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16 09:12:4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建议

  一、深刻的立意

  本文借事说理,通过方仲永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文章叙述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不使学”,是“其受于人者不至”,通过生动的事例得出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给人以深长的思考。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对方仲永的天资做了不适当的渲染,把他写成一个“生而知之”、不习而能写、不学而能诗的“突发”的天才,不尽合乎实际。文中虽然有这一不足之处,但本文意在以方仲永的故事为典型的反面事例,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使人们领悟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这一立意无疑是十分深刻的。

  二、材料安排上的特点

  本文详写叙事部分,略写议论部分。在叙事部分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略写他才能衰退时期的情形。这样安排是符合作者意图的。

  王安石写这篇文章,主要是用方仲永作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无教育的重要性。题目中的“伤”字,就已经透露这一点。“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为什么哀伤、哀怜?因为仲永有天才而“受于人者不至”。但这不能怪仲永,他毕竟是个孩子;这全部责任都应当由贪财的父亲来承担,因为他剥夺了仲永的'学习机会。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有两点用意:第一,说明“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第二,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理下才能衰退的根子,因为仲永父亲“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说明仲永未能受到后天教育。至于仲永长大后才能逐渐衰退(“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至丧失殆尽(“泯然众人”),则是“不使学”的必然结果,当然不用多说。叙事部分已经蕴含了作者所要说明的道理,因此议论部分也用不着多说了。

  三、先扬后抑、突出主旨的写法

  本文的叙事部分先扬后抑。先铺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显示方仲永才能的落差之大,突出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惋惜。先扬后抑的着眼点是“抑”,本文采用这种写法,表明了对“不使学”、不让人才“受之人”的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态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四、见闻录的叙事方式

  半功倍本文的叙事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用“闻”“见”“闻”三个片断,依次分写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按时间顺序把这三个片断结为一个整体。详写第一个片断,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极简略地写后两个片断,点出他的才能衰退以至泯灭。叙事一气贯通而层次分明,详略有致而结构紧凑,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这种见闻录的叙事方式还使方仲永与“我”发生了联系,富有生活气息,给人真切之感。

  五、简练精当的语言

  本文的语言十分简练,仅以一百五十多字就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全篇行文严谨,力求简洁,其中每一词、句都有其精当的表达作用,而不是可有可无。例如,开篇一句交待籍贯、身份、姓名、家世,这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介绍,而且“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和对方仲永天资过人的有力衬托;“啼”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结尾段以“余闻之也久”开端,以下均承此省略“余”字,如此等等。这篇短文笔墨极省,以至精简到难以再删一字。对本文的这一特点,可以逐字逐句体察、品味。

  六、引导学生自读的教学建议

  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并尽量独立完成练习,以培养自学能力。教师可略做点拨,适当答疑。虽然本课没有背诵要求,但仍要重视朗读。课文一定要读熟,最好能背下来。

  教学设计示例

  一、初读课文

  学生初读,勾划出生字词。正音。

  二、朗读课文

  完成课后练习一。补充练习:

  ①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提问:

  ① 这篇文章写了一回什么事?

  ② 仲永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开头介绍了他哪些方面的情况?

  ③ 课文介绍了他才能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哪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各是怎样的?前后是一种怎样的变化?

  2.点拨重点词语

  ① 生五年、十二三矣、又七年――时间表示法

  ② 隶、未尝、意、立就、文理、稍稍、乞、邑人、称等

  3.练习:理解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 父异焉

  ② 邑人奇之

  ③ 稍稍宾客其父

  ④ 父利其然也

  总结:意动用法,活用后可理解为“以…为…”“认为…”“把…当作…”

  4.点拨重点语句

  其诗以养父母、收放为意

  传一乡秀才观之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能称前时之闻

  四、讨论:

  方仲永为什么从“指物作诗立就”而变成了“泯然众人矣”?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五、研读最后一段

  1.根据文章内容理解以下词语的含义:

  受之天/不受之天/受之于人/不受之人

  材人/众人

  2.作者认为方仲永的悲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其受之于人者不至”与上面的哪些句子相呼应?

