元的笔端,去追溯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过去的真容。(板书课题及作者)

  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地理学家、文学家、

  二、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自由朗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2.教师范读,要抑扬顿挫,带有惊叹赞美之情。

  3.学生学读。

  4.结合注释,工具书,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文言文翻译指导:

  (1)原则:信、达、雅

  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

  达:要求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雅:要求译文用词考究,文笔优美。

  (2)方法: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书名、物名、官职、器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等可照录不翻译。

  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

  删――删去不译的词,例如发语词,音节助词、重复多次的、表敬称贺谦称的词可以删去不译。

  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汝”换成“你”等等。

  调――有些句子的语序需要调整,如谓语前置、定语前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

  选――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可选用切合原文语境的表示引申义的词来翻译。

  固――固定的格式有固定的译法。

  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时会不明确,应用意译。

  (3)步骤

  ①(略读)把握文章大意,同时标记处要翻译的词、句。

  ②(细读)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要根据语境进行推敲。贯彻“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③(回读)译完后,把答案带入原文,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5.提出合作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6.指名翻译全文,不妥之处随时指出。

  教师重点强调下列句子翻译。

  ①或王命急宣

  译文: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7.指导积累重要文言词语。

  (1)一词多义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绝沿溯阻绝(停、断)绝t多生怪柏(极)

  (2)通假字

  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曲折)

  (3)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动词活用作名词,奔驰的骏马)

  空谷传响(动词活用作名词,回声)

  (4)其他重要字词

  或王命急宣(有)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奔驰的骏马)(如)(快)

  良多趣味(实在)属引凄异(连续不断)(延长)

  三、自由朗读,小组内互评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积累了重要的文言字词,并在此基础上熟读了课文,初步领略了三峡之美,为下一节课的进一步赏读奠定了基础。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巩固重要词语翻译。

  教后反思

  陈书兰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文章结构、谋篇布局上的特点。

  2、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议论、抒情的写法。

  3、体味作者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文中提到几位欧洲著名的大文豪的详细介绍。

  2、编列表格,概括地填写课文中描写的四位作家的肖像、语言、行动、性格特点等内容。

  3、指导讨论,体会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用词的准确。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活动设计:

  1、学生自读课文,编列人物一览表。

  2、教师设计问题,组织讨论,完成学习“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介绍欧洲文坛大文豪福楼拜着手引入介绍莫泊桑,从而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释题,引入阅读

  这是一篇描写人物的文章,课题既交代了地点——福楼拜家,又交代了时间——星期天。但事件是什么呢?人物有哪些?让人思考,引人入胜。

  三、初读课文,弄清学习目的

  1、速读课文,辨析下列字词:

  不约而同:(成语)没有经过商量和约定,彼此的行动、言论却完全一致。近义词:不谋而合。

  “不约而同”与“不谋而合”两者结构相同,意义相近。区别在于:适用对象不同。“不谋而合”的“合”多指计划、理解相同,不能指不同人的相同行动。“不约而同”的“同”多指不同人的行动相同,也可形容心理活动。

  “琐事”中“琐”偏旁“王”,不能写作“钅”或“口”。名词,指细小零碎的事情。

  “忘乎所以”又作“忘其所以”,成语,指得意忘形到了极点。

  “义愤填膺”中“膺”读作“yīng”,成语,指对坏人坏事的'愤恨充满心胸。

  轮廓魅力滑稽荒谬钦佩白皙

  2、分析课文结构。

  ①第2段交代的时间是哪一天?这一段叙述中可以读出哪些要点?

  ②来拜访的客人中,有名有姓的写了哪几位?这几位是不是一起到的?

  ③文章写得最多的是什么?

