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16 08:21:0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4、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地与本文进行交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神鸟的聪明,并从神鸟讲的三个故事中得到启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神鸟以及狗、猫、乌鸦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白“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从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朗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教学方法:

  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2、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结构,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一、解题,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里,去看看那美丽的“神鸟”,去听听那动人的故事。

  2、齐读课题

  3、揭示课题:“神鸟”“神”是什么意思?

  4、默读课文,神鸟神奇在哪儿呢?为什么称它为神鸟,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

  1、汇报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同学间互相解决。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伶、淙”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指导学生区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

  3、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字幕出示新词并出示含有新词的语句。)读词、读语句。

  4、小结:

  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时要注意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不要就词解词。有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如“包袱”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用布包起的包。”而在“我们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这句话中指思想负担,“抖包袱”又是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因此,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区别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扩大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三、自读全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看全文有几个故事,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

  3、小结:故事中有故事,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请在下节课和同学们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积累新的词语

  2、带着课后思考题再次读课文。

  板书设计:

  生字(略)大故事小故事

  多音字(略)狗

  神鸟猫

  乌鸦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钓鱼》教学设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心理。

  2、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则有关诚实的格言,让学生体会。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有关诚实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教案《《钓鱼》教学设计》。

  3、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分角色读

  4、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画上横线。)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三、课堂小结

  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四、拓展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有很多,我们该如何去做?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六、布置作业

  制作一张以"诚实"为主题的小报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体会以及对课文的有感情朗读,让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确实是天下奇观,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自主理解课文,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释题切入

  1、教师背诵一首古诗《浪淘沙》引入新课的学习。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知道这首诗是写哪里的景象吗?写的是钱塘江大潮,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观潮》。

  2、板书课题:

  观潮。

  (指导写“潮”字。)

  二、检查学生预习

  1、检查生字(音难字):

  罩、薄、沸、踮、崩、霎。

  2、检查全班学生掌握的情况:

  识字游戏(借助PPT课件完成)。

  三、自读课文

  1、读了课文,你觉得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样的`?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评价钱塘江大潮,找到这个词语。

  2、初步理解:

  天下奇观。

  (谈一谈你对天下奇观的初步感受。)

  3、再默看课文:

  课文哪些自然段在具体写观潮的过程。

  4、再读课文2~5自然段,看看课文分别写了哪些时段的景象?

  (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板书。

  5、读了课文,你觉得哪个部分的内容最能让我们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给大家推荐一下。

  既然大家都觉得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最能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那等一会儿我们就把这两段重点地读一读。现在我们先读一读写潮来之前景象的段落,说说你的感受。

  江面:

  平。

  观潮的人:

  人山人海。

  四、精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接下来我们就要重点地来读一读课文中写潮来时的段落。自由读三、四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最能看出钱塘江大潮是奇观的句子,理解,读好。

  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读书:

  ⑴ 理解:

  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体会:

  两丈多高,六米多高。

  (学生体会感受壮观,用读书来表现。)

  ⑵ 理解: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体会: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感受这种气势。

  体会:

  飞奔。

  (速度快。)

  体会:

  浩浩荡荡。

  (横贯江面,潮水奔涌。)

  体会:

  (山崩地裂。响声巨大。)

  体会: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指导学生读好。)

  3、指导学生把理解后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肯定学生的读书,提出新的要求:

  要想读好,要进一步理解课文,刚才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发现?

  教师指导学生发现:

  “再近些”,“越来越近”。知道是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潮水的(从远到近)。

  指导学生体会该怎样读好这种变化?

  4、男生读、女生读。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借助读书来让听的人身临其境。

  读完之后学生看视频资料

  学生看完后,教师用过渡语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壮观的进一步体会。再读课文。

  5、指导学生带着这样的激情读钱塘江大潮潮头过去的段落。体会潮头过去时景象的壮观,人们都被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吸引了。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多高了。人们为什么才注意到江水已经涨了两丈多高了?刚才人们看什么去了?)

  6、开课的时候,我们对天下奇观有了初步理解,现在学习了课文,我们一定对天下奇观有了更深的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练习说话:

  理解天下奇观。说说自己的心情。

  7、教师介绍:

  钱塘奇景古已有之,感受这种雄壮。再一次地读课文的第一段,再一次品味天下奇观。

  8、分享感受:

  教师将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用一首小诗的形式和学生分享。

  五、积累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

  潮来前

  观潮 潮来时

  天下奇观

  潮头过后

  第二课时(略)

  〖教学内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指导学生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学会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指导学生进行练笔。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完整地叙述自己参与过的一次活动,写清楚活动的场面,注意点面结合。

  2、能写清楚自己参与活动的想法、感受、心情。

  3、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重点难点

  1、能写清楚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相关信息。

  2、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感受)突出;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抓住细节进行描写。

  3、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教学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班级曾经参与活动的图片。

  学生:

  回忆曾经参与过的活动,写下活动名称,有条件的可以准备当时的照片或视频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1、展示学生活动的图片,激起学生对活动的回忆。

  导语:大家看看这些照片,是不是很眼熟?这几张照片中大家笑得可真开心,而这一张照片中大家的表情看起来可真严肃。再看看这张,这位哭得稀里哗啦的同学又是谁呀?看着这些照片,老师仿佛又回到了那些精彩的活动中去,你们呢?