  3.作者认为从方仲永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4.再次朗读课文。

  七、讨论

  你对方仲永这件事怎么看,你认为造成方仲永的悲剧的原因是什么?除了其父“不使学”以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理解“独自、静悄悄”等词语的意思。

  2.积累“跳绳、踢足球、讲故事、听音乐、打排球、游戏”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

  1.随文巩固识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快乐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做游戏的快乐,体会大家在一起玩更快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理解“独自、静悄悄”等词语的意思。

  2.积累“跳绳、踢足球、讲故事、听音乐、打排球、游戏”等词语。

  教学难点

  体会做游戏的快乐,体会大家在一起玩更快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快乐,你就跺跺脚……”你快乐吗?快乐就像阳光,像雨露,播撒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快乐就像清风,像空气,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用心体会,快乐就在你的身边。课文中的小朋友是一个做什么事情都快乐的人,他为什么这么快乐呢?让我们走进课文《怎么都快乐》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平舌音“怎”,翘舌音“绳”和边音“蓝”的读音。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讲、行、许”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玩、很、当、音”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谜语示例:

  水井边,来发言。事情理,说一遍。(谜底:讲)

  街心两堆土,移走别添堵。人车各走道,畅通无拦阻。(谜底:行)

  午前把话谈,很久都不完。语中多称赞,答应把愿还。(谜底:许)

  形近字歌示例:

  音:亲人来探望,钢琴奏乐章。歌随琴音起,情深意也长。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玩”左窄右宽,右部竖弯钩要圆润有力。

  “很”左稍窄,右稍宽,最后一画捺要舒展。

  “音”点写在竖中线上,“立”上横短下横长。

  “讲”左窄右宽,最后两画有区别,第一画是竖撇。

  “行”左窄右宽,左边的双人旁要写得稍高一些。

  易错提示:

  “许”右边是“午”,不要写成“牛”。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元—玩(玩乐)—完(完结)

  艮—很(很多)—狠(凶狠)—跟(跟前)—恨(怨恨)

  当—档(大排档)—挡(阻挡)

  (4)多音字辨析。

  得

  dé:得到得过且过

  de:听得认真

  děi:得听我的得亏

  巧记:时间过得(de)快,转眼上小学。考试得(dé)高分,得(děi)亏方法好。

  (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诗歌写了一个人玩很快乐,两个人玩、三个人玩,四个、五个甚至很多人玩都能找到快乐。这首儿童诗告诉我们一人独处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

  (2)诗歌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第1节:写一个人玩很好。

  第2节:写两个人玩也很好。

  第3节:写三个人玩起来更有劲。

  第4节:写许多人玩更快乐。

  (3)第1~3节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三节的结构相同,都是先写“几个人玩,很好”,接着写这样玩的`特点,最后是具体的玩法举例。

  学标点符号:省略号

  省略号又称删节号,是一种标号,标志语言的省略。如文中的“正好用纸折船,折马……”这里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表示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大家都很喜欢玩,这节课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玩乐方式。那么,每种玩乐方式分别适合几个人玩呢?下节课的学习将告诉我们答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2.学会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

  4.引导学生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教学重点: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教学难点: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晏子,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课文就是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课文中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个。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人,当过齐国的宰相。晏子善于言辞,机智果敢,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的故事。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

  (“使”是出使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二、读课文,自学字词。

  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字词。

  读准字音:淄

  敝

  枳

  淮

  指导书写:淄、敝(笔顺)辱、臣(笔顺)

  理解词语:大夫、欺君之罪、侮辱、敝国

  安居乐业、得意洋洋、囚犯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写了晏子的几个故事?从哪里到哪里是写这几个故事的,给课文分段。

  2.读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用晏子说的话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阅读了解三个故事。

  (一)阅读理解第一个故事。

  1.默读思考: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说“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

  访问狗国得钻狗洞,楚国开的是狗洞,所以________

  3.楚王听到传话,为什么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楚王当时是怎样想的?

  (如果让晏子从狗洞进来,那么楚国就成了狗国,楚王也成了狗国之王了。所以他只好吩咐打开城门。)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小故事。

  (二)阅读理解第2、3两个故事。

  1.默读思考:这两个故事中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回击楚王的,结果怎样?

  结合填空理解晏子话的含义: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我最不中用,所以派我来访问楚国,因为楚国是____。

  (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了楚国却做起了强盗,因为____。这句话中的“水土不同”是指____

  2.有感情地朗读两个小故事。

  (三)总结课文,巩固练习。

  1.朗读全文。读后讨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机智果敢,善于言辞,热爱自己的国家)

  2.复述故事。

  每人选择一个小故事,准备后复述。

  3.按要求摘录课文中的词语。

  (1)写动作的:____

  (2)写神态的:____

  (3)写外貌的:____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本课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知道课文中的药房是什么。

  2.过程与方法:并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与帮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故事中人性的善良和伟大,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情谊,懂得珍惜生活的美好,并对周围的人回馈关心和爱护。