  讨论后并明确:

  ①时间为星期天,一点到七点,这一段表明福楼拜朋友之多,交往之密,在欧洲文坛地位之高。

  ②在拜访的客人中,有名有姓地写了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这几位不是一起到的,可以从文中找出“第一个来到的”、“过了一会儿”、“接着来的”和“最后”来说明这一点。小结并点示: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叙述和描写了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情况。文章开头抓住福楼拜住所的陈设,表明他生活简朴、创新的勤奋,然后用“第一个到来的”“过了一会儿”“接着来的”把几位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大作家依次推到读者面前,从而使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③本文对人物写得最多的是人物各自的肖像、语言、行动、神态的描写,表现出人物各自的性格。

  四、研读赏析

  1、讨论分析,突破本课学习重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①分组讨论,填表。

  将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围绕课后练习一进行讨论、分析,并将明确结论填入表中。每组指定一人发言,发言重点:第一组—福楼拜,第二组—屠格涅夫,第三组—都德,第四组—左拉。

  明确:福楼拜:热情好客,豪放睿智

  屠格涅夫:博学多识,沉稳持重

  都德:幽默健谈,活泼开朗

  左拉:沉默寡言,聪慧坚毅

  人物各自的肖像、语言、行动描写答案略,各自所表现出来的性格见上面小结。

  ②比较,在对人物进行外貌、语言、行动三方面描写时,四个人物又各侧重写哪方面?

  明确:写福楼拜时,侧重其语言、行动描写;写屠格涅夫时,侧重其语言描写;对都德,侧重写他的外貌和语言;对左拉,则侧重于写他的外貌。

  ③讨论,为什么要各有侧重,并举例说明。

  明确:是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需要。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时,人物的哪一方面最富有特点,就侧重写哪一方面,同时这样写能避免重复累赘,使行文更活,内容更集中,人物特点更突出。如动作描写,福楼拜最突出,着墨多,拥抱屠格涅夫,充满激情说话,在客人面前周旋等,突出他热情大方的性格特点。

  ④作者是怎样突出福楼拜这个中心人物的?

  明确:采用了正衬和直接表现相结合的方法来突出这个中心人物。以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这些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的人作为福楼拜的衬托,突出福楼拜,同时,对福楼拜进行直接描写,集中写他的语言、神情、动作,表现他的活跃、情感丰富、思想深邃、话语深刻的特点,显示出他的才气,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他的崇敬之情。

  ⑤作者在描写中常插入抒情议论,找出来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例如写左拉“他的头……虽然不漂亮,但表现出他的智慧和坚强性格”“黑色的眼睛……十分尖锐,透着探求的目光”,这些描写不是纯客观地描写,而是用议论在发表自己的主观感受。这样在描写中插入了议论,既能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得更加鲜明又隐含了作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总结、扩展

  我们看到他们的性格迥然不同,但是却个性鲜明,这些得益于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还有几个议论的语句对咱们分析任务形象帮助特别大,些语句更使读者加深了对人物的认识,形象跃然纸上。句子虽不多但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请同学门试着总结一下默泊桑是怎样将人物刻画得如此生动?或者说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1细观察,抓特点

  2插入议论,抒情

  莫泊桑下笔如有神、刻画人物栩栩如生,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读后,可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行人物描写。

  六、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写法,写出三位同学(或好友)的不同个性特点。

  要求:

  1、从外貌(肖像)、语言、行动三方面来写。

  2、不少于300字。

语文教案 篇4

  一、学习词语

  畅谈——尽情地谈。

  昂首挺立——昂,仰。仰着头,直立着。

  遥遥在望——遥遥,形容距离远。形容远远地望着。

  可望而不可即——即,接近。可以望见,但不能接近。形容看来可以达到而实际难以达到。

  二、在 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快速阅读课文。

  三、作者以什么为序来介绍人类登上月球的全过程?

  以时间为序来介绍人类登上月球的全过程。

  四、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并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学生讨论后归纳:登月的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3—5),飞船带着宇航员进入预定轨道。

  第二阶段(6—9),飞船作登月准备。

  第三阶段(10—14),宇航员登上月球。

  第四阶段(15—16)飞船带着宇航员顺利返回地球。

  五、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了哪几件事?