  2、引导学生体会照片中的情感,导入课题。

  过渡:很好,看来大家对之前参与的活动都记忆犹新,感触深刻呀。那么,这堂写活动的作文课相信大家都能畅所欲言了吧!

  二、拓展思路,确定写法

  1、点名学生说一说这学期或小学阶段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活动。

  2、归纳、总结学生发言。

  体育竞技类:拔河、跳绳、接力赛、乒乓球……

  文艺表演类:合唱、课本剧表演、集体舞……

  公益慈善类:看望老人、植树、校园清洁、爱心助学……

  民俗活动类:包粽子、写春联、踏青、看灯会……

  校园活动类:开学典礼、课间操、校运动会……

  3、点名学生总结活动收获(即确定文章中心)。

  预设:参与一次活动,必然会产生很多想法和感受,也会从中得到不少收获。这些收获或许是增加了一种新的生命体验;或许是锻炼了某种能力,展示了自我风采;或许是走进他人,了解了陌生世界;或许是汲取了文化营养,开阔了眼界;或许是放飞心灵,体会快乐人生,等等。多多引导学生体会活动中和活动后的感触,明白参与这些活动的深层意义。

  4、引导学生明确写作重点和写作技巧。

  (1)确定写作内容和写作重点。

  明确:教材中已经明确交代了本次习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将这些问题的答案一一写明,就可以初步组成一篇文章的框架。但是,作为一篇写活动的文章,其目的必然是让读者感受活动的氛围,阐述作者的收获。因此,所有与之相关的内容均应作为写作重点,即须写清楚活动最精彩之处,写清楚活动过程中的什么内容让自己感受最为强烈(一般为活动的高潮部分),写清楚活动带给自己的启发。

  (2)掌握记叙活动写作技巧。

  明确:写作顺序和场面描写应注意哪些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进行点拨式指导。一般而言,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叙述活动的全过程,也可以采用倒叙的手法,把活动的结果或活动中某个重要场面提到开头,再回顾活动的起因和经过。写活动就离不开场面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和心理是描写的重点,要从细节出发,营造出活动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此外,环境描写和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让作文增色不少。

  三、总结素材,完成初稿

  1、学生翻看自己准备的资料,回忆当时的所见所闻,确定写作对象。

  过渡:关于本次习作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技巧相信大家都有了初步的印象,现在应该迫不及待地想要动笔了吧。请大家翻看自己准备的资料,回想一下那些活动经历,其中让你记忆最深刻的是哪一次呢?把这次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吧!

  2、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活动,说一说活动的过程和记忆深刻的细节。

  预设:学生可能有好几个选择,必须明确出一个作为本次习作的写作对象。

  3、点名学生说说自己想写的事,教师指导学生把活动过程说清楚,引导他们说出为什么会印象深刻,从而明确活动的感受和想法。

  4、完成初稿。学生根据交流的内容,列出习作提纲,把活动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形成作文。

  5、教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四、点评习作,修改誊写

  1、出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修改。

  评议重点:

  (1)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明白;

  (2)场面描写是否生动;

  (3)想法感受是否深刻,情感的抒发是否水到渠成;

  (4)有哪些优点可以借鉴。

  2、学生自己尝试修改习作,注意使用修改符号。

  修改重点:

  (1)标题应在符合要求的条件下新颖有趣;

  (2)改正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

  (3)改正不通顺的语句;

  (4)对内容进行增删调整。

  小学阶段常用的修改符号:

  (1)改正号:

  (2)删除号:

  (3)增补号:

  (4)对调号:

  (5)转移号:

  3、小组间交流习作,互相修改评分。

  4、小组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点评重点:

  (1)过程叙述完整;

  (2)内容具体,重点突出;

  (3)场面描写生动,情感真挚;

  (4)标题、开头、结尾精彩。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 通过词语的读背,积累词汇。

  2. 能读懂成语故事,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 进行口语训练,能讲熟练的普通话,具有一定的购物讲价的能力。

  4. 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重点、难点:

  1. 积累语言文字,能读懂成语故事,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 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示教学内容

  本节课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二部分内容,达到词汇积累,从故事中受教育的效果。

  二.完成读读背背部分

  1. 复习旧知识积累:说说这学期学过的四个字的成语。

  2. 出示小黑板,指名读词。

  3. 指导个别字的音、形记忆。

  4. 用各种方法理解词意。

  5. 指导个别词造句。

  6. 读读背背。

  开火车读。

  学生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这些词背下来。

  7. 巩固练习,检查背诵。

  情同( )( ) 不分( )( ) 推心( )( )

  ( )( )之交 问( )问( ) 亲( )无( )

  ( )老( )贫 心心( )( ) 天( )比邻

  三.完成阅读部分。

  1. 快速阅读短文,说说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 这是一个成语故事,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以下词语意思。

  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攒:积聚,储蓄。

  妥当:适当,停当。

  焦思苦虑:着急,忧虑。

  3. 再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觉得张三和王二自作聪明。

  张三和王二都害怕别人怀疑到自己所做的事,用留言来告诉别人这地方没有埋三百两银、王二没有偷,殊不知正是这些留言泄露了天机,给自己带来烦恼。所以说张三和王二自作聪明。

  4. 联系实际,看看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他们做错的原因在哪里?