  教学重点:

  感受伟大的友情给一个人的力量。

  教学难点:

  理解德诺妈妈的话,真正体会这种伟大、无私的友情。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艾滋病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 学 程 序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红丝带(关于艾滋病的标志),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关爱艾滋病患者的标志。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全世界的'人都来关心爱护艾滋病患者。

  可以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关于艾滋病的知识,教师相机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二、读文,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圈出生字,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

  (1)个人自学。

  (2)同桌间汇报。

  (3)关注字词在这一课中的意思。

  3.做课后习题(一)。

  4.指名读课文,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5.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6.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下节课文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三、作业:

  写生字。

  熟读课文,画出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读题、回忆。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生命的药方》。上节课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里生命的药方是什么?

  默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句来理解。

  二、品析课文

  这里生命的药方是什么?默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句来理解。

  三、交流自学的感受。

  1.(1)第8自然段。

  (2)读一读,德诺妈妈的话。

  (3)重点体会生命的药方是什么?感受“泪如泉涌”。

  2.为什么德诺是孤独的?

  (1)快速默读用“------”画出相关句子。

  (2)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第一句话。

  a.指名读。

  b.哪个词中体会到了他非常孤独,非常无助?

  3.虽然他是不幸的,伙伴们全都躲着他,但他又是幸运的。你又从哪看出来的?

  如果你是德诺:

  当你身患严重的疾病是一种什么感受?

  难道你真的不怕被传染吗?

  面对不幸染上艾滋病的德诺,作为他唯一的伙伴,艾迪又是如何做的呢?

  4.自由再读课文画出艾迪是如何给他快乐,给他友情,使他因为有艾迪而满足的。即求医过程使自己感动的句子。

  5.四人小组交流。

  出示要求:

  (1)读画出的句子。

  (2)说说自己的感受。

  6.全班交流出示有关句子:品读,引导体会情感。

  7.师小结:德诺得病是痛苦的,但艾迪给他的帮助与关怀,使他离开人世时依然快乐!这怎么不让德诺妈妈----“泪如泉涌”。好动情地说……

  课题不单单指艾迪为德诺寻找(指板书:治疗艾滋病的药方),还指艾迪给了德诺(指板书:医治心灵的药方),那就是(友情),是这份友情让德诺感受到了(快乐),不再(孤独)。

  三天后,德诺静静地躺在了长满青草的地下,双手抱着艾迪穿过的球鞋。他说……过渡:德诺还有两个心愿,希望我们帮他实现。你愿意吗?

  四、作业

  请为我写一封感激我的好朋友艾迪的信。谢谢!

  请把我与艾迪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或朋友听,让爱温暖更多的人。

  放手让学生自学,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学生互帮互学。

  抓住重点词和生活实际进行理解。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引导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从感悟交流中实现与文本、与文章主人公的对话。

  结合课题深入延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语文教案 篇5

  第 一 组

  大自然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走进大自然,那美丽的风景会让人陶醉,那盎然的生机会让人激动……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它等待着我们用心灵去倾听,去感受。本组教材就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

  《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

  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索溪峪的“野”》一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

  编排本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三是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围绕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供选择:想象自己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说和写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听音响,说和写自己想到的和感受到的;交流暑期生活感受。“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对课文表达特点的认识,积累诗句,阅读与语文有关的有趣的故事等内容。教学时,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特点,融会贯通,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1.山中访友

  一、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景物优美、写法独特、感情真挚、语言精彩,对初一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篇能打动他们的文章,在讲课过程中应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的自然景物、优美的语言的体验和感悟,让他们进入作者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本文讲课中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对景物的描写过于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难免会显得零乱,而且逐一讲解的后果是课文给学生的感觉会支离破碎。如何使学生既能细致地体味课文,又保持着课文的整体感、一气呵成的美,这是教材处理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材处理中尽量注意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去与文本进行充分的接触,在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中产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进行交流。注重对文本的体会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

  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习运用。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我们非常地幸运,生活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城。相信我们同学都有过走入山林,到山林中去游玩的经历,可以说说你走进山林时有些什么感受,有些什么收获吗?