  学生讨论后归纳: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了七件事。具体为:①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情况,发现一切正常;②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③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④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了月球的表面;⑤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⑥他们又取出了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严地把它插在了月亮上;⑦他们跟美国总统尼克松接通了电话,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六、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归纳:①用来表时间,如“这一年的7月16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②用来表飞船离地球的高度和飞行速度,如“当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此时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③用来总结飞行的里程,如“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共经过76万公里,历时195个小时,三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个星球的探险”。

  七、总结、扩展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1969年7月21日登月的全过程。人类登上了月球,迈出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结合课文,畅谈未来探索太空的梦想。

  八、布置作业

  假设你此时正在远离地球的茫茫太空中旅行,透过舷舱,你看到了美丽的地球。请以此为触发点,展开想象,写一篇二三百字的小短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认读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只有自己勤奋学习,不懈地努力才能出绩。”

  3.进行朗读训练,学会用不同的语气读句子。

  4.用“……是因为……”这个句式练习说话。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具:

  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熟读词语。

  2.学习一二两段。

  教学过程:

  1.定向。(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词语,读通课文。

  (2)谁干什么?

  (3)给文章分段。

  2.自学课文,要求划出生字、新词。

  3.字、词、句的训练。

  (1)出示生字卡片:

  坦tan 凳deng 虽sui 糟zao 伟wei

  拼读生字。

  (2)读词语,强调“糟糕、小板凳、虽然”的渎音

  (3)读通较长的句子:(他想看看是什么东西吸着小针,打开一看,什么也没看见)

  (他从小喜欢钻研问题,做那些需动脑筋、花气力才能做好的事情)

  (4)给自然段标号。

  4.读讲1—2段。

  (1)读第一段,用“因为……所以”进行说话训练,因为爱因斯坦从小……,所以长大后他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2)读第二段,填空练习。(爱因斯坦很喜欢钻研问题。)

  (3)思维训练。研究“开始”这个词,师:从哪一件事开始,从几岁开始对科学发生了兴趣?

  (4)读1、2两段。

  5.作业。

  熟读课文,认读词语,完成“读一读,练一练。”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研究3、4段,学习爱因斯坦不怕困难的品质。

  2.朗读训练。

  3.会用反问句说话,并能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教学过程:

  1.段的训练:哪两段是讲爱因斯坦做小板凳的?

  2.读讲第三段。

  (1)读第三段,进行填空练习。(3、4)第三只小板凳( )

  (2)练习对话,朗读训练。师:我们学学老师的样子来读第三段中的两个句子。

  (3)句子训练。

  出示反问句: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小板凳?

  师:你们见过吗?

  生:我们没见过。

  师:那还可以怎么说?

  (我们谁也没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

  (4)小结。

  同样一个意思我们可以用两种不同的语气说。

  (5)读读演演。

  爱因斯坦的话——小声说:“有的”。

  3、读讲第四段。

  (1)读爱因斯坦的话,完成填空练习。

  第一次做的和第二次做的比第三次做的( )

  (2)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说清楚其它小朋友都做了什么?提高要求,前面可总的'说一下,后面可以评价一下“小朋友们做了许多手工作品,有的小朋友做泥鸭子,有的……,他们都做得很好。”

  (3)思维训练。

  师:爱因斯坦做特别难做的小板凳,傻吗?划下答案,读第一段。

  (4)用“因为……所以”训练说话,将爱因斯坦为什么做小板凳的理由说清楚。

  (5)情感交流,用“……是因为……”练习说话,师:如果爱因斯坦在我们班里,你喜欢他吗?

  (6)继续用“……是因为……”说话,根据课文内容练习。

  师:他们班里的同学、老师喜欢他吗?

  (7)词语训练。

  研究“从此”一词。师:从哪件事之后,老师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8)再用“因为……所以”说话。

  (9)读第四段。

  4.小结。

  师:“学爱因斯坦做小板凳”对吗?我们向他学什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作业:

  有表情朗读课文,抄写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要求读准,会写、记住。

  注意:“需、糟、糕、态”的书写。

  二、听写

  三、朗读课文。

  1、给句子换一种说法: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吗?( )

  2、根据课文内容用“……因为……”说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翠鸟教案05-02

语文关怀教案03-18

《语文园地》教案05-21

语文诗经教案05-31

《语文识字》教案08-20

《语文天地》教案08-08

语文《观潮》教案07-22

语文《检阅》教案06-10

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