  5. 谈谈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

  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不要做不应该做的事,否则迟早有被发现的一天。另外,不要时时刻刻怀疑自身的安全,否则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四、作业

  1. 抄写读读背背中的词语。

  2. 将成语故事讲给亲人听。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旧知

  1. 开火车背诵上节课学过的.词语。

  2. 默写其中的八个。

  二、 学习新内容

  (一) 揭示教学内容及能力训练目标。

  这节课我们一起完成口语交际部分的训练,这次口语交际内容是购物讲价,要求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用较流利的普通话进行购物讲价。

  (二) 读题,弄清题目中的提示。

  1.齐读题目中的要求。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1)货比三家不吃亏------比货、比价。

  a.看质量,问价格,是否物有所值。

  b.找另外几家比较价格、质量。

  c.确定其中一家(也可以几家)讨价还价,比较满意的价格成交。

  (2)活动过程 分两步:

  a.按以上方法模拟购物(不购物也行,但过程要去训练。)

  b.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曾经的购物活动。

  满意:怎么完成这一过程的。

  不满意:为什么没成交。

  很差:上当受骗。

  (三) 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开展模拟活动。

  1.小组内组合,分好角色表演,再互换角色表演,组内评议:要怎样更好地完成这一过程。

  2.选13组表演,师生评议。

  (四) 谈活动感受,得到启发教育。

  正:得到能力锻炼。

  反:以前缺乏这方面能力,受过骗。

  升华:在购物讲价过程中要文明礼貌,不乱还价,不漫骂卖主,不毁坏商品。

  三.小结

  今天,我们模拟表演了上街购物讲价的经过,懂得了应当怎样做才能买到较满意的商品,得到能力的锻炼,受到文明礼貌的教育,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四.作业

  完成课时作业 设计。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所写的桥之美。

  2、与中国石拱桥比较,感受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3、理解一些难句的情味。

  【学习重难点】

  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揣摩文中难句所蕴涵的情味。

  【学习流程】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煞它风景( ) zhù( )足 xiāo ( ) 魂 媒介( )

  2、想一想,有那些赞美桥的古诗词,把它写下来。

  二、学习研讨

  3、 在作者看来, “桥”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什么感想,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4、为了更好地阐释“桥之美”,作者举了几个例子?请各用一句话概括。

  5、理解文中语句丰富的蕴涵。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6、说说《中国石拱桥》与本文在表达手法上的区别。

  三、扩展学习

  7、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水的语言

  水是会“说话”的。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子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暧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

  把水壶放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刻,叫声又不是那样响了。“响水不开,开水不响”,水壶里的声音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

  放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这些气泡很热,也很轻,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边的冷水层。热气泡在冷水里放出了大量的热,它们温度降下来,好像泄了气的皮球,抵挡不住水的压力,就被水给压破了。气泡破裂时会发出响声,水壶便呜叫起来。水在沸腾的时候,气泡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水面冲到空气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这时水的声音变成“哗啦”“哗啦”了。

  人被烫着会喊叫,水挨烫时也要“尖叫”呢:把几滴冷水滴在火红的炉盖上,听!它咝咝地尖叫了。烧水做饭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种声音。

  水当然没有知觉,它挨烫时的“尖叫”是由于它在急速地变成汽。炉盖或红煤球的温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马上变成了小蒸气。一滴水要变为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这一涨,就像小xxx爆炸,发出了声音。

  你会判断壶里的水开不开吗?

  提一壶冷水,向地面上倒一点,你听到的'是清脆的噼啪声。提一壶开水,同样地向地面上倒一点,听!它发出了低沉的波波声。为什么冷水和开水声调不同呢?这跟水的温度有关系。当水温在100°C左右时,水不断地变成汽,开水四周包着这层汽,好像裹着一层线毯,落到地上的声调也就低沉多了。冷水落到地面上,没有汽垫的缓冲作用,声音也就变得清脆了。这正像掉在地面上的钢球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掉在棉被上的钢球只会发出一点儿声响一样。

  水的奇妙语言可多啦,你能自己做些实验,研究一下吗?

  (1)这是一篇 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 顺序,全文语言 有趣。

  (2)为了生动的说明水有各种各样的语言,很多地方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3)文章说明了水在三种情况下的语言:A ;B ;C 。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怎样才能判断出壶里的水是否是开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观潮》教案07-22

语文诗经教案05-31

《语文天地》教案08-08

(精选)语文教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