  (和我们的同学一样,作家也非常地喜欢爬山,而且对他来说,爬山还有另一种乐趣,那就是可以拜访山中的众朋友。这些好朋友将会让他忘却疲乏,带回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 。在山里他究竟拜访了哪些朋友呢?这些朋友又各有什么魅力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开始我们难忘的山中之旅。)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大家通过欣赏课文朗读来进行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作者的带领下、描述中我们会依次发现作者许许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么这些好朋友都有谁呢?请大家在山中之旅的过程中把这些好朋友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山中好友。

  (1)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明确文章写作内容、表现对象。解决字词问题。(3-5)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阅读期待走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优美的配乐朗读为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会,为下文交流个人阅读体会作准备。)

  (2)全班交流:作者在山里见到了哪些朋友?(1-2)

  学生明确: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 云雀、小花、

  石头、雷阵雨、蚂蚁、归鸟。 (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3)这些“朋友”我们平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

  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近,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4)作者喜爱、亲近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

  (作者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

  (景物后面的称谓,将景物进一步拟人化了,;一些极具个性的句子;活用的词语。)

  在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

  在作者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

  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联想创作: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近。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 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要求: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例句: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5、文章小结: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近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6、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欣赏文章主题美、语言美、形式美。

  (2)仿写片断《秋日的山中访友》

  板书

  山中观景(事)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

  热爱自然(情)

  教学反思:

  作为一堂在设计中以品味语言、训练想象为主要方向的课,本课的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本课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作为出发点,以学生的个性阅读体会为教学的着力点,以学生的思维创造火花为突破点。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和表达自由,所以预先设定的一些目标和环节可能不能完全实现,但是,有些问题上学生思维的深度和思想上的创造力会大大超出老师的想象,闪烁出智慧的光芒,这也就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等理念的积极体现吧。

  2*.山雨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课前准备

  1.读不同作家写雨的作品。

  2.准备优美抒情的轻音乐作品。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你一定能发现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后描绘的自然景观。

  揭示课题:山雨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 并理解这个词。

  啼 (tí)啭(zhūàn)

  (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思考: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作者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①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a沙啦啦,沙啦啦──

  b像一曲 / 无字的歌谣,神奇地 / 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 / 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c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 / 岩石、每一片 / 树叶、每一丛 / 绿草,都变成了 / 奇妙无比的琴键。

  (这里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

  d飘飘洒洒的雨丝 / 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 / 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 / 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洒落的雨丝比作“轻捷柔软的手指”,把雨声比作“优雅的小曲”。)

  ②小结。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引起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里实写雨的色彩──绿,给人清新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

  (4)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这场山雨是在人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地、悄悄地来,于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随着这优美动听的声音,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而后,它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余韵。

  (5)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2)向学生推荐相关写雨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3.草虫的村落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课前准备:关于重点句的课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①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a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②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①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

  ①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③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

  (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体悟作者对田

  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横拦绿水。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1)如果有同学说到其中一句,建议将其它两句话一起出示研读,引导比较、体会。

  (2)借助图片理解“断壁悬崖”、“千峰万仞绵亘蜿蜒”、“不拘一格”等词语之意来引导学生分别感受“索溪峪”的山惊险之美、磅礴之美、变化之美。

  (3)选择其中一句,自由读,指名读,教师随机点拨与引导;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③领悟写法,感受水“野”

  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1)你觉得索溪峪的水“野”在什么地方?其实,在常人眼中,这溪水是什么样子?(溪水弯弯曲曲,一路朝前流去)为什么读文章时你觉得它野趣十足呢?(引导体会表达效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

  ④体会野物的“野”。

  (1) 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体现“野”趣的句子。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识记“最、坡、梯、够、修、味、留,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3: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导游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一、激励

  1、听说新疆的吐鲁番有个好地方(板书:好地方),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下面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特别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板书生字带出来的词语:最喜爱、山坡、梯田修在、留着、味道、茂密。这样,为下一步借助词语定位联想生字做铺垫,注意指导第二段中描写葡萄的长句子。

  3、采用猜字、定位联想等游戏识字,重点指导“最”的结构和最后一笔,同时趁热打铁指导书写。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沙果、蜜桃,到九十月份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以上环节从兴趣入手,总体上把握全文,认识生字。)

  二、体验

  1、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沙果、蜜桃,十月份还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既然人们最喜爱吃葡萄,那么老师就带你们去葡萄园玩一玩好不好?说去就去,快把书打开。

  2、葡萄沟到了。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学生读文后,画图理解“山坡、梯田”。)

  3、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学生可能会说枝叶,也可能会说葡萄可以按顺序学习)(1)让大家一起画图理解“茂密”。(2)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老师只画了一个凉棚,难道只有这一个棚吗?(让学生发现句中的“一个个”,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4、快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引导读书上的句子,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1)用图片,让孩子到前面认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色的不同。并让孩子“挂”在葡萄架下(教师已经画出茂密的葡萄架)(2)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比较中悟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在词语中的“光”中发现)(3)实物演示“一大串”,同时悟出“一大串一大串”之意。

  小结: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种类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瑙,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板书:五光十色,让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5、下面我们要演一个节目,老师扮演新疆老乡,谁愿意到前面表演?

  看,新疆老乡来了!(教师戴上新疆帽,微笑着走来)(1)小朋友你们好!欢迎你们到葡萄沟来玩儿,汉族小朋友长的真可爱,你们猜猜我是哪个民族的?你知道“维吾尔”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知道就让他们介绍,不知道教师就介绍:维吾尔就是联合协作的意思,我们新疆还有哈萨克,回族,汉族,这些民族联合协作团结向上。)对我们新疆的葡萄沟的葡萄印象如何?(训练学生口语交际时,有意指黑板的画面,适当鼓励引导学生用上刚才学习的好词佳句)(2)“我”摘下最甜、最美的葡萄让你们“吃个够”是怎么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体会悟这个词)(3)我们新疆老乡能歌善舞,让你们把葡萄吃个够,还要跟我们跳一跳舞2师生共同跳新疆舞,并送给学生小新疆帽。)(4)请送给老乡一句话,哪怕是一个词也好!(通过表演和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同时,让学生感悟老乡的热情好客……)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嘛。(版书热情好客)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带着感受读课文)

  6、是呀,我们新疆人就是热情好客,你们就要离开葡萄园,还想不想亲眼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想看的请举手。我再给你们放一段录象。(放音乐朗诵,让学生闭眼想象画面。把“看”

  到的互相讲讲,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整体感悟这段。)

  7、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这段语言,背诵了这段语言,这还不够,我们学语言更重要的目的是用语言。这里正好需要导游,而且这段话就是很好的导游词。谁愿意当导游小姐或者导游先生?用书上的语言或者创造语言介绍介绍葡萄沟的葡萄?注意要向别人介绍葡萄沟不能光背诵这段话,还要想想开头和结尾怎么说,还要注意态度亲切,礼貌和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老师相机表扬学生。例如,这个词你用的'真好;我们一定把你这句用上,你态度温和,适度等等)

  8、多么热情的老乡呀,非要带咱们去阴房看看,想想阴房是什么样。(发散思维,让学生异想天开)不过。他还有个问题要考者你:“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读课文,看录象悟,再讲一讲,可以创造语言,只要意思对即可。)

  9、观察、品尝葡萄干。(让学生观察、品尝后发表意见,把感受到的讲讲。根据学生的感悟书:色鲜味甜)

  三、升华

  1、看出来,同学们参观游览的真心。大饱眼福,大饱口福。就要离开葡萄沟了,难道你就没有什么话要说?新疆老乡要咱们留言,哪怕写一句话也好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

  (动动笔,把对葡萄沟之行的感受写下来,此环节既是对课文的总体认识,又是感悟、交际的训练)

  小结: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把“好地方”前面加上“真

  是个”句号改成叹号)没有发言的同学一起读一读。

  2、旅游到此结束,回家把见闻讲给爸爸妈妈听。

  自评:

  本课是学习新大纲感悟新大纲的基础上设计的。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1、情感。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

  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葡萄沟的喜爱,甚至到依依不舍。一句话,让语文焕发生命活力。

  2、交际。交际是新世纪人们生存与发展的本领。语文的性质之一就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可见交际性要处处体现在语文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个渠道之中,不一定专门设置交际课。所以这堂课里首先做到教师和学生语言的融合,教师的语言是谈话式的,不是问答式的,不是生硬的,是亲切的师生无拘无束,平等的对话。其次创设各种情境进行交际(见教学设计),把以往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这正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3、感悟。“悟”从左边看是思考的我,从右边看是我的思考。感悟的过程正是理解和发现的过程。教师要适当的搀扶和点化,让孩子“感”一定有个过程,“悟”一定有个过程。因此感悟不是告诉,而是激励、唤醒、刺激、探究、体验。首先从整体上感悟,没有把课文肢解,逐段的分析讲解,而是以导游的形式走进去,走出来。根据低年级的学生特点,采用演示、表演节目、画图、朗读、比较,即看、读、听、想、吃、唱、演等手段让孩子感悟词语、句子、意境……也许给了孩子感悟这个支点,孩子就能撬起语文这个地球。

  葡萄沟

  葡萄五光十色

  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干色鲜味甜

  真是个好地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08-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检阅》教案06-1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秋游》教案08-25

语文蜡烛教案08-26